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英国

影评:六集电视连续剧Belgravia《贝尔格拉维亚》19世纪英国的一段爱情故事

北欧绿色邮报网影视评论。评论员 陈雪霏

偶尔打开瑞典SVT, 发现一个有趣的电视连续剧。不长不短,40分钟一集,总共6集。反映的是英国19世纪的爱情故事。

英国巴拉西斯家族是一个有名望的家族。川崎尔德家族是个小商人家庭。当时,主要是鲜花或者各种商品的供货商。拿破仑的法国大兵打到比利时的时候,巴拉西斯家举办舞会。英国士兵包括该家族的唯一儿子也参加了。这个唯一长子就是爱得蒙德。他此时已经爱上了川崎尔德18岁的女儿索菲亚。他们俩在舞会上尽情地跳舞,非常幸福。但是,突然一道命令下来,拿破仑的军队打到了滑铁卢。人们后来都知道,滑铁卢是拿破仑败北的地方。以至于以后人们说失败的时候,就说滑铁卢。

就是在这场战役中,爱得蒙德战死疆场。再也没有回来。索菲亚痛不欲生。

但镜头立即拉到25年后的英国,那就是1835左右的时候。英国的工业革命正在兴起,到处是高高的冒着黑烟的烟囱。污染十分严重。因为那时的能源是煤。蒸汽机的燃料是煤。

川崎尔德的妻子苏珊被邀请参加一次午餐会。午餐会上都是贵妇人。结果巴拉西斯夫人的妹妹先和苏珊说话。提起25年前的那次舞会。然后,问起她的女儿。她说,她的女儿索菲亚已经在那次战争结束后不久就死去了。随后,巴拉西斯夫人也和她谈起那次舞会。同时,侮辱她的女儿是个杂种或下贱女儿跟她的儿子鬼混。她不想提起这件事,然后,让她离开了。

此时,苏珊的儿子奥利佛已经结婚了,但是结婚多年一直没有孩子。苏珊不能忘记自己的女儿。她回忆起过去。原来,她的女儿得知爱得蒙德战死疆场的消息痛不欲生。但很快就发现自己怀孕了。她说她和爱得蒙德已经结婚是在他的战友牧师的主持下结的婚。但是,死无对证,父母都不相信。于是,把她送到另一个城市把孩子生了下来。生完以后,又送给了一个牧师家庭。一个男孩。索菲亚大出血。她告诉妈妈要把孩子送给一个好人家,好好待他,抚养他。说完以后,就死了。

为了名誉,他们保守了25年的秘密。但实际上,川崎尔德在牧师去世后,就开始照顾这个外孙了。帮他做生意,和他一起投资。他也搬回了伦敦。苏珊觉得应该弄清楚到底索菲亚的孩子是否是私生子,她特意告诉巴拉西斯夫人,他们其实有个25岁的孙子。巴拉西斯夫人是个画家,丈夫生意兴隆,远近闻名。他有个牧师弟弟却是个伪善的牧师。经常赌博,把家败的精光。但是,他们却人丁兴旺。孩子一大帮,还有了好几个外孙外孙女。同时,他们的儿子希望能够在大伯死后继承他们的所有财产。而且和一个家庭名声不错的女孩订婚。

巴拉西斯唯一的儿子战死疆场,之后,再也没有孩子,让父亲感到很悲哀。他情不自禁地问,为什么弟弟那么无能,却儿孙满堂,而他自己有那么多财产,却无人继承。这让他夫人想起了那个她不爱承认的孙子。于是,她举办家庭舞会,邀请各界名流。她也提前看了这个孙子,查尔斯.浦伯。人们都知道他是被一个牧师领养的,但是不知道别的情况。

这天大家都来到巴拉西斯家的舞会。包括奥利佛夫妇。不一会儿,查尔斯也来了。巴拉西斯夫人特别照顾查尔斯。她还答应帮助年轻人,所以在查尔斯公司大笔投资。这让查尔斯感到很高兴。说实话,巴拉西斯夫人看到查尔斯的时候,心里已经相信这是她孙子了,因为他长得特别像她儿子。但是,因为苏珊说为了保护女儿的名誉不想公开这个秘密,因此,大家都心照不宣,没有说出来。

在舞会上,阴差阳错,奥利佛夫人和巴拉西斯的侄子未来继承人对上眼了。立即互相勾搭起来。而查尔斯在阳台透气的时候,偏巧这个侄子要与其订婚的女孩玛丽亚也到这里来,二人立即也对上眼了,互相聊了起来。

这时候,苏珊才知道,其实丈夫早就知道查尔斯的下落,一直帮助他。但没有告诉夫人。巴拉西斯夫人在查尔斯那里投资,让他们的侄子感到怀疑。于是,他侄子开始调查工厂,开始诬陷他生意不好。污蔑他的人品等等。与此同时,他自己却给奥利佛戴了绿帽子。奥利佛不知,但他母亲明白。

后来经过贿赂川崎尔德家里的工人来调查他们与查尔斯的关系。终于发现,查尔斯其实是索菲亚和爱得蒙德名正言顺的儿子是合法的,不是私生子。而玛丽亚和查尔斯已经互相爱慕,玛丽亚坚决不想和约翰.巴拉西斯订婚。她母亲不同意。巴拉西斯夫人认为,公开了秘密,让查尔斯的身份公开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她告诉玛丽亚的母亲卡特琳,查尔斯是她的孙子,这样名誉地位都有了。她的女儿既然爱他,就可以和她结婚了。至于那个没钱不争气的侄子,只能怨他自己,怨他父亲总去赌博欠债。

后来,约翰走到了极端。他知道查尔斯是他财产继承人的竞争对手后,决定杀死他。同时,蛊惑奥利佛一起来见。他让人约查尔斯说是奥利佛,实际上是查尔斯的舅舅来见,所以,他没有怀疑太多。等到达酒馆的时候发现是约翰。二人应该是情敌。川崎尔德家族的人在吃饭之前,收到了索菲亚以前的信原件,是索菲亚的朋友给苏珊的,复印件是奥利佛的夫人从约翰那里偷来的。她去偷约翰的结果是怀孕三个月了。她想和约翰结婚。但约翰的回答是,他不能和一个已婚妇女结婚。孩子跟他无关。奥利佛夫人得知查尔斯是她丈夫的外甥,还有证据,于是,她决定带着复印件回到家中,并告诉公爹说她接到了这个信息,一个男孩送来的。同时,她怀孕了。公爹自然高兴。告诉婆婆。婆婆拿到原件和复印件明白了事实真相。查尔斯无辜,应该把这个秘密公布于世了。但是,奥利佛因为父母总是对女儿有负疚感而忽视了儿子。他也总有一种抬不起头来的感觉。尤其是一直没有孩子,也困扰他。后来,婆婆和媳妇想出一个主意,那就是他们要生活在乡下,把孩子好好养大,当亲生的养。这样,他们也算有后代了。

然后,他们一起吃晚饭的时候,奥利佛看表。让爸爸心生疑虑,经过盘问,发现,查尔斯面临生命危险。于是他们一起来到酒馆附近。正巧约翰刚把查尔斯推到河里正在挣扎。查尔斯喊一声救命,被姥爷和舅舅听到。于是,姥爷毫不犹豫地跳下河里。舅舅想救的时候,约翰说,他们俩没多久就会死了,这样,你我都可以有财产来继承了。但是,就在那一刹那,奥利佛良心发现,他说,你这个恶棍。推开约翰,他自己也纵身跳下河里,把父亲和外甥救了起来。此时,来了很多人,扔下绳子,他们抓住绳子一个一个地上来。父亲感谢儿子。儿子说你不用感谢我。我不值得你感谢。他对自己的无能感到愧疚。此时,约翰只能灰溜溜地逃跑了。

三个大男人被送回家。苏珊一直等丈夫和儿子回来。看到他们回来,立即安排他们休息,说第二天再解释。奥利佛回到自己的房间很沮丧。此时,妻子过来安慰他说,你是今晚的英雄,你救了爸爸。奥利佛说,是我无能。我几乎被约翰这个魔鬼毁灭了我的良心。我几乎是被引诱犹豫了。但我最终克服了犹豫,坚决地救了父亲。妻子说,谁都有犯错误的时候,都有被诱惑和试探的时候,而你抵制住了诱惑,救了父亲,你是一个好父亲。你是我们孩子的好父亲。这个孩子就是我们的孩子。二人结婚9年,她不能怀孕。此时,奥利佛说,你觉得我还够格当一个父亲吗?妻子说,你做的很好,我为你自豪。

就这样,皆大欢喜,查尔斯成为巴拉西斯家的孙子,是继承人。和心爱的玛丽亚结婚。其母也决定不再逼她和约翰结婚了。苏珊和丈夫说他们很早就知道这个秘密,但是,一直等到真正的证据呈现以后才真的相信并公开了这个秘密。查尔斯说,他很高兴这么受宠,但是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和这些人有血缘关系。大家都很高兴。

而巴拉西斯的弟弟和弟妹确实象那个可怜的渔夫一样,一贫如洗。儿子也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去了。那个时候,交通不便。一般犯错误的人只要被赶到邻居城市或乡村就可以了。因为人们知道你的信誉在本村不行才被迫搬到邻村的。这种羞辱就已经让人脸面扫地了。

大家对约翰的态度如何呢?有人说,他的行为应该是被砍头或者是锒铛入狱。最后,问查尔斯,查尔斯说,给他一些钱,让他到别的地方去安度晚年吧。姥爷觉得这个外甥心地善良。查尔斯确实没有严惩或报复约翰的意思。只是可怜他。让他去吧。

最后他确实被旅馆撵出来,在雨中奔跑。

而查尔斯和玛丽亚有情人终成眷属,举办了盛大的婚礼。

从这个剧中,我还是看到了因为有耶稣基督的怜悯和仁慈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仁慈和宽恕。对恶人也就是让他名誉扫地就行了。

看莫言的小说《红高粱》的时候,感觉那里对恶也很痛恨。尤其是对背叛,但是,最后的惩罚是由外族人来执行的,那就是日军对叛徒进行了枪决。我们自己对内部人都还是很宽容。但是,惩罚来自外部。

片子里提了很多棉花和织布。那时候,正好是印度殖民地生产棉花,英国生产布匹。印度是原材料生产基地。工业革命也是很残酷的。人分三六九等,地位,金钱和名声都很重要。但是都与钱有关。如果没钱,也就没有地位和名声。

工业革命带来严重污染,大机器生产带来严重剥削。这里是关于资本家的故事。而工人阶级都是劳动者。不被尊重。封建社会末期和资本主义初期。到后来,就是这些在本土的失败者,没办法就跑到世界各地去搞殖民主义了。

英前首相丘吉尔未抽完的雪茄将被拍卖 起价6000镑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报道: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1953年未抽完的一根雪茄,将于12月由汉森拍卖行拍卖。据悉,这根雪茄的预计起拍价为6000英镑

  据报道,这根雪茄是由伦敦科利瑟姆剧院售票员瓦奥莱特•金在1953年捡到的。金的侄子路易斯表示,当时金引导丘吉尔和他的妻子克莱门汀进入他们的座位时,看到丘吉尔把烟头扔到了地板上,便捡了起来并密封好。

  当时,金给首相官邸写了一封信,请求丘吉尔允许她告诉别人这个发现。一周后,她收到丘吉尔私人秘书的答复。信中说:“首相要我感谢您的来信。他当然不反对您告诉自己的朋友,您发现的雪茄是谁的。”

  报道称,雪茄是丘吉尔形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几乎所有照片中,他都抽着雪茄。

  2017年,一根丘吉尔未抽完的雪茄在RR拍卖行,以1.22万美元的价格被拍出。1947年5月,丘吉尔在法国布尔歇机场点了这根雪茄,后来这根雪茄被诺索尔特皇家空军基地的机组人员捡到。(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