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碳中和

社会影响力投资与可持续发展年会SIISC线上全球线下香港同时召开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社会影响力投资与可持续发展年会(SIISC)已成为影响力投资界的一个标志性的盛会,具有里程碑意义, 2021年年会取得了全球线上直播超过150万人次的浏览量,其中来自政府、国际组织、工商产业界,特别是 上市公司的专业观众超过70%。

社会影响力投资与采购基金会作为致力于支持联合国、国际组织及公私合作伙伴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 与碳中和目标的专门机构,联合世界绿色组织与 STARS 基金会等全球合作伙伴,并得到了来自联合国系统 的大力支持,邀请近50位来自政界及国际组织领袖、企业家、投资家、科学家及每一个关心人类命运前途 的,共同讨论主题为”后疫情时代社会影响力投资的战略思考与创新行动“。

嘉宾们就后疫情环境下社会 影响力投资的指导原则、创新技术、发展项目及风险管理等进行深入而广泛讨论,并发布了全球碳中和行 动倡议,取得了富有建设性的成果!

从2007年由洛克菲勒基金会最先提出社会影响力投资,已进入15个年头,全球影响力投 资总额超过7000亿美元,在当前疫情与经济通胀情况下,下一步将有哪些新的发展趋势 与面临的实践挑战呢?
从2016年1月1日,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正式启动。 世界各国承诺将调动所有力量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战胜不平等,遏制气候变化;同时确 保没有人落后,到今天我们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将面临哪些艰难挑战,将怎么创新思 路来落实行动? 从联合国的COP26气候峰会到中国政府的双碳目标设定,对新兴国家经济体而言,实现碳 中和如何具体付诸行动呢?路径实施、资金筹集、技术创新与法治规范又怎么落实呢? 虽然“元宇宙”还只是一个概念,但如果它终将到来,那未来它将会怎么发展?

由社会影响力投资与采购基金会(SIIP)、可持续科技研策基金、世界绿色组织、全球碳中 和行动指导委员会共同主办,并得到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大力支持,在2022年4月期间 在香港线下与全球网络直播,举办“社会影响力投资与可持续发展2022年会”

利用SIISC大会的多边性、专业性与中立性,创建一个具有广泛开放性的, 致力于解决社会影响力投资与可持续发展领域最具迫切挑战的政策、投 资、技术及国际协作发展等核心问题,搭建一个致力于聚焦行动的汇集信 息、资源、资金、技术与项目合作交流的全球性平台。

日期: 2022. 4.23-24 (香港时间) 会议形式:大会全球线上直播,香港线下同期举行

中信集团总经理奚国华:三方面发力 建设多层次绿色金融体系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国证券报报道: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中国金融业将面临哪些新的机遇与挑战,中信集团将如何助力实现国家“3060目标”?中信集团总经理奚国华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建议从贷款、债券和股票三方面建设多层次绿色金融体系,建议对符合特定标准的绿色企业IPO和再融资给予绿色通道等优惠条件。

  奚国华说,中信集团将通过落实统筹顶层设计、优化业务布局、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守住风险底线、强化保障措施“五大抓手”,保障集团双碳目标的实现。

  金融体系面临深刻变革

  中国证券报:要实现“3060目标”,需要数百万亿元资金投资。这将对中国金融体系带来哪些挑战和机遇?

  奚国华:碳中和对金融体系而言是一场深刻的变革,既孕育了新的业务机会,也蕴藏着未知风险,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三大机遇和两大挑战。

  机遇方面,一是在碳中和巨大的资金需求下,中国金融体系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大;二是碳中和路径下众多产业将迎来蓬勃发展,风电光伏、氢能源、电动车、碳捕捉等行业必将诞生大批优秀企业,金融机构可抓住机遇,伴随企业共同成长;三是碳交易与碳金融市场是有待开发的业务蓝海。

  挑战方面,一是为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传统高耗能行业势必面临一定的转型风险,相关金融资产的风险或有上升,金融机构需主动控制高碳资产敞口。二是如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已建立起较为成熟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绿色金融工具的创新已具有丰富经验。未来国内金融机构需要主动适应绿色金融标准的变革,探索绿色金融工具创新。

  中国证券报:目前中国绿色金融产品、绿色金融政策体系与国际成熟市场相比还有一些短板。你对建设多层次绿色金融体系有哪些建议?

  奚国华:建议从贷款、债券和股票三方面建设多层次绿色金融体系。

  贷款方面,建议降低绿色贷款的风险权重,提高传统高耗能企业的贷款风险权重。债券方面,在发行端,目前发行人发行绿色债券较普通债券无显著成本优势,建议扩大财政贴息范围;在投资端,海外ESG证券投资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养老金对ESG资产的投资,建议在政策层面要求将ESG因子纳入养老金的投资决策和风控流程。股票方面,建议推出ESG强制信息披露机制,充分参考港股经验,为ESG投资发展打好基础。建议对符合特定标准的绿色企业IPO和再融资给予绿色通道等优惠条件。

  中国证券报:当前金融机构在绿色信贷等方面的投入还没有形成持续的商业发展模式,你有哪些建议?

  奚国华:绿色经济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绿色低碳技术的突破、风险分担机制的建立等是绿色金融持续开展的前提。为促进绿色金融长期持续投入,建议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推进相关工作。

  从政策环境方面看,完善绿色经济产业政策,建立绿色金融政策框架,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和技术的突破,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培育专业服务机构,为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务开展提供产业环境。

  从金融机构自身发展来看,建议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银行经营理念,制定完善绿色金融管理制度;提高绿色金融服务质量,探索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创新;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规避经济结构以及行业转型带来的风险。

  建议引入碳期货品种

  中国证券报:2021年将是全国碳交易市场启动的元年。你对碳交易市场建设有哪些建议?中信集团将如何参与其中?

  奚国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市场化机制手段。我对碳交易市场建设有四点建议:一是引入碳期货品种。参考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经验,其碳期货的成交额占比超过90%,引入碳期货品种是活跃市场交易的重要手段。二是明确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参与全国碳交易市场办法。三是稳定配额分配预期。如欧盟规定2021年至2030年将以每年2.2%的速度线性减少配额总量。我国碳排放配额分配规则仅有年度指引,缺乏中长期规划,导致企业对未来的碳成本预期不明确,不利于企业安排投资计划。四是适时启动有偿分配机制。目前全国碳交易市场配额全部为免费分配,欧盟几乎取消了对于发电企业的免费配额,全部实行有偿拍卖。引入有偿拍卖可以更加充分反映企业的碳成本,促进节能低碳技术路线的发展。

  助力碳减排是中信集团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在碳交易市场领域,要促进实体企业的自主减排力度,争取更多的碳排放权资产。在后续建材、有色金属、钢铁等行业开启碳交易之后,发挥集团不同产业间的协同优势,在调配碳资源保证各板块成员履约的基础上,做好集团整体碳资产的交易工作。

编辑 陈雪霏 查正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