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阿洪,乔思明

“走进新疆”系列报道(六)– 保护和传承古典文化瑰宝《十二木卡姆》的见证-访新疆木卡姆艺术剧院

北欧绿色邮报网乌鲁木齐报道(特派主编记者陈雪霏)–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这样一部宏大的口传文化瑰宝《十二木卡姆》。它是怎样一部经典,又是怎样传承下来的呢?8月26日,中外30多家媒体记者一起走进新疆木卡姆艺术剧院,就有关木卡姆的保护和传承问题进行了采访。

具有浓厚艺术特色的剧院大楼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美丽。进到院子里,可以看到一座雕塑。那是十二木卡姆传承人的雕塑。

新疆木卡姆艺术剧院党委书记乔思明介绍说,解放初期,新疆有位老人叫吐尔迪阿洪(1881-1956),他也是唯一一位能够全部演奏十二木卡姆的人。木卡姆体量非常大,有十二套,一套有两个小时,全部演下来,需要一天一夜的时间。这十二套曲目全部是口传。

当时,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关照和重视下,派专家带着最好的录音设备进行录音、记谱和翻译。乔思明解释说,木卡姆起源于五六百年前,木卡姆翻译过来,就是套曲。十二木卡姆,体量比较大,主要流传在新疆南部地区。除了十二木卡姆以外,还有东疆的伊犁木卡姆,北疆的吐鲁番木卡姆,里边的词儿大部分是诗歌和哲理,民俗,和社会劳动中的一些爱情题材和场景。历经十年,一直到1961年才全部整理出来,流传至今,已有公开出版的书籍和音像制品。为了纪念这位老人对十二木卡姆传承的贡献,专门为他塑造了一座雕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全部的木卡姆。

据考证,最早的木卡姆是用古老的蒙古语中的查尔单语,古维语等演唱。后来,翻译成维语,然后从维语翻译成国语。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1989年,为了保护和传承十二木卡姆,中央又赐资专门建立了新疆木卡姆艺术剧院。2005年木卡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传承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他说,新疆木卡姆艺术团是国营单位,政府预算,经常走向国外,曾经访问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也经常进行音乐艺术下乡到群众家门口去演出。

十二木卡姆由洪亮的男生独唱开始,各种乐器伴奏,用音乐,用诗一般的歌曲,合唱,合奏和独奏等多种形式反映新疆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和爱情。各种乐器的协调配合,堪称中国的古典协奏曲,气势宏大,波澜壮阔,排山倒海,又优美动听。旋律欢快,既有快节奏,也有抒情的慢节奏,十分感人。

这里的演员都是专业演员。总共有200多名。

伊明佳.赛伊丁已经从事热瓦普乐器演奏18年了,是热瓦普方面的专家。他说,他们经常到外面去演出,为老百姓献上十二木卡姆。

另外,新疆木卡姆艺术剧院还有舞蹈表演系。舞蹈演员们为中外记者专门献上一场表演。

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所作的重大贡献,它运用音乐、文学、舞蹈、戏剧等各种语言和艺术形式表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绚丽的生活和高尚的情操,反映了他们的理想和追求以及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喜怒哀乐。

她集传统音乐、演奏音乐、文学艺术、戏剧、舞蹈于一身,具有抒情性和叙事性相结合的特点。这种音乐形式在世界各民族的艺术史上独树一帜,堪称一绝。

十二木卡姆的源流,从时代和地域因素上讲主要有两点,一是由古代流传下来的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发展成的套曲和歌曲;二是地方音乐,即库车、喀什、吐鲁番、哈密和和田音乐以及刀郎音乐。这种时代和地域因素相互交织渗透,浑然一体,形成产生于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方式、民族特征、道德观念及其心理素质的民族调式特点。

这种特点则是通过独特的音乐形式、演奏方法以及独特的演奏乐器加以体现的。“木卡姆”在名称学上有何含义,它只表示经过规整的某个古典音乐套曲的专用名称。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包括拉克、且比亚特、木夏维莱克、恰尔尕、潘吉尕、乌孜哈勒、艾介姆、乌夏克、巴亚提、纳瓦、斯尕、依拉克等木卡姆。

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每一个木卡姆均分为大乃额曼、达斯坦和麦西热甫等三大部分;每一个部分又由四个主旋律和若干变奏曲组成。其中每一首乐曲既是木卡姆主旋律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具有和声特色的独立乐曲。 维吾尔木卡姆是维吾尔诗歌的音乐表达形式。每个木卡姆配上那些含义隽永、内容丰富、色彩斑斓、朗朗上口、轻松活泼、便于演唱的古典诗词以及盖泽勒(双行诗)、民谣而显得情趣盎然,生机勃勃。尤其是维吾尔诗词中那最富韵味的盖泽勒的十八种格律更使木卡姆乐曲显得新颖而别致。从而使文化宝库中的这颗无价之宝日臻完美,光彩照人。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5年5月20日,十二木卡姆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一套木卡姆演奏时,琼乃合曼苍劲深沉,蕴蓄无穷;达斯坦流畅欢快,抒情优美;麦西莱甫则载歌载舞,把演奏推向高潮。

新中国成立后,各级党和政府对收集、整理民族传统音乐工作十分重视,组织专人对《十二木卡姆》的乐曲录音、记谱、出书,并将歌词记录、整理、出版。一方面使《十二木卡姆》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得以继承,一方面继续使其发扬光大。由木卡姆改编的《拉克歌舞》,令人耳目一新;用木卡姆音乐演唱的《艾里甫与赛乃姆》,被人们誉为维吾尔族的《红楼梦》;移植的歌剧《红灯记》,在国内产生巨大反响,还被拍成电影。21世纪初,自治区有了专门研究《十二木卡姆》的机构。用五线谱出版的《十二木卡姆》,为它的探索和研究走向世界,开辟了新的道路。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成功发射升空的“嫦娥一号”搭载了31首歌曲,《十二木卡姆》选曲名列其中。
 
木卡姆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精心打造的《木卡姆印象》也将成为“一带一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图文 /陈雪霏 (背景内容参考剧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