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石家庄2月17日电 题:探访河北“超级工厂”:日产防护服2.6万套 出厂24小时到达武汉抗“疫”一线
中新社记者 鲁达 王天译
裁片、缝纫、粘合、验收、包装。17日,位于河北石家庄的际华3502职业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3502公司)二分厂生产车间内,工人们在生产线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防护服的主要原料是覆膜无纺布,这种无纺布一经缝合,就会有针眼,需要用胶条把这些缝合线全部粘贴好,这是生产防护服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生产班组长周新立说。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新闻中心日前发布消息,2月14日,新兴际华集团日产医用防护服4.4万套,约占中国当日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下属公司3502公司,当日生产医用防护服达到2万套,约占中国总产量的六分之一,成为生产医用防护服的“超级工厂”。
就在半个多月前,3502公司还是一个生产职业装的工厂,包括周新立在内的大部分工人,并没有生产医用防护服的经验。
1月25日,3502公司接到上级指令,要求2月3日复工,转型生产医用防护服。研究生产工艺、寻找原材料产地、准备生产设备、办理医用许可,9天时间,3502公司把自己从一家服装生产公司变身成为一座“战疫军需库”。
“‘非典’时期,我们曾为北京小汤山医院生产过医用防护服,一些老同志还是有经验的。”公司总经理冯蕾说,利用午休和晚上加班的时间,老同志带新同志,手把手地培训,复工当日,几百套医用防护服即通过验收,仅仅十多天,公司2800多名一线工人都成了独当一面的“能手”。
在生产车间内,还有两位专门保障生产的特殊“员工”。“防护服原材料来自山东东营和河北沧州,成品则要运往北京消毒杀菌后再驰援湖北,从采购、运输到生产、运送,所有的环节都由我们来保障。”来自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的李健说,他和石家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的焦利军1月28日来到厂区后,已经20天没有回过家。
负责检测的石月霞将手中的防护服又细心地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问题后,印上了“合格”章。她说,为了增加产量,公司员工两班倒,每班12个小时,中间只有不到一小时的休息时间,“虽然很辛苦,但想到在一线奋战的医务人员,再苦再累也值得。”
“多生产一套防护铠甲,就是多武装一个白衣战士;多开一条生产线,等于多辟千条生命线。”在3502公司生产厂区,一条条醒目的条幅激励人心。随着生产工人们熟练程度的不断提高,医用防护服的产量也在飞速增长。2月16日,3502公司日产量已增至2.6万套。
“昨天我们刚刚把其中的1.8万套医用防护服运往武汉,预计到本月末,我们的日产量能稳定在3万套。”公司党委书记周长胜说,在各级政府的保障下,医用防护服出厂后24小时内就能到达武汉一线医护人员手中。
据悉,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组织推动和中央企业的协同努力下,中央企业医疗物资生产保障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重点产品日产量实现快速增长。截至2月14日,医用防护服产量提高至2月5日的5.6倍,平面医用口罩2月13日产能提高至2月5日的3.6倍,圆满完成目标任务。
Category Archives: 财经新闻
福建日新增确诊病例数持续下降 190家台资企业恢复生产
据中新社福州2月12日电 (龙敏 闫旭)2月11日0-24时,福建省报告新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5例、疑似病例19例;新增治愈出院病例7例。至此,福建省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272例,其中危重型8例、重型16例,无死亡病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46例,目前住院病例226例;现有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共74例。
梳理可见,福建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已连续3天下降;福州市64例、莆田市52例、泉州市43例位居福建各地市前三;莆田市城厢区30例位居福建各县域首位。
目前,福建在坚持疫情防控不放松的同时,以“硬核”政策和真金白银,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积极推动复产复工。福建省水利厅通报,截至目前,罗源霍口等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已全部复工。
福建省是两岸合作先行先试区域。连日来,福建省部分台资企业开始逐步复工,同时防疫、复产措施并举,有序推进企业复产;截至2月11日,全省台资企业共有190家恢复生产。
福建各地积极为具备复工条件的台企做好保障工作。其中,平潭台湾创业园出台多项措施助力园内台企复工复产。平潭两岸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平潭台湾创业园内的个体商户、中小微企业免除今年2月1日至4月30日租金。
在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刚刚复工的工人们穿着工作装、戴着口罩在生产线上忙碌。该公司台籍总经理助理吕元锦说,“为确保生产安全,该公司选择先局部复工,主要生产春节前接下的紧急订单。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推进,企业的生产经营会恢复正常。”
自1月28日起,福建省就开展在闽台胞台企数据摸排工作,为在闽台胞台企做好各项服务。截至2月11日,在闽台港澳同胞无新冠肺炎确诊或疑似病例。(完)
贵州发布大数据战略2020年工作要点 扩大“一带一路”合作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贵阳2月8日电 (记者 刘鹏)记者8日从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获悉,《贵州省大数据战略行动2020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正式发布,将重点推动大数据“实验田”建设实现新突破,扩大贵州与中国各地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大数据交流合作。
《工作要点》具体包括1个总体要求、6大行动、40个方面重点工作、100项具体分解细化任务。
《工作要点》提出,2020年贵州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增长16%、电信业务总量增长35%、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
2020年,贵州将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提出产业发展目标、“万企融合”“百企引领”目标,强调中国•南方数据中心示范基地及重大项目建设、企业培育引进工作;围绕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实现新突破,持续提升“扶贫云”,深化农产品产销对接,助推农业产业革命,建设数字乡村和促进农村便捷绿色金融发展。
贵州还将加快5G、区块链、人工智能、北斗及卫星大数据融合应用,力争2020年5G基站超过10000个,实现各市州和贵安新区核心区5G网络连片覆盖和规模商用,培育15个省级大数据创业创新平台。
在大数据对外合作交流上,贵州将围绕推动大数据“实验田”建设实现新突破,扩大省内外及“一带一路”大数据交流合作,抓好国家试点示范,建设新型数字设施,强化大数据安全和政策法规保障,强化人才培养引进,办好数博会等。(完)
编辑陈雪霏
口罩板块一周暴涨40% 中国企业火速“兼职”保供应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北京2月9日电 春节后开市首周,口罩概念股持续上演涨停潮,累计涨幅超40%。同时,为保障供应,不少企业开始“兼职”生产口罩。
今年春节,口罩成必备抗“疫”物资。2月7日,泰达股份、奥美医疗、欣龙控股、振德医疗、南卫股份等10只个股涨停。其中,奥美医疗8连板,泰达股份、振德医疗均6连板。wind数据显示,春节开市首周,口罩概念板块累计涨幅40.91%。
与此同时,口罩生产迎利好,央行称设立3000亿元人民币专项再贷款,实施优惠贷款利率,加强对重要医用、生活物资重点企业的金融支持。
部分医疗上市公司紧随其后,调整口罩、防护服等相关的业务。紫鑫药业、延安必康、佛慈制药、再升科技等均发布公告表示将增加经营范围,生产口罩等医疗物资。
与此同时,一些鞋服、婴幼儿用品厂家开始转产口罩。不仅如此,上汽通用五菱、富士康、中石化等企业也加入生产大军。
上汽通用五菱官方微信号发布消息称,将联合供应商通过改建生产线的方式转产口罩。
富士康表示,集团旗下工业富联近日在龙华园区首次导入口罩生产线,目前正申请产品资质认证。预计在2月底可日产200万只。
中国石化也在官方微博上广撒“英雄帖”。“我有熔喷布,谁有口罩机?”“我们需要口罩机。您若有富余、可用的设备,可转让给我们,我们将协调生产、增产口罩。增产的口罩,我们可全部收购支持湖北抗疫一线,也可支持企业所在的地方防疫抗疫。”
据经济观察网报道,华南地区的广汽集团也在筹备口罩生产线,预计将于近期开工生产。
在莆田,双驰实业、泰盛实业等多家鞋服企业加班加点转产口罩、防护服等防护用品。在确保原料供应的前提下,预计每天能生产口罩共超过150万只。
母婴用品企业南京船之宝决定停下手中已有订单,转型生产口罩。主要生产纸尿裤的爹地宝贝发布微博称,公司转产口罩,截至2月6日产能已经提速至140万片。
商务男装企业雅戈尔宣布,研发团队正在抓紧研发新型口罩,用于对病毒预防,研发成功后将马上投入生产。
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节后各地陆续复工,全国的口罩产能将得到迅速提升。(完)
三部委:N95口罩等十类医疗防护产品将由政府兜底采购收储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北京2月9日电 (记者 周锐)为鼓励企业增产增供应对疫情紧缺物资,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9日发出通知,把十类产品列入政府兜底采购收储的产品目录。
这些产品包括:医用防护服(GB19082-2003)、N95医用级防护口罩(GB19083)、医用外科口罩(YY0469-2011)、医用一次性使用口罩、生产医用防护服以及医用口罩等重要原材料、医用护目镜/防护面屏/负压防护头罩、医用隔离衣、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经相关部门依程序确认治疗有效的药品和疫苗。
通知表示,支持上述生产疫情防控重点医疗物资的企业抓紧释放已有产能,进一步增加产量,尽快实现满负荷复工复产,支持有关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增添生产线(设备)迅速扩大产能。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尽快实现转产,重点生产应对疫情急需的紧缺医疗物资。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资金、资质、生产场地、设备购置和原材料采购等实际困难,促进上下游生产良性循环,提高全产业链生产能力。指导企业科学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技术水平,保证产品质量。
通知强调,疫情防控期间,国家相关部门根据疫情防控需要,按现有收储制度和办法,对企业多生产的列入目录的重点医疗防护物资,全部由政府兜底采购收储。
通知要求,各地区要认真研究应对疫情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公共卫生和物资储备短板,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着力补短板强弱项。要进一步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扩大收储范围,增加储备规模,特别是要增加应对公共卫生事件重要物资的政府储备规模,在项目立项建设、资金补贴、用地、用能、融资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地方政府储备要与中央政府储备有机结合、互为补充,加强衔接联动,确保形成合力。
通知指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鼓励相关企业对扩大的产能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和市场需求进行转产,推动产品生产由《产品目录》类型向市场需求量大的其他类型、标准或型号转变,在满足重点医疗物资需要的同时向满足工业或消费需要转变,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完) 【关闭窗口】
国家发改委:全国口罩生产企业按产能计算复工率达73%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北京2月9日电 (记者 李京泽)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贸司副司长陈达2月9日在北京表示,截至2月7日,全国口罩生产企业按产能计算的复工率已达73%。
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当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重要生活物资生产保供有关情况。
陈达在发布会上介绍,目前,除了湖北省外,全国其他30个省份均已部署安排企业复工复产。据监测,截止到2月7日,全国口罩生产企业按产能计算的复工率已经达到73%;全国重点监测的粮食生产、加工企业的复工率达94.6%;天然气、电力、成品油供应充足;民航、铁路、水路运输网络运营正常。
对于接下来的全面复工复产安排,陈达称,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部署,发改委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各地切实处理好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的关系,重点围绕“三个保障”,也就是保障复工复产的用工,保障原辅料和产成品的运输,保障返岗员工的防护三个重点,着力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陈达介绍,其一是推动企业员工错峰有序返程返岗,比如指导地方统筹制定分类分批复工复产的方案,为实现错峰返程创造条件。交通物流、人员供应、医用物资、生活必需品的生产销售等重点领域要保障条件,继续推进复工复产。
其二是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调运行。比如,将关键的原辅料、医用物资、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纳入应急运输的保障范围,严禁擅自设卡拦截、阻断货运通道等违法行为。
其三是推动企业认真落实各项防疫要求。陈达强调,疫情严重的地区,仍要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同时根据后期防控工作进展,稳妥有序地推进复工复产。(完)
商务部:大型连锁超市网点开业率在95%左右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北京2月9日电 (记者 李京泽)中国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副司长王斌9日在北京介绍,受疫情影响,目前中小商贸企业整体复工进度明显慢于往年,大型连锁超市网点的开业率达到95%左右。
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当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重要生活物资生产保供有关情况。
对于商贸领域的复工复产状况,王斌在发布会上介绍,目前,大型连锁超市网点的开业率在95%左右,大型百货商场、购物中心开业率35%左右。
王斌表示,往年春节,中小商贸企业大多会提前歇业,各地的生活必需品供应主要靠大型连锁企业,而菜市场、社区菜店、农贸市场这些中小商贸企业一般在正月十五前后就可以陆续开业。但今年受疫情影响,中小商贸企业的整体复工的进度明显慢于往年。
王斌指出,商贸流通和服务场所是人流聚集流动的主要公共空间,随着春节返程人员增加,大中城市生活必需品供应需求扩大,加快推进商贸企业的复工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进一步凸显。
他表示,商务部将在抓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指导地方科学评估、分级管控、突出重点、逐步扩围。具体是疫情比较严重的地区要优先组织生活必需品经营企业复工,增加供应网点,方便群众生活。疫情不那么严重的地区,适当扩大多业态经营范围,不能再搞“一刀切”。
王斌介绍,商务部于2月1日印发了进一步强化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保障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地组织动员商贸企业通过临时顶岗、合理排班、动态调岗等灵活措施,统筹安排人员上岗,持续提供购物、餐饮、卫生保洁等基本生活服务。并会同发改委指导连锁经营协会发起保供稳价、持续开业的倡议,近300家大型的零售企业的20多万个门店积极响应。
此外,商务部联合卫健委共同印发了做好生活服务业企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部署各地指导复工企业严格做好上岗员工、上架商品、经营场所、设施设备、采购进货、促销活动等各个环节的疫情防控。共同发布了零售、餐饮企业经营服务防控指南,并联合发改委印发了保障流通企业防护用品需要的通知,部署、摸清并多渠道解决一线员工需要的防护用品和消杀物资的货源,确保一线企业员工防疫安全。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抓紧推动落实,我们也请各地防疫部门对企业复工给予防护指导,必要时可开展检查验收。请交通、公安、农业等部门协助解决封村封路、阻断交通等问题,确保农产品调运、农民返工顺利顺畅。”王斌说。(完)
大蒜为什么涨价?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在网上看到前几年大蒜涨价很厉害。我分析是因为大蒜都出口到了国外。就拿瑞典为例。这几年在斯德哥尔摩大量售卖的中国产品就包括以前少见的枸杞子,大蒜,独头紫皮蒜更贵,但质量都很好,还有姜。
当瑞典的各种医疗药品补品流向中国市场的时候,中国的基础农产品也来到了瑞典。虽然价格很贵,但是,市场供应充足。枸杞子,大蒜和姜都是中国的宝贝。现在在这里也都能买到。当归,党参等在超市里也可以买到(香港贸易行)。当然,很多中医中药也可以在多家中医诊所买到。
因此,这个世界是流动的,全球化的表现就是世界的融合。当然,一开始出口太多,造成国内市场供不应求,就涨价,时间长了,供需平衡了,价格就稳定了。
(抗击新型肺炎)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进口物资不实施对美加征关税措施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北京2月1日电 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1日公布,为积极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对按照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进口物资免税政策(下称免税政策)进口且原产于美国的物资,不实施对美加征关税措施,即恢复中国对美232措施所中止的关税减让义务、不加征中国为反制美301措施所加征的关税;已加征税款予以退还。
上述不实施加征关税措施与免税政策实施时间保持一致。(完)
桂从友大使考察瑞典“龙门”文化旅游项目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12月19日至20日,桂从友大使应邀考察位于瑞典艾尔夫卡勒比市的“龙门”文化旅游项目。
“龙门”项目大股东、瑞典西绪弗斯公司董事长奥利向桂大使介绍了项目的由来、建设历程和目前取得的积极进展,表示将围绕酒店住宿、功夫培训、中文教学、商贸洽谈和集会露营五大功能,将项目打造成促进瑞典各界发展对华友好合作的重要平台。
桂大使考察了酒店、兵马俑博物馆、功夫学校、锦绣中华艺术长廊等设施,表示中瑞交往历史悠久,两国社会各界和民众渴望扩大交往,“龙门”项目集中国历史文化之精华,确实是增进中瑞彼此了解、促进友好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希望“龙门”项目就设计发展规划广泛吸纳各方意见,使馆愿积极协助推介,合力将其打造成对两国民众具有吸引力的人文交流、经贸合作品牌项目。
桂大使还与项目董事会成员及乌普萨拉—中国城市论坛负责人就如何发展好中瑞关系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龙门是中国私人投资者向瑞典投资的一个大项目。建筑青砖青瓦,宛如长城。但是,接近尾声的时候,瑞典因为建筑内部不符合瑞典安全规则为由中断了项目。目前,该项目的大股东是瑞典西绪弗斯公司。
瑞典5G频谱的拍卖可能要推迟到2020年底
《瑞典日报》12月30日报道,能源与数字化大臣于格曼就瑞典5G网络建设接受采访时表示,批准了一项关于电子通讯的新法律,旨在赋予瑞典安全警察局和瑞典国防部队在检查网络运营商时拥有更多发言权,该法律将于2020年初生效。报道称,出台更严格的安全要求,意味着电信管理局(PTS)原定于明年3月进行的5G频谱拍卖将再次被推迟。于格曼在回应记者提问中称,该法律不针对特定的公司或国家及地区,总体而言,只与5G安全级别有关。可以说瑞典在5G网络方面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也是最严格的安全法规。于还透露将于2020年下半年进行5G拍卖。瑞典5G频谱拍卖可能延迟至2020年底 《瑞典日报》12月28日报道,更严格的安全要求导致了瑞典5G网络建设的严重延迟。业内人士警告称,瑞典5G频谱的拍卖可能会推迟至2020年底。瑞典电信管理局(Swedish Post and Telecom Agency)表示,正与瑞安全和武装部队就保护新频谱问题开展对话。针对政府推迟5G频谱拍卖的决定,瑞电信运营商Telia代理首席执行官表示:“这一决定‘非常不幸’,将影响到瑞典和瑞典的公司”。
瑞典华人工商联合总会隆重举办圣诞新年联欢晚会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联合报道(记者陈雪霏)– 12月25日晚上六点,瑞典华人工商联合总会在“聚福园”隆重举办2019年圣诞、新年联欢晚会。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阁下和夫人宋景丽应邀出席晚会。瑞典华人工商联合总会会长王俞力携工商联合总会的新老会员们热烈欢迎出席晚会的各界人士、侨界代表、华人华侨和学者专家。
瑞典华人工商联合总会会长王俞力首先致辞。他说,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圣诞节,它是瑞典人万家团圆的日子也是我们工商联同仁举杯欢庆的日子。2019年是我当选工商联会长的第二年,我时刻准备着怎么样能够更好地为工商联会员服务,为瑞典华人服务。 所幸在中国驻瑞典大使馆的大力支持下,在瑞典各华人侨团的努力帮助下,在工商联全体同仁的辛苦奋斗下,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9年工商联被授予中国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联络处和江苏省海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驻瑞典商务联络处。2019年我们的队伍更加壮大,新吸收了十多位企业会员。我们举办了国庆70周年座谈会,参加了第15届世界华商大会,举办了仲夏节工商联会员坐欧神水陆两栖巴士游斯京群岛活动。还有前不久举行的盛大的工商联成立十周年庆典。同时我们还成功的召开了工商联2019年年会。这一年我们接待了多批次的国内政府访问团,与天津市工商联签定了互相合作发展框架协议,和其他瑞典华人协会一起共同组织了瑞典华人华侨留学生“反港独爱国护港”和平集会,积极响应祖国统一政策,我们与祖国同命运共呼吸,为祖国的发展加油呐喊。 2020新的一年马上就要来临了,我会一如继往的为工商联会员做好更好的服务,为中瑞关系的良好发展起到桥梁的作用。期待我们在瑞华人的生活越来越好。现在我提议让我们共同举杯庆祝圣诞快乐。
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阁下在致辞中肯定了瑞典华人工商联合总会在过去一年中的工作,为其作为中瑞之间交流的桥梁所做的努力点赞。他希望瑞典华人工商联合总会一如既往,继续努力为中瑞之间的民间交流和经贸合作作出自己的贡献。
圣诞新年联欢会开幕式由瑞典华人工商联合总会秘书长刘晨主持。
联欢晚会的现场张灯结彩,充满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虽然外面下着蒙蒙雨,但是屋里却是暖融融。
晚会是由老秘书长袁放生和现任副秘书长郭晓璐主持的。第一个节目是张熙儒的古筝和夏晶的笛子民乐合奏。
延雪平华人文化协会推送两个舞蹈,一个是现代舞《雪落下的声音》,一个是蒙古舞蹈《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然后是郝景霞老师表演的昆曲《长生殿》片段。
11岁的小歌星陈家欣下午刚唱完《卓玛》,晚上又在这里为大家演唱歌曲《梨花又开放》,让在场的观众惊讶不已,纷纷报以热烈的掌声。
斯京华人钢琴家双焱演奏了肖邦的《革命练习曲》。
盲人长笛演奏家吴晶演奏了牧民新歌。美丽动听。双焱钢琴伴奏。
出席瑞典华人工商联合总会圣诞新年联欢晚会的嘉宾还有中国驻瑞典大使馆领事侨务部主任张磊,国航斯德哥尔摩营业部总经理朱津川,瑞典华人总会执行会长叶沛群,瑞中友好协会会长Galo,瑞典青田同乡会会长叶克雄,工商联常务副会长夏海龙代表斯德哥尔摩华助中心主任王建荣出席,瑞典安徽科技商业协会会长段茂利,瑞典华人联合会秘书长尹畅等嘉宾120多人。加上老会长王永凯和新老会员企业代表,近300人出席了联欢晚会。晚会上不但有中华美食,还有抽大奖环节,很多人都幸运地得到一份奖品,心满意足地迎接新年的到来。
图文 陈雪霏
中国通过外商投资法配套法规 精准回应投资者关切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距外商投资法正式实施不到20天之际,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草案)》,于明年1月1日同步配套实施。
《条例》针对近年来投资者在华经营遇到的具体问题和主要关切,作出了一系列细化规定。针对“新官不理旧账”问题,《条例》要求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得以区划调整、政府换届、责任人更替等为由,对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及订立的合同违约毁约。
针对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条例》禁止利用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手段强制或变相强制外国投资者、外资企业转让技术。
再如,为满足外企希望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政府采购、标准制定的意愿,《条例》规定平等对待内外资企业。规定在项目申报、土地供应、税费减免、资质许可等方面一视同仁。外资企业依法平等参与国家、行业、地方等各层次标准制定修订,可提出标准立项建议,并承担标准起草等工作。
《条例》还明确,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得限制外资企业进入政府采购市场或实行差别及歧视待遇。如果有不依法平等对待外资企业、违法限制外资企业平等参与标准制定、不履行政策承诺、强制转让技术等违法行为,需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据官方数据,2019年前11个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459.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0%。中国黄金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万喆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低迷,主要经济体前景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之际,以深化改革开放稳增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改善营商环境,提振投资者信心和预期,应成为改革的重点之一。
出台外商投资法,正是中国优化营商环境的标志性举措之一。但从某种意义上讲,该法律能否切实起到促进外商投资、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配套法规的质量。
根据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此前对45家在华全球500强企业的调查报告,跨国企业在充分肯定外商投资法对投资者权益保护相关规定的同时,也对立法意图能否真正落实心存疑虑,理由之一就是外商投资法条文数量有限,内容不够具体,配套实施机制不完善。
分析人士认为,完善外商投资法配套法规是改善营商环境的关键着力点,能够为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提供更有力的法制保障。此次条例通过列举的方式禁止对外企采取的差别性或歧视性待遇,并明文规定了违法行为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显著提高了外商投资法的可操作性,有利于建设稳定、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从出台外商投资法,到公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再到制定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草案,一系列举动都表明中国在不断推动规则、标准、制度优化,为投资者提供更好服务。
作为来年中国经济政策的“风向标”,日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对外开放要继续往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方向走,加强外商投资促进和保护,继续缩减外商投资负面清单。
有理由期待,中国今后将出台更多更细致的政策措施,把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落到实处。( 来源:中新社/ 记者 李晓喻 )
中央经济工作会明确打造三个世界级增长极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日在京闭幕。会议指出,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
资料图:港珠澳大桥。中新社记者 张炜 摄
多位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三地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在区域一体化政策的推动下,必将成为世界级的创新平台和增长极。
会议强调,要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完善区域政策和空间布局,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构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
“将此三个区域作为构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是比较新的表述。”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认为,世界经济未来增长的重心在中国,而中国增长的明星地带就在这三个区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何强调将此三地打造为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在刘志彪看来,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和增长极无非就是先进产业,而产业落地则需要区域空间。中国的这一区域空间在东部沿海地区,再具体一些就是此三地。
纵观中国经济版图,三地工业体系相对完整、产业链比较齐全,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具备一定实力;三地还是中国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最高的地区,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较好,城镇间经济社会联系密切。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吴晓华认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正好是中国南中北三大动力源,这样的区域板块布局十分合理。
动力源的使命就是要增加创新力,三大动力源的共同特点就是国际经济竞争力较强。与此同时,三大区域的产业布局也各有所侧重,相互补充。
会议还特别强调,要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这意味着“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城市群”的概念首次在中央文件中被提及还是在“十一五”规划中,等到“十三五”规划,则提出“加快城市群建设发展”。
武汉大学区域经济学学科创始人、教授伍新木认为,城市群是承载国家经济实体的最重要平台,未来城市群的发展要走向分级、分等,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将会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特大城市群,不仅对中国经济产生引领作用,也会为世界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但也有专家表示,当前中国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还需击碎一些壁垒,要对区域内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进行根本性解决。
目前,上述三个区域在一体化上都面临一些挑战:长三角地区的科创和产业融合不够深入,产业发展的协同性有待提升;京津冀三地发展失衡;粤港澳大湾区供给与需求结构不平衡不匹配,市场互联互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真正可能长期地、持续地扭曲区域发展的主要力量,可以归结为制度方面的阻碍因素。”刘志彪认为,要将三大区域打造为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首先要做的是创新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
除此之外,还应打造区域联动机制,拓宽合作领域;建立区域开放市场,构筑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强顶层设计,探索更高规格的区域协同决策机制等。
专家认为,在上述定位引领下,三大区域将为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带来增量。其一是地理空间增量,有利于进一步促进要素流动、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其二是发展空间增量,通过更多领域和更大空间范围内的协同互动,通过区域内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整合、功能业态升级,进一步激发中国以及世界经济的发展潜能。( 来源:中新社/ 王庆凯 杜佳卉 )
应对下行压力 中国提出经济质与量“双目标”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日在北京闭幕。面对日益加大的下行压力,中国提出发展“双目标”——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巨大飞跃,总量不断迈上新台阶。但随着中国步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发展中质与量之间的关系愈加受到关注。
“增量是经济提质的前提,二者并不矛盾”,中国银行研究院资深经济学家周景彤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保持量的合理增长非常重要,没有增长其他就无从谈起,只有在此基础上经济发展才可能有质的提升。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亦指出,短期之内预计中国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这就意味着要科学稳健地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使中国实际经济增长速度不会偏离潜在增速轨道。
尤其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做好经济工作十分重要。在此背景下,保持合理经济增量也是应有之意。
不过,随着中国发展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转轨”,质的提升已愈发受到重视。在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中,“高质量发展”一词共七次出现。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贾晋京分析说,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支撑如今大部分已成为增速较低的存量动能,尽管通过高投资还可以将它们拉起来,“但这不是中国需要的增长”。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量动能必须具有较高质量,符合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符合生态文明要求。
至于如何实现更高质量增长,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一方面要发展市场,另一方面要保障民生,从而激活蛰伏的发展潜能。
在“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目标指引下,中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挖掘内需潜力。前三季度,内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0.3%,成为经济运行名副其实的“压舱石”。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亦提到,中国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
“中国民众向往美好生活的需求在日益提升,但供给还跟不上”,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认为,中国市场在社会安全、社会保障、中高端公共服务和一些中高端制成品上的供应还存在很多短板。一旦弥补上这些短板,就能从根本上对经济增长起到倍增效应。
深化改革培育新增长点,是中国打造强大国内市场又一支撑。经历多年地方政府主导发展模式后,中国经济空间格局正转向市场主导的区域发展。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指出,此次会议就区域经济提出了“3+3+N”的布局,尽管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已成为中国率先实现现代化,也是最发达的地区,但协同发展、一体化发展还有很大进步空间。“如果这些问题能得到解决,必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动力源。”
中国老百姓的民生福祉也是官方高度关注的问题。在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看来,改善经济增长质量,核心是让其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他表示,近两年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民众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对此我们应该抱有信心”。
对于民生问题,会议亦着墨颇多。会议提出,要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持续改善人民生活等。要稳定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总体来看,周景彤表示,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提出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相信只要中国在创新、协调上下更大功夫,经济就会实现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效率更高且更加包容,“这两个目标可以同时实现”。( 来源:中新社/ 记者 王恩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