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财经新闻

进博会“植根中国服务各国” 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筑造新平台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报道:11月5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将在上海开幕,习近平主席将出席相关活动并发表主旨演讲。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不仅积极主动扩大自身开放,而且为全球经济一体化搭建新平台、增添新机制,展现了大国担当和开拓意识。这必将惠及全球更多的经济体,为世界经济更好发展提供稳定基石。

  在2017年1月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习近平主席就明确阐释了中国对经济全球化的坚定信念,指出“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当前全球发展遭遇一些困难,主要是由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动力的进程放缓、全球化的贸易规则投资规则等改革迟滞、不同地区发展不均衡分配不平衡制约了发展空间。解决这些矛盾不能靠避开全球化,其实也是不可能避开的,而是需要更加公平合理、更加优化的全球化。

  事实已经证明,历史上的闭关锁国无益于当事国的发展进步;今天个别国家毁约退群,搞贸易霸凌、单边主义,也不能给自己带来更多利益。10月1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19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期下调0.2个百分点至2.4%;2020年增速预测为2.1%;将2019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下调0.2个百分点至3%。全球贸易交往越是受到人为干扰,对全球经济的扰动也越大。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商品和资本自由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惠及全球、各国人民交往不断加深,是大势所趋。中国举办进口博览会,是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推动全球贸易一体化便利化的重要举措,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远考量。大国就要有大的样子,中国坚定捍卫全球化成果,同时为更高质量的全球化多做贡献。

  中国有条件为更高质量的全球化提供新的公共产品

  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二大消费市场,2018年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的总额居全球第二。中国已形成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随着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全球大中小经济体都可以从中国的发展中获得利益。

  面对众多贸易伙伴的交往合作需求,中国打造新的合作平台、提供新的公共产品,是应尽责任。同时,中国经济从过去偏重数量型的“追赶增长”转向偏重质量型的“共生增长”,是经济规律使然,是历史必然。在中国打造高质量经济体系的进程中,其提供的全球公共产品也必然要高质量,即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和要求。可以说,举办进口博览会,就是要开辟新的渠道,让全球的先进技术、先进产品、先进管理有更广阔的合作发展空间。

  中国有底气为更高质量的全球治理提供新思路新方案

  中国作为一个有近14亿人口的国家,地区发展不平衡,资源结构也不平衡,但经过新中国成立后70年持续发展,特别是40余年改革开放时期的发展,经济实力显著提升,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福祉不断增长。

  中国不仅在经济上走出了持续发展的道路,而且在国家治理、社会综合发展上形成了自己的模式,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的国家和民族,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提供了借鉴。

  完善全球治理,既要解决发达国家面临的难题,更要解决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难题,两个方面要统一起来考虑。否则,就可能把路走歪了。在完善全球治理问题上,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以义为先、义利兼顾”“互利共赢”等理念,坚持发挥现有全球和区域多边机制的建设性作用,同时进行必要改革和完善,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有耐心为更高质量的全球治理持续努力

  当前,全球治理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这些困难不可能一下子解决,全球治理的共识也需要不断累积。我们并不期待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一下子减少或消除,但中方坚定地为提升全球治理质量而增砖添瓦,坚持久久为功、善做善成。

  在去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激发进口潜力、持续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多边和双边合作深入发展等重大举措,这些举措正在相继兑现。同时,中国还将进一步推出新的开放发展举措。

  进博会作为服务于全球所有经济体,促进全球经贸投资合作的公共平台,以博大的胸怀建立和完善规则,提供更优化的合作机制,助力全球市场更加畅通更加丰富。目前,进博会“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台已经投入运行,在进博会闭会期间,它就是“永不落幕的进博会”。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作为中国倡导建设的全球化合作平台,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理念是一致的,即“共商共建共享”。进博会的场所设立在中国上海,但它是属于全世界,需要所有经济体一起建设和参与。

  我们相信,随着中国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红利渐次释放,随着逆全球化思潮逐步消退,进博会将凝聚更多的全球合作力量,成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的“亮丽风景线”。(特约专家董少鹏为证券日报社常务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欧洲央行首位女掌门人上任 拉加德面临提振经济挑战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11月1日电 据外媒报道,拉加德11月1日正式接任欧洲央行行长一职,任期8年。这位领导欧洲央行的第一位女性,将改革央行视为自己的目标,希望改变其运作习惯的同时,仍保留前任德拉吉的政策。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拉加德。中新社记者 沙晗汀 摄

  据报道,拉加德接手了新一轮的货币刺激计划,离任的德拉吉在任期最后几周设法通过了该计划,希望让拉加德顺利过渡。

  拉加德上任后,面临提振欧洲经济的挑战。欧元区第3季经济仅成长0.2%,且10月通膨率下滑,凸显出欧元区19国面临停滞风险。

  根据欧洲统计局10月31日公布的官方数据,10月通膨率从9月的0.8%下滑至0.7%,远低于欧洲央行设定的略低于2%的通膨率目标。

  今年7月的欧洲理事会上,拉加德获得出任欧洲央行行长的提名,9月由欧洲议会投票通过,10月18日获正式任命。

  欧洲中央银行总部在德国法兰克福,负责欧盟欧元区的金融及货币政策。

  律师出身的拉加德曾任法国财政部长,能言善辩加上英语流利,2008年成为欧洲应对金融危机的领袖人物。2011年她就任国际货币基金总裁,成为IMF历史上首位女性总裁。2016年开始她第2个5年任期,获提名欧洲央行行长后,拉加德今年9月辞去IMF总裁职务。

  法国《世界报》说,在IMF,拉加德的业绩不错。她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工作范围扩大到世界发展不均衡和气候变迁等议题。

  拉加德曾承诺,出任欧洲央行行长后会摒弃过多的技术官僚术语,让公民、消费者、非货币政策专家都能理解欧洲央行政策。(来源:中新社)

中国外资新政近期将公布 集中回应外企核心关切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记者 李晓喻)报道:中国新一轮稳外资政策将于近期公布。中国官方今天透露,此次稳外资涉及四个方面20条措施,集中回应了外企核心关切。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29日透露,在措施的酝酿起草过程中,官方向500多家外资企业发放了调查问卷,广泛听取了外资企业和跨国公司的意见,还专门组织力量研究了中国美国商会、中国欧盟商会发布的投资报告,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此次出台的20条举措中有50多项具体措施针对性回应了外企提出的具体问题。

  例如外企希望能公平参与政府采购,新规便明确保障企业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不得限定供应商的所有制形式、组织形式、股权结构或投资者国别、产品或服务品牌等。如果有外企认为自己受到不平等待遇,可以依法向采购人提出质疑,采购人未在规定时间内作出答复,或者质疑者对答复意见不满意的,可以向同级财政部门提起投诉。

  针对外企参与制定中国标准的意愿,新规明确,要全面落实内外资企业公平参与中国标准化工作,进一步提出鼓励外资企业参与医疗器械、食品药品、信息化产品等标准制定工作,提高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制定修订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再如,围绕在华投资权益保护,有外企反映有些地区和部门制定行政性规范性文件时,出台到实施的时间比较短,企业调整准备的时间不足。对此,新规要求制定这类文件应当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公布到实施之间的时间,给企业留出准备时间,提高政策可预见性和透明度。

  关于知识产权保护,新一轮稳外资措施明确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通过行政许可、监督检查、行政强制等来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外国投资者、外商投资企业转让技术。相比以往“不得利用行政手段强制转让技术”的原则性规定,“现在的要求应该说更加具体、更便于贯彻落实。”王受文说。

  针对外企在华生产经营过程中后续可能遇到的问题,新规还明确,各地区应该建立健全外商投诉受理机构,完善处理规则,规范处理程序,提高处理效率。

  充分调研、识别、回应投资者关切,并在此基础上推出维权机制,细化规定,足见中国深化对外开放不是“口惠而实不至”,而是切实的行动。

  在满足全球投资者核心诉求的同时,中国此次还提出了不少措施便利外企在华经营。

  根据新规,中国将支持外企自主选择如何借用外债;支持各地适当放宽对来华外籍人员年龄、学历、工作经历限制等。为使在华外企投入生产经营更便捷,新规还提出要优化外资项目用地审批程序,合并规划选址和用地预审等。

  作为对外开放的受益者,中国欢迎全球投资者的诚意是一以贯之的。从出台《外商投资法》,到推行更加简短的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再到公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一系列举动都表明中国在不断推动规则、标准、制度的优化,为投资者提供更好服务。

  中国最新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从去年的第46位上升至第31位,首次跻身全球前40强,且前三季度吸收外资额保持增长,表明这些努力的成效已经初步显现。随着中国法律法规及政策环境更加透明可预期,中国对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也有望进一步增强。(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前三季度减税降费超1.7万亿 个税累计人均减税1764元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 ( 记者 李金磊 )报道:记者从国家税务总局获悉,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7834亿元,其中新增减税15109亿元,新增社保费降费2725亿元。个人所得税两步改革叠加新增减税4426亿元,累计人均减税1764元。

  前三季度减税降费“成绩单”出炉

  10月30日,国家税务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前三季度税务部门落实减税降费等情况。

  税务总局减税办常务副主任、收入规划核算司司长蔡自力介绍,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7834亿元,其中新增减税15109亿元,新增社保费降费2725亿元。

  新增减税主要包括增值税改革新增减税7035亿元(其中,去年5月1日调整增值税税率翘尾减税1184亿元,今年深化增值税改革减税5851亿元),小微企业普惠性政策新增减税1827亿元,个人所得税两步改革叠加新增减税4426亿元。

  “今年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对税收收入的减收影响较为明显。”蔡自力介绍,前三季度全国税务部门组织税收收入(已扣除出口退税)112658亿元,增长0.3%,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2.9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各行业门类税负水平,同比均实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比如,制造业新增减税4738亿元,占新增减税总额的31.36%,行业税负同比下降1.08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新增减税3258亿元,占新增减税总额的21.56%,行业税负同比下降3.27个百分点。又如,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共新增减税1179亿元,占新增减税总额的7.8%,这两个行业税负同比分别下降0.63和0.35个百分点。

  个税累计人均减税1764元

  前三季度,个人所得税改革新增减税4426亿元,累计人均减税1764元。

  蔡自力表示,个人所得税的减少,直接增加了居民收入,提升了居民消费能力。前三季度,反映居民消费活力的生活服务业销售收入增长16.2%,互联网批发和零售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6.8%,分别高于三产销售增速4.7和5.3个百分点。

10月30日,国家税务总局新闻发布会现场。 李金磊 摄

10月30日,国家税务总局新闻发布会现场。 李金磊 摄

  税务部门调查数据显示,92.2%的纳税人认为减税降费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了积极影响,提振了市场主体信心。

  其中,前三季度,45%的制造业纳税人将减税降费红利用于增加研发投入。税务部门监测的10万户重点税源企业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9.3%,增幅较2018年全年提高3.4个百分点。( 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瑞典侨领王永安荣任三亚市中小企业联合会第二届会长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在10月27日召开的三亚市中小企业联合会换届大会上,瑞典侨领王永安荣任三亚市中小企业联合会第二届会长。本次任期三年,即2019年10月27日到2022年10月27日。

王永安会长在大会上致辞说,2019年是海南自贸区(港)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开局之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三亚市的中小企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借助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时代契机,我们继续秉承“国际化,标准化、专业化”的核心发展理念,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加强自身建设,积极主动开展工作,持续搭建政企沟通桥梁,为相关政府部门和广大会员企业提供内容更丰富、品质更优良的服务。

王永安说,承蒙各位领导和会员代表的信任和厚爱,推选我为三亚市中小企业联合会的新一届会长,对此,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将牢记组织赋予的使命和职责,忠于职守,为三亚中小企业联合会的事业发展,为我市中小企业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不辜负各级领导的期望和广大企业代表们的信任。

在接受北欧绿色邮报网记者电话采访时,王永安说,海南就是我的第二故乡,三亚市中小企业联合会推举我当选会长,充分说明三亚的开放意识,我坚信,三亚市中小企业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中国驻瑞典大使馆领侨处主任张磊在贺信中说:“瑞典华商会王永安会长当选第二届海南省三亚市中小企业联合会会长,谨致以热烈祝贺!祝王会长在新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三亚市的经济提质升级和拓展对外合作做出新的贡献!”

王永安在三亚做企业,把瑞典的先进绿色技术和理念带到了三亚,为中瑞之间的绿色技术交流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北欧绿色邮报网也对他的当选表示祝贺,相信他一定会成为一位好会长,并为瑞典和三亚之间的中小企业合作做好牵线搭桥工作。

据悉,三亚市中小企业联合会是经市政府批准,由全市工业、科技、信息等行业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及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地方性、联合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本着促进三亚中小企业发展,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在构建三亚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第二届进博会筹备工作基本就绪 3000多家企业参展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报道: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11月5号至10号在上海举行。29日,商务部副部长、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主任王炳南表示,目前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国家展、企业展和第二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的各项筹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将有来自150多个国家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参展。

  29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王炳南在会上介绍第二届进博会的筹备情况以及有关活动时表示,截至目前,来自170多个国家(地区)的政商学界的人士和国际组织代表将应邀与会。

  王炳南表示,目前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国家展、企业展和第二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的各项筹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国家展总展览面积三万平方米,集中展示各个国家的发展成就、营商环境和特色产业。各个国家馆的形象设计独具本国特色,共有64个国家(含中国)、3个国际组织参展,15个主宾国分别是:柬埔寨、捷克、法国、希腊、印度、意大利、牙买加、约旦、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秘鲁、俄罗斯、泰国、乌兹别克斯坦和赞比亚。

  王炳南透露,国家馆中的中国馆场馆设计开放、大气、灵动、通透,别具东方的神韵和现代的气息,是一张亮丽的中国名片。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重点展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和新时代新机遇。

  企业展总展览面积33万平方米,由各国的参展商展示商品、技术和服务,实现“买全球、惠全球”。涵盖了装备、消费、食品、健康、服务等五大板块、七个展区,来自150多个国家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参展。

  关于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王炳南介绍称,第二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主题为“开放创新、合作共赢”。由开幕式主论坛和五场分论坛组成,五场分论坛议题分别为“开放、规则和营商环境”,“人工智能与创新发展”,“世贸组织改革和自由贸易协定”,“数字化时代与电子商务创新发展”,“70年中国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届时预计将有4000多名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商学界和国际组织代表与会,共商共议、共解难题、共谋发展、为世界经济重焕生机建言献策。

  提及第二届进博会的特点,王炳南表示,首届企业展和国家展总面积30万平方米,今年第二届进口博览会达到了36万平方米,其中企业展从27万平方米增加到33万平方米,两次扩大展览面积仍然“一展难求”。参加的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和参展商的数量均超过首届。

  同时王炳南强调,此次进博会的世界500强和行业的龙头企业参展数量已经超过了首届,“隐形冠军”企业等优质中小企业也将亮相,更多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将在进博会“全球首发、中国首展”,专精尖特产品精华荟萃,国内外采购商和专业观众有望要超过50万人。

  此外,展会期间,各类配套活动超过300场,增进国内外经济文化交流。设立进博会发布平台,权威解读中国重大政策,发布国际组织最新研究成果等。18个省市将举办140多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华老字号”的交流展示活动。进口博览会集展览、交易、论坛、人文、外交等活动于一体,综合溢出效应将不断地放大。(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瑞典华人工商联合总会举行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工商总会成立十周年庆祝活动,桂从友大使出席并致辞祝贺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联合报道(记者查正富 陈雪霏)10月27日,金秋十月,落叶缤纷,瑞典斯德可尔摩Upplandsväsby聚福园大酒店人头攒动,暖意融融。来自全瑞典华侨华人社团侨领、中资机构负责人、瑞方好友近200余人欢聚一堂,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瑞典华人工商联合总会成立10周年。

This image has an empty alt attribute; its file name is DSC_9285-1024x681.jpg

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大使桂从友携夫人及领事部主任张磊出席庆祝活动。工商总会创始人之一、爱国老华侨夏王生先生应邀参加活动。

This image has an empty alt attribute; its file name is DSC_9312-1024x681.jpg

庆祝活动伊始,瑞典华人工商联合总会会长王俞力作工作总结,向在座各位侨领和会员报告工商总会十年来,特别是他担任新一届会长以来的工作情况。王会长在报告中动情地说,瑞典华人工商联合总会自成立发展到今天,各项工作稳定推进并取得了突出成绩,这离不开中国驻瑞大使馆的重视关心,离不开各兄弟侨社的大力支持,也是全体会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为此,他代表工商总会对长期关心、支持工商总会成长发展的各级领导、各位侨领和瑞方友人表示衷心地感谢,对工商总会前几任会长的无私奉献表示崇高的敬意!

王俞力会长说,履职工商总会会长以来,他铭记桂从友大使的嘱托,勤勉敬业,心怀感恩,团结带领全体会员不忘初心,秉承宗旨,继承并大力弘扬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继续致力于维护和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和发展振兴大业,广泛团结兄弟侨团侨社,积极帮助广大旅瑞侨胞融入当地社会,进一步促进中瑞两国各领域友好交流与合作,为中瑞友好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工商总会今后将以新中国70周年大庆为动力,抓住中瑞建交70周年的大好机遇,牢记“在商言商,为商为侨”的根本宗旨,继续团结带领全体会员,倾心发展事业,倾力搭建“桥梁”,倾情奉献力量,爱国爱乡爱侨,力争把瑞典工商联合总会打造成让大使馆放心、侨界认可、侨胞受益的侨团组织。

桂从友大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高兴地指出,瑞典华人工商联合总会举办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是今年以来瑞典侨界喜庆新中国70周年华诞的进一步延续,充分体现了广大旅瑞侨胞的赤子之心,进一步凝聚了华人华侨的爱国力量。桂大使在致辞中表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身在海外的广大侨胞对此有着更深刻的感受。特别是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观礼的12位瑞典侨界代表,他们亲身感受到了新中国70年壮丽发展的磅礴气势,目睹了70年发展的伟大成就,更深地体会了全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和自信。桂大使希望广大旅瑞侨胞在各自的领域要继续宣传好中国成就,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承好中国精神,继续参与并支持祖(籍)国的各项发展建设。

桂从友大使对瑞典华人工商联合总会成立1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并充分充分肯定了工商总会十年来所做的贡献。桂大使指出,长期以来,瑞典华人工商联合总会始终把自身发展与祖(籍)国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爱国助侨,心系家乡,积极搭建中瑞双方合作桥梁,开展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在瑞典侨界树立了很好的口碑。桂大使进一步指出,新中国70周年大庆尽管已经结束,全球华人社团对祖(籍)国的各项纪念活动仍然在以不同形式推进。桂大使勉励并嘱托在座各位侨领要在团结侨胞、支持祖(籍)国和家乡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在推进中瑞务实合作、传承中华文化、宣讲中国精神方面进一步贡献力量,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书写出瑞典华人华侨风采的新篇章。

庆典活动上,瑞典华人工商联合总会秘书长刘晨简要报告了工商总会一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

期间,旅瑞的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们还表演了古筝、二胡演奏,瑞方朋友还展示了小提琴独奏,整个庆祝活动和谐融洽,轻松活跃,营造了家国情怀的良好氛围。

庆祝活动结束之际,桂从友大使和全体嘉宾一起唱响《我和我的祖国》,铿锵有力的旋律伴随着有序手拍的节奏,进一步把庆祝活动推向高潮。

庆祝活动期间,还有大美新疆的图片展示,优美的歌舞图片吸引了孩子们驻足观看。

出席庆祝活动的嘉宾还有瑞典华人总会执行会长叶沛群,顾问夏雨,瑞典青田同乡会会长叶克雄,瑞京华人协议会长柳少惠,瑞典安徽科技商业协会会长段茂利教授,瑞典斯德哥尔摩华助中心副主任夏海龙,斯京高尔夫球协会会长张巧伟和瑞典温州商会会长吴俊博和正在此间访问的河南工商局负责人孙琪等。

图文 陈雪霏 查正富

经济观察:全球排名再提15位 在华做生意越来越容易

资料图:8月27日,全球最大会员制超市Costco在上海首家门店开业。由于大量顾客蜂拥而入造成网络片区瘫痪,仅开业半日便被迫暂停营业。<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申海 摄

资料图:8月27日,全球最大会员制超市Costco在上海首家门店开业。由于大量顾客蜂拥而入造成网络片区瘫痪,仅开业半日便被迫暂停营业。中新社记者 申海 摄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世界银行24日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显示,中国营商环境排名跃居全球第31位,比去年提升15位。中国已连续两年被世界银行评选为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10个经济体之一。北京专家说,在中国做生意越来越容易了,排名提升是意料之中的事,今后中国的营商环境还会持续改善。

  自2003年起,世界银行每年发布《全球营商环境报告》,通过测算开办企业等10项指标,对全球190个经济体的营商环境评分排名。目前,报告评估期为上年5月至次年5月。世界银行在中国选择的样本城市为北京和上海。2018年,中国在全球的排名由第78名提升到第46名,跃升32位。

  在世界银行的10项评估指标中,今年中国有8项指标排名上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袁东明介绍,近年来,中国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中国在全球的排名提升,是意料之中的事。

  中央以及北京、上海两市地方政府对标国际先进、对接国际通行规则,年初制定专项改革任务台账,明确改革目标、责任部门、时间节点。截至目前已完成了130余项改革举措,在保护中小投资者、办理建筑许可等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进一步增强了中国营商环境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研究中心主任吴剑峰通过对企业的实地调研发现,大部分企业明显感受到营商环境的改善,获得感增强。其中,接受访问的北京市51家企业纳税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缴纳税费的种类、税率、纳税的准备时间和便利程度都大有改进。

  全球排名提升的同时,吴剑峰提醒,还要看到中国和领先经济体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借鉴排名领先经济体具体举措。同时,多听取企业的政策建议。

  袁东明相信,中国的营商环境还会持续改善,优化营商环境绝非权宜之计。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要求,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深刻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协同联动、完善法治保障,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条例》固化了改革成果,为继续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保障。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研究员马晓白认为,各经济体的指标表现每年都会发生变化。如果中国原地踏步、其他经济体作出改善,中国的排名就会下降。此外,一些企业关切的重要问题并未包括在世界银行的评估指标体系中,其中包括市场准入、平等获取要素、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要素成本、公平监管等。这些关键问题在《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中已有考量。(来源:中新社/ 记者 赵建华 )

中国大型客机C919第五架试飞飞机完成首飞

中国大型客机C919第五架试飞飞机完成首飞(图)

    C919大型客机第五架试飞飞机105架机完成首次试验飞行任务。 郑元然 摄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承担中国大型客机研制并统筹干线和支线飞机发展的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飞)24日发布消息说,C919大型客机第五架试飞飞机105架机当天上午10时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起飞,经过1小时37分钟的空中飞行,在完成多个试验点、对飞机各系统进行了初始操纵检查后返航并平稳降落,顺利完成其首次试验飞行任务。

C919大型客机第五架试飞飞机105架机完成首次试验飞行任务。 王鲁杰 摄

C919大型客机第五架试飞飞机105架机完成首次试验飞行任务。 王鲁杰 摄

  C919大型客机105架机主要承担高温、高寒等特殊气象条件,以及环控、电源、全机排液等相关科目的试飞任务。

C919大型客机第五架试飞飞机105架机完成首次试验飞行任务。 黄翰 摄

C919大型客机第五架试飞飞机105架机完成首次试验飞行任务。 黄翰 摄

  截至目前,中国商飞共有5架C919飞机投入试飞工作,101、102、103、104架机已在西安阎良、山东东营、江西南昌等地开展试验试飞。此外,静力试验和其他地面验证试验也在稳步推进。

  据了解,执行C919大型客机105架机首飞任务的机组,包括试飞员蔡俊、聂飞、邹礼学和试飞工程师米毅、王嘉一。(来源: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

中国营商环境排名跃居全球第31位 比去年提升15位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据财政部网站消息,北京时间10月24日上午10时,世界银行正式发布《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总体得分77.9分(即中国达到了全球最佳水平的77.9%),比上年上升4.26分;排名跃居全球第31位,比去年提升15位。

资料图:航拍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张亨伟 摄

资料图:航拍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中新社记者 张亨伟 摄

  今年以来,国务院职能转变协调办、财政部会同司法部等十余个有关部门和京沪两市政府,对标国际先进、对接国际通行规则,于年初制定专项改革任务台账,明确改革目标、责任部门、时间节点。截至目前已完成了130余项改革举措,在保护中小投资者、办理建筑许可等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进一步增强了中国营商环境的国际竞争力。

  北京时间10月24日上午10:00,世界银行正式发布《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总体得分77.9分(即中国达到了全球最佳水平的77.9%),比上年上升4.26分;排名跃居全球第31位,比去年提升15位。中国已连续两年被世界银行评选为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10个经济体之一。

  在世界银行10项评估指标中,中国有8项指标排名上升,比去年多1项。其中,办理建筑许可排名提升88位至第33位,保护中小投资者排名提升36位至第28位,办理破产排名提升10位至第51位,跨境贸易排名提升9位至第56位,纳税排名提升9位至第105位,获得电力提升2位至第12位,执行合同排名提升1位至第5位,开办企业排名提升1位至第27位。

  下一步,财政部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和参与全球评估的地方政府,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度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朝着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目标不断前行。(来源:中新网)

今日头条: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廊坊临空经济区全球招商 石家庄签约370亿元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联合报道(记者陈雪霏)据悉,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廊坊临空经济区、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兴机场片区廊坊区域全球系列招商发布会10月10日在河北省会石家庄举行。

超级万象城综合体、修正华北区域总部、廊坊临空港新区综合能源服务、中信海直融资租赁等4个合作项目正式签约,项目总投资370亿元人民币。 

廊坊市委书记冯韶慧在招商发布会上介绍说,廊坊将举全市之力,聚焦枢纽经济为特色、科创经济为主导的“3+1”新临空产业体系,紧紧围绕临空高端服务、航空物流、航空服务保障和航空科技创新4大产业集群,已全面开展了精准招商,并与华润、平安、南航、东航、阿里巴巴、香港世茂、澳大利亚麦格理乐歌、意大利维龙集团等众多海内外知名企业签订了战略投资协议、达成了合作意向、开展了深度对接。

发布会上,廊坊临空经济区相关负责人对综合保税区、国际金融中心、智能制造产业园、生物医药科学园、国际商务中心和航空物流总部等重点合作项目进行了全面推介,将采取招商引资、联合投资、国际招标、特许经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国际产能合作等多种方式,在全球范围寻找战略合作伙伴,携手推进廊坊临空经济区开发建设。

此次全球招商发布会,吸引了华润集团、修正药业、香港协鑫集团、首都机场建设集团、中国铁建投资集团等60余家海内外知名企业及20余家银行、金融机构参会。据悉,主办方还将在北京、上海等国内大都市及欧美航空产业发达城市举办系列招商活动。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规划面积150平方公里,定位为国际交往中心功能承载区、国家航空科技创新引领区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将建设航空物流、科技创新、服务保障三大核心功能区。其中,临空经济区廊坊片区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主要规划建设航空物流区和科技创新区。

根据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总体规划(2019-2035年),廊坊临空经济区临空高端服务、航空物流、航空服务保障等产业集群是面向全球市场、资源全球配置的高端枢纽经济,航空科技创新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生物技术、智能制造产业和前沿材料产业。预计到2035年,廊坊临空经济区累计投资额将达3000亿元,对区域经济贡献达到600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约50万个。

8月31日挂牌的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兴机场片区,位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内,是国家首次在跨省级行政区域设立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片区。自贸试验区大兴机场片区面积19.97平方公里,其中廊坊区域10平方公里,大兴区域9.97平方公里。

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兴机场片区主要分为综合保税区、航企服务区、科技活力区、航空物流区,将重点发展航空物流、航空科技、融资租赁等产业,建设国际交往中心功能承载区、国家航空科技创新引领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其开发建设有利于推动京津冀加快构建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也将为其他区域的协同发展探索示范路径。 

海南省副省长王路一行考察访问瑞典华商会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报道(记者  查正富):为促进海南省与瑞典在友城、 医疗、教育以及经贸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宣介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探索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10月18日,海南省副省长王路率省教育、卫生、外事等部门一行6人到瑞典考察访问。在相继访问了哥特兰省、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后,又深入瑞典侨社——华商会进行考察访问。

瑞典华商会王永安会长对考察团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激动地说,王省长一行不顾行程劳累莅临瑞典华商会考察指导,这是海南省政府对瑞典侨团的高度重视,是对瑞典华商会的极大关心,为此,他代表华商会对省领导的厚爱表示诚挚的谢意!受华助中心主任王建荣先生的委托,王会长向考察团一行简要汇报了华助中心的相关职能、对外交流以及工作开展情况,具休介绍了华商会的基本情况、发展历程和当前现状。在汇报华商会下一步发展思路时,王会长信心十足地说,未来的华商会将立足于科技创新、商业开发、展会博览等三大领域,围绕国内企业的关注点,瞄准瑞典市场的新动向,力争把华商会办成为瑞典中小型企业的“展览馆”,给中国企业和企业家们提供“教科书”式的导向平台,让他们更方便、更快捷、更全面地了解瑞典各中小型企业,提高双方合作的效率。

汇报期间,王路副省长对王永安会长和瑞典华商会计划参与海南自贸区和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给予充分肯定,并结合海南省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指导意见。王永安会长表示,瑞典华商会将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大力推进瑞典中小企业与中国地方的双边交流,特别是与海南省相关产业园区的务实合作。

在听取了王永安会长的汇报后,王路副省长对瑞典华商会的热情接待、对华商会长期关注并支持海南省的社会经济建设表示由衷地感谢!他指出,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宣布,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彰显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决心的重大举措。海南全省上下都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正是有中央的坚强领导和鼎力支持,目前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已经全面展开,海南的营商环境十分宽松良好,海南是中国最开放的省份,瑞典也是很开放的国家,因此,双方有着广泛的合作基础。

在谈到今后交流合作方面时,王省长结合海南省的发展定位和区域实际,从硬件软件、客观主观以及投入产出等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当前海南投资创业的优势,展望了今后发展的前景。王省长反复强调指出,欢迎全球各大企业到海南创新发展,但一定要突出具体事项,拿出切实可行的项目,有目标有方向的开展务实合作,避免因项目太虚和过于宏观而制约自身发展。

王省长一行到达后,首先考察了华助中心、瑞典华商会办公会所建设情况,听取了有关情况的汇报。王省长与王永安会长还共同举行了升旗仪式。

考察访问结束后,王省长一行与瑞典华商会部分成员合影留念。他代表省政府再次邀请瑞典各中小企业多到海南走一走、看一看,欢迎瑞典华商会等侨团组织到海南投资兴业。海南各相关职能部门将提供高品质的服务,确保投资者在海南开心工作,幸福生活。

图文/查正宣   主编/陈雪霏

从三个历史节点看中国经济发展奇迹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建立了!建立新中国,是为了建设新中国。旧中国留给新生政权的是满目疮痍、一片废墟,繁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

  国内外反动派讥笑共产党办不好经济,他们站在一旁等着看新中国的失败。国际上一些“权威”曾断言,不出3年新生的中国共产党政权将不可救药地被经济问题拖垮。国内也有人认为,“共产党在军事上得了满分,在政治上是80分,在经济上恐怕要得零分”。

  7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革创新,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发展奇迹。新中国用铁一般的事实向世人证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仅善于打破一个旧世界,而且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历史的对比最有说服力,人们可以从无数个视角进行这样的对比。这里仅仅选择1840年、1949年、2019年三个历史节点前后进行对比,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经济的沧桑巨变,看到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历史轨迹。

  一、综合国力从衰败到日益强盛

  历史的指针拨回到1840年。这一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天朝上国”自居的大清帝国战败,自此中国从“落日辉煌”陷入漫漫黑夜,一步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上了衰败沉沦之路。

  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生动地描写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强劲势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当时的中国又是怎么样的状况?1850年1月,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写的一篇时评中讲到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成千上万的英美船只开往中国;这个国家很快就为英国和美国用机器生产的廉价工业品所充斥。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中国工业经不住机器的竞争。牢固的中华帝国遭受了社会危机”。中国急速被世界潮流甩在身后。

  据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估算,从1820年到1913年,中国GDP的全球份额从32.9%大幅下降到8.9%,而同期西欧12国GDP的全球份额则由20.9%增长到31.1%。尽管对这个估算历史学界有不同认识,但在此期间中西方命运的历史性翻转却是不争的事实。

点击进入下一页

  从三个历史节点看中国在煤炭、钢铁、石油、电力行业的今昔对比,能直观地感受到近现代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从弱到强的历史巨变。 数据来源:综合相关统计资料及文献 纪翊/制图

  经历了100多年内忧外患的中国走到了1949年的历史节点。这一年,国民党留下了一个烂摊子,中国经济在全球的地位下降到了历史最低点。据有关研究,1949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不足5%;国民总收入按当年汇率折合239亿美元,按5.4亿人口计算,人均44.26美元,是美国人均国民收入的1/20,英国的1/11,法国的1/6。直到1950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比长期是殖民地的印度还低20%。

  “一唱雄鸡天下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集中精力全面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依靠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19年,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已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从新中国成立之初1952年的679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90多万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接近16%。按不变价计算,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比1952年增长174倍,年均增长8.1%。2018年,人均国民收入达9732美元,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70年来,中国经济乘风破浪,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发展面貌日新月异。

  煤炭、钢铁、电力是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代表性行业,从三个历史节点看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这三个行业的今昔变化,更能直观地感受到近代以来近180年、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综合国力的沧桑巨变。

  煤炭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能源。1840年英国原煤产量已达0.43亿吨,中国尽管煤炭储量丰富,但当时只有少量开采。1949年中国原煤产量只有0.32亿吨,不及100多年前英国的产量,只是当年美国4.36亿吨的零头。70年后的今天,中国原煤产量已稳居世界第一,2018年达36.8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5.6%。

  钢铁是现代工业的骨骼。1840年英国生铁产量约140万吨,中国仅约2万吨。1949年中国钢产量只有15.8万吨,而当时美国钢产量达7074万吨,是中国的447.7倍。70年后的今天,中国钢产量打破以往所有世界纪录,2018年达到9.28亿吨,排名第二的美国为0.87亿吨,中国是美国的10.7倍。

  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美国1902年发电量为59.69亿度,1949年达到3450.66亿度。与之相比,中国1912年发电量为0.46亿度,1949年只有43.08亿度,完全不能支撑现代工业发展。70年后的今天,我们靠一己之力生产了全球超过1/4的电量,据国际能源署数据,2018年我国发电量达6.8万亿度,居世界第一。

  综合国力同样体现在武器装备上。1840年,英国已使用以蒸汽为动力的战舰,火炮最大射程为5.18—5.76千米。而当时中国士兵所持武器仍主要是大刀长矛,在仅有的少量火器中,最先进的还是在明代就引进的“红夷大炮”,200多年没有根本性技术改进。今天,我国已拥有完备而自主的军工生产体系,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迅速缩小,有些领域已经实现了并跑和超越。在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上,受阅装备全部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40%为首次亮相,东风41核导弹、99A坦克、歼20战斗机、巨浪2导弹等装备惊叹世界。

  70年中国经济奇迹般大发展的根本原因,是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70年来,党带领人民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和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坚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坚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壮大。

  二、人民生活水平从贫困到基本全面小康

  13世纪,一个意大利旅行家写下脍炙人口的《马可·波罗游记》,书中记述其时的中国:国家繁盛昌明、工商业发达、人民生活富庶。中国令每一个读过这本游记的欧洲人神往。

  500多年后,当马戛尔尼带领英国使团访问中国时,看到的却是盛名掩盖下另一个贫穷落后的中国:朝廷官员愚昧无知,贪腐严重;绝大部分国民目不识丁,触目所及只有普遍的贫穷;军队腐朽不堪,士兵衣衫不整,用的还是刀枪剑戟之类的冷兵器。

  不同时代的两个欧洲人,描述的尽管是同一个中国,但在时空转换之际,不难看到近代中国人生活的每况愈下。

  1840年,中国GDP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GDP少得可怜,普通人依旧过着贫困的生活。而同期的西方,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人民的生活正走向现代化。两次鸦片战争更是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苦难。

  旧中国末期,人民生活十分困顿,民不聊生是真实写照。1949年,中国人均社会商品零售额只有25.94元,人均粮食产量只有208.9公斤,人均布匹只有3.49米,人均棉花只有0.82公斤。吃不饱、穿不暖是那时中国人生活的常态。新中国建立初的1950年,在列入统计的世界141个国家中,只有10个国家的人均GDP低于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牢牢把握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通过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造更多更好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在“一穷二白”的底子上,依靠自己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画出了新中国70年的美丽图画。

点击进入下一页

  70年来,我国飞机制造业和国防工业经历了辉煌的发展历程。1954年7月,南昌飞机制造公司研制的新中国第一架飞机初教-5首飞成功,毛泽东主席亲自签署了嘉勉信。2006年3月,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研制的新一代高机动性、超声速高级教练机L-15首飞成功,这是中国航空型号发展中第一个在设计上达到国际最先进技术水平的机种。从初教-5到L-15高级教练机,见证了我国教练机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传奇。上图为L-15高级教练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供图)。下图为初教-5(新华社发)。

  70年,中国人民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基本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2018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228元,比1949年增长566.6倍,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59.2倍,年均实际增长达6.1%。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吃穿不愁,住得更舒适,出行更方便,生活得越来越幸福。

  吃饱肚子是中国老百姓孜孜以求的梦想,但历朝历代都圆不了这个温饱梦。只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才端稳了饭碗。1949年我国粮食产量仅有2264亿斤,70年中先后迈过11个千亿斤台阶,现在已连续4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中国用全球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这是世界农业史上的奇迹。中国人吃不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习近平总书记回顾在梁家河的知青岁月时,曾动情地说:“我很期盼的一件事,就是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并且经常吃上肉。但是,这个心愿在当时是很难实现的。”今天,饱餐一顿肉早已不是梦想,吃得健康成了老百姓关心的话题。对今天的中国老百姓来说,粮食消费为主已经是过去时,肉、蛋、奶消费量正在不断提升,“油瓶子”、“菜篮子”、“果盘子”应有尽有。

点击进入下一页

  从京张铁路到京张高铁,见证了新中国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辉煌成就。1909年,中国人自行设计和建造了第一条干线铁路——京张铁路,从此打破了外国人垄断修建中国铁路的局面。2019年底,我国首条智能高铁——京张高铁将正式开通运营。京张高铁是第一条首次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设计时速为350公里的智能化高速铁路。上图为2019年9月19日京张高铁全线展开接触网带电热滑试验(人民图片 李忠民/摄)。下图为京张铁路青龙桥车站附近的人字轨——这是我国著名工程专家詹天佑的创造性设计(新华社发)。

  解决了温饱问题的中国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对物质和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恩格尔系数大幅下降。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家庭或国家生活水平的经济指标,指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例。一般来讲,恩格尔系数越高,生活越贫困,系数越低,生活越富裕。1949年,食品支出几乎就是一个家庭消费支出的全部,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高达80%、90%左右,可以说大多数人民处于贫困状态。2018年,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降至28.4%。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低于30%,就进入了“最富裕”国家的行列。这一指标未必完全科学,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大幅度提高。

  今天的中国人活得更健康更长寿。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医疗卫生水平很低,且大部分医院集中在城镇。经过70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巨大成就。2018年末,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99.7万个,比1949年末增长271倍;卫生技术人员952万人,增长17.8倍。医疗卫生等生活条件的改善让今天的中国人更长寿。1949年,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此时美国的人均预期寿命高达68岁。2018年,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比1949年翻了一番还多,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中国还不算富裕,但70年来的发展成果一定是惠及人民的,发展一定是造福人民的。中国创造了足以彪炳世界发展史的减贫奇迹。按现行贫困标准计算,农村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7.7亿减少到2018年的1660万,贫困发生率由97.5%下降到1.7%,年均下降2.4个百分点。今天,我国农村已基本消除绝对贫困。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全球每100人脱贫,就有70多人来自中国。当年,方志敏烈士牺牲前曾畅想革命胜利后的中国,“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他心目中的“可爱的中国”已成为现实。可以告慰先烈们的是,中国人民正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三、国际地位从任人宰割到屹立世界东方

  15世纪初叶,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船队,完成了7次下西洋的壮举。第一次下西洋,郑和的船队拜访了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了非洲的东海岸,使明朝声名远播。

  16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即将起步之时,中国是世界上国力最强的国家。郑和下西洋的盛举说明,中国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胜过同时代任何一个国家,17世纪以前中国曾经堪称海洋大国。

  中国GDP总量优势一直保持到了18世纪中叶。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分析,175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中国占32.8%,整个欧洲占23.2%,日本占3.8%。曾经的中国,国际地位举足轻重。

  然而,1840年,英国区区几十艘战舰、几千人,打败了人数众多的清朝军队,中国在以现代工业为后盾的世界列强面前羸弱不堪。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均以失败告终,从此列强轮番侵略,中国丧权辱国,割地赔款,铁路、航运、关税、部分地区的司法乃至防务旁落。中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到1949年时,中国国力衰弱到了极点。据有关研究,1949年中国部分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与印度相比:发电量,印度是中国的1.14倍;钢,印度是中国的8.67倍;原油,印度是中国的2.08倍。

  弱国无外交。中国虽然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但在国际上毫无发言权。抗日战争胜利后,西方列强的军舰仍在中国内河肆意通航,外国资本和中国官僚资本一起垄断了主要工业,中国人的前途命运仍旧掌握在西方帝国主义列强手中。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中国走上了民族独立道路。就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充满激情地指出:“中国人民将会看见,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

点击进入下一页

  桥梁连接五湖四海,见证历史沧桑。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座座中国桥记录了发展奇迹。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路和铁路两用的长江大桥,素有“万里长江第一桥”美誉。今天,中国桥梁建设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中国桥享誉世界。上图为杨泗港长江大桥,这已是武汉第十座长江大桥,也是世界最大跨度双层悬索桥,该桥于2019年9月21日通车运营(中新社发 赵广亮/摄)。下图为1957年10月15日,披绸挂彩的汽车队在万众欢呼声中驶过武汉长江大桥(新华社记者 李九龄/摄)。

  7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粉碎了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经济封锁,赢得了世界上爱好和平和正义事业的力量的广泛支持,引领中国稳步走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70年后的今天,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经济全球化,以更加包容的自信倡议“一带一路”建设,深入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今日中国是世界工业大国。经过70年的艰苦奋斗,我国建立了世界上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经济规模跃居全球首位。目前,中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联合国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达30798.95亿美元,占世界比重的24.5%,比第二位的美国多出近万亿美元,几乎是第二位美国和第三位日本制造业增加值的总和。目前,中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在全球产业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今日中国是世界贸易体系的重要力量。2018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46230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比重的11.8%;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7919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比重的7%。我国出境旅游人数自2013年起跃居世界第一位,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境游市场。当前,在美国推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贸易霸凌主义的情形下,中国坚定支持和捍卫自由贸易,不断引领和促进全球贸易发展,彰显了社会主义大国的自信、责任和担当。

  今日中国是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的重要力量。2018年,我国吸引非金融类外商直接投资达1350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在积极“引进来”的同时,我国不断加大“走出去”的步伐。1982—2018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年均增长25.2%,2018年达到1430.4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已成为世界重要的对外投资国。进入新时代,我国人民币跨境使用大幅增长,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已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中国正成为影响全球投资与金融的重要国家。

  今日中国是世界主要的对外援助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坚持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向经济困难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截至2016年,中国累计对外提供援款4000多亿元人民币,实施各类援外项目5000多个,其中成套项目3000个,为发展中国家在华培训各类人员26万多名。2019年9月,新就任74届联大主席的提贾尼·穆罕默德_班德称赞中国,“中国的发展成就惠及世界”,“中国在发展自身的同时承担起越来越多的国际责任”。

  今日中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进入新时代,中国对发展前景更加自信,在发展好自身的同时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积极参与并推动南南合作、金砖国家合作和二十国集团合作。截至2018年9月,中国累计与25个国家和地区达成17个自由贸易协定。中国积极倡议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目前已与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中国积极参与以WTO改革为代表的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不断贡献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

  70年沧桑历程,70年改天换地。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历史,正是中华民族日益从封闭半封闭走向开放,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历史。70年间,中国从“一穷二白”的国家,发展为具有重要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国,对全球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带动作用越来越大,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经济发展版图和世界发展格局。70年,世界见证了中国全球坐标的位移,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

  中国从1840年的虚弱落后,到1949年的历史低点后奋起,再到今天的强国新貌,时光荏苒,斗转星移,真正是换了人间!(来源:求是网/ 作者:巨 力 )

中国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范例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中国发展的成功,提振了发展中国家实现国富民强的信心,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的国家和民族,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提供了经验和借鉴。”白皮书深刻阐述了中国发展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意义。

  “白皮书想要表达的意思简单明了: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肯尼亚《星报》言简意赅地指出。

  精准扶贫、制度创新、改革开放、可持续发展、加强执政党建设……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一系列“中国味”十足的治国经验漂洋过海,照亮全球治理之路。如今,越来越多国家正从中国发展中得到启迪,觅得机遇,激发信心。

  中国启示:立足国情走自己的路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这是蕴藏着独特治理密码的中国智慧。正如白皮书所说,中国发展的最大启示,就是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既要借鉴别国经验,更要立足本国实际,依据自己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由这个国家的人民来决定。

  “发展中国家应该提出这样的问题:在过去70年里,中国走了什么道路才取得了如此成就?”肯尼亚《星报》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中国没有乞求援助、坐等馈赠。中国依靠的是一种开拓精神,根据本国的实际条件和经历,进行大胆的试验。在借鉴其他文明成就的同时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西方人总是给你规定一个模式,只能照搬;但你们说,千万不要照搬我们的模式,而是要实事求是。有几千年文明史的国家才能讲出这样的话。”加纳前总统罗林斯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在70年的发展历程中,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始终坚持不唯书、不唯上,始终坚持从具体国情和当前发展阶段出发,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中国以自身的发展告诉世界,现代化道路不是一道单向选择题。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尔·弗格森坦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成就证明,经济成功与政治稳定,可以不按西方的体系来运行。

  “我们需要研究中国,并向中国学习。”巴西瓦加斯基金会巴中研究中心负责人埃万德罗·卡瓦略认为,中国共产党循序渐进,基于事实作出决策,这是科学的发展方式。“从中国的发展经验中学习借鉴,这是扩展构建文明社会的一条有效路径”。

  中国道路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来自哪里?南非执政党非国大自由州省主席萨姆·马西尼尼认为,中国有一套从实践中得来的理念和理论,这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证了政策的执行力和延续性,维持了稳定的发展环境,带来了国家长治久安。

  德国东亚问题研究学者卡罗琳表示,“中国共产党并不是西方一些政客和媒体描述的那样,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抽象符号,而是在不断进步。中国共产党有惊人的学习能力,可以博采众长。”

  中国经验:破解发展赤字的良方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世界目光聚焦东方。从经济发展到社会治理,从民生改善到生态保护,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开始研究、思考中国经验,寻求破解本国发展赤字的良方。

  “无论从速度还是规模,中国的经济转型之路和经济发展成就都令世界瞩目。”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网站刊文称,“近年来的政策或措施显示,中国更加重视增长质量,注重实现创新、包容和可持续增长。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作为一条通向未来的道路,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秘鲁央行执行董事、前外贸旅游部长马佳丽·席尔瓦指出,“中国一直在加大对创新的投资力度,中国在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秘鲁有必要学习中国经验,大力提升研发水平。”

  英国《金融时报》关注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水平。文章指出,在中国,科学界、政府和农业界三方合作,使得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农业政策可以迅速制定实施。“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农业领域正面临着气候变化和需求增长等挑战。中国经验可以为他们应对挑战、发展智慧农业提供捷径。”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中国持续发力精准扶贫,为发展中国家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中国范例。

  南非独立在线新闻网站称:“中国正致力于在2020年消除贫困。为实现这一目标,这个庞大的东亚国家的各级政府,制定了包括就业、教育、住房和卫生在内的各种方案。南非需要从中国那里吸取宝贵的经验。”

  在厄瓜多尔国家警察学院教授圣地亚哥·奥尔韦看来,“中国在制度上致力于更大程度保障人民的权利,向国际社会提供了构建一个更健康、更和谐、更安全的法治社会的范本。”

  “中国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调动了全社会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同时政府能够发挥作用,使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发挥出来。”东北财经大学中国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天勇向本报记者分析,“自力更生发展国内经济,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并落实到行动上,建立完善具有较好执行力的政治体系,培养全社会团结奋斗的精神,向世界开放、积极融入国际体系等,这些都是中国发展带给世界的宝贵经验。”

  中国态度:尊重他国的自主选择

  “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是每个主权国家的权利。任何国家都不能将自己的模式强加于人,更无权强行颠覆他国政权和政治制度。”白皮书指出,中国将通过深化自身实践,不断探索现代化建设规律、国家治理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各国加强治国理政交流,共享发展经验,共同实现良政善治。

  “这是中国从自身发展中总结出的深刻经验,是对新型国际关系的深刻理解。”张燕生评价说。

  白皮书掷地有声的话语,让国际社会再次关注到,中国秉持正确义利观,摆脱了丛林法则的旧思维,摒弃了恃强凌弱的旧逻辑,倡导国家间相互尊重、互学互鉴、共同发展的新型国际关系。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提升,有关治国理政的经验交流,每天都在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主动派官员到中国学习交流治理经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畅销全球,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好评。蕴含中国智慧的治理理念如春风化雨,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积极主动学习、借鉴的宝贵经验。

  在阿联酋文化与知识发展部部长努拉·宾特·穆罕默德·卡阿比看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阿文版的出版非常重要,丰富了阿拉伯语读者的阅读需求。这部著作探讨了国家如何实现繁荣,社会如何实现进步。不仅仅是阿联酋,整个中东地区都可以从这本书中获取借鉴。”

  “以前,中国人民支持非洲人民反抗外来压迫、争取民族解放,今天,我们又在谋求实现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继续携手同行。”南非执政党非洲人国民大会自由州省主席马西尼尼表示,“保持南中两国互利互惠的关系,对我们建设一个繁荣的南非十分重要。我经常嘱咐南非年轻人,要不断向中国学习,将学到的经验应用到国家建设中。”

  周天勇表示,不干预其他国家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不干涉别国内政、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倡导和平发展、互利共赢、合作共享,这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马丁·雅克指出:“中国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开辟了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也是改变世界的伟大创造。”(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记者 李嘉宝 )

IMF新任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解决贸易争端对世界经济至关重要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记者 沙晗汀)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新任总裁格奥尔基耶娃17日在IMF秋季年会上表示,解决当前贸易争端、建设更完善的贸易体系对世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当日,格奥尔基耶娃主持了她出任IMF总裁后的首次年会。她在开幕词中表示,当前世界经济面临同步放缓的局面,2019年全球接近90%的地方经济增长都将放缓。2019年和2020年世界经济增速分别被下调至3.0%和3.4%。
  格奥尔基耶娃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尽量减少贸易争端带来的危害以及尽快彻底解决贸易争端是应对世界经济放缓“最重要的措施”。对于中美两国近日在经贸磋商中取得的进展,格奥尔基耶娃称“受到鼓舞”。
  格奥尔基耶娃表示,建设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形势的国际贸易体系同样重要。她说,目前的贸易体系在过去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但已经不能适应未来世界经济发展需求。因此,国际社会需要建立新的贸易体系,让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能合作共赢,共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格奥尔基耶娃强调,在新的贸易体系中,世界贸易组织将继续发挥“非常关键作用”。
  此外,格奥尔基耶娃还表示,明智运用货币政策、部署财政工具、实施结构性改革以及接受国际合作也是应对经济放缓的关键措施。格奥尔基耶娃说,国际合作包括的领域除了贸易外,还涉及全球金融监管改革、应对气候变化、打击洗钱等多个方面,各国应该通过合作共同应对全人类面临的挑战。
  现年66岁的格奥尔基耶娃生于保加利亚,于9月25日正式当选IMF新任总裁,并成为IMF历史上首位来自新兴经济体的总裁。(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