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一带一路

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在瑞典“全球文明倡议的呼唤”网络研讨会上的致辞全文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6月28日,瑞典“一带一路”研究所举办“全球文明倡议的呼唤”网络研讨会,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发表致辞,全文如下:

尊敬的各位嘉宾,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出席今天的视频会议,就全球文明倡议这一具有丰富时代内涵的主题同大家深入交流。首先,衷心感谢瑞典“一带一路”研究所(BRIX)对活动的精心组织,感谢BRIX和各位嘉宾多年来致力于增进中瑞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期待各位在今天的研讨会上对上述主题继续分享真知灼见。下面,我愿就全球文明倡议的理解谈几点体会:

一、全球文明倡议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多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冷战思维再度回潮,地缘政治泛意识形态化大行其道。“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沉渣泛起。各国是走向冲突对抗还是共同繁荣,历史是倒退还是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和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提出全球文明倡议。这是习近平主席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后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提出的又一重大倡议,是中方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世纪之问给出的最新中国答案,为人类社会何去何从提供更多思想指引和启迪。倡议一经提出就引起了高度关注与热烈反响,受到各方普遍欢迎。

全球文明倡议主张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充分借鉴人类文明中丰富的哲学思想,厚重的人文精神和高尚的道德理念。携手解决好攸关世界未来和人类前途的重大问题,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全球文明倡议的核心理念是“四个共同倡导”,即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前提条件。阳光有七种颜色,世界也是多彩的。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70多亿人口和多种宗教,无论是农业文明还是工业文明,无论是东方文明还是西方文明,都承载着不同的历史传承、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也都有其自身存在的合理性,不存在优劣之别、高下之分,不同文明之间更不应该存在歧视、敌视和冲突。正是因为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各种文明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在当今这个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参与和多元文明的共同哺育。历史告诉我们,只有注重文明交流、互鉴和包容,才能实现文明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而鼓吹文明优越、制造隔阂与冲突,搞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纵使一时占了上风,也终会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是文明交流互鉴的理念指引。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客观存在共同利益,必然要求共同价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代表了世界各国人民长期追求的价值理想和当下国际社会的普遍愿望,是不同国家、民族和文明的“共同语言”。当前,个别国家强行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编织各种封闭排他的小圈子,甚至出于一已私利以“去风险”为借口在世界上制造分裂和对抗,这种行为必须受到摒弃和抵制。中国将继续做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坚定倡导者和积极践行者,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不断努力,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

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动力源泉。唯有重视历史传承和发展,才能使文明保持不竭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虽然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具有突出的连续性。重视文明传承是中华民族古老悠久的历史传统,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也必然能走好自己的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中国人民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全面协调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将在人类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有效路径。中国有句古话:“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文明之间的交流互动,是人类和合共生的基础。古代中西方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就离不开早期人类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孔子的“大同世界”和柏拉图的“理想国”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相似性,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与政治安全合作、经济贸易合作相比,人文交流合作具有更持久、更广泛、更深刻的特征,既是人与人之间沟通情感和心灵的桥梁,也是国与国之间加深理解与信任的纽带。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西方中心论、文明冲突论等回潮作祟,国际人文交流合作遭遇严峻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格局,更加紧迫且必要。

二、全球文明倡议为打造更加紧密的全球伙伴关系注入发展动力。10年前,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把中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为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世界平台。十年后,“一带一路”倡议已吸引世界上超过3/4的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参与,成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和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

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无疑给“一带一路”国家间的民心相通注入了更强大的动力,将使各国文化交流成果更加丰硕,将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通达之路、民心相通的文明和谐共存之路、人文交流合作的共同繁荣之路。通过互办艺术节、电影节、文物展、图书展等活动,中国与沿线国家架起了人文交往、文化互赏的友谊之桥。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博物馆联盟、艺术节联盟、图书馆联盟、美术馆联盟相继成立,已发展成员单位539家,覆盖92个国家和2个国际组织,“鲁班工坊”等10余个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品牌逐步形成,取得了多方面的文化交流成果,不断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

三、全球文明倡议将造福包括中瑞在内的世界各国。中瑞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历史,就是一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280多年前,“哥德堡”号远航中国,开辟了中瑞海上丝绸之路合作,不仅为本地区人民带来了繁荣和福祉,也为两国友好关系打下了重要基础。前不久,我受邀参加哥德堡建市400周年庆祝活动,主办方介绍哥德堡建市发展的历史经纬,其中大部分内容都与中国有关,这充分体现了中瑞两国友好交往合作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典范。

回望历史,我们为双方真挚深厚的友谊欢欣鼓舞;展望未来,我们也应沿着前人选择的道路坚定前行。如今,中国是瑞典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瑞典是中国在欧盟的第十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投资目的地,双方经贸关系十分活跃,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我们欢迎包括瑞典在内的国家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面、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积极支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全球发展、安全、文明倡议等一系列中方倡议,不断提升中瑞务实合作水平,共同拓宽人类文明进步之路。

最后,我衷心预祝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白俄罗斯驻瑞典大使说中国疫苗有效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记者陈雪霏

在11月29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线上关于中共二十大的结果和影响研讨会上,白俄罗斯驻瑞典大使米龙契科表示中国疫苗有效,中国在医疗一带一路上带了好头儿。

他说,感谢一带一路小组召集此次会议讨论中共二十大的结果和影响。

他说,白俄罗斯正好在一带一路沿线上,成为连接中国西部地区和欧洲东部地区的交通枢纽,中欧班列在白俄罗斯非常繁忙,白俄罗斯不得不增加铁轨和站点来满足需求。

他说中国在健康丝路上也发挥了表率作用。2020年,白俄罗斯找疫苗,先和阿斯利康联系看是否可以从那里购买疫苗,结果,得到的答复是不卖。

就在白俄罗斯急需疫苗之时,中国向白俄罗斯捐赠了500万剂疫苗,用过后,证明很有效,于是,白俄罗斯又从中国购买了460万剂疫苗。后来中国又捐给白俄罗斯两百万剂。他为此对中国表示万分感激。中国的发展确实促进了周边地区的发展。

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成果与启示”视频研讨会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11月29日出席由瑞典一带一路执行小组BRIX举办的“中共20大的成果与启示”线上研讨会并致开幕词。

崔大使向与会人员介绍了中共二十大召开的背景、主题和重大成果,指出二十大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蓝图,为世界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崔大使重点从三个方面阐释了二十大的重要意义:一是高举旗帜、顺应人民期待。大会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赢得了14亿中国人民的拥护。科学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命题,为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二是指明方向、明确奋斗任务。大会明确宣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将不断创造新的发展奇迹,为发展自身和造福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三是胸怀天下、为世界谋大同。当前,面对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多重危机交织叠加的形势,二十大给出的中国方案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前进道路上,中国共产党将同各国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热点问题的斡旋者,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

崔大使表示,共建“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是各国共同的发展之路、机遇之路、健康之路。中国已经与1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年度贸易额从1.04万亿美元扩大到1.8万亿美元,增长了73%,累计超过12万亿美元。得益于共建“一带一路”,东非、柬埔寨有了高速公路,哈萨克斯坦有了“出海口”,马尔代夫有了跨海大桥,老挝由“陆锁国”变为“陆联国”,越来越多的各国老百姓生活中增添了许多亮色。中共二十大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写入报告,这是中国为推动全球发展繁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的郑重承诺。明年我们将迎来“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习近平主席近日宣布中方考虑明年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将为全球发展繁荣增添新动力、拓展新空间。

崔大使指出,瑞典是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瑞典工商界对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促进同中国互利合作表现出浓厚兴趣和积极态度。当前,中瑞两国都在积极推进绿色发展,这为两国开展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合作提供了巨大机遇。中国愿继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与包括瑞典在内的各方共同努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同各国发展战略和区域合作倡议更好对接,致力于实现更大范围、更加便捷的互联互通,将务实合作推向更高水平,为世界提供更多机遇,为国际合作注入更强动力,为全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瑞典“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布鲁尔、副所长阿斯卡利、白俄罗斯驻瑞典大使米隆奇克、意大利前经济发展部副部长杰拉奇、丹麦奥尔堡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李形、东南挪威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迪森、美国三一学院“城市与全球研究中心”主任陈向明、瑞典席勒研究所所长桑德马克及瑞典等多国商、媒、学界代表50余人参会。

与会嘉宾们对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和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表示热烈祝贺,认为中共二十大描绘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终将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人类实现现代化的新道路,为共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注入强大信心,对中国和世界都意义重大。中方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等事关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将给包括瑞典在内的世界各国带来更稳定的发展环境、更丰富的发展机遇、更光明的发展前景,为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白俄罗斯驻瑞典大使米隆奇克(Dmitry Mironchik)说,他对中国二十大的召开表示祝贺,对中国确立的未来发展目标和中国的政策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中国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不应该干涉。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为东西方的货物运输提供了保障,而白俄罗斯正好从中获益匪浅,因此白俄罗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合作。

他还特意提到中国在抗疫中的善举,他说,2020年疫情开始的时候,他们第一时间同美国辉瑞公司联系,希望购买辉瑞疫苗,结果遭到断然拒绝,就是不卖你。他说,他们没有给予任何解释,不是价格问题,就是不卖给你。结果这个时候,中国慷慨解囊,赠送白俄罗斯疫苗。用过以后,白俄罗斯觉得中国疫苗也很有效,于是又从中国购买了一批。

意大利前经济发展部副部长杰拉奇教授(Michele Geraci)表示,二十大的胜利召开,让世界为之振奋,因为他愿意看到中国的繁荣,中国的繁荣发展对世界有好处。例如中国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发展的非常好,意大利就应该和中国合作,欧盟国家也可以和中国合作一起为欧洲人民提供很好的接触设施。

“我认为意大利加入北约可以,同时和中国做生意,这二者并不矛盾,既然美国可以和中国磋商贸易,我们也愿意卖给中国我们的时尚产品。我们可以不向中国军售,但是我们可以有其他贸易。我们希望看到俄罗斯繁荣,中国繁荣。我认为德国总理舒尔茨第一个到中国访问带了一个好头儿,为中国和欧盟国家合作发挥了促进作用。意大利总理也将在明年到中国去访问。我想说句套话,“丝绸之路总比坦克之路要好得多”,希望和平之光照耀欧洲,照耀世界!” 格拉齐教授说。

丹麦奥尔堡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李形说,欧盟现在是站在两条船上,一条是美国,一条是中国,也应该这样。因为如果只偏西美国,将失去与中国合作的很多机会。他说,德国总理访华是明智之举,有人认为如果失去中国这个贸易伙伴,德国将损失超过英国脱欧损失的6倍。当美欧西方与中国脱钩是,亚太和非洲和中国走的更近了。他相信欧盟回保持理性。

挪威西南大学教授迪森(Glenn Diesen)在美国霸权政治方面颇有研究。他发现美国的对外政策一直就是霸权政治,而现在霸权政治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他说,纵观美国输出的所谓自由主义民主政治,实际上就是冷战思维。而中共二十大的时候特意提到要抛弃冷战思维,要想到全球安全观,人类命运共同体。

他说,在欧洲,从巴黎宪章开始,就是要建立主权平等,这和中国的全球安全观是非常相似的。

相反与美国的霸权安全观其实是格格不入的。例如美国对南联盟的轰炸,对伊拉克的轰炸,都是建立在主权不平等的基础上的。因此,象美国到亚洲去建立Quad就象在欧洲建立北约一样,这是很危险的。这会让中国感觉受到威胁,这也是典型的新冷战思维。

美国提出的规则为基础的政治也是自由霸权的变种。美国并没有一贯的规则为基础,而是随意改变政策,似乎就是用乌克兰对付俄罗斯,用台湾来削弱中国。但是,在言论上他们又把国家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由民主国家,一种是独裁专制国家,这样,又引出合理性合法性的问题。

总之,他认为,欧洲应该保持团结,一个分裂的欧洲只能让自己更弱。同时,欧洲应该跟美国和中国都搞好关系。

复旦大学和美国Connecticut洲的三一学院教授陈向明再次介绍了一带一路上的中欧班列,他认为中欧班列加强了地区化的发展进程。因为有中欧班列,这样的基础设施让途径国家和地区都获益非浅。中欧班列也促进了中国的边境贸易,让西部边境城市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机会。

最后,席勒研究所的桑德玛克教授介绍了瑞典的情况,并希望瑞典也要加入一带一路建设。他强调中国的繁荣有利于世界。他说瑞典有句俗语就是农民富了,国家就富了。这对于其他国家也是如此。

最后,大家进行了互动交流,回答了问题。

Stephen Brawer主持了会议。侯赛因也主持了提问部分。线下与会者纷纷留言,认为这次论坛很好,尤其是讲座者都讲的很有深度。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九年来推动全球共同发展成效显著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新华社记者史霄萌报道

  九年前,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先后见证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的提出。自那时起,中国开启与世界不断深化“一带一路”合作的新征程。

  九年来,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深化互利共赢合作。共建“一带一路”不仅给沿线国家人民带来福祉,也推动世界向着实现共同繁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不断前进。

  聚焦互联互通,深化务实合作

  从雅万高铁到蒙内铁路,从比雷埃夫斯港到海法新港,从中巴经济走廊到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互联互通已初具规模。中欧班列“连点成线”“织线成网”,形成了贯通亚欧大陆的国际运输大动脉,目前共铺画了82条运输线路,通达欧洲24个国家200个城市,为稳定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作出了突出贡献。

  7月29日,列车员菲奥娜(站立者)在蒙内铁路客运列车上与乘客交流。新华社记者董江辉摄

  深化政策沟通,加快设施联通,推动贸易畅通,促进资金融通,增进民心相通。互联互通意味着相互往来的障碍更少、贸易投资的机会更多、共同发展的道路更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3年至2021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货物贸易额近11万亿美元,双向投资超过2300亿美元。

  以中亚地区为例,“欧洲西部-中国西部”高速公路(“双西公路”)、中吉乌国际公路、塔吉克斯坦瓦亚铁路……随着一个个示范项目落地,古丝绸之路正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正在推进的中吉乌铁路建设将进一步扩大该地区交通运输能力。

  吉尔吉斯斯坦总统萨德尔·扎帕罗夫说,“一带一路”倡议为中亚地区直通海港的战略提供了契机,有望将中亚地区打造成亚欧大陆的十字路口。

  弥合发展鸿沟,助力世界减贫

  “一带一路”倡议对非洲大陆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减贫发展,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所研究员刘易斯·恩迪舒这样评价。他指出,中国设立减贫项目,向非洲派遣农业专家并同非洲开展现代农业技术交流,这对地区发展稳定非常重要。

  这是2021年7月13日,中国专家组成员在布基纳法索中西大区水稻示范区查看苗情。新华社发(中国农业组供图)

  在布隆迪布班扎省基航加县林格4村,中国农业专家组成功实施杂交水稻减贫示范村项目,帮助全村居民摆脱绝对贫困。“中国专家的足迹遍及布隆迪全国各地,并依托中国援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进行杂交水稻、玉米等良种培育试验,有效提高布农作物产量,促进农产品出口。”布隆迪前环境、农牧业部长德奥·吉德·鲁雷马说。

  这是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在全球范围内以发展促民生的一个缩影。截至2021年年底,中国在24个沿线国家建设79家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43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34.6万个就业岗位。

  与此同时,还有许多“一带一路”项目直接为共建国家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在塞内加尔,中国提供融资实施的乡村打井工程,为当地人带来清洁水源,惠及总人口的七分之一。在阿根廷,中企承建的高查瑞3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为该国最贫穷地区民众日常用电提供保障。

  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评估,共建“一带一路”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并将使参与国贸易增长2.8%至9.7%、全球贸易增长1.7%至6.2%、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

  坚持开放包容,促进共同繁荣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考虑的是全世界全人类的共同发展。”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这样评价。

  8月21日,中欧班列(西安—汉堡)从西安国际港站开出。新华社发(唐振江摄)

  “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追求互利共赢。中方反复强调,“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而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开放包容、追求共赢的理念,使得共建“一带一路”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深受众多国家欢迎,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劲的吸引力。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7月底,中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合作文件。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时,中国与各国携手抗疫,同“一带一路”国家开展疫苗联合生产合作;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之时,中国与各国扩大开放,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为沿线国家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随着时代的发展,“一带一路”的内涵不断丰富,共建健康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创新丝绸之路正成为新的努力方向。

  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指出,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出席瑞典“‘一带一路’是国际和平、安全与发展之路”视频研讨会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6月28日,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应邀出席瑞典“一带一路”执行小组举办的“‘一带一路’是国际和平、安全与发展之路”的视频研讨会并致辞。

崔大使介绍了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以来,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中国与各方通力合作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一是“朋友圈”不断扩大。中国已同149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二是“成绩单”亮丽耀眼。中国与沿线国家年度贸易额从1.04万亿美元扩大到1.8万亿美元。中国在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累计1613亿美元,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园区累计投资430.8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34.6万个就业岗位。三是合作之路越走越宽。面对疫情,中国打造“健康丝路”,铺设助力全球抗疫的希望之路。面对数字化浪潮,中国搭建“数字丝路”,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新的驱动力。面对低碳转型,中国深耕“绿色丝路”,助力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崔大使强调,“一带一路”不仅给参与各方带来实实在在的合作红利,也为世界贡献了应对挑战、创造机遇、强化信心的智慧与力量,得到了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和广泛响应。

崔大使表示,“一带一路”为中瑞绿色合作搭建了宽阔的平台和桥梁,双方在减污降碳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大有所为,也可为其他“一带一路”国家创造更多的经济发展机会,实现优势互补、多方共赢,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崔大使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平与安全问题更加突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动荡局势,习近平主席在去年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呼吁围绕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构建团结平等均衡普惠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助力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不久前,习近平主席又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倡导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立足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为世界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只有不断发展,才能实现人民对生活安康、社会安宁的梦想。随着“一带一路”更加广泛深入实施,各参与国互联互通、互利共赢,必将有助于振兴经济、造福人民,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共同繁荣,也必将为世界和平与安宁做出更大贡献。

瑞典“一带一路”执行小组主席斯蒂芬.布劳瓦尔、副主席侯赛因.阿斯卡里、前联合国副秘书长、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索尔海姆、美国三一学院“城市与全球研究中心”主任陈向明及塞尔维亚、白俄罗斯、马来西亚、伊拉克等国驻瑞大使及瑞典商、学界代表等参加。

史蒂芬、索尔海姆等与会嘉宾表示,中国的和平发展有利于世界。“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国家间、地区间互联互通,促进贸易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各国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为国际发展合作作出重要贡献,是国际和平、安全与发展之路。瑞典、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发展都与“一带一路”密切相关,美国和欧洲国家应加强同中国合作,使世界更多人民受益。西方国家不应为了私利制造对抗和冲突,而应像中国一样拿出实际行动,为发展中国家做些实事。

挪威专家:中国GDP从第177名跃居世界第二靠的是什么?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在 6月28日举行的线上一带一路研讨会上,挪威专家前联合国环境署署长,挪威环境部长,国际发展问题专家埃里克.索尔海姆指出,中国在1971年加入联合国的时候,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全世界排名是第177位。比非洲的大多数国家的水平都低。即使到1992年人均四百美元,也是比非洲很多国家的水平都低。但是,去年,中国的GDP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那么中国的成功经验是什么呢?索尔海姆指出:第一条最重要的经验就是中国的坚强领导力。从1971年到现在,中国经历了好几代领导人了,但是,历届领导人都是把国民经济发展当作第一要务。(当然,四人帮的时候除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领导人始终把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当作最重要的事情来抓。始终坚持不懈。

第二条就是实行了市场经济。这个市场经济同时也是有中国特色的,就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市场的需求,坚持让市场配置资源,大大地激发了人们的生产劳动积极性。只要有需求,就有供给。这也极大地促进中国的生产力发展。

强有力的政府和市场经济加教育。

第三就是教育。中国通过不懈努力和提高全民教育,提供了有技能有水平有意愿的劳动力,为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驱动力和执行力。

第四就是对外贸易。中国是世界各个角落的最大贸易伙伴。

第五,一带一路成为中国继续发展的车轮。

第六,中国重视合作不搞对抗。

第七,中国善于建设基础设施,铁路,公路,太阳能,风能等各种产品。例如,中老铁路居然让一个内陆国家很好地与世界互联互通。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一带一路是国际和平与发展之路。是由BRIX瑞典一带一路研究院组织举办的。

(“一带一路”故事)斯里兰卡:海上“未来之城”

原题:(“一带一路”故事)全球连线 | 一座从海上崛起的“未来之城”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新华社报道(编辑 陈雪霏)


  新华社科伦坡12月26日电 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内人工沙滩上,斯里兰卡人桑吉瓦专注地“搭建”与即将动工的金融中心大厦类似的沙堡模型,三个正在海边戏水的孩子看到后跑了过来。桑吉瓦告诉他们,沙滩是从大海里“堆”出来的,未来这里将会建成与模型类似的金融城。一个小女孩好奇地问,海上也能建起一座城?未来这座海上城市会是什么样呢?

  这处填海而来的地方名为港口城,位于科伦坡中央商务区附近。桑吉瓦是中国港湾科伦坡港口城项目的工程师,已在这里工作5年,参与并见证了这座“未来之城”的崛起。

  这是12月2日拍摄的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全景(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公司供图)

  斯里兰卡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曾有无数载着中国香料和茶叶的船只在这里停靠,之后再驶向欧洲进行交易。

  眼下,这里兴建的是中国港湾和斯里兰卡政府合作开展的大型投资项目科伦坡港口城,被称为两国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典范。

  2014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斯里兰卡进行国事访问,与时任斯总统马欣达·拉贾帕克萨一道为港口城奠基揭幕、为开工剪彩。习近平主席向中方建设者转达祖国人民的问候,要求他们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精益求精,按时保质完成任务,同斯方一起建设好这个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

  港口城项目开工后,一直旅居海外的桑吉瓦就关注着它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桑吉瓦曾赴中国留学,在清华大学攻读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6年。他说:“得知中国人在斯里兰卡修建港口城后,我于2016年从迪拜回到斯里兰卡,加入港口城项目建设。”

  12月3日,在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工程师桑吉瓦在人行桥上眺望远方。 新华社发(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公司供图)

  港口城建设初期,桑吉瓦负责对接科伦坡政府有关部门,推进市政配套设施建设。

  2017年5月,桑吉瓦受邀来到中国参加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在开幕式现场聆听了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习近平主席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

  桑吉瓦还在“民心相通”分论坛上,与各国嘉宾分享了参与建设科伦坡港口城项目的经历。他表示,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港口城建设为斯里兰卡很多普通人创造了机遇,他们一起参与建设美好家园。

  2019年1月,伴随着三声长长的鸣笛,最后一艘停留在港口城的大型挖泥船停止管吹,宣告港口城269公顷土地全部吹填完成。桑吉瓦和同事们兴奋不已。他说,港口城是斯里兰卡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项目,目前所做的一切都将为斯里兰卡未来发展提供样本。

  12月21日拍摄的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人工沙滩。新华社记者唐璐摄

  “填海造地工程完工不仅标志着港口城项目总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也是中国方案、中国技术在世界舞台的一次展现。”中国港湾科伦坡港口城项目部副总经理郑好说。

  2020年9月,斯里兰卡总理马欣达在港口城视察时表示,这是斯里兰卡的一个里程碑项目,将创造超过8万个就业机会,吸引超过150亿美元的投资,“衷心感谢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中国政府给予的支持”。

  随着填海造地工程的完成,一系列新设施相继在港口城落地,中央公园的绿地、人造沙滩及运动训练中心、游艇码头、人行桥等,港口城迎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这是11月26日在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内拍摄的人行桥附近区域。 新华社记者 唐璐 摄

  今年6月,斯里兰卡总统戈塔巴雅在“2021年斯里兰卡投资论坛”上亲自为科伦坡港口城招商引资,“港口城将为这座城市(科伦坡)带来更多机遇,成为一个拥有世界级住宅、商业、社交和娱乐设施的城市。我们的愿景是,使港口城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地区之一的关键服务枢纽”。

  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同戈塔巴雅总统通电话时指出,中方愿同斯方稳步推动科伦坡港口城、汉班托塔港等重点项目,高质量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为斯里兰卡疫后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科伦坡港口城预计2022年完成一期市政建设,2041年完成整个城市开发建设。未来规划城市建设规模超过630万平方米,集商业、居住、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

  12月3日,在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展览厅,小朋友们观看港口城沙盘模型。 新华社记者 唐璐 摄

  斯里兰卡国家图书馆主席古纳瓦德纳说:“港口城是斯中共同开启的一个伟大项目,是斯里兰卡最有前途的项目,我们的子孙后代都将受益。”

  桑吉瓦由衷感慨:“港口城,这座从海上崛起的城市承载着科伦坡的未来,这将是一个为下一代带来幸福的城市。”

  总策划:周宗敏

  监制:倪四义、班玮、陈贽

  制片人:孙志平

  策划:米立公、魏建华

  统筹:王宇凌、王志斌、李薇、谢鹏、齐紫剑、闫珺岩、韩墨、余忠稳

  记者:唐璐

  编辑:徐宁、刘润芝、聂云、商婧、梁毅、王昭、班威、吴铮、周晓华、马骁

  配音:董千齐

  包装:夏勇

  新华社国际部、音视频部、摄影部联合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一带一路”故事|波兰:东方列车

原题:“一带一路”故事|一班东方列车载来的发展机遇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新华社报道(编辑陈雪霏)


  最近,波兰人莫伟杰的业务更繁忙了。他的公司位于波兰西南部城市弗罗茨瓦夫,目前正准备在马拉舍维奇开设新办公室。莫伟杰专门承接中欧班列相关业务,因为他想要牢牢抓住这些东方列车载来的发展机遇。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中国-中东欧国家之间有多趟列车穿行,渝新欧、汉新欧、郑新欧、蓉新欧、义新欧等发展迅速。自2016年6月8日起,它们统一称为“中欧班列”。目前,中欧间已形成西、中、东三大铁路运输通道。这三条通道均途经波兰通往欧洲其他国家。

  2021年前三季度,中欧班列开行列数和发送标箱数大幅增加。每天早上,莫伟杰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与中国客户和合作伙伴联系,处理中欧班列返程运输的相关事宜。目前,中欧班列已打通73条运行线路,通达欧洲23个国家170多个城市,运输货品达5万余种。

  总策划:周宗敏

  监制:倪四义

  制片人:孙志平

  策划:米立公 魏建华

  统筹:杨咏 王志斌 李薇

  记者:张章 李晓鹏 周楠

  编辑:徐宁 刘润芝

  配音:董千齐

  包装:夏勇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一带一路”故事)老挝:中老铁路

原题:(“一带一路”故事)全球连线 | 一条联结心愿的铁路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新华社报道(编辑 陈雪霏)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0:00:00/8:28

  新华社万象12月3日电 在老挝首都万象北郊的中国中铁二局中老铁路铺轨基地,跟着中国师傅学习的老挝姑娘希达·平蓬莎万全然不顾烈日当头。对她来说,检修火车发出的叮当声犹如音乐般动听。在希达心中,这清脆的声音就像是在为她庆贺,庆贺她距离实现心愿又近了一步。

  今年22岁的希达外表看起来柔弱,却有一个执着的“钢铁机车梦”——当一名火车司机。

  9月12日,在老挝首都万象北郊的中国中铁二局中老铁路铺轨基地,希达·平蓬莎万(中)跟着中国师傅(右)学习火车驾驶技能。新华社发(凯乔摄)

  出生于老挝北部小城孟赛的她从小就萌生了这一想法。孟赛到中国云南的磨憨口岸只有约100公里,但重重大山严重阻隔了当地与中国交往的通道。基本没出过大山的希达,一直想去看看山那边的样子。

  老挝,素有“中南半岛屋脊”之称,山地和高原占国土面积的80%,交通极为不便,而且还是东盟国家中唯一的内陆国。突破重山封锁,“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是老挝人民一直以来的一大心愿。

  2015年,中老两国政府签署政府间铁路合作协定,标志着中老铁路项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成为实现老挝人民心愿的契机。

  中老铁路连接起中国云南省昆明市与老挝万象市,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全线采用中国标准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

  2020年7月29日在老挝北部拍摄的中老铁路(无人机拍摄)。新华社发(潘龙柱摄)

  “我第一次听说老中铁路是在2015年。2016年,我专门到中国云南省昆明市研习有关铁路的知识,回国后直奔老中铁路有限公司应聘。我希望能成为老中铁路上的一名优秀女司机。”希达说。

  2017年11月,在对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老挝媒体发表题为《携手打造中老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的署名文章。他在文章中指出,中老铁路作为泛亚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老挝具有重大战略和现实意义。双方要加强统筹协调,争取早日建成通车,让老挝同周边国家乃至世界互联互通。

  老挝政府总理潘坎今年8月在接受中国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机遇,将加深中国与“一带一路”合作国家间的互信互助。老中铁路就是其中的落地项目之一。

  2020年5月29日在老挝北部拍摄的中老铁路(无人机拍摄)。新华社发(潘龙柱摄)

  中老铁路全长1035公里,由中国段、老挝段两个区段组成,沿途山高谷深、地质复杂,跨越湄公河等众多水系。班那汉湄公河特大桥、琅勃拉邦湄公河特大桥、森村二号隧道、那科村隧道……有人说,中老铁路不是铺出来的,而是架出来的、挖出来的,难度可想而知。

  即使困难重重,项目建设者们却迎难而上。希达说:“在工地上,24小时都能看到中国工程师们不停工作的身影。老挝气候炎热,隧道开挖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隧道内温度比室外温度要高许多。在隧道内工作,要有非常强的忍耐力和毅力。” 

  2020年6月18日,在老挝首都万象市北郊,中国中铁二局中老员工用螺栓紧固铁轨。新华社发(凯乔摄)

  在修建铁路的同时,老中铁路有限公司还开设培训班,培训了约600名老挝籍学员,传授机车驾驶、调度和维修等技能。希达就是其中一名学员。

  中铁二局中老铁路铺轨基地行政经理雷超说:“我们感觉到很欣慰,特别是能看到这些学员在经过中老铁路的历练之后能够成长起来,然后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对未来也充满了希望。”

  “从我个人来说,老中铁路给了我一份稳定的工作;从国家层面来说,老中铁路能够带动老挝多层次、全方位的发展。”希达说。

  老挝普通民众对中老铁路也寄予着诸多希望。万象市民坎赛说:“希望以后我们的蔬菜水果能卖到中国市场去,让老挝的农村更富裕,生活更美好。”公务员葛沙纳·隆沙万说。

  10月6日拍摄的中老铁路万象站。新华社发(中铁建设供图)

  中老铁路即将迎来通车。通车后,这条铁路将如中老人民所愿,为两国贸易和人员往来带来巨大便利。未来,它还将成为中南半岛南北大动脉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成为老挝解锁陆路交通困局、发展经济的通途。

  总策划:周宗敏

  监制:倪四义、班玮、陈贽

  制片人:孙志平

  策划:米立公、魏建华

  统筹:韩珅、王志斌、李薇、谢鹏、齐紫剑、闫珺岩、韩墨、余忠稳

  记者:章建华、李薇、杨牧源、何春好、杜大鹏(报道员)

  编辑:罗林岚、刘润芝、杨超伦、商婧、丁莹、梁毅、耿学鹏、周晓华、马晓燕、唐志强

  配音:董千齐

  包装:夏勇

  新华社国际部、音视频部、摄影部联合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一带一路”故事)埃及:沙漠中的市政工程

原标题:(“一带一路”故事)全球连线 | 一条在非洲沙漠中腾起的天际线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新华社报道:


  新华社开罗10月8日电 单日上百份审核单、平均每天两万多步巡回检查施工现场和员工宿舍……自2020年2月新冠疫情在埃及出现以来,这便成为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埃及分公司(以下简称“中建埃及”)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安全总监兼项目安全部经理刘景昆的日常。

  “我们吃点苦都是小事,但必须要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面对防疫与生产的双重压力,作为有着近20年安全监管工作经验的“老师傅”,他深知这个项目的艰难之处,也更明白它的意义重大。

  这张手机拍摄的资料照片显示,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安全总监兼项目安全部经理刘景昆(右一)在项目建设工地检查安全生产情况。新华社发(中建埃及供图)

  由中建埃及承建的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位于开罗以东约50公里处,总占地面积约50.5万平方米,包含20个高层建筑单体及配套市政工程。中建埃及总经理常伟才说,项目高峰期有9000多名中埃员工在这里生产和生活。

  刘景昆介绍说,这项工程始于2016年1月。当时,国家主席习近平正在埃及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双方签署了埃及新首都建设一揽子总承包框架合同。习近平指出,中埃双方要将各自发展战略和愿景对接,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两大抓手,将埃及打造成“一带一路”沿线支点国家。中方愿参与埃及苏伊士运河走廊、新行政首都等大项目建设,愿同埃方扩大在贸易、融资、航天、能源、人力资源开发、安全等领域合作。

  这是2021年6月17日拍摄的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务区标志塔(中)主体建筑封顶建设现场。新华社记者 隋先凯 摄

  由此,埃及新首都的天际线开始在一片沙漠中逐渐腾起。项目初期,中埃建设者们每天都要顶着烈日施工建设,酷热干燥的气候导致许多员工皮肤晒伤。在施工现场,饮用水和食品都要从外面运进。

  整个中央商务区项目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将成为“非洲第一高楼”的标志塔项目。今年8月,标志塔项目最后一根钢梁精准对接就位,顺利完成钢结构封顶。

  这是2021年8月24日拍摄的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务区标志塔主体钢结构封顶现场。新华社发(黎炳宏 摄)

  据介绍,标志塔项目结构高度达373.2米,塔冠最高点达385.8米。埃及总理马德布利曾于2019年2月见证了标志塔开盘浇筑。他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该项目无疑是一个奇迹,它不仅将成为埃及的标志性建筑,也将成为埃及现代化的象征。

  标志塔项目总经理魏建勋告诉记者,施工期间标志塔项目创下多个工程建造纪录:38小时便完成了18500立方米筏板基础浇筑,一举创出非洲建筑史上单体建筑最大基础底板、浇筑超大型基础底板的最快纪录、高峰期单日最大混凝土浇筑量新纪录。

  这张2019年2月25日的资料照片显示的是工人在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建设现场工作。新华社记者 邬惠我 摄

  “我们成功实现了防疫和生产两不误。”常伟才说。目前,新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已进入决胜时刻,全体员工将继续坚持常态化防疫不放松,确保项目高质量、平稳安全地推进。

  埃及工程师瓦利德对中国超高层建筑的工艺技术充满好奇与敬佩,时常参与标志塔的技术交流会,还多次到现场观摩施工工艺,并确认技术细节和安全流程。他说:“我很认同中国工程建设人员守时敬业的精神。”

  这是2021年6月17日拍摄的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建设现场。新华社记者 隋先凯 摄

  从安全检查到技术交流再到岗位培训,刘景昆的一天总是倏忽而过。面对繁重的工作,他说,今天能在埃及为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贡献自己的力量,他深深感到身上承担着重要的职责使命。

  “非常荣幸能够参与埃及新首都建设,所有人都在为项目顺利完工勤奋努力地工作,这感觉真好。”埃及建筑工人马哈茂德·莫森站在雏形初具的新首都中央商务区里表示,所有人都期盼着项目正式落成的那一天,期待见证一个美丽的埃及新首都。

  总策划:周宗敏

  监制:倪四义、班玮、陈贽

  制片人:孙志平

  策划:米立公、魏建华

  统筹:王宇凌、王志斌、李薇、谢鹏、齐紫剑、闫珺岩、韩墨、余忠稳、王建生

  记者:吴丹妮、杨依然、余福卿、段敏夫、黎炳宏(报道员)

  编辑:周晓华、黄强、梁毅、丁莹、徐晓蕾、徐宁

  配音:董千齐

  包装:夏勇

  新华社国际部、音视频部、摄影部联合制作

编辑 陈雪霏

时评:松籽贸易是促进阿富汗和平与发展的一个好办法

北欧绿色邮报网主编陈雪霏

最近有报道说,阿富汗将向中国出口松籽,中国将大量购买阿富汗松籽,这真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好主意。

众所周知,阿富汗战争持续20多年,美国军队8月底从阿富汗撤军,留下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然而,西方居然冻结了阿富汗在国外的账户,有钱拿不出来。但是,此时,阿富汗是最需要钱的时候。

因此,如果能把松籽等产品卖出来,中国可以付钱,这样就互利共赢了,是最好的例子。也是一带一路互利共赢最好的例子。

美军在的时候,大麻和毒品出口很多,为世界各地造成严重的犯罪,是不值得提倡而应该禁止的。

但是,松籽是健康食品。中国多买松籽,就是对阿富汗政权的最好支持。这样互利互惠地进行贸易,必将促进当地的和平与发展,是一件大好事。

王毅外长做了一件大好事。外交也可以促进外贸,相辅相成!

这次送达45吨,据报道,阿富汗把它当成国礼送到了上海。阿富汗每年可以收获2.4万吨松籽。中国应该大量购买。同时,该支持的还是要支持。

西方把阿富汗政府的钱都给冻结了,很不地道,人家正需要钱的时候,就是不给,这不是见死不救吗?不过,这个钱是前政府的。现在阿富汗还没有建立新政府呢,目前只是临时政府。因此,阿富汗的和平重建真是任重道远啊!还需要很大的努力和长期的坚持才行。

中新网报道:中外人士网络对话:新疆对“一带一路”建设至关重要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乌鲁木齐7月15日电 (苟继鹏)“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是很好的交流合作平台,而位于中国西北部的新疆,是连通中国与中亚、欧洲国家和地区的门户,对‘一带一路’建设至关重要。”瑞典“一带一路”研究所副所长史蒂芬·鲍尔14日说。

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与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和瑞典“一带一路”研究所共同举办的“新疆是个好地方——丝绸之路门户”网络视频研讨会14日举行,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和多位国际人士,及新疆官员进行线上交流。

交流会上,新疆商务厅副厅长朱咏介绍了新疆的风土人情、对外经济发展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等情况。她说:“新疆加快推进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推进核心区商贸物流、交通枢纽、医疗服务、文化科教、区域金融‘五大中心’建设,持续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和开放发展,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飞驰在‘一带一路’上的中欧班列,为沿线国家和地区民众带去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北欧绿色邮报编辑陈雪霏(Xuefei Chen Axelsson)通过视频,向与会者展示了她在瑞典超市里买到的新疆干果和库尔勒香梨。“这些产品都是通过中欧班列从新疆运到瑞典的。我还在网上购买了一台中国生产的扫地机器人,客服说大概需要20多天才能送达瑞典,结果7天就到了,也是搭乘中欧班列运送的。”陈雪霏说。

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说:“一些国家少数势力出于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罔顾新疆越来越好、新疆民众生活越来越幸福的事实,不择手段、毫无底线地‘污名化’‘妖魔化’新疆,甚至编造出‘种族灭绝’等荒谬绝伦的世纪谎言。新疆是开放发展的,欢迎外方朋友们去新疆走走看看,认识美丽的新疆、充满活力的新疆,也欢迎有志者去新疆学习、工作、生活。”

今年5月到访过新疆的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前副部长米凯莱·杰拉奇说:“现在一些西方国家存在心理障碍,宁愿相信那些关于新疆的谎言,也不愿相信他们听到和看到的新疆的真实情况。我去过新疆,走访了当地企业和棉花种植地,与当地民众面对面交流过。新疆不存在所谓的‘种族灭绝’和‘强迫劳动’,当地的维吾尔族民众和其他中国人一样,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米凯莱·杰拉奇还说,他将在今年9月继续前往新疆,从事其他研究。他还希望到时能通过直播的方式向更多人介绍真实的新疆。(完)

瑞典媒体:北约和G7直指中国是“最大的威胁”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据瑞典每日新闻报道,美国总统拜登访问欧洲之时,与北约和G7即西方七国富裕国家举行会谈。报道说,虽然中国没有被邀请参加会议,没有任何中国代表在场,但是,会议谈论的核心问题却都是围绕中国。

会议老调重弹,指责中国要尊重人权,同时,要注意香港的民主,和海峡两岸的和平稳定。

文章说,拜登访问欧洲是在前任特朗普搞单边主义的情况下,导致欧美公开出现裂痕。而拜登此次来访就是要弥合川普造成的欧美裂痕。因此,欧洲领导人对待拜登还是比较严肃的。

7国集团会后发表声明指出中国要尊重人权和自由,保持海峡两岸的和平与稳定。

文章特意指出自从2015年以来,中国和俄罗斯开展联合军事演习。当年中国的军舰还通过地中海环球旅游了一次。中国已经在非洲之角有了一个海军基地。

另外,他们还提出了一个绿色基建项目。就是要给全球搞一带一路类似的项目,但是是绿色的,是西方牵头的。

编者按:

西方的思维好像是只许周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纵观中西方的关系突然变冷,原来也可以说是由来已久。2015年,中国海军编队从非洲之角回国之际,借此机会环游世界。正好在国庆节的时候访问瑞典。当时,华人华侨都激动不已,确实感觉到中国强大了。当时,瑞典的海军对中国海军的到来也表示欢迎。

但是,当海军编队到美国港口的时候,美国也没说什么,但是,有些反华分子说了一些风凉话,有些酸酸的。后来,中国海军又和俄罗斯海军一起在波罗的海进行联合军事演习。这种张扬或者说自豪和骄傲让西方人看在眼里,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们是越想越不对劲。想着想着,心里就有些害怕了。本来,中国的一带一路一开始也是积极的询问西方,怎样合作比较好,中国愿意与西方合作。但是,有关方面就是不回答。不知道怎么合作。以前的合作方式都是西方支持中国,例如,瑞典支持中国。有合作项目,他们可以认真考虑。现在是中国提出来,我们想合作,但还不知道怎么合作好,想听西方的意见和建议。结果,他们都忙于现有的项目,具体怎么合作一带一路不知道。另外,一带一路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那么,中国牵头,似乎就是中国发挥主导作用,他们感觉还是不对劲。以往都是他们牵头,他们有了主意,能够掌控方向,于是积极主动。中国牵头,就不知道怎么办好。于是担心中国工程队可能因为物美价廉,容易获得招投标。

本来中国的一带一路是互利合作互利共赢的,但是,西方国家感觉好像自己的基础设施不需要重建,所以就不知道如何合作。实际上,从现在的情况分析他们的心理,给人感觉就是如果是他们首先提出的,他们就发挥了领导作用,占主导地位,那么就积极参与。如果不是他们发挥主导作用,不是他们考虑的范围内的项目,那就不与考虑。拿瑞典为例,他们的对外援助采取的是以男女平等为准则的援助。就是对发展中国家妇女提供各种支持。因此,基础设施建设似乎就不在他们的考虑范畴之内。总之,或许是我没找对人,或许就是我说的这种情况,总之,瑞典除了时不时代表或帮助一些中亚国家表达他们的担忧以外,就是不知道如何来合作。支持法律法规建设?中国也没有具体方案。报道出来的一些方案或案例,就是搞建设,码头,公路的修建。

北极地区似乎希望能有北斗卫星之类的支持,让北极的电信有所突破。但是,具体怎样落实,没有搭桥的,也找不到合适的合作方。

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就越来越有点儿酸。新冠疫情期间,中西方采取不同的防御策略,也导致了交流的不畅通。 西方希望疫情赶紧过去,一切照旧。而中国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防止了疫情更大的蔓延。在比较安全的情况下继续严格防控和隔离,同时,让生产生活继续。因此,中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强劲的供货商。

而西方却不分青红皂白,在疫情蔓延的情况下,依然强调自由民主,对疫情的防控十分不利。对中国的严格防控可以说是羡慕嫉妒恨。

其实,这种趋势的发展本身就说明这个世界在改变。以前,中国对西方的试探,打压都是忍着,只做不说。但是,现在,中国不再忍着,你说的对,我们听,你说的不对,我们就反驳。对于故意抹黑的情况,采取了斗争的立场。

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主要是学习西方改善基础设施,改善住房条件,改善交通条件,中国所做的一切都是工业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也经历了很多不顺利,很多艰难,例如,环境污染问题,东西部发展不平衡问题,一部分人富起来了,还没有达到共同富裕。中国依然在努力向前发展。

西方口口声声总是要求中国尊重人权,那么到底什么是人权,人权的含义是什么?这种说辞,让我想起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一些左派人士对西方的看法,一贯强调资本主义制度不好。可是去过西方的人回来说,除了“制度”不好,其他都好。这就是形而上了。现在西方动不动就拿人权说事。但是,如果你了解中国的情况,你就会知道,中国的人权状况其实是有了极大的改善的。况且,中国还在努力做,并不是停滞不前。能够解决14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完全实现脱贫,就是中国对世界作出的贡献。当然中国也希望能够发展的象西方一样,达到在各个方面都很发达的水平。可是,如果中国真的那样了,西方国家又开始担心了,如果所有的中国人都象西方一样,那么需要4个地球的资源,这怎么行呢?

因此,中国发展快了不行,威胁了他们,发展慢了也不行。中国人,很多发展中国家的人,都希望自己也能过上好日子。因此,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东西方还是必须要坐下来好好谈,相互合作。互相指责没有用。

另外,自冷战结束后,美国一直忙于中东的战火,终于把中东弄成了一片废墟。很多人流离失所。其实,那里是最需要重建的,那里是最需要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或许美国可以继续去中东,但不是到那里打仗,而是帮助那里重建家园。就看人家愿不愿意接受了。把军队撤回,把基建队派去,或许更好。或者干脆把军队改成基建队,更好。

美国如果从军费中拨出一小部分用于建设,就会让很多人受益。

美国如果能够和中国合作,而不是千方百计地打压中国,这个世界也应该会更加美好。

西方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老龄化问题,而中国的明天也将面临同样的问题。中国不会威胁任何国家,如果你们不惹中国的话。如果你整天到中国家门口去叫嚣,或者整天批评中国,那对不起,中国也有中国自己的挑战。所有问题都不是你一说,就能马上解决的。要想真正解决问题,就需要互相尊重,相互合作,互利共赢。

时评:美国计划在国内大搞“一带一路”中国应该积极支持

北欧绿色邮报网评论员

美国最近宣布要在国内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实际上,所谓的“一带一路”的创意就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在搞“一带一路”建设的时候,主要是看到了发展中国家和中亚地区,古代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有改善基础设施的需求,因此,和中亚国家领导人一谈,就获得了很大的支持。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哈萨克斯坦的时候,就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创意。

此后,有人就把这个好主意不断地扩大延伸,认为,这种互联互通对全球都有好处,实际上,欧洲国家和美国也应该加入一带一路。这样,这个创意的影响就大了起来。但是,有些发达国家心里也有点酸,感觉这个创意为什么不是自己提出来而是让中国先提出来了呢?于是,基础设施比较好的国家就不知道这个创意怎么能为他们所用。同时,发展中国家用了这个创意进行合作,他们也觉得似乎动了他们的奶酪,有点儿不甘心。

本来,有人提出美国应该加入一带一路,这样整个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就都可以链接起来,没有死角了。没想到,后来就出来个朝鲜这个钉子,美国不断给朝鲜施压,朝鲜拼命反抗。最后,就只能是不了了之。

其实,美国的基础设施确实需要改善。就是2002年我到美国休斯顿去旅游的时候,我就感觉基础设施需要改进了。虽然德州大学,休斯顿大学都很不错,倍儿新,但是,当我坐出租车的时候,绕来绕去,感觉道路不是很方便。

因为美国工业化比较早,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又都是以胜利者的一方告终,因此,美国富的流油。流油以后,就会有骄傲的时候,于是,新一代,象克林顿,特朗普,小布什这一代,就是嬉皮士的一代,或者是“平躺”的一代。他们不愁吃不愁穿,有自己的想法,想和父母一辈不一样,于是,出现了新的发展思路。尤其是越战以后,国内也出现了不可持续的污染问题,人权问题,环境问题,平等问题等,因此,美国掀起了《寂静的春天》之后的污染者赔付的原则,马丁路德金的黑人人权运动,形成规模,黑人的权利开始得到一定改善,人生而平等的概念开始流行起来。

到现在,美国的工业化也100多年了。很多基础设施都比较老旧了。很多中国人现在到欧美旅行就发现怎么中国比西方国家发达吗?中国的机场很新,地铁很新,道路很新。这是因为中国最近这三十年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大大改善了中国的道路交通和住房状况。

上个世纪70年代,连穿衣服都觉得有困难。不知道什么叫制造业。现在,全世界的衣服,有一半差不多都是中国制造,或者是亚洲制造。就是说,中国是后来居上。但也不能说中国已经超过了西方国家。只不过西方在最近这些年,因为接收难民等问题,有些国家的基础设施也需要重新修葺。需要改善,原本很好,但岁月毕竟抹去了一些光滑的东西。

因此,如果说,美国愿意改善自己的基础设施,其实也是很对的。当然,美国的大学都是很好的,校园都是非常干净的,明亮的。很大程度上还是非常发达。

中国不应该以为美国不发达了。问题出在哪里呢?问题出在老龄化上面。是人老了。或者说,是老人多了。

中国对任何国家搞一带一路建设都表示欢迎,而且,如果你愿意与中国合作,中国非常欢迎,有亚投行可以做金融支持。融投资都可以。不愿意合作,自己搞,也可以,没有人反对。因此,中国对美国大搞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欢迎的。而且,如果需要中国的合作,中国会积极合作。如果不需要中国合作,要自己搞,也可以。

只不过是合作可以共赢。不合作就需要更长时间。总之,中国的态度是开放的,互利共赢的,合作的态度。

桂从友大使在瑞典“一带一路”视频研讨会上的致辞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4月28日,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出席一带一路视频研讨会并致辞。

他说,很高兴出席“一带一路”视频研讨会,我谨代表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感谢“一带一路”执行小组和巴基斯坦驻瑞使馆为本次会议的举办所做的大量工作,向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与会嘉宾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他说,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7年多来,中国已与140个国家、31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2013年至2019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物贸易总额从1.04万亿美元增长到1.34万亿美元。2020年,尽管受到新冠疫情冲击,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总额仍实现1%的增长,达到9.37万亿元人民币。去年,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对58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78亿美元,同比增长18.3%。实践证明,“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稳定的、可持续的、能够完全应对疫情负面影响的经济合作机制。

在促进基础设施领域互联互通方面,中欧班列逆势发展是一个典型案例。据统计,2020年中欧班列共开行12400列,同比增长50%;发送集装箱113.5万标箱,同比增长56%;通达欧洲城市90多个,涉及20余个国家。

在有效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方面,“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作用同样进一步显现。2020年,相比全球投资贸易大幅萎缩,“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投资贸易显示出强大韧性,前几年互联互通建设成果在其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这有利于加快恢复受疫情影响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为地区和全球经济复苏注入强大动力。

桂大使说,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合作的标杆性项目,已取得丰硕成果,逐步构建起以中巴经济走廊为纽带,以瓜达尔港、交通基础设施、能源、产业为重点的“1+4”合作布局,有力促进了域内国家间经济合作,改善了地区安全局势,更好惠及民生。

当前,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多边贸易体制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一带一路”合作取得亮眼成绩,再次证明多边主义的重要性。我们真诚欢迎包括北欧在内的世界各国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希望有更多北欧企业在协商一致、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包括中巴经济走廊在内的“一带一路”建设,共享“一带一路”的发展红利!

大使致辞之后,与会者就中巴经济走廊的议题进行了研讨。中巴经济走廊是在巴铁的一个重要的标杆性项目,令人印象十分深刻。

出席会议的有驻斯德哥尔摩的各国使节和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