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绿色邮报网石家庄报道(总编、社长陈雪霏): 中国新闻社社长章新新12日在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发表题为《融通世界、见证时代——华文媒体与“中国故事”》的主旨报告。
融通世界、见证时代——华文媒体与“中国故事”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今天,我们在石家庄再次聚首,共襄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盛举。在此,我代表中国新闻社对各位出席论坛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七十年来,遍布世界各地的华文媒体见证了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记录了在中华大地上发生的历史变迁,参与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助力中国融入世界。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也从最初的仅有百余家媒体与会,到如今规模达四百余人,已经成为全球华文媒体的“精神家园”。
一、华文媒体的发展现状:转型求生,融合求变
过去两年,世界各国纷纷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国际传统主流媒体积极探索融合发展,中国内地的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运营等方面的融合也取得了诸多的进展。
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港澳台及海外华文媒体面对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历经两百多年风雨自有其韧性,对母语文化的坚守支撑着华文媒体直面冲击与挑战,在转型中寻求生存与发展,在融合中探索变革与创新。
——传统媒体的式微与突破
对传统华文媒体而言,困局依然存在。
2017年12月,马来西亚南洋商报文艺版《南洋文艺》宣布停刊;2018年11月,纽约《明报》刊出“业务重组暂时停刊”的启事,电子报及网站亦随之停止运作;2019年1月,《欧洲新报》休刊,该报曾经覆盖欧洲多个国家和地区。
有困境,就会有突破。近两年依然有华文报刊、电视台、电台的创立,为世界华文媒体大花园再添了新色。
为纪念华人抵达古巴170周年,《光华日报》于2017年5月得以复刊;新西兰中文《先驱报》2018年1月与英文旅游杂志合作,创刊中文版季刊《抵达》;2018年2月,老挝首家华文侨报《中华日报》宣布创刊,结束了老挝没有华文报纸的历史;2018年5月,泰国中文国际广播电台开播。
面对新媒体信息碎片化的冲击,部分华文媒体向内容做精、做深发展。加拿大《加中时报》着眼华人社区,推出了一系列原创述评报道作为封面文章,引发了当地华社热议;《星星生活周刊》2019年推出的“农场访谈系列”深度聚焦投身农业的华人群体。
应当看到,传统华文媒体的公信力、权威性及报道的深入性难以替代,其承载的文化教育属性也为华人社会所珍视,精耕传统媒体的同时拓展新媒体成为很多有实力的华文媒体发展的新动向。
——新兴媒体的崛起与繁盛
转型新媒体,是目前传统华文媒体发展的趋势,依托内容采编的优势,通过新媒体之间的互联互通,广泛传播,形成较大了的新的影响力。
美国《侨报》在社交媒体平台的运营的成效显著,官方微博粉丝230万,是中国内地以外拥有最多粉丝的华文媒体的官方微博。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触网”时间早,“星洲网”近年来在马来西亚各大网站中跻身前十。《星洲汇报》在2018年登场,通过推送新闻到用户邮箱,仅一年用户就增至10万。
在柬埔寨,《华商日报》《柬华日报》建立网站,开设移动客户端。2018年1月诞生的华文电子报刊《柬中时报》的读者群中较多50岁以上者,说明老一代华人也开始改变阅读习惯。
非洲地区也出现了一批以网站、微信公众号为主的网络新媒体,如南非侨网、博茨瓦纳华人网、西非华声等。
在香港,《东方日报》《明报》《星岛日报》等都拓展了新媒体业务,并有较高阅读流量。无线电视、有线电视和香港电台等,也致力发展新媒体的平台。
近些年表现亮眼的华文新媒体中有许多并无传统华文媒体背景,如新西兰天维网的华文论坛注册用户高达31万,还建立了社交媒体的矩阵,升级了手机客户端;菲龙网发展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等,成为当地具影响力的线上华文媒体;自媒体账号“北美留学生日报”吸引了100万学生、家长及相关人群关注。
华文新媒体既有遍地开花的繁盛局面,也有一拥而上的诸多问题,如低质内容的泛滥、版权保护的缺失、盈利模式的单一等。如何创新思路、探索传播模式,是当下华文媒体发展的新课题。
——媒体融合的开拓与提速
近年来,关于媒体融合的讨论甚为热烈,海外华文媒体中也不乏从理论到实践的积极探索,显示出华文媒体的自我革新和开拓进取。
在欧洲,法国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拥有以新闻为主的“欧时网”、以社区资讯为主的“欧时代”和视频新闻“欧时网络TV”,开通了“欧洲时报内参”“向东向西”“英伦圈”等多个微信公众号,形成网站“一中三外”、移动端“一端多微”的产品格局。
在拉美,《南美侨报》逐步开拓了《南美侨报阿根廷周报》等7份纸质媒体,覆盖中南美洲80%的地区;在推出中文网站,成立新媒体团队后,还开通了微博、微信公众号及葡语推特账号,2018年还推出手机客户端“今日拉美”。
在东南亚,华文媒体融合发展的速度在加快。2017年12月,新加坡报业控股华文媒体集团进行了大改组,集中《联合早报》《联合晚报》和数码部的采访资源成立新闻中心,逐步实现拥有华文报纸、华语电视、华文网站、手机客户端等的全媒体格局。
非洲的华文媒体在融合发展上也有独特探索。环球广域传媒集团以“媒体+”作为发展关键词,包括“媒体+活动”“媒体+平台”“媒体+渠道”“媒体+服务”等方式。
我们看到,媒体融合发展虽是大势所趋,海外华文媒体却仍处于起步和尝试的阶段。地域与文化的不同、受众需求的多元、技术条件的不足也造成移动化、智能化的发展差异。显然,海外华文媒体的融合发展还须逐步探索因地制宜之路。
二、华文媒体的作用突显:团结维权,影响主流
在转型发展新媒体的过程中,海外华文媒体也面临诸多诘问,平台过多会否影响华文媒体对华人的凝聚力?便利化传播是否弱化了华文媒体的话语权?内容碎片化会否消减华文媒体文化传播的功能?凡此种种,不无忧虑。
有学者指出,移动媒体勃兴,功能不断完善,传播更加快捷,内容愈加丰富,信息趋向多元,过去由华文媒体掌控的传播话语权正面临去中心化,华人社会正走向去平台化的困局。华文媒体会否失去作为联结华人并形成想象共同体的角色?华人社会又会否失去表达诉求和理性思考的平台,甚至失去文化传播的意义?这是华文媒体和华人社会共同面临的新问题。
事实证明,华文媒体近些年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尽管出现了平台分散、信息多元、内容碎片化等现象,但不可否认,华文媒体依然是凝聚华人的纽带、族裔发声的平台、文化传承的载体、交流对话的桥梁,作为构成海外华人社会重要支柱之一的作用依然突显。
——搭平台:传承文化,促进民间对话
对于维系族裔情感而言,文化是根本之途径。在新媒体勃兴的新时代,华文媒体通过多种途径,让文化传播可视、可听、可感。
新加坡《联合早报》通过3D虚拟博物馆推出《新加坡前传》系列;老挝资讯网新设“老挝文艺”专栏,为文艺爱好者提供交流平台;日本“CCTV大富”电视台承办中国文化节开幕式,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交响乐团首次赴日公演等,被誉为“中日友好合作的生动范例”;澳大利亚《澳洲财富》杂志参与投资并拍摄短故事片《家有两面旗》,展现华人在异国打拼的故事;委内瑞拉《委华报》主办“旅委华人文学爱好者联合会”,开展华文创作等活动;法国华人卫视与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主办“庆祝中法建交55周年暨2019年春节联欢晚会”,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出席并致辞。
联接中国与住在国,借助自身优势搭建合作对话平台,华文媒体做出了很多努力,并且还在不断尝试。
——强协作:代言族群,向主流社会发声
近几年,华文媒体的团结协作意识日益增强,在涉及同胞权益的关键问题上联合发声,使主流社会更能听到华文媒体的声音、看到华人社会的力量。
近两年,陈霞芬案受到普遍关注。美国华文媒体集体发声为其鸣不平,新媒体发挥灵活机动、易于传播、社群渗透力强的特点,传统媒体则在事实准确性上为舆论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带动主流媒体乃至主流社会的关注和参与。
如今,海外华文媒体的传播力和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当地主流社会的认可,这是长期不懈努力赢得的尊重。
日本华文媒体多年来邀请在任首相为华侨华人和中国人民问候新春,为中日关系互释善意提供了契机和平台;《澳大利亚时报》创刊20周年时,西澳州州长肯定了该报在联系华人社区与主流社会、促进中澳友好交流方面的积极作用;在2019年基督城重大枪击案的报道中,新西兰华文媒体的传播力得到突出体现;西班牙《欧华报》等欧洲华文媒体与当地媒体联手,为增进中欧友好做出了贡献;还有部分华文媒体使用当地语言进行内容传播,显示出对话与融入主流的决心和努力。
近年来,华文媒体的竞争力与影响力有所增强,但也面对一些误解和偏见。然而,华文媒体并没有忘记根基之所在,职责之所在,使命之所在,展现了坚韧的生命力和有为的担当,不愧为华人社会的一面旗帜。
三、华文媒体的“中国故事”:见证时代,融通世界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文媒体见证了时代的发展,也让中国融通世界,让世界拥抱中国。
——记录中国发展新历程
海外华文媒体诞生至今已有两百余年,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影响华文媒体兴衰的最重要因素,那就是中国建设发展、历史变革乃至在此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与成功。
两百余年间,海外华文媒体曾出现四次大的历史变迁,最近的一次就是在新中国成立尤其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华文媒体步入良好的时代环境。
一直以来,华文媒体用海外受众能读懂、易接受的表达方式和话语体系,将新中国70年来经历的成长与挫折、荣耀与磨难、机遇与挑战一一记录,如实讲述,构建了海外社会“读懂中国”的独特视角。
华文媒体记录和见证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接轨世界,军事科技的上天入地、探月下海;记录和见证了抗震救灾的血脉相连、万众一心,奥运世博的精彩纷呈、惊艳全球;记录和见证了港澳回归的举国振奋、世纪变迁,撤侨护侨的果敢担当、大国风范……
10月1日举行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盛大阅兵等活动吸引了全球目光,海外华文媒体予以浓墨重彩的报道。
——助力中国融入新世界
中国是有深厚底蕴和精彩故事的国家,世界各国及其民众渴望了解和认识中国。另一方面,中国的发展亦融入世界、接轨国际。在这个过程中,海外华文媒体就是一座桥梁,一头连着华社、一头连着所在国家主流社会,一头连着中国、一头连着世界。
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海外华文媒体以独特的视角、鲜活的语言,呈现了中国的发展进步,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新鲜的解读和认识,契合海外受众关注点推出的系列报道被所在国媒体转载。
2018年7月,普吉游艇倾覆导致47名中国游客死亡,泰国副总理和知名主持人发表了不当言论。《泰国头条新闻》呼吁两国网友理智发言,同时维护中国游客形象。泰国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巴逸上将还通过《泰国头条新闻》的采访,向全球华人致歉。在此事件中,华文媒体发挥了积极正面的作用,充分展现了社会责任。
进入新时代,海外华文媒体也迎来新机遇,在“一带一路”建设稳步推进的当下,向世界阐释中国理念、中国主张、中国方案,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智慧,华文媒体将书写新的篇章。
——拥抱“一带一路”新机遇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第6年。6年来,海外华文媒体见证了“一带一路”从理念转化为现实,从方案落地为成果。海外华文媒体自身也迎来了发展良机。
海外华文媒体对“一带一路”一直持续深入报道。香港《镜报》月刊开设“一带一路”专栏,讲述了近20个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人故事;2017年创刊的印尼《一带一路报》以印尼文、中文、英文三种文字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18年11月,伊比利亚传媒及旗下《葡华报》联合葡萄牙新闻协会联合发起了“一带一路”葡语媒体联盟。
中国新闻社一直为华文媒体深度关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服务。在此,我想对各位华文媒体朋友表达几点希望:
希望华文媒体携起手来,共同传播“一带一路”倡议的愿景,共同记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同频共振、合作发展,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发挥媒体的桥梁纽带作用;
希望华文媒体密切关注中国的和平发展与文明进步,以媒体的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原则报道中国,向国际社会全面、真实、生动地讲述中国的发展故事;
希望华文媒体深度聚焦华侨华人对“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贡献,展示华侨华人融入主流社会的努力和成就,推动建设和睦相融、合作共赢、团结友爱、充满活力的华人社会;
希望华文媒体加快战略转型与融合发展,依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华文媒体联盟建立信息资源的共享机制,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构建起华文媒体繁荣发展的新格局。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义,而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新闻媒体是历史的记录者、现实的守望者、未来的开创者。我们愿意携手全球华文媒体共筑“一带一路”连心桥,共绘媒体合作新蓝图。
亲爱的华文媒体朋友们,中国新闻社一直与大家同在。我们努力建设世界华文媒体资讯中心,与海外华文媒体展开多元化的信息服务合作,包括文图稿件、版面、特稿、视频等类型丰富的新闻产品;我们顺应媒体发展的趋势,建设网络新媒体矩阵,满足海外华文媒体发展新媒体的需求,推出“云平台”服务,帮助华文媒体藉网络及移动终端平台拓展覆盖面、提升影响力、强化话语权;我们做大作强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以聚合海外华文媒体为目标,形成具有广泛共识、共同利益和价值追求的华文媒体联合体;我们举办“行走中国”、华文媒体研修班等活动,帮助海外华文媒体了解中国今日面貌、洞悉媒体发展大势,积极应对挑战,生动讲述“中国故事”。
亲爱的华文媒体朋友们,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一直与大家同在。走过南京、长沙、武汉、成都、上海、重庆、青岛、贵阳、福州,今天又来到石家庄,在众所期待中迎来了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一步一个脚印,规模日渐扩大的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搭建的是权威对话的平台,论坛邀请的传媒类别齐全,与会嘉宾都是华文媒体的代表性人物,大家在平等开放的氛围中,畅所欲言,深度交流,产生观点的碰撞、思想的交锋;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搭建的是务实合作的平台,每届论坛均取得诸多实质性成果,海内外华文媒体“借台唱戏”,达成合作意向,论坛推出的论文集、华文媒体年鉴等专著,记录了华文媒体现状,凝聚了业界智慧;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搭建的是团结协作的平台,在媒体融合的大潮中,为华文媒体的转型发展提供服务,通过论坛的对话交流、务实合作,华文媒体抱团取暖,共同应对媒体竞争,共同在海外发声。
近二十载锤炼打造,如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已成为开放性、国际性的华文媒体高层峰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专业性、权威性,得到了世界范围内华文媒体的高度认可,被华文媒体朋友们誉为“精神家园”。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是一种不畏困难、不断实践的恒心。华文媒体经历两百余年风雨至今仍具生机和活力,正是因为未忘初心、持以恒心、坚定信心。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离不开华文媒体新老朋友的关注、支持与肯定。未来的路上,让我们继续携手前行,共谱新篇!
谢谢大家! ( 责任编辑查正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