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posts by 北欧绿色邮报网

After 15 years working in the mainstream media in China, I came to Sweden to establish my family. After almost ten years of freelancing for other media, now I created this website, www.greenpost.se hoping to spread information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haring life experiences with readers both in China and Sweden, serving as a bridge. I enjoy the good environment in Sweden, fresh air, clean water, blue sky and beautiful flowers. 陈雪霏,女,1966. 摩羯座,满族,出生在辽宁省凌海市,班吉塔镇,地藏寺村。兄弟姐妹6个当中最中间的一个。和二哥一样是全科人,就是哥姐弟妹都有,幸福感很强。万能血型,很容易打交道。喜欢高大上,但同情弱者,追求平等,公平正义,善良,是环保主义者,提倡节俭,从不浪费一粒粮食。创立瑞中桥绿色科技文化公司就是为中瑞绿色科技文化牵线搭桥。 教育程度:英国米德赛思大学可持续发展领导力硕士,英语和国际政治双学士,文学和法学学士。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15年,驻津巴布韦两年,采访过南非总统曼德拉,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 2008年采访过瑞典首相赖因费尔特。 2006-2010 人民网驻斯德哥尔摩特约记者。 2010-2012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报道员 2012-至今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语环球广播自由撰稿人 《环球时报》,《生命时报》特约记者。 《北欧时报》副社长,英文主编,《北欧绿色邮报网》社长,主编。 chenxuefei7@hotmail.com, wechat: chenxuefei7, facebook: chenxuefei7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会见王毅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当地时间2023年2月19日,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在布达佩斯会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

王毅向欧尔班转达中国领导人的亲切问候。王毅表示,再次祝贺总理先生带领青民盟赢得议会选举并实现连任。中匈虽然规模大小不同,但始终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两国关系已成为国际交往的典范。中方愿同匈方全面推进友好交流,不断深化互利合作,并努力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和世界多极化。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双方应继续加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中方赞赏匈方积极支持中欧关系发展,匈方这一政策不仅符合中匈两国人民利益,也符合欧洲根本长远利益。

欧尔班请王毅转达对中国领导人的诚挚问候,祝贺中共二十大成功举行,祝贺习近平主席再次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欧尔班表示,匈方坚定不移奉行对华友好政策,高度重视同中国的各领域合作。感谢中方长期以来提供的无私帮助,中国疫苗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匈方将继续为促进欧中关系发展做出不懈努力。

双方还就乌克兰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认为形势越复杂,越应保持清醒冷静,做出符合国际关系准则和欧洲长远利益的正确抉择,早日实现欧洲的和平。

编者按:王毅此番欧洲之行,很明显是想努力调节乌克兰问题,首先至少先了解一下有关各方的底线和解决问题的意愿。中国希望世界和平,中国不希望战争。中国是世界和平的捍卫者,保卫者和践行者。

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与西博滕省中资企业举行座谈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2月18日,驻瑞典大使崔爱民与瑞典西博滕省中资企业负责人举行座谈。无锡先导公司副总经理余晨娴、深圳科达利瑞典公司总经理庄如彬、使馆经商参赞韩晓东等参加。

崔大使听取了两家企业在瑞经营发展情况,充分肯定两家企业在几年内取得的成绩,希望企业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把握好未来发展方向,努力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要求企业遵纪守法,履行社会责任,强化底线思维,加大安全投入,确保企业和人员安全。崔大使还介绍了中瑞经贸关系,特别是双方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情况,建议企业依托与瑞典伙伴的合作,深耕欧盟市场,促进协作融合发展。

余晨娴、庄如彬分别表示,无锡先导、深圳科达利2020年进入瑞典后,与瑞典北伏公司开展锂电池生产合作。面对各方面挑战,企业努力提升多元文化融合,积极吸引国际人才,不断打造优质品牌,力争为全球电动车市场提供更多高质量产品。今后将更加注重自身社会角色,积极讲好中国企业故事,树立中国企业良好形象,不断增加两国人民友好,为中瑞两国关系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参观北伏公司谢莱夫特奥工厂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编辑陈雪霏)– 2月17日,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应邀参观瑞典北伏公司谢莱夫特奥工厂,与北伏公司首席执行官卡尔松就加强两国企业在锂电池领域生产合作交换意见。北伏公司高级副总裁兼谢莱夫特奥工厂首席执行官赫德伦德、使馆经商参赞韩晓东等参加。

崔大使听取卡尔松等介绍北伏公司有关发展规划、双方企业合作现状,并参观了一期项目生产线,表示当前中欧电动车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中方在锂电池生产技术和产量方面均居世界前列,瑞典在锂电池制造循环利用等多方面具有较强优势,中瑞企业合作生产锂电池具有广阔应用和发展前景。希望北伏公司与中国企业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应对挑战,打造新的亮点,推动双方未来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使馆愿为中瑞企业深化务实合作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

卡尔松表示,新能源领域是当前世界各国关注和发展重点,北伏公司的快速成长得益于同中方伙伴的良好合作,公司重视中国企业的发展潜力,将本着友好、互惠原则,与中方伙伴一道加快项目进展,尽早实现锂电池规模化生产,促进全球电动汽车产业低碳化发展。

瑞典北伏公司成立于2016年,是欧洲首家专门从事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的企业。公司谢莱夫特奥工厂于2018年开始建设,总投资400亿瑞典克朗,计划到2025年建成5条生产线,届时产能将达到60吉瓦时。

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会见西博滕省省督克努特松

北欧绿色邮报报道(编辑陈雪霏)–

2月17日,驻瑞典大使崔爱民会见瑞典西博滕省省督克努特松,双方就加强绿色产业合作交换意见。使馆经商参赞韩晓东等参加会见。

崔大使感谢克努特松在担任瑞典高教科研大臣期间为促进中瑞高教和科研合作所做工作,介绍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特别是绿色发展的有关实践和成效,表示中国正为实现双碳目标实施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将大力发展清洁低碳能源,实施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加快新型能源体系规划建设,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绿色环保等新增长引擎。西博滕省在绿色产业领域拥有先进理念和技术,契合中国新经济发展方向。希望西博滕省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中方企业到当地投资兴业,通过开展互利合作,助力两国绿色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

克努特松欢迎崔大使访问西博滕省,愉快回忆了担任瑞典高教科研大臣期间访华经历,认为中国医疗数字化改革和绿色环保事业发展成就令人印象深刻,介绍了西博滕省的经济发展方向、产业优势和当前面临的挑战,表示愿在森林产业、绿色矿业、特色旅游等领域与中方加强合作,不断推动两国经贸关系发展。

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考察瑞典古德伦斯肉类加工厂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编辑陈雪霏)– 2月15日,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应邀考察瑞典古德伦斯肉类加工厂,与瑞典肉类协会主席尼尔松就加强两国肉类产业合作交换意见。瑞典肉类协会总经理达赫、古德伦斯肉类加工厂首席执行官厄格伦、使馆经商参赞韩晓东参加。

尼尔松等介绍了瑞典肉类产业发展、古德伦斯肉类加工厂运行,以及瑞典肉类食品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品质管理、环境保护等情况,表示瑞典肉类协会与中国相关商协会一直保持良好合作关系,希望未来拓展贸易规模,为中国市场提供更多优质肉类产品。

崔大使表示,中国正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瑞典肉类企业在生产方式、加工技术、质量管理、绿色环保和产业链配套服务等方面与中方有着很强的合作互补性。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肉类食品的需求将更加旺盛和多样化,这为瑞典肉类生产企业对华合作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希望双方在深化肉类传统贸易合作的基础上,探索开展育种、养殖、加工、生态畜牧和能源循环利用等多领域合作。欢迎瑞典肉类协会组织会员企业积极参加上海进博会、海南消博会等大型国际展会,不断增加瑞典肉类产品在华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使馆愿为瑞典肉类协会会员企业在华拓展业务提供帮助。

瑞典肉类协会有会员企业69家,覆盖屠宰、切割、熟食和即食食品生产加工等领域。会员企业营收总额达27亿欧元,员工总数约8000人。

美丽中国的法治足迹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周誉东

来源: “全国人大”微信公众号  浏览字号:   2023年02月16日 08:04:47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安吉县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这一科学论断。

“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时间镌刻不朽。这一伟大理念的发展完善、这一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铺陈延伸、这一生态文明思想的日益丰富,时间长河为之记录、绿水青山为之证明、中国人民为之见证。

用法治的力量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守护绿水青山,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履职以来的五年间,先后制修订土壤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生物安全法、长江保护法、湿地保护法、噪声污染防治法、黄河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20多部生态保护法律,数量之多,为历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之最。

2022年7月2日,浙江宁波,镇海区九龙湖镇青山秀水,景美如画。图/视觉中国

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环境就是民生,蓝天也是幸福。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是重中之重,要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刚性要求,强化联防联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打好蓝天保卫战,是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履职之初就关注的大事。2018年10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对15部法律进行了打包修改,以密切配合机构改革方案,大气污染防治法赫然在列。

说起空气质量,就绕不开森林。作为“地球之肺”,森林不仅可以吸碳造氧,还能吸收污染物和粉尘,此外,在调节气候、供给资源方面,都具有巨大价值。可以说,“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都离不开森林。

以法治力量守护冷绿万顷。2019年12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森林法,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写入第一条,在总则中明确将“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保育结合、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原则。为了体现这些基本原则,还新增诸如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强化发展规划的引领作用等内容。

云南昆明,水杉湿地美如画。(图片来源:新华社)

湿地是蓝天的另一守护者,湿地内丰富的植物群落能够吸碳造氧、吸收有害气体,沼泽等特殊湿地还能吸收空气中的粉尘、细菌,从而净化空气。

为保护湿地,2021年1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湿地保护法。湿地保护法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确立了保护优先、严格管理、系统治理、科学修复、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则。为更好保护管理湿地,湿地保护法将湿地分为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实行分级管理及名录制度,还对泥炭沼泽和红树林湿地进行了专门条款的规定。

2022年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湖北武汉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并发表致辞。他在致辞中指出,中国湿地保护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湿地面积达到5635万公顷,构建了保护制度体系,出台了湿地保护法。

一江一河,永续东流

长江之畔,总书记明确要求“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黄河岸边,他殷切叮嘱“更加珍惜黄河,精心呵护黄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一江一河念兹在兹,多次考察定调,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始终。

随着长江流域长期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长江“病了”,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奔赴长江沿线实地考察,并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他指出,长江保护法治进程滞后,要抓紧制定一部长江保护法,让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有法可依。

2022年11月24日,轮船航行在红叶映衬下的长江巫峡水域。新华社发(王忠虎 摄)

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长江保护法,至此,我国第一部流域法律应运而生。长江保护法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保护的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国家意志和全社会的行为准则,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等写入总则;把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摆到压倒性位置;以国家和地方流域统筹协调机制为核心,确立了长江流域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

法律一经公布,社会各界就普遍对其给予高度评价,称其从结构到内容较为系统完整,最大限度地达成了各方共识,为流域立法“开了好头”。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根脉。它九曲浩荡,浪叠洪波,从世界屋脊出发,流经9个省区,不舍昼夜奔流入海。“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

2022年10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黄河保护法,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针对黄河流域各种特殊问题,对特定区域、特定问题规定特别制度措施,力保黄河安澜。

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民生必需,衣食住行。这四者都离不开土壤:瓜果棉桑长于斯、高楼大道建于斯。

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就必须防治好土壤污染。2018年8月3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全票通过了土壤污染防治法,这是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开局之年交出的答卷,也是在立法层面贯彻“两山”理论迈出的第一步。

壹引其纲,万目皆张。土壤污染防治法共7章99条,明确了土壤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污染担责、公众参与的原则。同时创造性地提出,国家建立农用地分类管理制度。

2022年5月23日,在黑龙江省海伦市前进镇光荣村,村民在黑土耕地内补种玉米。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吃得放心”,必提国家的“粮仓”——黑土地。2022年6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黑土地保护法,以38条内容规范黑土地保护的方方面面,开启了黑土地保护的新纪元。据悉,在世界的四大黑土区中,我国是唯一一个通过专门立法来保护黑土地的国家。

“住得安心”同样离不开噪声污染防治:许多人深受飞车“炸街”、邻里犬吠等噪声之苦。2021年1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噪声污染防治法,将保护公众健康放在首位,对邻里犬吠、广场音响、商店喇叭、电梯杂音、飞车“炸街”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生活噪声突出问题,作出针对性规定,为解决人民群众身边最直接、最突出的噪声污染问题提供更有力的法治保障。

“前山微有雨,永巷净无尘。”洁净的生活环境是“住得安心”的应有之义。2020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全票通过了新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此次法律修改突出问题导向,总结实践经验,回应人民群众期待和实践需求,健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长效机制,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万类霜天,和谐共生

人生天地间并非孤屿,不光水光山色与人亲,万类霜天更是大自然的馈赠。

“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这样强调。

为了更好保护野生动物,2022年12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加强了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明确依法将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划入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地进行严格保护。同时,在细化野生动物种群调控措施、加强外来物种防控、做好与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决定的衔接,完善人工繁育技术成熟稳定的野生动物管理制度等方面作了针对性规定,回应了社会关切。

2022年1月21日,“高原精灵”藏羚羊在可可西里觅食嬉戏。新华社发(宋忠勇 摄)

青藏高原是珍稀野生动物的天然栖息地和高原物种基因库,是我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青藏高原考察并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站在保障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历史高度,坚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的态度,抓好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工作”。

守护巍巍高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发挥立法主导作用,将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立法列为2022年的重大立法任务。2022年7月,栗战书委员长率队赴西藏就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立法进行调研。2022年12月27日,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草案二审稿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根据各方对草案一审稿提出的意见建议,草案二审稿增加了相应规定,加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健全青藏高原生态风险防控体系,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完善保障与监督措施。

此外,2020年10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的生物安全法,完善了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基本制度,积极回应生物安全面临的新挑战,成为我国生物安全领域的基础性、系统性、综合性和统领性法律。

(转载应当完整、准确,并注明来源和作者信息)

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就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中国在美领土上使用高空气球决议案”发表声明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新华社北京2月16日电 2月16日,针对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中国在美领土上使用高空气球决议案”,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发表声明。全文如下:

美国国会众议院近日通过的所谓“中国在美领土上使用高空气球决议案”刻意渲染“中国威胁”,纯属恶意炒作和政治操弄。中国全国人大对此表示强烈谴责和坚决反对。

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一贯严格遵守国际法,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无意侵犯任何主权国家的领土和领空。中国民用无人飞艇误入美领空完全是一起因不可抗力导致的偶发、意外事件,对美国人员和安全不构成任何威胁。中方本着负责任的态度,第一时间向美方和国际社会介绍了情况,要求美方以冷静、专业、克制方式妥善处理。但美方执意动武,蓄意造势,严重违反国际法精神和国际惯例。美国国会一些政客更是借题发挥、煽风点火,充分暴露了他们反华遏华的险恶居心。事实上,肆意干涉别国内政、侵犯他国主权,对别国大搞监视活动的恰恰是美国。

构建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我们强烈敦促美国国会尊重事实,尊重国际法精神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立即停止对华污蔑抹黑的错误做法,不要采取导致事态升级的举动。

河北雄安新区工地忙 央企上演加速度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河北雄安新区,相当于瑞典的哈马碧生态城,或者是皇家海港新城。当前,河北雄安新区已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大规模开发建设同步推进阶段,央企疏解工作也呈现出加速之势。河北省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雄安新区建设提速。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总部开工建设,4所高校和2家医院选址落位,20多家央企子公司注册落地。2023年,全面落实中央疏解清单,推动4家央企总部、4所高校、2所医院加快建设,争取30家央企二三级子公司落户新区。

  总部项目加快建设

  新春涌新潮,雄安新区启动区到处洋溢着热火朝天、拔节生长的建设氛围。在中国中化001大厦项目建设现场,两台塔吊高高矗立,直径近百米的基坑内,56根钢结构柱已经竖起。

  作为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中化”)未来的总部基地,001大厦占地面积约18亩,建筑面积11.4万平方米,结构高度150米,地上31层。大厦以具有雄安新区特色的“金芦苇”为设计原型,塔顶有代表中国中化品牌的牡丹花。大厦建成后将成为雄安新区最高的地标建筑,可满足1000名至1200名员工的办公需求。

  “项目已经进入地下结构施工阶段,预计今年年底前主体结构封顶,明年12月31日前竣工。”001大厦项目工程负责人孙东东介绍,公司总部计划2025年底从北京搬到雄安新区。倒排工期,上半年工程要冲出地面。

  2021年5月,由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重组而来的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中国中化总资产过万亿元,全球员工总数22万人,共控股17家上市公司,业务领域涵盖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石油化工、环境科学、橡胶轮胎、机械装备、城市运营、产业金融等。

  “看到现场一片火热,倍感振奋、充满信心。”不久前,中国中化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阳世昊在雄安新区实地考察中国中化总部办公楼建设进展情况。他表示,雄安就是中国中化今后的家,将进一步整合资源,落实双方战略合作协议,加强整体产业布局研究,加快推动旗下与雄安新区发展定位高度契合的产业板块向新区疏解,推动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产业项目落地。

  据悉,中国中化总部大楼之所以叫001大厦是因为其是首批疏解到新区的央企,总部位于新区启动区001号地块,2022年4月开建,是首批疏解央企中总部区最早动工的项目。而2022年也是疏解央企总部项目落地建设加速的一年:7月,中国华能总部大楼开工建设;8月,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总部完成选址……

  二级公司深度融入

  在001大厦西侧几百米处,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华能”)总部大楼项目也已顺利完成桩基工程,正式进入地下结构工程施工阶段。伴随着中国华能总部到来的还有中国华能各级子公司。

  2022年2月,华能(雄安)城市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据了解,该公司将重点谋划组建红、绿、蓝三色系列产业,即以热力能源业务为方向打造“红太阳热力”服务品牌;以绿色电力为方向打造“华能绿能”服务品牌;以数字化、智能智慧研发应用为方向打造“蓝淀科技”服务品牌。

  据雄安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中国华能已在雄安新区先导布局设立二级、三级企业达9家,与雄安新区在综合能源等领域开展了深度合作。

  一边是国家战略顶层设计,一边随着雄安新区基础建设和相关政策逐渐完善,央企子公司和雄安新区形成了“双向奔赴”的关系。2022年,雄安新区出台政策,从企业开办、科研支撑、人才落户、子女教育、医疗、社保等多个方面为央企二级、三级子公司落户新区提供了优惠政策。政策出台以来,数十家央企子公司相继落户雄安。

  1月30日,中建七局雄安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雄安新区举行,开启了新一年央企子公司落户新区的热潮。

  其实,在此之前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简称“中建七局”)早已参与和融入雄安新区建设大潮中。2020年12月落地雄安“第一标”起,中建七局以“拓展幸福空间”为使命,打造出雄安新区首批“三实三优”样板工程,保障了容西片区居民顺利回迁。

  中建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子公司揭牌,开启了中建七局融入雄安、建设雄安、服务雄安、扎根雄安的全新阶段。中建七局将与雄安新区继续相向而行,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重点片区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有序推进重点疏解项目建设。

  产业集群组团落户

  2023年开年第一天,雄安·电建智汇城迎来首期开园运营,40余家企业将集中入驻,包含央企二三级公司、国际公司、上市公司、独角兽企业以及中国电力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建”)上下游企业。据悉,这是雄安新区首次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大规模集中引入企业。

  早在建设之初,雄安·电建智汇城就结合区位情况、项目用地性质、现有资源等提早谋划了产业布局,锚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现代服务业、现代金融、智慧制造、创新孵化等产业方向。此外,中国电建还联合数百家企业,发起成立中电建产业联合体,以“智慧低碳产业、幸福产业、智能制造产业”三方向为重点,构建产业生态链体系,打造雄安新区产业导入的助推器。

  中国电建信息化管理部主任吴张建表示,下一步,将从加强舆论宣传力度、加强资源平台合作、加强营商政策服务、加强产业IP运营四方面入手,积极发挥中国电建产业联合体平台作用,整合国际国内一流的产业圈层资源,打造产业生态链;立足雄安容东智慧体验中心、体验中心北京馆、雄安中国电建大厦、智慧城市全球论坛等IP,加强产业IP运营招商,扩大产业导入规模,助力雄安新区疏解工作。

  在此之前,雄安新区已有首个央企产业集群入驻。去年11月23日,中国中铁产业集群疏解雄安新区揭牌暨启动仪式在雄安新区举行。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中铁”)旗下多家企业同步整体搬迁到雄安新区,并加快选址统筹投资建设中铁雄安基地,4000余名技术专家将在此工作、生活。

  中国中铁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中铁是主动率先以产业集群方式疏解落地雄安新区的首家中央企业,产业集群疏解雄安新区,包含了专业投资公司、建筑施工公司、咨询设计公司、数智数创机构。下一步,中国中铁将发挥行业优势,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深入推进产融结合,把最优质的资源配置到新区,扛起新区建设央企责任,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项目建设。 (记者 刘桃熊)

专访:美政府策划破坏“北溪”管道是对欧洲盟友展开的“经济战”——访瑞典跨国和平与未来研究基金会创始人奥贝里

专访:美政府策划破坏“北溪”管道是对欧洲盟友展开的“经济战”——访瑞典跨国和平与未来研究基金会创始人奥贝里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新华社报道(记者陈雪霏)

0:00

/1:34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2月12日电  专访:美政府策划破坏“北溪”管道是对欧洲盟友展开的“经济战”——访瑞典跨国和平与未来研究基金会创始人奥贝里

  新华社记者和苗 付一鸣

  针对美国知名记者西摩·赫什近日关于美军方破坏“北溪”天然气管道的爆料,瑞典跨国和平与未来研究基金会创始人扬·奥贝里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美国和北约破坏“北溪”管道,是美国对其欧洲盟友展开的“经济战”。

  赫什8日在其博客文章中援引知情人士的话说,由俄罗斯经波罗的海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北溪”管道遭遇爆炸,是美国军方在总统拜登授意下实施的。2022年6月,北约举行“波罗的海行动”年度军事演习期间,美海军潜水员在“北溪”管道上安放远程遥控炸弹。同年9月26日,挪威军机投下声呐浮标引爆炸弹,破坏了“北溪-1”和“北溪-2”四条管线中的三条。

  奥贝里表示,赫什的分析说明了破坏是如何计划和完成的,“结论并不令人意外”,美国在挪威的帮助下,对盟国——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犯下了罪行”。

  奥贝里说,针对俄罗斯无休止的经济制裁和破坏“北溪”管道,对欧洲经济造成了巨大且持续性的伤害。

  奥贝里认为,当今时代,无论遇到什么问题,西方都崇尚以强硬手段、甚至动用武力来解决,依靠使用武器、威胁、秘密行动和媒体操纵,而不是依靠谈话、调解和外交。这就是为什么西方主流媒体不会给予赫什轰动性爆料应有的关注。

  奥贝里感慨地表示,人们一定想知道欧洲什么时候会“醒来”,并最终明白欧洲不再与美国拥有共同利益。“在‘北溪’管道发生爆炸的海底,美国进一步摧毁并埋葬了它的信誉和全球领导地位。”

中国生态环境部——加快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噪声问题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终于要解决这个问题了。记者到国内有一种说不出的莫名其妙的恐惧或者是不舒适。我说感觉什么都声音太大。终于,是噪声!生态环境部终于要加快解决噪声问题了。太好了!你知道,噪声问题严重也会噪声人的焦虑,恐惧和抑郁。因为它总给人以压迫感。想想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生活,时间都会感觉长一些。生命的价值也会高一些。以下是人民日报的报道:

斯德哥尔摩家具展上的人工树,跟真的似的。这也会让人感觉到噪声会小很多,让人心情平静一些。

本报读者来信版2022年12月推出“关注噪声污染”系列报道,反映各地群众身边的突出噪声问题。一段时间以来,广大读者、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针对噪声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对此,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回应社会关切,并介绍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期望越来越高,声污染成为环境领域集中投诉的焦点。为此,生态环境部联合有关部门于1月3日出台了《“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不断完善噪声污染防治管理体系。

  行动计划聚焦群众重点关注的问题,实施源头预防、传输管控、受体保护全过程监管,通过树立噪声污染治理标杆、施工工地分级分类、建设宁静小区等方式强化正面引导。明确重点噪声源的管控措施,针对重点工业企业、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施工细化要求;针对交通运输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特点优化治理举措,逐步提升噪声污染治理水平。在严格噪声污染防治领域执法、提升基层执法能力的同时,紧抓责任落实、引导全民共治,推进噪声污染防治协同联动,优化纠纷解决方式,严格考核问责,推动噪声污染防治队伍建设,构建社会共治良好局面。

  生态环境监测司副司长蒋火华表示,根据行动计划相关要求,将加强全国噪声监测和信息发布,更好满足群众对噪声污染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一方面,将全面建成声环境质量监测网,会同有关部门统一规划国家声环境质量监测站(点)设置,各省级生态环境部门负责设置本行政区域声环境质量监测站(点)。到2023年年底前,建成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功能区的声环境质量监测网。

  另一方面,将全面实现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到2023年年底前,4个直辖市、27个省会(首府)城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率先实现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到2024年年底前,其他303个地级城市实现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自2025年1月1日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实现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

  同时,全面开展区域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和噪声源监测。比如,各地以投诉较多的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为重点,开展声环境质量和噪声排放情况调查、监测;鼓励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管理者根据需要在相关场所开展噪声监测。

  此外,还将全面加强噪声监测信息发布。将依法统一发布全国声环境质量状况信息,地方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发布本行政区域声环境质量状况信息。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建成后,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实时发布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数据。鼓励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充分利用各类声环境质量和噪声源排放监测数据,试点发布城市噪声地图,共同营造和谐安宁的居住环境。(记者 黄超 余璐)

斯德哥尔摩家具博览会结束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2月7-12日,斯德哥尔摩家具博览会在斯德哥尔摩国际展览中心举行。这是三年来首次举行,吸引了来自欧洲,乃至亚洲几十个国家的展商来参加。

这是防止腰间盘突出的座椅。

这个设计师体恤衫做座椅。

这个可以转动的特殊形状的座椅也很好,健康,防止腰椎病。三年前就来这里展览过。

瑞典的移民历史和移民政策的变迁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瑞典是从13世纪开始有移民的。一开始是德国商人来瑞典。到15世纪是罗马尼亚的吉普赛人来到瑞典。16世纪,说法语的比利时人来瑞典一大批。瑞典在那个时候开起了铁器工业。

到17世纪来了一些法国的艺术季,哲学家,著名的笛卡尔就是其中的一位。他被葬在Klara大教堂墓地,正好在市中心。

19世纪的1850年到二十世纪的1930年,瑞典人口大量外移,主要是到美国和澳大利亚。有150万瑞典人背井离乡到美国去拓荒。相当于瑞典20%的总人口。

主要原因就是贫困,还有宗教迫害,政治不自由,也是到外面去淘金。

瑞典第二次人口大迁移是二战以后大量人口移入瑞典。战争结束了很多德国人和在德国的斯堪的纳维亚人都回来了。而在瑞典生活的德国人也不走了。到了五六十年代,有大量的芬兰人,希腊人,意大利人,斯拉夫人,土耳其人移民到瑞典。瑞典的工业非常发达,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后来,这些人也有回到本国的。

七十年代,智利,阿根廷和美国人来到瑞典,达45000人。

到了1980年代,两伊战争出现很多难民。主要是伊朗人,27000多人,伊拉克人7000多人。

到1998年南联盟战争,10万波斯尼亚人来到瑞典,科索沃也有3600人来到瑞典。

2000年以后,瑞典也可以有工作移民了。欧盟其他国家和欧盟以外的国家,以工作的身份来瑞典的有近30000人。在ICT方面工作的人很多。来瑞典学习的有欧洲其他国家的人,也有中国留学生,和美国留学生。

2015年,瑞典接受了16万多来自叙利亚的战争难民。但是,2016年以后,瑞典收紧了移民政策,之前是能收尽收,后来就是只要欧盟要求的水平就好。不要突出。

2011年,瑞典又出现了大量外移人口,大约51000人,比1887年的外移人口还多。主要是移到挪威,芬兰,丹麦,德国等周边国家,主要是工作关系。2012年也有10多万在国外的瑞典人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2020年,全球有2.8亿人口移民,即从出生的国家移民到另一个国家。

2018年,瑞典和联合国一起为移民提供了方便,达成合法移民的协议。

在瑞典,有两百万移民,几乎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移民,他们移民的原因除了工作以外,主要是家庭团聚。

瑞典有很多留学生,主要是欧洲国家留学生,然后也有来自亚洲和美国的留学生。

欧盟国家的人可以直接到瑞典来工作不需要长期居留。如果工作五年以上,直接可以获得长期居留。

瑞典签署了联合国难民公约,根据公约接收难民,对难民进行审查和接收。最近有报道说,2015年就是因为瑞典政府决定加大吸纳难民的力度,所以,一下子接收了16万多难民。但是,后来也发生了一系列恶性案件。于是踩了刹车。

现在瑞典对永居许可开始严查,主要是要看护照。这种严查主要是针对那些想来瑞典工作的,和家庭团聚的,学习的,研究的,和自雇的人。还有就是对那些高中生,希望延长永居的学生。

瑞典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以前比较松,只提供复印件就可以,现在每个人想办永居,每次到移民局都要带上护照原件,这样主要是怕有人浑水摸鱼。

另一个原因就是在大选中很多人认为瑞典由于以前接收的难民太多了,或者移民太多了,治安和犯罪率在上升,很多恶性案件让人感觉必须采取打击和控制移民一起抓。

瑞典的义务教育从娃娃抓起

瑞典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教育与健康状况

 北欧绿色邮报网2月12日斯德哥尔摩报道(记者陈雪霏)

瑞典儿童到一周岁的时候就有权到幼儿园去了。大部分儿童都是在一岁以后就去幼儿园了,一直到他们六岁那年的秋天。然后,他们就去学校接受义务教育了。幼儿园这么早就接收儿童使得父母可以很快回去工作。

孩子6-19岁上学都是国家用纳税人的钱支持的。大多数学校都有免费午餐。如果工作的父母要请假带生病的孩子,父母也可以领到病假保险金。12岁以前,基本不需要医生证明,但是,12-15岁时需要医生证明。妇女到医院生孩子,老人的照顾都是纳税人的钱资助的。

瑞典的儿童健康就是追踪儿童身体,精神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给他们打各种疫苗。

瑞典是一个对儿童友好的国家

从家里的台阶,到运动场,很多公园的儿童乐园都是为孩子准备的。瑞典有很多公共场所,其特征就是要让整个家庭都高兴。

大多数购物中心和图书馆都有儿童房间,并在厕所里安装换尿布的桌板。在外面吃饭,大多数饭店都提供儿童专用的高椅子,为孩子提供安全座椅,也在厕所提供换尿布的桌板。瑞典对孩子的文化教育培养也是从娃娃抓起。图书馆有很多儿童书,有各种语言的,也有画画,手工和唱歌的时间和场地,都是免费的。这些都表明瑞典是个家庭友好的国家。

瑞典的义务教育从6岁开始,一直到19岁。这是瑞典教育法规定的。瑞典的长时间教育被认为是瑞典有能力成为创新国家的一个原因。

瑞典的幼儿园是由瑞典市政府提供的。市政府给幼儿园的资助是根据儿童的年龄,父母是否工作,学习,失业或在休其他孩子的带薪假期等因素来确定的。瑞典幼儿园强调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要好好地玩儿。他们的课程目的就是保证孩子的个性需求和兴趣。性别平等意识教育非常普遍,致力于为孩子提供同样机会,不受性别影响。

义务教育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一到五岁的幼儿园,然后是一到三年级,第三阶段是四到六年级,第四阶段是七到九年级。孩子在6到13岁的时候,还有校外自由活动时间。义务教育对萨米少数民族也是一样的。

高中

孩子到10年到12年级的时候,也就是高中三年。这是个可以选择的学习机会。有18个全国的课程供学生选择。其中六个科目是为上大学准备的,还有十二科是职业学校的科目。 入学要求各不相同。但大部分学校都要求学生通过瑞典语,英语和数学。2022年有85%的九年毕业生有职业科目的合格证书。81-84%的科目是全国性科目。那些不能毕业的有五个介绍科目可选择。学了这五个科目后,学生可以继续上全国科目。在高中也有对智障学生的科目和以运动员为目标的课程。 2022年69%的高三学生得到了毕业证书。

大约85%的一到五岁儿童去幼儿园。瑞典的幼儿园有公立有私立,但都是接受政府纳税人资助的。

1990年代,瑞典也出现了一些政府资助的独立学校。以前有各种私立学校,但是都不能和公立学校竞争,直到1992年瑞典规定公立私立都要受到政府资助,同时也都要达到政府教学大纲要求。到2021-2022年,独立中学吸引了16%的学源,独立(私立)高中吸引了30%的学源。

儿童权利

《瑞典教育法》和《瑞典歧视法》都是致力于保护儿童和学生不要受歧视或受虐待的。事实上,幼儿园园长,学校和成人教育科目都有责任保证促进平等对待,禁止歧视和虐待。平等独立检察官监督法律的执行。所有学生都有接触校医,护士,心理医生和学校福利官的权利,所有这些服务都是纳税人的钱支付。

瑞典学校的改革

2011年瑞典教育法进行了改革,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的法律更强调师生的健康,允许他们有更多自由选择的权利。同年,瑞典的教学大纲开始生效。该大纲在所有瑞典学校体制内都适用。新的目标,指导原则和课程。用指令性的全国考试科目评估学生的进步情况。三年级,六年级和九年级都要进行全国统考。

新的评估机制

在瑞典学校的评估机制也是2011年更新的。就是成绩从A到F,F就是不及格了。这个规定和欧盟的信用积分制度ECTS相符。从2012年起,六年级就开始进行全国通考了。之前是没有的。

教师资格证, 到2013年12月1日,要想获得长期合同,教师需要教师资格证。目的是提高教学地位,支持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

瑞典教育和研究部负责教育研究政策,包括学校的表现,教师待遇和学习资助。瑞典还有学校检查机构,负责教学质量的检查,看是否符合教育法。国家教育局提供教育信息,促进理解和管理公共资金和奖学基金。

瑞典是如何实现男女平等的爸爸也可以带薪休假带孩子

北欧绿色邮报网2月12日斯德哥尔摩报道(记者陈雪霏

瑞典一直致力于促进性别平等,早已经出台了《瑞典歧视法》。但是,在理事会的会议室里依然是男人占主导地位。

瑞典秉持的主要原则是人人都有权利工作,支持自己,平衡工作和家庭生活,不必担心被虐待或家暴。

性别平等不仅是在社会各个领域男女比例平均分配,而且在质量方面也要保障男女的知识和经验用来促进社会各方面的进步。

性别平等主流化

自从2018年以来,瑞典政府就任命瑞典性别平等局来支持政府各个局在他们运作过程中要把性别平等政策贯彻到他们的工作中。这个创意就叫政府局级性别平等主流化项目,其目的是要把性别平等融入到每个局的工作的各个方面。例如,在瑞典政府内阁中也基本上是男女部长数量相同或差不多。环境党有两个党首,一男一女。

但在商业领域,目前依然是男性主导董事会的会议室。在商业领域依然是男性占主导地位。

根据瑞典统计局2022年的性别平等报告,斯德哥尔摩上市公司中有10%的女性主席,女性理事占36%。女性CEO占13%。

有些政客建议要给女性更多的配额,以便快速实现理事会理事性别平等。

工作平等

瑞典一直努力保证男女在工作中平等。1980年就制定了工作场所性别歧视违法的法律。2009年通过的《瑞典歧视法》不仅要求男女平等,而且还要求采取措施反对骚扰。2017年法律范围扩大,预防性工作包括与骚扰相关的各种歧视,包括雇主的性别,变性人的身份,少数民族,宗教和其他信仰,残疾,性倾向和年龄等。该法律也宣布雇员和找工作的人如果休产假,请不要不公平地对待她们。

人们受到歧视的案件可以报告到瑞典平等独立检察官那里。歧视包括男女在休产假时的不平等待遇。

在国际上,世界经济论坛每年都进行150个国家的排名,男女平等在健康,教育,经济和政治方面进行排名,瑞典一直都是名列前五名。

随着时间的推移,瑞典在经济平等方面大大提高,但是,男女同酬方面还是一个巨大挑战。为什么?2021年妇女的月工资是男性的90.1%。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职业,职位,工作经验和年龄的差别。也有的是因为性别问题。歧视法规定雇主和雇员应该积极努力争取同工同酬,促进男女涨工资时机会平等。瑞典妇女游说组织也是致力于保障同工同酬,不分性别。尤其是在2022年又出来一个付全天工资运动阐明妇女之所以工资比男人低一些,主要是因为妇女没有获得全天全额的工作。这个运动是由政治妇女联盟,工会组织和妇女运动团体联合发起的。

临时工部分程度上解释了这个现象

在瑞典,三分之一的妇女和十分之一的男人都是做临时工作的。主要原因是缺少相对的全日制的工作,但是,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妇女需要照顾孩子和老人。当妇女生孩子以后,她们比男人更多地倾向于做临时工作。这种工作的一个缺点就是工作可能不是那么好,工资也不是那么高,自然将来的退休金也不那么高。一个妇女在休产假以后,差不多要有10年工作50%,还有10年工作75%,结果她们的退休金就只有正常工作的人的71%了。

产假

瑞典父母可以休480天带薪休假,其中90天必须是留给一个父母。通常是让男人休。

瑞典在工作和家庭平衡方面做得很好。瑞典妇女平均每人生1.67个孩子。欧盟的平均生育率是1.5个。同时,15岁到74岁之间的妇女工作率也是很高的,达到66%。

生孩子与工作的平衡

瑞典的家庭政策支持工作父母同样的权利和义务使瑞典的父母可以有体面的工作和生活平衡。所有的父母都可以保障他们的孩子得到幼儿园的照顾。其目的是幼儿园对所有人都要支付得起。瑞典是在1970年代进行的公共儿童关爱改革,加大了对儿童的照顾力度,使得家庭中两个父母都可以工作。孩子去幼儿园是免费因为政府给幼儿园的经费是根据孩子的人头的。但是,父母还是要每个月交最多1200克朗的费用。收入少的可以是几百,收入多的最多也是1200克朗。没有收入的,或者单亲家庭,可以不交。

1974年,瑞典是世界上第一个取消了性别具体的产假规定代之而起的是父母假的国家。当时的父母保险规定父母每生一个孩子可以休六个月的产假。父母均分。即男人三个月,女人三个月。但是,父亲可以不休,把假期给母亲休。结果,20年之后,90%的产假都是妈妈们休了。

1995年,瑞典出台了爸爸月假,即爸爸必须休30天假。不休就作废。如果爸爸决定不用那个月假,他们就会失去一个月的带薪休假。2002年,爸爸假又延长到两个月或60天了。到2016年,爸爸假已经延长到三个月,90天的带薪休假了。现在,爸爸们一般都是休30天的带薪休假。瑞典男人当奶爸的现象引起媒体关注,有很多这方面的报道。

在瑞典嫖娼是犯罪

1999年瑞典出台了第一个有关嫖娼的法律,《瑞典禁止购买性服务法》。该法律规定购买性服务违法,但是对妓女并没有惩罚。2005年该法律被纳入瑞典刑法。

男人对女人的暴力

全球统计数字表明,三分之一女性经历过性伴侣的身体和/或者性暴力。瑞典积极努力保护妇女和女孩在这方面的权利。

2018年瑞典通过一个新的《性同意法》,声明没有明确同意的性行为就是强奸,即使没有暴力或威胁。在瑞典和其他国家不一样,每一个强奸案都是单独举报登记的。举个假设的例子,如果一个强奸犯强奸一个受害者三次,而且这三次都被举报了,那么这就是三个强奸案。受害者是否愿意举报,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情况。

瑞典国家犯罪防治委员会发表了瑞典的强奸统计数据。表明这是一个费钱的暴力。

过去几年,瑞典对妇女进行暴力的案件大幅提高。这其中部分原因是因为人们改变了态度,鼓励妇女说出真相。但是,要想确定对妇女暴力是否真的增加了多少,还是不好确定,因为还有很多没有举报的案例。

2021年瑞典有28900例对18岁以上妇女施暴的案例。在这些人中,81%的施暴者都是受害女人认识的人。

瑞典目前的《反妇女暴力法》是1998年出台的。对妇女进行拳打或者性暴力和心理折磨都是犯罪。

瑞典还采取一个行动叫男人对话,就是一组男人坐在一起讨论弱势群体,研究如何改善这种情况。如何改善男女平等。

在瑞典人们对婚姻也比较开放,有三种形式。一种是领证结婚,在教堂,或者是市政社会部都可以,有一个证明。第二种是不领证,直接同居。有很多人过一辈子,有五六个孩子,但没有办过婚礼,也没有领证。但过日子和正常领证夫妻一样。很多人都是未婚先孕,然后,就一起过了。如果想离婚,基本上就是有外遇了,然后和新的朋友一起过,但是,对孩子还是要负责任的。父母分担责任,一家一周。第三种是住也不在一起住。但是,双方都承认二人的关系。这样的关系,官方也承认。不过,如果分开,似乎没有法律保障均分财产。只有第一种可以保障法律规定的均分财产,除非婚前有财产公证。

由于瑞典的福利,瑞典妇女生孩子的比例比欧洲平均水平高一些。有人说,瑞典对孩子和老人都很好。

另外,最近瑞典学习机构SNS举行发布会发布一个对1995-2000年的失业家庭对儿童的影响的报告显示,一个家庭无论是爸爸失业了还是妈妈失业了,对孩子的影响似乎不大。主要原因就是瑞典的福利制度比较好。一个父母失业了,可以领取失业保险。一个单亲家庭如果很困难,可以领取房租补助,领取儿童补助等等,即使是断供了失信的人员,福利制度也要保障他们的吃穿住行。但不能太奢侈。

总之,瑞典的男女平等尤其是在有劳动能力的年龄段男女参加劳动的参与度在经济合作组织国家中名列第一。瑞典的福利制度保障了社会稳定,家庭幸福,老有所养。例如,在最近两年新冠严重肆虐的时候,那些感染新冠呆在家里的人,都可以得到疾病保险,度过难关。使瑞典社会平稳健康地发展。

瑞典之所以能够有这么高的工作参与度,也主要是因为瑞典在儿童照顾和教育以及老人关爱方面做得好,就是所谓福利制度让劳动者没有太多后顾之忧。下一篇文章谈瑞典的儿童教育。

 瑞典共享新闻媒体披露北溪是从水面舰艇上被炸的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据瑞典Samnytt.se新闻网站2022年12月2日报道,北溪可能是从水面舰艇上被炸的。

“北溪从水面舰艇上被炸毁”。这是海洋技术研究员、国防系统副教授汉斯·利旺(Hans Liwång)的观点。他相信,正在进行的初步调查将提供更多关于袭击如何发生的了解,但是:“目前还不清楚是否有可能确切地确定哪艘船或哪艘船在那里,”他告诉共享新闻网站。

确认破坏

煤气泄漏周围的一个较大的区域被封锁了几个星期,但在10月底,业主公司Nord stream终于获得了进入自己的船只并检查管道的许可。11月初,Nord Stream宣布在海底发现了三到五米深的陨石坑,并且在距离250米的地方发现了天然气管道的碎片。

仅仅两个多星期后,瑞典检察官办公室证实,天然气管道遭到破坏,并发现了爆炸物的残留物。

现在检察官Mats Ljungqvist告诉快报Expressen,他们知道使用了哪种炸药。此外,据确定爆炸来自外部,这驳斥了一种阴谋论,即爆炸装置在建造时就已经放置在电线中。

一个非常关注调查的人是Hans Liwång。他在查尔姆斯大学拥有船舶和海洋工程博士学位,现在在斯德哥尔摩的KTH从事研究,也是瑞典国防大学国防系统副教授。

Hans Liwång告诉Samnytt,从水下航行器上炸毁天然气管道在技术上是可能的,但他认为更有可能是从水面舰艇上完成的。他指出,水面舰艇在波罗的海引起怀疑的次数要少得多。

即使是关闭了AIS的船舶,该系统也可以识别和跟踪船舶的下落,也不会引起太多关注。

“如果你在水面上被发现,那么与水下航行器被发现相比,它的可疑性要小得多。更多的人会扬起眉毛,而不是在关闭AIS的情况下在表面上检测到你,“Liwång说。

“作为渔船停下来或减速并不罕见。船舶,甚至是货船减速或停止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原因是技术问题,或者像钓鱼一样,您正在处理需要停滞不前的事情。

根据Hans Liwång的说法,对于准备充分的攻击者来说,放置爆炸装置的速度可能非常快。两三分钟就行。

“你需要站着不动,但不能持续太久,这取决于你是如何做到的。你不必在那里呆半天,如果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几分钟就足够了。这不是一种突出的行为,“他说。

“这就是使调查问题变得复杂的原因。信息可能存在,只是有很多事情需要链接在一起才能证明某事或得出具体结论。

它很可能永远不会出现在瑞典法院,也不会对案件作出判决。然后,您可能仍然得出一个非常明确地指向特定组织的结论。我想我们会知道更多,如果有机会和时间将这些碎片联系起来,检察官将能够描述比我们现在知道的更清楚的事件顺序。

从想要在欧洲制造混乱的小团体、帮派和人,到世界各地拥有这样做的技能和机会的许多不同的武装部队。

“这可能是来自世界某个地方的一些武装部队的分裂团体,他们从欧洲制造混乱中受益,一直到国家或军事组织。在这一点上不可能排除任何替代方案。

最有可能的是,这不是正规部队完成的。如果是背后的国家,那么他们并没有使用他们的正规军和正规舰来执行这项工作,而是一种更隐蔽的方法,以免被发现。如果你想被发现,你会走出去宣布:“是我们”,就像恐怖分子有时在采取行动时所做的那样。

瑞典日报2月9日报道:

美国先进的军事潜水行动,延迟了三个月的爆破行动。一位公认的调查记者声称,乔·拜登下令炸毁北溪天然气管道。白宫否认了这一消息 – 专家Hans Liwång对此持怀疑态度。

另据报道,自从爆炸事件发生后,俄罗斯和瑞典一起进行调查,但是,俄罗斯新闻发言人后来表示瑞典很奇怪他们否认自己和俄罗斯一起在进行调查。

北约16国与瑞典和芬兰于2022年6月5日-17日在哥特兰岛附近进行了陆海空联合军事演习,目标是保卫哥特兰岛。海军战船从斯德哥尔摩出发。

2022年9月26日是丹麦海军首先发现了在波罗的海海面接近德国附近的水面有天然气泄漏。9月28日,俄罗斯和瑞典开始进行调查。11月18日他们找到了一些残片。但不能确定是谁干的。他们能确定这是一次破坏行动。

矛头一开始指向俄罗斯,人们认为俄罗斯想给欧盟断气,所以破坏管道。但是,好像经不起推敲,因为俄罗斯也想挣钱啊。他为什么要破坏呢?自己给自己断财路?不符合逻辑。

似乎德国也不可能自己去炸这个管道,因为她是需求方,更不能主动给自己断。因此,有人认为可能是第三方所为。

但是,如果没有确实的消息,谁也不敢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