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瑞典日报,

今日头条:桂从友大使说美国政府对中国企业的销售禁令是出于一己私利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7月4日在观摩“哥特兰政治周”期间,接受《瑞典日报》资深财经记者福斯贝里专访时说,美国政府对中国企业的销售禁令是出于一己私利,与人权无关。采访全文如下。

  问:您对“哥特兰政治周”印象如何?

答:这是我首次观摩“哥特兰政治周”。作为瑞典最重要的政治活动之一,瑞典政界、工商企业界、媒体和社会团体等精英汇聚“哥特兰政治周”,彼此之间深入对话交流,对增进相互了解很有意义。几天来,我参加了近20场活动,有两点突出印象。一是我接触的所有瑞典政要、工商企业界人士和媒体朋友以及普通民众都对中国非常友好,都渴望更多了解中国。二是我接触的所有瑞方朋友同我谈的唯一话题,就是如何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中瑞务实合作。今天我们两人之间的交流也是中瑞友好合作的一个象征。

问:有人担心中国将通过企业海外并购“接管世界”。您怎么看?

答:历史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接管世界”,将来也不可能有。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GDP总量已稳居世界第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条最重要经验,就是向世界打开大门,开展合作。包括瑞典在内的外国投资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为中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经过40年改革开放,许多中国企业也很有实力,具备了很强的对外投资能力。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欢迎更多外国企业来华投资。我们也鼓励具备实力的中国企业扩大对外投资,这是对外国企业对华投资的一种回报。无论是外国企业在华投资,还是中国企业在境外投资,中国政府对它们的要求都是一样的,就是要按照市场原则和国际规则办事。

问:也有人认为,中国企业可以并购外国企业,但外国企业在中国投资却受到限制,这不太公平。

答:坦率地讲,虽然中国经济发展很快,经济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但与瑞典等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成熟度还有待提高。随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成熟度不断提高,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今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郑重宣布了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一系列新的重大举措,包括5年内取消外资对中国汽车行业投资的股比限制,逐步降低外资进入中国金融业的门槛等。这些措施都将使外国企业受益。实际上,已经有瑞典企业在中国汽车行业取得了很好发展,比如瑞典国能电动已在中国天津建厂投产。国能电动就是瑞典企业,当然它在中国市场吸引了不少投资。

问:国能电动是中国企业吧?

答:这完全是一家瑞典企业,董事长蒋大龙是一名在瑞典生活了40多年的瑞籍华人。他收购了瑞典萨博汽车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瑞典国能电动,在中国投资生产新能源汽车,公司总部在瑞典。国能电动给中国带来了就业,促进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但赚的利润还是瑞典的。

问:有人担心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不是企业行为,而是政府行为,例如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您怎么看?

答:这不符合事实。8年前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时,中国政府主管部门还提出过质疑。但吉利董事长李书福作为民营企业家很坚定,中国政府也没有反对。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后,为了恢复并扩大生产,向中国金融机构融资,这都是企业行为,完全遵循市场原则。中国政府怎么可能从国库中拿钱支持民营企业经营呢?

  问:中国企业到国外并购,需要得到中国政府的许可吗?

答:中国企业,不管是国营还是民营,到国外投资都遵循市场原则,企业作为经营主体自主决策。同时,中国政府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产业政策指导。去年中国政府制定了新的企业境外投资产业指导意见,其中包括限制投资国外房地产、酒店、娱乐业和体育俱乐部等,鼓励投资境外实体经济,实现互利共赢。同时中国政府要求中国企业到境外投资要遵守当地法律,也要符合当地产业政策。中国政府的这些政策都是公开透明的,可以在媒体上查询。

问:李书福投资沃尔沃汽车是不是获得了中国地方政府的投资支持?

答:我迄今还没有见过李书福本人。吉利作为民营企业,如何扩大生产、吸引投资,完全由企业按市场原则自主决定。吉利-沃尔沃项目也许得到了中国有关地方政府的支持,但与中央政府一样,地方政府不可能拿钱支持。至于吉利向中国国有金融机构融资,那完全是市场和商业行为,和政府本身没有关系。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指导企业经营行为,同时致力于为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和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公开、透明、平等、有利的营商环境和条件。中国政府官员不得从事任何经营活动。

问:您是否知道李书福和中国政府官员的关系很密切?

答:就像这里的瑞典“哥特兰政治周”一样,政治家和企业家之间都保持着正常关系。我迄今还没有见过李书福,如果下次能与他见面的话,我邀请你一起参加,你可以直接问他。

问:您对中美贸易战如何看?

答:中方立场十分明确。我们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国与国之间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对话谈判解决。打贸易战只会两败俱伤。我们尤其反对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搞贸易保护主义。再过两天就是美国启动对进口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的期限。我们不放弃任何与美方磋商解决分歧的机会,但如美方坚持要打贸易战,中方的回应只有一个,那就是对等。特朗普不仅与中国打贸易战,也对欧盟、日本、加拿大等打贸易战,美国贸易战要打遍天下,最终受损的还是美国自己。瑞典经济也会受到影响,比如汽车产业,斯堪尼亚重卡、沃尔沃汽车等对美出口都会受到影响。让我们都做好准备吧。

问:中美贸易战升级会怎样影响中国经济?是否会出现工厂倒闭、职工工资下降等情况?

答:打不打贸易战不取决于中国。但如真的打起来,中国出口企业无疑也会受到一定影响,但我们做好了应战准备,包括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等。

问:美国曾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中国一家电信企业在美销售。您怎么看?

答:这是一家民营企业,其经营完全是企业的自主行为。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实行限制,没有任何道理。打着维护“国家安全”的旗号搞贸易保护主义,给中国民营企业扣帽子,完全是莫须有的罪名。但很遗憾,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霸权国家,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人能阻挡,包括美国的盟友也阻止不了。

问:为什么美国这么害怕中国的这家电信企业?是不是因为中国不是像他们所认为的民主国家?

答:美国为什么害怕,只能问美方了。关于民主,我想强调,首先,民主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但民主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实现形式。中国的民主制度是在中国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有自己的特点。世界上没有哪两个国家的民主制度是完全一样的。瑞典实行君主立宪制,与美国不一样。我们认为,中国的民主制度最适合自己,但不一定适合别的国家,我们也不会强求别的国家实行与我们同样的民主制度。世界上总有一些人、一些势力,自己做什么就要别人也做什么,自己做得怎么样就要别人也做得怎么样,这不是民主。我们常讲,允许别人与自己不同,这是包容;不允许别人与自己不同,这是独裁。

问:除了民主因素,人权问题是不是美国政府对中国企业采取限制措施的另一个原因?

答:美国政府对中国企业的销售禁令是出于一己私利,与人权无关。人权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中国保障和发展人权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举世公认。中国宪法和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写入了保障和发展人权,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高中国人民在各方面的保障水平,包括人权保障水平。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权保障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7亿人脱贫,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认为这是中国对人类发展的最大贡献。中国还有3000万贫困人口,我们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实现全部脱贫。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的人权保障水平是不一样的,这很正常。中美在保障和发展人权方面各有成就,也各有提高空间。双方完全可以通过对话交流,互学互鉴,共同提高,共同促进世界人权事业。美国一味批评中国人权,事实上美国自己要做的事还很多。美国校园枪击案频发,学生在学校的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何谈人权?!

问:中国经济是否存在“影子银行”问题和大规模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

答:中国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进行大规模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很正常的。当然,像过去那种大规模投资和住房建设不可能永远搞下去。达到一定规模后,中国经济就要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中国正在大力实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积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我们要在满足人民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基础上,让人民过上更美好生活,享受高质量、绿色、安全的消费。

问:中国经济尤其是房地产是否存在泡沫?会不会演变成一场危机?会不会出现中国中央政府出台政策,地方政府落实不下去的情况?

答: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中国政府果断实施强有力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有效控制了房地产泡沫风险。各级地方政府都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央政府的调控政策。当然,中国太大,人口众多,不排除个别地方住房需求缺口很大,还需加大房地产建设。政府的调控政策旨在杜绝炒房,而不是不发展房地产业。

问:您觉得在瑞典生活怎么样?

答:中国政府赋予我的使命就是促进两国友好合作。到任以来,我发现瑞典不但自然环境好,社会各界对华也很友好。但毕竟两国相距遥远,交流还不够。一些瑞典朋友和媒体人士对中国还不太了解,也没有去过中国,却对中国指手画脚、评头论足,甚至用四、五十年前的眼光看现在的中国。中国发展日新月异。希望这些朋友和媒体多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在了解中国真实情况后再做评论。我的使命是向瑞典朋友介绍真实、客观、全面的中国。请你转达我对《瑞典日报》读者朋友们和其他瑞典媒体朋友的问候,欢迎他们多去中国,多了解真实的中国。

问:我1988年访问过中国,四、五年后又去了中国,短短几年间,中国就发生了很大变化。相信现在中国一定有更大的变化。

答:欢迎你再去中国访问。我们今天这样的交流很好。如果贵报记者和读者有任何关于中国的问题,欢迎随时与我联系。

来源:中国驻瑞典使馆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