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陈竺,瑞典皇家科学院,霍贝尔奖

转发:用砒霜“进攻”白血病让原卫生部部长陈竺拿下了国际大奖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2016年12月5日,美国血液学会(ASH)在美国圣地亚哥颁发了本届欧尼斯特•博特勒奖,获奖人员为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的陈竺教授,以及巴黎圣路易医院的Hugues de Thé 教授。ASH将此奖授予陈竺,源于他的团队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上的贡献。这曾是一种极为凶险,死亡率很高的恶性血液疾病。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TO)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进行联合靶向治疗(又称“上海方案”),使得这一疾病的五年无病生存率跃升至90%以上,达到基本“治愈”标准。同时,从分子机制上揭示了ATRA和砷剂是如何将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和凋亡,从而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ASH 的新闻日报(News Daily)赞誉这是“实验桌到临床转化医学概念的遗产和框架性成果”,此项发现也被认为“在国际血液学上掀起了一场革命”。

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是古今中外知名的毒品和药品,用其以毒攻毒的特性治疗各种疾病,在东西方都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因此我国民间也一直有“砒霜可以治疗白血病”的说法。

“一个古老的中医偏方,能得到美国权威医学研究机构的重视,验证和认同,上海第二医学学院陈竺院士领导的研究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居美国的中西医师、美国中医针灸学会前会长李永明将之归结为中医的启发。

不过,曾对这段历史做过大量梳理和考证的李永明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虽然砒霜在中国的药用历史虽然有千年之久,但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为西方人所首创,并在十九世纪就使用了砷化合物注射药液,治疗部分白血病患者取得显著效果。因为早年医学对白血病的病理分类认识有限,临床医生并不知道砷剂最适合哪种白血病亚型,所以临床疗效不稳定,重复率不高,导致砷剂后来被弃用。中国医生重新发现砒霜可以治疗白血病正好赶上白血病分类诊断的“革命期”。

但“发现砷剂治疗白血病的APL亚型最有效,显然是中国哈尔滨医大多位医生共同的创新贡献。”李永明说。陈竺在此前获奖时也提醒,在砷剂治疗白血病的道路上,不能忘记中国中医专家的发现。

“陈竺教授真正用西方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让西方明白了药物起效的机制,这非常重要。” 科普作家、生物学博士李治中如是评论。

陈竺的研究组于1996年首先在美国的《血液》(Blood)发表了三氧化二砷治疗APL白血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报告,证明低量砷剂可以诱导APL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而对正常细胞则无毒性作用,该报告还在机制方面做一些分子水平的研究,当时的血液杂志封面就采用了上海文章中细胞凋亡图片,美国著名的《科学》杂志也发了消息,随后,他们在当年的美国血液病年会上该研究组报告了详细数据。

这项成果此前已被国内外广泛认可。2012年,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在美国领取了由全美癌症研究基金会颁发的第七届圣捷尔吉癌症研究创新成就奖。

“研究得益于两个因素:中外学术交流和对中医宝库的发掘。”陈竺在此前得奖时说,外国同行了解他们的一些初始工作后也很快进行相关研究,维甲酸效果最早验证就由法国学者完成。国外学者也从中国科学家那里学到很多,美国研究人员就是从他们那里知道常温下溶解砒霜的方法。

事实上,科学家们普遍提到的,是砒霜治疗白血病道路上另一位奠基式人物——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张亭栋教授。据记载,1973年,张亭栋、韩太云用“癌灵注射液”(称“癌灵1号)治疗了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症状都有改善,药物成分主要是砒霜的化学成分三氧化二砷和微量轻粉。随后的临床试验中,张亭栋等人确定了砒霜单体化学分子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的APL亚型最有效,并与合作者的研究在1990年代后推广全国,乃至全世界。

尽管,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张亭栋关于砷剂疗法的临床试验就有多篇论文发表,但直到大约20年后的1996年,才被外界所知。有评价说,这源于“砷剂药物的早期发现历史,正是中国处在典型的集体主义体制时期,以至于许多论文直接署名科室,而无个人。但现代科学评价,重在奖励个人。”

2015,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将2015年度“求是杰出科学家奖”颁给83岁高龄的张亭栋教授,以表彰他在20世纪70年代率先采用砒霜(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的开创性研究。

更早之前,生物学家北京大学讲席教授饶毅等学者曾撰文,认为虽然张亭栋的研究成果近年来逐渐得到世界范围内的认可,但他个人并未获得相应的荣誉。饶毅称,这项成就已达到角逐诺贝尔医学奖的水平。在2015年屠呦呦因为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之后,这一预测显得更值得期待。

图文来源:南方周末。

今日头条:陈竺和两位法国科学家获得瑞典癌症研究大奖–舍贝里奖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瑞典皇家科学院2月5日晚宣布陈竺,修格.德.特(Hugues  De The)和安娜.德让(Anne Dejean)三位科学家因为发现了白血病的分子机制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革命性治疗方法而获得2018 舍贝里奖,均分2018瑞典癌症研究大奖100万美元(约合790万克朗)的奖金。

该奖项是在瑞典商人本特.霍尔贝于2016捐赠20亿瑞典克朗用于癌症研究之后确立的。今年是第二次评奖。

该奖是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选并宣布,奖金由舍贝里基金会提供。该奖100万美元,约合790万瑞典克朗,直追举世闻名的诺贝尔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表示,这三位科学家获奖的原因是他们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TO)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进行联合靶向治疗,使得这一疾病的五年无病生存率跃升至90%以上,达到基本“治愈”标准。同时,从分子机理上揭示了ATRA和砷剂是如何将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和凋亡,从而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

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把2018年的舍贝里奖颁发给中国上海交通大学的陈竺教授,法国巴黎的巴斯德灭菌学院的安娜.德让和法国巴黎的法国大学雨果.德特,因为他们发现了白血病的分子机理并开发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革命性治疗方法。

Using the treatments available in the 1980s, more than 75 per c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aemia died within two years. With the current treatment, nine out of ten patients are cured. Illustration: Mattias Karlén, 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

上图显示经过30年的发展该病的治愈率已经从1988年的25%达到了2018年的90%。

瑞典皇家科学院舍贝里奖秘书长托福高德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该治疗方法是在确认了得病基因的情况下再用药,因此治疗效果十分明显,治愈率高达90%。

上海交通大学的陈竺教授说:“与德戴博士和德尚博士分享负有盛名的2018舍贝里奖是我的莫大荣誉,因为该奖是对癌症研究重要贡献的认可”,

陈竺教授认为:“获得此奖并不仅仅意味着荣耀,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这种责任促使我和我的团队以及合作者们要继续努力破解其他类型血液癌症的发病机理,通过与其他伙伴的合作来发展针对这些疾患的创新、有效治疗策略。”

舍贝里奖设立的目的是支持癌症研究,进而找到治疗癌症的方法。

该奖将于4月13日颁发。获奖者讲座将在4月12日举行。

记者问是否该发现可问鼎诺贝尔奖,秘书长说,没有评论。

陈竺于2016年曾因其团队的发现而获得美国波特勒奖。请看相关链接:

转发:用砒霜“进攻”白血病让原卫生部部长陈竺拿下了国际大奖

陈竺简历:

陈竺,研究员,研究生学历,医学博士学位。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中国红十字会会长、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1970年至1975年江西省信丰县、横峰县插队知青。1975年至1977年江西省上饶地区卫生学校学习。1977年至1978年江西省上饶地区卫生学校教师。1978年至1981年上海第二医学院医疗系血液病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1年至1984年任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科住院医师。1984年至1989年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圣·路易医院血液中心实验室外籍住院医师,血液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博士后。1989年至2007年历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内科主治医师,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主任、研究员,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副所长、所长。1998年至2016年任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主任。2000年至2007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2005年任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2007年至2013年任卫生部部长。2010年至2015年任中华医学会会长。2012年任农工党十四届中央副主席、十五届中央主席。2013年任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2014年任欧美同学会会长。2015年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2017年12月当选农工党十六届中央主席。(简历来源新华网)。

图片来源:瑞典皇家科学院新闻图片。

2018’s Sjöberg Prize awarded for unique treatment that cures a once fatal can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