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中国新闻

新华社独家专访屠呦呦:青蒿素依然是抗疟首选药物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新华社报道:“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青蒿素依然是人类抗疟首选高效药物。”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时披露,她与团队成员经过多年攻坚,在“青蒿素抗药性”等研究上获得新突破,并提出合理应对方案。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8年世界疟疾报告》显示,全球疟疾防治进展陷入停滞。多项研究表明,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等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青蒿素抗药现象。

  “适当延长用药时间,或者更换青蒿素联合疗法中已产生抗药性的辅助药物,所谓的‘青蒿素抗药性’问题就能得到解决。”屠呦呦告诉记者,经过三年多科研攻坚,其团队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就“青蒿素抗药性”提出合理治疗应对方案。

  过去20余年间,青蒿素联合疗法在全球疟疾流行地区广泛使用。据世卫组织不完全统计,青蒿素在全世界已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每年治疗患者上亿人。

  “青蒿素抗疟药价格低廉,每个疗程仅需几美元,适用于疫区集中的非洲广大贫困地区人群。”屠呦呦说,“聚焦研发廉价青蒿素抗疟药有助于实现全球消灭疟疾的目标。”

  在攻坚“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同时,屠呦呦团队还研究发现双氢青蒿素对治疗高变异性红斑狼疮效果独特,目前已开展一期临床试验。“青蒿素对治疗红斑狼疮存在有效性趋势,我们对试验成功持谨慎的乐观。”屠呦呦说,“希望青蒿素能够发挥更大作用,造福全人类。”

  与此同时,由屠呦呦团队成员、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廖福龙等专家撰写的青蒿素等传统中医药科研论著,有望首次纳入即将再版的国际权威医学教科书《牛津医学教科书(第六版)》。业界认为,这将成为中医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实践成果。

  “中医药不是中国人的独享,应该在‘健康丝绸之路’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给全人类健康提供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屠呦呦指出,青蒿素的成功说明中西医各有所长,应该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作用。

  谈到对年轻人的期许,屠呦呦鼓励年轻科研工作者不忘初心,耐得住寂寞,多做原始创新,切忌学术浮躁。

  耄耋之年的屠呦呦,仍坚持在科研一线,虽备受病痛困扰,仍心怀济世之志。“作为一名医药科技工作者,就是要为全人类健康服务。”屠呦呦说。

纪念东江纵队胜利北撤2016烟台70周年后代感恩齐鲁之旅侧记

“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养育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陈毅元帅

华南抗日劲旅漂洋过海,烟台党政军民恩重如山

生父养父继父铁血男儿大爱无疆

纪念东江纵队胜利北撤烟台70周年后代感恩齐鲁之旅侧记

文/图: (香港)粱凯鹰 粱欣红   (荷兰)张卓辉

     不是兄弟姐妹,胜似兄弟姐妹。由广州东江纵队历史研究会和山东老战士委员会一起组织的《纪念东江纵队胜利北撤烟台70周年活动》于2016年7月7日约两周期间的山东之旅,从广州、佛山、深圳、惠州、珠海、湛江香港等地出发的有近120多人聚会,其中包括粤港澳珠纵队多路人马的第二、三代,史无前例的。时值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

「东江纵队北撤进行曲」奏响

     笔者张卓辉的妹妹张海燕妹夫黄石辉及女儿三人代表本家(家父张德为东纵二支队中队指导员)也参加了活动。恰巧,他们幸与专程香港抵穗的笔者的老校友老战友刘伟昌夫妇与其大舅粱凯鹰(珠纵一大队政委梁奇达之长子)同班机从广州飞往青岛红色之旅。在济南老战士广场的活动,又有从北京自己开车来的十多人,是历次山东行人数最多的一次。这天是东江纵队北撤将士抵达山东烟台解放区70周年(1946—2016)。

  “明天将启程到山东,追寻父母亲的足迹。” 粱凯鹰回忆述,临行前,他和妹妹粱欣红及其家人与父亲的战友,二万五千里长征老红军,珠纵副司令员、北撤九人委员会成员,开国空军少將谢斌将军的女儿及弟妹,还有父辈因掩护地下党活动而结拜兄弟的后代亲人一同聚会。异姓兄弟姐妹,比亲人还要亲。父辈赋诗为证:三乡先生籍两广,民国愤青出双盟。粤港菁英势血战,抗日先锋会孙康。太原系结三兄弟,中山县委李粱徐。我家叔伯不同姓,教鞭响处飘红旗。(海津十七岁 )。同时,还有也是长征老红军珠纵指挥员北撤九人委员会成员、开国海军少将谢立全(著名美国记者斯诺写的『西行漫记』封面吹军号的小红军)的后代,亲属亦随团赴齐鲁。

   抵达当天上午大家到济南老战士广场,和山东老战士委员会一起举行纪念北撤70年的活动,当广场上奏起「东江纵队北撤进行曲」,大家集队向『东江纵队抗日将士北撤山东纪念碑』躹躬献花时,在场许多人禁不住热泪夺眶而出。接着,大家纷纷到纪念碑前,寻找父母的名字……,谢谢山东人民,感恩齐鲁乡亲,你们的情谊,永存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这座令人瞩目的巨壁纪念碑,是山东老战士广场管理委员会和广州东江纵队历史研究会于2015年8月在这里建立的。

“你们就光着脚丫打小日本”

   许多人素未谋面,但一讲到父辈原来是同一部队的,双方父母的名字均耳熟能详,亲切感油然而生。由于各参观地点间的车程往往有数小时之多,组织者让大家在车上讲述自己的故事。

1946年6月30日,东江纵队及包括珠江纵队在内的华南抗日游击队2583名将士根据国共谈判的双十协定,告别一同流血牺牲抗战多年的战友和乡亲,乘坐三艘美军登陆舰,在一艘美军驱逐舰的护卫下,经五天五夜的航程,抵达烟台,受到解放区军民的夹道欢迎。装着新四军军装的胶东军区副司令员王彬在烟台码头迎接穿着国民党军军服的东纵曾生司令员。当时北撤部队的军装并不统一,只有曾生等数名指挥员头戴大盖帽,身穿国民党军队的军装,其他指战员穿的都是杂七杂八的军装或民服。到了烟台休整后,一律改穿八路军军装,但其后又编入新四军序列。至47年初,统一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组建两广纵队。后来划入四野。并随华野、四野,转战华东、华北、华中、华南饮马珠江,参加解放广东战役。

东纵抵达烟台后入住休整的天主教堂和张裕酒厂。东纵驻烟台司令部及曾生司令员居住的芝水村的房子,有位老人当年13岁,和父母一起接待司令部人员。

珠江纵队一大队政委梁奇达之长子梁凱鹰(东江纵队历史研究会会员)讲道,据我父母亲回忆,当年在烟台登陆时,胶东解放区军民夹道欢迎。南方来的战士们许多光着脚丫,有的是南方农民的习惯不穿鞋,有的是没鞋穿。烟台老百姓看到这个情况,纷纷落泪,抱着他们痛哭,说道,你们打小日本这么艰苦,连鞋子都没得穿。人们不断地往指战员们的口袋塞入鸡蛋、大枣和花生。军民鱼水情深似海,景况震撼人心,群众十分感动。这次许多东纵后代都谈到父軰提及当时这个感人情形,引起共鸣。

两家人就这样意外相认了

 当谢斌将军的女儿杏流大姐讲到自己有三个父亲:生父、养父、继父,个个都是好男儿时,热泪纵横。她抗战期间出生,由于部队转移,准备送她去澳门育婴堂(今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1999—2019)。当天暴雨雷电交加,交通员未敢启程,结果遇到另一地下党的家庭而被收养。解放初养父在执行任务时被土匪杀害。她后来被母亲寻回,继父是当年跟着李先念中原突围的新四军……大家都被她的故事感动落泪。“事有凑巧,她的养母后因生活困苦”,梁凱鹰说,“我父亲将她母子两人接到广州家里,儿子与我同班念书。”大家都参加了此行,自然格外亲切,如兄弟姐妹。同车不少人是北撤后在山东出生的。正如陈毅元帅说,“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养育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大家记忆犹新。当楚威兄讲到他妈妈当年生育后,除了喂奶给自己的孩子,还喂了一个叫「巢皮」(广东话:皮皱)的婴儿,因为当时她的妈妈没有奶喂,身体瘦弱,皮肤皱巴巴被叫「巢皮」。这时南燕姐突然站起来说,那个「巢皮」就是我。热泪盈眶的两家人就这样意外地相认了,此间情义岂是三言两语解释得了……,顷刻,全车人都为他们热烈鼓掌。

 然而,东纵北撤时,除了象后来成为广州市总工会正、副主席粱超,张德(团员张海燕家父)等原隶属东纵二支队和港九独立大队部分精英骨干继续留在九龙,香港一带坚持党的地下工作等之外,还另有南下特例,巾帼不让须眉。40年代初,出生在香港,中学时期就地参加革命的张小章(出生于1924年)之子林振威(现居香港)讲述:1942年初至1944年,家母在香港参加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曾在队部工作,后派往九龙坑口区从事民运活动。1946年3月至1947年7月党中央从延安命令东江纵队派人携带电台潜渡海南,为琼涯纵队重建电台和培训人员,恢复与中央中断了6年的电讯联络。在多次赴琼通讯人员不幸牺牲的情况下,他的妈妈张小章临危受命,带领电台人员奇迹般越过海峡,经过—年多的艰苦奋斗胜利完成了任务,并担任海南琼纵电台台长。1947年8月至1950年3月的解放战争中,她又从海南地下经香港回到九连山上,担任粤赣湘边区纵队任总台负责人,后再担任粤赣湘边区纵队前线司令部电台台长,十五兵团广东军区司令部电台台长。……像这样的许多动人故事贯穿全行程。

     这次红色之旅齐鲁同行的伙伴中,有20多人是北撤后在山东出生的,粱凯鹰的大姐就出生在山东惠民县渤海军区医院,可惜当年医院是在村荘的民房,现在已经无法找到。新生的小生命带来的欢愉冲淡了战争的艰辛,姐姐起名愉辛。为了纪念北撤到山东,许多在当地出生的孩子名字都有一个鲁字。同行的一位发小朋友名也鲁,意即你鲁他鲁我也鲁。旅途中的一天上午来到莒南大店镇甲子山村,46年东纵在烟台休整两个月后驻扎在这里。大家与当年部队驻扎的老户主一起,就像见到亲人一样。

他们用小米小车支援革命

由于东江纵队、珠江纵队等广东抗日游击队的成员文化程度较高,如东江纵队主要指挥员曾生、王作尧、杨康华,珠江纵队政委梁嘉等都是中山大学的学生,还有许多有技术、懂英文的港澳青年和归国华侨。北撤后许多人编入坦克、炮兵、汽车兵等技术兵种,在淮海战役中屡建奇功。

然而,由于是在战争环境,部队频频转移,不少初生婴儿无法随军,只能送到当地老百姓家里,靠喝乡亲们的奶水和小米粥长大。从粉碎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到以50万对国民党80万军队取得淮海战役的决定性胜利,为此,陈毅元帅感慨地说,靠的是几十万山东乡亲推着三轮木车支前。跟随粱凯鹰父亲,珠江纵队一大队政委粱奇达北撤时的警卫员文化英叔已年届90,回忆起当年民工浩浩荡荡的支前队伍,仍历历在目。虽然70年过去了,他仍能清楚说出当年一些随军支前民工乡亲的名字。是山东人民用血汗和生命支援父辈所有在华东野战军取得现代战争史上的奇迹般的辉煌胜利,是齐鲁乡亲的奶水和小米粥养育了我们的兄弟姐妹。

     沂蒙甲子山村,70年过去,沂蒙山区仍是山东最贫穷的地区之一。后代们心怀感恩,每次到来都捐款给村民,但这些绵薄的捐赠,对于解决这些当年供给我们父辈住房和食粮的乡亲的贫困只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我们的政府亏欠他们太多了……。欣慰的是现时地方各级政府对革命老区精准扶贫正在积极开展,逐见成效。

纪念馆专为我们延长开放  

    北撤山东后的东江纵队将士加入华野也参加了歼灭国民党以王牌整编47师的著名的孟良崮战役。

     江苏北部的卢村寨,是淮海战役徐南阻击的战场之一,也是两广纵队成立后参加最激烈的战斗。为了援救被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合围的黄维兵团,蒋介石命令孙元良兵团从南线增援。两广纵队奉令阻击。面对装备精良的孙元良兵团,成立不到两年且装备落后的两广纵队与兄弟部队顽强阻击,在卢村寨旁的大平山等阵地与敌军激战3天3夜,在前两道防线被突破后,拼死坚守最后一道防线,付出重大牺牲,完成了阻击任务,黄维兵团20多万人被歼。两广纵队牺牲的烈士就埋在战场的山坡上。前几年由当地民政机关移至烈士陵园。东纵的后代们在原战场墓地前献花拜祭,敬洒从广东带来的家乡米酒,以慰长埋他乡的烈士忠魂。随即赶往徐州的淮海战役纪念馆,抵达时已近下午五点- 闭馆时间。但是,纪念馆专门为我们延长开放。

 当旅行团返程路上,欣喜收到了淮海战役纪念馆魏天梅老师发来的微信感言:“70年前的淮海战场,他们素未谋面,却因为同一个战斗——徐南阻击战,为今朝的相见埋下了伏笔!70年后,华野9纵老兵周培杰前往广州、深圳两地看望两广纵队老战友,革命前辈战火中缔结的生死战友情历久弥坚!难忘9纵老大哥及时接防,难忘山东人民的养育支援……每一位参加过淮海战役的两广纵队老前辈都心怀感恩,念念不忘! 此行,我利用休假时间全程陪同周老看望老战友,得到广州、深圳两地东江纵队研究会、两广纵队亲历者及后代们的热情接待,在此一并诚挚感谢!-魏天梅”

      好事接踵而来,原广州军区司令员、开国少将吳纯仁之子吴晓春(笔者张卓辉的战友)于日前传来了广东省长征文化促进会四野后代联谊委员会通知,今年四野后代(含两广纵队、琼涯纵队等,当时都划归四野)将举办广东(广州)解放70周年活动,所以都将参在一起活动,喜讯令人振奋。

【注1】笔者(香港)粱凯鹰,粱欣红为原东江纵队后代联谊会,东江纵队历史研究会会员,是珠江纵队一大队政委梁奇达的子女。抗战胜利后,珠纵主力和东纵主力(等华南部队主力)奉命北撤烟台(青岛)一带集结,解放战争中组建两广纵队,编入华东野战军,后来划入四野。两广纵队随华野,后来划入四野,转战华东,华北,华中,华南饮马珠江,参加解放广东(广州)全境战役,兵至深圳罗湖,剑指香港。而后服从战略需要,退驻樟木头一线。叶剑英元帅首任广州市长,继而,东纵司令员曾生将军任第四届广州市长。

【注2】笔者张卓辉父亲曾为隶属东江纵队的香港九龙新界西贡游击队(后称港九独立大队)二支队中队指导员。

今日头条:视频:专访中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伟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6月18日,南京商贸服务推介会在斯德哥尔摩成功举办。本网记者借此机会对参加推介会的中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伟进行了专访。据了解,中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有很多国企大户,尤其在发电领域,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在工业大气污染,工业水污染和固废处理方面都是根据实际情况,量身定做采取相应措施,一案一议。在向环境污染宣战和打好蓝天保卫战的各项战役中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请看视频: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IzNDgyMjQ0MA==.html?spm=a2h3j.8428770.3416059.1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IzNDgyMjcyOA==.html?spm=a2h0j.11185381.listitem_page1.5!2~A

陈雪霏采访录制。

驻瑞典大使夫人宋景丽邀请驻瑞使节夫人体验安徽文化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6月3日,由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与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举办的“中国旅游文化周——美好安徽”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隆重开幕。

  6月4日,驻瑞典大使夫人宋景丽邀请巴基斯坦、埃及、波兰等10多位驻瑞使节夫人到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体验安徽文化。

  使节夫人们参观了《美好安徽》图片展,与来自安徽的洪滨丝画、剪纸、烙画、泥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了生动有趣的互动,品尝了美味可口的安徽特色小吃。

  宋景丽女士向使节夫人们介绍了安徽皮影戏的艺术特点、传承与发展,并与来宾们一起观看皮影戏演出。

  使节夫人们表示,通过此次活动领略了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美丽宜人的自然风光和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发展面貌。

来源:中国驻瑞典使馆

2019世界公共交通峰会及博览会在斯德哥尔摩举行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不去不知道,一去吓一跳。多年来久违的很多大公司都齐聚斯德哥尔摩国际展览中心展示他们的最新产品。第一印象就是这里有很多好看的先进的公共汽车。

这是百分之百的氢气汽车。来自沙特阿拉伯。

零排放的公交车。

中国的华为,苏州华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铁隧道和其他6家江苏企业都来参加了展览。从高铁配件到整车制造再到电动汽车一应俱全,展示了江苏高端制造业的水平。江苏汽车制造业也是历史悠久。

另外,法国有两种近程电车和自动无人驾驶车。

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个无人驾驶的车就是放在地铁和火车之间的通勤车。

苏州华启智能亮相斯德哥尔摩世界公共交通峰会及展览会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世界公共交通峰会及展览会6月9日至12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多家中国企业参展。其中参展的江苏省苏州华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钟华接受了记者的专访,请看视频采访: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IzMzUxOTg5Ng==.html?spm=a2hzp.8244740.0.0

钟华说,该公司是2010年成立的,经过8年的发展,公司总产值从500万元到去年达到8亿元,公司员工也从不到40人发展到2018年的500多人,企业不但占据国内轨道交通领域智能技术的半壁江山,而且业务已经扩展到了国外。

苏州华启展出的是地铁的智控仪等设备。

参加展览的还有华为,深圳地铁,中铁隧道等多家中国企业。

世界公共交通峰会是由世界公共交通协会组织召开的,每两年举办一次,每次都在不同的国家,主要是展示公共交通方面的最新技术和先进理念,尤其是在节能减排方面和智能控制方面的先进技术。今年正好在斯德哥尔摩举行。

图文摄像 陈雪霏。

今日头条:华为LTE-R和DIS重磅亮相斯德哥尔摩世界公共交通峰会及展览会

北欧绿色邮报网斯德哥尔摩6月11日报道(记者陈雪霏) 华为以“云上轨道,奏响出行乐章”为主题10日到12日亮相正在斯德哥尔摩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国际公共交通协会(简称UITP)组织的世界公共交通大会及展览会,并正式发布中低运量城轨云解决方案、下一代轨道无线通信解决方案(LTE-R)及5G 室内数字化方案(DIS)。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ICT)与轨道行业业务的加速融合,一个更美好的数字化智能轨道交通时代正在来临。云化业务、宽带互联、数字化智能轨道等背后的创新ICT 产品及解决方案将助力轨道运营商们建设更安全、更高效、更智能的轨道运输系统,持续提升运力,激发服务创新。

华为中低运量城轨云解决方案:采用先进的虚拟化技术,将物理设备提供的计算、存储、网络和安全资源统一整合为资源池,以虚拟主机、虚拟网络设备、虚拟安全设备的形式按需分配给应用系统,从而实现了数据中心设备型号的统一化,降低了设备采购和建设成本。该方案适应性和灵活性强,除了应用于中低运量轨道交通(如轻轨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磁浮系统、市域快轨等)之外,还可应用于城轨单专业云场景(如ISCS\TIAS、ACC\MLC融合中心、路网级应用云等),并可平滑扩容到融合云及城轨云。

下一代轨道无线通信解决方案(LTE-R):华为LTE-R解决方案联合生态伙伴与客户充分验证,并已在中国率先启动建设,该方案具备面向5G 演进能力,支持与GSM-R 互联互通,提供基于 MCPTT的集群语音、视频、数据等功能,通过一张LTE-R 网络承载列控、列调、PIS、CCTV等轨道业务,与 5G技术共同打造轨道行业无处不在的连接,实现乘客、列车、基础设施全面互联的智能轨道未来。

5G 室内数字化方案(DIS): 华为领先的面向智慧交通枢纽的5G 网络解决方案 –5G LampSite,是室内数字化(DIS)解决方案的一部分,5G LampSite 采用多项先进技术,具备支持LTE、5G并发,安装方便,运维简单等特性。在满足交通枢纽大量旅客的通信需求的同时,使能交通枢纽的智能化的乘客流量管理、安全检查、售票检票等应用,并为整体交通枢纽的智能化运营奠定网络基础。

华为企业业务全球交通业务部总裁刘仲恒

在6月9日的UITP欢迎致辞中,华为企业业务全球交通业务部总裁刘仲恒表示:「轨道交通是综合了轨道、车辆、AFC、信号等功能的复杂系统,它不仅需要利用通信设备建立连接以收集信息,也需要建设包括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数据平台来打破应用之间的壁垒,以保证系统更安全、可靠、高效地运营。为此,华为提供了城轨云、轨道运营通信等解决方案,并愿和全球合作伙伴一起,帮助轨道客户进行数字化转型。」

6月10日,华为成功举办全球轨道峰会,吸引了包括UITP、工业互联网联盟(简称IIC)、香港铁路有限公司(简称MTR)等100多个行业组织、轨道运营商、集成商及合作伙伴参会交流,分享全球的成功行业实践。

数字城轨能提升出行体验。在这个基础上,UITP秘书长Mohamed Mezghani指出:「高质量的公共交通,既需要关注物理基础设施,也需要加强数字化建设。」

UITP秘书长Mohamed Mezghani

工业互联网联盟首席技术官Stephen Mellor 说:「为了加速行业的发展,我们必须与行业最终用户合作,在真实环境中推广、部署技术。LTE 测试平台是工业互联网联盟(IIC)推动行业最终用户和技术厂商之间合作的一个例子。IIC旨在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帮助行业最终用户。」

工业互联网联盟首席技术官Stephen Mellor

         泰雷兹地面运输系统部网络产品线经理Etienne Saclier D’arquian分享称:「对于公共交通运营商而言,在门到门的无缝旅途服务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提供物理的运输服务同时也提供多模运输业务的MaaS 平台,将为其交通业务带来增值。在掩盖技术复杂性下,端到端的网络和IT联动,将帮助运营者优化其核心业务并为乘客提供最佳服务体验。」

泰雷兹地面运输系统部网络产品线经理Etienne Saclier D’arquian

世界公共交通大会及展览会期间,华为更携手业界合作伙伴,展示了5G Lampsite、LTE、Wi-Fi 6、IP网络、光传送网络、服务器、存储、城轨云、云智慧公交等解决方案,为公共交通运输提供了端到端的高可靠通信服务。

-Wi-Fi 6是最新的Wi-Fi标准,使用了大量的5G技术,提升带宽、减少时延和扩大用户接入数。

-华为倡导的LTE车地通信标准,已应用到上百条轨道线路,并在展台点介绍LTE在轨道关键业务和非关键业务上的应用。

-华为城轨云解决方案,实现地铁多系统的互联互通,激活城市交通大数据,助力实现城市交通的卓越运营。

-华为云智慧公交方案提供全栈式的开放架构和端到端解决方案,不仅满足了客户对公交调度、监控、报站一体化运营的需求,同时能响应乘客移动安全支付的习惯,最终达到加强了公交运营的监管,提升了服务质量和乘客满意度的目的。

华为已经为全球 12万公里的铁路、100 多条城市轨道提供了产品及服务。基于对轨道交通客户需求的深刻了解,不断探索5G、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携手合作伙伴开发新的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提高运营效率、增加运营收益、提高乘客服务水平。

华为展区位于瑞典斯德哥尔摩  Stockholmsmässan展馆摊位A1020。欲了解更多详情,请点击: https://e.huawei.com/topic/uitp2019/cn/index.html

世界公共交通峰会及展览会(Global Public Transport Summit)两年举办一次,已拥有超过130年的历史,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专注于公共交通的盛会,今年吸引300+ 展商参展,11 000+ 行业访客参与。GPTS 由国际公共交通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ublic Transport,以下简称:UITP)组织举办,UITP 成立于1885 年,致力于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华为于2019 年初成为UITP 会员。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致力于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我们在通信网络、IT、智能终端和云服务等领域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安全可信赖的产品、解决方案与服务,与生态伙伴开放合作,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释放个人潜能,丰富家庭生活,激发组织创新。华为坚持围绕客户需求持续创新,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厚积薄发,推动世界进步。华为成立于1987年,是一家由员工持有全部股份的民营企业,目前有18万员工,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欲了解更多详情,请参阅华为官网:www.huawei.com

今日头条:华为亮相世界公共交通峰会携手生态伙伴发布下一代轨道无线通信LTE-R解决方案

北欧绿色邮报网斯德哥尔摩报道(记者陈雪霏)– 华为公司10日在2019年斯德哥尔摩世界公共交通峰会及展览会(Global Public Transport Summit,以下简称:GPTS)上,携手生态伙伴天津七一二通信广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七一二)联合发布下一代轨道无线通信LTE-R 解决方案,并已在中国率先启动建设。

轨道交通发展日新月异,列车时速不断提升,列车乘坐已成为快速、安全、舒适的出行选择,而乘客、列车、基础设施之间的信息协同是安全运营的重要基石。自动驾驶、智能列车、智慧车站的发展迫切需要更高速、更智能的无线通信技术来做承载,下一代轨道无线通信技术LTE-R 解决方案应运而生。

华为LTE-R 解决方案具备面向5G 演进能力,支持与GSM-R 互联互通,提供基于MCPTT 的集群语音、视频、数据等功能,通过一张LTE-R 网络承载列控、列调、PIS、CCTV 等轨道业务,将与5G 技术共同打造轨道行业无处不在的连接,实现乘客、列车、基础设施万物互联的智能轨道未来。

华为企业业务全球交通业务部总裁刘仲恒

在华为下一代轨道无线通信解决方案(LTE-R)发布会上,华为企业业务全球交通业务部总裁刘仲恒发言称,华为公司在交通轨道行业通信领域有着20年以上的丰富经验和积累,服务于全球超过12万公里的铁路,100 多条城市轨道,同时华为对于轨道行业无线通信专网技术的研究一直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投入,持续创新,在此发布的LTE-R 解决方案满足了未来轨道无线专网通信安全、高速、智能的需求,更好地助力轨道行业客户数字化转型。

This image has an empty alt attribute; its file name is 华为企业无线产品线交通行业总监邓小市-682x1024.jpg
华为企业无线产品线交通行业总监邓小市

华为企业无线产品线交通行业总监邓小市先生发言称,华为公司在轨道行业已经深耕多年,始终致力于更好地服务客户。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现已成功将下一代轨道通信技术LTE-R 解决方案呈现在客户面前。中国的LTE-R 相关标准也会陆续在今年落地,更好地指导轨道产业的发展。

天津七一二移动通信事业部研发总经理郑彩顺

天津七一二移动通信事业部研发总经理郑彩顺表示,公司自1960 年至今,一直致力于轨道事业发展。从2010 年开始,天津七一二与华为共同研究GSM-R解决方案,及下一代轨道无线通信LTE-R 解决方案,历程虽然曲折但终获丰硕成果。联合解决方案已经在南非客户现场充分验证,满足客户的业务需求。

华为-天津七一二LTE-R 联合解决方案正式面向业界发布

华为展区位于瑞典斯德哥尔摩Stockholmsmässan 展馆摊位A1020。欲了解更多详情,请点击: https://e.huawei.com/topic/uitp2019/cn/index.html

国际公共交通展(Global Public Transport Summit)

GPTS 两年举办一次,已拥有超过130年的历史,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专注于公共交通的盛会,今年吸引300+ 展商参展,11 000+ 行业访客参与。GPTS 由国际公共交通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ublic Transport,以下简称:UITP)组织举办,UITP 成立于1885 年,致力于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华为于2019 年初成为UITP 会员。

据了解,华为把大笔资金投入基础研究,成为业界的楷模。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致力于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我们在通信网络、IT、智能终端和云服务等领域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安全可信赖的产品、解决方案与服务,与生态伙伴开放合作,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释放个人潜能,丰富家庭生活,激发组织创新。华为坚持围绕客户需求持续创新,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厚积薄发,推动世界进步。华为成立于1987年,是一家由员工持有全部股份的民营企业,目前有18万员工,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视频video: 美好安徽-安徽文化年在斯德哥尔摩成功举办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瑞典中国旅游文化周-美好安徽-安徽文化年在斯德哥尔摩成功举办。

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安徽副省长杨光荣、瑞典文化部国际司司长林德曼和使馆文化参赞,文化中心主任陈晓出席开幕式。精彩演出,敬请看视频,古琴,琴箫合奏,黄梅戏和皮影戏,精彩纷呈。

Best Anhui Opera, Shadow Puppetry, Qin and Xiao by excellent Anhui Artists at Opening Ceremony for Sweden “China Tourism and Culture Week-Beautiful Anhui” and Anhui Culture Year, filmed and produced by Xuefei Chen Axelsson. 陈雪霏录制,北欧绿色邮报网总编,创始人。2019年6月3日。

上海浦东新区艺术展座谈会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举行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上海浦东新区副区长(挂职)区长兼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诸迪6日率领上海浦东新区艺术家代表团访问瑞典并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举行座谈会就浦东新区的发展进行文化交流。

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文化参赞兼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陈晓对代表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她说,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是2016年成立并对外开放的,这里不但展示中国的优秀文化艺术,还展示瑞典的优秀文化艺术。

诸迪司长说,上海是中国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的重要汇集区。今天来到这里的也都是海派文化艺术的代表。今天恰巧是瑞典国庆日,首先向瑞典朋友表示祝贺。同时,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70周年,也是上海浦东新区成立29周年。29年前,浦东地区的经济体量只有60亿元,到去年底,浦东新区的经济体量已经达到一万亿元,增长167倍。因此,浦东新区政府召集著名艺术家们创作了这些画作,希望通过这种艺术交流展示浦东新区的新貌。同时,也希望“通过我们的文化交流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更上一层楼”。

他说,浦东新区也承担国家科创中心的作用,因此,有些画作也是反映了浦东新区的科创中心的作用。

这幅作品反映了上海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风貌。诸迪说,浦东还有几万农民,但是,生活水平都已经很高了。

诸迪解释说,他们身后的关于上海码头的作品反映的是上海的现代化,因为这么大的码头,运作都是用电脑控制的。不像过去都是人工运作。

诸迪解释上海地标建筑,实际上上人的高度应该是世界第一,比迪拜的大楼上人楼层高。
东海大桥

本次浦东新区艺术展从6月1日开始,一直持续到7月30日,总共有37幅作品,有油画,也有水彩山水和花鸟画,反映了浦东新区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新貌。出席座谈会的艺术家有石元、马海峰、周青峰等。

斯德哥尔摩上海联谊会秘书长谈继东、中欧文化协会会长陈雪霏、华人摄影师庞其铭、清华毕业的瑞典年轻的中国通倪安德和其他一些瑞典的大中学生出席了座谈会并进行了交流。

视频:第六届斯德哥尔摩国际艺术节开幕式音乐会实况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报道(记者陈雪霏)–2019第六届斯德哥尔摩国际艺术节开幕式音乐会于6月2日圆满结束。本次艺术节开幕式音乐会的主题是“中西合璧”音乐会主题:唱响中国梦,世界共合音。下面是精彩视频录像实况:

今日头条:2019第六届斯德哥尔摩国际艺术节开幕式音乐会圆满结束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报道(记者陈雪霏)–2019第六届斯德哥尔摩国际艺术节开幕式音乐会于6月2日圆满结束。本次艺术节开幕式音乐会的主题是“中西合璧”音乐会主题:唱响中国梦,世界共合音。

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政务参赞张彪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他说,本次音乐会的主题立意高远,唱响中国梦,世界共合音,就说中国梦不仅仅是中国人的梦,也是包括瑞典人在内的各国人民的梦。第二,本次音乐会组织得好,因为这次音乐会是各大侨社共同参与的,体现了我们的向心力和团结力。第三是节目内容精彩,有歌曲,有舞蹈,有钢琴也有其他乐器,真是美美与共。参与的人也是老少皆有。可以说这是旅瑞侨胞追求美好生活的写照,也是旅瑞侨胞积极促进中瑞文化交流的一个平台。

斯德哥尔摩华助中心常务副主任、北欧国际交流协会会长 季展有讲话:北欧国际交流协会一直支持中欧国际文化教育商贸发展协会的活动,比如我们联合举办了2018斯德哥尔摩国际艺术节开幕式和闭幕式音乐会,除了中瑞艺术家和学生们,还有来自希腊和乌克兰艺术团体、英国、挪威的华人艺术家们的精彩表演。音乐艺术无国界,是世界上通用的语言,可以在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之间架起友谊的桥梁。音乐艺术交流是中瑞两国民众之间情感交融的最好方式,中欧国际文化教育商贸发展协会的发展过程展示了斯德哥尔摩华人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 也是华人团体在北欧逐渐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是瑞典华人的精神家园。我愿借此机会,代表北欧国际交流协会,祝愿中欧国际文化教育商贸发展协会以及中瑞两国人民在音乐艺术上有更多交流合作,用崭新新的姿态和努力,去创造更好的成绩,迎接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斯德哥尔摩夏季音乐艺术节总策划人双焱说,斯德哥尔摩夏季音乐艺术节每年都吸引全世界的音乐团体和艺术团体的艺术家们相聚在斯德哥尔摩,在一个国际舞台上尽展才华,成为夏季最火热的文化狂欢节!今天我们迎来第六届国际艺术节同时也迎来中欧国际文化教育商贸发展协会(ECCE)成立6周年庆典。协会单位还有瑞典Lilla Akademien 交响乐队、多位瑞典著名艺术家和指挥家、瑞京中欧北极之声青少年合唱团、北欧合唱研究所;合作伙伴有瑞典皇家音乐学院、Lilla Akademien 音乐学校、瑞典Gosskör 高斯合唱团、北京金帆交响乐团、中国民族舞蹈研究会、中国北京夕阳秀中老年文化事业发展基金会、澳大利亚中华文化协会、澳大利亚黄河合唱团、英国朴茨茅斯华人歌舞团,挪威华人音乐歌舞团等。中欧国际文化教育商贸发展协会(ECCE)不仅为来自中国的艺术家和本地的华人艺术家在音乐、歌唱、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民乐演奏,以及中国戏曲、武术表演方面提供一个发展交流的平台,而且通过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加强了与欧洲各国各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合作,为在海外弘扬中华文化和增进中瑞两国以及中欧文化艺术交流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音乐会主持人方明洁和匡富阳。

本次音乐会的亮点是中西合璧室内乐队给昆曲伴奏,钢琴和舞蹈组合,有国际比赛获奖演奏员们的演奏,还有三个不同风格的舞蹈和旗袍秀。音乐会也云集了斯京华人歌唱家大腕儿邹荣美(旅瑞女高音歌唱家,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女高音歌唱家叶佩英教授),李佳(原北京轻音乐团独唱演员,师从著名表演艺术家郭兰英)。

邹荣美的《我爱你中国》真是感动了每个人的心。

李佳的《玛依拉变奏曲》非常可爱动听。

另外最令人感动的是瑞典华侨场地青年演奏家吴晶继12月21日坠楼后奇迹般地康复过来了,而且是康复后第一次与观众见面。她演奏了《牧民新歌》。双焱给邹荣美,吴晶和小提琴演奏伴奏。

演出分六大篇章,首先是陈芃芃率领的北极光新舞社表演的集体舞《共圆中国梦》。

第二篇章是西风音诗,古典音乐,和儿童芭蕾舞。

第三篇章是欧华风韵,斯德哥尔摩国际比赛金奖获得者Leo Long Lindblom。

斯德哥尔摩国际比赛二等奖获得者韩雨荷,张正一,和刚在斯德哥尔摩第七届国际比赛中获得重奏组二等奖的王珈屿和陈飞驰进行了钢琴表演。

另外水立方杯中文歌曲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匡富阳演唱了“You Raise Me Up”你鼓舞了我,很不错。

杨龙演唱了Rebecca Courta. 是英文演唱,水平不错。

斯京著名京昆票友郝景霞演唱《长生殿》时用张熙儒的琵琶,双焱的钢琴,Diana Parhizgar的小提琴进行了伴奏,这也是本次音乐会的最大亮点,就是没有伴奏带的伴奏,都是现场演奏,中西合璧。

小号《黑色奥菲斯》很好听。

瑞典皇家音乐学院西班牙国际比赛金奖获得者双焱的钢琴独奏《肖邦革命练习曲》和张如玥的舞蹈也很匹配。

第五章最炫民族风,周虹带领的白玉兰旗袍队表演的《丝路印象》也很不错。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

舞蹈《红旗飘飘》把音乐会推向高潮。

最后,音乐会在集体合唱《欢乐颂》中结束。

本次音乐会主办单位是ECCE中欧国际文化教育商贸发展协会。 协办单位是ABF斯德哥尔摩,斯德哥尔摩“华助中心”,NIEA北欧国际交流协会。支持单位是夕阳秀中老年文化事业发展基金会,瑞典皇家音乐学院 KMHStockholms stad 斯德哥尔摩市政府,Sundbybergs stad 松德比贝里市政府,瑞典华人工商联合总会, 瑞京中文学校,瑞京华人协会,瑞典华人总会,瑞中合作促进会,瑞典上海联谊会。 赞助单位:聚福园 Thai House, 东方伊甸园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瑞典陈氏集团有限公司, 斯德哥尔摩“华助中心”, 瑞典工商联合总会, 瑞京华人协会,瑞中合作促进会。

总策划双焱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本次音乐会是在各个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完成的。特别要感谢摄影师吴明和所有参加演出的演员和嘉宾。

出席音乐会的嘉宾有中国驻瑞典使馆经济参赞韩晓东、政治处主任陈季良、领事部主任张磊、办公室主任王昌宁、北欧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单振华、瑞典楚汉文化交流协会暨两湖同乡会会长刘芳女士、瑞典华人总会名誉主席、中瑞友好协会会长白亨利先生、瑞京协会名誉会长、瑞京中文学校奠基人杨丽然女士、瑞典华人艺术家协会会长朱瀛盈女士、瑞典中文教师协会会长孙凯女士、瑞典上海联谊会副会长&秘书长谈继东女士等。
瑞典嘉宾有:瑞典皇家音乐学院原音乐系系主任Mr. Rolf Lindblom,瑞典“一带一路”研究所BRIX Belt & Road Initiative Executive Group 董事Mr. Hussein Askary
瑞典Vattenfall AB 工程师Mr. Mattias Hansson

 Dalarnas höskola 教学主任David Parhizgar,Dalarnas höskola  Mehran Nabizadeh,Dalarnas höskola Farah Nobakht,Raysearch Laboratories 公司的Lars Persson
 瑞典皇家工学院设计师Mr. Omar Jabri,舞台音响师Mohamad,场记:Billy。电脑荧幕PPT控制:曾宇晨

图:吴明 , 文: 陈雪霏

瑞典“中国旅游文化周–美好安徽”暨安徽文化年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隆重开幕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瑞典“中国旅游文化周–美好安徽”暨安徽文化年6月3日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隆重开幕。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阁下和夫人宋景丽女士、安徽省副省长杨光荣、瑞典文化部国际司司长托马斯.林德曼、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教育文化处教育参赞曹叠峰和瑞典安徽科技商业协会会长段茂利等。大约100多名中瑞文化人士和汉学家出席了开幕式。

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文化参赞、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陈晓女士首先介绍了本次文化节的情况。她说,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于2016年9月建立,其目的就是作为中瑞之间的桥梁来宣传优秀的中华文化,促进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本次瑞典“中国旅游文化周-美好安徽”暨安徽文化年主要是展示中国安徽省的各种文化遗产,其中包括安徽著名马派皮影艺术。陈晓参赞说,明天将邀请瑞典小朋友来这里观看具有1000多年历史的中国皮影艺术,希望瑞典小朋友们喜欢。现场还会有黄梅戏和徽剧表演。在楼下,还有上海浦东的绘画展览,反映浦东的新貌。

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在致辞中说,国与国之间进行文化交流是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的重要渠道。中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和世界上其他民族友好相处,友好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瑞典是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这源于两国人民的历史交流,是两国人民的自由选择,我们尊重彼此的历史和文化,尊重彼此的价值观和理念。习近平主席不久前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中华民族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这就是中华文化一以贯之的包容和海纳百川的最好证明。

桂大使说,希望中瑞两国人民彼此欣赏对方的文化,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共同把这个世界建立得更加绚丽多彩。他说,他在同瑞典文化大臣林德交谈时同意彼此应该多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因此,斯德哥尔摩文化中心举办了美好安徽文化周活动,目的是让瑞典人民了解中国的美好河山,进一步了解伟大的中国人民,和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

桂大使说,世界在不断发展变化,但我们始终希望这个世界百花齐放,是丰富多彩的,是各种文明彼此包容和相互欣赏的,希望本次活动能够加深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

安徽省副省长杨光荣向大家介绍了安徽省。他说安徽省文化底蕴深厚,文房四宝就出自安徽,旅游资源丰富,黄山,九华山都在这里,八百里长江,八百里淮河,八百里巢湖都在安徽。杨副省长说此次访问瑞典的目的就是展示安徽文化旅游业的多姿多彩,他真诚邀请瑞典朋友到安徽旅游。

瑞典文化部国际司司长托马斯.林德曼说,今天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举办这个活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个中心地理位置优越,非常漂亮,是文化交流的理想境地。借此,他也想告诉大家,瑞典今年也要在中国进行大规模文化促进活动,希望通过文化交流促进双边关系。

安徽独特的迎客松。

随后,观众们观看了美丽安徽宣传片,让人感觉安徽有山有水,人杰地灵。安徽也是四季分明,各种色彩交相辉映。

安徽省徽京剧院一级演员陈晓峰首先表演了古琴独奏《风摆柳》。陈晓峰和安徽乐团二级演员邵先国表演了琴箫合奏《梅花三弄》和《关山月》。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优秀青年演员邬云和安徽省黄梅戏剧院二级演员赵章伟表演了黄梅戏《牛郎织女》选段“果然喜从天降”。

安徽省徽京剧院一级演员王丹红和汪育殊表演了《白蛇传》选段 “苏提春晓”。

除了戏剧表演外,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华剪纸也在这里展示,受到中瑞朋友的欢迎。

商派面塑(淮北)、洪滨丝画(马鞍山)、徽州雕刻(黄山)、葫芦烙画(合肥)以及40多幅摄影和绘画作品都在这里展出。正如陈晓参赞说的,非常有文化多样性,各种文化艺术形式都有。

五点半钟,人们又观看了皮影戏的精彩表演。安徽省级非遗传承人马飞和合肥马派皮影戏传承人马默轩演出了《夫妻双双把家还》,《斗鸡》和《孙悟空二龙山捉妖》活灵活现非常精彩。

马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出生于皮影戏世家,其家族已经从事皮影艺术100多年了。马默轩只有13岁,但是,唱腔铿锵有力,语言流畅幽默。

出席开幕式的瑞典朋友都表示安徽文化周很有意思,展示了多种不同的文化特色。开幕式上还展示了各种安徽小吃,例如绿豆糕和芝麻糕。

本次文化周将持续到6月10日,4号,5号都有表演。欢迎大家前去观看。具体日程,请参看 中国文化周活动日程-China cultural center。 www.cccstockholm.org。

北京召开2022年冬奥会工程建设指挥部暨工程建设部署会议

来源:北京日报2019年05月29日 11:22

北京冬奥会工程建设已进入攻坚阶段。5月28日下午,北京市召开2022年冬奥会工程建设指挥部暨工程建设部署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重要指示精神,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冬奥会工程建设各项任务。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市2022年冬奥会工程建设指挥部总指挥陈吉宁出席并讲话。

北京召开2022年冬奥会工程 建设指挥部暨工程建设部署会议

陈吉宁指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中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今年是冬奥会工程建设承上启下、攻坚突破的关键之年,也是“相约北京”系列测试赛前的集中建设之年。当前,冬奥筹办各项工作全面有序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果。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将习近平总书记对冬奥筹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折不扣落实到冬奥会工程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按照“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误不起”的要求,圆满完成今年任务。

陈吉宁强调,要瞄准年度目标和节点目标,倒排工期,狠抓工程进度,确保按照既定时间竣工交付使用。严格遵循“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注重绿色施工和生态修复,强化成本管理,坚持可持续发展,高标准推进场馆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严把安全质量关,业主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要各司其职,加强管理,完善细节,提升品质,努力打造值得传承、造福人民的精品工程。同时,要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力度,保障雨季施工安全;严把工程进度关,倒排工期,做好预案,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为“相约北京”系列测试赛提供可靠保障和服务。相关部门要加强统筹,密切协作,强化责任落实,确保圆满完成冬奥会工程建设目标任务。

会议听取了《北京冬奥会2022年总体建设计划(2019年版)》及2019年工作要求的汇报,延庆区政府、北控集团、北京城建集团负责人分别发言。

北京市副市长张建东、卢彦,北京市政府秘书长靳伟出席会议。

今日头条:首届“芬中研发与科技创新合作论坛”成功举办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为了更好地促进芬中研发、科技创新与高端人才的交流合作,首届“芬中研发与科技创新合作论坛”于2019年5月28日在赫尔辛基大学成功举办。本合作论坛是由芬兰华商总会、赫尔辛基大学、芬兰中国发展与交流中心以及南京市海外协同创新中心主办,论坛得到了芬兰新地省、中国驻芬兰大使馆、赫尔辛基市政府、芬兰科学院、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芬兰企业家联盟以及阿尔托大学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本合作论坛的目的是基于共同投入、联合研发、成果共享的原则,以互惠互利的方式促进芬中科技进步、合作与创新,为芬中在高新技术领域里的深入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合作论坛在西贝柳斯音乐学院Kiku Kämäläinen老师优美的海顿奏鸣曲钢琴独奏下开幕,论坛由会议主席、芬兰华商总会会长、芬兰中国发展与交流中心董事长杨二林博士主持。

芬兰新地省省长Ossi Savolainen先生首先致欢迎辞。芬兰新地省由包括赫尔辛基市、埃斯波市、万塔市、波尔沃市等在内的26个城市组成,拥有人口170万。他欢迎来自中国北京、上海、南京、长春和青岛等地与会政府及企业代表,并就“芬兰研发和技术在中芬商业和经济合作中的突出贡献”做了主旨演讲。他指出,芬兰是一个经济发达、福利完善,以高科技和创新著名的北欧国家。芬兰科学院、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赫尔辛基大学以及阿尔托大学是世界顶级科研、研发及应用的芬兰业界代表。通过这次论坛我们可以聆听、感受和分享它们的优势领域、研发成果以及资源和环境,共同研究、促进和深化芬中在创新孵化、研发及人才培训等领域的合作。

中国驻芬兰大使馆经商处参赞孙立伟先生作了关于“中芬创新合作商机无限”的主旨演讲。他指出中国自2012年启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成果斐然。2018年中国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已升至第17位。他强调中芬研发与科技创新合作互补性强,机会多。截止目前中国公司企业在芬兰的97亿投资中大部分都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特别是2017年以中芬两国政府牵头成立的中芬创新企业合作委员会为中芬科技创新合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包括华为、中关村、比亚迪以及诺基亚、通力电梯、瓦锡兰在内的50多家中芬著名企业加入了委员会。孙立伟参赞欢迎和鼓励芬兰公司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政府也将为所有外国投资企业提供更加公平、透明和可预期的投资市场环境。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区长司勇先生做了题为“创新南京,机会无限”的主旨演讲。南京做为江苏省会城市拥有830万人口和6600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是中国东部地区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南京拥有53所高校,83万在校学生,81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城市绿化率达45%,并连续10年被评为中国最幸福的城市之一。司勇区长所在的秦淮区更是南京商业与高新技术的聚集区,在研发、物联网、智慧城市等领域拥有中国最强的创新与发展实力。南京与赫尔辛基的直航更使得南京与芬兰的合作登上新的台阶。许多芬兰著名企业如凯米拉、维美德已落户南京。2018年南京与芬兰进出口总额已超过7.75亿元人民币,年增长近10%。司勇区长诚挚地邀请芬兰政府及公司企业参加今年6月26-29在南京举办的“2019南京创新周”活动,进一步深化南京与芬兰的合作。

北京怀柔科学城欧洲区总代表朱梓齐先生以“北京怀柔科学城-中国全新的研发中心”为主题介绍了北京市在打造中国研发与科技创新全新平台的努力。鉴于北京中国政治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的重要地位,北京致力发展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昌平未来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三城一区”主平台架构,发力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怀柔科学城现规划面积约101平方公里,是以大科学装置集群和前沿科技交叉研究平台为核心,同时建设四区。其中科学教育区将依托中国科学院大学建设;科研转化区依托雁栖经济开发区建设;综合服务配套区依托雁栖小镇组团建设以及生态保障区。目前,在科学教育区,中国科学院大学已有8000名师生入驻。而科研转化区,已有中科院12个研究所22个项目投入运营。北京怀柔科学城将成为中芬大学及科研机构联合研发、孵化及产业化应用的重要基地。

来自著名的芬兰大气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的科研项目专员Joni Kujansuu博士就“如何在研发和技术交流项目中实现芬中各方利益最大化”做了生动介绍。他还介绍了该院院长,欧洲科学院院士、芬兰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著名科学家Markku Kulmala教授的研究工作,包括大气气溶胶成核和增长、气溶胶-大气簇团动力学和生物圈及气候相互作用等。Markku Kulmala教授在其相关领域先后发表800余篇SCI论文(包括40余篇的Science和Nature论文),总引用超过30000次,是近5年来ESI地学领域全球引用最高的科学家。他的团队已与中国学者进行了近十年的实质性合作,他积极推动和开展与中国高校和科研院所(包括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清华大学等)的合作和人才培养。他本人也一直关注中国大气污染问题,他曾在《Nature》刊文为中国治理雾霾建言献策,致力于推动国家和城市层面的双边合作,并积极从欧洲寻求资金和技术,帮助中国重点城市治理大气污染。他主导发展的多台仪器在中国得到较好应用,对揭示灰霾形成机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中国大气环境科技的发展。Markku Kulmala教授荣获2018年度中国政府颁发的“友谊奖”。

阿尔托大学旗舰项目经理Jukka Hassinen博士介绍了芬兰材料生物经济核心技术中心。该中心是由来自阿尔托大学和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的顶级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组成,是芬兰国家科学院认定的6个国家级科研创新旗舰平台之一。他们致力于木质纤维素、环保材料和材料的生物经济解决方案。芬兰木质纤维素原料来源广泛,是储量丰富的可再生资源。近年来,芬兰在利用木质纤维素制备燃料乙醇新能源方面备受全球专家学者的关注。发展木质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的能源技术,对于降低成本和保护环境是一个“双赢”模式,与当今世界的低碳环保主题一致,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用植物纤维原料生产乙醇的成本仍然较高,还无法与粮食乙醇形成竞争。因此致力于寻找经济高效的预处理方法是当今燃料乙醇制备过程中的研究热点之一。芬兰当前是全球生物经济增长研究的中心,并不断发展和完善完整的生物经济价值链,并通过芬兰独特的创新技术开发商业化应用,这为芬中研发与科技创新的合作提供了巨大空间。

赫尔辛基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新近任命的芬兰数字精准癌症医学旗舰平台总监Tomi Mäkelä教授介绍了新成立的芬兰世界领先的数字精密癌症医学平台。该平台是由赫尔辛基大学投资建设,并由芬兰科学院认定为芬兰6个国家级科研创新旗舰平台之一。芬兰数字精密癌症医学平台旨在在癌症诊治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并形成一个重要的新的国家能力集群和创新生态系统。目前该平台获得了为期四年,在收集基因功能、药物敏感性数据、人工智能开发、数字健康及生活方式数据等方面1100万欧元经费。

赫尔辛基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新近任命的芬兰数字精准癌症医学旗舰平台总监Tomi Mäkelä教授介绍了新成立的芬兰世界领先的数字精密癌症医学平台。该平台是由赫尔辛基大学投资建设,并由芬兰科学院认定为芬兰6个国家级科研创新旗舰平台之一。芬兰数字精密癌症医学平台旨在在癌症诊治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并形成一个重要的新的国家能力集群和创新生态系统。目前该平台获得了为期四年,在收集基因功能、药物敏感性数据、人工智能开发、数字健康及生活方式数据等方面1100万欧元经费。


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战略研究部副总裁Jyrki Kiihamäki博士介绍了芬兰先进纳米研发中心。芬兰纳米研发中心除被芬兰国家科学院认定为芬兰6个国家级科研创新旗舰平台之一外,还被芬兰教育和文化部列为芬兰国家研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该中心总面积2 600平方米的无尘室是一个开放式设施,可供其他大学、研究机构和公司企业研发创新使用。中心还拥有用于微包装和后端工艺的内置无尘实验室,以及用于MOVPE,MBE和其他薄膜工艺设备齐全的全控实验室。

赫尔辛基大学信息技术研究所Arto Klami教授介绍了其领导的芬兰著名人工智能中心。做为芬兰科学院旗舰项目,该中心研究领域的重点是开发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的新方法,旨在创建计算效率高,理论上合理且可靠的方法。这些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从计算创造性到建模演化的各种任务中。多源概率推理(MUPI)是他们开发的主要方法和算法以应对人工智能中的不确定性,特别是概率程序的近似贝叶斯推断。他们还解决了多个应用领域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开发了机器学习技术,特别是针对有限数量训练示例的设置。他指出,中国极为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因此他相信芬兰人工智能中心同中国业界同行会有深入广泛的合作。

长春市仲裁委员会办案处副处长韩秀女士做了关于“中国仲裁制度和知识产权保护”的主旨演讲。仲裁是国际通行的解决商事纠纷的主要手段,长春市仲裁机构于1996年组建,以公正、高效、专业、快捷、独立的办案仲裁方式被公司和企业所接受。长春市仲裁机构在中国255个仲裁机构的排名已进入前十名的水平。今年截至目前,标的额已超过10亿元人民币,仲裁费收入已达到740万元,并实现连续二十年无错案。长春市仲裁委员会还积极构建覆盖全市的仲裁网络服务平台,建立仲裁法律数据库,同时开通了仲裁服务电话呼叫中心,实现了线上无障碍对接。另外,线上仲裁、数字化仲裁和人工智能仲裁三大办案体系业已齐备,这使长春仲裁突破地域限制,为世界各地的当事人提供最为专业、权威的仲裁法律服务。

28日下午举办了两个以中芬公司和企业的对接为主的分论坛,它们是:

一、环境科技、清洁技术、能源、先进材料、教育及培训

二、自动化、IT、大数据、人工智能、智慧城市与大健康

20余家芬中公司和企业分别介绍了各自技术与创新优势,并就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热烈。

作为首届芬中研发与科技创新合作论坛,芬兰政府、中国驻芬兰大使馆、芬兰国家科学院、芬兰著名高校赫尔辛基大学、阿尔托大学均给予了高度重视。论坛演讲嘉宾及与会的公司和企业更是代表芬兰最新和最前沿的科技创新,专业水平极高。本届合作论坛的成功举办,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成果显著,为芬中研发与科技创新翻开了新的历史性的一页。论坛确定今年下半年9月份将组织芬兰高新技术公司和企业携项目和技术赴北京、南京、杭州和上海等地举行与当地优质企业对接合作的路演活动,并积极寻找中方投资合作伙伴。同时加强和建立芬中高端科研与研发人才的交流机制,促进大学之间、研发机构之间、开发区之间成立联合研发实验室、研究院、孵化器和产业园,推动双方公司和企业具体的、深层次的合作。

图文由芬兰华商总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