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绿色邮报网主编 陈雪霏
乱世之时,更应该保持冷静,灾难之时,要保持沉稳。中国在遭受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胡乱指责之后,自己似乎也乱了方寸。甚至有些反应就象特朗普一样,即仓促没有长远考虑,也没有完全考虑到后果。例如,中欧投资协议。本来,去年底在疫情异常严重的情况下,欧洲疫情应该说是世界上当时是最严重的地区,但是,欧洲依然坚持开放,交通自由等措施。这些措施,从防护疫情的角度讲,是不利的。但是,从维护国际贸易角度讲,是很有长远考虑的,就是说,国际贸易不要受疫情的严重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达成中欧贸易协定,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但是,很快,当美国挑起对中国人权状况尤其是打新疆牌的时候,终于激怒了中国。中国先是把美国臭骂一通,说中国人不吃你这一套,然后,跟欧洲也杠起来了。本来,欧洲对中国制裁了四个人和一个机构。而中国反制时,实际上如果按照外交对等原则也应该制裁四个人,一个机构。结果,中国加倍,制裁八个人,两个机构。这样,可能显得中国更强大了吗?
那么,现在换来的结果,就是欧洲也咽不下这口气,还想继续反制。那么第一个可以动用的就是牺牲和中国的贸易,不批准中欧贸易协定。这是什么意思?这就是破罐子破摔,谁都不珍惜这个得来不易的关系了。
其实,中欧之间,中美之间,有过什么最好的时期吗?有过什么蜜月期吗?没有。1850年以前,中国自以为是世界的中心,对欧洲很是看不起。以至于英国特使来中国,大家都要求他必须给乾隆皇帝下跪。这对中国人来说,一点儿问题都没有,司空见惯的规矩。但是,对于英国人来说,这是一种屈辱。也可以说是耻辱。或许给他们自己的女王跪下,没有什么,但是,给中国的皇帝下跪,他们很不舒服。
因此,到后来,就盯上了中国。后来,就把所有的先进武器都用上了。你不和我贸易,我就打你。我们认为这是强盗逻辑。但是,包括北欧海盗的逻辑就是这样的逻辑,我和你贸易,如果你愿意,咱们就成交,如果你不愿意,那么,咱们就拼一拼看谁厉害。北欧200年前的历史,也是一部战争史。只要能打赢,就要打。最后,被俄罗斯打败了。终于意识到和平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一下子享受了200年的和平时期。
和平也不是你想要就能有的。你必须有能力。因此,瑞典一方面说自己是保持中立,但另一方面,全民皆兵,一直有义务兵役制。各种军事武器一样都不少。直到最近一些年才取消了义务兵役制。因为他们决心致力于和平与发展。
欧洲经过工业革命以后,经济发展了。社会也发展了。人们逐步为理想而活着。2004年笔者去英国留学的时候,人们见面的时候很少问你是干什么工作的。因为很多人已经没有了工作。大家就是开发一下自己的爱好。
而在中国,一见面立即象调查户口一样,把你的祖孙三代调查个清清楚楚。有的人甚至对自己的格格身份还颇感自豪。每个人一见面就会聊起做什么工作,工资多少,收入如何。这些年人们谈论的就是钱钱钱。欧洲人也谈钱,但不是那么直截了当。总是会找一个理由。
中国人比较急躁,欧洲人比较慢一些。这样就像找对象一样,有点儿不合拍。我觉得我们应该耐心一些。如果我们的期望值不是特别高,就不会那么失望。
中国急于希望成为发达国家,但又不能脱离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就是说,如果你变成发达国家,就会承担很多义务。再说了,中国确实今年才宣布彻底消灭绝对贫困。而欧洲,例如瑞典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就和现在差不多。这么多年,基础设施方面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后来的房子越盖越有更高的环保要求。
从瑞典来说80年代福利更好。后来,又减少了一些,因为不可持续。
我觉得中欧关系本来就没有特别亲密过,所以,也不要太失望。同时,要平等相待。理性看问题,理性应对问题。欧洲国家有些方面确实是有点儿理想化。你说虚伪也好。但是,他们可能不会承认。因为毕竟他们的基础比较好。所以,看问题的起点不一样,要求也不一样。
同时,彼此相互了解还是比较少。我举一个例子。前两年来了教育方面的官员,到瑞典皇家科技大学考察,邀请他们到中国去讲学。不是讲学,而是要把教学搬到中国去,说我们那里有地方。瑞方说,我们就是派老师去讲学就可以了。教学就不搬过去了。毕竟培养人才不是段时间的事情。
中方很扫兴。还有一个仲裁的团也是因为没有签合作协议而感到非常不开心。我们很急切,希望合作。但是,这边没有那么急切。他们觉得现在的情况就不错。没有必要再搞更多的工作做。这就是不同的心态。
我们都知道中国人工作非常勤奋,工作效率高,但是,工作也比较累,压力也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你说他好,他说他累,你说他不好,他说我工作这么辛苦,你怎么还抱怨我呢?这种时候怎么办?我觉得只能是忍耐。如果觉得太累,就少干点儿。稍微慢下来。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养好身板以后再想怎样继续做好。
欧洲其实也经历了这个阶段。很多人失业,没事干。然后,逼迫自己创新。想尽办法创新。慢慢地习惯了新的节奏。
世界在变化,中国变化很快。但因此中国就失去耐心吗?因此就要求别人适合自己的节奏吗?现实是双方肯定还是需要磨合,需要耐心,需要先把自己的事情搞好。
在欧洲确实存在这样一些人。他们不管自己的事搞好没搞好。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国际人。他们就是找一些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关注的国家然后全力以赴。比如那些批评中国的人。他们确实就是关注中国,爱也中国,恨也中国。你觉得中国不好,你就不要关注中国了。不,他们比很多中国人更关心中国。因为中国让他们离不开。
不得不说,中国人在建国70多年来确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在脱贫方面做得很不错。但是,我们还是有继续改进的余地。例如,以前我们是粗放型发展,很多钱就是靠拼资源。现在需要注意环境保护,需要注意劳工制度,需要保护人权,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在这些要求都要必须满足的情况下,还能赚那么多钱吗?还能赚那么多快钱吗?这正是考验我们的时刻。
土地财政可以用,但是否可以一直用,是否有用尽的时候,都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绿色发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欧洲经历过阵痛。中国能避免吗?
说得容易,做起来不容易。有时候是很难避免的。只能说,我们自己对自己比较满意。但同时,我们自己还想继续超越我们自己。自己的路还是必须自己走。
中欧双方要互相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发现对方的需求,增加互信,然后,就可以促成经贸关系,友好关系。友好关系就是过年问候一下,平时可以没有经贸往来。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实际上是有需求的。
放宽心态吧。如果你有好货,自然是不愁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