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

华文媒体聚焦河北:高质量发展的燕赵大地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当前,河北正处于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多个重大战略叠加,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12日下午,在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媒体见面会上,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乔晓林如是说。

点击进入下一页

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媒体见面会现场。 韩海丹 摄

  12日,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河北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新闻社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石家庄开幕。当日下午,在论坛媒体见面会《聚焦河北——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环节,数百家华文媒体齐聚一堂,期待分享河北的发展成就。

点击进入下一页

在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媒体见面会上,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乔晓林做推介。 韩海丹 摄

  据乔晓林介绍,河北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200万年前的张家口阳原泥河湾遗址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5000年前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炎帝和蚩尤在张家口涿鹿征战融合;20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和赵国在河北南北并雄,故有“燕赵大地”之称。元明清三朝定都北京,河北成为拱卫京师的畿辅之地。

  1948年5月到1949年3月,距石家庄西北方向90公里的西柏坡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党中央在这里指挥了闻名中外的三大战役,新中国的宏伟蓝图在这里谋划,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作为中国近代工业摇篮,河北诞生了中国第一座机械化矿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桶水泥、第一块玻璃。同时,河北是中国唯一兼有海滨、平原、湖泊、丘陵、山地、高原的省份,是浓缩的国家地理读本。

  “今天的河北坚持绿色发展,压减过剩产能、推动转型升级,首次呈现了‘三二一’发展格局。”据乔晓林介绍,第三产业增加值对河北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5%,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新引擎。

  “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在河北设计制造完成,保定生产的长城汽车成为民族汽车业的标杆,被誉为‘中国名片’飞驰于祖国广袤大地的‘复兴号’在唐山下线。”乔晓林表示,河北经济已形成以装备制造、钢铁、石油化工三大产业为支柱,建材、医药、食品、纺织等传统产业为补充,战略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快速发展的产业格局。

  同时,河北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加力治理生态环境。2018年,河北省PM2.5平均浓度56微克每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48%。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积极融入世界经济格局,对外经济逐步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据乔晓林介绍,近年来,河北承办了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中拉企业家高峰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与美国艾奥瓦州、日本长野县、德国勃兰登堡州等23个省州建立友好关系,缔结友好城市52对。

  截至2018年,河北已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往来关系,累计实现进出口总值6775.9亿美元、设立外资企业1.4万余家、实际利用外资超1000亿美元。目前,已有12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河北,投资项目超过160个。

  同时,河北对外投资合作深入推进,已有近千家企业走出国门,遍布近80个国家和地区,涉及20多个行业,涌现了一批“一带一路”亮点项目。

  “当前,河北处于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乔晓林说,河北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2022年北京冬奥会、规划建设雄安新区,以及涵盖雄安片区、正定片区、曹妃甸片区和大兴机场片区的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多个重大战略叠加,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乔晓林称,下一步,河北将抢抓历史机遇,与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动,与高水平对外开放联动,在更大范围内集聚资源、开拓市场,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人工智能和智能装备、信息技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新材料、先进环保等十大发展方向。

  “河北是一片充满机遇、充满希望的热土。”乔晓林表示,希望来自世界各地的华文媒体朋友能够多体会河北人的热情和好客,宣传、推介河北,展现改革开放以来在燕赵大地上发生的巨变与成就,向世界展示一个机遇叠加、开放包容、蓬勃发展、充满生机和魅力的河北。( 来源:中新社/ 记者 王天译 )

丁东: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冰雪项目备战正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12日在河北石家庄开幕。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丁东、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部长常宇等出席论坛,并就2022年北京冬奥会筹备情况向与会嘉宾做专题演讲。

点击进入下一页

10月12日,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河北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新闻社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石家庄开幕。论坛举行专题演讲环节。图为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部长、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常宇发表演讲。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丁东称,中国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的备战目标是:实现全项目参赛,冰上项目上台阶、雪上项目有突破,取得冬奥会参赛史上最好成绩。为实现这一目标,制定了“2018扩面、2019固点、2020精兵、2021冲刺”的备战方略。

  “我们正恶补短板,实现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据丁东介绍,中国队以科学化选材为重点,恶补人才不足的短板,通过跨界跨项选材,截至2018年7月已实现北京冬奥会全部109个小项赛事的全开展。

  同时,中国队科学化组建各级各类冰雪项目国家集训队,实现全项目建队,并推动科学化训练与科学化管理。截至2018年10月底,冰雪项目国家集训队共有4004人,比2014年同期多6倍。教练员及外籍教练员队伍也大幅扩容,其中曾培养出世界冠军等、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外籍教练有38人,是2014年同期的19倍。

  “中国已经成功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什么还要再次举办冬奥会?”围绕这个问题,常宇展开了演讲。在他看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不仅为北京带来了良好的体育运动设施,还带来了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市民健康生活方式以及市民文明程度的提升。

  而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筹办,目前已经给京津冀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常宇介绍说,北京冬奥会的筹办推动了中国冰雪运动的普及,带动了2008年奥运会遗产的充分利用,并助推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主赛场河北崇礼成为世界闻名的新的滑雪目的地,同时推动了京张两地交通的发展,向世界展示了更加开放和自信的中国形象。( 来源:中新社/ 记者李晓伟 )

河北举全省之力推进冬奥筹办 打造值得传承的冬奥遗产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我们坚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积极践行《奥林匹克2020议程》和‘新规范’,举全省之力推进筹办工作。”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12日在石家庄开幕,河北省第24届冬奥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吕国新出席论坛,并就2022年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筹备建设情况发表专题演讲。

点击进入下一页

10月12日,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河北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新闻社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石家庄开幕。论坛举行专题演讲环节。图为河北省冬奥办副主任吕国新发表演讲。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2015年7月,北京携手河北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张家口市崇礼区成为雪上项目主赛场。

  吕国新介绍说,河北高起点开展规划设计。张家口赛区核心区三个组团中,面向全球招标,坚持国际一流水准,完成了古杨树场馆群和太子城冰雪小镇规划设计方案,以高铁站、奥运村为中心,规划建设太子城冰雪小镇,为赛时提供保障,赛后为地区服务。同时,秉承科学先进的理念,编制了综合交通、水电气信、造林绿化等规划。

  目前,河北正在高质量推进冬奥项目建设。4个竞赛场馆正在有序施工,主体工程将于年底完成,2020年5月均可竣工,如期满足测试赛要求;冬奥村也将于2020年5月底前竣工验收;作为重要的功能配套设施,太子城冰雪小镇预计2020年9月底完工;京张高铁、崇礼铁路、延崇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届时北京到张家口的交通距离将缩短至1小时以内。

  此外,河北积极做好赛会服务准备工作,全面启动住宿、餐饮、医疗等领域赛会服务保障工作,并编制相关保障方案。同时,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出台河北省《关于加快冰雪运动发展的意见》,制定冬季运动发展规划、冰雪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2年全省参与冰雪运动人次达到3000万、冰雪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

  谈到未来冬奥场馆的可持续利用问题,吕国新称,坚持绿色办奥理念,打造值得传承的冬奥遗产是河北一贯秉承的工作方针,冬奥场馆的设计、建设包括今后的传承中,将全面落实这一方针理念。

  据介绍,张家口赛区所有场馆均采用绿色建筑三星级评价标准,采用能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技术和产品。冬奥会结束后,云顶滑雪公园将作为专业赛事和大众冰雪运动推广基地,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可满足举办亚冬会等大型冬季运动会开闭幕式,其它场馆也将得到持续利用。(来源:中新社/ 记者李晓伟 )

世界华文媒体聚焦雄安:本世纪中叶建成高水平现代化城市

    资料图:航拍河北雄安新区白洋淀景区游船往来穿梭。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12日下午,在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媒体见面会《聚焦雄安——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未来之城》环节,河北雄安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傅首清向与会的世界华文媒体代表发布称,到本世纪中叶,雄安将全面建成高质量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成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级。

  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河北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新闻社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12日在石家庄开幕,来自五大洲61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华文媒体高层人士、中央主要新闻机构及国内有影响力媒体负责人等共600余位嘉宾参加论坛。

  傅首清表示,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主要定位就是建设成为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级、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具体定位包括“四个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

  傅首清介绍说,雄安新区建设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到2020年,对外骨干交通路网基本建成,启动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全面建设,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先期项目落地,白洋淀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取得明显进展。

  到2022年,启动区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城区雏形初步显现,科技创新项目、高端高新产业加快落地,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承接初见成效。

  到2035年,基本建成绿色低碳、开放创新、信息智能、宜居宜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有效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实现城市治理能力和社会管理现代化,“雄安质量”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作用明显,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

  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高质量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成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级。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成效显著,为解决“大城市病”问题提供中国方案。新区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创新能力世界一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

  傅首清表示,雄安新区高标准的规划体系已初步完成,大规模建设也已全面启动。截至目前,涉及新区内的59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展可研编制,53个已发布勘察、设计招标公告,21个项目开工建设。

  傅首清说,雄安新区蓝绿交织的发展底色正加速绘就。未来的雄安新区将实现森林环城、湿地入城,全域森林覆盖率将由新区设立前的11%提高到40%,蓝绿空间占比将稳定在70%左右。

  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吸引了与会的众多华文媒体。澳大利亚智声文化传媒总经理张智森说,他对雄安新区充满期待,并会在澳大利亚持续关注新区的建设,向当地华侨华人及时传递雄安新区的发展进程。(来源:中新社/ 记者 王天译 )

华媒大咖的融合“答案”:转型求生 融合求变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带来传媒生态的深刻变革。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大潮中,海外华文媒体该如何用好技术红利,走好转型发展、融合共生之路?

  12日在石家庄举办的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中新社社长章新新、印尼国际日报集团董事长熊德龙、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总裁张晓贝、台湾《中国时报》副总编辑陈秀兰、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总编辑郭清江以及美国鹰龙传媒公司董事长苏彦韬6位华文媒体大咖围绕“转型求生·融合求变”的主题展开高端对话,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思考。

点击进入下一页

10月12日,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河北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新闻社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石家庄开幕。图为高端论坛。 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尽管唱衰华文媒体的声音很多,但我每次都呼吁,要对华文媒体报以新的期待。”章新新说,许多海外华文媒体在迎接互联网信息化的挑战面前,主动注入互联网思维,由单向传播转向互动传播,精心发展新媒体业务,已经形成了新的影响力。

  “华文媒体以变革创新的韧性和魄力走过了最困难的一段时间,将迎来新的发展。”他说。

  陈秀兰认为,互联网等新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体时空限制,可以使生产的内容抵达更广泛的读者群,而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在传媒中的应用,能够更精准地为读者画像,从而为其提供更优质、更贴合的内容。

  具体而言,针对媒体转型发展如何转,融合之路怎么走,各位代表们也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传统媒体一定要和新媒体结合起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熊德龙说,华文媒体要随时代潮流而动,内容上要精益求精,此外,要与国内外媒体同行广泛合作,取长补短,共赢发展。

点击进入下一页

10月12日上午9时,由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河北省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主办的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石家庄开幕。 任思雨/文 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在生存为硬道理的前提下,我的感受是‘一家一策’‘一地一策’。”苏彦韬认为,应对传媒融合发展浪潮并没有“标准答案”。华文媒体所在地区不同、自身优势不同,转型、融合的路径也因此不同,关键是要认清自身定位、因地制宜发展。

  张晓贝同样持此观点。他以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在欧洲多国的布局举例:“我们针对所在国家不同特点来制定发展策略,内容上也根据受众群体的不同需求实现精准生产。以旗下微信产品‘向东向西’来说,就是专门面向海外侨界群体来推送他们感兴趣的内容。”

  无论传媒生态如何变化,大家都认为,华文媒体必须始终坚持内容为王、读者至上。

  “华文媒体最重要的是拥有公信力,要承担起启迪民智、传承文化、凝聚华人社会的责任。”郭清江说,新媒体发展势不可挡,但媒体人不可随波逐流,要坚持用扎实过硬的内容吸引读者。“如果为博眼球、赚流量而随意发布新闻,那是在自毁公信力,无法培养忠实的读者群,而没有忠实读者就没有媒体的未来。”

  “我始终坚信内容为王。”陈秀兰表示,碎片化新闻充斥新媒体,专业的华文媒体要从深度报道上下功夫。“我希望我们的内容有全新视角、独到观点、深度呈现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只有这样,读者为这份报纸付费才物有所值。”

  “媒体融合的方式不断变化,不变的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初心。”苏彦韬以鹰龙传媒的发展为例,提出了“知情权、传承权和平等权”的媒体宗旨。

  具体而言,首先,以中英双语帮助美国华人了解当地法律法规,这既维护华人知情权,也帮助美国政府进行公民教育和社会服务。第二,美国华人拥有与其他少数族裔同等的保留本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权,这合乎美国多元化社会主流意识。第三,要向美国各族裔介绍中华文化,增进交流理解、促进族群和谐,这既维护华人的平等权也符合美国社会核心价值观。

  “华文媒体连着华侨华人与主流社会,连着中国与世界。”张晓贝说,海外华文媒体熟悉所在国历史传统、了解当地的话语体系,能够用当地人更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播一个更为立体、真实的中国。(来源:中新社/记者 冉文娟 )

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圆满结束并发布《石家庄宣言》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石家庄联合报道(记者陈雪霏)– 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13日在石家庄河北宾馆贵宾楼大会议厅圆满落下帷幕。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谭天星致闭幕词。

 他指出,本次论坛凝聚了海内外媒体人的真知灼见,形成了讲好中国故事是全球华文媒体不变主题、传承中华文化是全球华文媒体共同使命、守正创新是全球华文媒体变革发展内生动力的共识,并寄望海外华文媒体加快实现各种传播主体的多元融合,推动中外各领域交流合作,传播好中国声音、述说好中国故事。

论坛期间,400余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各抒己见、凝聚共识,达成《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石家庄宣言》,中国新闻社总编辑王晓晖在闭幕式上宣读了宣言。
  ——“讲好中国故事,华媒初心不忘。”
  宣言指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值此中华民族迈上伟大复兴道路之际,世界也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对中国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华文媒体当凝聚力量,发挥植根海外的优势,做好“中国声音”海外落地的重要“二传手”,持续有效地向世界说明中国,让世界读懂中国,做中外合作共赢的推动者。
  ——“促进民心相通,是华媒优势所在。”
  宣言称,华文媒体遍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促进“民心相通”上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更当努力发掘沿线国家共同绘就的“一带一路”动人故事,彰显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得民心、惠民生、利天下。
  ——“顺应融合发展,华媒转型升级未来可期。”
  宣言认为,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发生深刻变化。华文媒体自当因应全媒体生态变局,创新发展,奏响全球华媒交响乐,将自身打造为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住在国故事、讲好侨胞故事的有效平台。
  ——“共筑交流平台,携手创建华媒新局。”
  宣言指出,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今至第十届,已成为海外华文媒体信赖的“精神家园”。当下,华文传媒正处在转型发展的重要关口,海内外华媒更当充分利用此一平台,增进感情,交流经验,共迎挑战,携手构建华文媒体繁荣发展的新格局。
  “在河北这片希望的土地上,我们目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效应持续显现,赞叹雄安新区谋划‘千年大计’的使命担当。”宣言最后指出,70年后再出发,我们相信中国将以自己更进一步的开放和发展,为中国与世界良性互动、共同繁荣发展带来新机遇。华文媒体也将继续秉持初心,成为这段新征程的参与者、见证者和传播者。

论坛共吸引来自五大洲61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华文媒体高层人士、中央主要新闻机构及国内有影响力媒体的负责人等共600余位嘉宾齐聚一堂,以“牵手世界,见证时代——华文媒体的‘中国故事’”为主题展开对话交流。
  两天时间里,论坛圆满完成媒体高端论坛、平行分论坛、专题演讲、“聚焦河北·雄安”媒体见面会等议程。会后,华文媒体代表将分赴四川、广西、福建、甘肃等地考察和采访。

 闭幕式宣读了《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石家庄宣言》,举行了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建设信息平台升级仪式,发布了中新社海外华文媒体APP自助系统。

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发布六项成果

北欧绿色邮报网石家庄报道: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13日下午在石家庄闭幕,六项成果在闭幕式上发布。

第一,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建设信息平台全新升级。
  升级后的平台共设置8个版块,将持续完善信息发布、互动交流等功能,突出信息的及时性和服务的贴近性,为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共享商机打造权威的资讯、互动、服务平台。

第二,中国新闻社“一带一路·一路同行”首届全球华人摄影大赛颁奖。
  大赛共收到15个国家和地区的作品19864张/组,充分展示“一带一路”建设的广阔前景,促进丝路国家和地区摄影艺术交流,推动和加强多元文化融合与发展。

第三,中国新闻社世界华文传媒移动客户端自助定制系统发布。
  中新社为更好地服务华媒,发挥自身技术优势,研制开发了“新萌系统”,为华媒提供全面的移动端“平台+内容”的服务解决方案。   

第四,中国新闻社“我和新中国70年”优秀新闻作品颁奖。该奖项按照文字、图片、版面三大类,各评选出5幅优秀作品。

  第五,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优秀论文颁奖。


  作为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一个成功惯例,本届论坛再次向华文媒体人发出征集论文倡议,共收到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篇论文,共评出优秀论文15篇,其中一等奖2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8篇。


  第六,论坛达成了《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石家庄宣言》。
  宣言呼吁华文媒体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民心相通,顺应融合发展,共筑交流平台。

闭幕式由统战部十局局长许玉明主持。    

海外华文媒体“我和新中国 70 年”征文评选结果揭晓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石家庄联合报道(记者陈雪霏)– 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10月13日下午在河北石家庄举行闭幕仪式,海外华文媒体“我和新中国70年”征文评选结果也于当天下午揭晓。共有文字报道、图片报道、专版三大类15件作品获奖。

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10月13日下午在河北石家庄举行闭幕仪式,海外华文媒体”我和新中国70年”征文评选结果也于当天下午揭晓。图为河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办主任郜世泽,中新社副总编辑张雷上台为获奖华媒代表颁奖。(图片来自华舆 赵文刚摄)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新闻社以“我和新中国70年”为题,向海外华文媒体征集优秀新闻报道作品。截至9月30日,共有来自全球百余家华文媒体选送的500多件作品参评。

经评选,澳大利亚《第e快报》选送的《祖国令我骄傲》等5篇文字报道,阿根廷《南美侨报阿根廷周刊》选送的《阿根廷人与中国春节》等5幅新闻图片,加拿大《七天》选送的《鸢尾花下  致敬70  表彰前辈  歌唱祖国》等5个报纸专版获得优胜奖。

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10月13日下午在河北石家庄举行闭幕仪式。(图片来自华舆 赵文刚摄)
获奖作品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一、优秀文字报道

澳大利亚《第e快报》选送的《祖国令我骄傲》,作者:项翔;

法国《欧洲时报》选送的《古之稀至,来者无疆——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作者:梁扬;

意大利《世界中国》选送的《在海外见证中国地位提升》,作者:胡兰波;

日本《中文导报》选送的《庆祝国庆70周年:侨声嘹亮,侨心飞扬》,作者:杨文凯;

吉尔吉斯斯坦《丝路新观察》选送的《“一带一路”拉近中国与世界人民间距离》,作者:刘英。

二、优秀新闻图片

阿根廷《南美侨报阿根廷周刊》选送的《阿根廷人与中国春节》,摄影:贺文航;

缅甸《金凤凰报》选送的《皎漂港开港》,摄影:长羽;

新西兰《信报》选送的《基督城华社举行盛大文艺晚会庆祝新中国70华诞》组图,摄影:朱其平;

秘鲁《秘华商报》选送的《中国驻秘鲁大使馆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颁发仪式》组图,摄影:邓振棠;

瑞典《北欧时报》选送的《文明互鉴,书画传承在北欧》,摄影:何儒。

三、优秀报纸版面

加拿大《七天》选送的《鸢尾花下  致敬70  表彰前辈  歌唱祖国》;

英国《英中时报》选送的《英国“华二代”:每次回中国就像是“落叶归根”》;

日本《东方新报》选送的《小鹿纯子:一代中国人的偶像》;

尼日利亚《西非华声报》选送的《拉各斯侨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歌唱比赛》;

罗马尼亚《欧洲侨报》选送的《家国情怀–不忘初心建好周恩来总理的家乡》。

图文来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