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财经新闻

瑞典房地产危机在于住房短缺 欢迎中国开发商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瑞典房地产危机委员会主席SEB银行经济学家克拉斯. 埃克伦德(Klas Eklund)日前在瑞典商会研讨会上指出,瑞典房地产面临严重危机,那就是住房短缺。急需改革,急需尽快多建住房。DSC_5258

埃克伦德领导的住房危机委员会在2014年6月发布了一份报告。报告指出,尽管瑞典一直在盖房子,房子的数量也比以前增加了一倍,但是,由于更多难民的涌入,现在主要城市的住房相对紧缺,由此也推高了房价。

埃克伦德在接受北欧绿色邮报网采访时说:“从房地产短缺的意义上讲,确实存在危机。我们从中东来了很多难民。我们建设的房子少,市场流动少,因此,我们有紧急危机。“

DSC_5295他说,“由于房子短缺,房价一直在涨,而且长得很快。有人认为可能会甭盘,但我觉得还没有到那种地步。但是,我们有很多问题。城里房价很高,移民很多,建房不够。我想要解决问题,我们必须刺激建筑行业,要简化规则,使得各个城市能够比较容易地盖房子。我认为我们必须改变税收制度。现在的销售税非常高,但市场流动非常少。租金有封顶,就是建设承租房,也不盈利。“

瑞典的问题正好和中国的相反。中国建的快,拆的快,行动快。有很多地方建了太多的房子,卖不出去。但在瑞典,议会和中央政府规定太严格,想获得建房的许可需要很长时间,规定非常苛刻。例如,想建别墅,必须要有600平方米。不够1200平方米,就不可能建两栋别墅。在600平方米的土地上你只能在20%的土地上建别墅。

因此,有人说,瑞典现在的房地产政策还是二战时的政策,还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没有完全市场化。 现在应该放开,让市场来释放建设能量。

DSC_5262埃克伦德的建议得到很多业内人事的赞同。斯德哥尔摩投资促进署的首席执行官乌勒.泽特贝尔(Olle Zetterberg)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埃克伦德是对的。以斯德哥尔摩为例,市政官员可以建房,但是,这必须有议会和中央政府的改革,尤其是税务改革,激励房地产市场。瑞典用工制度也特别严格,这些都阻止市场盖更多的房子。盖房许可很慢,工人最低工资比较高。社会保险也比较高。

当记者问他是否欢迎中国开发商来这里盖房时,他说非常欢迎,但现在的政策需要改善,以便外来开发商也可以来建房。难民的涌入速度太快,很多人还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因此,需要建更多的房子。他说,外来开发商如果来,当然也必须和当地大开发商同样竞争,这就看谁的标的更好了。

DSC_5271挪威建筑开发商Veidekke的瑞典代表Lennart Weiss对住房危机委员会的报告表示非常赞同。他对记者说,他对政府对住房危机报告的无反应不作为表示非常失望。认为现政府应该认真考虑如何解决房地产危机,至少从现在就开始有所行动。

报告提交上去半年多了,似乎没有反应,业内人士认为,不能等到来不急了,再考虑,一定要未雨绸缪。

DSC_5285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房地产经济学家汉斯.林德也认为瑞典需要盖更多的房子,但是,到底是由政府统一盖,还是让民营开发商盖,这需要好好计算,到底看谁建设更划算。

DSC_5266其实,这些人都是支持社民党的人,但是,他们希望政府在房地产方面有所作为。Weiss说瑞典各个党派都有妥协的传统,希望能在房地产问题上,两大阵营,红绿执政党和在野的温和联合党能够尽快达成一致。否则,太令人失望。

据最新报道,瑞典人口已经超过1000万大关。这和今年涌入的大量移民肯定有关系。另外,移民的生育率也普遍比较高。

图文/陈雪霏

 

亲爱的读者:北欧绿色邮报网真诚为您服务,如果您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给我们发邮件info@greenpost.se或者给我们写信:

Greenpost

C/O Xuefei Chen Axelsson

Drejargatan 1

11342

Stockholm.

0708261336

卡罗林斯卡专家学者与北京时珍堂代表团举行座谈会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12月7日下午,就在诺奖得主屠呦呦教授在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做完诺奖报告之后,部分卡罗琳斯卡专家学者和当时正在瑞典访问的北京时珍堂代表团举行了圆桌座谈会。

DSC_4817

参加座谈会的有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肿瘤专家胡立夫,中瑞生命科学协会会长于江博士,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胡进,王晓达,郑琳等博士,中,西医学者张红霞,徐广利,中欧生产力中心主任郭崎,中心韩梦捷先生,北京时珍堂集团董事长总裁杨怀京, 付总裁姜劲松先生等。

photo (29)

图左:Fredrik Ronning市长。图右:杨怀京。图/杨怀京提供。

杨怀京董事长在接受北欧绿色邮报网采访时说,他们来瑞典的主要目的是在达拉那进行了瑞典时珍堂药用植物研究中心的挂牌仪式。和市长Fredrik Ronning等进行了友好交流,讨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photo (30)

图/杨怀京提供。

杨怀京说,这次访问正赶上屠呦呦教授来瑞典领取诺贝尔奖,为屠呦呦教授获奖感到骄傲,对中医更有信心了。

DSC_4821

他说,时珍堂目前已经研制出二十九种治疗肿瘤的中药。此次来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也是希望能够用现代的方法加以鉴定, 筛选出对肿瘤有直接杀伤的药物及通过提高机体免疫来间接治疗肿瘤的药物。

DSC_4824

杨怀京说,他们还用中药减少病人的并发症来减轻病人的痛苦,延长生命。例如在肝癌腹水方面治疗效果很好。

DSC_4825

卡罗林斯卡胡进博士就如何用现代科学方法筛选有效药物对抗肿瘤和提高机体免疫力进行了讲解。

DSC_4819

他说:中医药是一个宝库,假如你已经知道在抗癌领域已经有哪些制剂,那么就可以直接拿来筛选。无论是单体,还是复方制剂都可以筛选。只要是可以杀死癌细胞,就可以再分选。就仿佛是中药中的GPS。

据了解,经过磋商,两天后的12月9日,双方签署了合作协议。

图文/北欧绿色邮报网 陈雪霏

 

 

 

info@greenpost.se

安徽:一把油伞的非遗传承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据新华社消息,12月3日,在泾县昌桥乡孤峰村国民油布伞厂,工人在晾晒伞。

лªÉçÕÕƬ£¬ãþÏØ£¨°²»Õ£©£¬2015Äê12ÔÂ4ÈÕ     °²»Õ£ºÒ»°ÑÓÍÉ¡µÄ·ÇÒÅ´«³Ð     12ÔÂ3ÈÕ£¬ÔÚãþÏزýÇÅÏç¹Â·å´å¹úÃñÓͲ¼É¡³§£¬¹¤ÈËÔÚÁÀɹɡ¡£     ÔÚ°²»ÕÊ¡ãþÏزýÇÅÏç¹Â·å´åÓÐÒ»¼ÒÓͲ¼É¡³§£¬ÓÉÓÚ´«³Ð´«Í³ÖÆ×÷¼¼ÒÕ£¬²úÆ·Êܵ½¹úÄÚÍâÊг¡»¶Ó­£¬ÓͲ¼É¡ÒѳÉΪµ±µØµÄÒ»ÕÅÃûƬ¡£¾Ý¸Ã³§¸ºÔðÈËÖ£¹úÃñ½éÉÜ£¬¹Â·åÓͲ¼É¡ÖÆ×÷·ÖÑ¡²Ä¡¢Á¿³ß´ç¡¢ÅÙÖñ½ÚºÍ·ÖƬ¡¢´ò¿×¡¢ÅÅÖñ¡¢Ì×É¡Í·¡¢É¡¹ÇÓëÉ¡Í·ÏàÁ¬¡¢ÖÆÉ¡Ãæ¡¢Éϲ¼¡¢Ë¢Í©ÓÍ¡¢¸ÇÕ»òÊðÃû¡¢ÁÀɹµÈ12µÀ¹¤Ðò£¬ÒòÑ¡ÁÏÒªÇó¸ß£¬´¿ÊÖ¹¤ÖÆ×÷¸´ÔÓ£¬²Ù×÷ÒªÁìȫƾ¶àÄêµÄʵ¼ù¾­Ñ飬һ°ÑÓͲ¼É¡´Ó²ÄÁϵ½³ÉÆ·Ò»°ãÐèÒ»ÖÜʱ¼ä¡£     ×÷ΪÐû³ÇÊм¶·ÇÎïÖÊÎÄ»¯ÒŲú´«³ÐÈË£¬Ö£¹úÃñ˵ËûÃÇÒѾ­ÎªÓͲ¼É¡µÄ´«Í³ÖÆ×÷¹¤ÒÕÉ걨ÁËÊ¡¼¶·ÇÎïÖÊÎÄ»¯ÒŲúÏîÄ¿¡£Ö£¹úÃñ»¹´òËãÔÚÓͲ¼É¡µÄ»ù´¡ÉÏÑз¢Í¥ÔºÉ¡£¬½øÒ»²½Ìá¸ßÓͲ¼É¡µÄ¹ÛÉÍÐÔºÍÒÕÊõÐÔ£¬½«ÓͲ¼É¡µÄ´«Í³¼¼ÒÕ¸üºÃµØ´«³ÐÏÂÈ¥¡£     лªÉç¼ÇÕß Áõ¾üϲÉã
在安徽省泾县昌桥乡孤峰村有一家油布伞厂,由于传承传统制作技艺,产品受到国内外市场欢迎,油布伞已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

лªÉçÕÕƬ£¬ãþÏØ£¨°²»Õ£©£¬2015Äê12ÔÂ4ÈÕ     °²»Õ£ºÒ»°ÑÓÍÉ¡µÄ·ÇÒÅ´«³Ð     12ÔÂ3ÈÕ£¬ÔÚãþÏزýÇÅÏç¹Â·å´å¹úÃñÓͲ¼É¡³§£¬¹¤ÈËÔÚÁÀɹɡ¡£     ÔÚ°²»ÕÊ¡ãþÏزýÇÅÏç¹Â·å´åÓÐÒ»¼ÒÓͲ¼É¡³§£¬ÓÉÓÚ´«³Ð´«Í³ÖÆ×÷¼¼ÒÕ£¬²úÆ·Êܵ½¹úÄÚÍâÊг¡»¶Ó­£¬ÓͲ¼É¡ÒѳÉΪµ±µØµÄÒ»ÕÅÃûƬ¡£¾Ý¸Ã³§¸ºÔðÈËÖ£¹úÃñ½éÉÜ£¬¹Â·åÓͲ¼É¡ÖÆ×÷·ÖÑ¡²Ä¡¢Á¿³ß´ç¡¢ÅÙÖñ½ÚºÍ·ÖƬ¡¢´ò¿×¡¢ÅÅÖñ¡¢Ì×É¡Í·¡¢É¡¹ÇÓëÉ¡Í·ÏàÁ¬¡¢ÖÆÉ¡Ãæ¡¢Éϲ¼¡¢Ë¢Í©ÓÍ¡¢¸ÇÕ»òÊðÃû¡¢ÁÀɹµÈ12µÀ¹¤Ðò£¬ÒòÑ¡ÁÏÒªÇó¸ß£¬´¿ÊÖ¹¤ÖÆ×÷¸´ÔÓ£¬²Ù×÷ÒªÁìȫƾ¶àÄêµÄʵ¼ù¾­Ñ飬һ°ÑÓͲ¼É¡´Ó²ÄÁϵ½³ÉÆ·Ò»°ãÐèÒ»ÖÜʱ¼ä¡£     ×÷ΪÐû³ÇÊм¶·ÇÎïÖÊÎÄ»¯ÒŲú´«³ÐÈË£¬Ö£¹úÃñ˵ËûÃÇÒѾ­ÎªÓͲ¼É¡µÄ´«Í³ÖÆ×÷¹¤ÒÕÉ걨ÁËÊ¡¼¶·ÇÎïÖÊÎÄ»¯ÒŲúÏîÄ¿¡£Ö£¹úÃñ»¹´òËãÔÚÓͲ¼É¡µÄ»ù´¡ÉÏÑз¢Í¥ÔºÉ¡£¬½øÒ»²½Ìá¸ßÓͲ¼É¡µÄ¹ÛÉÍÐÔºÍÒÕÊõÐÔ£¬½«ÓͲ¼É¡µÄ´«Í³¼¼ÒÕ¸üºÃµØ´«³ÐÏÂÈ¥¡£     лªÉç¼ÇÕß Áõ¾üϲÉã据该厂负责人郑国民介绍,孤峰油布伞制作分选材、量尺寸、刨竹节和分片、打孔、排竹、套伞头、伞骨与伞头相连、制伞面、上布、刷桐油、盖章或署名、晾晒等12道工序,因选料要求高,纯手工制作复杂,操作要领全凭多年的实践经验,一把油布伞从材料到成品一般需一周时间。

лªÉçÕÕƬ£¬ãþÏØ£¨°²»Õ£©£¬2015Äê12ÔÂ4ÈÕ     °²»Õ£ºÒ»°ÑÓÍÉ¡µÄ·ÇÒÅ´«³Ð     12ÔÂ3ÈÕ£¬ÔÚãþÏزýÇÅÏç¹Â·å´å¹úÃñÓͲ¼É¡³§£¬¹¤ÈËÔÚ½Âɡ«¡£     ÔÚ°²»ÕÊ¡ãþÏزýÇÅÏç¹Â·å´åÓÐÒ»¼ÒÓͲ¼É¡³§£¬ÓÉÓÚ´«³Ð´«Í³ÖÆ×÷¼¼ÒÕ£¬²úÆ·Êܵ½¹úÄÚÍâÊг¡»¶Ó­£¬ÓͲ¼É¡ÒѳÉΪµ±µØµÄÒ»ÕÅÃûƬ¡£¾Ý¸Ã³§¸ºÔðÈËÖ£¹úÃñ½éÉÜ£¬¹Â·åÓͲ¼É¡ÖÆ×÷·ÖÑ¡²Ä¡¢Á¿³ß´ç¡¢ÅÙÖñ½ÚºÍ·ÖƬ¡¢´ò¿×¡¢ÅÅÖñ¡¢Ì×É¡Í·¡¢É¡¹ÇÓëÉ¡Í·ÏàÁ¬¡¢ÖÆÉ¡Ãæ¡¢Éϲ¼¡¢Ë¢Í©ÓÍ¡¢¸ÇÕ»òÊðÃû¡¢ÁÀɹµÈ12µÀ¹¤Ðò£¬ÒòÑ¡ÁÏÒªÇó¸ß£¬´¿ÊÖ¹¤ÖÆ×÷¸´ÔÓ£¬²Ù×÷ÒªÁìȫƾ¶àÄêµÄʵ¼ù¾­Ñ飬һ°ÑÓͲ¼É¡´Ó²ÄÁϵ½³ÉÆ·Ò»°ãÐèÒ»ÖÜʱ¼ä¡£     ×÷ΪÐû³ÇÊм¶·ÇÎïÖÊÎÄ»¯ÒŲú´«³ÐÈË£¬Ö£¹úÃñ˵ËûÃÇÒѾ­ÎªÓͲ¼É¡µÄ´«Í³ÖÆ×÷¹¤ÒÕÉ걨ÁËÊ¡¼¶·ÇÎïÖÊÎÄ»¯ÒŲúÏîÄ¿¡£Ö£¹úÃñ»¹´òËãÔÚÓͲ¼É¡µÄ»ù´¡ÉÏÑз¢Í¥ÔºÉ¡£¬½øÒ»²½Ìá¸ßÓͲ¼É¡µÄ¹ÛÉÍÐÔºÍÒÕÊõÐÔ£¬½«ÓͲ¼É¡µÄ´«Í³¼¼ÒÕ¸üºÃµØ´«³ÐÏÂÈ¥¡£     лªÉç¼ÇÕß Áõ¾üϲÉãлªÉçÕÕƬ£¬ãþÏØ£¨°²»Õ£©£¬2015Äê12ÔÂ4ÈÕ     °²»Õ£ºÒ»°ÑÓÍÉ¡µÄ·ÇÒÅ´«³Ð     12ÔÂ3ÈÕ£¬ÔÚãþÏزýÇÅÏç¹Â·å´å¹úÃñÓͲ¼É¡³§£¬¹¤ÈËÔÚÁÀɹɡ¹Ç¡£     ÔÚ°²»ÕÊ¡ãþÏزýÇÅÏç¹Â·å´åÓÐÒ»¼ÒÓͲ¼É¡³§£¬ÓÉÓÚ´«³Ð´«Í³ÖÆ×÷¼¼ÒÕ£¬²úÆ·Êܵ½¹úÄÚÍâÊг¡»¶Ó­£¬ÓͲ¼É¡ÒѳÉΪµ±µØµÄÒ»ÕÅÃûƬ¡£¾Ý¸Ã³§¸ºÔðÈËÖ£¹úÃñ½éÉÜ£¬¹Â·åÓͲ¼É¡ÖÆ×÷·ÖÑ¡²Ä¡¢Á¿³ß´ç¡¢ÅÙÖñ½ÚºÍ·ÖƬ¡¢´ò¿×¡¢ÅÅÖñ¡¢Ì×É¡Í·¡¢É¡¹ÇÓëÉ¡Í·ÏàÁ¬¡¢ÖÆÉ¡Ãæ¡¢Éϲ¼¡¢Ë¢Í©ÓÍ¡¢¸ÇÕ»òÊðÃû¡¢ÁÀɹµÈ12µÀ¹¤Ðò£¬ÒòÑ¡ÁÏÒªÇó¸ß£¬´¿ÊÖ¹¤ÖÆ×÷¸´ÔÓ£¬²Ù×÷ÒªÁìȫƾ¶àÄêµÄʵ¼ù¾­Ñ飬һ°ÑÓͲ¼É¡´Ó²ÄÁϵ½³ÉÆ·Ò»°ãÐèÒ»ÖÜʱ¼ä¡£     ×÷ΪÐû³ÇÊм¶·ÇÎïÖÊÎÄ»¯ÒŲú´«³ÐÈË£¬Ö£¹úÃñ˵ËûÃÇÒѾ­ÎªÓͲ¼É¡µÄ´«Í³ÖÆ×÷¹¤ÒÕÉ걨ÁËÊ¡¼¶·ÇÎïÖÊÎÄ»¯ÒŲúÏîÄ¿¡£Ö£¹úÃñ»¹´òËãÔÚÓͲ¼É¡µÄ»ù´¡ÉÏÑз¢Í¥ÔºÉ¡£¬½øÒ»²½Ìá¸ßÓͲ¼É¡µÄ¹ÛÉÍÐÔºÍÒÕÊõÐÔ£¬½«ÓͲ¼É¡µÄ´«Í³¼¼ÒÕ¸üºÃµØ´«³ÐÏÂÈ¥¡£     лªÉç¼ÇÕß Áõ¾üϲÉã
作为宣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郑国民说他们已经为油布伞的传统制作工艺申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лªÉçÕÕƬ£¬ãþÏØ£¨°²»Õ£©£¬2015Äê12ÔÂ4ÈÕ     °²»Õ£ºÒ»°ÑÓÍÉ¡µÄ·ÇÒÅ´«³Ð     12ÔÂ3ÈÕ£¬ÔÚãþÏزýÇÅÏç¹Â·å´å¹úÃñÓͲ¼É¡³§£¬¹¤ÈËÔÚ¼ìÑéÓÍÉ¡¡£     ÔÚ°²»ÕÊ¡ãþÏزýÇÅÏç¹Â·å´åÓÐÒ»¼ÒÓͲ¼É¡³§£¬ÓÉÓÚ´«³Ð´«Í³ÖÆ×÷¼¼ÒÕ£¬²úÆ·Êܵ½¹úÄÚÍâÊг¡»¶Ó­£¬ÓͲ¼É¡ÒѳÉΪµ±µØµÄÒ»ÕÅÃûƬ¡£¾Ý¸Ã³§¸ºÔðÈËÖ£¹úÃñ½éÉÜ£¬¹Â·åÓͲ¼É¡ÖÆ×÷·ÖÑ¡²Ä¡¢Á¿³ß´ç¡¢ÅÙÖñ½ÚºÍ·ÖƬ¡¢´ò¿×¡¢ÅÅÖñ¡¢Ì×É¡Í·¡¢É¡¹ÇÓëÉ¡Í·ÏàÁ¬¡¢ÖÆÉ¡Ãæ¡¢Éϲ¼¡¢Ë¢Í©ÓÍ¡¢¸ÇÕ»òÊðÃû¡¢ÁÀɹµÈ12µÀ¹¤Ðò£¬ÒòÑ¡ÁÏÒªÇó¸ß£¬´¿ÊÖ¹¤ÖÆ×÷¸´ÔÓ£¬²Ù×÷ÒªÁìȫƾ¶àÄêµÄʵ¼ù¾­Ñ飬һ°ÑÓͲ¼É¡´Ó²ÄÁϵ½³ÉÆ·Ò»°ãÐèÒ»ÖÜʱ¼ä¡£     ×÷ΪÐû³ÇÊм¶·ÇÎïÖÊÎÄ»¯ÒŲú´«³ÐÈË£¬Ö£¹úÃñ˵ËûÃÇÒѾ­ÎªÓͲ¼É¡µÄ´«Í³ÖÆ×÷¹¤ÒÕÉ걨ÁËÊ¡¼¶·ÇÎïÖÊÎÄ»¯ÒŲúÏîÄ¿¡£Ö£¹úÃñ»¹´òËãÔÚÓͲ¼É¡µÄ»ù´¡ÉÏÑз¢Í¥ÔºÉ¡£¬½øÒ»²½Ìá¸ßÓͲ¼É¡µÄ¹ÛÉÍÐÔºÍÒÕÊõÐÔ£¬½«ÓͲ¼É¡µÄ´«Í³¼¼ÒÕ¸üºÃµØ´«³ÐÏÂÈ¥¡£     лªÉç¼ÇÕß Áõ¾üϲÉãлªÉçÕÕƬ£¬ãþÏØ£¨°²»Õ£©£¬2015Äê12ÔÂ4ÈÕ     °²»Õ£ºÒ»°ÑÓÍÉ¡µÄ·ÇÒÅ´«³Ð     12ÔÂ3ÈÕ£¬ÔÚãþÏزýÇÅÏç¹Â·å´å¹úÃñÓͲ¼É¡³§£¬¹¤ÈËÔÚ¼ìÑéÓÍÉ¡¡£     ÔÚ°²»ÕÊ¡ãþÏزýÇÅÏç¹Â·å´åÓÐÒ»¼ÒÓͲ¼É¡³§£¬ÓÉÓÚ´«³Ð´«Í³ÖÆ×÷¼¼ÒÕ£¬²úÆ·Êܵ½¹úÄÚÍâÊг¡»¶Ó­£¬ÓͲ¼É¡ÒѳÉΪµ±µØµÄÒ»ÕÅÃûƬ¡£¾Ý¸Ã³§¸ºÔðÈËÖ£¹úÃñ½éÉÜ£¬¹Â·åÓͲ¼É¡ÖÆ×÷·ÖÑ¡²Ä¡¢Á¿³ß´ç¡¢ÅÙÖñ½ÚºÍ·ÖƬ¡¢´ò¿×¡¢ÅÅÖñ¡¢Ì×É¡Í·¡¢É¡¹ÇÓëÉ¡Í·ÏàÁ¬¡¢ÖÆÉ¡Ãæ¡¢Éϲ¼¡¢Ë¢Í©ÓÍ¡¢¸ÇÕ»òÊðÃû¡¢ÁÀɹµÈ12µÀ¹¤Ðò£¬ÒòÑ¡ÁÏÒªÇó¸ß£¬´¿ÊÖ¹¤ÖÆ×÷¸´ÔÓ£¬²Ù×÷ÒªÁìȫƾ¶àÄêµÄʵ¼ù¾­Ñ飬һ°ÑÓͲ¼É¡´Ó²ÄÁϵ½³ÉÆ·Ò»°ãÐèÒ»ÖÜʱ¼ä¡£     ×÷ΪÐû³ÇÊм¶·ÇÎïÖÊÎÄ»¯ÒŲú´«³ÐÈË£¬Ö£¹úÃñ˵ËûÃÇÒѾ­ÎªÓͲ¼É¡µÄ´«Í³ÖÆ×÷¹¤ÒÕÉ걨ÁËÊ¡¼¶·ÇÎïÖÊÎÄ»¯ÒŲúÏîÄ¿¡£Ö£¹úÃñ»¹´òËãÔÚÓͲ¼É¡µÄ»ù´¡ÉÏÑз¢Í¥ÔºÉ¡£¬½øÒ»²½Ìá¸ßÓͲ¼É¡µÄ¹ÛÉÍÐÔºÍÒÕÊõÐÔ£¬½«ÓͲ¼É¡µÄ´«Í³¼¼ÒÕ¸üºÃµØ´«³ÐÏÂÈ¥¡£     лªÉç¼ÇÕß Áõ¾üϲÉã

郑国民还打算在油布伞的基础上研发庭院伞,进一步提高油布伞的观赏性和艺术性,将油布伞的传统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

лªÉçÕÕƬ£¬ãþÏØ£¨°²»Õ£©£¬2015Äê12ÔÂ4ÈÕ     °²»Õ£ºÒ»°ÑÓÍÉ¡µÄ·ÇÒÅ´«³Ð     12ÔÂ3ÈÕ£¬ÔÚãþÏزýÇÅÏç¹Â·å´å¹úÃñÓͲ¼É¡³§£¬Ö£¹úÃñÔÚ¼ì²éÉ¡¼Ü¡£     ÔÚ°²»ÕÊ¡ãþÏزýÇÅÏç¹Â·å´åÓÐÒ»¼ÒÓͲ¼É¡³§£¬ÓÉÓÚ´«³Ð´«Í³ÖÆ×÷¼¼ÒÕ£¬²úÆ·Êܵ½¹úÄÚÍâÊг¡»¶Ó­£¬ÓͲ¼É¡ÒѳÉΪµ±µØµÄÒ»ÕÅÃûƬ¡£¾Ý¸Ã³§¸ºÔðÈËÖ£¹úÃñ½éÉÜ£¬¹Â·åÓͲ¼É¡ÖÆ×÷·ÖÑ¡²Ä¡¢Á¿³ß´ç¡¢ÅÙÖñ½ÚºÍ·ÖƬ¡¢´ò¿×¡¢ÅÅÖñ¡¢Ì×É¡Í·¡¢É¡¹ÇÓëÉ¡Í·ÏàÁ¬¡¢ÖÆÉ¡Ãæ¡¢Éϲ¼¡¢Ë¢Í©ÓÍ¡¢¸ÇÕ»òÊðÃû¡¢ÁÀɹµÈ12µÀ¹¤Ðò£¬ÒòÑ¡ÁÏÒªÇó¸ß£¬´¿ÊÖ¹¤ÖÆ×÷¸´ÔÓ£¬²Ù×÷ÒªÁìȫƾ¶àÄêµÄʵ¼ù¾­Ñ飬һ°ÑÓͲ¼É¡´Ó²ÄÁϵ½³ÉÆ·Ò»°ãÐèÒ»ÖÜʱ¼ä¡£     ×÷ΪÐû³ÇÊм¶·ÇÎïÖÊÎÄ»¯ÒŲú´«³ÐÈË£¬Ö£¹úÃñ˵ËûÃÇÒѾ­ÎªÓͲ¼É¡µÄ´«Í³ÖÆ×÷¹¤ÒÕÉ걨ÁËÊ¡¼¶·ÇÎïÖÊÎÄ»¯ÒŲúÏîÄ¿¡£Ö£¹úÃñ»¹´òËãÔÚÓͲ¼É¡µÄ»ù´¡ÉÏÑз¢Í¥ÔºÉ¡£¬½øÒ»²½Ìá¸ßÓͲ¼É¡µÄ¹ÛÉÍÐÔºÍÒÕÊõÐÔ£¬½«ÓͲ¼É¡µÄ´«Í³¼¼ÒÕ¸üºÃµØ´«³ÐÏÂÈ¥¡£     лªÉç¼ÇÕß Áõ¾üϲÉã Ð»ªÉçÕÕƬ£¬ãþÏØ£¨°²»Õ£©£¬2015Äê12ÔÂ4ÈÕ     °²»Õ£ºÒ»°ÑÓÍÉ¡µÄ·ÇÒÅ´«³Ð     12ÔÂ3ÈÕ£¬ÔÚãþÏزýÇÅÏç¹Â·å´å¹úÃñÓͲ¼É¡³§£¬¹¤ÈËÔÚÁÀɹɡ¡£     ÔÚ°²»ÕÊ¡ãþÏزýÇÅÏç¹Â·å´åÓÐÒ»¼ÒÓͲ¼É¡³§£¬ÓÉÓÚ´«³Ð´«Í³ÖÆ×÷¼¼ÒÕ£¬²úÆ·Êܵ½¹úÄÚÍâÊг¡»¶Ó­£¬ÓͲ¼É¡ÒѳÉΪµ±µØµÄÒ»ÕÅÃûƬ¡£¾Ý¸Ã³§¸ºÔðÈËÖ£¹úÃñ½éÉÜ£¬¹Â·åÓͲ¼É¡ÖÆ×÷·ÖÑ¡²Ä¡¢Á¿³ß´ç¡¢ÅÙÖñ½ÚºÍ·ÖƬ¡¢´ò¿×¡¢ÅÅÖñ¡¢Ì×É¡Í·¡¢É¡¹ÇÓëÉ¡Í·ÏàÁ¬¡¢ÖÆÉ¡Ãæ¡¢Éϲ¼¡¢Ë¢Í©ÓÍ¡¢¸ÇÕ»òÊðÃû¡¢ÁÀɹµÈ12µÀ¹¤Ðò£¬ÒòÑ¡ÁÏÒªÇó¸ß£¬´¿ÊÖ¹¤ÖÆ×÷¸´ÔÓ£¬²Ù×÷ÒªÁìȫƾ¶àÄêµÄʵ¼ù¾­Ñ飬һ°ÑÓͲ¼É¡´Ó²ÄÁϵ½³ÉÆ·Ò»°ãÐèÒ»ÖÜʱ¼ä¡£     ×÷ΪÐû³ÇÊм¶·ÇÎïÖÊÎÄ»¯ÒŲú´«³ÐÈË£¬Ö£¹úÃñ˵ËûÃÇÒѾ­ÎªÓͲ¼É¡µÄ´«Í³ÖÆ×÷¹¤ÒÕÉ걨ÁËÊ¡¼¶·ÇÎïÖÊÎÄ»¯ÒŲúÏîÄ¿¡£Ö£¹úÃñ»¹´òËãÔÚÓͲ¼É¡µÄ»ù´¡ÉÏÑз¢Í¥ÔºÉ¡£¬½øÒ»²½Ìá¸ßÓͲ¼É¡µÄ¹ÛÉÍÐÔºÍÒÕÊõÐÔ£¬½«ÓͲ¼É¡µÄ´«Í³¼¼ÒÕ¸üºÃµØ´«³ÐÏÂÈ¥¡£     лªÉç¼ÇÕß Áõ¾üϲÉã

 

 

лªÉçÕÕƬ£¬ãþÏØ£¨°²»Õ£©£¬2015Äê12ÔÂ4ÈÕ     °²»Õ£ºÒ»°ÑÓÍÉ¡µÄ·ÇÒÅ´«³Ð     12ÔÂ3ÈÕ£¬ÔÚãþÏزýÇÅÏç¹Â·å´å¹úÃñÓͲ¼É¡³§£¬¹¤ÈËÔÚˢͩÓÍ¡£     ÔÚ°²»ÕÊ¡ãþÏزýÇÅÏç¹Â·å´åÓÐÒ»¼ÒÓͲ¼É¡³§£¬ÓÉÓÚ´«³Ð´«Í³ÖÆ×÷¼¼ÒÕ£¬²úÆ·Êܵ½¹úÄÚÍâÊг¡»¶Ó­£¬ÓͲ¼É¡ÒѳÉΪµ±µØµÄÒ»ÕÅÃûƬ¡£¾Ý¸Ã³§¸ºÔðÈËÖ£¹úÃñ½éÉÜ£¬¹Â·åÓͲ¼É¡ÖÆ×÷·ÖÑ¡²Ä¡¢Á¿³ß´ç¡¢ÅÙÖñ½ÚºÍ·ÖƬ¡¢´ò¿×¡¢ÅÅÖñ¡¢Ì×É¡Í·¡¢É¡¹ÇÓëÉ¡Í·ÏàÁ¬¡¢ÖÆÉ¡Ãæ¡¢Éϲ¼¡¢Ë¢Í©ÓÍ¡¢¸ÇÕ»òÊðÃû¡¢ÁÀɹµÈ12µÀ¹¤Ðò£¬ÒòÑ¡ÁÏÒªÇó¸ß£¬´¿ÊÖ¹¤ÖÆ×÷¸´ÔÓ£¬²Ù×÷ÒªÁìȫƾ¶àÄêµÄʵ¼ù¾­Ñ飬һ°ÑÓͲ¼É¡´Ó²ÄÁϵ½³ÉÆ·Ò»°ãÐèÒ»ÖÜʱ¼ä¡£     ×÷ΪÐû³ÇÊм¶·ÇÎïÖÊÎÄ»¯ÒŲú´«³ÐÈË£¬Ö£¹úÃñ˵ËûÃÇÒѾ­ÎªÓͲ¼É¡µÄ´«Í³ÖÆ×÷¹¤ÒÕÉ걨ÁËÊ¡¼¶·ÇÎïÖÊÎÄ»¯ÒŲúÏîÄ¿¡£Ö£¹úÃñ»¹´òËãÔÚÓͲ¼É¡µÄ»ù´¡ÉÏÑз¢Í¥ÔºÉ¡£¬½øÒ»²½Ìá¸ßÓͲ¼É¡µÄ¹ÛÉÍÐÔºÍÒÕÊõÐÔ£¬½«ÓͲ¼É¡µÄ´«Í³¼¼ÒÕ¸üºÃµØ´«³ÐÏÂÈ¥¡£     лªÉç¼ÇÕß Áõ¾üϲÉã
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摄

视频音频:专访沈阳农业大学陈启军教授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特约记者丹妮,记者陈雪霏)-沈阳农业大学陈启军教授日前应邀参加屠呦呦教授领奖仪式和诺贝尔晚宴,并在卡罗林斯卡进行了学术交流。我们有幸请到了陈教授,并对他进行了专访。

丹妮拍摄

陈雪霏:听说你来到瑞典我们感到很高兴,谢谢您能够接受我们的采访。想具体了解一下您研究的领域,以及在诺奖(新闻 )发布会过程中,屠呦呦教授一直谈抗虐药的抗药性问题,我想先请您谈谈您研究的领域。

陈启军:我跟屠教授处于一个共同的研究领域,就是疟疾的防治研究, 屠教授的诺贝尔奖的获得对中国来讲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奖项,对我们国家的科学研究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疟疾,早在公园前一六几几年的时候在中国和印度的早期医学纪录上就有过记载,中国的温热病,当时很多都是疟疾,一直没有很好的治疗办法。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边,在葛洪的《肘后备急方》里边有过对温热治疗的经验介绍,屠呦呦老师通过对古方的反复研究,才确定了这个疟疾治疗的有效成分是青蒿素,这个研究实际上对世界的疟疾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就像这几天诺贝尔委员会对这个项目的发明介绍的时候,反复强调,由于这个药物的使用已经使成百上千万的人的生命得到救助。这是一个巨大的贡献。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60,70年代治疗疟疾的药物不是青蒿素,我们是在70年代以后青蒿素才发明出来。在这之前有很多药物,比如说氯喹,很便宜,几分钱一片的药就可以使用,但是,这些药物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在东南亚,在非洲,都失去了作用,就是疟原虫对这些药产生了抗药性。所以导致了英文有个词叫Rollback of Malaria, 就是说疟疾病例有段时间下降了,但是,后来由于耐药性的产生,又恢复了,造成大批人员死亡,由于没有很好的药物,国际社会非常着急,幸好这时中国的青蒿素产生了,而且进行了非常标准化的生产。

我记得2002年或者是2004年在卡罗林斯卡医学院Nobel Forum(诺贝尔大厅),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正重宣布将青蒿素复方在非洲作为一线药物使用。从那以后,青蒿素在疟疾流行区进行了全面推广,由于世界银行和其他组织的资助,在非洲很多国家都是免费使用,因为青蒿素的价钱比其他抗菌药贵一些,当地老百姓买不起,必须有国际组织的支持,使它免费治疗,它的作用才能体现出来。从2000年以后到现在每年由于疟疾死亡的人数大幅下降,一年至少有40万人的性命能够救活。在撒哈拉以南黑非洲地区,以前粗略计算每年死亡人数100万以上,但去年死亡人数大幅下降。现在死亡人数在40-60万之间,所以,青蒿素的社会效益非常大,这也是导致青蒿素被授予诺贝尔奖的一个主要原因。

陈雪霏:屠老在新闻发布会中提到了,她觉得研究出青蒿素是在六,七十年代,真正推广这个药的时候是2000年了,这是三十多年的历程,现在她担心,如果产生抗药性,再想研究出药来,还需要很长时间,她这种担心,你是怎么看的呢?

陈启军:这种担忧还是有道理的。因为生物在进化,如果某种药物在自然界长期对某种生物在化学上压制它就会产生变异,就会产生抗药性。这是必然的结果。一种药物或疫苗一般它的研究周期大约15年左右。青蒿素从60年代开始研究走了几十年的历程,因为从屠老师在诺贝尔主题发言中提供的信息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条件是相当艰苦的,把盛水的大缸都用上了。现在发展到了2015年,这个过程肯定不需要了,现在科学界已经有了非常尖端的仪器设备,当时一两年做的试验,现在可能一两天就能做了。所以药物的发明过程或使用过程速度提高了很多。但是,从一种化学药物确定它是否对某种生物或病原有治疗作用的话,还需要反复的试验,也需要有一个过程。

陈雪霏:刚才谈了很多屠老的发现,无论是媒体还是网友,反响是很大的,您能不能谈一谈屠老的获奖,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或激励,或者,我们该怎么做呢?

陈启军:这个我已经谈了好几次了,好几个媒体,在屠老师获诺贝尔奖之前,我在单位也反复讲了这个问题。屠老师获奖事例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不管是过去的研究人员还是现在的研究人员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我认为学习屠老师有两个方面:

其实屠老师在报告中也专门讲了。第一,就是要科学奉献。 如果是科研人员,你没有奉献精神,你的科学永远也搞不好,要有投入,要夜以继日地奋斗, 科研人员每天八小时工作是不够的。对于屠教授来讲,她不完全是奉献,她在时间上是奉献了,而且在自己的身体也奉献了。因为她是把疟原虫植到自己身上,然后用药,吃啊注射啊,这是对科学的最大奉献精神。没有这种“赴汤蹈火,成功不在我”,没有这种精神,这个研究是做不出来的。这是奉献精神。再有一点,作为科学家来讲,这一点我在国内单位或其他地方做报告时讲过多次,科学严谨性,屠呦呦的科学严谨性是每一位中国科学家都应该很好学习的。我前天在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做报告时,我的第二张片子就把屠呦呦笔记本的相片打印出来了。她之所以能够获诺贝尔奖是有原因的。她对科学做出了巨大奉献,另外她有她的非常好的严谨性。这是让我毕生受益的。

陈雪霏:你和他接触过,屠呦呦的性格怎样?是否脾气大?

陈启军:没有,她很平易近人,很低调。

陈雪霏:您主要是研究哪方面的?

陈启军:我主要沿习了我在瑞典的研究。主要研究疟疾致病基理和抗病疫苗方面的工作。在疟疾治疗方面还有很多东西都没搞清楚,例如疟原虫侵入人体的红细胞,它是怎么侵入的?疟原虫是怎么致病的?这些问题还没搞清楚。如果这个问题能够搞清楚,新的抗虐药物就做出来了。如果把它的关键的致病因子确定下来了, 或许就能发现一个非常好的获取疫苗的候选抗原。这样我们可以往疫苗方面发展。

所以,我对疟疾的发展研究本着平行的两条线走,就是研究它的致病基理,为下一步研究抗虐药做基础,另外就是确定疟原虫关键的致病基理,为疟疾疫苗的研究打下基础。

陈雪霏:你谈谈疟疾方面研究在卡罗林斯卡也有,你们有没有很多合作呢?

陈启军:卡罗林斯卡对疟疾有很好的研究传统。有两部分的研究传统,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这边有搞基础研究的,在卫生部和肿瘤研究部门有临床研究。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研究也有。斯德哥尔摩大学也有疟疾免疫方面的研究。我回来以后和卡罗林斯卡研究合作一直非常密切,共同发表论文。我每年都到卡罗林斯卡来交流。也请卡罗林斯卡医学教授到中国去。另外我们也和卡罗林斯卡有合作研究基金。合作还是很密切的。

陈雪霏:你是教授了,是否有资格推荐诺贝尔奖候选人了?

陈启军:没有……诺贝尔评审过程是有系统的过程的。明年,屠呦呦老师就有资格推荐,以往的诺奖获得者,该领域里的重要知名科学家例如,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的院士都有资格。

陈雪霏:您第一次参加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和晚宴。有何感受?

陈启军:感到非常荣幸,很光荣,也很震撼,感觉自己的工作与大师们的贡献相比,还是有距离,回去以后还要加倍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

陈雪霏:作为教授,请问您对年轻人在事业发展方面有什么建议?

陈启军:诺奖化学奖得主的现场发言非常好,我非常赞同。任何一项成就,后边都有一份努力,但努力的背后,要有感情的结果,感情的后边还需要兴趣。青年人要有目标,然后需要脚踏实地去实现,这才行。

陈雪霏:您在瑞典学习工作了十五年,最后为什么选择了回国?为什么选择沈阳农业大学?

陈启军:我工作十五年为什么回去。我仅代表我个人,不代表其他人。我总觉得我在这里工作这么多年,还是觉得自己是外国人…我也是独立课题组的组长,有项目,有博士生,这里的学术环境非常好是我们国内不具备的。但文化环境不尽人意。

恰恰这时候,中国改革开放,对科研有很大投入,中国召唤海外留学人员,我当时是回到了吉林大学,然后去了沈阳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的校园文化对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工作环境不能用宽松来形容,非常优越,提供了优厚的实验条件,农大的同事们也非常积极地配合,上上下下都拧成一股劲儿,沈阳农业大学确立了在十三五期间要进入全国农业院校第一行列。现在整个农业大学各个方面的环境包括师生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都是非常好的,尤其是我们的学术环境都到了非常喜人的地步。

陈雪霏:谢谢你接受我们的采访。

 

 

今日头条:屠呦呦斯德哥尔摩领奖大事回顾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中国科学家诺奖得主屠呦呦12月4日抵达斯德哥尔摩进行为期一周的诺奖活动。屠呦呦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受到世界瞩目。无论是在侨界还是在瑞典都引起轰动,记者每到一处,无论是亲戚朋友还是同事,都在向我们祝贺,中国出了 一位女诺贝尔奖获得者。

tt-tu-with-chair

图/诺贝尔奖网站。

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导致抗虐新药开发制成,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获得一半诺贝尔奖。另一半由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和美国科学家坎贝尔获得,因为他们发现了治疗蛔虫病和蛔虫引起的河盲症和象皮症的治疗方法,使上亿人从中受益。

tt-tu-signing-chair

图/诺贝尔网站

DSC_4751屠呦呦首先到诺贝尔博物馆参加了诺奖基金会组织的在博物馆的椅子背上签名的活动。在那里,屠呦呦捐献了她的青蒿素研究报告和一个艺术品。

IMG_9358

左:大村智,左二:坎贝尔,右二:屠呦呦,右一:翻译(屠呦呦的女婿)。

图/陈雪霏拍摄

IMG_9364

屠呦呦出席12月6日新闻发布会。图/陈雪霏拍摄

12月6日下午两点,在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诺贝尔大厅,屠呦呦,大村智和坎贝尔一起出席新闻发布会。屠呦呦讲述了青蒿素的发现过程,以及她对年轻人的希望。

12月7日,屠呦呦在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做诺奖报告。身着宝石蓝的套装,屠呦呦的报告既详细,又干练。她用中文讲述了青蒿素发现的来龙去脉。讲述了成功发现青蒿素的经验。最后也对后来者提出了希望。屠呦呦引用毛主席的话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她认为中西医”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当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她最后与大家分享了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鹊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请各位有机会时更上一层楼。IMG_9403

左:扬.安德森,中:屠呦呦,右:屠呦呦的女婿(帮助放映英文ppt的)。图/陈雪霏拍摄

12月9日,屠呦呦出席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组织的研讨会。

249994705_8左:大村智,中:屠呦呦,右:阿莱克谢耶维奇。图/新华社叶平凡。

249995851_8

屠呦呦前来领奖。 图/新华社叶平凡。

249995844_8

249995832_8

249995831_8

tu-diploma

诺奖证书。  图/诺贝尔奖网站

249996172_812月10日下午4:30,屠呦呦身着紫色套装出席诺贝尔颁奖典礼,从瑞典国王手中领取诺奖证书和奖牌。

249998153_8当天晚上19点,屠呦呦和丈夫,女儿和外孙女一起与1300多名嘉宾出席诺贝尔晚宴。屠呦呦本来是被安排在主桌8号位置,与瑞典国王,王后和公主等在主桌上,但是,来了以后,屠呦呦申请和家人坐在一起。

249996171_8

249997358_8249997360_8屠呦呦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受到世界瞩目。无论是在侨界还是在瑞典都引起轰动,记者每到一处,无论是亲戚朋友还是同事,都在向我们祝贺,中国出了 一位女诺贝尔奖获得者。

249996259_8屠呦呦是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女科学家。12月30日将是她85岁生日。

据了解,屠呦呦出席诺奖周的服装,首饰,围巾,手表,皮鞋等均由华人国际设计大师Galo精心设计。

领奖和诺贝尔晚宴照片均由新华社记者叶平凡拍摄。

图片新闻:屠呦呦从瑞典国王手中获得诺奖证书并出席晚宴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中国科学家屠呦呦10日从瑞典国王手中获得诺贝尔奖证书,并出席著名的诺贝尔晚宴。

249994704_8这是屠呦呦在领取诺奖之前与一起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坎贝尔和大村智获得一半诺奖,因为他们发现了治疗蛔虫的方法,二人合作密切。他们的发现使80多个国家的上亿河盲症和象皮症患者得到了挽救。

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导致开发抗虐新药,最终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尤其是儿童。因此获得另一半奖金400万克朗。

249994705_8

左大村智,中,屠呦呦,右,阿莱克谢维奇,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来自白俄罗斯。

249995851_8249995823_8屠呦呦慢步来领奖。屠呦呦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诺奖证书。

249995844_8

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右出席2015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
249995832_8

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249995831_8

249996259_8

249996171_8

t249996172_8

249998153_8249997360_8249997358_8

图/新华社。

屠呦呦取得了多少第一?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中国医药学家屠呦呦教授10日在斯德哥尔摩从瑞典国王手中获得诺贝尔奖证书。

IMG_9482她是因为发现青蒿素,在治疗疟疾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而获奖的。

很多中国人华人华侨都感到欢欣鼓舞。细数屠呦呦获取了多少中国第一和世界第一。

网友davidlhz在朋友圈发布: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在诺奖晚宴进行之时,相信很多在瑞典的华人华侨都坐在电视机前看瑞典电视的现场直播。晚宴将进行到晚上11点多。

屠呦呦也是过去100多年来900个诺贝尔获奖者之一。是医学奖中的第12位女性科学家。

屠呦呦也是在诺贝尔医学奖诺奖演讲中第一个用中文演讲的。

 

 

 

北欧绿色邮报网将继续为您报道。

屠呦呦从瑞典国王手中领取诺奖证书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办的隆重的诺奖颁奖典礼上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诺奖证书。

IMG_9482音乐厅内由诺贝尔逝世的地方,意大利小镇捐送来的两万朵鲜花装饰。富丽堂皇。诺贝尔雕像后面的花墙由9000朵花覆盖。全场坐了1500人。

IMG_9534他们有瑞典国王,王后西尔维亚,公主维多利亚和丈夫丹尼尔.韦斯特林,二公主夫妇和今年刚大婚的王子菲利普夫妇。

IMG_9533诺贝尔各个奖项的主要评委,瑞典首相勒文,及除民主党以外的各个议会政党党首,政府高级官员及诺奖得主的家人同事等。

颁奖典礼上,首先由诺奖基金会主席赫尔丁致开幕词。

他说:诺贝尔的远景是这些奖项要奖励给那些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诺贝尔是个化学家,有过355个专利。他对文明启蒙的理想和知识的追求达到了过度沉浸的程度。

在过去的100多年中有900人获得了诺贝尔奖。他们的巨大贡献一直对我们是个极大鼓舞。他们的故事和成就也值得宣传。

IMG_9467首先颁发的是物理学奖。然后是化学奖。瑞典卡罗林斯卡诺奖大会成员汉斯.佛师贝宣读了诺贝尔医学奖的成就。

他说,疟疾是由通过蚊子传播的疟原虫造成的。这种疾病感染红血细胞,引起发烧,发冷并且在严重的情况下引起脑炎。每年死于疟疾者达50万人,其中多数是儿童。

“屠呦呦参加了中国在60和70年代间的一个大项目,旨在研制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当屠呦呦研究古代文献时,她发现植物黄花蒿,青蒿等,反复出现在各种治疗发烧的配方中。她用这种植物的馏出物,在受感染的小鼠身上试验。一部分疟原虫被杀死了,但效果变化不定。屠重新查找文献,在一本1700年以前的医书中,找到了无需加热而从青蒿植物中提取馏出物的方法。因此馏出物变得异常有效,杀死了所有疟原虫。活性成分被鉴定出来,命名为青蒿素。它显示出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攻击疟原虫。青蒿素的发现导致开发出一种新药,这种药物在过去15年中,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佛师贝教授说,坎贝尔教授,大村智教授和屠呦呦教授,你们的发现代表了典型的制药方式转变,它们不仅对毁灭型寄生虫疾病提供了革命性的治疗,也促进了个人和社会的福祉和繁荣。你们的发现对全球的影响和给人类带来的受益是无法估量的。

现在请允许我请你们走上前来,从国王殿下手中接受诺贝尔奖。

IMG_9498随后颁发的是诺贝尔文学奖,阿来克塞耶维奇获得颁奖。

在美国经济学家迪顿获得颁奖以后,颁奖典礼结束。

颁奖中间,人们欣赏了优美的音乐和男高音独唱。

19点诺贝尔晚宴开始。

文/陈雪霏,图/翻拍诺贝尔奖网站。

请继续关注北欧绿色邮报网为您报道。

www.greenpost.se

北欧绿色邮报网是非盈利媒体。欢迎支持,欢迎捐款。

bankgiro: 840-7157

 

 

屠呦呦将领取诺贝尔奖并出席诺贝尔晚宴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根据诺贝尔基金会安排,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教授将和日本的大村智和美国的坎贝尔两位科学家一起在当地时间16:30开始举行的诺贝尔颁奖仪式上从国王手中领取诺贝尔奖。

IMG_9364颁奖顺序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医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以及诺贝尔经济学奖。诺贝尔和平奖已经在13:00在挪威奥斯陆举行的颁奖仪式上进行。

中间穿插优美的音乐。其隆重庄严和华贵,真可谓诺贝尔的殿堂,得主们受到国王的颁奖,堪称世界独一无二,这也使的诺贝尔奖成为世界瞩目的最大科学文学和平奖项。

晚上19:00,屠呦呦将和瑞典国王一家,瑞典政界,诺贝尔基金会领导,诺奖评委,往届诺奖得主,诺奖得主请来的家人和同事共1300人共进晚餐。

据此前报道得知,本来屠呦呦将和日本和美国同行坐在一起在主桌,但是,屠呦呦因为身体原因申请和女儿和丈夫坐在一桌。

屠呦呦从12日抵达斯德哥尔摩之后,先后出席了诺奖基金会安排的在诺贝尔博物馆签名活动,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并做了震惊世界的史无前例的中文演讲。她的报告题目是“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在报告中她详细介绍了四十年前,在艰苦的环境下,中国科学家努力奋斗从中医药中寻找抗虐新药的故事。

IMG_9358在新闻发布会上,本网记者问屠呦呦如何评价毛主席在青蒿素发现过程中的作用。屠呦呦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回答了青蒿素的发现过程。但是,屠呦呦在诺贝尔讲座中,在ppt演讲中却这样直接引用了毛主席的话。而且在新闻发布会期间她在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就说:毛主席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IMG_9403这句话也在她演讲的报告最后提到。

她说:在结束之前,我想再谈一点中医药。“中国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通过抗虐药青蒿素的研究经历,深感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当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植物资源,医药学研究者可以从中开发新药。中医药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对于自然资源的药用价值已经有所整理归纳。通过继承发扬,发掘提高,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造福人类。

屠呦呦积极鼓励年轻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去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发现蕴含于传统中医药中的宝藏!

图文/陈雪霏

了解中医-瑞典对话中医药交流会在斯京举行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主题为“了解中医-瑞典对话中医药”交流研讨会8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南部的温德卫肯举行。

DSC_4961

DSC_4864

中国驻瑞典大使陈育明和夫人白晓梅出席本次交流研讨会。DSC_4889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在致辞中说,他代表屠呦呦教授向大家致以歉意和敬意,屠呦呦因为身体原因未能出席。

张院士说,“中国中医药有几千年的历史,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传统医药,必须和现代科学结合才能造福人类,才能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这也是屠呦呦老师获奖的经验,也是我们今天到这儿来的目的。就像我们在这里开会一样,看到这古老的建筑,怀念诺贝尔先生所做的贡献。所有对世界做出贡献的人,人们都会记住他。我想还说一句话,我们到这来就是要寻求友谊,寻求朋友,寻求合作,特别在中药合作方面,我们希望同更多海内外的同行们共同研究,共同造福人类。”

SP瑞典国家技术研究所生命科学部主任在致辞中介绍了他的研究所。他说,他很期待这次论坛和讨论。

DSC_4910出席对话活动的中方代表还有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陈士林教授,朱晓新教授和廖福龙教授。瑞方代表有来自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约斯坦森教授,潘嫱教授,来自耶乌勒大学的昆虫环境学教授尼尔斯.于尔霍姆(Nils Ryrholm)和瑞典中医彼得.图赛尔和华人中医潘志峰(音)。对话由卡罗林斯卡瓦尔格林(Mats.Wahlgren)教授主持。

瑞方首先问到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日渐增多,中国是如何用传统中医来治糖尿病的,是否有可以治糖尿病的良药。

DSC_4934张伯礼教授说,中国是糖尿病大国,有糖尿病人9000万,有可能得糖尿病的潜在病人有上亿。中国有直接降糖的药物。这种药物不但可以降糖,还可以降血脂。中国中医已经发现了价格低,效果好的药物,尤其对缓解并发症有很好的疗效。

DSC_4930通过对话,人们意识到中西医可以互补,例如,西医的一些方法可以在中医中得到应用,尤其是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屠呦呦教授的成功确实给人极大的鼓舞。屠老师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和启示。事实上,中医西用就是在古代药方的基础上求证,因此范围缩小了很多,也应该容易很多。

DSC_4928张伯礼教授说,中医治疗有三个层面,治症,治病,也改善身体的状态。

DSC_4990中国章光集团董事长赵章光也出席了交流会并发表讲话。

卡罗林斯卡教授约斯坦森在接受北欧绿色邮报记者采访时说,这种活动很好,它可以促进中瑞医药专家加强相互交流与了解。

瑞典耶乌勒大学教授对记者说,他真想和屠呦呦教授探讨环境问题,因为他是研究昆虫的,环境对昆虫的影响非常大。他希望能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与中国合作,寻求资金。

张伯礼院士说,他们这次来也带来一些项目,希望在中药品质以及临床评价的研究方面和瑞典学者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

DSC_4983交流会中间科学与文化相结合,与会者也欣赏了中瑞音乐演奏家的优美乐器长笛,古筝和竖琴的表演。

来自瑞典中医界和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及华人华侨和中国中医界共计200多人参加了本次交流论坛。

DSC_4849这次活动特意选在诺贝尔生前的工厂旧址,  由《北欧时报》主办, SP瑞典国家技术研究所和瑞典针灸学院协办。这也是瑞典侨界为庆祝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而举办的一场活动。

图文/陈雪霏

三诺奖得主看好中国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特约记者丹妮,编辑陈雪霏)--随着诺贝尔活动周的活动陆续展开,日前,在诺贝尔物理学、化学和经济学奖得主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对该三个领域的诺贝尔奖部分得主进行了专访。
 OLYMPUS DIGITAL CAMERA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阿瑟·麦克唐纳认为,目前,他最关注的是中国的JUNO的项目研究,在中国的核反应堆进行的JUNO实验,有很大的可能来测出他们的质量的相对大小。
他告诉记者,他对该项目能够给解决中微子质量排序问题抱有很大的希望。
“我相信随着时间的发展,中国将成为这个领域领先的国家之一。”
 OLYMPUS DIGITAL CAMERA
而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托马斯·林达尔则表示,DNA的相关领域中,在某种程度上中国有很多出色的科学家,但中国科学家却无法更多地利用DNA测序得出的信息。从而让人们做出相应措施,预防疾病。
他希望中国科学家不是仅仅进行基因的测序工作,而是多想一想对于基因测序得到的结果怎么运用起来。
OLYMPUS DIGITAL CAMERA
此外,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安格斯·斯图尔特·迪顿,对中国解决贫困问题方面的研究看作是国际上的一个“榜样”。针对中国经济下行风险问题,他认为,近些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的确放缓了些,这使得减少贫困变难了点。“但我还是倾向于认为中国的扶贫非常成功,而不是失败。”

要闻视频:诺奖评委安德森:为什么是屠呦呦?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10月5日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大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诺奖大会秘书兰达尔宣布2015诺贝尔医学奖一半授予日美科学家大村智和坎贝尔,一半授予中国医药学家屠呦呦。

发布会期间,本网记者特意问评委这是否是多年来首次对中医的奖励,评委安德森说,这不是对中医本身的奖励,是对中医的启发和鼓舞的奖励,尤其是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化学成分这一项构成重大发现。发布会后,记者专门采访了传染病专家安德森教授。

北欧绿色邮报网记者陈雪霏采访诺奖评委安德森教授。丹妮录制。

大家好,我是北欧绿色邮报网的陈雪霏。我现在是在诺贝尔大厅。我们刚刚参加完今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新闻发布会,中国的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在这里我们请专家评委(扬.安德森)谈谈为什么屠呦呦能获得诺贝尔奖。

记者:那么您能告诉我们为什么屠呦呦获得这个奖吗?

安德森:能。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而获得半个诺贝尔奖。她是从一种植物中发现的。因此她是那个发现含有青蒿素植物的人,有一种中国的青蒿(黄蒿)含有青蒿素化合物,这种化合物能最有效地对付疟疾寄生虫。她也发现了如何从植物中提取有效的化合物。她还发现了如何去除植物中的有毒物质,使青蒿素可以被开发出安全有效的青蒿素药品来治疗严重的疟疾。

IMG_0668记者:请问您如何评价这一发现的贡献呢?

安德森:她发现了如何提取这种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如何提纯它,然后使其成为晶体,而且发现了它的分子式,她为整个发展过程搭建了舞台。这是一个集体努力,但是,她实现了范式转变,这个转变为其他科学家敞开了继续研发的大门,得以为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她进入这个过程时这是一个全国的项目,取得了一点儿成功,但也有失败。他们正在想着如何往下走。有一部分项目对所有传统中医药都看查了,看是否能从那里找到什么。这时她带着如何提纯物质,如何分离物质,如何进行生物活性测试的化学和药理知识介入了。这真是一个范式转变。是她实现的转变。然后,在她发现这种生物化合物以后,就是证实它是安全的,去除了毒物以后在中国又有很多其他团队继续研究,在不同动物身上实验,然后在感染病人身上实验,然后有公司介入进行大规模生产。

但是你知道,总是有人要领头的,当我们发现了谁是那个人的时候,我们非常高兴,我们能够发现在屠呦呦的事业生涯里,能找到那(发现的)具体时刻。

记者:我们能说如果没有这个药,我们就会有数百万数百万的人失去生命?

安德森:是的,我们可以这么说因为后来用青蒿素提纯物进行了临床试验。结果与传统的奎宁相比死亡率大大降低,五岁以下儿童因患虐疾的死亡率降低了30%。因此,我们可以说至少每年减少了10万人的死亡。我们也可以说整个死亡病例大大降低因为有全新的青蒿素药物在病发早期就已经介入。

DSC_3746记者:它是象免疫药吗?

安德森:不是,你不能说这是免疫药,这是一种治疗。我们不用它做预防。我们一直用它治疗感染的病人。

记者:也许再简单谈谈获得另一半奖的得主情况吧。

安德森:好。另一半奖授予了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和他的合作者美国科学家威廉.坎贝尔。他们俩一起发现了一种新的治疗蛔虫的化合物。这种感染影响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导致慢性蛔虫感染,有两种有名的疾病,一种是众所周知的河盲症,另一种是象皮症。世界上有2500万人感染河盲症,有1.2亿人有象皮症。他们发现这种化合物一年吃一次,经过几年时间就可以治愈,很多小孩和大人只用一年一次就非常有效。

这种病严重影响非洲,一部分美洲和东南亚一代。但主要发病区是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河盲症发生在31个国家,象皮症发生在81个国家。

坎贝尔出生在爱尔兰但生活在美国。大村智把45万个病毒都照下来了,然后他选了50个送给坎贝尔。坎贝尔有具体方法来测试生物活性,最终发现了治愈的良方。

陈雪霏:谢谢。

安德森:不客气。

屠呦呦诺贝尔演讲全文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7日下午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发表精彩演讲,介绍科研成果。演讲全文如下:

尊敬的主席先生,尊敬的获奖者,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在报告之前,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2015年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对全体中国科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在短短的几天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瑞典人民的热情,在此我一并表示感谢。

谢谢William C. Campbell(威廉姆.坎贝尔)和Satoshi Ōmura(大村智)二位刚刚所做的精彩报告。我现在要说的是四十年前,在艰苦的环境下,中国科学家努力奋斗从中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的故事。

关于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大家可能已经在很多报道中看到过。在此,我只做一个概要的介绍。这是中医研究院抗疟药研究团队当年的简要工作总结,其中蓝底标示的是本院团队完成的工作,白底标示的是全国其他协作团队完成的工作。 蓝底向白底过渡标示既有本院也有协作单位参加的工作。

中医药研究所团队于1969年开始抗疟中药研究。经过大量的反复筛选工作后,1971年起工作重点集中于中药青蒿。又经过很多次失败后,1971年9月,重新设计了提取方法,改用低温提取,用乙醚回流或冷浸,而后用碱溶液除掉酸性部位的方法制备样品。1971年10月4日,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即标号191#的样品,以1.0克/公斤体重的剂量,连续3天,口服给药,鼠疟药效评价显示抑制率达到100%。同年12月到次年1月的猴疟实验,也得到了抑制率100% 的结果。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抗疟药效的突破,是发现青蒿素的关键。

1972年8至10月,我们开展了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的临床研究,30例恶性疟和间日疟病人全部显效。同年11月,从该部位中成功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体化合物的结晶,后命名为“青蒿素”。

1972年11月开始对青蒿素的化学结构进行探索,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测定、质谱及旋光分析等技术手段,确定化合物分子式为C15H22O5,分子量282。明确了青蒿素为不含氮的倍半萜类化合物。

1973年4月27日,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分析化学室进一步复核了分子式等有关数据。1974年起,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生物物理所相继开展了青蒿素结构协作研究的工作。最终经X光衍射确定了青蒿素的结构。确认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立体结构于1977年在中国的科学通报发表,并被化学文摘收录。

1973年起,为研究青蒿素结构中的功能基团而制备衍生物。经硼氢化钠还原反应,证实青蒿素结构中羰基的存在,发明了双氢青蒿素。经构效关系研究:明确青蒿素结构中的过氧基团是抗疟活性基团,部分双氢青蒿素羟基衍生物的鼠疟效价也有所提高。

这里展示了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双氢青蒿素、蒿甲醚、青蒿琥酯、蒿乙醚的分子结构。直到现在,除此类型之外,其他结构类型的青蒿素衍生物还没有用于临床的报道。

1986年,青蒿素获得了卫生部新药证书。1992年再获得双氢青蒿素新药证书。该药临床药效高于青蒿素10倍,进一步体现了青蒿素类药物“高效、速效、低毒”的特点。

青蒿素引起世界关注

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在北京联合召开疟疾化疗科学工作组第四次会议,有关青蒿素及其临床应用的一系列报告在会上引发热烈反响。我的报告是“青蒿素的化学研究”。上世纪80年代,数千例中国的疟疾患者得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有效治疗。

听完这段介绍,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不过是一段普通的药物发现过程。但是,当年从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沿用历史的中药青蒿中发掘出青蒿素的历程却相当艰辛。

  目标明确、坚持信念是成功的前提。1969年,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参加全国“523”抗击疟疾研究项目。经院领导研究决定,我被指令负责並组建“523”項目课题组,承担抗疟中药的研发。这一项目在当时属于保密的重点军工项目。对于一个年轻科研人员,有机会接受如此重任,我体会到了国家对我的信任,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决心不辱使命,努力拼搏,尽全力完成任务!

学科交叉为研究发现成功提供了准备。这是我刚到中药研究所的照片,左侧是著名生药学家楼之岑,他指导我鉴别药材。从1959年到1962年,我参加西医学习中医班,系统学习了中医药知识。化学家路易˙帕斯特说过“机会垂青有准备的人”。古语说:凡是过去,皆为序曲。然而,序曲就是一种准备。当抗疟项目给我机遇的时候,西学中的序曲为我从事青蒿素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准备。

信息收集、准确解析是研究发现成功的基础。接受任务后,我收集整理历代中医药典籍,走访名老中医并收集他们用于防治疟疾的方剂和中药、同时调阅大量民间方药。在汇集了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2000余内服、外用方药的基础上,编写了以640种中药为主的《疟疾单验方集》。正是这些信息的收集和解析铸就了青蒿素发现的基础,也是中药新药研究有别于一般植物药研发的地方。

关键的文献启示。当年我面临研究困境时,又重新温习中医古籍,进一步思考东晋(公元3-4世纪)葛洪《肘后备急方》有关“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截疟记载。这使我联想到提取过程可能需要避免高温,由此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

关于青蒿入药,中国最早见于马王堆三号汉墓的帛书《五十二病方》,其后的《神农本草经》、《补遗雷公炮制便览》、《本草纲目》等典籍都有青蒿治病的记载。然而,古籍虽多,确都没有明确青蒿的植物分类品种。当年青蒿资源品种混乱,药典收载了2个品种,还有4个其他的混淆品种也在使用。后续深入研究发现:仅Artemisia annua 一种含有青蒿素,抗疟有效。这样客观上就增加了发现青蒿素的难度。再加上青蒿素在原植物中含量并不高,还有药用部位、产地、采收季节、纯化工艺的影响,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的成功确实来之不易。中国传统中医药是一个丰富的宝藏,值得我们多加思考,发掘提高。

在困境面前需要坚持不懈。七十年代中国的科研条件比较差,为供应足够的青蒿有效部位用于临床,我们曾用水缸作为提取容器。由于缺乏通风设备,又接触大量有机溶剂,导致一些科研人员的身体健康受到了影响。为了尽快上临床,在动物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上,我和科研团队成员自身服用有效部位提取物,以确保临床病人的安全。当青蒿素片剂临床试用效果不理想时,经过努力坚持,深入探究原因,最终查明是崩解度的问题。改用青蒿素单体胶囊,从而及时证实了青蒿素的抗疟疗效。

团队精神,无私合作加速科学发现转化成有效药物。1972年3月8日,全国523办公室在南京召开抗疟药物专业会议,我代表中药所在会上报告了青蒿No.191提取物对鼠疟、猴疟的100%的结果,受到会议极大关注。同年11月17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会议上,我报告了30例临床全部有效的结果。从此,拉开了青蒿抗疟研究全国大协作的序幕。

今天,我再次衷心感谢当年从事523抗疟研究的中医科学院团队全体成员,铭记他们在青蒿素研究、发现与应用中的积极投入与突出贡献。感谢全国523项目单位的通力协作,包括山东省中药研究所、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广州中医药大学以及军事医学科学院等,我衷心祝贺协作单位同行们所取得的多方面成果,以及对疟疾患者的热诚服务。对于全国523办公室在组织抗疟项目中的不懈努力,在此表示诚挚的敬意。没有大家无私合作的团队精神,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将青蒿素贡献给世界。

疟疾对于世界公共卫生依然是个严重挑战。WHO总干事陈冯富珍在谈到控制疟疾时有过这样的评价,在减少疟疾病例与死亡方面,全球范围内正在取得的成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虽然如此,据统计,全球97个国家与地区的33亿人口仍在遭遇疟疾的威胁,其中12亿人生活在高危区域,这些区域的患病率有可能高于1/1000。统计数据表明,2013年全球疟疾患者约为1亿9千8百万,疟疾导致的死亡人数约为58万,其中78%是5岁以下的儿童。90%的疟疾死亡病例发生在重灾区非洲。70% 的非洲疟疾患者应用青蒿素复方药物治疗(Artemisinin-based Combination Therapies, ACTs)。但是,得不到ACTs 治疗的疟疾患儿仍达5千6百万到6千9百万之多。

疟原虫对于青蒿素和其他抗疟药的抗药性。在大湄公河地区,包括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恶性疟原虫已经出现对于青蒿素的抗药性。在柬埔寨-泰国边境的许多地区,恶性疟原虫已经对绝大多数抗疟药产生抗药性。请看今年报告的对于青蒿素抗药性的分布图,红色与黑色提示当地的恶性疟原虫出现抗药性。可见,不仅在大湄公河流域有抗药性,在非洲少数地区也出现了抗药性。这些情况都是严重的警示。

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遏制青蒿素抗药性的全球计划。这项计划出台的目的是保护ACTs对于恶性疟疾的有效性。鉴于青蒿素的抗药性已在大湄公河流域得到证实,扩散的潜在威胁也正在考察之中。参与该计划的100多位专家们认为,在青蒿素抗药性传播到高感染地区之前,遏制或消除抗药性的机会其实十分有限。遏制青蒿素抗药性的任务迫在眉睫。为保护ACTs对于恶性疟疾的有效性,我诚挚希望全球抗疟工作者认真执行WHO遏制青蒿素抗药性的全球计划。

在结束之前,我想再谈一点中医药。“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通过抗疟药青蒿素的研究经历,深感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当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植物资源,医药学研究者可以从中开发新药。中医药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对于自然资源的药用价值已经有所整理归纳。通过继承发扬,发掘提高,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造福人类。

最后,我想与各位分享一首我国唐代有名的诗篇,王之涣所写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请各位有机会时更上一层楼, 去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发现蕴涵于传统中医药中的宝藏!

衷心感谢在青蒿素发现、研究、和应用中做出贡献的所有国内外同事们、同行们和朋友们!

深深感谢家人的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衷心感谢各位前来参会!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