All posts by 北欧绿色邮报网

After 15 years working in the mainstream media in China, I came to Sweden to establish my family. After almost ten years of freelancing for other media, now I created this website, www.greenpost.se hoping to spread information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haring life experiences with readers both in China and Sweden, serving as a bridge. I enjoy the good environment in Sweden, fresh air, clean water, blue sky and beautiful flowers. 陈雪霏,女,1966. 摩羯座,满族,出生在辽宁省凌海市,班吉塔镇,地藏寺村。兄弟姐妹6个当中最中间的一个。和二哥一样是全科人,就是哥姐弟妹都有,幸福感很强。万能血型,很容易打交道。喜欢高大上,但同情弱者,追求平等,公平正义,善良,是环保主义者,提倡节俭,从不浪费一粒粮食。创立瑞中桥绿色科技文化公司就是为中瑞绿色科技文化牵线搭桥。 教育程度:英国米德赛思大学可持续发展领导力硕士,英语和国际政治双学士,文学和法学学士。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15年,驻津巴布韦两年,采访过南非总统曼德拉,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 2008年采访过瑞典首相赖因费尔特。 2006-2010 人民网驻斯德哥尔摩特约记者。 2010-2012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报道员 2012-至今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语环球广播自由撰稿人 《环球时报》,《生命时报》特约记者。 《北欧时报》副社长,英文主编,《北欧绿色邮报网》社长,主编。 chenxuefei7@hotmail.com, wechat: chenxuefei7, facebook: chenxuefei7

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会见延雪平省省督荣松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5月11日,驻瑞典大使崔爱民会见瑞典延雪平省省督荣松,双方就深化中瑞地方交流合作交换了意见。

崔大使介绍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意义,指出中瑞两国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双方深化需求对接并扩大各领域务实合作,将为两国及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延雪平省作为瑞典经济大省,在传统和新兴领域均具发展优势,货物贸易、仓储物流等产业发达。希望双方不断加强人文交流和经贸合作,推动地方合作全面发展,共享中国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荣松省督热烈欢迎崔大使来访,介绍了延省各方面情况及发展目标,表示中国市场巨大,发展成就显著,愿同中方加强互利合作,共同应对绿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挑战。

(来源驻瑞使馆)

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会见瑞典高教与科研部国务秘书玛丽亚·尼尔松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编辑陈雪霏)

5月9日,驻瑞典大使崔爱民会见瑞典高教与科研部国务秘书玛丽亚·尼尔松,就推进中瑞科技创新务实合作交换意见。

崔大使介绍了中国正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科技创新情况,表示中瑞两国在科技领域具有各自优势,合作潜力大,发展前景好。希望加强科研教育交流和科创企业合作,以富有成效的合作成果惠及两国人民。中国愿与包括瑞典在内的世界各国加强科技创新务实合作,共同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

尼尔松表示,气候变化是当今威胁人类社会的重要挑战之一。中国专家学者在有关领域为瑞典大学、教育和企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合作解决,瑞方愿在绿色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与中方密切沟通,深化交流合作。

(来源使馆网站)

第十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代表在京参观访问

 原标题:第十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代表在京参观访问

  北欧绿色邮报网转载【《中国新闻》报记者李腾飞报道】5月10日,在京参加第十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的90余名代表开启京津冀参访之旅。

  在京期间,参访团来到东城区前门街道,先后参观了草厂四条胡同、前门街道小院议事厅、三里河城市景观和颜料会馆,感受到老城区胡同改造带来的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共存。

  在小院议事厅,大家对“居民的事情居民议、居民的事情居民定”模式给予了赞许,认为“小院议事厅”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环节紧密、形式丰富、覆盖广泛,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写照;在颜料会馆,看到了现存百年的会馆如何重焕生机;在梅兰芳故居,感受到京剧大师风采,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前门地区清净、舒适的社区环境,令参访团一行印象深刻。

参访团在小院议事厅听专业人员讲解居民协商过程。 刘益伶 摄

  随后,参访团一行来到安定门街道参观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在这处国学圣地,参访嘉宾近距离感受了北京市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共同追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

参访团参观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刘益伶 摄

  来自瑞典的北欧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季展有表示,“经过参访,我们重温了北京的历史文化,同时也看到这座城市的新风貌,作为连接中国与世界交流的民间使者,我们需要传播中国声音、中国文化给瑞典、北欧的朋友们,让更多外国人来到中国,亲身感受中国的发展变化”。

  当天下午,参访团一行来到西城区金融街,通过观看宣传片和沙盘讲解,全面了解了金融街三十年来的沧桑巨变,对金融街的规划建设、功能定位和发展亮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参访团在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参观。刘益伶 摄

  通过听取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北京证券交易所相关负责人的情况介绍,参访团深入了解了北京在招商引资方面的政策和情况。座谈中,3位早年间来京投资创业、工作生活的海外侨胞代表与参访嘉宾分享了他们在京发展的历程和收获。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北京会会长韩杰谈到参访感受,“作为北京侨梦苑侨创空间联合创始人,我将继续服务广大侨胞回国创新创业,团结侨团商会组织,在西班牙展现可亲、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继续发挥融通中西的优势,为巩固和发展中西传统友谊添砖加瓦” 。

  晚间,参访嘉宾来到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在这处河道复兴引领城市更新、文化旅游消费融合发展的典范之处,观赏首都北京的璀璨夜景。

  据悉,参访团11日起赴河北省、天津市继续参访,领略燕赵大地的文化根基与当代活力,实地考察感受雄安新区的发展成就。

  第十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于5月8日至9日在北京召开,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位华侨华人社团负责人参加大会。(完)

【责任编辑:史词】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第一届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实践大赛开始报名

2023年05月10日 16:55   来源:中国侨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北欧绿色邮报网转载中国侨网报道:

中国侨网

  中国侨网5月10日电 为在全球进一步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国际青少年中华文化交流活动,中国新闻社近日启动第一届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实践大赛,引导海外众多的华裔青少年学习中华文化、爱上中华文化、运用中华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成长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人。

  大赛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作为指导单位,由中国新闻社主办,中国新闻网、中国侨网、中国华文教育网承办,共有4个赛项,分别为汉字设计、书法、中国画和民乐团队表演。大赛重点面向海外华裔青少年开展,适当吸收海外其他族裔青少年和国内“三侨生”参加,参赛对象年龄为6周岁至28周岁之间。

  大赛联合多家海外华教机构和华文学校共同开展,并设立30个赛区。参赛者先进行赛区选拔赛,获胜者再参加全球总决赛。主办方将于8月,邀请全球总决赛的金银铜获奖者及老师代表来华参加颁奖活动,并组织中华语言文化学习、实地文化考查、与国内院校师生交流联谊的研学活动。

  大赛报名平台设在中国华文教育网(www.hwjyw.com),选拔赛作品提交截止时间为2023年5月31日,欢迎海外华裔青少年报名参赛!

大赛通知

  一、举办时间

  2023年5月至2023年8月

  二、组织架构

  指导单位: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

  承办单位:中国新闻网、中国侨网、中国华文教育网

  大赛将成立组织委员会、专家委员会、赛区组委会共同来执行。

  三、比赛主题

  传承·传播·交流

  四、参赛对象

  以热爱和学习中华文化的海外华裔青少年为主(具备华侨或华人身份),适当吸收海外其他族裔青少年和国内“三侨生”参加,参赛对象年龄为6周岁至28周岁之间。中国的出国留学人员和因公出国人员,不在参赛对象内。

  五、比赛项目

  汉字设计类:以个人形式参赛,比拼“汉字+图像”设计作品(纸质手绘作品和电子手绘作品均可)。

  书法类:以个人形式参赛,仅限软笔书法。

  国画类:以个人形式参赛,仅限中国画,题材限于人物、山水、花鸟。

  民乐表演类:以团体形式参赛,乐器须全部为中国民族乐器。

  六、年龄组别

  少儿组:6周岁至12周岁,即在2010年4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之间出生;

  青少组:13周岁至18周岁,即在2004年4月1日至2010年3月31日之间出生;

  青年组:19周岁至28周岁,即在1994年4月1日至2004年3月31日之间出生。

  七、比赛流程

  大赛分为两个阶段:赛区选拔赛和全球总决赛。选手先经过赛区选拔赛,优胜者进入全球总决赛,决出获奖者。

  赛区选拔赛:5月,参赛者创作作品,经大赛平台线上提交作品,选出每个赛区进入总决赛的名单。

  全球总决赛:6月,在每个赛区的指定地点线下举行,决出大赛的获奖名单。

  获奖者来华参加研学及颁奖活动:8月,在北京举行,5天4晚,往返国际旅费等相关费用由获奖者自理,抵达集结点之后的费用由主办方承担(具体时间及安排以活动通知为准)。

  八、报名参赛

  即日起,参赛者通过中国华文教育网的线上大赛平台进行报名,并提交作品。

  参赛者选择自己所在国或地区赛区,再进行报名。所在国或地区没有设立赛区的参赛者,可报名中国及联合赛区。国内“三侨生”报名中国及联合赛区。每个参赛者只能选择一个项目。民乐表演以团队的名义统一注册报名。

  赛区选拔赛作品提交截止时间为:2023年5月31日

  九、比赛要求

  (一)比赛内容

  1.赛区选拔赛

  汉字设计类: 用汉字“桥”进行创意设计,要求作品体现文字内涵的同时具备可读性、能识别;

  书法类:书写唐诗宋词的名句或名篇,4字以上,书体不限(草书、篆书需附释文);

  国画类:绘画主题、风格不限,内容健康向上;

  民乐表演类:自选曲目一首,曲目风格不限,原创、改编、移植、节选均可。

  2.全球总决赛

  汉字设计类:用汉字“家”进行创意设计,要求作品体现文字内涵的同时具备可读性、能识别;

  书法类:书写中华经典诗文作品的名句或名篇,要求4字以上,书体不限(草书、篆书需附释文),作品内容须不同于选拔赛;

  国画类:绘画主题、风格不限,内容健康向上,须不同于选拔赛;

  民乐表演类:曲目须为中国乐曲,风格不限,自选一首,改编、移植、节选均可,须区别于选拔赛作品。

  (二)作品规格

  汉字设计类:纸质手绘作品材料不限,单幅,A3尺寸(42 cm×29.7cm);电子手绘作品300分辨率,单幅,色彩模式CMYK,A4尺寸(29.7cm×21cm)。

  书法类:单幅,作品尺寸不超过四尺对开(竖开大小为:34.5cm x138cm,横开大小为:69cm x69cm)。

  国画类:单幅,作品尺寸不超过四尺对开。

  民乐表演类:为团体赛,每团人数3人以上(含3人),不超过7人,不设指挥,表演时间不超过5分钟。

  (三)提交方式

  汉字设计类、书法类、国画类:纸质作品在拍摄或扫描后,以数码照片的形式,在比赛平台上提交。数码照片规格要求:JPG或PNG格式,大小不低于5M,分辨率达到300dpi。汉字设计类的电子手绘作品通过平台直接报送。

  民乐表演类:报送视频。视频采用MP4或MOV格式,分辨率为1920×1080,画面比例为16:9,横屏,使用一个固定机位正面全景录制,声音和图像需同期录制,不得后期配音合成。表演视频以单独文件制作(文件大小不超过500M,不要多个文件合成),并以“节目名称”命名。视频内容中不出现所在国家(地区)名称、表演者名称和指导教师姓名等文字识别类内容。

  赛区选拔赛阶段,由参赛者自行线上提交作品。

  全球总决赛阶段,参赛者在指定场所完成比赛后,留下作品由赛区组委会在规定时间内统一线上提交。

  (四)其它要求

  1.参赛者必须保证参赛作品为本人创作,如发现由他人直接创作、他人代笔,组委会将取消其参赛资格。

  2.参赛者应保证其提交的作品不侵犯第三人或第三方机构的权益(包括: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在内的合法权益),凡因作品或参赛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均由参赛者自行承担。

  3.参赛作品版权归属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所有;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有权保留作品且在相关活动中使用(包括展出、宣传、出版、制作衍生品等),不另付稿酬;作者享有署名权。

  4.获得优秀个人奖的纸质作品,需提交原件(由赛区组委会负责)。原件原则上不退还作者。

  十、评审

  1. 评选原则

  大赛评选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要求作品和表演符合比赛相关规定,有独特的创作思路和符合相应年龄段的表现形式,鼓励作品表达真情实感,追求创新创意。

  2. 评选阶段

  赛区选拔赛:由赛区组委会组建评审团队对选拔赛作品进行评审,选出进入总决赛的名单。。

  全球总决赛:大赛专家委员会对进入总决赛的作品进行评审,评出全球总决赛的获奖名单。

  十一、奖项设置

  优秀个人奖:由汉字设计类、书法类和绘画类评出金银铜奖;

  优秀团体奖:由民乐表演类评出金银铜奖;

  优秀教师奖:优秀个人奖和优秀团体奖的指导教师获该奖;

  优秀组织奖:组织100名以上参赛者(4赛项相加)的赛区组委会获该奖。

  大赛另设网络人气奖。

  所有获奖者均颁发获奖证书。

  十二、联系方式

  大赛组委会联系人:于老师,电话:0086-10-68315039、15600559299(微信同号);丁老师,电话:13911990952(微信同号)

【责任编辑:惠小东】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分享到: 

>华文教育频道精选:

美国向我国返还非法流失的重要文物

新华网  2023-05-10 13:46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新华网报道
记者5月10日从国家文物局获悉,当地时间5月9日,中国驻纽约总领馆接收美国纽约曼哈顿区检察官办公室返还的2件我国北朝至唐代围屏石榻。国家文物局已安排文物回运工作。
Image
据悉,此次返还的文物为近期纽约曼哈顿区检察官在一起刑事案件调查中发现,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国家文物局今年4月获悉消息后,与中国驻纽约总领馆等相关机构密切协作,在美方职能部门配合下,成功实现文物返还。
Image
2015年以来,美方先后5次向国家文物局返还共404件/套文物艺术品和1件古生物化石,此次是中美双方在文物追索返还领域的又一次成功合作。

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在“茶和天下”雅集活动上谈中国的茶文化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5月7日,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出席“茶和天下”·雅集活动并致辞。崔大使在致辞中简单介绍了中国的茶文化。以下是全文:

尊敬的瑞典旅游局局长苏珊娜女士,四川省文旅厅宋秋副厅长、四川省雅安市郑胡勇副市长,各位嘉宾和朋友:

大家下午好!

五月是瑞典的春天,万物复苏、阳光暖煦。今天,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与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举办“茶和天下”·雅集活动,以茶为媒邀集各界宾朋,品茗、赏艺、观景,令大家沉浸式地体验川蜀风韵,可谓新颖别致,富有情趣。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将茶作为药品和食物,有着四千多年历史。在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唐代,茶开始成为中国人的大众饮品。发展至今,中国茶品种繁多、制作考究,不同地域和民族,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饮茶习惯和风俗。2022年,“中国传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人类的共同宝贵财富。

茶是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中国人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中国人的生活必需品,更是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茶在交友、聚会、迎来送往、仪式庆典中,发挥着重要的礼仪功能,形成了茶礼、茶俗、茶艺、茶食、茶道等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人们以茶叙事,借茶抒情,把自己对人生追求、朋友情谊、家国情怀等感悟,融入到文学、绘画、音乐等创作中,留传下很多优秀作品和感人故事。

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汉字的“茶”,由草、人、木组成,人处于草木,反映出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茶、水、火、器等作为品茗要素,要结合不同场景和环境,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是茶道,中国茶道讲究“和、静、怡、真”。中国茶道的灵魂是“和”,“和”即是开放包容、崇尚中合、天人合一。可以说,中国茶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当今,中国人饮茶更注重保健、怡情、文化等功能,赋予茶更多养生、修身、会友等内涵。琳琅满目的茶,和之以饮食、文创,以及茶主题的文艺演出或旅游体验,成为被追捧的时尚潮品。茶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历久弥坚的生机与活力。

茶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纽带和桥梁。从二千多年前开始,茶就是中外贸易的重要商品。穿过丝绸之路、万里茶道、茶马古道,伴随着阵阵驼铃,中国茶飘洋过海,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融入当地生活,形成丰富多样、各美其美的世界茶文化。目前,世界上有 6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茶,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30亿人饮茶,茶与咖啡、可可已成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和茶文化是中国奉献给世界的宝贵礼物,以其丰富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1739年,“哥德堡号”远航中国,将瑞典的黑铅、粗绒等带到中国,然后满载茶叶、丝绸和瓷器返回瑞典。此次航行拉开了中瑞两国交往的序幕,也开启了中瑞海上丝绸之路。如今,瑞典不但有许多喜欢茶、爱喝茶的朋友,还有专卖中国茶和茶具的商家店铺,茶的故事仍在娓娓道来,徐徐展开。

四川省是中国最早种茶、饮茶的地区之一,茶文化源远流长。接下来,我们将品尝来自中国茶文化发源地——四川雅安的茶,欣赏“熊猫家乡”的美景,领略天府之国的民俗风情,感受一场四川茶的盛宴。

最后,祝大家品茶、观展愉快,祝活动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阁下出席瑞青中文学校朗诵比赛颁奖仪式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2023年5月6日,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出席瑞青中文学校举办的“大使奖”朗诵比赛颁奖仪式。使馆教育参赞黄立琼,师生、家长代表300余人参加。

崔大使充分肯定瑞青中文学校深耕海外华文教育一线取得的成绩,希望学校规范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培养学生们成为融通中瑞、事业有成的栋梁之才,为中瑞两国人民友好和两国关系发展做出贡献。

学生们朗诵了《妈妈的爱》《春江花月夜》《中国话》等诗歌。崔大使向获奖师生颁发了奖品。

学校校长王梅霜、校董叶克雄等表示,将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把学校打造成母语学习的乐园、中瑞文化交流的平台、中瑞友好的纽带。

来源使馆网站

中国四川“茶和天下”·雅集活动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成功举办 

 北欧绿色邮报网斯德哥尔摩报道(记者陈雪霏)5月7日,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主办,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四川省文化旅游厅、雅安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茶和天下”·雅集活动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成功举办。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瑞典旅游局局长苏珊娜、中国驻瑞典使馆文化参赞李蕊、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宋秋等百余名中瑞嘉宾出席活动。

崔爱民大使在致辞中说,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也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纽带和桥梁。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是茶道,茶道的灵魂是“和”。中国茶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当今,中国人饮茶更注重保健、怡情、文化等功能,赋予茶更多的养生、修身、社交等价值。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产”。崔大使说。

崔大使说,中国现在茶叶已经出口60多个国家。

瑞典旅游局局长苏珊娜在致辞中说,文化是我们身份认同的基础,文化也是旅游的动力。通过支持和宣传我们的文化遗产,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还可以提升自豪感、认同感和相互理解。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创造并提供了一个让大家相互理解、交流经验的平台。

看过表演和展览之后,苏珊娜说,她对雅安印象深刻,将来一定要到那里去亲眼看一看。

四川省文化旅游厅副厅长宋秋向嘉宾们介绍了四川省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

嘉宾们看了四川的宣传片宽与窄,描述了四川的广阔,同时,四川有些巷道也非常窄,反映了四川文化环境的多样性。

四川省雅安市副市长郑胡勇向大家介绍了雅安的文化旅游资源。他说,很早以前,先人在雅安种下了7棵茶树。最早茶是由和尚采摘,用于贡品的。现在,很多人都可以喝到雅安的茶。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雅安的茶非常好喝。

在活动中间,嘉宾们品茶会友,感觉雅安的茶确实很香,很好喝,很舒服,口感非常好,没有苦味儿。

活动期间,放映了视频《一片神奇的东方树叶》介绍了雅安茶的生长环境,采摘过程,制作过程和精美的茶艺。 茶文化,茶产业和茶科技三茶融合发展,茶文化资源丰富,茶文旅产品众多。

四川省雅茶集团营销总监左清元介绍了雅茶的悠久历史和现状。

雅茶控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高格力在接受本网记者专访时说,他很高兴能来到北欧,来到瑞典,希望瑞典人能够喜欢雅安茶,让雅安茶走出国门。

中国茶文化国际推广大使,国家高级茶艺师王霏给大家表演了天风十二品茶艺表演。用《采薇》那优美的古典音乐配乐,“杨柳依依,雨雪霏霏”,喝上一杯清茶,真仿佛是过着神仙一样的日子。

当王霏为旅游局长和大使献茶的时候,全场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原来,茶艺也可以这样优美。

一开始王盼攀表演的倒茶艺术表演结合中国太极和功夫的一些动作,把倒茶的过程也表演的淋漓尽致,让人惊诧不已。

四川省茶文化形象大使王盼攀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川剧变脸表演。获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与喝彩。尤其是他与观众的互动,让现场气氛热烈起来。

更有趣的是瑞典京剧演员天木除了表演一段孙悟空以外还和王盼攀一起对阵一小段儿,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也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推介会主题活动结束后,崔大使和苏珊娜等嘉宾还观看了四川秀丽风景和美食文化图片展,有九寨沟的瀑布和海子,就是蓝湖,有采茶,制作茶的工艺,还有四川著名的国宝大熊猫的图片,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华人华侨参加活动后表示,来到斯德哥尔摩文化中心感觉找到了根,找到了家的感觉。能观看祖国亲人来这里的展示和推介,尤其是精彩表演,都感觉万分亲切。

期间,书法展示活动再次受到追捧。丽安娜拿着书法家给她写的“爱”字感觉非常高兴。她说,她看到精彩的表演感觉非常好。她正在学习中文,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到中国去。

四川雅茶品鉴交流活动,“以茶会友”,让嘉宾们沉浸式体验了四川人民日常的生活场景。

参加活动的嘉宾表示中国茶文化丰富多彩,四川的大熊猫萌趣可爱,有机会一定要去中国看熊猫,品茶、品尝美食。

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会见瑞典贸易投资委员会主席拉尔松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5月5日,驻瑞典大使崔爱民会见瑞典贸易投资委员会主席拉尔松,就深化双边经贸合作交换意见。

崔大使表示,中国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中瑞两国拥有坚实合作基础,产业优势形成互补、合作发展前景广阔。希望瑞典企业抓住机遇,聚焦绿色低碳、老龄产业等领域,深化研发创新合作。欢迎委员会积极组织企业参加进博会、消博会等大型展会活动,拓展合作空间。

拉尔松表示,瑞典企业十分重视中国市场,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对双边经贸合作前景抱有信心。委员会将继续推动瑞典企业扩大对华合作,用好国际展会平台,促进瑞社会各界更加客观地认知中国。

驻瑞典大使崔爱民会见瑞典贸易投资委员会主席拉尔松

图片新闻:陕西华阴市西岳庙和智取华山博物馆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华阴市西岳庙古色古香,值得一看。本网记者4月7日随海外华文媒体采访团一行来到西岳庙。这里的主要故事就是当地官员如何向乾隆皇帝申请建庙经费的故事,惟妙惟肖,非常有趣。

同时,它也反映了当地是属于陕北高原,黄土高坡,常年干旱。但是,在陕西人民长期努力下,这里的植被覆盖率还是大大提高。

这座古迹保留完好。感觉有点儿象天坛。

潼关博物馆记载其历史及其与李世民的关系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在中国侨联,陕西侨联和潼关侨联领导的陪同下,海外华文媒体一行17家媒体和国内主流媒体一起走进潼关博物馆,在这里领略潼关丰厚的历史。

4月8日,潼关天气晴朗,春意盎然。海外华文媒体记者在这里了解潼关历史。

据了解,其实潼关的花腔也是很棒的,都是陕西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体现。

这里承载着历史,也承载着未来。为了发展经济,这里大力振兴乡村经济,一方面是文旅产业,另一方面也真的有产业,例如,这一地区的农民靠种花,种玫瑰和花椒为生。这都是经济作物,可以卖钱的。

同时,他们也保留了历史文物古迹,让来这里旅游的人一饱眼福。

潼关也是黄河的第一个拐弯处,与陕西渭河汇合,使渭河成为支流。这个地方也比较窄。

看到祖国的母亲河,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当时风很大。仿佛想起了《黄土地》和那里的歌。

不知道为什么,到了陕西,突然发现陕西的女子都还挺漂亮的。难怪出了杨贵妃。她们确实很出众,很能干。当地的农业和旅游业让当地农民感受到实惠。

不过现在又报道出退林还更的问题,是否人们修的绿地太多了,人们还是想多种地了呢?笔者以为,这很可能是因为粮食价格上涨以后,有人又想多种地了。因为价格一涨,种地就划算了。

陕西潼关黄河渡口的三国大战马超对曹操表演精彩绝伦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4月8日,本网记者和海外华文媒体记者在中国侨联,陕西侨联和潼关侨联领导陪同下一起走进潼关,在黄河渡口,亲眼看到当地艺术家们的精彩表演。

锵锵锵!两只队伍出来亮相。旌旗招展,号带飘扬!一下子把你带到三国时期的古战场。

这些人身穿铠甲,手持长矛,腰上还要系上一些东西好把旱船撑起来。他们小步走在地上,但是给人的感觉就是站在船上跟对手进行大战。

三国时期各种人物的海战。虽然他们是走在陆地上,但是,表演起来就好像他们是在坐船。真的是惟妙惟肖。

你看这样子就像在水上一样。

战场也感觉巾帼不让须眉,都很厉害。

这里的建筑就是这样古色古香,都是皇家范儿。 看到记者团的到来,很多观众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们问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说,我们是海外华文媒体采访团。他立即说,好!好!多给我们宣传报道一下!

这里就是黄河!水真的很黄!这里是黄河和渭河的汇合处。

这里的肉夹馍很好吃!面和的好!

这就是陕西的仿古建筑!让人感觉文化底蕴深厚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