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posts by 北欧绿色邮报网

After 15 years working in the mainstream media in China, I came to Sweden to establish my family. After almost ten years of freelancing for other media, now I created this website, www.greenpost.se hoping to spread information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haring life experiences with readers both in China and Sweden, serving as a bridge. I enjoy the good environment in Sweden, fresh air, clean water, blue sky and beautiful flowers. 陈雪霏,女,1966. 摩羯座,满族,出生在辽宁省凌海市,班吉塔镇,地藏寺村。兄弟姐妹6个当中最中间的一个。和二哥一样是全科人,就是哥姐弟妹都有,幸福感很强。万能血型,很容易打交道。喜欢高大上,但同情弱者,追求平等,公平正义,善良,是环保主义者,提倡节俭,从不浪费一粒粮食。创立瑞中桥绿色科技文化公司就是为中瑞绿色科技文化牵线搭桥。 教育程度:英国米德赛思大学可持续发展领导力硕士,英语和国际政治双学士,文学和法学学士。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15年,驻津巴布韦两年,采访过南非总统曼德拉,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 2008年采访过瑞典首相赖因费尔特。 2006-2010 人民网驻斯德哥尔摩特约记者。 2010-2012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报道员 2012-至今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语环球广播自由撰稿人 《环球时报》,《生命时报》特约记者。 《北欧时报》副社长,英文主编,《北欧绿色邮报网》社长,主编。 chenxuefei7@hotmail.com, wechat: chenxuefei7, facebook: chenxuefei7

理查德.谢庆祥–东西方交流的使者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理查德.谢庆祥是一位文质彬彬的学者型人物。记不清是哪一次活动中见到了他。只觉得他气质文雅。看上去是一个中国人,但是,他不会说汉语。只说英语。其实,他会好几种语言。就好像深水就比较稳一样,见到他,就感觉他非常淡定。

有一次,我和他碰巧在一个活动上坐在一起,我说现在的国际形势是要么极左,要么极右,中间的人都不说话了。他反驳说,但是,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应该是中间人。一语中的,一针见血。我说我想专访你一次。他说好。

原来,理查德.谢庆祥出生于1950年5月的上海。解放前,他的爷爷来自无锡,但在上海已经打拼成了上海滩的富人。谢庆祥出生在上海滩的法租界。

他一岁的时候,父母把他带到了香港。从香港又来到了巴黎。谢先生的童年时代是在法国度过的。在法国读的小学。因此,他的法语非常好。他的父亲是学法律的。后来到比利时工作。而谢庆祥也在比利时读了大学。他的第一个专业就是核物理。读完本科,他本想到美国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那时,他的父母已经到瑞典了。所以,当他来到瑞典时,被瑞典皇家科技大学KTH的校长看中,录用他当助理。于是,他放弃了去美国留学的机会。

在瑞典皇家科技大学,他有学习了技术机械,获得博士学位。后来他有研读材料专业,也达到了博士学位。但同时,父亲建立了国际关系协会。他也参与其中。

由于他的出色学业,和高超的交际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主任看中了他。他也被国际同行一致推荐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他也是作为执行主任的助理来工作。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如何把科研成果,尤其是北半球的科研成果与南半球的经济发展联系起来,如何让科研成果转化。他可以说是在这方面实践的先驱。在他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服务的三年中,他和企业合作,把科研成果与企业结合,达到为发展中国家促进发展的目的。

他说,他也是全球化兴起时的推动者。而在全球化过程中,中国的发展最快。他在50岁的时候,获得了法国总统勋章。在法国驻瑞典大使馆接受勋章。勋章奖励他为法国和瑞典的友好关系做出了贡献。

他说,他也是网上学习的推动者和最早创立者。90年代以后,就开始推广网上学习。

他是个多面手。在大学工作时,他就是ABB的顾问。他也是美国,法国等多家大学的客座教授。就是说他早就是跨界大王了。

他从核物理,到机械,电子,信息等各个领域的研究之后,他发现人与人之间和国与国之间要很好地交流离不开文化交流。因此,他在中瑞文化交流,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当记者问他到底是哪国人的时候,他说,他去过很多国家,国籍的问题确实很复杂,法国,比利时,瑞典,最后,把国籍落到了瑞典。

他表面上看起来是华人,但是,他的思维是东西方智慧的结合。任何问题都难不倒他。他似乎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人,建立网络的人,一个真正的国际人士。

他不是研究战争的,而是研究和平与发展的,因此,在谈到俄乌冲突的时候,他认为普京说的一些话是真实的。例如,克里米亚,顿巴斯地区大部分都是俄语地区。而俄乌冲突迟早是要结束的,是需要和平谈判的,早谈比晚谈好。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瑞典名片之一汉斯.布利克斯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在瑞典外交部新闻司办公室摆放着十张瑞典重要人物,包括前联合国秘书长特使,60届联大主席扬.埃利亚松,汉斯.布利克斯,前联合国伊拉克核查小组主任,儿童作家林德伯格,前首相帕尔梅,外交大臣林德等。

如今汉斯.布利克斯已经95岁。日前瑞典每日新闻报道说,95岁了,他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再次出书。

汉斯.布利克斯在英国学习法律。1980年担任瑞典外交大臣,曾经接见中国第一任驻瑞典大使耿飚在80年代的来访。后来,在2016年又接见了耿飚的女儿,耿莹及其女儿和外孙。

2003年,布利克斯担任联合国伊拉克核查小组主任时履行职责,对伊拉克核武器进行核查,但是,直到美国大兵压境时依然没有查到核武器。因此,他向联合国汇报,还没有查到核武器。因此,联合国没有授权美国入侵伊拉克。但是,后来事实证明,美国和英国做局,用洗衣粉欺骗民众,借口入侵伊拉克,这是一个错误,也是一个罪行。但是,可笑的是,当时没有人敢指控布什。现在也没有人敢指控。所以,即使他做的不对,也没有人出来指责或者要求他道歉。

但是,很多人后来都明白入侵伊拉克是错误的决定。造成无数人伤亡。无数人流离失所,生灵涂炭。

当然,只有汉斯布利克斯是一个诚实的人,勇敢的人,敢于讲出真话。

他支持核能利用,认为核能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办法之一。

如今汉斯.布利克斯依然关注国际大事。他对国际大事如数家珍。是一个真正的国际问题专家。

《甘架桥梁  实至名归》

—-欧洲知名侨领熊国秀全心全意服务欧华社会

北欧绿色邮报网驻荷兰特约记者张卓辉报道

  欧洲华人华侨妇女联合总会(欧华妇联)现任主席团主席、荷兰侨界妇女联盟会长、荷兰中国商务文化教育促进会会长熊国秀于2023年5月份期间,分别应广东省政府、省统战部-省和统会、省政协有关部门、省侨办、侨联、广府人联谊总会等多个单位邀请,出席了系列活动。

5月10日,荷兰侨界妇女联盟理事会会长熊国秀、荷兰中国经济贸易促进会执行会长张龙、丹麦丹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李丽华等侨领到访广州市侨联。

担当中外桥梁重任

    这些活动其中有:由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在江门主办、广东省侨办、江门市市政府举办的2023年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广东省海联会第八届理事换届大会,并受邀担任广东省侨办海外联谊会第八届理事、省海联会文化处委员;并与欧洲其他国家代表拜访了广州市侨联并接受海外顾问聘书等;与荷兰侨领到广东省侨联拜访;与多国侨领到广府人联谊会座谈;并受邀到厦门华侨大学参加国情研习班一个星期,与多位参加建立新中国的黄埔军校将领的后裔做同学,荣誉满满。

这体现了有关部门对熊国秀会长长期以来对社会做出众多贡献的肯定及其担当中外桥梁重任付出的嘉奖及鼓励。

2023年5月16日,荷兰熊国秀会长(右)与广东省统战部副部长、省侨办主任、省海联会会长庞国梅(左)合影。

2023年5月10日下午,荷兰熊国秀会长(左3)、张龙会长(左5)拜访广东省侨联谢惠蓉副主席(左4)、司芳部长等领导。

2023年5月11日,荷兰熊国秀会长与多个国家侨领拜访广东省政协,施志权主任等接见代表团一行。

2023年5月17日,荷兰熊国秀会长(左)与广东江门市市长吴晓晖(右)合影

欧荷妇联畅通侨务

     熊国秀担任会长的欧洲荷兰侨界妇女联盟(欧荷妇联)成立于2005年,理事会成员包括来自荷兰不同社团的女会长,及商业、教育和艺术界的优秀妇女,遍布荷兰各地,欧荷妇联与欧洲华人华侨妇女联合总会及欧洲25国华人妇女组织保持着友好关系。自成立以来,欧荷妇联所做的主要工作包括:积极参与祖(籍)国赈灾募捐和扶贫助学;坚持数十年组织华二代参加寻根之旅等夏令营活动;促进中荷友谊,牵线搭桥国内多个城市与荷兰结对;推动华人参政议政,参与帮助华人加入少数族裔组织,帮助华人妇女申请家庭援助热线,解决华人妇女家庭问题;长期参与尊老敬老活动;支持和参与筹备荷兰侨界重大活动,如每年侨界庆祝中国国庆和春节,中荷建交50周年庆典等;疫情期间,和中荷两国人民携手并肩抗疫;加强与国内有关部门的交流联系;促成江苏南通华侨图书馆在海牙建立海外图书交流站,推广中国文化。

5月10日,荷兰侨界妇女联盟理事会会长熊国秀、荷兰中国经济贸易促进会执行会长张龙、丹麦丹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李丽华等侨领到访广州市侨联。广州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卞勇,党组成员、副主席童慧,一级调研员(市管干部)伍芬应与侨领们进行友好交流,并举行座谈会。

2023年5月5日荷兰熊国秀会长(左5)与荷兰张龙会长受邀拜访汕头市,与外事局李鸿钊局长、汕头市女企业家协会代表合影

巾帼侨领实至名归

     熊国秀于1988年来到荷兰,从参加旅荷林堡华侨总会和参加《华侨通讯》报导及担任中文学校老师开始,参与公益工作,曾在中文学校担任国语、粤语教师,自编许多教程,并参与为上世纪九十年代荷兰ABC汉语课本编写提供建议,2004年在鹿特丹创办中华文学学校,担任培训老师及校长12年。熊国秀获得的社会荣誉包括:2007年荣获荷兰皇家骑士勋章;2008年荣获国务院侨办颁发的“优秀华文教师奖”;2015年荣获首届世界华人文明交流互鉴经典案例奖等。

  目前,熊国秀担任国内有关部门海外职务包括:中国侨联华侨国际文化促进会海外理事;广东省政协海外列席代表;广东省侨办海外交流协会理事;上海市侨联海外委员;云南省侨联、山东省侨联、广州市侨联、宁夏侨联、广东江门侨联等多个省市的海外顾问、海外委员等,同时担任欧洲华人华侨妇女联合总会第八届主席团主席之一,并兼任秘书长(2021年11月至今),曾担任2016年至2018年欧洲华人华侨妇女联合总会第六届主席。

多国侨领受广东省广府人联谊会邀请拜访联谊会

2023年5月29日,熊国秀受邀参加广东省统战部-广东省和平统一促进会在厦门华侨大学举办的国情研习班,与有关领导及世界各国侨领代表、建立新中国出生入死的黄埔军校高级将领的后裔作为同班学员合影。

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会见南瑞典商会会长穆赫勒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6月29日,驻瑞典大使崔爱民会见南瑞典商会会长穆赫勒,双方就加强中瑞企业互利合作交换意见。


崔大使表示,中国正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瑞双方发展理念相近,产业优势互补,合作前景广阔。瑞典南部地区经济活跃度高,科技创新能力强,具有鲜明发展特色。希望商会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双方企业合作打造良好平台。
穆赫勒介绍了商会发展和会员企业情况,表示商会秉持自由贸易理念,致力于发展开放经济,将不断推进对华合作,服务中瑞两国企业更好开展互利合作。
南瑞典商会有会员企业2500余家,是瑞典最具影响力的商会之一。

芬兰政府决定新冠肺炎不再是对社会有重大伤害的传染病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芬兰政府日前决定从6月30日起Covid-19新冠肺炎不再是对社会构成重大伤害的传染病,而是列为被监控的传染病。

被监控的传染病就是和其他传染病一样进行监控。如果严重的时候,可能需要医生或专家提醒公众。否则就和其他传染病一样对待。

芬兰社会卫生部发布消息说,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在今年5月5日就宣布新冠已经不是对社会构成重大伤害的传染病了。随后,欧盟也跟进做了相同的宣布。

今年4月6日,芬兰社会卫生部就建议把新冠列为不对社会构成重大伤害的传染病。但是,日前芬兰议会才把这个修正案批准。

不过,芬兰社会卫生部表示,他们还是会密切观察,一旦有变,再采取相应措施。芬兰社会卫生部认为新冠疫苗还是最有效的防御方式。芬兰人大部分都打了疫苗,而且目前的疫苗依然有保护作用。

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在瑞典“全球文明倡议的呼唤”网络研讨会上的致辞全文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6月28日,瑞典“一带一路”研究所举办“全球文明倡议的呼唤”网络研讨会,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发表致辞,全文如下:

尊敬的各位嘉宾,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出席今天的视频会议,就全球文明倡议这一具有丰富时代内涵的主题同大家深入交流。首先,衷心感谢瑞典“一带一路”研究所(BRIX)对活动的精心组织,感谢BRIX和各位嘉宾多年来致力于增进中瑞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期待各位在今天的研讨会上对上述主题继续分享真知灼见。下面,我愿就全球文明倡议的理解谈几点体会:

一、全球文明倡议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多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冷战思维再度回潮,地缘政治泛意识形态化大行其道。“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沉渣泛起。各国是走向冲突对抗还是共同繁荣,历史是倒退还是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和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提出全球文明倡议。这是习近平主席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后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提出的又一重大倡议,是中方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世纪之问给出的最新中国答案,为人类社会何去何从提供更多思想指引和启迪。倡议一经提出就引起了高度关注与热烈反响,受到各方普遍欢迎。

全球文明倡议主张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充分借鉴人类文明中丰富的哲学思想,厚重的人文精神和高尚的道德理念。携手解决好攸关世界未来和人类前途的重大问题,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全球文明倡议的核心理念是“四个共同倡导”,即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前提条件。阳光有七种颜色,世界也是多彩的。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70多亿人口和多种宗教,无论是农业文明还是工业文明,无论是东方文明还是西方文明,都承载着不同的历史传承、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也都有其自身存在的合理性,不存在优劣之别、高下之分,不同文明之间更不应该存在歧视、敌视和冲突。正是因为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各种文明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在当今这个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参与和多元文明的共同哺育。历史告诉我们,只有注重文明交流、互鉴和包容,才能实现文明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而鼓吹文明优越、制造隔阂与冲突,搞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纵使一时占了上风,也终会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是文明交流互鉴的理念指引。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客观存在共同利益,必然要求共同价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代表了世界各国人民长期追求的价值理想和当下国际社会的普遍愿望,是不同国家、民族和文明的“共同语言”。当前,个别国家强行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编织各种封闭排他的小圈子,甚至出于一已私利以“去风险”为借口在世界上制造分裂和对抗,这种行为必须受到摒弃和抵制。中国将继续做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坚定倡导者和积极践行者,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不断努力,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

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动力源泉。唯有重视历史传承和发展,才能使文明保持不竭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虽然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具有突出的连续性。重视文明传承是中华民族古老悠久的历史传统,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也必然能走好自己的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中国人民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全面协调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将在人类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有效路径。中国有句古话:“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文明之间的交流互动,是人类和合共生的基础。古代中西方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就离不开早期人类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孔子的“大同世界”和柏拉图的“理想国”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相似性,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与政治安全合作、经济贸易合作相比,人文交流合作具有更持久、更广泛、更深刻的特征,既是人与人之间沟通情感和心灵的桥梁,也是国与国之间加深理解与信任的纽带。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西方中心论、文明冲突论等回潮作祟,国际人文交流合作遭遇严峻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格局,更加紧迫且必要。

二、全球文明倡议为打造更加紧密的全球伙伴关系注入发展动力。10年前,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把中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为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世界平台。十年后,“一带一路”倡议已吸引世界上超过3/4的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参与,成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和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

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无疑给“一带一路”国家间的民心相通注入了更强大的动力,将使各国文化交流成果更加丰硕,将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通达之路、民心相通的文明和谐共存之路、人文交流合作的共同繁荣之路。通过互办艺术节、电影节、文物展、图书展等活动,中国与沿线国家架起了人文交往、文化互赏的友谊之桥。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博物馆联盟、艺术节联盟、图书馆联盟、美术馆联盟相继成立,已发展成员单位539家,覆盖92个国家和2个国际组织,“鲁班工坊”等10余个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品牌逐步形成,取得了多方面的文化交流成果,不断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

三、全球文明倡议将造福包括中瑞在内的世界各国。中瑞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历史,就是一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280多年前,“哥德堡”号远航中国,开辟了中瑞海上丝绸之路合作,不仅为本地区人民带来了繁荣和福祉,也为两国友好关系打下了重要基础。前不久,我受邀参加哥德堡建市400周年庆祝活动,主办方介绍哥德堡建市发展的历史经纬,其中大部分内容都与中国有关,这充分体现了中瑞两国友好交往合作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典范。

回望历史,我们为双方真挚深厚的友谊欢欣鼓舞;展望未来,我们也应沿着前人选择的道路坚定前行。如今,中国是瑞典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瑞典是中国在欧盟的第十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投资目的地,双方经贸关系十分活跃,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我们欢迎包括瑞典在内的国家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面、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积极支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全球发展、安全、文明倡议等一系列中方倡议,不断提升中瑞务实合作水平,共同拓宽人类文明进步之路。

最后,我衷心预祝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出席“全球文明倡议的呼唤”网络研讨会并讲话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6月28日,瑞典“一带一路”研究所举办“全球文明倡议的呼唤”网络研讨会,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发表致辞,多国政、商、学界代表参会。

崔大使表示,全球文明倡议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将为打造更加紧密的全球伙伴关系注入发展动力,也将造福世界各国。欢迎包括瑞典在内的国家积极支持和参加一系列中国倡议,不断加强各领域交流合作,共同拓宽人类文明进步之路。

与会嘉宾表示,全球文明倡议是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实践性的伟大倡议,给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注入了新动力,将为人类文明和平相处、发展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驻瑞典使馆就华文学校办学情况接受采访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6月27日,中国驻瑞典大使馆负责教育事务的黄立琼参赞就华文学校办学情况接受瑞典电视4台记者采访。

黄立琼参赞表示,瑞典华文学校是在瑞注册的合法教育机构,依据瑞典法律,自主开展华文教学活动,丰富了瑞典的多元文化,推动了中瑞文化交流,促进了两国人民友好。中方支持海外华文学校自主办学,尊重其办学理念和意愿,为所有想要学习和了解中文及中国文化的瑞典民众提供帮助。希望看到华文学校在各方支持下更好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不断增进两国人民相互理解和友谊。

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参访阿斯利康公司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6月27日,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应邀参访阿斯利康公司,与公司董事会主席德玛尔等就加强生物医药领域务实合作进行交流。

崔大使赞赏阿斯利康深耕中国市场三十年,引入多种领先新药,积极助力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实现了互利共赢。崔大使介绍了中国正大力推动生物医药领域高质量发展,并已进入老龄社会的有关情况。崔大使表示,期待公司加大中国市场投入,与中方深化研发创新合作,研制生产更多更好药品,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德玛尔介绍了阿斯利康业务发展概况及对华合作情况,表示公司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和合作热情,将努力克服困难,不断加大制造、研发等领域对华合作力度。

崔大使一行参观了阿斯利康生物制剂中心。

习近平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六原则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关于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六原则,人们可以参考2018年5月18日19日习近平主席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5月18日至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新华社北京5月19日电(记者 赵超、董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充分利用改革开放40年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上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赵乐际出席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作总结讲话。

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强法治建设,建立并实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率先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实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习近平指出,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跨越一些常规性和非常规性关口。我们必须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

习近平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我们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习近平指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好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三是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四是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五是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六是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习近平强调,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要通过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确保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建成美丽中国。

习近平指出,要全面推动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重点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调整区域流域产业布局,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习近平强调,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是重中之重,要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刚性要求,强化联防联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要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保障饮用水安全,基本消灭城市黑臭水体,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要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有效防范风险,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

习近平指出,要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把生态环境风险纳入常态化管理,系统构建全过程、多层级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抓好已出台改革举措的落地,及时制定新的改革方案。

习近平强调,要提高环境治理水平。要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完善资源环境价格机制,采取多种方式支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加大重大项目科技攻关,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开展对策性研究。要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动和引导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彰显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强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各相关部门要履行好生态环境保护职责,使各部门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分工协作、共同发力。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结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奖惩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对那些损害生态环境的领导干部,要真追责、敢追责、严追责,做到终身追责。要建设一支生态环境保护铁军,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支持生态环境保护队伍建设,主动为敢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撑腰打气。

著名华人摄影师李亚男的《红心》作品展在诺贝尔大厅开幕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6月27日上午11时,斯德哥尔摩音乐厅门前挤满了人,瑞典著名华人摄影师李亚男的《红心》作品展在诺贝尔颁奖大厅隆重开幕。

开幕式以音乐开始,两名小提琴手为观众和记者们演奏了优美的旋律。

半小时以后,斯德哥尔摩音乐厅馆长卡塔里娜.斯万松宣布,瑞典著名华人摄影师李亚男的《红心》图片展正式开幕。首先,由斯德哥尔摩音乐厅CEO和总裁斯蒂芬.佛师伯格和李亚男来介绍本次展览的情况。

斯蒂芬.佛师伯格:《红心》这个名字来自于斯德哥尔摩音乐厅的设计师腾博的愿景,就是希望在这里建一个人与人相会的地方,人们可以购物,也可以穿上漂亮衣服来这里聚会。2016年,李亚男的摄影作品米勒斯雕塑公园的作品在这里展出,非常成功。所以,那时我们就想选择你来拍摄。 亚男,你什么时候开始对摄影感兴趣的?

李亚男:其实,我在大学期间就对照相感兴趣了。虽然我是学电影的,但是,我对摄影更感兴趣。所以,我就一直搞摄影。因为我觉得摄影图片可以对人产生更深的印象。

斯蒂芬:原来你是哈苏相机的大使,是吧?

李亚男:是的,2004年,我得到为斯德哥尔摩市政厅拍照的机会。要拍摄一本书。我决定用哈苏相机照相。当时,获得了哈苏相机大使的头衔,但这也是通过很多工作获得的。

斯蒂芬:2016年,在这里举行了米勒斯雕塑公园的作品,同时,外面有年轻音乐人演奏音乐,结果很受欢迎,75000人来观看。你能不能讲讲那次展览?

李亚男:对,2016年,我在这里展出了米勒斯雕塑公园的作品。那时,就差十年就是斯德哥尔摩音乐厅100周年。当时,咱们就探讨要拍摄音乐厅百周年图片集。那时,我们就想用10年时间来拍摄一本书。我研究了世界很多著名的类似的地方,到2019年,有了思路。才决定敲开你的门接受这个任务。

斯蒂芬:是的,在音乐厅百周年之际,我们希望有一部影集反应音乐厅的历史和故事,在不同时期,展示音乐厅不同的工作。于是,我就把钥匙交给了亚难。(说着,他从自己兜里掏出钥匙做示范)。我们对他没有任何限制,我们让他在这里随便自由地拍摄,就是反应音乐厅的生活。你可以在哪里拍,什么时候拍都行。那是2019年。

李亚男说:是的,2019年,我来找的你,非常感谢你对我的信任。这是一个时间很长的项目,但是,我们已经在半路上。结果,2020年3月份突然来了新冠疫情。当全世界都在关闭的时候,你们依然通过网上直播,向外传播音乐,让音乐陪伴人们,我的心灵被触动了,印象非常深刻。我对你们的勇敢表示感谢,感谢你们用音乐陪伴人们度过艰难时刻。

斯蒂芬请大家用自己的眼睛欣赏这些不同的瞬间,有独自一人的孤独瞬间,有集体的团结协作,有保持距离的,有戴口罩的,也有不戴的。很多很多感人的瞬间。

李亚男也对合作者一一表示感谢。

斯蒂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展览展示的是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在疫情期间坚持为观众提供音乐,我们的交响乐团是世界最好的交响乐团之一。在疫情期间,我们没有停止工作。我们也找了最好的摄影师李亚男,抓住了这些美好的瞬间,展示了我们的工作情景,这是一次非常好的展览。

本网记者也借此机会专访了李亚男。

记者陈雪霏:首先祝贺你在这里举行图片展,这是你第二次来这里展览。请你介绍一下这次展览的背景和由来吧。

李亚男:说到第二次来这里展览,就不得不提到第一次展览,就是米勒斯雕塑公园的四季。当时,音乐厅的总裁也来这里参观,看完以后,他就提了一句,10年后,音乐厅将迎来一百周年,能不能也弄一个图片展。听了这个想法以后,对于这么大的工程,怎么切入,体现这里100年建筑的故事,我当时没敢答应,我犹豫了和学习了三年,花三年时间几乎调查学习了所有的世界各国的音乐厅或歌剧院的各种材料,尝试着理出一条自己的思路来拍摄音乐厅。然后,2019年年底我敲开了音乐厅总裁的门,我说,我想好了。他二话没说,立刻给了我一串钥匙。然后说,音乐厅是你的,我要一本书。什么要求也没有,我是完全自由的,他说,你是艺术家,我不能给你设置任何框框,你需要任何帮助,我们都可以帮助你。现在三年过去了。但是,2020年3月份,pandemi(新冠疫情)来了,音乐厅突然从正常的运行改到了疫情期间的一种工作状态。人要保持距离。还要保持音乐,100多人的交响乐团怎样运作,这个图片展中很多都是展示在过去三年里音乐厅是如何度过的。包括人和物。我们知道瑞典疫情期间的抗疫政策一直是有争议的。现在不能说它是最好的,也不能说它是最坏的,但是,它是曾经的一种尝试。照片里有很多是音乐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如何在疫情期间作为一种力量存在于瑞典社会里边。

记者陈雪霏:这是瑞典强调的,一切都不能停,瑞典音乐厅是不是一天都没有关闭?

李亚男:斯德哥尔摩音乐厅认为在这种艰难时刻,音乐是支撑人们灵魂的一种最好的方式。音乐厅从不许聚集开始立刻全部转入线上。直播的,录播的,全部是免费的,全部是开放的。用这种方式来抚慰心灵。瑞典是一个很大的音乐生产国和消费国。音乐对瑞典人非常重要。

记者陈雪霏:你是在疫情一开始就想到了要针对疫情以疫情为主题呢,还是说跟着时间走,跟着音乐厅的步伐走?

李亚男:对我来说,当时开始拍的时候,我并不是想到拍一个pandemi的音乐厅,但是,作为一个摄影师的敏感,我意识到这将是一个很大的历史事件。在过去三年当中的任何一天都不知道这会在什么时候结束。但是,凭借一个摄影师的敏感,我想我很快就意识到了我应该记录下来他们是怎样做的。

记者陈雪霏:你是记录了瑞典,主要是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在疫情期间的历史,尤其在音乐厅这个地方发生的事件,所以说,是可以载入史册的。

李亚男:我们还要继续看,我的工作还没有完成,2026年可能还要继续展。

记者陈雪霏:还要继续展,那你的工作也可以说是创造历史了,你是唯一一个摄影师的作品在这里展出两个夏天,如果再有第三次,那就真的是史无前例了!

李亚男:谢谢!

确实,李亚男以独特的视角,同时,他也关注这里的一切,例如,有一张图片是关于清洁工在用机器清扫,有演出,也有教学,看着那空荡荡的演出大厅,人们感到很凄凉。但是,看到舞台上,演奏员那么认真地演出,摄影师认真地进行直播,又给人一种希望和安慰。音乐厅有时是有500人聚集,就是隔几个座位有俩人,有时是50人聚集,就是稀稀拉拉的几个人。有时,就只有7名演奏员加摄影师8人。有时座位上就空无一人。

李亚男1973年出生,2000年来到瑞典的于默奥大学学习。毕业后在哥德堡教学,很快又来到斯德哥尔摩,在市政厅当导游和翻译。后来就找到了为市政厅拍照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还收获了爱情和哈苏大使的头衔。

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出版了7本书,其中著名的有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和米勒斯公园的四季。除此之外,他还给挪威的雕塑公园拍摄了一本书,还有皇家公园和皇家建筑等。

此前报道还挖掘到他在北京电影学院学习电影之前还在亚运村当过厨师。有网友调侃,不会当厨子的摄影师不是好摄影师。所有这些经历让李亚男成为一个很可爱的人,做事一丝不苟的人,重视信誉的人,每一次的拍照,他都是要对拍照对象的历史和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做好工作,而这个工作又为下一次的工作做铺垫。他就是这样一位集信誉,创作灵感,创意和技术技巧于一身的一位真正的摄影大师。

与此同时,两位小提琴手又给观众演奏了几首曲子。

而音乐厅外面则是瑞典的西班牙人乐队为庆祝7月1日从瑞典接手欧盟轮值主席国的旗帜而庆祝,管弦乐队在烈日当空下又为观众演奏了一些曲目。这也为《红心》摄影展的开幕式增添了人气和隆重的氛围。

本次展览将持续到8月20日。 总共53天。基本上是瑞典的整个夏天。

相关链接:

瑞典著名华人摄影师李亚男的大作将再次在诺贝尔颁奖大厅展出直到8月20日

中国如何能尽快恢复经济发展恢复信心

北欧绿色邮报网主编陈雪霏

最近,有人爆出很多消息,例如,人民币贬值,房地产价格下降,经济下滑等等。其实,很多消息似乎还是针对那些想挣快钱的人的。

事实上,这些都是正常现象。例如,人民币一直很坚挺。升值了不少。但是,疫情结束后,很多人出国,要花美元,所以抛人民币的多了。加上美国升息,很多人就抛人民币存美元。

其实,这个事情都是会变化的。疫情三年,很多人憋坏了,放开以后,决定出去走走。其实一开始因为人民币升值,所以,就更要出来走走了。因为需要到外面消费消费。等到出来以后,人民币又贬值了。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回国多花钱,买便宜货。这样,回去多了,花钱多了,也会带动经济发展。

瑞中合作委员会赵炳浩说,现在需要给年轻人创造就业机会,可以试图改正996的模式,可以改成995.

是的,有很多中国的做法是很对的。比如90年代末改革的时候,很多岗位需要裁员。但是,怎么办,不能都解雇了什么都不干。所以,就找一些低成本的工作,比如开电梯,比如印刷,复印材料。虽然说有时候工资会低一些,但是,如果工作轻松,工资也低一些,其实人的幸福指数也会高的。

问题出在不平等不平衡。有的人太高,有的人太低,基尼系数拉大了。人们就会有焦虑和恐惧,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焦虑。因此,还是要稳定。

当然,同时,要不断创新,让民营企业活起来。

大象的故事

北欧绿色邮报网主编陈雪霏

记者在10多年前带孩子的时候,经常看到一个动画片,是关于大象的故事。故事讲的是因为大象身体很大,叫起来声音也非常高。传的很远。在森林里,小熊,小猪,兔子,甚至是小老虎跟大象比起来都是很小。

一天,小象出来玩儿,结果被小猪和兔子看到了。他们对象有刻板印象,就是觉得大象很可怕,即使是小象,那肯定也不是东西,于是就用网把小象捉住了。小象很委屈,她说,她和其他动物一样,都是很善良的,没有恶意,也不会吃其他动物。

于是,他们把小象放了,还一起玩儿了一天。到晚上了,大象见孩子还没有回来,就吼了一嗓子。结果,把其他动物都吓坏了。小象说,为了改变你们对我妈妈的印象,我想带你们一起去看我妈。

等见到大象的时候,小猪一颤抖,自己不小心就掉到河里去了。还好,边上有木头,她掉在了木头中间。大家都没有办法把小猪救上来,于是,这个时候,小象求妈妈帮忙。大象一伸鼻子,立即把小猪卷起来,然后,轻轻地放在地上。结果,小猪得救了。

其他动物一看,大象不但不吃他们,还救了小猪,原来是他们误解了大象,对大象的刻板印象是错误的。所以他们现在都高兴起来,又成了好朋友。

斯德哥尔摩中世纪博物馆要关了,赶紧参观一下吧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斯德哥尔摩中世纪博物馆(Medtid Museum)坐落在瑞典老议会门前的桥底下,可以说就是老议会地下室的一部分,一直默默地诠释瑞典的历史。

瑞典外国记者协会6月15日组织会员记者到中世纪博物馆参观,看到了瑞典那时候的历史,让人耳目一新。

博物馆一开始的时候是第一任国王古斯塔夫建立的王宫和议会的水道。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斯德哥尔摩的模型。除了北城区以外,东西南三个区都在。

给人印象深刻的是人们建博物馆时并没有把古城墙拆掉,反而建在了博物馆里。博物馆里还有一艘大船的残骸。这里有基督祭拜室,也有老城的房子,都是红砖砌成的。

里边还有一个地方展示的是中世纪的残酷肉体惩罚制度,就是偷盗或不忠的妇女要受到的体罚是搬石头。

这里还展示了很多来自意大利,西班牙等许多国家的瓷器碎片。最引人注目的是瑞典的皮鞋各式各样。据说在中世纪,十五十六世纪的时候,他们有很多皮子,人们把做皮鞋当作一种爱好。有一双棕色皮鞋,长长的鞋尖,好象在十几年前依然流行,尤其是男士,非常喜欢长鞋尖的皮鞋。

中世纪的门窗都小一些,因为瑞典比较冷,这样做可以节能。那是的鸡和牛也都比现在的鸡和牛都小很多。现在的牛比那时候的牛大五六倍。

这座博物馆正好在议会的底层,地理位置非常好。不知道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还是保存旧东西费钱,总之,瑞典也想把它拆掉了。真是太可惜了。不知道是否还可以有挽回的余地。但是,如果不行,请大家干净去看看,11月份要关掉并搬到别的地方去了。

该博物馆和北欧博物馆差不多是同时代,1530年就存在了。瓦萨大帝是1523年登基的。这座博物馆是在他那个时代就修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