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

海外华文媒体高层人士话雄安:雄起之城 未来可期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时隔28年,来自瑞典的北欧绿色邮报网总编陈雪霏再次来到白洋淀。不变的,是那一池碧波荡漾;变化的,是曾经的小渔村如今已成为举世瞩目的雄安新区。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白洋淀游船码头清净宜人。 中新社记者 王刚 摄

  十月的白洋淀,杨柳依依,苇荡轻摇。15日,参加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50位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文传媒高层人士参访雄安新区。雄安新区规划展示中心内超前的城市规划,展馆外秀丽的白洋淀风光,让这些媒体“大咖”们称赞不已。

  “当我看到未来的雄安新区将建成数字化、智能化的‘城市大脑’,使城市的生活垃圾和污水减少80%时,一幅蓝绿交织的城市生活景象便浮现在眼前,那会有多美?”陈雪霏说,雄安新区的规划,详细到了城市建设、产业发展、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整体的规划几乎无可挑剔。

  英国富中传媒总编辑陈时荣岳父的家乡就在雄安,这让他对雄安新区多了几分亲昵。在参观完雄安新区规划展示中心后,陈时荣说,作为一个新型的生态城市,雄安新区的规划充满了雄心,“雄安新区不是简单的为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而建,从规划到建设,没有急功近利。”

  陈时荣说,只有在中国,才有可能设计出雄安新区这样的宏伟蓝图,也只有在中国,才能让这个蓝图变成现实。

  展馆外,造型小巧的无人配送车和无人清扫车引得华文媒体人争相拍照。“新加坡的很多媒体同仁听说我要来雄安新区参访,都非常羡慕,嘱托我多拍一些照片带回去和他们分享。”新加坡《时代财智》首席记者张俊说,雄安新区的规划让他感到振奋,“这无疑是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城市设计,我很期待雄安新区能早日让这些高科技的设计变成现实。”

  午后的白洋淀,清风轻拂,云卷云舒。清澈的湖水、碧绿的荷叶、茂盛的芦苇和淡淡的白云交相辉映,行走在淀中的木栈道上,媒体“大咖”们开始了一场“摄影竞赛”。按照规划,未来的雄安新区,将是一座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城市。

  “雄安新区作为中国新型城市的典范,将引领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马来西亚海内外资讯网总裁王菁野说,她对一个具有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雄安充满了信心与期待。(来源:中新社/ 记者 王天译 )

约50名海外华文媒体人走进河北 感受高质量发展

约50名海外华文媒体人走进河北感受高质量发展

    海外华文媒体人参观北戴河新区70周年建设成就展 黄歆尧 摄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河北自然风光之优美、城市发展变化之快以及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都让我感到惊喜。”时隔24年,瑞典北欧绿色邮报网总编、社长陈雪霏第二次来到河北,看到如今的新发展连连称赞,并表示河北充满希望。

  作为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系列活动之一,自14日起,部分海外华文媒体人开始对石家庄、雄安新区、秦皇岛、唐山、张家口进行为期6天的参访。参访活动吸引了来自罗马尼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美国、瑞典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50名海外华文媒体人参与。

  在陈雪霏看来,河北拥有独特的资源和优势,“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2022年北京冬奥会筹办以及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等为河北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机遇。”

  16日,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一行走进位于秦皇岛市北戴河新区的河北“侨梦苑”。陈雪霏表示,河北“侨梦苑”设施完善,配套服务也很全面,为海外华侨华人回国创业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侨梦苑”是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会同地方政府,共同建设的示范性侨商产业聚集区和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基地。2015年,河北“侨梦苑”正式在北戴河新区挂牌成立,打造以“大健康”为主导产业的侨商产业聚集区。

  陈雪霏称,“侨梦苑”的概念十分新颖,这样的平台对于海外华侨华人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希望通过华文媒体的平台,把瑞典的相关行业代表带到河北考察,寻求合作机会。

  谈及此次选择来河北参访,美国《芝加哥华语论坛报》社长张大卫称,他毕业于河北大学,对河北有着特殊的感情,他此次参访最关注的就是雄安新区的规划与建设。

  “在美国,华人对雄安新区关注度很高,但对其发展规划的认识也有许多局限性。”张大卫说,他对雄安新区充满期待,雄安新区各方面规划都很先进且具体,是一个绿色、创新、开放的未来之城。回到美国以后,他将通过图片专版以及发表评论文章的形式,让更多华人了解雄安新区,并且持续关注,及时向民众传递发展进程。(来源:中新社/ (记者 黄歆尧)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走过十届 用心用力用情铸造精品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13日在河北石家庄落下帷幕,达成一系列成果,海内外嘉宾皆称收获满满。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由国务院侨办、中国新闻社携手省级地方政府联合主办,秉持“联谊、交流、合作、发展”的宗旨,先后在南京、长沙、武汉、成都、上海、重庆、青岛、贵阳、福州、石家庄举办十届。经过近二十载的淬炼打磨,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已成为在华文传媒领域享有高知名度和信誉度的精品工程、品牌工程。

点击进入下一页

中新社副社长夏春平主持境外嘉宾代表大会发言环节。韩海丹 摄

  作为历届论坛会务筹备工作的负责人,中新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夏春平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虽然目前华文媒体相关的论坛、峰会不止一个,但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每两年一届,成规模、成系统,“高大上”的品牌形象已获得世界范围内华文媒体的高度认可,并被列入国家级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之一。

  他表示,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精品工程的铸造主要体现在规格高、业务专、成效实三个方面。

点击进入下一页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整整十届。本届论坛设计了一个特别致敬环节,共有12位海外华媒代表,连续十届都前来参会,可以说是“十朝元老”。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规格高:打造权威高端平台

  据夏春平介绍,自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专程莅临在南京召开的首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会见与会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以来,历届论坛均有幸邀请到国家领导人出席,彰显了论坛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参加论坛的华媒代表都是业界领军人物。2001年在南京举办的首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参会的海外华文媒体有130余家,此后与会海外华文媒体数量逐届递增,第十届论坛有400多家华文媒体高层出席。受邀华文媒体的广泛性遍及全球五大洲,而且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网络新媒体等媒体类型一应俱全。

  历届论坛还邀请中央主要新闻机构及国内有影响力媒体的负责人与会,并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等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华文媒体的发展路径。

点击进入下一页

10月12日,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河北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新闻社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石家庄开幕。来自五大洲61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华文媒体高层人士、中央主要新闻机构及国内有影响力媒体负责人等共600余位嘉宾参加论坛,以“牵手世界,见证时代——华文媒体的‘中国故事’”为主题展开对话交流。图为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高端论坛。中新社记者 韩冰 摄

  “业界、学界具有权威性的前沿代表齐聚一堂,大家共同切磋交流,展开观点争鸣,结下友谊,共同成长。”夏春平说,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不仅让海外华文媒体觅得自身生存发展之道,还带起国内学术界相关课题研究热潮,这为全球华文媒体发展提供了较强参考路径。

  与此同时,夏春平表示,世界华文传媒论坛让海内外华文媒体得以实现更好的对话、交流与合作,对丰富中国对外传播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

  业务专:发挥深耕华媒优势

  夏春平说,作为主要为海外华文媒体提供多元化服务的通讯社,中新社自建立以来就与海外华文媒体有着天然紧密的联结。

  他说,建社67年来,中新社一直致力于为华文媒体打造各种量身定制的服务,包括提供文、图、视频稿件,制作海外报纸版面,扶持华文媒体开展上网工程等。在媒体融合时代,中新社目前正着力打造移动平台,构建全媒体矩阵,帮助华文媒体发展新媒体业务,从内容到形式,不断创新对华文媒体的服务。

点击进入下一页

新媒体技术发展推动着传媒变革,中新社为更好地服务华媒,发挥自身技术优势,研制开发了“新萌系统”,为华媒提供全面的移动端“平台+内容”的服务解决方案。“新萌系统”启动仪式在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举行。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借助深耕华文媒体优势,我们和世界各地的华文媒体已经成为深交多年的老朋友,我们了解海外华文媒体的发展动向、诉求等,在论坛筹备方面也就能更好地‘对症下药’。”夏春平说,作为论坛主办方之一,中新社努力为华文媒体提供最佳与会体验。

  每届论坛前,中新社都会尽全社之力成立专门工作团队,对论坛各项事宜进行统筹协调。从论坛日程及议题的拟定,到与会嘉宾的协调邀请,到论文的选编、年鉴的印制,甚至文案的字斟句酌、每个环节的呈现效果等,工作团队都一丝不苟,层层把关。

点击进入下一页

历届论坛出版的《世界华文传媒年鉴》。 刘立琨 摄

  “每届论坛推出的主旨报告由专业团队精心撰写,对世界各地华文媒体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梳理、分析、提炼。”夏春平说,报告详述两年来世界华文媒体的发展状况,并研判华文媒体未来发展趋势。“如此细致专业,体现的是中新社服务华文媒体一直秉持的‘初心’”。

  成效实:突显实用性贴近性

  夏春平介绍说,从首届论坛主题为“面对新世纪的海外华文媒体”到第五届主题为“全球金融危机下的华文媒体”和“海外华文媒体与上海世博”,再到第十届主题为“牵手世界、见证时代——华文媒体的‘中国故事’”,历届论坛主题鲜明,议题紧扣热点,贴近媒体发展实际。

点击进入下一页

历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出版的论文集。刘立琨 摄

  夏春平表示,历届论坛都会推出一系列成果,为华文媒体发展提供切实帮助。

  据介绍,自第二届论坛(2003年)起,历届论坛出版《世界华文传媒年鉴》,迄今已达数千万字,图片千余张,全面展现港澳台及海外华文媒体发展状况,兼具资料性、实用性、学术性,具有高度的学术交流和文献珍藏价值。

点击进入下一页

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召开前夕,出版《我们的精神家园——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影像纪念集、《家园——“我与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征文作品集》《行走中国》影像纪念集。刘立琨 摄

  自第三届论坛(2005年)通过《武汉宣言》起,历届论坛都会通过以举办城市命名的宣言,藉以明志践行,得到与会代表的积极响应。

  此外,第四届论坛(2007年)起推出“媒体高端论坛”,第五届论坛(2009年)成立“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第九届论坛(2017年)启动全球华语视频资讯共享中心、“一带一路”华媒协作云平台;第十届论坛(2019年)对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建设信息平台进行升级等。

点击进入下一页

10月13日,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石家庄闭幕,闭幕式上,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建设信息平台升级仪式举行。中新社记者 韩冰 摄

  历届论坛均面向华文媒体广泛征集论文,论文集总字数已超300万字,具有理性立论与实证数据,不少意见与建议可操作性极强,为华文传媒的研究提供珍贵资料和参考。

  每届论坛前后,组委会都组织采风采访路线,第十届论坛的采风线路更多达13条,超500人(次)参与。海外嘉宾通过分赴中国各个省区市,深入感受祖(籍)国的发展变化,同时以更客观的笔触讲好中国故事。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2019年10月8日,正在长沙参加“行走中国-2019海外华文媒体高层湖南行”的27家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在湖南长沙实地感受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新变化。中新社记者 杨华峰 摄

  “从孕育之初,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饱含了中新社服务海外华文媒体的真情实意。”夏春平说,论坛的不断成长壮大,更离不开世界各地华文媒体朋友的鼎力支持,“我们对此表示感恩、感谢”。

  他说,本届论坛专门设置了向连续参加十届论坛的华媒代表颁奖环节,“大家的每一份支持与信任,我们都记在心里。”

  夏春平称,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不搞“花架子”、不唱“高调子”、只求“金点子”,怀着朴实的愿望,秉持匠人精神,真正为华文媒体发展寻觅机遇与方向,努力铸造精品。

  “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亦满十届,意义深远。”夏春平表示,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将携手全球华文媒体继续同行。(来源:中新社/ 记者 马秀秀 )

十届论坛“架桥”初心未改 华媒故事未完待续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今日在河北石家庄落下帷幕。走过十届历程,从2001到2019,从“六朝古都”南京到“燕晋咽喉”石家庄,任凭岁月流转、时空转换,世界华文传媒论坛“联谊、交流、合作、发展”的宗旨未变,为全球华文媒体架桥服务的“初心”未变。

  架起华媒人“回家看看”之桥

  在海外经营华文媒体,往往饱含了华媒人对祖(籍)国的深厚感情。

  远离故土,一个个方块字,一句句乡音,总能唤起海外华媒人情感的共鸣;而历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前后,通过主办方组织的十几条采风路线,华媒精英们分赴全国各省区市采访考察,得以近距离体验日新月异的乡容。

点击进入下一页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整整十届。本届论坛设计了一个特别致敬环节,共有12位海外华媒代表,连续十届都前来参会,可以说是“十朝元老”。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

  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采风路线多达13条,超500人(次)参与。在海南,海外华媒人看发展新貌,品侨乡变化;在贵州,海外华媒人深入乡村,学习“绿色致富路”;在湖南,海外华媒人感知传统与现代相融的湖湘文化魅力……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倾听,一路思考。

  “20年前,可以到海南旅游的地方寥寥可数,这次一看,美丽乡村的田园美景、热带滨海风光、少数民族特色等都成为了海南旅游名片,交通设施建设一点都不比国外差。”在行走海南途中,曾为“闯海人”的加拿大星星文化传媒董事长袁志强发出如是感慨。

  “百姓富、生态美,此行真是来对了!”马来西亚世华媒体执行董事张聪表示,贵州的乡村在发展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保护,走出了一条“绿色致富路”,山乡巨变的经验值得借鉴。

  架起华媒交流学习之桥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举办的初衷是为世界各地的各类华文媒体提供一个探讨、交流的平台。历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设置的议程都立足实际,以期回应海外华媒发展的各种关切。

点击进入下一页

10月12日,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河北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新闻社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石家庄开幕。图为高端论坛。 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融通世界、见证时代——华文媒体与“中国故事”》的主旨报告,从传统媒体的式微与突破、新兴媒体的崛起与繁盛、媒体融合的开拓与提速三个方面梳理了华文媒体的发展现状。

  “转型求生·融合求变”高端论坛上,6位华文媒体大咖就海外华文媒体走好转型发展、融合共生之路展开高端对话,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思考。

  在平行分论坛部分,传媒业界知名学者、中国国内新媒体行业翘楚以及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就“移动互联时代的媒体应对之道”“大变局中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新时代·新使命·新模式”等议题展开深度讨论。

  “很多朋友的讲话很触动人心。”在分论坛后,缅甸金凤凰中文报社执行总裁张翀对讲述好中国故事首先需要壮大华文媒体自身平台、提升华媒公信力表示认同。

  “通过参加此次论坛各方面活动,我得到很多启发。”加拿大七天文化传媒主席尹灵说,未来七天传媒在华人社区之外,还会注重对其他族裔群体的传播,加强在新媒体方面的投入。

点击进入下一页

10月13日,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举行四个分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和华媒代表就移动互联时代的媒体应对之道、大变局中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新时代·新使命·新模式等议题展开探讨。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

  架起华媒通往未来之桥

  历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期间,海外华媒朋友为自身发展寻觅到机遇与方向。

  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期间,海外华媒朋友了解到雄安新区建设、冬奥会筹备情况;论坛共发布了六项成果,其中包括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建设信息平台全新升级、华文传媒移动客户端自助定制系统“新萌”发布等。

  尹灵告诉记者,下一步会和河北媒体在助力2022北京冬奥会和其他领域上进一步扩大合作。

  《斐济日报》总编辑杨鸿濂介绍,在参加完2013年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后,专注纸媒的他意识到全媒体是华文媒体发展的趋势所在,次年其团队就从《斐济日报》单一业务,扩展到建立斐济华文传媒综合性媒体公司,“并在此后得到了大力发展。”

  此次来论坛,杨鸿濂对中新社推出的“新萌”系统很感兴趣,他说,系统为华媒提供了全面的移动端“平台+内容”的服务解决方案,这为华文媒体带来了绝佳的发展机会。

  闭幕式后,海内外嘉宾纷纷拍照留念。话别论坛,相逢有期,华文传媒的故事未完待续。(来源:中新社/ 记者 马秀秀 )

陈雪霏:北欧华文媒体的机遇和挑战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2019年10月12日至14日, 由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河北省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主办的 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场拉开帷幕。来自五大洲61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华文媒体的高层人士齐聚一堂,围绕“牵手世界,见证时代——华文媒体的‘中国故事’”的主题展开高层对话,共论华文媒体生存发展之道。

北欧绿色邮报网社长、总编陈雪霏女士应邀出席本次论坛,并发表题为《北欧华文媒体的机遇和挑战》论文。以下是该论文的概要:北欧华文媒体的目标就是要成为中瑞乃至中国北欧在各个领域合作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积极传播正能量,促进双边各个领域的合作。

  事实上,很多新媒体也是良莠不齐,只有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媒体,才是好的媒体。而要想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就必须坚持客观真实,喜闻乐见的报道,树立精品意识,让读者和合作者都觉得跟我们合作很舒服,很惬意,关注读者的关注点,不是单纯为了吸引眼球而进行耸人听闻的不实报道。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要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积极正面为主,考虑和谐稳定大局,积极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说到底,挑战也是机遇。有挑战,才有机遇。中国13亿人口大国的治理,成为我们源源不断的新闻源泉。因此,面对未来,我们依然充满信心。(全文请参阅《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论文集》,来源:中新社/)

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发布六项成果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13日下午在石家庄闭幕,六项成果在闭幕式上发布。

  第一,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建设信息平台全新升级。

点击进入下一页

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闭幕式上,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建设信息平台升级仪式举行。(韩冰摄)

  升级后的平台共设置8个版块,将持续完善信息发布、互动交流等功能,突出信息的及时性和服务的贴近性,为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共享商机打造权威的资讯、互动、服务平台。

  第二,中国新闻社“一带一路·一路同行”首届全球华人摄影大赛颁奖。

点击进入下一页

“一带一路·一路前行”首届全球华人摄影大赛颁奖仪式举行。(韩海丹摄)

  大赛共收到15个国家和地区的作品19864张/组,充分展示“一带一路”建设的广阔前景,促进丝路国家和地区摄影艺术交流,推动和加强多元文化融合与发展。

  第三,中国新闻社世界华文传媒移动客户端自助定制系统发布。

点击进入下一页

(韩海丹 摄)

  为更好地服务华媒,发挥自身技术优势,研制开发了“新萌系统”,为华媒提供全面的移动端“平台+内容”的服务解决方案。

  第四,中国新闻社“我和新中国70年”优秀新闻作品颁奖。该奖项按照文字、图片、版面三大类,各评选出5幅优秀作品。

点击进入下一页

(韩海丹 摄)

  第五,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优秀论文颁奖。

点击进入下一页

(韩海丹 摄)

  作为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一个成功惯例,本届论坛再次向华文媒体人发出征集论文倡议,共收到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篇论文,共评出优秀论文15篇,其中一等奖2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8篇。

  第六,论坛达成了《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石家庄宣言》。

点击进入下一页

中国新闻社总编辑王晓晖宣读《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石家庄)宣言》。(韩海丹 摄)

  宣言呼吁华文媒体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民心相通,顺应融合发展,共筑交流平台。(来源:中新社/ 记者 冉文娟 )

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石家庄宣言(全文)

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石家庄宣言(全文)

    中国新闻社总编辑王晓晖宣读《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石家庄宣言》。(韩海丹 摄)

  (华文传媒论坛)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石家庄宣言(全文)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13日于石家庄圆满闭幕,400余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各抒己见、凝聚共识,达成《石家庄宣言》。宣言全文如下: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石家庄宣言

  (2019年10月13日)

  我们,来自六十多个国家四百多家华文媒体的代表,聚首中国河北石家庄召开的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为华文媒体在新时代如何赓续使命,薪火相传,贡献我们的思考,达此《石家庄宣言》,与全球华媒共勉:

  一、讲好中国故事,华媒初心不忘。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值此中华民族迈上伟大复兴道路之际,世界也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对中国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华文媒体当凝聚力量,发挥植根海外的优势,做好“中国声音”海外落地的重要“二传手”,持续有效地向世界说明中国,让世界读懂中国,做中外合作共赢的推动者。

  二、促进民心相通,是华媒优势所在。华文媒体遍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促进“民心相通”上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更当努力发掘沿线国家共同绘就的“一带一路”动人故事,彰显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得民心、惠民生、利天下。

  三、顺应融合发展,华媒转型升级未来可期。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发生深刻变化。华文媒体自当因应全媒体生态变局,创新发展,奏响全球华媒交响乐,将自身打造为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住在国故事、讲好侨胞故事的有效平台。

  四、共筑交流平台,携手创建华媒新局。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今至第十届,已成为海外华文媒体信赖的“精神家园”。当下,华文传媒正处在转型发展的重要关口,海内外华媒更当充分利用此一平台,增进感情,交流经验,共迎挑战,携手构建华文媒体繁荣发展的新格局。

  在河北这片希望的土地上,我们目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效应持续显现,赞叹雄安新区谋划“千年大计”的使命担当。70年后再出发,我们相信中国将以自己更进一步的开放和发展,为中国与世界良性互动、共同繁荣发展带来新机遇。华文媒体也将继续秉持初心,成为这段新征程的参与者、见证者和传播者。(来源:中新社)

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闭幕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10月13日,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石家庄闭幕。

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闭幕

10月13日,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石家庄闭幕,闭幕式上,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建设信息平台升级仪式举行。中新社记者 韩冰 摄

“一带一路·一路前行”首届全球华人摄影大赛颁奖仪式举行,大赛充分展示“一带一路”建设的广阔前景,促进丝路国家和地区摄影艺术交流,推动和加强多元文化融合与发展。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新媒体技术发展推动着传媒变革,中新社为更好地服务华媒,发挥自身技术优势,研制开发了“新萌系统”,为华媒提供全面的移动端“平台+内容”的服务解决方案。“新萌系统”启动仪式在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举行。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我和新中国70年”优秀新闻作品颁奖仪式举行。该奖项按照文字、图片、版面三大类,各评选出5幅优秀作品。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优秀论文颁奖仪式举行。经过论坛组委会的评议,本届论坛共评出优秀论文15篇,其中一等奖2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8篇。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整整十届。本届论坛设计了一个特别致敬环节,共有12位海外华媒代表,连续十届都前来参会,可以说是“十朝元老”。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中国新闻社总编辑王晓晖宣读《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石家庄)宣言》。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市长邓沛然在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闭幕式上致辞。中新社记者 韩冰 摄

(来源:中新社)

12位“老十届”论坛代表获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特别致敬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13日下午在石家庄举行的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闭幕式上,12位连续十届参会的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获得特别致敬。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从2001年在南京首次举办以来,先后走过了长沙、武汉、成都、上海、重庆、青岛、贵阳、福州、石家庄等地。每届论坛都吸引了数百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前来参会,留下许多难忘回忆。

“特别致敬”奖杯。(翟羽佳 摄)

“特别致敬”奖杯。(翟羽佳 摄)

  这12位获得特别致敬的代表均为海外资深媒体人,数十年来坚守阵地,扎根华社,服务当地侨胞,传播中华文化,为海外华文媒体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他们是全国政协常委、凤凰卫视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及行政总裁刘长乐,美国《华府新闻日报》新闻部主任徐崇民,纽约中国广播网台长程蕙,纽约商务传媒集团董事长冰凌,《芝加哥华语论坛报》社长张大卫,美国《新世界时报》董事长倪涛,澳大利亚华厦传媒集团董事长项翔,罗马尼亚《欧洲侨报》社长高进,奥地利欧洲华信报社社长徐品华,日本《东方时报》社长何毅云,日本《中文导报》社长杨文凯,菲律宾《世界日报》总主笔侯培水。(来源:中新社/ 记者 冉文娟 )

步入转型发展“交叉路口” 华文媒体向左走向右走?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媒体融合发展无“标准答案”。在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与会代表认为,当步入转型、融合发展的“交叉路口”,海外华文媒体找准方向不仅要有“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也要有在浮躁喧嚣中保持定力、懂得取舍的智慧。

  传统媒体衰退 新媒体可否取而代之?

  对许多华文媒体而言,要保障一份报纸、一本杂志定期和读者见面,所花费的人力、印刷及时间成本不可谓少。在订阅量减少、广告收入下滑等现状面前,纸媒“性价比”似乎不高。

  与之相对,近年来华文新媒体遍地开花,有的影响、营收已超过所属传统媒体。甚至,一些表现亮眼的华文新媒体并不依托于传统媒体。在此背景下,华文媒体可否与传统纸媒潇洒挥别,全力拥抱新媒体?

  记者采访中得到的答案为“否”。受访者认为,传统华文媒体的公信力、权威性及报道的深入性难以替代,在传统纸媒和新媒体中间“二选一”并不明智。

  “如果纸媒不存在了,发展新媒体将失去根基,其权威性也无法证明。”加拿大星星文化传媒董事长袁志强说,纸媒规模确实在缩减,但自己短时间内绝不会考虑关闭纸媒。“正因为有了纸媒做铺垫,我们开展新媒体业务才更加顺畅。”

  “媒体融合是大趋势,但我们不能丢掉传统媒体的根”,美国纽约商务传媒集团董事长冰凌认为,媒体人要善做“跨界达人”,“巧用不同平台优势,在传统媒体上也能结出更好的果子”。

点击进入下一页

10月12日上午9时,由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河北省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主办的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石家庄开幕。来自五大洲61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海外华文媒体高层人士齐聚一堂,以“‘牵手世界,见证时代——华文媒体的‘中国故事’”为主题展开高层对话,共论华文媒体生存发展之道。 任思雨/文 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发展新媒体 遍地开花还是重点突破?

  微信、微博、抖音、脸书、推特……不同定位、面向不同读者群的新媒体平台层出不穷,海外华文媒体在发展新媒体业务时,究竟是要遍地开花,打造庞大的新媒体矩阵,还是集中精力,做好其中的几个平台?

  与会代表的答案可谓“智者见智”,但关键词离不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8个字。

  巴基斯坦《华商报》总编辑朱家磊说,《华商报》正着力打造全媒体矩阵,这是适应时代发展、读者需求之举。

  他向记者分析:“微信平台之于当地华人及中国国内受众而言很重要,网站对提升我们的影响力、公信力很重要,而脸书、推特为当地民众惯用的获取信息渠道。这些平台都不容忽视。”

  “新媒体形态不断更新,你有这个能力就及时把握机会,没准就开创出一片新天地。”冰凌认为,新媒体平台选择需准确判断自身实力,并切合华文媒体未来发展需求,不得盲目“一拥而上”。他还认为,年轻人“脑洞大”,思维活跃,应该放手让年轻人在新媒体平台发挥才智。

  内容生产与活动运营 各用几成功力为宜?

  移动互联网时代读者置身信息海洋,一家媒体再难实现对内容的垄断。“内容为王”这个媒体安身立命的信条是否依然适用?在越来越多海外华文媒体将业务触角延伸到举办活动、开展服务的情况下,内容生产与活动策划运营,传媒的精力该如何分配?

  “生存发展的路需要多方面考虑”,意大利《世界中国》杂志社社长胡兰波说,华文媒体发展不易,仅做内容是不够的。“开展一些符合自身定位的文化交流活动,对杂志本身也是一种推广。但前提是要保证内容产出的质量,不能舍本逐末。”

  西班牙欧华传媒集团社长陶辛夷说,在纸媒整体衰弱大势下,《欧华报》能够平稳过渡,得益于“立体办报”的思路。

  “在做好原创内容的生产、确保纸媒质量的同时,我们也积极跟侨社、主流社会合作,举办大型活动并开展服务,走合作共赢之路。”陶辛夷说,只有这样才能增加收入,吸引人才。

  “内容生产与活动运营,每一样都做好确实有难度,我们也在摸索当中”,陶辛夷说,希望“两手都要硬、都能抓到点子上”。(来源:中新社/ 记者 冉文娟 )

《世界华文媒体融合发展报告》发布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10月13日,在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中国新闻社联合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发布《世界华文媒体融合发展报告》(简称报告)。

  报告从华文媒体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阶段、格局特征、地域特性、平台特性、难点及策略等方面展开梳理,综合大数据手段、问卷调研以及统计学研究方法,对当下世界华文媒体融合发展情况进行深度分析。

点击进入下一页

图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刘昶(右)作《世界华文媒体融合发展报告》。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

  报告指出,华文媒体融合发展进程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华文媒体的内容生产和传播渠道都在不断变化。华文媒体融合发展经历了1996-2005年的萌芽期、2006-2011年的发展期、2012-2016年的成型期、2017-2019年的稳定期,经过20多年的探索,已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多平台传播格局正逐渐发挥优势,体现出广阔而深远的传播潜力。

  报告对华文媒体融合发展的地域特性展开分析,发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华文媒体,其业务发展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平台布局、内容风格以及用户管理上。各大洲特性明显,各有其业务特色与传播规律。

  例如,亚洲地区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其中Facebook传播率最为显著;欧洲地区平台投入结构待调整,微信平台最稳定且体现出数量优势;美洲地区新媒体平台布局较为完善,但需克服发布疲态;大洋洲地区华文媒体粉丝数量涨幅突出,发布与互动均较稳定;非洲地区华文媒体体量有待增长,微信是其传播的主力军。

  报告认为,世界华文媒体融合发展是时代、科技、社会共同进步的结果,也代表着广大华人群体的共同选择。但媒体融合发展尚无一成不变的成熟模式,华文媒体的融合发展之路仍需要不断地探索。

  对此,报告对华文媒体融合发展存在的难点进行解析,并对进一步的融合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是观念上应积极主动,全面认识当前形势下的机遇和竞争,海外华文媒体应提高竞争意识;二是业务上应重建标准,充分发掘各渠道的传播潜力;三是经营上应灵活开放,紧跟用户特征调整发展战略。(来源:中新社/记者 任思雨 )

河北省委书记王东峰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全文)

  

尊敬的沈跃跃副委员长,尊敬的许又声主任、郭卫民副主任,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金秋时节,风光无限,我们与海内外的媒体朋友,举行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同志亲临大会指导,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体现了对本届论坛的高度重视和对河北工作的大力支持。我们一定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点击进入下一页

河北省委书记王东峰出席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首先,我代表河北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人民政府、省政协和7500多万河北人民,向沈跃跃副委员长和各位领导、海内外的各位嘉宾,一并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各有关机构,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华文媒体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河北地处京畿要地,东临渤海,西倚太行,北依燕山,南望黄河,全省陆地面积18.8万平方公里,海岸线487公里,拥有秦皇岛港、唐山曹妃甸港、沧州黄骅港三大港口,货物吞吐量12亿吨,是沿海开放省份,总人口7500多万。

  河北文化底蕴深厚。5000多年前,黄帝、炎帝、蚩尤在涿鹿合符结盟,实现了中华民族第一次大融合;2000多年前,河北大地孕育了绚丽多彩的燕赵文化,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70多年前,党中央和毛主席移驻西柏坡,书写了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光辉时刻。

  新时代,河北充满希望,充满生机与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知之深、爱之切。上世纪80年代,总书记在河北正定工作,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亲自视察河北,特别是亲自谋划推动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筹办北京冬奥会等重大国家战略和国家大事,对河北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战略支撑。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把当好首都政治护城河作为政治之责,为政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举全省之力,办好三件大事,打好六场硬仗,实施八项战略,推进九项改革。推动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今年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7.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7%,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4%和9.3%。多项指标增幅创近年来最好水平。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中央各个部委和北京、天津乃至全国兄弟省区市的大力支持的结果,也包含着我们广大海外华文媒体朋友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多年来,海外华文媒体始终秉承爱国情怀,心系祖国发展,为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真实、立体、全面地向全世界展示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弘扬中华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大家重视河北、关注河北、支持河北。在宣传、推介河北,扩大交流合作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为让世界了解河北,让河北走向世界,提供了有利条件,营造了良好的国际舆论氛围,对此河北人民永远铭记在心。

  今天,高朋满座,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来自五大洲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420多家华文媒体朋友相聚河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牵手世界,见证时代——华文媒体的‘中国故事’”为主题,共商合作与发展大计,为继续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努力。希望广大华文媒体持续发挥国际性、开放性的优势,更多地宣传新时代河北面临的重大机遇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的“三件大事”,宣传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生动实践,提升河北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希望广大华文媒体发挥人才荟萃、人脉广泛的优势,帮助河北搭建沟通桥梁,拓展合作空间,吸引更多的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和外国朋友来河北投资兴业,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希望广大的华文媒体发挥技术先进、资源丰富的优势,深化与河北媒体的交流互鉴,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公信力,更好的弘扬主旋律、汇聚正能量。我们将竭诚地搞好服务,提供有力的保障,营造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与大家共享发展机遇,共创美好未来。

  祝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海内外各位嘉宾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来源:中新社)

海外华文媒体人:期待更多交流 取长补短共谋发展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希望把海外华人关注的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最新资讯带给他们,满足他们的‘好奇心’。”12日,非洲华文传媒集团董事长南庚戌对在家乡河北举办的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有着更多期待。

  已连续十届参加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南庚戌说,华文媒体是海外华侨华人跟祖(籍)国沟通的重要桥梁。随着中国和非洲的合作日益紧密,在非洲工作生活的华侨华人想了解祖(籍)国的更多发展,对华文媒体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同样作为论坛的“老十届”,罗马尼亚《欧洲侨报》社长高进在今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用手机拍下一段4分钟的短视频,让海外华侨华人看到了不同视角下的中国阅兵式。

  高进称,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是引领华文传媒发展的风向标,从传统纸媒到手机APP,再到现在的短视频传播,他们一直在紧跟媒体转型的步伐,适应受众需要和阅读习惯的转变。

  “海外华文媒体面临新媒体转型等问题,希望海外华文媒体人可以信息共享,一起寻找破局之路。”比利时《华商时报》主编姚伟称,两年一届的论坛为海外华文媒体人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在探讨媒体出路上给出了很多思路和启发。

  从传统纸媒转型到自媒体的“南非彩虹”总编辑华俭宏表示,虽然近年新闻传播方式发生变化,但当地华侨华人对祖(籍)国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信息的需求并没有改变,“有机会跟全球的同行交流,希望可以取长补短。”

  10月12日,由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河北省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主办的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河北省会石家庄开幕。来自五大洲61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海外华文媒体高层人士齐聚一堂,共论华文媒体生存发展之道。(来源:中新社/ 记者 李茜 崔涛 )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的“新面孔”:“我为学习而来”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在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记者发现了一些“新面孔”。不远万里赶赴盛会,这些海外华文媒体代表满心欢喜,期待多多取经交流,共谋发展。

  澳大利亚《澳洲移民报》CEO张日翔出生于1997年,是第一次参加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也是第一次来到石家庄。

  “其实很多海外华文媒体都面临同样的问题,比如转型、内容、人才储备等。经过观点交流,感觉还是学到不少东西。”在参加完12日上午的议程后,张日翔表示,论坛上的经验分享让自己获得启发。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主要是以交流,联谊,发展为主,我也是为此而来。”张日翔说,想通过论坛了解中国传媒的最新动态,认识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华文媒体朋友。

  “新媒体时代造成了传统媒体受众的大量流失。”张日翔说,希望通过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平台,多跟澳大利亚其他华文媒体平台交流、讨论;希望能商讨一个全新模式,帮助提高海外华文媒体的影响力。”

  张日翔说,自己对论坛议程中“聚焦河北”部分最感兴趣。“我从小在澳大利亚长大,还没有踏上过祖籍国北方的土地,想看看石家庄的发展。”

  巴基斯坦《华商报》总编辑朱家磊认为,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有别于其他论坛,具有国际性、包容性,“似一本海外华文媒体与‘娘家’叙旧的故事会。”

  “不仅仅是我,从世界各个角落飞奔而回的每一位海外华文媒体人,都对这次盛会充满期待。”朱家磊说,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是世界华文媒体界的一场盛事,大家可以借此合作、交流、探讨、共勉。

  朱家磊表示,自己对论坛主旨报告和各分论坛很感兴趣。“借助主旨报告,可以探寻到近两年来海外华文媒体的发展状况;各分论坛则通过海外华文媒体人的探讨,为媒体发展出谋献策。”

  结合自身办报经历,朱家磊感慨,海外华文媒体生存不易,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需要重视在当地的话语权,“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聆听前辈们在海外的奋斗经验。”

  “感觉就像游子回家了,很温暖,也更加坚定了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信心。”苏里南《中华日报》副社长陈文通如是感慨。

  “第一次回来参加华媒相关论坛,感觉很新鲜,对一切都充满期待。”陈文通介绍,论坛前,他已经根据组委会安排赴贵州采风,对当地发展印象深刻。“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道路、桥梁等建设得很好,生态环境也很好,感受到了各级政府为地区发展做了很多实事。”

  陈文通说,创刊30多年来,《中华日报》一直关注中国的发展,为侨胞传递祖(籍)国发展的第一手资讯,但也面临资金缺乏等方面的难题。“希望借助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平台,多与大家探讨,共谋发展之路。”(来源:中新社/记者 马秀秀 )

世界华文媒体聚焦石家庄:共享机遇、共谋发展、共创未来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12日下午,在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媒体见面会《聚焦石家庄——现代省会经济强市》环节,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市长邓沛然向与会的世界华文媒体代表发布称,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定片区的设立等一系列重大机遇、重大政策、重大利好,已经使石家庄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投资热点地区之一。真诚欢迎海内外有志之士来石家庄投资置业,共享机遇、共谋发展、共创未来。

点击进入下一页

图为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媒体见面会现场。 韩海丹 摄

  10月12日,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河北省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主办的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河北省会石家庄开幕。来自五大洲61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海外华文媒体高层人士齐聚一堂,以“牵手世界,见证时代——华文媒体的‘中国故事’”为主题展开高层对话,共论华文媒体生存发展之道。

点击进入下一页

图为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市长邓沛然向与会的世界华文媒体代表推介石家庄。 韩海丹 摄

  石家庄地处京畿重地,素有“南北通衢、燕晋咽喉”之称。全市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超过500万人。

  作为一座值得品读神往的城市,石家庄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6个“千年古县”;战国时期的中山古国遗址,被评为20世纪中国百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闻名世界的赵州桥是现存最早的敞肩石拱桥,被誉为“天下第一桥”;有着九朝神韵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定,有“中国古建筑博物馆”之美称。

  不仅名胜古迹享誉内外,石家庄的山川名胜也别有一番景致。国家森林公园五岳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驼梁、国家地质公园嶂石岩、国家历史文化名山苍岩山等,使石家庄成为休闲养生的度假胜地。依托于此,石家庄全力打造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努力建设京津冀休闲度假中心、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邓沛然在媒体见面会上表示,石家庄是一座值得铭记红色的城市,这里有被誉为“中国早期工人阶级令人敬仰的丰碑”大石桥,这里是“百团大战”的主战场,是全国解放的第一座大城市,党中央、毛主席在西柏坡指挥了著名的“三大战役”,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著名论断,诞生了西柏坡精神,新中国第一盏明灯在这里点亮。

  邓沛然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为石家庄在对接京津雄、服务京津雄中发展自己提供了有利条件;“一带一路”建设的加快推进,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定片区的设立,为石家庄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增强发展新优势创造了难得机遇;省委、省政府重点支持省会建设发展的政策红利开始显现,为石家庄在更大范围内集聚高端资源、增强竞争力注入了强大动力。

  邓沛然说,这一系列重大机遇、重大政策、重大利好,已经使石家庄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投资热点地区之一。当前,石家庄认真履行新发展理念,坚持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推动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促进产业体系由初级化、重型化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变,不断提升石家庄经济活跃度。

  邓沛然称,海外华文媒体是世界了解中国、了解石家庄的窗口,也是石家庄走向世界的桥梁。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秉持国际性、权威性、开放性、实效性,已成为全球华文媒体交流对话的重要平台。希望海内外华文媒体更多地宣传推介石家庄,讲好石家庄故事,传播石家庄声音。真诚欢迎海内外有志之士来石家庄投资置业,共享机遇、共谋发展、共创未来。(来源:中新社/ 记者 王天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