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中国新闻

中国驻瑞典大使馆举办“春节包”发放仪式

1月22日,中国驻瑞典大使馆举办“春节包”发放仪式。崔爱民大使出席并讲话,瑞典多所高校中国学联和留学生代表参加。

崔大使介绍了去年一年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和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努力下,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表示2022年的中国将更加精彩。中国即将为世界献上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北京冬奥,还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征程上将不断取得新胜利新成就。

崔大使表示,同学们过去一年携手战疫,孜孜求学,努力成才,关心祖国发展,为中瑞两国友好和务实合作作出贡献。面对疫情严峻形势,克服各种困难选择留在当地过年。祖国时刻牵挂着大家,使领馆为同学们发放的“春节包”承载着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希望能够陪伴大家过个祥和、温暖、平安的中国年。崔大使代表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和驻哥德堡总领馆祝旅瑞留学生健康平安,学业进步,事业有成,虎年大吉!

留学生代表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表示“春节包”让他们倍感温暖,将认真学习,报效祖国,努力为中瑞友好和各领域合作作出更大贡献。

2022年“侨连五洲”-“云相聚.欢乐春节”活动在北京和五大洲线上线下隆重举办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在壬寅虎年即将到来之际,北京市侨联与中国侨联联谊联络部于1月25日中国农历小年儿这天联合举办了2022年“侨连五洲”–“云相聚·欢乐春节”活动,为五大洲的华人华侨们献上了浓浓的中国情。云相聚,情相连,意相融。

北京侨联的组织者非常细心,考虑到美洲,大洋洲和亚洲的时间差,给他们安排了上午10:00-11:00. 给港澳地区,欧洲和非洲地区的华人华侨朋友安排在17:00-18:00. 在欧洲就是早上10点到11点。

笔者刚出席完德中旅游传媒协会举办的助力北京冬奥线上研讨会后,立即出席北京侨联举办的联谊会。

10点整,北京侨联的主持人✨亮登场。联谊会现场摆着圆桌,人们坐在那里已经等候多时。主持人说,以往的惯例是每到春节的时候,都会组织代表团到国外去慰问演出。但是,由于新冠的阻隔,今年只好线上举行。但是,线上举行也可以通过大屏幕看到现场的歌舞。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也可以通过屏幕把他们的表演与大家分享。

出席线上线下活动的大约500多人,来自世界五大洲,包括北欧的瑞典,芬兰和荷兰都有代表参加。瑞典的瑞典华人总会代表伍王令,唐兵,瑞青中文学校的王梅霜,瑞典北京同乡会会长李凯等。还有荷兰的季增斌,芬兰的张宏博也出席了会议。

北京侨联领导致辞,介绍了北京的情况及北京侨联的工作,并为大家献上祝福。

非洲的肯尼亚华人代表郭文昌发布贺词。

北京顺义的中德工业园区的陈远芳介绍了工业园区的情况。2021年10月23日,20平方公里的北京中德产业园建立了。这里到机场只有1公里。距离通州15分钟,大兴机场40分钟。顺义有700多家外资企业。73家德资企业,200多家欧洲企业。工业园有外国人出入境服务。这里还有中德国际小镇,国际小学。尽管疫情阻断面对面的联系,但是,不能阻断网上联系。中德之间,中德企业家们并没有停止联系。正是应对疫情,开展了网上一站式服务。

非洲的肯尼亚华人代表郭文昌发布贺词。欧洲意大利都通过网上互动,为大家献上祝福和歌舞演出。

德国的科学家清华大学顾问张建伟博士介绍了北京冬奥会的黑科技,防疫机器人,机器人滑雪等。

英国留学生联合海外留学生唱了一首动人的歌曲,我们的幸福在一起。主持人说,我们幸福的在一起。更加亲切了。也令人感动,歌中唱到,自从漂洋过海,发现最爱你。确实,很多人没离开家的时候,感受不到对家的热爱。等到去了外面的世界,突然又很想家。当初,齐秦唱外面的世界是觉得外面的世界比家里好。现在发现家里原来也不错。

北京高层次人才引进负责人介绍了2022年北京举行创新创业大赛的情况和招才引智的政策。

如果是平时,这种乱乱的,有杂音的会议,都会觉得不太好。但是,现在,相隔几万里,已经两年多,那种盼望相见,盼望交流的心情只把这一切都看得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真实,那么令人感动。听不够的是家乡音,看不够的是北京红。北京,一到过年过节,就是到处都有大红灯笼,到处都有春联,到处都充满喜庆的感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写大字,贴春联,等各种年气和西方的圣诞一样的浓厚。中国的特有文化源远流长,人们要看文艺节目,拜年,给孩子准备红包等等,都非常有意思。

两位歌手唱的歌也非常亲切。在瑞典没事都是自己瞎唱,再一听歌手的演唱,感觉人家唱得真好听,真舒服!突然感觉汉字也是那么的丰富,通篇都说祝福的话,也不带重样儿的。真是太亲切了。

正如主持人说的,我们都盼望疫情早日过去。国内疫情防控得非常好。但是,要想真正的自由,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愿疫情早日过去。让我们再相逢!

三个关键词读懂山西运城经济走势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编辑 陈雪霏


1月6日,山西林森玻璃有限公司中空玻璃生产车间工人在为客户加工钢化玻璃。特约摄影 温徐旺 摄 

评价2021年经济工作“良好开局”总体评价2021年的经济工作,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用了一个词:“良好开局”。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总牵引,用好‘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这“良好开局”,有具体领域的“高光时刻”——

在工业发展上:黄河新型化工有限公司成功入选“建议支持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第二批第一年)”,成为我市第一家;山西中设华晋铸造有限公司位列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名单,成为我市首家;山西复晟铝业有限公司荣获全国“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第五批)”,成为我省首家;山西银光华盛镁业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的山西省镁铝合金创新中心,成为我省第一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在农业发展上:晋南苹果产业集群进入2021年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名单,永济市栲栳镇被评为“国家级产业强镇”,稷山县获批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市农业领域一年获批12个“国字号”项目,临猗县翟村、万荣县四望村、稷山县姚村、永济市正阳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在全省地级市中首创“四南四北”(“南粮北植”“南菜北种”“南鱼北养”“南茶北移”)技术新模式,“运城经验”成为全国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发展新样板,特色农产品单项品牌数量和总数全部位列全省第一。

在文旅产业发展上:运城入选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新增盬街、平常街等富有文化特色的旅游休闲街区,中心城区11个“河东书房”先后建成并投入运行,新增3家4A级景区和4家3A级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实现零的突破,山西省蒲剧艺术院与市艺校全面整合,惠畅土布制作技艺、运城河东制盐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良好开局”,有重点指标的“华丽突破”——

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5.2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6.8%,增收15.1亿元,增收绝对额创历史最高。

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2%左右。1—11月,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内的宏观监测四项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6%、增速连续8个月排名全省第1;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4.8%、增速全省第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5%、增速全省第5。1—11月,全市新增城镇就业6.21万人,完成省定任务的122%;转移就业16.6万人、完成省定任务的264%。

截至11月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比年初增长12.2%,贷款余额增长16.2%,不良贷款率下降到2.45%,降幅全省第1。  

这“良好开局”,有潜力后劲的“草蛇灰线”——

1—11月,全市新增市场主体7.76万户,净增长14.33%,总量为41.75万户,总量和增速均位居全省第2。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1户、位居全省第1,总数达到776户左右。1—11月,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30%,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6.5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从上一年的9.4%上升到目前的15.6%;高技术制造业增长30.1%;装备制造业增长15.7%;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1.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8.9%;先行指标态势良好,工业用电量224.6亿千瓦时,增长13.6%。

从重点到全局,从单项到整体,从现实到未来——去年一年,全市上下能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之下,特别是疫情冲击、煤价高企的形势下,取得如此“良好开局”,来之不易,值得庆贺。

过去一年,全市经济运行复苏向好,产业转型步伐加快,质量效益稳步提高,改革开放纵深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对此成绩,市委书记丁小强指出:“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



1月5日,运城中心城区圆通快递公司南区业务网点工作人员正在忙碌。本报记者 冯革才 摄 

谈及持续用好“主抓手”“毫不动摇” 

抓经济工作既要有目标和思路,更要有办法和抓手。

近两年来,运城经济工作最大的抓手,就是“五抓一优一促”。今年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丁小强明确指出:“2020年以来,市委提出要用好‘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经过近两年的实践,这一抓手确实是行之有效的,必须毫不动摇地抓下去。”

最早在2020年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暨全市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动员大会上,市委正式作出了全面用好“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的战略部署。即通过抓招商引资、抓市场主体培育、抓发展动能转换、抓项目达产达效、抓人才智力支撑、优化营商环境六个领域,实现促进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目标。从彼时起,运城纷繁复杂的经济工作,被提炼、凝结为“五抓一优一促”六个字,并以此为纲,统领整个运城经济发展大局至今。

从“2020年我市经济运行克服了重重困难,实现了V型反转、全线飘红,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位居第一方阵”,到“运城打破了煤炭价格上涨时在全省经济排名靠后的传统格局,经济运行呈现出加速恢复、起跑矫健的良好态势,被省委主要领导评价为‘运城现象’”,再到如今“全市经济运行复苏向好,产业转型步伐加快,‘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经过近两年的实践验证,“主抓手”的确“行之有效”,的确抓出了硬效果。近两年来,“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不仅为我市带来了经济加速恢复、翻转赶超的丰硕成果,更为我市科学发展经济探索和沉淀了新的制度创新成果。

把好的办法“持续”下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是我党事业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最朴实经验。

相比去年,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中,“‘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之前,增加了“持续用好”两个字。

与“持续用好”和“毫不动摇地抓下去”一致,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安排的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就是要在“五抓一优一促”六个方面“聚焦发力”——项目达产达效要在抢抓机遇、用足政策上聚焦发力。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强化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发行。

政策的“蛋糕”虽大,却不可能自动落到每个人的头上。要获得更大的份额,争取更多的政策性资金支持,还要发扬拼和抢的作风,主动抢机遇,提前做准备,在产业项目投资、重大基础设施投资和民生补短板投资三个方面持续加力。招商引资要在加大招商强度、提高精度上聚焦发力。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是区域项目建设的起点和经济发展的动力。

在新发展格局下,各类市场要素正在展开新一轮优化配置,我们要结合运城的既有优势和比较优势,提高招商频次、创新招商方式、提升招商精度,破解制约我市发展的瓶颈问题。发展动能转换要在产业转型、延链补链上聚焦发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动能转换,是大势所趋、规律所致、现实所需。

无论是工业、农业还是服务业,都要加快转型节奏、加大转型力度,最终实现运城的高质量发展。市场主体培育要在助大扶小、活水养鱼上聚焦发力。

目前我市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约90户,市场主体不多、结构不优、实力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

今年要深入实施“全民创富行动”“千企培育计划”和强化企业上市培育辅导工作,坚持外引新量和内生增量并重,推动市场主体上规模、增活力、提效益,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人才智力支撑要在政策激励、平台塑造上聚焦发力。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动力源泉。

要进一步完善“引育用留”机制,用好的平台聚才、好的政策引才、好的机制用才,让运城成为各路英才寻梦逐梦圆梦的热土。优化营商环境要在改革攻坚、服务提质上聚焦发力。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我们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加快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开放开明的人文环境、优质完善的要素保障环境,重点解决行政审批效率不高问题、干扰工程施工问题、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近两年,“主抓手”为我们带来了高质量的发展和丰硕的成果,相信在新的一年,“主抓手”还会给我们带来更高质量的发展和更加丰硕的成果。我们需要的,就是“持续用好”和“毫不动摇地抓下去”的努力和定力。



春节临近,市民们纷纷选购鲜花作为“年货”装扮家居。特约摄影 徐应杰 摄 

要求完成经济工作预期目标“不折不扣”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今年主要预期目标共14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规上工业企业净增115家,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1万人,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增速、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比例3项指标确保完成省下达任务。  “11项约束性指标不折不扣完成省定任务。

”这是今年经济工作的硬指标。指标并不低,除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外贸进出口总额、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项指标与全省持平外,其余全部高于全省。特别是地区生产总值,全省预期目标是6.5%左右,市委经过认真研判测算,将今年全市经济增长的目标定为8%。这主要是考虑同2020年和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7.2%相衔接,避免经济出现大起大落,以利于更好稳定社会心理预期,进而提振市场信心、企业信心和干部群众信心,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甚至,市委提出的8%增速还只是保底目标,在实际工作中还要自我加压、提升标杆,尽可能争取更好结果。这主要是因为,我市GDP总量不大,人均水平更是全省靠后,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更大。要缩小差距,增速要适当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同时高质量发展也需要一定的初始速度,这样便于激励引导全社会跳起来“摘桃子”。

当然,按照这一增速,预计全年GDP将历史性迈上2100亿元新台阶,增量约170亿元,这需要全市上下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实现。

要实现全年经济目标,就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主攻领域、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全局。反映到具体工作上,就是通过八个“千方百计”来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千方百计推进项目建设,增强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后劲;千方百计加快产业转型,锻造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引擎;千方百计壮大市场主体,厚植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根基;千方百计打造创新生态,激活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动力;千方百计深化改革开放,释放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潜力;千方百计促进城乡融合,拓展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空间;千方百计抓好环保安全,筑牢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底线;千方百计增进民生福祉,共享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红利。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鲜明提出了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以“全方位推动”为横向纬度,以“高质量发展”为纵向标尺,形成“六个领域”“三个体系”全面贯通、深度协同的工作矩阵。

“六个领域”即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党建,“三个体系”即以目标和标准体系,牵引各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以任务和举措体系,明确各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抓手;以政策和制度体系,筑牢各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这八个方面的“千方百计”,就是我市对省委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和工作矩阵的具体化落实,也是让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观的创造性实践。

这八个方面的“千方百计”,就是我市立足新发展阶段,对新发展理念的“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的“抢抓”。

虽然,我市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外部风险明显增多,疫情防控复杂严峻,区域竞争更趋激烈,我们面临的挑战比以往更加艰巨。

但,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当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使命在肩的“运城特质”,发扬奋力拼搏、奋勇争先、敢抢敢争敢胜的“运城精神”,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将时代蓝图变成热火朝天的“施工图”,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不折不扣完成省定任务”,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运城市委书记丁小强:努力交出疫情防控大考的合格答卷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编辑陈雪霏):1月5日,市委书记、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总指挥丁小强主持召开全市疫情防控工作视频调度会,分析研判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对全市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安排。

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第五十八次专题会议暨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持续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强化全链条精准防控,打通疫情防控“最后一公里”,努力交出疫情防控大考的圆满答卷。

市委常委、河津市委书记李晓武在河津分会场汇报河津市重点人员排查管控情况。副市长刁海鹏通报我市疫情防控工作情况并安排部署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刘春安出席会议。

丁小强强调,目前,全国疫情呈现多点散发、集中暴发的态势,与我市相邻的省市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做好当前疫情防控工作责任重大、压力巨大。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严把入运关口。入运交通卡点必须做到所有外地入运人员第一落点进行核酸采样、登记信息、发放提示卡,并及时推送信息至目的地防控办,落实管控措施;进口冷链食品必须严格“总仓”管理,做到“凡进必检、凡进必消、人物同防”,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要切实加强重点人员管控。扎实做好中高风险地区来(返)运人员以及密接人员、次密接人员和时空伴随者的管控工作,落实好跨省流动人员的管控要求,做到点对点、人盯人闭环管理;加密医疗机构、快递物流等职业风险人群核酸检测频次,强化举报监督机制,教育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真正发挥群防群控作用。

要尽快补齐农村防控短板。

认真做好重点返乡人员摸排和网格化管理,落实“三级包保”“五包一”“五有一网格”等工作责任制,全面夯实基层工作基础,做到摸排一人、建立一档,无一遗漏。

要全面强化重点场所防控。加强标准化隔离场所储备,强化隔离场所规范管理和闭环运行,加强商超、酒店、学校等重点单位和场所的防控管理,严防聚集性疫情发生;严格落实零售药店、医疗卫生机构的防控要求,加快疫情防控智慧信息系统建设,在全市所有重点场所设置“场所码”,做到出行轨迹一键可查。

要积极做好应急演练。

通过应急演练查找问题、优化扁平化指挥体系,完善工作流程、应急预案和统筹协调机制,切实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要严格开展专项督查。

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性开展检查指导,切实督促和推动基层单位整改落实,确保形成工作闭环。

要落实工作责任。

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挺在一线,抓具体、具体抓,做到一刻不松、一抓到底,各部门要尽职尽责、形成责任落实闭环,构筑疫情防控的钢铁长城。

要积极支持西安疫情防控工作,在物资保供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保证货物运输通道畅通。

会议还就森林防火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会议以视频形式开到各县(市、区)。垣曲县、平陆县、芮城县、盐湖区在各自分会场汇报人员排查管控情况。

来源:运城日报(记者 王文军)

毛岸英的妻子刘思齐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综合国内网站,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的妻子刘思齐昨天在北京去世,享年92岁。

毛泽东的大儿子毛岸英与刘思齐于1948年5月在平山县西柏坡村确立了恋爱关系,1949年10月15日,毛岸英和刘思齐的婚礼在中南海菊香书屋的西房里举行。

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在朝鲜战场被炸死。据报道是两名南非的飞行员轰炸了毛岸英所在的一个山洞。

当时,南非飞行员属于美国领导的联合国军队的一部分。后来,一个死于飞机失事,一个变成了乞丐。

刘思齐是张文秋的女儿。是邵华的姐姐。张文秋是毛泽东的战友。他们很早就决定如果张的孩子是女儿就嫁给毛家儿子。结果,真的是刘思齐嫁给了毛岸英。邵华嫁给了毛岸青,也是毛新宇的妈妈。

刘思齐的意思是思念齐鲁大地。后来,毛岸英去世以后,1962年,就是10多年后,在毛主席的敦促下,刘思齐再嫁,有了自己的家庭。但是,她曾三次去朝鲜去看毛岸英,为他扫墓。还把他们的故事编成剧本并拍成了电影。

刘思齐后来改名刘松林。

毛主席的妻子杨开慧,大儿子毛岸英,弟弟等六位亲人都为中国革命和抗美援朝牺牲了。

崔爱民大使表示中瑞两国一定能够把潜力变成现实,共同塑造更好、更强劲的中瑞关系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据中国驻瑞典大使馆网站,新任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已经于12月31日抵达斯德哥尔摩履新。

欢迎访问中国驻瑞典大使馆网站!

瑞典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与中国签订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国家。中瑞两国互补性强,双方的友好交流、互利合作为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目前,中国已累计对瑞投资110亿美元,为瑞创造了2.7万个就业岗位。超过1万家瑞典企业开展对华贸易,500多家瑞典企业在华经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瑞双方在经贸、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交流合作的潜力和空间越来越大。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在各界朋友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下,两国一定能够把潜力变成现实,共同塑造更好、更强劲的中瑞关系,更好地造福两国人民。

欢迎各位朋友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瑞典王国特命全权大使

     崔爱民

Sweden was the first Western country to establish diplomatic ties with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also the first country to sign a 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y with China. China and Sweden are highly complementary. Our friendly exchanges and mutually beneficial cooperation have created tangible benefits for the two countries and peoples. China has invested USD 11 billion in Sweden, creating 27 thousand local jobs. Over 10,000 Swedish companies conduct business with China, and there are over 500 Swedish companies in China. In a world that faces changes unseen in a century, there is ever greater potential and room for China-Sweden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in areas of trade, innovation, education and culture. On the basis of principles of mutual respect, equality and mutual benefits, and with the efforts and support of friends from all sectors, our two countries will work to turn the potential into reality, and create a better and more robust China-Sweden relationship that delivers more benefits for the two peoples.

Your valuable suggestions and comments are always welcome.

CUI Aimin

Ambassador Extraordinary and Plenipotentia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o the Kingdom of Sweden

全球连线丨“一带一路”故事 | 一个水电项目承载的阿根廷能源

  新华社布宜诺斯艾利斯9月26日电 清晨7时30分,在南美洲大陆南端,太阳还未完全升起,阿根廷人马里亚诺·穆索已经驱车前往圣克鲁斯河的“基塞”水电站大坝施工现场。上班的路虽然颠簸,但他的心情却十分舒畅,因为他知道,自己是在为实现阿根廷的能源梦作贡献。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0:00:00/7:12

  圣克鲁斯河源自世界上仅有的3个总面积仍在增长的冰川之一——莫雷诺冰川。利用圣克鲁斯河水发电,是阿根廷人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梦想。上世纪50年代就有研究指出,这条河具有非常稳定的水力发电条件。但由于种种限制,这个梦想一直未能实现。

视频截图

  2013年,由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与阿方企业组成的联营体中标“基塞”水电站项目,让阿根廷人看到了实现梦想的希望。

  2014年7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阿根廷进行了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两国签署了“基塞”水电站项目融资协议,标志着这个阿根廷历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但对穆索这样的项目参与者来说,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圣克鲁斯河位于阿根廷巴塔哥尼亚高原,这里终年气候寒冷,狂风大作时,站稳都很困难。

  现任该项目公共关系经理的穆索说,在这里工作,防风外套、墨镜、安全帽等必不可少。“气候对于项目建设绝对是一个挑战。由于地形关系,施工现场风速有时会超过每小时100公里,极端低温会让施工变得很艰难,但项目依然在有序推进中。”

  8月26日拍摄的阿根廷“基塞”水电站项目施工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阿根廷基塞水电站项目部供图)

  长久以来,能源短缺问题一直制约着阿根廷经济发展。2018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和国际能源变革论坛致贺信时强调,能源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领域。我们愿同各国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内加强能源领域合作,为推动共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共同促进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维护全球能源安全。

  “基塞”水电站,这个世界最南端的水电站项目诠释着“一带一路”的合作内涵。水电站建成后,年均发电量可达49.5亿千瓦时,预计可满足150万阿根廷家庭的日常用电,每年为阿根廷节省近11亿美元的油气进口开支,甚至可以实现对巴西、巴拉圭等邻国的电力出口。

  视频截图

  要实现美好梦想并不容易,项目实施过程中还是遇到一些困难。“基塞”水电站项目工地100多公里外就是莫雷诺冰川,保护周边生态环境成为该项目设计和实施的重要课题。中国工程师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先进技术,在环境和生态保护、建筑安全等方面都做了设计安排,避免项目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阿根廷“基塞”水电站项目部设计管理部副主任张红曾告诉记者,为避免影响莫雷诺冰川,大坝蓄水高度比原计划降低了2.4米。同时,水电站还设计鱼道、生态放水底孔等,以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

  除缓解阿根廷能源短缺问题,“基塞”水电站在解决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也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穆索说,现在该项目共有约2800人在工作,施工高峰期将创造5000个直接就业岗位、1.5万个间接就业岗位。“我们修了路让交通变得通畅,我们把项目工人居住的村庄建设得越来越好……我们就像是建造了一个服务齐全的小型城镇。”

  8月26日拍摄的阿根廷“基塞”水电站项目施工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阿根廷基塞水电站项目部供图)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项目建设带来了巨大挑战。

  疫情期间,穆索兼任疫情监督协调员,负责协调人员的返场隔离、核酸检测,就防疫物资捐赠、防疫经验交流同当地医疗机构沟通等。中国的防疫经验给了穆索很多启发,他和中国同事密切配合,努力控制疫情。在大家的努力下,该项目在疫情期间并未停工。

  2020年,穆索被提名并获评中国首届“丝路友好使者”荣誉称号,这让他兴奋不已。作为公共关系负责人,穆索与阿根廷政府、媒体以及相关机构保持着良好沟通与互动。他说,向阿根廷各界更好地介绍“一带一路”,这也是自己的职责与心愿。

  “‘一带一路’倡议对当地的发展极为重要,带给阿根廷的益处实实在在。中阿之间的‘一带一路’合作带动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对阿根廷和拉美都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穆索这样说。

  总策划:周宗敏

  监制:倪四义 班玮 陈贽

  制片人:孙志平

  策划:米立公 魏建华

  统筹:秦大军 王志斌 李薇 谢鹏 齐紫剑 闫珺岩 韩墨 余忠稳

  记者:倪瑞捷 禹丽贞 潘志伟 埃塞基耶尔·普特鲁埃尔(报道员)

  编辑:陈波 何梦舒 梁毅 王申 罗林岚 谢禛 解文韬

  配音:董千齐

  包装:夏勇

  新华社国际部、音视频部、摄影部联合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一带一路”故事|一个港口的复兴

希腊人塔索思·瓦姆瓦基季斯已经在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工作快五十年了。对他来说,比港就是第二个家。自16岁加入比港、从事海运事业以来,瓦姆瓦基季斯亲历了比港的兴盛、衰败和复兴。

自公元前400多年建港以来,比港一直是希腊的重要港口,但命运却几经波折。直到2008年,中远海运和希腊方面签署为期35年的特许经营权协议,并据此于2010年正式接管比港二、三号集装箱码头,比港才迎来新的曙光。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2016年,中远海运收购比港港务局67%股权,同年8月开始接手港务局经营。新成立的中远海运比雷埃夫斯港口有限公司在希腊的业务从集装箱码头扩展到邮轮码头、渡轮码头、汽车船码头、船舶修理等板块。

2017年,瓦姆瓦基季斯作为比港明星员工来到中国北京参加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在开幕式现场聆听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主旨演讲。在“民心相通”分论坛上,瓦姆瓦基季斯还向来自五湖四海的嘉宾讲述了比雷埃夫斯港的发展故事。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受此影响,2020年比港集装箱吞吐量小幅下降至543万标准箱,但仍是地中海乃至欧洲地区表现抢眼的港口。

如今,瓦姆瓦基季斯的两个儿子也都加入了比港的海运事业,小儿子更是与父亲同在中远海运旗下公司工作。瓦姆瓦基季斯说,他和他的家人都非常荣幸能够加入中希合作的比港项目,并为这一成功故事贡献自己的力量。

编辑 北欧绿色邮报网主编 陈雪霏

来源, 新华社

贯通中华文脉 照亮复兴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激活中华文化的历史性贡献述评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新华社报道(记者陈雪霏)–五千年文脉绵延不绝,一百载奋斗生生不息。气势磅礴的复兴气象,积淀起前所未有的自信自强,化作中华儿女内心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照亮古老民族奋勇前进的伟大征程!

  新华社北京1月3日电 题:贯通中华文脉 照亮复兴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激活中华文化的历史性贡献述评

  新华社记者

0:39/3:00

  文化如水,浸润无声,连接着一个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穿越历史的烟云,一个真理昭示天下——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清醒勇毅的历史自觉、深沉坚定的文化自信,融汇古今、联通中外,在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唤醒激活、弘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焕发出勃勃生机活力。

  五千年文脉绵延不绝,一百载奋斗生生不息。气势磅礴的复兴气象,积淀起前所未有的自信自强,化作中华儿女内心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照亮古老民族奋勇前进的伟大征程!

  2021年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是庆祝大会现场放飞气球。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

  以史鉴今资政治国

  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100面红旗迎风飘扬,100响礼炮声震寰宇,100步正步震撼人心,“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久久回荡……

  礼序乾坤、乐和天地。承自古老礼乐文化的庆典,仿佛一种隐喻——只有涵养过辉煌灿烂的文明,一个民族才能砥砺复兴的壮志;只有身处于风雷激荡的时代,一种文明才能焕发生命的光彩。

  2021年岁末年终,北京京西宾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举国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深刻指出,“坚持正确政绩观,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慎重决策、慎重用权”。

  一个定调新一年中国经济发展航向的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以3个“敬畏”告诫与会同志,对历史与文化的重视发人深省。

  “打铁必须自身硬”!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场力度、广度、深度空前的反腐败斗争在神州大地纵横涤荡。全面从严治党,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鲜明特征。

  巡视,便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环。

  “中央巡视组是中央直接派的,要当好‘钦差大臣’,善于发现问题,发挥震慑力”;

  “中央给了巡视组尚方宝剑,是‘钦差大臣’,是‘八府巡按’,就要尽职履责”;

  “‘不能动摇山岳,震慑州县,为不任职’。巡视就是要形成震慑。”

  习近平总书记深邃的思考、形象的阐释,闪现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鲜明逻辑,为巡视工作赋予全新的时代内涵。

  “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千百年前,记载商鞅变法理论的《商君书》留下箴言。

  今天,秉持“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首次系统描绘和部署中国之治“制度图谱”,筑牢中国长治久安的制度根基。

  “以战止战、以武止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一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以改革强军战略,引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广泛、最为深刻的国防和军队改革。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此时,中国处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世界处于百年变局演变的重要阶段。深化改革的路怎么走?

  问题与挑战,清晰而紧迫。

  古人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向全会作说明,将古老智慧诠释出新的时代内涵。

  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中国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波澜壮阔的改革背后,是“谋全局者”的胸怀与战略。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根植于历史的文化,往往已告诉我们未来的答案。

  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我们品读出“革故鼎新”“贵和尚中”“天人合一”等历史智慧。

  从防汛救灾工作部署,到“粮食多了是问题,少了也是问题”的国家“大账”,再到“十四五”规划纲要设置专章对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的大事小情,我们看到“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的清醒。

  法兰克福、伦敦、纽约书展上,有一本书成为当之无愧的“明星图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著名外交家基辛格一语中的:“这本书为了解一位领袖、一个国家和一个几千年的文明打开了一扇清晰而深刻的窗口。”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游客走进福建武夷山朱熹园参观(2021年3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2021年仲春,福建武夷山。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九曲溪畔的朱熹园,回望历史,感慨万千。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跨越千年,朱子余音犹在。灿若星河的文化遗产,恰如“有源之水”,滋养中华民族绵延不绝。

  穿越历史的回响,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观众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2012年12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以文培元凝神铸魂

  天安门广场东侧,国家博物馆游人如织。基本陈列《古代中国》和《复兴之路》,成为人们参观“打卡”的首选。

  穿过历史的烽烟,展厅内现代中国历经沉沦与抗争、奋斗与崛起取得的辉煌成就,与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交相辉映,绘就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华文明长卷。

  时间拨回到9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抚今追昔,饱含深情提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着深切渴望。

  赓续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特质,蕴藏中国人民“家国天下”的情怀,饱含近代以来“振兴中华”的探索,中国梦唤醒了中国人民最深厚的文化基因,成为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同心圆。

  在厚植文化基因中凝聚精神力量,正是中国梦文化内涵激发出的澎湃动力。

  如今,基层群众贴出对联:“雪梅映红中国梦,紫燕衔绿万家春”;异国他乡,旅美华侨写下心声:“他邦夜夜家国梦,天涯朝朝总相思”。中国梦蕴含的文化意蕴,极大焕发出中华民族“团结如一人”的归属感和向心力,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

  一个时代的价值观念,根植于一个国家特有的历史文化中。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竞争,在当代中国坚守文化自信,应该树立怎样的价值观?

  五四运动9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绿树婆娑的北大校园,在同师生座谈时这样回答:

  “经过反复征求意见,综合各方面认识,我们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与“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质朴理想相互连通;

  “爱国、敬业”汲取“丹心报国”“天道酬勤”的精神追求;

  “诚信、友善”吸收“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代智慧;

  ……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传统文化内涵创造性凝结于核心价值观中,使之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激活传统文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提出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古圣先贤的思想”。来到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为他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

  “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陕西考察,强调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

  在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下,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作百姓日用不觉的行为准则,成为凝聚社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

  新时代的中国,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下,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堪当重任的时代新人纷纷涌现,善行义举蔚然成风。

  以文培元,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这是发生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里的感人一幕:

  “你们这么大岁数,身体还不错。你们别站着了,到我边上坐下。”

  2017年11月17日,在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代表合影时,看到黄旭华和黄大发两位代表年事已高,习近平总书记关切地请他们坐在自己身边。

  用行动诠释出礼敬贤德、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习近平总书记暖人心窝的话语举动传为佳话。

  2015年2月17日,农历大年廿九,空气中充满春天的味道。当天,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春节团拜会。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约1400字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用三分之一篇幅讲述了“家”的意义,生动传递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修身齐家”的传统美德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习近平总书记言传身教、身体力行。

  把“严以修身”摆在“三严三实”之首,叮嘱“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勉励广大青年牢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如今,伴随着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文明新风吹进百姓心田,广大人民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砥砺前行,迈向崭新征程。

  这是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19年6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文脉传承历久弥新

  浙江余杭良渚,“美丽的水中之洲”。几代考古学家在这里孜孜以求,探寻中华文明的最初印记。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对遗址的历史地位作出重要论断。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又对良渚古城申遗作出重要指示。

  2019年7月,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外国专家评价:“良渚让我们对中国早期文明的认识提前一千多年。”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鉴往知来。

  透视历史的深处,习近平总书记的目光坚毅而深邃:“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从传统街区、古建筑保护到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从敦煌研究院座谈到云冈石窟考察,从指出“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到强调“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

  一次次触摸历史,一次次寻访传统,传递出习近平总书记守护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

  夕阳映照下的福州三坊七巷文化历史街区(2021年7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福州三坊七巷,是“里坊制度活化石”,见证了千百年的历史变迁。

  上世纪80年代如火如荼的城市开发建设中,坐落于三坊七巷北隅的故居即将“一拆了之”。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听闻这一消息,立刻叫停拆迁。时隔半年,故居修缮工程悄然动工……

  从拆到修,一字之差,天壤之别,考验的是历史远见。

  游人在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游玩(2020年10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2021年3月,正在福州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三坊七巷。

  “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总书记的话又一次沸腾了古老街巷。

  “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文化的自信、耐力和定力始终如一,身体力行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始终如一。

  游客在福州三坊七巷游玩(2021年2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足迹遍布全国多个省份的文博单位。“我们爱这个城市,就要呵护好她、建设好她”“避免‘千城一面、万楼一貌’”“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能搞过度修缮、过度开发”“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殷殷嘱托寄寓总书记对文脉延续的深刻思考。

  这是2021年7月12日拍摄的正定古城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骆学峰 摄

  中华大地上,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的文化长卷徐徐展开:

  正定古城重现北方雄镇风貌,鼓浪屿演绎万国建筑博物馆风情,古城潮州留驻岭南文化穿越时光的精魂,北京胡同镌刻古都记忆与浓浓乡情,八廓街见证西藏翻天覆地历史巨变……

  当历史文脉融入现代生活,山水人文交汇成现代宜居之地,文化自信构筑起共有精神家园。

  从时隔37年再次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到中央政治局就考古为题举行集体学习强调“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从三星堆考古让古蜀文明之光再次闪耀,到阔别160年的马首铜像归藏圆明园;从历尽600年沧桑的《永乐大典》回归再造,到我国以42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位居世界第一……

  新的文化自觉助推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历史长河汹涌澎湃,唯有中华文明数千年历尽劫波从未中断;进入新时代,更加生气勃勃、刚健有为,每朵浪花都有奔腾故事。

  在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麻窝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苗族绣娘杨文丽整理苗族服饰(2021年2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2021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毕节化屋村,扶贫车间里精美的苗族传统服饰吸引了总书记的目光。

  “苗绣既是传统的也是时尚的,你们一针一线绣出来,何其精彩!”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大家,一定要把苗绣发扬光大,这既是产业也是文化,发展好了既能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同时也能为产业扶贫、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以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习近平总书记考量深远。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正是新时代中华文化滚滚向前的强大内驱力。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把握好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心部署下,《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颁布,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推动延续中华文脉、传承文化基因。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脉传承弦歌不辍、历久弥新。

  与群众包饺子、打糍粑共度传统节日,同戏迷一起听三弦、看花鼓戏,买香包、布鞋给民间手艺人“捧捧场”……习近平总书记引领垂范,传统文化日益融入日常生产生活、滋养当代心灵。

  演员在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终评演出上表演《唐宫夜宴》(2020年10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2014年10月,与延安文艺座谈会时隔72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文艺创作锚定航向。

  “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的号召一呼百应,舞剧《大梦敦煌》、昆剧《临川四梦》、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等优秀文艺作品涌现,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唐宫夜宴》海内外热播,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气度神韵增添民族自豪和文化自信。

  2021年12月14日,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在世界文学艺术领域鲜明确立中国气派、中国风范”。

  放眼新时代,中华文脉开枝散叶绵延勃发,升腾盛世图景,激荡复兴气象。

  这是北京冬奥会(左)与冬残奥会金牌。2021年10月26日,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奖牌在北京发布。新华社发(北京冬奥组委供图)

  交流互鉴命运与共

  2021年10月26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百天之际,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奖牌问世。宛如同心圆玉璧的奖牌上,铭刻冰雪纹和祥云纹。古老东方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于方寸之间交相辉映。

  一枚奖牌,是中华文明兼容并蓄的生动缩影,彰显着温润优雅的文明气度,寄托着人类的共同梦想。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于历史深处探寻,中华文明绵延传承,从不具有排他性,而是在包容并蓄中不断衍生发展。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七下西洋……中华民族曾经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也曾经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气象。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习近平总书记以茶酒作喻,一语中的:“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

  2019年11月,雅典卫城博物馆。正在希腊访问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参观。

  从古希腊大理石雕像上的“拔火罐”图案谈到古代中医,由帕特农神庙三角楣上的众神雕像联系到中国古籍《山海经》……短短一个小时,虽道不尽历史沧桑,却打开了文明对话交流的新天地。

  演员在西湖景区进行的G20杭州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中表演《难忘茉莉花》(2016年9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西子湖畔,粼粼波光,倒映着G20峰会欢迎晚宴的东方神韵。

  带着对“和而不同”的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以文化为纽带,推动不同文明相惜相知,开拓了国与国之间交往的新路径。

  当前,环顾全球,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激荡,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沉渣泛起。冲突还是对话、对抗还是合作,已成为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

  2013年,访问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的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以互联互通为着力点,促进生产要素自由便利流动,打造多元合作平台,实现共赢和共享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

  如今,这一植根于历史厚土的中国智慧,让“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丝路盛景再现于世,也为各国开拓出一条通向共同繁荣的机遇之路。

  美美与共,才能天下大同。习近平总书记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阔胸襟,为各国携手应对风险挑战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

  博鳌亚洲论坛、中非合作论坛、上海进博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用一场场主场外交,彰显开放自信的大国胸怀。

  亚洲、欧洲、非洲、拉美……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用一次次紧急驰援,展现兼济天下的大国担当。

  今天,带着深邃的历史视角和广阔的全球视野,中国人民更加认识到,复兴不仅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赛道上的赶超,更是一个大国现代化进程中兼收并蓄的气度;不仅是物质条件的极大改善,更应是一个民族文明观的自信表达。

  亚洲文化嘉年华活动在北京“鸟巢”举行(2019年5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 摄

  2019年5月15日,浩瀚夜空下,国家体育场“鸟巢”灯光璀璨。各国艺术家欢歌曼舞、激情飞扬,献上精彩的亚洲文化嘉年华,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一刻,不同国度的文明记忆、文明图景,在华夏大地上汇集。这一刻,古老的东方大国不仅以卓越的智慧启迪世界文明,更以海纳百川的气度拥抱世界文明。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一位外国政要这样表达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中国方案的高度赞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世界和人类作出的贡献,不仅在于创造了多少物质,还在于提出了什么理念。”

  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

  位于孔子故里山东曲阜的孔子博物馆开馆试运行(2018年11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

  厚植沃土萃就精华

  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知所从来,方明所往。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山东曲阜的孔府和孔子研究院考察,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传统中有我们的精神基因,文化中有民族的志气底蕴。只有读懂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民族为何生生不息,领悟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如何博大精深,才能坚定守护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将文化自信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民族复兴凝聚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这是2021年4月13日拍摄的岳麓书院。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湘江之畔的岳麓书院,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讲堂上,高悬“实事求是”匾额。

  2020年9月17日,细雨飘飞中,正在湖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望着匾额,久久凝思。

  近2000年前,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写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记述古人传承文化、求索真知的故事。

  100多年前,意气风发的青年毛泽东常在此流连,思索“改造中国和世界”的方法。

  “共产党怎么能成功呢?当年在石库门,在南湖上那么一条船,那么十几个人,到今天这一步。这里面的道路一定要搞清楚,一定要把真理本土化。”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

  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寻到马克思主义“真经”,唤醒沉睡已久的民族,激活曾经蒙尘的伟大文明。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重大论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孕育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思想的波涛卷起巨澜。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在很多方面相融相通。习近平总书记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博大胸怀,将马克思主义同传承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民族基因的价值观念融会贯通,进行了新的具有开拓性意义的理论创造,推动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深入人心——

  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汲取民本理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众观;

  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吸取“多元一体”的民族史观,凝聚起各族儿女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闪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协和万邦”“天下一家”的和合智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

  思想的火炬,照亮着崭新的时代。

  当渴盼千年的小康之梦成为现实,当古老箴言融入核心价值观,当饱含东方智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日益成为世界共识,当“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社会发展描绘出文明新篇章……万千气象,铺展在新时代的舞台上。

  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

  面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豪迈宣示:“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记者张晓松、林晖、朱基钗、周玮、施雨岑、史竞男、王子铭、王鹏 海报设计:段媛媛)

  嘉宾在观看北京海淀区民族小学书法社团活动(2019年5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莲芬 摄

喜迎冬奥 相约冰城——2021中国侨联 “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冬令营黑龙江哈尔滨营精彩集锦

Image

由中国侨联主办,黑龙江省侨联、哈尔滨市侨联承办,佳音教育集团、黑龙江中朗文化集团协办的“喜迎冬奥 沸腾冰雪 相约冰城”——2021“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冬令营黑龙江哈尔滨营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时长01:39(冬奥会双人滑冠军申雪、赵宏博为营员送来祝福并发出邀请)

 冬奥会双人滑冠军申雪、赵宏博,两位从哈尔滨走出去的冰雪运动名将给营员们送上了祝福并发出诚挚的邀请。他们欢迎小朋友们来到“冰城夏都”哈尔滨参加网上冬令营活动,期待小朋友们领悟到家乡哈尔滨冰雪文化的独特魅力,邀请小朋友们一起为2022北京冬奥会加油!欢迎海外侨胞到哈尔滨赏冰乐雪,共享祖国盛景。 

全美华裔青少年协会

“冰丝带”舞动神州,“雪如意”灵动八方。网上冬令营黑龙江哈尔滨营冬奥会竞赛项目主题课程之《花样滑冰》极大激发了小营员们对冰雪运动的热情。
,时长02:50(冬奥会主题课程:《花样滑冰》)

Image
Image

随着音乐曼妙起舞的时刻,花样滑冰这项运动带给营员们全然不同的体验。来自全美华裔青少年协会的同学们通过手绘和录制视频等方式,表达了对花样滑冰运动的喜爱。
,时长06:15

欧洲侨团

来自奥华中文学校、比利时东北同乡会暨商会、欧洲东北同乡会暨商会等欧洲侨团的小朋友们跟随着老师学习了网上冬令营哈尔滨营的地方特色课之《冰雪星球的快乐法宝》。,时长05:36(特色课程:《冰雪星球的快乐法宝》) 

课程介绍了哈尔滨的冰雪乐趣,冬天的哈尔滨不仅好看,而且更好玩,能找到很多的快乐,那冰雪星球的快乐法宝是什么呢?欢乐滑雪圈、滑冰、冰爬犁、冰滑梯、冰凌散花等诸多游戏引发了营员们的浓厚兴趣。老师还强调了冬季游玩的安全隐患和注意事项。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网上冬令营黑龙江哈尔滨营欢迎小朋友们参加冰雪运动、体验冰雪文化。小朋友们用画作为2022北京冬奥会加油!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国际德中文化交流协会 

来自国际德中文化交流协会的老师、同学、家长们组织了滑雪比赛,与冰雪共舞,享受冬奥快乐。激情与梦想同行,为2022北京冬奥会加油!

Image
Image

,时长01:31

文字、绘画、表演,同学们用不同的方式演绎了对中华文化的不同理解,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相信小朋友们都能在快乐学习中度过美好的童年。
,时长04:09西班牙孔子文化学校 

西班牙孔子文化学校的小营员们画出了自己心中的哈尔滨,尽管他们没有来过,但依然用自己的理解画出了这座魅力之城,不由得惊叹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时长01:41

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2022北京冬奥会即将开幕,北京将成为全球首个同时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同学们用手绘表达了对北京冬奥会的祝福。

Image
Image
Image

ImageImageImage,时长01:05名古屋华助中心、中部日本辽宁同乡会营员们以“情绘冬奥”为主题,用剪纸精心制作雪花图案,表达了对2022北京冬奥会即将开幕的喜悦之情。小朋友们争做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和继承者,在网上冬令营黑龙江哈尔滨营中一起迎冬奥、跨新年。

Image

印尼华光敬德学校 
印尼因德教育文化中心

来自印尼华光敬德学校、印尼因德教育文化中心的小朋友们认真听了《西游记》《讲历史》等系列丰富有趣的中国故事、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有序完成相应作业任务。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本次网上冬令营黑龙江哈尔滨营活动将持续到2022年1月2日,营员们相聚“云端”,“云游”冰城美景、“云赏”冰城文化、“云尝”冰城美食。哈尔滨营精心策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一起“云上”跨年。希望同学们传递冬奥精神、感受哈尔滨的城市魅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和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 

欢迎新任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抵瑞履新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据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公众号,新任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31日抵达瑞典履新。

“2021年12月3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任驻瑞典王国特命全权大使崔爱民抵瑞履新。崔大使系中国第21任驻瑞典大使。” 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公众号是这样写的。

国家主席习近平2022年新年贺词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

  大家好,2022年即将到来。我在北京向大家致以新年祝福!

  回首这一年,意义非凡。我们亲历了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我们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昂首阔步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从年头到年尾,农田、企业、社区、学校、医院、军营、科研院所……大家忙了一整年,付出了,奉献了,也收获了。在飞逝的时光里,我们看到的、感悟到的中国,是一个坚韧不拔、欣欣向荣的中国。这里有可亲可敬的人民,有日新月异的发展,有赓续传承的事业。

  七月一日,我们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感慨系之,历史征程风云激荡,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亿万人民经千难而百折不挠、历万险而矢志不渝,成就了百年大党的恢宏气象。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唯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方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百年成就使人振奋,百年经验给人启迪。我曾谈到当年毛主席与黄炎培先生的“窑洞对”,我们只有勇于自我革命才能赢得历史主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也绝不是一马平川、朝夕之间就能到达的。我们要常怀远虑、居安思危,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致广大而尽精微”。

  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我调研了一些地方,看了听了不少情况,很有启发和收获。每到群众家中,常会问一问,还有什么困难,父老乡亲的话我都记在心里。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对贫困有着切身感受。经过一代代接续努力,以前贫困的人们,现在也能吃饱肚子、穿暖衣裳,有学上、有房住、有医保。全面小康、摆脱贫困是我们党给人民的交代,也是对世界的贡献。让大家过上更好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近年来,我走遍了黄河上中下游9省区。无论是黄河长江“母亲河”,还是碧波荡漾的青海湖、逶迤磅礴的雅鲁藏布江;无论是南水北调的世纪工程,还是塞罕坝林场的“绿色地图”;无论是云南大象北上南归,还是藏羚羊繁衍迁徙……这些都昭示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这一年,还有很多难忘的中国声音、中国瞬间、中国故事。“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深情告白;“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运动健儿激情飞扬、奋勇争先;全国上下防控疫情坚决有力;受灾群众守望相助重建家园;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矢志强军、保家卫国……无数平凡英雄拼搏奋斗,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

  祖国一直牵挂着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只有和衷共济、共同努力,“一国两制”才能行稳致远。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真诚期盼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向前,共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

  我同外国领导人及国际组织负责人电话沟通、视频连线时,他们多次赞扬中国抗疫和为全球疫情防控所作的贡献。截至目前,中国累计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20亿剂新冠疫苗。世界各国风雨同舟、团结合作,才能书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

  再过一个多月,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就要开幕了。让更多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这也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题中之义。我们将竭诚为世界奉献一届奥运盛会。世界期待中国,中国做好了准备。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我们的三位航天员正在浩瀚太空“出差”,海外同胞仍在辛勤耕耘,使领馆、中资企业等海外派驻人员和广大留学生仍在勇毅坚守,无数追梦人还在奋斗奉献。大家辛苦了,我向大家致以诚挚的新年问候!

  让我们一起向未来!祝福国泰民安!

时评:伟大的祖国,你一直负重前行,一定能成功

北欧绿色邮报网主编

快圣诞节了,收拾东西,就在办公桌的一摞纸中发现了这张报纸。有时我把整版关于中国的新闻剪下来留着。这是一张2007年5月22日的报纸。是瑞典日报SVD的世界版新闻。上边是巨幅照片,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和美国商务代表鲍尔森握手。

如果单看照片美国朋友是非常高兴的。对中国客人双手欢迎。

但是,标题却是美国对中国加大施压。这似乎是那个时期瑞典报纸经常爱说的一句话。要给中国施压。当时,有人就讽刺说,就好像是老鼠坐在大象身上说,我给你施压呢!

美国当时对中国的施压就是抱怨中国对美国出口太多,美国对中国出口太少。中国人民币价值是,一美元等于8.2元。中国实行了很长时间。追述过去1990年我换美元的时候黑市都是1美元比6元。可见人民币是很坚挺的。但是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各种货币对美元都贬值。当时,人民币一下子就贬到8.2了。有世行的朋友甚至说可能贬值到15. 这还得了?于是,中国实行了固定汇率。不管怎样,就卡在8.2不便。

于是,东南亚四小龙一下子都蔫了,损失惨重。让索罗斯等多家巨头套现差点儿把银行都搞垮了。当时我正在非洲。我发现本来那里已经有东南亚商人过去投资,拯救非洲。结果东南亚危机不但没有投资非洲,而且自己的买卖也都受到了很大影响。

同时,非洲国家,例如津巴布韦,本国货币也是一路贬值到了无法控制的程度。后来有人说他们都是百万富翁了。手里有百万,但是买不到什么东西。经济一度崩溃。我们的美元工资都发不出来,因为银行没有美元了。

不得不说,中国政府或者是经济学家还是看的很明白,如果任意让人民币贬值,中国的那点钱可能都会打水漂。总之,中国稳坐钓鱼台的做法,让中国经济受到东南亚危机的影响很小,几乎是微乎其微。当时,连香港都受到了很大影响,急忙让朱镕基总理到香港购物。

于是,人民币稳住了,没有贬值。但是,也没有升值。中国经济就是一片繁荣。尤其是加入世贸以后,主要是房地产放开以后,中国制造业迅猛发展。出口强劲,西方就是买买买,大把大把地花钱买,因为相比之下,中国东西确实便宜,物美价廉。很多都是生活必须品。中国就是大量的制造和生产。

因此,欧美的赤字,中国出口有盈余。于是,欧美都受不了了。欧洲说,这轮船一船一船地从中国进口,回去的时候都空着,不行啊。

美国说,都让你们生产了,抢了我们美国工人的饭碗。这不行。你们出口多是因为东西太便宜。不行人民币必须升值。于是给中国施压,要求中国放开美元管制,要随市场浮动。

还记得双方谈判激烈的时候,吴仪说,到底谁是强盗,看看你们博物馆里那些陶瓷玉器就知道了。

可是,那个时候,美国就开始给中国施压。但是,还没有到贸易战的时候。但是,这种压力一直在施。但是,这种情况是很难改变的。为什么?因为美国不愿意向中国出售高精尖的技术,可是低端产品都是中国生产的。美国欧洲只能买中国的低端产品,但是自己的高端产品还不卖。到头来就没什么好卖的了。

10年后到特朗普时代,就开始公开打贸易战。拼命要对中国产品加收关税。但是,到头来还是美国人必须花高价买中国产品。

这两年,疫情严重,大量商品依然必须从中国来。美国还是要对中国施压。

中国一路走来,在各种施压中负重前行。但是,这么多年来,中国就是习惯了生产,制造和销售。任何东西,卖的人似乎都比买的人多。中国人已经习惯了卖卖卖。

当然,一些富人刚想买买买,结果又触动了别人的神经,买太多也不行。于是又限制中国人买。总之,现在看美国咄咄逼人地对中国施压这施压那,但是,中国却是在每一次压力中又站起来,继续前行。

其实,这个世界如果想发展平衡也不是那么容易,世界的发展都是有一个过程,工业化过程,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经历了不同时期。东西方只有互相理解互相合作,才能够让这个世界均衡发展。

只想保住一强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容易的。未来的发展必然是多级化,多元化,让全世界都能够繁荣发展。通过一带一路战略,让所有国家都过上好日子。让世界各国和平发展,共同繁荣。只有这样,也才能共同应对好气候变化的威胁。

2021年全球华人恭祭炎黄典礼线上线下成功举办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非洲华侨周报消息,12月21日,冬至节之际,辛丑(2021)年全球华人恭祭炎黄典礼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在南非和云端成功举办。

辛丑(2021)年全球华人恭祭炎黄典礼是海外侨界首次共祭神农炎帝和轩辕黄帝二位人文始祖,典礼主题为“五洲华人祭始祖,团结一心焕新颜”。本活动由世界百家姓总会倡议发起和主办,欧洲中华文化促进会、中非文化艺术交流协会等120个侨团组团参加。

张素久、南庚戌、蔡文显、王福生、陈贻成、曹明权等五大洲近百位侨领以视频连线方式出席典礼,世界百家姓总会于洋、南非华人基金会主席吴少康、全非洲黑龙江总商会会长安馨、罗马尼亚华商联合总会执行会长许健等侨领分别代表五大洲、港澳台、侨界反歧视人物、侨界抗疫人物和各省华商代表团敬献花篮。各国侨界以视频会议、分会场、参祭视频录制、炎黄文化座谈会和网络研讨会等多种方式参与典礼。

南非主会场活动由南非华人基金会等十多个南非侨团承办,非华人基金会主席吴少康主持活动。吉尔吉斯斯坦、阿曼、韩国、比利时、缅甸、阿根廷等国侨界组织了分会场活动。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本次活动的线下南非主会场和各分会场现场参祭人数均控制在当地防疫政策规定的范围内。

在活动过程中,南京金陵小学和捷克布拉格爱华学校、西班牙华侨华人中文学校等海内外8所华校的一百多位学生参与了朗诵《炎黄颂》的视频录制,中缅经济合作发展促进会、捷克华人妇女联合会、赞比亚中华江西同乡会、阿根廷华人企业家协会、智利北京海外联谊会等几十个国家的侨团和国内部分省份的华商分别录制了遥祭视频,祭典主席团成员蒋菊英,毛晓蓉,李松涛,覃昌华,黄跃权,张军,林努宏,栾春民、唐明海、曹淑华、杨慕君和120位组委会委员,组织参祭和举办炎黄文化座谈会或网络研讨会,共有600多位侨领发表感言。全球累计约有5000位华侨华人参加辛丑(2021)年全球华人恭祭炎黄典礼活动。祭典视频由浙江龙游影视家协会的技术团队协助制作。

向主办方和组委会发来贺信的有:陕西省侨联、福建省侨联、广东省侨联、江苏省侨联、黑龙江省侨联、江西省侨联、广西侨联、贵州省侨联、四川省侨联、重庆市侨联、安徽省侨联、山东省侨联、山西省侨联、辽宁省侨联、湖南省侨联,河南省洛阳、哈尔滨、广州、青岛、南京、苏州、成都、佳木斯、大庆、吉安、九江、威海、马鞍山、晋城、浙江余姚、缙云等市县侨联,黑龙江省工商联等相关团体,非洲华侨周报、莫桑比克华人报、赤道几内亚华人报、西非华声报、安哥拉华人报等50多家华媒,挪威中文学校、西班牙华侨华人中文学校、吉尔吉斯斯坦明月教育中心等30多所华校,欧洲中华总商会、亚洲地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总会、中南美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大洋洲·中国“一带一路”经济贸易促进会、赞比亚江西同乡会和南部非洲九江同乡总会(总商会)等五大洲120多个国家的300多个侨团,总共近500个组织。

世界百家姓总会会长、全非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于洋表示,自从公元前422年秦灵公在冬至节以祭天的郊祭礼祭祀炎黄二帝,炎黄祭典传承了两千多年,世界百家姓总会以“弘扬炎黄文化联结全球华人”为宗旨,倡议发起并主办的冬至节辛丑年全球华人恭祭炎黄典礼,得到了90个国家和地区侨团的支持,三十多个省市的侨务部门发来贺信,近五百个友好侨团致贺,在海内外华人社会广泛的支持下,世界百家姓总会将会每年持续举办冬至炎黄祭典活动。

世界百家姓总会理事长、中非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会长、非洲华侨周报社长南庚戌表示,我们无论是在祖国还是在海外,全球的华侨华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称谓,那就是炎黄子孙,因此我们全球华人今天一起祭奠炎黄二帝。炎黄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源头,炎黄是中华百家姓的共祖,因此弘扬炎黄文化是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齐心协力,保护好中华优秀传统,并要教育好我们的下我们的下一代,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要很好的传承和弘扬,守住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守住我们的中华根基。

世界百家姓总会秘书长、非洲华侨周报副总编辑严凡高是冬至炎黄祭典活动的总策划,他介绍,冬至祭炎黄活动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传承,在冬至节举办全球华人恭祭炎黄典礼,能够弘扬、传播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各国侨界以分会场、视频致辞、遥祭视频预录、观看祭典视频、炎黄文化座谈会和网络研讨并发表感言等方式参加祭典,这是一个有效的方式,以后将持续采用并扩大录制范围,特别是通过录制8所华校的学生朗读《炎黄颂》的视频,发现这是一个海外华侨华人青少年传承炎黄文化的好方式,明年除了预期会有一个规模宏大的线下炎黄祭典,世界百家姓总会还将开展“全球华侨华人《炎黄颂》朗读大赛”活动。

驻瑞典使馆提醒拟赴瑞典中国公民关注入境禁令调整

北欧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中国驻瑞典使馆提醒拟赴瑞典中国公民关注入境禁令调整:

一、瑞典疫情期间施行入境禁令,目前有效期至2022年1月31日。涉及中国公民主要内容如下。

1、一般情况下,自欧洲经济区(EEA,不含英国)以外国家来瑞的外国人将被拒绝入境。

2、持有欧洲经济区成员国护照/长期居留(residencepermit)/3个月以上D类签证的人员,及此类人员的配偶、18岁以下子女允许入境(注意:父母不属于豁免对象)。非免签人员入境前仍需申请签证。

3、持有欧盟数字疫苗证书(EU Digital COVID Certificate)的人员允许入境。非免签人员入境前仍需申请签证。

4、其他豁免入境禁令的情况请参见瑞典警察局网站。

https://polisen.se/en/the-swedish-police/the-coronavirus-and-the-swedish-police/travel-to-and-from-sweden/(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打开)

5、自欧洲经济区以外国家来瑞、符合入境要求的中国公民还须携带抵达瑞典前72小时内新冠阴性证明(英语或瑞典语)。

6、自欧洲经济区以外国家(如:中国、英国)经瑞典转机赴经济区内其他国家的旅客,同样受入境禁令限制。

二、2021年12月21日起,明确要求:所有自欧盟或欧洲经济区国家入境瑞典人员,均须出示欧盟数字疫苗证书或相应证明(如:新冠疫苗接种证明,抵达瑞典前72小时内新冠阴性证明,6个月以内的新冠康复证明)。

三、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瑞典边防警察拥有外国人能否入境的最终决定和解释权,不会提前批准入境许可,所有入境决定将根据当事人所持材料现场做出。获得签证不等于可以入境。如近期在阿兰达机场发生2起中国公民被拒绝入境案例:

1、一对中国籍夫妇持瑞典C类签证来瑞看望子女,被拒绝入境,并被要求原机返回中国。

2、几名中国籍留学生持短期申根签证、48小时核酸阴性报告来瑞,计划转机赴冰岛旅游,因无法出示欧盟数字疫苗证书被拒绝入境,并被要求返回英国。

四、当前全球疫情形势反复,新型变异毒株奥密克戎来势汹汹。中国驻瑞典使领馆再次提醒您坚持“非必要、非紧急、不旅行”。如确需来瑞或经瑞转机,请务必关注瑞典入境禁令最新要求,合理安排行程。行前可同在瑞亲属、就读学校、雇主或航空公司确认是否符合入境条件,避免入境受阻造成滞留或遣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