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人物专访

中国80后导演尧天获法国维苏尔国际电影节最高奖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情人节当晚,巴黎传来喜讯,“我的影片在法国得奖了。” 尧天在其微信中说到。第23届法国维苏尔亚洲国际电影节14日晚在法国东部城市维苏尔隆重闭幕。中国80后电影导演尧天首当其冲,凭其影片《五百米八百米》斩获本届电影节最高奖“金马车奖”和巴黎语言学院奖。

《五百米八百米》讲述了三峡库区移民搬迁过程中,一个孩子能否顺利降生的故事。描绘了在计划生育政策下,传统农民的生存法则……影片用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展示了一个荒诞、无助、没有怜悯的世界。本片的绝大部分演员都是本色出演,自然淳朴,演绎出一个个生动鲜活的艺术形象。整部剧本都是尧天自编自导,凸显其创作能力。

本片曾入围第21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之窗”单元、第27届斯德哥尔摩国际电影节“斯德哥尔摩影响力”单元,并斩获第4届温哥华国际华语电影节“最佳编剧”奖。

photo (6)

左三为尧天。

尧天导演,本名刘君,自幼热爱艺术,2005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推崇“DOGMA95”电影运动,长期关注底层民众生活,致力于拍摄真实、原生态、能触动灵魂的电影。

在与北欧绿色邮报网连线中,尧天表示,感觉很开心,维苏尔特别干净,人特别好,艺术气息浓厚,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参赞李少平也前来表示祝贺。据悉,一年一度的维苏尔亚洲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95年,是欧洲创办时间最早的亚洲电影节。目前,该电影节已经成为法国东部地区重要的文化活动,受到亚洲乃至世界电影人的瞩目。此前,包括吴天明、姜文、贾樟柯、王超、李杨,万玛才旦在内的多位中国导演都在此电影节展映和获奖。

距离上次北欧绿色邮报网在斯德哥尔摩11月14日视频专访整整三个月之后的2月14日,尧天再次参加国际电影节并获得头等大奖。

图片由尧天剧组提供。

相关链接:

http://www.chinanews.com/yl/2017/02-15/8150504.shtml

视频:专访中国香港电影《500米800米》导演尧天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著名教授汉斯.陆斯凌病逝享年68岁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著名教授汉斯.陆斯凌7日凌晨因癌症病逝,享年68岁。

消息一出,朋友圈的卡罗林斯卡中国学生学者纷纷表示哀悼,并盛赞陆斯凌教授的演讲才能。

陆斯凌教授讲全球健康问题。他说工业化使世界人口越来越健康,寿命越来越长。在健康问题上发明了一个科学的计算方法,那就是根据实际购买力来判断一个国家的发展实力。通过他那通过动感画面反应当今世界男人和女人的发展状况和世界的变化非常形象生动。

从他的讲述中,可以看出,中国在过去三十年的发展中,使世界大部分人口实现了脱贫。因此,过去讲的第三世界国家,如今实际上都是发展中国家了。而且,在中国,也有很多地方发展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例如上海。也有些地方贫困如非洲。但是,总的来说,200多个国家都有进步。

他曾经在斯德哥尔摩国际水周上做演讲,展示当今世界的巨大进步。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现在全世界的人口生活水平与30年前相比,还是进步了许多许多。

他那形象生动的演讲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逝世可以说是学术界一个巨大的损失。连亿万富翁比尔盖茨也在他的FACEBOOK上说,汉斯.陆斯凌是一个好朋友,也是一个专业教师。

 

 

心系祖国 再创辉煌 –专访瑞典华人工商联合会会长王建荣

瑞典华人的风采之二:专访瑞典华人工商联合会会长王建荣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提起瑞典华人工商联合会会长王建荣,人们自然会想起2014年在瑞典举办的欧华联18大,也会想到政协列席委员等等很多高大上的头衔。他总是那样面带微笑,平易近人,给人一种老大哥形象。王建荣在家中6个兄弟姐妹中确实是老大哥,而且他的名字似乎也暗示了他的心路历程——建荣,建荣,建立光荣,建立荣耀等等。不久前,在斯德哥尔摩中央大街的蒙古饭店,记者对他进行了一次专访。

                                           心系祖国不忘本

AV4A0498-e1482704810859-683x1024 在2016年12月24日圣诞节平安夜,王建荣(左图)自编自导了一出以海外华人百年创业史为题材反映华人华侨心声的舞台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王建荣说,我就是想让华人华侨了解我们的历史,了解我们在海外打拼的酸甜苦辣,同时,也要了解祖国的过去和现在,我们是在什么情况下来到这里,我们能为祖国做些什么。这段历史,永远不能忘记。如今祖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我们要发挥促进中瑞交流的桥梁作用,尽力落实好一带一路的战略。

王建荣可以说是中国从贫穷到富裕的经济发展史见证人。他于1958年出生在浙江青田。众所周知,青田是著名的侨乡,其海外侨胞有150多年的历史。王建荣的爷爷王祝标在1930年就去了法国。后来来到瑞典。瑞典当时只有5个中国人。

“我们青田乡村小镇就是有这样的中国传统,男人出来闯事业,女人服务在家培养孩子。青田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小镇,过去在那地方生活,几乎无生存空间可言。人挪活,树挪死,因此,比我爷爷出来早的人也很多。那时是在上海买一本中华民国护照,然后坐在法国运煤的货舱里过来,他那一代人还是非常苦的。”王建荣回忆自己听爷爷讲的故事说。

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对外开放。王建荣的父亲首先出国,来到瑞典,与父亲团聚。1977年,刚刚高中毕业的王建荣,也和其他同学一样,一毕业就出国创业了。

“我爷爷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来瑞典的。从家族上讲是三代华侨。但我是改革开放初期就来了。我是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见证人。”王建荣说。

MWU_7265-2

王建荣会长2015年8月14日在欢迎国侨办任启亮副主任 一行及瑞典华人工商联合总会大楼揭幕仪式上致辞。

当时很多人读完小学就毕业回家了。但是他读了高中,而且他的同学中有40人是华侨子弟。这些华侨子弟大部分都是那个时候出来的,因此,现在遍布在欧洲各个国家,都已经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这是我人生的转折点。那时候,每个月粮食只有25斤,吃半个月,然后就不知道下半个月吃什么…我是1977年1月4日在北京乘上飞机。那时飞机很小。中瑞之间的交通也是很麻烦的。必须走第三国。我左手拿着行李,右手也拿着行李。当时登上飞机舷梯,到舱口的时候,我环顾四周,心想,中国啊,再见了。当时我百感交集,我想我可能再也不会回来了。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那时我的记忆非常深刻,一辈子都忘不了。”

王建荣说这话的时候,依然是百感交集,让人忍俊不住,眼角湿润。那是怎样一种感觉?我的祖国,有可能我永远不能再回来?

“当时我来到瑞典,是旅游签证。续签时,警察局就问你两句话,你喜不喜欢瑞典,愿不愿意留下。如果说愿意,就立即盖章,一签就是五年。当时,瑞典正是面临缺少产业工人的时候,如果从非洲请人来,一个家庭要花15万克朗。而我正好是青壮年时候,所以他们愿意我来。”王建荣说。

“我在国内学过机械。在这里也读了机械。但是,没有用上。民以食为天,我们家开了饭店,然后做贸易。没想到,两年之后,我是第一个北欧的中国人在1979年参加广州交易会。还有几个公司让我做代理。”

从那时起,王建荣开启了不断往来于中瑞之间的商业往来。

王建荣是个不断追求创新的人。即使是开饭店,也要开出特色来。他在欧洲走过好多饭店,发现都是100多个位置。那么为什么发展不大?原来,瑞典人的餐饮习惯和中国人不一样。中国人是四个人或八个人点四个菜或八个菜循环吃。但瑞典人的习惯是各吃各的菜,但厨师不可能一下子把八个菜都上来,因此,总有人要等很长时间。否则需要雇用太多厨师,也不现实。如果增加100个客人,服务员厨师得加三倍。

“当时,没有自助餐。每年我两次去台湾,两次去广州。进口芦笋。当时,我去台湾进货的时候,我都用两三位数的集装箱。台湾人以为我开的是很大的饭店。我到那里,他们请我吃饭。我也去吃快餐。我发现这里很好。我当时想,如果我开饭店,能开大饭店吗?当时中国人很少。我的目标就是要开一个大饭店,我想如何与客人互动。我要开两百人的饭店,一分钟10个菜。这样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在台湾,台湾人问我为什么只有90人。他就给我带到台湾的成吉思汗饭店。当时,我感觉恍然大悟。我就想办这样的饭店。结果很快见到了老板。回来后,我就开了这样的饭店,名字就叫蒙古饭店。(英文名字是成吉思汗饭店)”

后来很多人都开了有蒙古字眼的饭店,但是,我们是最早开的,也是最早的自助餐饭店。这也可以说是我的创新。

蒙古饭店是由西南设计院设计的,由苏州园林公司装修的,30年了,依然不过时。

                                                   参与国内大发展

九十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落实,王建荣开始把经济重心放到了国内。国内的高速增长,其实也是伴随着世界各地的华侨回国投资创业的浪潮开始的。他们也在这个过程中取得了丰硕成果。

IMG_7814-1024x684

王建荣会长在2015年8月16日晚亲情中华斯德哥尔摩演出开幕式上致辞。

王建荣还热心公益事业,2012年被推选为瑞典华人工商联合会会长,任职至今。“做社团,只有投入,很多人问你图什么,有什么好处。我觉得社团可以让你在社会中进行相互交往,在互相交往中形成一个有益的交流,形成和谐侨社”。

greenpost1

欧华联大18大主席王建荣2014年8月16日在欧华联18大上致开幕辞。

2014年8月闻名世界的欧华联大18大在斯德哥尔摩成功召开与王建荣及其团队的艰苦努力是分不开的。

王建荣也作为政协列席委员,中国侨联海外委员到北京开会,参加93阅兵式,抗战70周年等等。

“我是中国从贫穷到发展的见证人。我曾经经历过中国吃不饱的时候。我刚来的时候,这里的人们连上海都不知道。一路走来,我感到很自豪,很激动。”王建荣说。

对于华人二代的教育问题,王建荣也是很有成就感的,三个孩子中,两个都是硕士,一个在读。

王建荣兄弟姊妹各个都有自己的生意。三弟王永安搞的是新型预制绿色建筑行业,可谓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

“我们这一代华人华侨还没有象东南亚的大鳄那样,北欧和东南亚还是不一样。东南亚都是几代人了。在北欧只是改革开放以后这一代。时间还短。我们要务实地走。一步一个脚印,不要虚。年轻人成立一个公司,可以和互联网联系起来,有大的商机。华人华侨在海外的资源还可以,每个家庭都有博士硕士。要好好地从基础开始,训练一下,根据情况去发展。带动家庭产业升级。在欧洲转型也就是这一两年。我们这一代人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的形象。我们都很努力。现在我们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的生活比外国更好。”他说。

王建荣说,青田人在欧洲实力很强的原因是他们把亲戚朋友都带到了海外。因此,做事尤其要考虑不只是赚多少钱或者是我能赚多少钱,而是要看如何符合他们的利益,符合群体的利益。所以,他感到担子很重,但也感到很自豪。

                                                      一带一路再出发

“展望未来,我们曾经在海外一直以商为主。在支持中国的建设和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赚到了不少钱。这和我们在新中国长大的人有关。我们热爱中国,也热爱瑞典,瑞典是我们的第二故乡。后三十年,我的意思就是紧跟着一带一路的大方针,大框架,进一步发展。叶落归根,是我们的传统。但现在是要叶落扎根,我们要融入瑞典企业,融入中国企业,融入侨届,正所谓一侨三敦。我们要改变战略,要投入正能量的东西。后三十年要能够共同地协作,在跟中国企业对接的同时,我们也能为自身谋利。”王建荣在认真地思考未来。

“从商会的角度来说,我们正在与瑞典的中小型企业合作,中小型企业有悲观的一面,因为他觉得一进去就被吃掉了。我们正好适合于和他们一起创业,我们的资金注入他们的企业里。然后与国内合作可能会更好一些。” 王建荣说。

 

Remembering Lennart Nilsson in 2006 and 2010

By Xuefei Chen Axelsson and Jan Peter Axelsson

STOCKHOLM, Jan. 31(Greenpost)–Swedish Master Photographer Lennart Nilsson died on Jan. 28, 2017 at age 94.

He is remembered as a dedicated photographer and his books A baby is born and Life are great legacy he left to mankind.  It vividly illustrated how a baby was born and how it looks like in the womb of the mother.  The following is the photos from April 2006 when he gave a lecture about his book life.DSCF3415

060420_Lennart_Nilsson_001

People were waiting for his lecture.

060420_Lennart_Nilsson_002

060420_Lennart_Nilsson_003

060420_Lennart_Nilsson_004

060420_Lennart_Nilsson_005

060420_Lennart_Nilsson_006

060420_Lennart_Nilsson_007

060420_Lennart_Nilsson_008

He signed his book for the reader.

060420_Lennart_Nilsson_009

060420_Lennart_Nilsson_010

060420_Lennart_Nilsson_011

060420_Lennart_Nilsson_012

060420_Lennart_Nilsson_013

060420_Lennart_Nilsson_018

060420_Lennart_Nilsson_019

060420_Lennart_Nilsson_020

 

060420_Lennart_Nilsson_022

Above photos were taken by Jan Peter Axelsson in April, 2006.

After the signature, I made up my mind to ask him a question. Can I ask you what has made you so devoted or have the great passion for taking these photos?

He looked at me for a second and said, I think it is the respect for life.

DSCF3400

In October 2010, Lennart Nilsson’s photos were exhibited in the famous gallery Fotografiska.

DSCF3401

 

American photographer Annie Leibovize (left) and Lennart Nilsson held a press conference in May 2010. Photo by Xuefei Chen Axelsson

DSCF3404 DSCF3407

DSCF3409

DSCF3410

DSCF3411

DSCF3413

DSCF3414

DSCF3415

 

DSCF3418

DSCF3419

DSCF3420

DSCF3421

DSCF3422

DSCF3423

DSCF3424

DSCF3425

DSCF3426

DSCF3427

Above photos were taken by Xuefei Chen Axelsson in May, 2010.

Swedish master photographer Nilsson: respect for life

13:19, May 24, 2010      

Email | Print | Subscribe | Comments | Forum 

Swedish master medical photographer Lennart Nilsson is a pioneer in medical photography. In association with researchers and with the help of advanced, specially designed equipment, he has documented the inside of man down to the level of a cell with his camera.


Lennart Nilsson photo by: Xuefei Chen

Born in Strängnäs, a satellite city of Stockholm, in 1922, Nilsson got his first camera from his father when he was 11 years old. From the early stage, he has been interested in looking at ants and taking photos of them.

Throughout the years, he has devoted special attention to capturing the creation of a human being, from conception to birth.

In 2006 when his photo book Life was published in both Swedish and English, he was invited to give a lecture at the Stockholm bookstore. He vividly described to the public how he took the photos so that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embryo can be understood better.

Finally when he was signing his name in the book, I asked him what made him so passionate about working on this, he stopped writing and thought for a second, “I think it is the respect for life,” Nilsson said.

Nilsson began his career as a photographic journalist in the middle of the 1940s and published a number of photo-essays in Swedish and foreign magazines, including “Polar Bear Hunting in Spitzbergen” (1947) and Midwife.

In order to take a good photo of a midwife who had helped deliver 2500 babies, Nilsson followed her for months and finally, he published a collection of the women who later donated the album to a local museum.

“In 1953, I got an assignment for Life to photograph Dag Hammarskjold’s arrival in New York as UN Secretary General and then got the assignment of photographing of the human embryo, I took the two kinds of photos to the editor, the editor said the embryo is extraordinary,” Nilsson told reporters recently at a press conference in Stockholm when the new contemporary photography museum Fotografiska opened in the Stockholm Harbor.

Instead of taking a portrait of the Secretary General, Nilsson gave a full picture of the UN chief’s office with a table, three sofas and a telephone showing a world leader full of thoughts and vision for the whole world.

“When I went to the professor to take the embryo photo, I was looking around and then I saw something which was unbelievable, it was a tiny human embryo lies in a very special place, a 10-20 millimeter embryo with hands, arms and eyes, and I got a shock,” Nilsson said.

Nilsson began experimenting with new photographic techniques in the mid-1950s to report on the world of ants and life in the sea. His revealing macro-studies were published in his book on ants, Myror (1959), and in the Life in the Sea (1959), and in Close to Nature (1984).In the 1960s special designed, very slim endoscopes made it possible for him to photograph the blood vessels and the cavities of the body with the necessary depth of field and, in 1970,he used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for the first time, he was also considered the vanguard for three dimension digital pictures of the body organs.


A baby in the womb, photo by Lennart Nilsson.

After his photographs of human embryo were published, he was encouraged to continue photographing the origins of human being.

In order to show the foetal development from the earliest stage he used macro-lenses and instruments with special wide-angled lenses.

“This takes many years, and it was taken black and white first and after about a year with special interference condenser, they were made colored,” Nilsson explained to People’s Daily Online in his exhibition gallery in the museum.

“It was taken with microscope interference, and the other was taken with scanning microscope, this is done for scientists as well as for ordinary people to see, I work with scientists, top people at Karolinska Institute, but it is also very important for people to see,” Nilsson said.

The publication in 1965 in Life, ‘The Drama of Life before Birth’, became a milestone. His famous book A Child is Born was published in the same year and has since been published in five editions in over twenty countries, according to the information from his webpage.

“In 1958, I believe, I was thinking about giving up photography for five years to study medicine. I didn’t want to become a doctor, but wanted to learn the basics. But a professor I was working with advised against it. He said, ‘Lennart, don’t lose those five valuable years. Read the literature and then put us researchers to use – we’ll have all the latest news!’” he said in an earlier interview.

He was under contract as a photographer for Life from 1965-1972 and produced stories on the heart and heart attacks, the microscopic view inside the body and the brain.

His experiments with photography and light microscopy were succeeded by his use of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which provided not only magnification of hundreds of thousands times but sharp three-dimensionality.

Nilsson has established an international reputation for his films for television on the human body, but he has also directed his attention to the animal world and the plant and insect world.

He was the first person to take the photo of HIV virus and through that process scientists found that some people in Africa can never get HIV. He has also taken photographs of cancer cells for research.

Talking about the technology, he revealed that light was the enemy for him to take photos because the subject he took was always too small and in dark place.

Nilsson has received a number of eminent awards and prizes for his photographic work. He was the first recipient of The Erna and Victor Hasselblad Foundation’s Photography Award in 1980 and received the ICP Infinity Award in 1992 among others.

Nilsson became a member of the Swedish Society of Medicine in 1969, received an honorary doctorate in medicine from Karolinska Institute in 1976, an Honorary Doctor of Philosophy from the Technische Unversität Braunschweig in Germany in 2002, and an Honorary Doctor of Philosophy from Linköping University in Sweden in 2003.

In 2009 the Swedish Government awarded Nilsson the honorary title of professor.

NASA’s unmanned spacecraft Voyager I and Voyager II both carried photographs from A Child is Born on their journey through the solar system and out into the universe.

As a result, his work has been collected by a number of museums and institutions, including the British Museum in London, Tokyo Fuji Art Museum, MOMA in New York, Hasselblad Foundation in Gothenburg, National Museum and the Modern Museum in Stockholm.

Since 1998, the Lennart Nilsson Award has been presented annually during the Karolinska Institute’s installation ceremony. It is given in recognition of extraordinary photography of science and is sponsored by the Lennart Nilsson Foundation.

“I like to read biographies about people who have contributed a lot to humanity. I listen to classical music when I work, ideally Beethoven. And I hum and sing when I work. It could be old narrative songs or anything at all,” Nilsson said when he was interviewed earlier by the local media.

Nilsson said in his life, he admired Louis Pasteur (1822-1895) and Marie Curie (1867-1935). And he thinks that originality of ideas is important. The greatest thing is to be first with an idea!

Nilsson is very modest and sincere. At age of nearly 88, he is still cooperating with colleagues in Karolinska Institute where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is selected every year.

“If they have an interest, be persistent, I have many assistants and students and this is very important because they are welcomed to get connection with Karolinska Institut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feel welcomed and to be there and get more information from it, Karolinska Institute is working for one reason, that is for health, to discover ways to deal with cancer, so I am very glad to be included in the program in autumn,” Nilsson said to People’s Daily Online on advice to young scholars and how he keeps fit.

“He can forget all the other things when he is working and he is still working diligently,” Mrs Nilsson told People’s Daily Online.

By Xuefei Chen, People’s Daily Online correspondent in Stockholm, chenxuefei7@hotmail.com

(Editor:张洪宇)

http://en.people.cn/90001/90777/90853/6996756.html

今日头条:瑞典著名摄影大师《生命的奇迹》创造者尼尔松逝世享年94岁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曾经乃至现在依然在打动世界人民心弦的惊世作品《生命的奇迹》红遍大江南北,红遍瑞典,也红遍瑞典以外的世界各个角落。而创造这个奇迹的始作者就是瑞典著名摄影大师,莱纳特.尼尔松。尼尔松生于1922年8月24日,于2017年1月28日农历大年初一逝世。

images (2)

尼尔松于1965年发布了一系列婴儿出生前的照片,一下子轰动全世界。

images (14)他是个摄影师,他也是瑞典著名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科学家获得荣誉博士学位。

images (4)images (1)

记者在2006年第一次见到他时,那是他的作品《生命》画册出版的时候。记者问他是什么使他能创作出这样惊人的作品时,让想了几秒钟,然后说,是对生命的尊重。

images (5)images (3)

后来,他的作品展在Fotographiska 举办,记者这次正式采访他,并给新华社提供报道。他说,其实,不光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这些作品之所以能够成功,也是因为有很多医生护士,包括真正的小宝宝及其妈妈们的全力帮助和配合才能实现这个难以完成的使命。

images (6)images (13)

一个人的成功有偶然性,但也有必然性。这就和一个人的敬业精神和敬业程度有关了。

images (7)images (9)

尼尔松8岁的时候就开始鼓捣相机,从那时起就对相机痴迷,而且使用过各种各样的相机。

images (10)images (12)

他最早出名是到联合国总部为瑞典人联合国秘书长达格哈马舍尔德拍摄肖像。但随后他接到了拍摄出生前儿童的状态的任务。

images (11)

1965年这组照片发表以后,轰动了全世界。

images (16)images (15)

该组照片反映了精子,卵子,聚合,胚胎形成,婴儿成形,每个月的情况,一直到出生,惟妙惟肖,令每一位想要生孩子的父亲母亲业感到震撼和欣慰。这种形象的图片让人揭开了很多秘密。

images (17)images (18)

尼尔松非常敬业,据说,他在拍动物园的一组照片时,要求人们好几次摆造型,不厌其烦。

images (19)images (22)images (20)

2006年他已经退休多年,83岁高龄,还签名售书,讲述他的经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尼尔松,一位令人尊敬的摄影大师,医学大师,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images (21) images (23) images (25) images (26) images (27) images (28) images (29) images (30) images (32) images (33) images (34) images (38)images (35) images (36) images (37) images

瑞典现任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和王后希尔维亚结婚时的照片也是尼尔松拍摄的。

images (31)

图片来源于网络同行,文/陈雪霏

人物:山东高密剪纸大师齐秀花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2017年1月28日29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了隆重的中国鸡年春节庆祝活动。庆祝期间中国大使馆特意请来了山东艺术团一行十人。其中就有著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老家高密的齐秀花。

DSC_7184在瑞典东亚博物馆举行剪纸展览时,中国驻瑞典大使陈育明和夫人白晓梅,瑞典世界文化博物馆馆长安福琳来到展台。

DSC_7174齐秀花说,她8岁时就跟姥姥学剪纸,19岁开个人剪纸展览,21岁走上中央美院的讲台给大学生讲课。34岁时的剪纸作品“金牛奋蹄”上了国家邮票,35岁时第一次出国参展。

DSC_7325据介绍,49岁时作为山东省24位“非遗”传承人之一到澳门秀绝活儿。52岁创作了一幅26米长的剪纸巨作《清明上河图》。

DSC_7326在过去40年间,她创作的作品达9000多幅,经营的“齐秀花剪纸研究所”累计创作剪纸作品26万张。《千牛图》《十二生肖》,《八仙过海》,《观音图》,《仕女图》等一批代表作品,深受人们喜爱。

DSC_7331

DSC_7330

2007年6月,齐秀花被评为山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密剪纸)代表性传承人。

DSC_73292009年3月,被特聘为中国传媒大学民间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DSC_73282014年10月,她被评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

DSC_73272015年4月,作品《清明上河图》在第八届中国潍坊风筝产品博览会荣获金奖。2016年1月被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

DSC_7354

左二为齐秀花。2017年1月29日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展示剪纸作品。

荷兰精武会拜师授证仪式在海牙隆重举行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荷兰特约记者张卓辉)–中国拳击队原首任教练赵秋荣蝉联会长暨总教练。2016625日,风和日丽,校门外旌旗飘扬,校场内群情鼎沸。荷兰精武会拜师授证仪式典礼在海牙会馆隆重举行。

十四

    欧洲荷比卢祟正总会会长张挺宏,荷兰龙狮武术会长刘水胜,海牙中桥社会服务中心主席周蔚宗,荷兰华侨华人青年联合会长陈光平,荷兰松柏轩中国书画院院长胡泊,乌特勒支市中国语言学校代表谭若梅女士,荷兰广州友人联谊会长陈智生等侨领与各界代表应邀出席,与本会全体成员和华洋群众一百多人参加庆典。

    本会成立廿多年来首次的总体检阅,因此海内外,欧亚美洲等多个国家与地区的上海精武体育总会,广东佛山、德国、马来西亚的精武体育会,北京龙泉寺代表,西班牙朱式形意拳门、欧洲咏春白眉功夫联合会,荷兰日康武术会,欧洲荷比卢祟正总会、荷兰的粤侨联会、广州同乡会、广东总商会、邓氏宗亲会,荷兰华民国际酒业公司,华龙洗涤公司,德中武術太極學院–吴美玲(黄飞鸿传人吴少泉之女)等同行,业界与社团的纷纷发来贺信贺函,正在北京公干的欧洲、荷兰著名侨领胡志光特地驰电祝贺。

十二    荷兰精武会于1997年正式加盟上海精武总会主办的国际精武联谊机构。上海精武体育总会自成立之日起,始终将“爱国、修身、正义、助人”作为精武精神进行传承。世界精武联谊会已将“爱国、修身、正义、助人”的精武精神列入了章程内容之中。

拜师授证 承传武德

   “收徒拜师是武林中重要传承方式,拜师意味着入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蝉联荷兰精武会会长暨总教练赵秋荣在致辞中阐述,“精武会于百年前由霍元甲创立,以打破门户之见,融汇武术各家之长,弘扬武术文化为宗旨。百年历史中,精武前辈以孙中山提倡的‘尚武精神’,创立了‘五虎下江南’,走出南洋,走向世界。荷兰精武会一直秉承这一光荣传统,为增强大众身心健康,促进中荷武术文化交流积极努力。”拜师案桌上方中央挂着会旗,桌面两瓶鲜花中安放霍元甲半身塑像,左侧是赵秋荣师傅曾庆煌半身相鏡框。曾师公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体育学院(简称:军体院)的武术格斗高级教官,曾夺得1959年全军运动会武术器械冠军。

    中国著名武术家赵秋荣先生担任过《武林》杂志社编辑、广东省武术队教练,曾创建广东省拳击队,并担任过中国拳击队原首任教练,培养了许多武术和拳击精英,为中国武术在世界的发展作杰出贡献。他著作等身有《南拳—大刀》,《女子自卫术》,《侠拳》,同时参与电影《武当》,广东电视台制作的十集电视纪录片《走马体坛二万里》中的教学片“女子自卫术”。他不仅通晓中国武术中的诸多拳种和器械,尤精习蔡李佛拳、形意拳、太极拳,内修多种气功功法,而且更是拳击、泰拳、空手道、自由搏击、极终格斗等国外各路技击打法的行家高手。

    当天晌午,在荷兰日康武术会长、刚刚获得荷兰皇家骑士勋章的刘水胜见证下,邓锦华、郭全、孙智雄、张明辉、陈庆生和汪霖等6人正式加入精武会,成为赵秋荣的弟子。海牙中侨主席周蔚宗向王伟鸿、Toby NanneHans GaarthuisAndro Biswane,及赵向等5人颁发了精武五虎证书。拜师和授证仪式按照精武会的传统进行,包括宣誓、叩拜、敬茶转口、上香等程序。与此同时,赵会长代表本会将兵器两把清刀,一对铜环,一条棍,一把扑刀和五把太极扇分别赠送给11位师兄弟姐妹和嘉宾的太极杂志等。 “精武事业需要大家的参与才能发扬光大,此次拜师和授证,不但有华人,也有荷兰人,这是我们向荷兰人传播和推广中华武术文化的方式。” 赵秋荣表示。“我们将秉承精武会‘爱国爱乡,正义助人’的宗旨,不分门派,强身健体,弘扬文化。”刚刚拜师加入精武会的荷兰广州同乡会首席副会长郭全说。

十八    大会期间,笔者有幸浏览会部花名册和大事记甫悉,大师兄 王伟鸿49岁,电脑工程师,1993年跟随赵师傅习武,同年协助成立荷兰精武会,94年或荷兰武术赛南拳冠军。二师兄 TOBY NANNE–窦弼,44岁,电讯公司高管,加入精武会习武20年。擅长形意拳枪术等,2014年在上海获国际精武大赛长兵器冠军,协助荷兰精武会形意拳教学多年。三师兄 HANS GAARTHUIS 汉斯,67岁,退休的保险业高管。跟随赵师傅习武22年,主要修炼太极拳,任教有十年以上经历。四师兄 ANDRO BISWANE 安德鲁,职业音乐创作人,吉他手。加入荷兰精武会已经16年,擅长形意拳,散手,2012年英国国际精武大赛散打冠军,2014年上海国际精武大赛短兵和拳术两项冠军。协助荷兰精武会散手练武多年。五师兄 赵向 21岁,莱顿大学英语本科生。8岁开始在荷兰精武会习武,10岁起在南德国武术公开赛多次获拳术,国术冠军,2014年上海国际精武大赛获棍术冠军。协助荷兰精武会蔡李佛教学多年。

    世界精武武术文化交流大会始于1990年,每两年一届,由各友会轮流举办。第13届世界精武武术文化大会由上海精武体育总会承办于2014814日至19日在沪举行。本会长暨总教练、国际武术裁判赵秋荣率领荷兰代表队应邀出席并参加比赛,取得了优异成绩:成年组棍术冠军赵向中年组传统拳术冠军Andro Biswane,中年组传统短兵套路冠军Andro Biswane,中年组传统长兵套路冠军Toby Nanne。五师兄赵秋荣之子赵向最近代表本会参加2016年度荷兰传统中国武术大赛取得良好成绩。从而令人无比欣喜长江后浪推前浪,本会武杰英雄辈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SONY DSC    倘若要成为荷兰精武五虎,必须参加精武会10年以上,在国际精武大会中取得优异成绩,并愿以武德为精武会员作榜样,愿意献身精武事业;加入荷兰精武会则需遵循自愿、愿意遵守精武会所有规则、愿为精武事业奉献的条件。

   

校场汇演 武艺精湛

    由志愿者暨义工的尹栎,桂丽萍,郭全 担任大会主持司仪,他们同台以中荷文对照声情并茂地宣示,令人翘盼的盛大武术汇演开始了。于是,形意刀,形意五行枪,形意拳杂式捶,八卦鸳鸯钺,32式太极剑,蔡李佛抽刹棍等,还有其他学生表演部分太极拳和蔡李佛拳,功力拳和五虎表演打手靶,这些武术节目在五虎将和师母的带领下演兵,抢尽传媒与会者鏡头。刹时间犹如烽烟滚滚来天半:“長枪飞舞赛龙游,刀光钺影惊神兽。拳脚交加似猛虎,扇起金风剑气透。” 原国际美术家联合会拓展交流中心主任,旅居荷兰20多年后,最近加入本会的陈庆生触景生情即兴诗述。配乐集体操的32式太极花扇舞蹁跹,令人如醉如痴。据悉《32式太极花扇》是赵秋荣师傅根据传统的陈,杨、吴、武、孙式太极拳的技击原理,结合扇的技击特点创编的,此套路已经编写成书即将出版发行。曾获全国高校水上运动会中、长距离自由泳兩项亚军的张明辉,来荷后经营华龙洗涤公司任董事长,最近加入本会。于庆典前周六他带领一对已上大学的儿女,专程来本会向赵师傅学习精武拳术,凸显模范家长,薪火相传。曾任广州美术馆高级书画装裱师,新近加入本会的孙志雄先生亦以诗唱和陈先生:“荷兰著名有格斗,精武誓当后起秀。强身健体乃宗旨,尚武精神人抖擞。”好戏连场意犹未尽,尚有祁门红茶世家茶道汪雨林女士厢边专设茶摊茗香及大会委员赞助点心,恭候武林人士、华洋观众、特邀嘉宾。整个校场上下浸透著中华文化精粹,耐人寻味,流连忘返。

礼开香槟 武戏文唱

SONY DSC       嘭,嘭,嘭……”,11支红色香槟酒同时顿开瓶塞如同礼炮齐鸣轰响,让当天傍晚的海牙市央明记海鲜酒楼增添了无比欢乐的气氛。夕阳余晖洒入厅堂大玻璃窗内,给逾百名华洋亲朋好友,嘉宾贵客脸膀抹上了陶醉喜悦的光彩。此次庆典晚宴的全部酒水,由荷兰华民国际酒业公司赞助。该公司董事长暨总经理邓锦华在之前给本会5虎将与6位新成员认真教授,示范如何齐开香槟的知识与手法,和分别巡席斟酒方式,专业精神可见一斑。

SONY DSC    紧接着,他恭敬地将一套杏色绢装帧,鎏金镶崁龙凤呈祥特醇xo级 拿破仑干邑拔兰地酒赠送给师傅师母,这是尊璜拿破仑 九七回归纪念版酒在香港回归祖国大典期间发行香港的限量發行版,犹显珍贵。明年适逢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他与所辖公司正为此设计更新纪念酒版,与祖国,香港,和荷华社会,欧洲侨界一道共同隆重庆祝。恰巧明年是本会加盟总会20周年,荷兰精武会亦与时俱进隆庆。

    酒逢知己千杯少。赵会长特地慷慨送出一瓶珍藏正宗的国酒《茅台》供全宴会品尝m,他与邓先生一道以小样晶杯绕场一周向各台每席人客斟酒致敬,推波助澜地掀起干杯高潮。

SONY DSC     本会向在座特邀嘉宾赠送每人3册荷兰文杂志《太极探秘》。其内容包括太极套路及历史、中医文化、理论探索等。欧洲荷比卢祟正总会会长张挺宏先生致答词。荷华青年联会长陈光平强调以国粹为机理与基础,鼓励更多的当地华人青少年认识和发扬中华文化,继承民族优良传统。松柏轩中国书画院长胡泊和乌特勒支市中国语言学校代表谭若梅女士则希望继续与本会加强合作,促进教学相长。

SONY DSC         “……我的情也真,我的爱也真,月亮代表我的心。”情深意切一曲绕梁,连场好剧。一对苏里南黑人妇夫即兴汉语字正腔圆献歌。男的是五虎将之四师兄Andro Biawane,职业音乐创作人,吉他手伴奏,女的是职业歌唱家。经赵会长从中介绍,大家才知道 Lucille Rong A-Fat 祖父是粤中山人,她叫容阿发,出生苏里南,孩童时就定居荷兰了。此时人们不肯谢幕,为这了不起的半唐番华裔女音乐艺术家惊讶、惊喜、惊呼:再来一遍,再来一遍……!顿时,全场群情汹涌,高潮迭起,晚会通宵达旦。

莫道桑榆晚 丹霞尚满天–张德

华侨世家:他家父为苏里南早期著名先辈侨领,一位胞弟张振猷·运华曾为苏里南首都医院院长暨国家卫生部长,继任首位华裔工商部长,一位胞弟张振猷·运发任苏国司法部部长,另一位一位胞弟张振猷·荣华为国家地质勘探与道路测绘专家。抗日战士:他是全家族中唯一留在故乡兄长,抗战初期他参加东江纵队港九大队手枪队,继任二支队中队指导员,率队转战港九新界西贡,开展开展抗日敌后斗争。工运领导:解放初期,他夫妻随粤赣湘边纵队东江教导营(工人营)配合南下大军接管,军管广州,参与创建广州市总工会,曾任宣传部长,广州市总工会副主席……

                                         莫道桑榆晚 丹霞尚满天

专访广州市总工会建政与工运史见证人之一:原广州市总工会副主席张德

北欧绿色邮报网特约记者(文/荷兰 张卓辉  图/ 广州 张志青)

P1070219        九年前的阳春三月中,广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的领导在广东迎宾馆设盛宴,热情接待苏里南共和国首位华裔工商部长张运华(曾任苏国卫生部部长)。

客家山歌祝寿这是张运华第一次与夫人携全家返粤省亲寻根。

广州市总工会原副主席,离休老干部张德(左3)与荷兰华人家族-胞妹张亚娇、胞弟张荣华;胞妹与妹夫、外甥魏素兴及新娘合影留念;事缘巧合,九年后的金秋中,也是在广东迎宾馆,广州市总工会举办2011年市总工会系统离退休人员迎国庆贺中秋茶话会,广州市总工会主席陈伟光亲切会见苏里南工商部长张运华的大哥,广州市总工会原副主席,离休老干部张德。此事距今已五年了,记忆犹新。

华侨世家抗日战士

     张德是张运华部长全家族中唯一长居广东省会羊城的兄。2005年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中央决定向70多万名抗战老战士、爱国人士、抗日将领及国际友人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纪念章采用纯银制作)。作为抗日老战士的他,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也向他颁发了一个勋章和一条写有抗日老战士的绶带。

在抗战年代的岁月里,祖籍广东宝安(现为深圳市龙岗区)的家父张振猷,积极参与苏里南华侨华人捐资赠物支援家乡人民抗日战争,打击侵略者;他还时常周济籍同胞,团结社群,送子出洋留学,鼓励学成报国,因而德高望重,成为华界中流砥柱的著名先辈侨领。

张运华的一位胞弟张运发任苏国司法部部长,另一位胞弟张荣华,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亦从苏里南赴荷兰留学地质勘探与道路测绘专业获硕士学位,毕业后返回独立后的苏里南,为兴建国家公路网与矿产开发作出色贡献。

同时他与全家族一道竭力支持哥哥张运华骨伤科医学博士(留学荷兰获得学位)曾任苏里南首都医院院长暨国家卫生部长,先后两次参政从政。而由于家乡是南粤东江抗日游击根据地,张振猷的长子,少年时已任乡儿童团副总团长的张德于1941年春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调到港九大队刘黑仔手枪队(原名刘锦进队长也是南美洲华侨后裔),同年11月,日寇攻陷香港时,他随即调往九龙新界西贡游击队(后称港九独立大队)

后来任路东青年抗日先锋队副队长,不久又调任二支队中队指导员(以上所各队均隶属于东江纵队)率领部队转战粤东,赴港九新界西贡地区开展抗日敌后斗争,参加过保护抢运武器物资,秘密大营救,破坏日军运输线,攻击日军哨所、踞点,肃匪反霸等重大战斗。

忆当年鏖战急犹酣,党中央、毛主席发出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解放全中国!饮马长江的百万雄师突破天堑,势如破竹纵横席卷华中、华东、华南。

张德与妻子罗德慈分别紧随所在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配合我南下大军解放广东全境。

19491014日解放军进入广州,羊城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当初粤赣湘边纵队东江教导营驻扎的西濠口东亚大酒店升起时,宣布了除沿海诸岛之外,中国大陆全部解放。此面国旗迄今还珍藏在广州博物馆。而他们均获得国家政府颁发的参加解放战争纪念章,从而灼见天涯若比邻,爱国建国一家亲!

 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张德积极先支持大儿子早年应征入伍,后又支持毕业于广州大学不久的小孙子于2010年参军服役,所属部队分别驻守粤东腹地及调防潮汕牛田洋军垦与滇西大理,全家成为光荣军属。

广州工运史见证人

     当天,市总工会主席陈伟光热情地向就座工运史委员席上的离休老干部张德及其家属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地慰问,感谢他长期以来对市总工会的建设与发展所作出很大的贡献和付出的辛劳,还和他合影留念,以资鼓励他发扬革命传统,永葆革命晚节。

原东纵港九独立大队老游击战士联谊会在香港庆回归活动之二,年逾八旬的张德真心诚意地向陈伟光主席表示十分感激总工会一向以来无微不至地关怀与爱护,继续发挥余热,为工会事业竭尽毕生力量。神采奕奕的他意犹未了,兴致勃勃地告诉陪同他前来的次子,广州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硕士生导师张志青教授,表白自己始终是广州工会建政人之一和广州工运史确凿见证人之一。

 言符其实:在日本投降后,张德奉命调到香港,在党的领导下从事工人运动工作。随着解放战争节节胜利,19497月,他随队准备配合南下大军接管广州。

当时,从香港抽调500多名进步人士和进步工人组成粤赣湘边纵队东江教导营,他任教导营的工人营第四营第一连连长,他的老战友,香港海军船坞华人协进会党支部书记和香港市政线工会党支部书记梁超任工人营营长(教导营副营长,解放后长期担任市总工会副主席、主席),后来一起随南下大军进广州参加军管工作。

解放后,工人营大多数人在市总工会工作。张德当时具体参加公共汽车工作小组,任副组长,向工人宣传党的城市工作政策,组织工人学习,筹建行业工会。他的妻子罗德慈取出过一帧珍贵的历史纪录黑白照片给笔者表述那些逾半个多世纪难以忘怀的故事:曾任广州市市长朱光与广州市新闻出版印刷工业工会首届工会全体委员就职典礼合影留念,她当时为广州市新闻出版印刷工业工会首届委员、组织科长(她站在第二排左5)

叶剑英元帅于1949年建国初为第一届广州市市长后,“到南方去,同原在南方工作的同志团结在一起,将南方工作做好,这是我的希望。《毛泽东主席为朱光同志题词》,朱光于50年代初继任第三届广州市市长。

朱光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珠江之歌》等诗词以及绿化长堤,美化广州要把广州建设成为华南工业基地的城市建设思想,给广州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诚然,这张珍贵映相却穗史沉钩地缩影著建国初期,广州市工业行业工会的形成与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从香港选拔带领8名精干可靠的汽车司机优秀党员干部由张德带领上广州,其中一位曾在香港华南汽车工程学校的技术骨干,共产党员名叫黄生的同志成为了广州市第一任市长、市委书记,广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华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叶剑英元帅的汽车司机。

 明年秋将隆重庆祝广州市总工会成立60周年(1952-2012)。曾几经沧桑,近花甲年华的会址大厦依然故我,巍峨雄伟耸立在羊城东风西路前段,五、六十年代,那儿顶层常驻市警司一个高机()加强排扼守全城防空制高点之一,现时屹立在广厦的它迄今仍为越秀区明显地标,市政重点保护建筑(文物)

抚今追昔的张德此刻万千感慨:当长子还在襁褓里未满月时,他就全心全意与战友们一道忘我地投入筹备广州市总工会成立的各项繁忙工作中。

1955年落成该会址大厦,由时任市总工会基建部部长梁超主持其基建收尾工作,同年中,市总工会联会从西濠口2号乔迁到此大厦办公至今,而广州市妇女联合会,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亦设于此大厦。

市总工会成立后,张德先后担任市政工会组织科科长、工人纠察队总队部秘书和市政、医务、建筑、印刷工会联合党支部书记。时任广州市总工会主席梁超倡建并组织市总工会广州工运史研究办公室,张德就任工运史委员。去年纪念抗美援朝60周年期间,张德向市总工运史办呈递一份《市政工会系统职工全力支援抗美援朝概况》忆述:19516月在市教育路小学,张德积极协助时任市政、医务工会主席梁超一道向全市司机职工动员,响应叶剑英市长号召全市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全力支持抗美援朝,积极捐款购买飞机大炮、枪支弹药支援前线,参军入伍,当场就有90名报名参加志愿军;落实中央指示广州派出医疗队和运输队;当时有市公共汽车工会主席刘观庆等41人被批准成立广州抗美援朝运输队。

根据广州市妇联原主席,广州市人大原副主任李碧娴于201111月底向正在穗探亲的笔者追忆,解放初期她于省执信女子中学毕业不久在市第一人民医院任职护士,加入了医务工会成为骨干,张德是她的入党介绍人。

而方便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前身)工会主席、外科医生邓仲伟和博爱医院工会主席伍汉邦新婚夫妇一起参加志愿军,市抗美援朝医疗队分30人,40人两批先后赴朝,市政工会并在火车站组织大型欢送会欢送医疗队出佂,女工委员会继续做好军烈属与支前家属工作,留下人员更加积极搞好生产,以实际行动支援前线……,这些均从一个侧面生动翔实地再现了当年广州人民保家卫国,抗美援朝轰轰烈烈的壮观场景。而享《我在广州市总工会工作的点滴回忆》录中,张德则纵谈解放初期广州工会的发展路向,尤其突出在党的领导下,组织新工会,彻底摧毁了142个伪工会,接管和改造旧工会,促进工人阶级真正当家作主,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生力军。

类似这样珍贵资料,作为市总工会《光荣岁月》编委会顾问的张德已撰写和口述整理多份提交,着实地为广州工运史库添砖加瓦。

当选全总八大代表

 饮茶倾谈兴浓处,张德忽然打住话题反客为主,饶有风趣地询问同是老工运后代的笔者对被访人与市总工会的印象。对于少年时代成长在那里的笔者深有感触犹新追忆:记得1956年,张德先后任市政建筑工会副主席、主席期间,曾多次组织工会职工(业余)曲艺团去市郊对口扶助社队拜年,农忙慰问,送戏下乡,加强工农联盟;记得1958年他调任广州市总工会宣传部部长,1960年他就任市总工会副主席兼宣传部部长、国防体育部部长期间,经常组织有关干部一同巡视市一、二、三工人文化宫和西村工人体育场,加强管理与大力开展全市职工文化体育活动,并且鼓励儿子与同学红领巾小组到市一宫影剧场义务劳动,学雷锋做好事;还记得因为是老战友,副正老搭档,张、梁两家关系甚篤,节假日间,张德常携带儿子探访梁超,一起不仅拉家常,更多是汇报工作,交流思想与畅谈计划,久而久之两家小孩与大人都成了世交好友……,虽说道这些寻常轶事,但却于细微处见精神。

1963年他调任广州市化学工业局任党副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文革后又调回市化工局,1973年调任市战备后方花县花山地区(工委)任组长。1976年他调任广州市住宅建设公司,先后任党委常委、公司副主任、副书记、公司经理,1984年离休。

但令他难以望怀的是1958年被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赴北京开会,与会代表一起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刘少奇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在怀仁堂一起合影留念。

同年后多次当选为市人民代表,曾先后到省、党市校参加学习培训。夕照丹霞尚满天,离休并非船到码头车到站,而今迈步从头越的他有更多时间投入为发掘和抢救广州工运史作出更多努力工作,关心所在公司的建设与发展,因而他曾七次被评为公司优秀党员,而且被评为市离休干部先进代表,出席市的会议,并与市委书记、市长等领导一起合影留念。

映日秋枫别样彤,今年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他与妻子一起荣获广东省委颁授50年南粤老党员纪念章,籍此作为他半生戎马半生工运的最好嘉赏吧!

老兵在香港庆回归

    他家主人房书橱上陈列一封过塑硬面透明的铭谢状显得分外光彩夺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原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 张德先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投身抗日救国、保卫香港的战争中建立了赫赫战功,殊堪嘉许,特颁予铭谢状,用示嘉勉。

西贡各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活动筹委会2005812同样的铭谢状也颁发了和他一样的许多老战友。因此,他感到莫大欣慰与倍感激励。

     作为他的长子在90年代初先旅居巴拿马共和国而后移居荷兰在鹿特丹市欧洲国际东方美术研究院秘书处工作并成为荷()(利时)(森堡)华人写作协会会员的笔者,于1997年冬首次返到阔别8年的羊城与父母亲和弟妹们团聚。此期间,随同父母亲专程前往邻近华侨新村淘金路梁宅拜访原东纵港九独立大队老游击战士联谊会会长、广东工人运动学会名誉会长梁超世伯,大家互致问候,兴高采烈欢聚一堂。

原东纵港九独立大队老游击战士联谊会在香港庆回归活动之五,对于曾任全国总工会第九届、十届执委,长期担任广州市工会领导,选为广州市十大杰出公仆工人运动活动家的梁超世伯,他与夫人袁卓峰(港九独立大队老战士、原广州市工人医院办公室干部)也是看着我长大的亲密长者,因此笔者始终油然起敬,在当下又聆听他的教诲和指导,心潮逐浪高。合影留念话别时,世伯特地送给我一全彩精装本由他于199710月组织、主编和部分撰写,以原东纵港九独立大队老游击战士联谊会编印出版的《老兵在香港庆回归》纪念册,并在扉页上亲笔行书:“张卓辉世侄惠存 梁超19971223日 祝福题词春夏秋冬行好运,东南西北遇贵人以资勉励。

原东纵港九独立大队老游击战士联谊会在香港庆回归活动之四,,该册内刊登:署名文章《首聚香港欢庆回归港九大队老战士在香港回归活动综合报告》(梁超),《满怀激情庆回归》(港九大队海上中队长、原广东省水产副厅厅长罗欧锋),《难忘的时刻》(女中豪杰港九市区中队长、原广东省妇联副主任方蘭),联谊会代表团老战士们重游抗日老区和香港抒怀观感与诗词,以及他们分别与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知名人士霍英东,香港特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合影留念,还有摘要转载新华社香港分社、香港《文汇报》、《广州日报》、《南方日报》等省港各大媒体从不同角度与专题报导联谊会代表团在香港参加回归庆典各项活动实况通讯,图文并茂美仑精彩。

可惜,父亲当时生病住院未能与老战友们一道去香港参加回归庆典而深感遗憾。诚然,2007年夏初,父亲与曾在东江教导营工人营的家母,原越秀区人大办公室副主任暨工委副主任罗德慈,随同原东纵港九独立大队老游击战士联谊会代表团一道赴港参加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活动。

原东纵港九独立大队老游击战士联谊会代表团在香港庆回归活动三,他们一起重返港九根据地观光、缅怀英烈、参观本联谊会址与香港重光史纪念馆和参加当地各项庆祝活动,还顺路探望早年退休在香港的广州市李裕兴针织厂前厂长,家母的大哥罗思穆,拜访现今港澳地区唯一健在的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代表,香港文汇报前董事长、社长,家母的八姑丈李子诵先生(我等晚辈称他为八姑公)等亲戚……。

也许是题外话吧,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宣文部传媒处处长王爽,香港文汇报董事长、社长王树成,名誉董事长张云枫,董事副社长韩力,董事总编辑王伯遥,董事总经理顾行伟,副总经理康海峰,社长助理、办公室总经理刘伟昌(笔者的战友)及其文汇同仁与八姑公的儿孙等家族亲人于201061日出席了香港文汇报为前董事长、社长李子诵百岁荣寿生日特地举办的晚宴,欣闻喜讯,张德夫妇及其全家人也一起发去贺电。

曾记否,70年代中叶,笔者有幸随同相关代表团去惠州及到罗浮山麓冲虚古观寺院,参观了由曾任中共香港海员工委书记而后出任东江纵队司令员的曾生将军创建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东江纵队前身)所在的东江纵队总部(司令部)旧址,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共广东区党委于此召开重大转折的罗浮山会议,那时笔者的心情与父母亲当时赴港庆回归的心情一样感触良多!

    适逢2011122,广州地区老游击战士联谊会举行纪念东江纵队成立68周年大会,尚在穗探亲的笔者遵父病榻嘱,前往庆典会场东山宾馆报到代为领取《曾生将军》、《两广纵队史》、《北撤纪念东江纵队北撤65周年》三册赠阅书籍时,幸遇该联谊会主办《老战士》季刊副主编,广州市政府原秘书长,东纵老战士陈一民之女陈朝然引荐认识了久仰的港九独立大队政委,解放后曾任北京航空学院副院长,70年代曾任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离休老干部陈达明,该联谊会常务理事港九独立大队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离休老干部梁少达等年逾古稀的老首长,老前辈,并合影留念,还见到一群满腔热情,铁血中坚的东纵后代参与组织大会各项工作而紧张忙碌。

还是梁副会长记忆犹新地脱口而出:“张德,那是刘黑仔手枪队的啊,他现在可好?! ”那洪钟般的话语引起周围与会者对我们交谈的注目,家父听了我的汇报热泪盈眶,无限感慨老战友们的想念与关心。

选为广州市“十大杰出公仆”和“工人运动活动家”的梁超世伯(中)与家父(右),广州市总工会原副主席,离休老干部张德和笔者张卓辉(左)合影留念_2015年5月中旬,深圳电视台有关宣传东纵栏目摄制组来到广州市一人民医院采访原东纵港九独立大队老战士,家妹张海燕用轮椅推着他出镜,并代父亲介绍他的革命经历,使他无限欣慰。而在同年7月,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他也同样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了一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证章编号: 2015188322)

     然而令人喜悦的2016年暑期,笔者接到老朋友,梁超世伯的长子梁大驹一个从香港打来的国际长途电话。早年在中南林学院毕业后就职广东省林业厅干部的他于70年代末返回出生地,父辈当年从事学运、工运策源地香港新界元朗拓展废旧纸回收再生资源工程,继而发展灯饰行业。

欣闻他应邀赴伦敦,出席留学英国的儿子大学毕业典礼,嘱咐其学成返港参加特区建设,他俩稍后会来荷兰探望笔者一家,友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地畅谈再见明年仲夏是隆重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廿周年!(1997-2017)佳讯传达,张德和他的老战友们心潮彭湃,思绪万千,大家都衷心祝愿曾经战斗和保卫过的地方,素有东方之珠称誉的香港回归祖国后更加兴旺发达,繁荣昌盛!

【广州市总工会主席陈伟光 致信 原件】

尊敬的卓辉先生:

    来文收悉,见信如面!

    首先我谨代表广州市总工会诚挚感谢张德老主席和您对广州工运事业一如既往的大力支持。可谓“莫道桑榆晚,丹霞尚满天”。拳拳之心可鉴,伟光感念于心。

    张德老主席是广州工运历史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人。无论是在艰苦的革命年代,还是在发展的和平时期,张老都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投身工运事业,为解放后广州工会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张老一家各自在不同领域、不同时期为国家、为民族的自由解放作出了贡献。党和政府不会忘记你们的付出,广大工会工作者不会忘记你们的贡献。

    在此,恳请卓辉先生代我转达对张德老主席的衷心感谢和诚挚祝愿!祝愿张德老主席身体健康、生活愉快、家庭幸福!希望他继续发挥余热,不断关心支持广州工运事业的发展!

    草草不尽。顺颂祺祥!

广州市总工会 陈伟光

                               2012217

爱丽丝.兰教你如何防止水污染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读爱丽丝.兰的脸书,就感觉她在那里说话,掷地有声,形象生动,令人振奋。

DSC_5727“人只要活着,心脏就自动一年四季,一天二十四小时每分每秒跳动着,你不用去想它,吃饱睡足,再适当地活动,你的心脏就默默地活动着,你用不着去感受它,一切理所当然地运行着,只有大量的运动、紧张、生病时才可能会感激烈地心跳。” 她做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斯德哥尔摩的水笼头,就和心脏一样。其实,我们保护水和空气就是应该象保护我们的心脏一样。没有清新的空气和纯净的甘泉水,我们的心脏就不会舒服。

10710747_10152484213526551_6292094093088311098_n爱丽丝.兰接着写道:斯德哥尔摩水龙头的水,一年四季、任何时候都很清洁,可以直接饮用,可以用来清洗伤口!习惯了,会觉得这理所当然,很少有人会想到这对有的地方而言是难得的奢侈,一百三十万的斯德哥尔摩人,如此享用这般清洁的水,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了。

斯德哥尔摩的人口大量增加,世界气候的改变导致一些水灾,各种化学物质的使用等等,给水的净化、治理带来新的挑战,我们每个人是否想过,在家餐后油腻腻的碗、盘、锅,你是怎么处理的?可能用清洁剂,可能用很烫的水冲洗,可能用洗碗机,哪一种最好呢?在卫生间,除了大小便,还有什么东西可以丢进马桶?

从环保的角度,应该是用纸将碗、盘、果等餐具里的油腻的食物擦掉,再用水清洗,否则那些油脂到了地下管道,因温度降低,会黏附在管道上,会造成管道的狭窄、甚至堵塞,还会缩短管道的寿命。

除大小便外,只有卫生间专用的纸可以丢入马桶。

虽说水龙头的水可以直接饮用,即可以喝,但打开水龙头,立即接一杯喝下肚并不太好,而是应该让水流淌十来秒后再喝,水管末梢的水在管子中停留的时间最长,离水龙头的开口最近,其清洁度会受一小点影响,喝起来味道会不够好。

暑假到了,带孩子外出,最好还是喝水龙头里水,带一瓶出去,有利您及您家人的健康,经济、便宜,还有利于环保,喝完了,到有水管的地方接一点,继续喝。一瓶瓶地买水是不得已才做的事。商店里的水,生产、运输等消耗的能量,是生产、运输水龙头流出的水所消耗的能量的一百多倍。就是钱多得不得了,也为环保着想,要到没有水管的地方,能在家中从水管接一瓶水带走,算是您在保护您所在的环境做了点好事。

12009706_10153199556966551_1660535536912497857_n

这是兰照的照片,未处理的污水。事实上,第一步是把所有的卫生纸等固体物捞走,然后,再经过生物,化学等十多道程序来处理污水。

12046828_10153199556936551_3470116330900114146_n

这是斯德哥尔摩Henriksdal,亨利克斯达尔污水处理场处理过的水直接排放到江河里。十年前,笔者参观这个污水处理场的时候,还是社民党执政。期间公众到这里参观是免费的。当时,我们就被告知以后可能这样的参观会少了,因为执政党换了,很多部门需要紧缩开支或者是收费。例如博物馆那时都是免费的。后来,就开始收费了。

但是让公众到那里参观还是真的受教育。了解很多关于水方面的知识,也学会了注意不许把剩饭剩菜也往厕所里倒的道理。药片更不能倒。一定要送到指定地点。

追忆2014年习主席访问荷兰花絮

待到郁金香盛开时她在丛中笑

                                          荣誉彰显祖国富强民族复兴

全荷华人华侨热烈欢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荷兰花絮芬芳

北欧绿色邮报网特稿 (本网驻荷兰特约记者张卓辉)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偕夫人彭丽媛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应邀于2014年3月22日至4月1日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国事访问,出席在荷兰召开的核安全峰会,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习主席说“荷兰是欧洲的门户,我选择从荷兰推开欧洲的大门”,开启欧洲之旅。

 

1%e8%8d%b7%e5%85%b0%e9%a6%96%e9%83%bdamsterdam%e9%98%bf%e5%a7%86%e6%96%af%e7%89%b9%e4%b8%b9%e7%8e%8b%e5%ae%ab%e5%b9%bf%e5%9c%ba%e6%b2%bf%e9%80%94%e5%8f%97%e5%88%b0%e8%ae%b8%e8%ae%b8%e5%a4%9a5%e5%bd%93%e5%9c%b0%e5%8d%8e%e4%ba%ba%e8%bd%bd%e6%ad%8c%e8%bd%bd%e8%88%9e%e6%ac%a2%e8%bf%8e%e4%b9%a0%e8%bf%91%e5%b9%b3%e4%b8%bb%e5%b8%ad%e5%a4%ab%e5%a6%87%e6%9d%a5%e8%ae%bf当晚六时一刻抵达荷兰首都(Amsterdam)阿姆斯特丹王宫,沿途受到许多扬起五星红旗,打出横幅标语的旅荷华侨华人和中国留学生、荷兰民众夹道欢迎。

11%e8%8e%b1%e9%a1%bf%e5%a4%a7%e5%ad%a6%e6%b1%89%e8%af%ad%e5%a5%b3%e6%95%99%e5%b8%88%e6%8b%85%e4%bb%bb%e8%8d%b7%e5%85%b0%e7%8e%8b%e5%90%8e%e7%bf%bb%e8%af%91%e7%9a%84%e7%ab%a0%e5%9b%a0%e4%b9%8b

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接见习近平主席并与之亲切握手。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L) and his wife Peng Liyuan (2nd-L) receive flowers as they are greeted by Dutch King Willem Alexander (R) and his wife Queen Maxima (C) upon arrival at Schiphol airport in Amsterdam on March 22, 2014 ahead of the March 24-25 Nuclear Security Summit (NSS) in The Hague. AFP PHOTO/POOL/PETER DEJONG

 

习近平主席一行下榻于荷兰诺德维克花田中心城市诺德维克(Noordwijk)的世界顶级宾馆奥兰治酒店(Hotel de Oranje)。不久前,荷兰最大规模的第66届花车巡游就在该市举行(每年一届全国性的荷兰花车巡游均在当地举行)。访荷期间,中国代表团200多人,希望每天能够吃到家乡风味的中式早餐。于是,当地一位从事餐饮业多年的老侨领,荷兰华人社团联合会常务理事董贤构先生代为出面斡旋,悉心觅选到了荷兰中餐业工作的胡式科、焦方琪、林建国和雷志林。

3%e4%b9%a0%e4%b8%bb%e5%b8%ad%e5%92%8c%e9%ab%98%e8%ae%bf%e5%9b%a2%e5%9c%a8%e8%8d%b7%e5%85%b0%e5%9b%bd%e4%ba%8b%e8%ae%bf%e9%97%ae%e6%9c%9f%e9%97%b4%e4%b8%8b%e6%a6%bb%e7%9a%84%e9%85%92%e5%ba%97   “这四位中年厨师隶属荷兰交通枢纽中心城市乌特勒支(Utrecht)的欧洲最大“WOK DE MALLEJAN”大众美食总汇(能同时容纳1500人就餐,wok中文翻译:带把的中国炒菜锅),都是业内行家里手,有的曾经参加过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组织的世界烹饪大赛,荣获特金奖;有的曾经在法国的同行业大奖中取得很好的名次。”历任荷兰中厨协会副会长兼名誉会长、技术总顾问和中国烹饪大师陈惠荣先生向来访者介绍。

4%ef%bc%88%e5%a5%a5%e5%85%b0%e5%86%b6%e9%85%92%e5%ba%97%ef%bc%89-%e6%98%af%e4%b9%a0%e4%b8%bb%e5%b8%ad%e5%9c%a8%e8%8d%b7%e5%85%b0%e5%9b%bd%e4%ba%8b%e8%ae%bf%e9%97%ae%e6%9c%9f%e9%97%b4%e7%9a%84

陈惠荣曾经率领荷兰中餐业代表团参加世烹联会组织的多届世界烹饪大赛并获得优异成绩,历任世烹联会大赛评委,荣膺荷华饮食界迄今最高勋衔,由中国商业部授权,中国烹饪协会颁发的中国(国家级最高荣誉职称)烹饪大师。

有别于法国,意大利制衣业和制革业的相当发达,那里的华人形成了“男厨女车”的社会生态之外,旅荷十万华人80%以上从事的是中餐业并赖以为经济支柱。全荷饮食业有四万多间,其中2500间是中餐馆,星罗棋布于荷兰各地区。大约十年前,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Amsterdam)举行了欧洲首次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联席会议,与会决定在广州举办(2004)第五届中国烹饪世界大赛,在欧洲餐饮业界产生深刻的影响。

%e6%9c%9f%e5%be%85%e6%82%a8%e4%b8%8e%e6%88%91%e4%bb%ac%e4%b8%80%e8%b5%b7%e6%90%ad%e5%bb%ba%e8%b5%b7%e4%b8%ad%e5%8d%8e%e9%a5%ae%e9%a3%9f%e6%96%87%e5%8c%96%e4%ba%a4%e6%b5%81%e3%80%81%e5%ad%a6%e4%b9%a0

“酒店当初商议的一共也就是7、8个品种,就是馒头、稀饭(粥)、油条这一类中国人习惯吃的日常早点。”胡式科如是说,

          “我们为习主席做中式早餐!”

习近平主席访问荷兰期间,保安非常严密。他们4人领到特别通行证,才进入了Hotel de Oranje开始工作。果然,都是做些很普通的日常早点,除了馒头、稀饭、包子等,还有玉米、红薯一类食品,做好之后,送到餐厅。“想不到我们国家领导人就吃这些啊!”他们感动地说。有没有见过习近平主席?  胡式科说,见过,离开大约7、8米的地方,不过,没有握手。林建国说,没有,领导人太忙了,不过,能为领导人做几天早餐,我感到十分光荣。三天的工作很快就结束了,但是,他们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通过信息传播,将各自的亲身感受感想,幸运幸福与同行业同仁分享。

          莱顿大学汉语女教师任荷兰王后翻译

3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偕夫人彭丽媛对荷兰进行国事访问。荷兰王后和彭丽媛的两位随行翻译,因身形靓丽,形象良好,尤其引人瞩目,成为最抢镜的非主角。

12%e5%8f%b3%e4%b8%80%e4%b8%ba%e8%8e%b1%e9%a1%bf%e5%a4%a7%e5%ad%a6%e6%b1%89%e8%af%ad%e5%a5%b3%e6%95%99%e5%b8%88%e6%8b%85%e4%bb%bb%e8%8d%b7%e5%85%b0%e7%8e%8b%e5%90%8e%e7%bf%bb%e8%af%91%e7%9a%84

荷兰王后的随行翻译章因之为杭州人,1986年从杭州外国语学校毕业,获得荷兰政府奖学金,留学莱顿大学;毕业后留校,教授中文,此外也做些中国和荷兰的文化交流活动。这次被挑中做荷兰王后的随行翻译,章因之喜出望外。

“因为我不是专职翻译。”“和中国情况有些不同,荷兰没有专职翻译,都是兼职的。活动前,荷兰外交部和王室管理委员会打电话到莱顿大学,要找一位中文和外语都很好的人,我的系主任推荐了我。”

推荐原因,章因之说可能是这些:一、她是汉学系老师,母语是汉语,一直没淡忘;二、英语底子在杭外打得很牢,一直蛮好;三、荷兰语说得几乎到了母语水平,这种汉语、英语、荷兰语都精通的人很少。被推荐的候选人不止她一人,但她最后被选中了,感到很意外,也很惊喜。

章因之说:“21日晚接到荷兰方面的入选通知,22日直接上‘战场’了,节奏很紧张。”

6%e8%8e%b1%e9%a1%bf%e5%a4%a7%e5%ad%a6%e6%b1%89%e8%af%ad%e5%8d%8e%e4%ba%ba%e5%a5%b3%e6%95%99%e5%b8%88%e6%8b%85%e4%bb%bb%e8%8d%b7%e5%85%b0%e7%8e%8b%e5%90%8e%e7%bf%bb%e8%af%91%e7%9a%84%e7%ab%a0    “在国宴酒会上,彭丽媛女士看到我,主动找我聊天,非常亲切。她问我是哪里人,我说是杭州人,她很高兴。听说我是杭外毕业的,她更开心了,说她的女儿和随行翻译张京,也是杭外毕业的,算是我的小师妹,我们三人就这么聊了一会。”

章因之说,彭丽媛女士非常喜欢杭州。在和国王王后的聊天中,盛情邀请他们去杭州玩。国王夫妇去过北京、上海,彭丽媛对他们说,中国还有其他城市也很美,比如杭州,有机会一定要去一去。

值得一提的是早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中文系的荷兰莱顿大学资深汉学专家,莱顿大学讲师Igor Nuijten(中文名 刘爱国)先生为荷兰外交部和王室管理委员会选定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活动的翻译,凤凰卫视视频的焦点点评 ,值班总编辑杜平以刘爱国先生随同习主席与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Willem-Alexander)等一行参观相关图片展览作出述评。

3%e6%9c%8823%e6%97%a5%ef%bc%8c%e5%9b%bd%e5%ae%b6%e4%b8%bb%e5%b8%ad%e4%b9%a0%e8%bf%91%e5%b9%b3%e5%9c%a8%e6%b5%b7%e7%89%99%e5%90%8c%e8%8d%b7%e5%85%b0%e9%a6%96%e7%9b%b8%e5%90%95%e7%89%b9%e4%b8%be习近平主席与荷兰首相握手。

不久前,刘爱国先生还应邀出席了2014年2月16日在荷兰著名的大学城代尔夫特的上海大酒楼,近一百名嘉宾与中文教师参加了由荷兰中文教育协会主办的2014 年荷兰中文教师新春交流联谊日,与到会的老师们又进行了教学互动,共同探讨荷兰初中中文教学。他从对学生进行摸底了解,到教材的选定,以及用字典进行辅助等方面出发与老师们共同探讨,还邀请了几位老师上台做现场示范教学,给大家展示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语言教学课。

国泰(中国)郁金香

23日上午,去荷兰西部的库肯霍夫园城堡,习主席夫妇先看了个农产品技术和食品技术的展览。

10%e5%bd%93%e5%9c%b0%e6%97%b6%e9%97%b42014%e5%b9%b43%e6%9c%8823%e6%97%a5%ef%bc%8c%e8%8d%b7%e5%85%b0%e5%88%a9%e7%91%9f%ef%bc%8c%e4%b8%ad%e5%9b%bd%e5%9b%bd%e5%ae%b6%e4%b8%bb%e5%b8%ad%e4%b9%a0%e8%bf%91之后,彭丽媛女士命名了一种培育了十多年的郁金香品种“cathay”,中国媒体把它翻译为“国泰”。其实在古欧洲,这个词就是“中国”的意思。这段是荷兰语介绍,章因之去做了彭丽媛的翻译。事后,彭丽媛悄悄问她:为什么把香槟酒洒在花上?她回答:这个命名仪式直译的话,是婴儿受洗的意思,在婴儿头上洒上圣水,就成了上帝的孩子。在花上洒上香槟酒,就表示花是彭丽媛女士的了,她听后满意地点点头。命名仪式后,在城堡里一个非常漂亮的房间里,四人共进午餐。据说城堡修缮之后,习主席是第一位在这里进餐的外国首脑。从餐厅窗口看下去,可以看到底下精心布置的花园,外圈红色郁金香,内圈黄色郁金香,一起铺成一朵花的图案,象征着中荷友谊融为一体。

而在22日上午,荷兰王后把彭丽媛女士请到自己家里喝茶。两人轻松地聊了一个小时左右,谈了如何支持自己的丈夫,做好自己的工作,找到自己的位置。王后是个事业型女强人,王后的角色做得很好,自己的事业也风生水起。婚前,她是经济学家和银行家,曾是很多大银行的副总裁。现在主要做金融贷款项目,支持全世界中小企业和农村个体户,给他们贷款。会面很有意思的是,王后特意把三个公主从学校里接回来,见见彭丽媛。她们聊到在学校有没有学中文。大公主10岁,她知道秦始皇造长城等中国历史。彭丽媛邀请她们长大后去中国留学。

第一次参加这么高规格的外事活动,章因之说她有点紧张,但更多是抱着有趣的心情来参加。三天活动下来,感觉国王、王后平易近人,能言善谈,很幽默。习主席和彭丽媛女士也是温文尔雅,谈吐不凡,自己学到好多东西。

章因之说,莱顿大学的汉学系每年招收100多位新生,系统学中文。而且,荷兰教育部从2010年起,通过法规,将中文纳入中学外语选修课,明年(2015年)开始中文将成为荷兰中学生毕业考试的正式科目。荷兰被视为欧洲开展中文教育最好的国家之一。她说,从现在开始,荷兰学中文应该越来越流行,学中文的人应该会越来越多。

 百年殊荣当代表应邀出席盛大国宴

%e5%8f%a4%e8%80%81%e7%9a%84%e9%98%bf%e5%a7%86%e6%96%af%e7%89%b9%e4%b8%b9%e7%8e%8b%e5%ae%ab%ef%bc%8c%e9%83%81%e9%87%91%e9%a6%99%e7%bb%bd%e6%94%be%ef%bc%8c%e5%96%9c%e8%bf%8e%e4%b8%ad%e5%9b%bd%e8%b4%b5

3月22日晚,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在首都阿姆斯特丹王宫举行欧洲王室最高级别的“白领结”盛大国宴,招待前来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一行。出席国宴的还包括当天同机抵达的王沪宁、栗战书、杨洁篪以及中国驻荷兰使馆陈旭大使夫妇、驻荷中资机构代表、荷华侨界代表、两国各界友好人士共200余人。其中还包括荷兰知名侨领、社团领导,或某个领域表现突出的人士。杨华根、林太松、潘世锦、王盟中、黄钺、陈光平、傅旭敏、黄麒麟、金志刚、胡允革、费玉梁和胡季普等12名华侨华人代表,赴宴嘉宾进入王宫大厅里的长廊后,通过唱名,与两国元首夫妇和前女王一一握手。他们对习主席的一致评价是:亲切、大气、自信。

22-%e8%8d%b7%e5%85%b0%e5%8d%8e%e4%ba%ba%e9%9d%92%e5%b9%b4%e8%81%94%e5%90%88%e4%bc%9a%e4%bc%9a%e9%95%bf%e9%99%88%e5%85%89%e5%b9%b3%e5%8f%b31%e4%b8%8e%e6%ac%a7%e6%b4%b2%e5%8d%8e%e4%be%a8%e5%8d%8e高兴、骄傲、自豪、荣幸,几乎是每个受访者的共同感受。荷兰乌特勒支中文学校校董事会主席林太松说:“能够参加这样的宴会,和习主席夫妇、国王夫妇以及前女王五个人一对一分别握手,对于我们而言都是百年难遇。”

23-%e5%8f%82%e5%8a%a0%e5%9b%bd%e5%ae%b4%e7%9a%84%e5%8d%81%e4%ba%8c%e4%bd%8d%e8%8d%b7%e5%85%b0%e5%8d%8e%e4%ba%ba%e4%bb%a3%e8%a1%a8%e5%90%88%e5%bd%b1

荷兰国家体育部武术总教练、荷兰奥委会唯一华人委员、荷兰国家武术功夫联合会主席武术大师费玉梁先生表示,“非常激动,这充分说明了国王对于华人的重视。”

陈光平认为华人能够应邀出席,“显示了华社地位的提高,中国国力的强大。”

%e4%b9%a0%e8%bf%91%e5%b9%b3%e6%89%80%e7%a9%bf%e6%9c%8d%e9%a5%b0%e5%b9%b6%e9%9d%9e%e4%b8%ad%e5%b1%b1%e8%a3%85%ef%bc%8c%e4%b8%ad%e5%b1%b1%e8%a3%85%e6%9c%89%e5%9b%9b%e4%b8%aa%e8%a1%a3%e5%85%9c%ef%bc%8c

华人登陆荷兰百年,今天已与当初不可同日而语。全荷华人社团联合(第九届主席)会名誉主席,百年华人志庆基金会杨华根主席说:“几十年前我来到荷兰,荷兰人对我们的看法和今天不一样。现在荷兰人更加尊重我们。”

作为荷兰最早的华人社团之一,欧洲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址的旅荷华侨总会有着悠久爱国传统历史。会长潘世锦通过今昔对比,感慨万千:“荣誉的背后,是祖国的发展,力量的强大。”

15-%e8%81%86%e5%90%ac%e4%b9%a0%e8%bf%91%e5%b9%b3%e4%b8%bb%e5%b8%ad%e8%ae%b2%e8%af%9d%e8%8d%b7%e5%85%b0%e5%8d%8e%e4%ba%ba%e9%9d%92%e5%b9%b4%e8%81%94%e5%90%88%e4%bc%9a%e4%bc%9a%e9%95%bf%e9%99%88荷兰华人青年联合会会长陈光平去年曾回国出席侨代会,参加过国宴,见过习主席。此次再见,感觉相似,却有不同:“上次是回中国的家,见到祖国亲人;这次是在荷兰的家,见到来自祖国的亲人。此次同时见到两个国家的元首,更是难得。”

欧洲华侨华人青年联合总会顾问,荷兰中国文化基金会会长、荷兰华人艺术团团长傅旭敏担任浙江省政协海外委员期间,多次见过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但此次见面级别更高,心情自然也不一样。他形容这次参加国宴是“沾了习主席的光”。

2013年参加当地的歌唱节目后得到了广泛关注的赴荷兰学习商学的中国留学博士生代表汪潇在国宴上,正好有机会与荷兰国王短暂交谈。在交谈中,荷兰国王对汪潇表示,习近平主席是一位“热情、思维开阔”的人,国王还表示,他与习近平在宴会上还聊起了中国明代的历史。汪潇则向荷兰国王表示,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有很多故事可以讲。“或许等以后有机会了可以再谈谈中国的历史。”汪潇笑言。

7%e8%8e%b1%e9%a1%bf%e5%a4%a7%e5%ad%a6%e6%b1%89%e8%af%ad%e5%8d%8e%e4%ba%ba%e5%a5%b3%e6%95%99%e5%b8%88%e6%8b%85%e4%bb%bb%e8%8d%b7%e5%85%b0%e7%8e%8b%e5%90%8e%e7%bf%bb%e8%af%91%e7%9a%84%e7%ab%a0 欧洲最大荷兰乌特勒支大众美食总汇董事长、荷兰中国商会副会长黄钺对参加国宴的整个过程观察非常细微,体会也很独特:一,进入王宫的安检出乎意料的简单,只是核对请柬和护照,没有机器对人身检查,说明荷兰社会对于应邀者的信任;

二,作为旅荷华人,同时见到居住国和祖(籍)国的国家元首,在和他们互致问候时,分别采用中荷不同的用语和礼仪,比较独特;三,近距离听到习主席的交谈,亲身感受到大国领袖的气概,充满自信,气定神闲。

他听到习主席对荷航总裁说:“中国今后20年运输业还有很大的发展 空间,你们要把握好机遇,争取能够形成更多的合作。”这话说得既有外交风度,又有艺术水平;四,宴会餐桌上做了充分准备,摆放了两国元首致辞的中英文稿,但是,主席的讲稿中没有提到前女王,而在实际讲话中提及。很有可能是,前女王临时决定参会,更说明了荷方对习主席到访的重视。他相信,习主席访荷之后,中荷经贸文化交流将获突破性发展。参加国宴是一种荣誉,更意味着未来的责任。全荷华人社团联合会副主席黄麒麟表示:“作为侨领,今后要更好地工作,服务华人,促进中荷友谊。”

持之以恒  正能量  共同实现中国梦  

3月23日下午6时30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其下榻的酒店接见了中国驻荷兰使馆工作人员、中国企业家访荷代表团和中资机构人员、留学生和华侨华人代表约200多人。

3%e6%9c%8823%e6%97%a5%e4%b8%8b%e5%8d%886%e6%97%b630%e5%88%86%ef%bc%8c%e4%b8%ad%e5%9b%bd%e5%9b%bd%e5%ae%b6%e4%b8%bb%e5%b8%ad%e4%b9%a0%e8%bf%91%e5%b9%b3%e5%9c%a8%e5%85%b6%e4%b8%8b%e6%a6%bb%e7%9a%84习近平主席代表党与祖国人民向他们表示亲切问候,同时作了长达20分钟的重要讲话。

他指出:第一,所有的海内外华人都有各自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一梦想大家共同努力,把大家的梦想汇聚在一起,这就是中国梦。第二,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改革开放是中国不可改变的政策。第三,民族团结、国家稳定是中国发展的前提。第四,中国爱好和平,并将努力同其他各国一道,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第五,无论是今天参加活动的人员还是所有的中华同胞,只有我们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中国的真正复兴!

习近平主席谈到了此次访欧的目的,访问荷兰的感受与收获。在谈到中荷关系发展现状与前景时他指出,中荷合作规模和水平都处于中欧合作前列。荷兰已经连续11年保持中国在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2013年中荷贸易额达701.5亿美元,中国在荷投资项目约400个。

习近平主席建议,中荷双方在创新投资方式、农业以及节能环保等领域加强合作。

他阐明了中国在全球第三届核安全峰会的立场与观点;介绍了国内有关形势,强调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提出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目标明确,措施有力,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切都不是一句口号,需要我们精诚团结,他将和全中国人民共同努力完成。对于大家关心的惩治腐败问题,习近平主席明确表示要打“老虎”、拍“蒼蝇”,一如既往。

他表示要建立制度,使腐败无法躲藏。他提到了要发扬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他特别提到了焦裕禄,表示他是自己心中的一盏明灯,所有党员都要向他学习,不断净化自己,提高自身素质。最后,他勉励大家再接再厉,在不同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积极发挥正能量,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

这次还特别介绍了随行人员,习主席说:“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沪宁,个是栗战书,这个是杨洁篪……副部长级别以上官员和驻荷大使及大使夫人都一一进行了介绍。此次接见持续了将近40分钟,代表们听了习主席的讲话深受鼓舞,多次报以热烈的掌声,习主席也高兴地挥手向大家告别。

编辑  陈雪霏

 

 

[相关信息]:你应知道的荷兰:

1、已经造访11个国家及地区17个城市的大黄鸭,由荷兰艺术家霍夫曼设计。

2、央视新址大楼由荷兰建筑师库哈斯设计,该大楼获2013年全球最佳高层建筑奖。

3、已经在迪拜投入运行,时速可达255公里的世界最快公共汽车——超级巴士,由荷兰设计团队打造。

4、世界上平均身高最高的国家是荷兰,达1.85米。

5、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国家也是荷兰,超两成土地低于海平面。

6、荷兰面积约4.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的海南岛。荷兰人口1700万,少于北京(2013年北京常驻人口突破2100万)。

7、荷兰贸易非常发达,17世纪中期荷兰垄断了全球贸易的50%,被称为“海上马车夫”。鹿特丹目前是欧洲货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

8、荷兰公称为“鲜花王国”,境内目前一共有超过四万英亩花田,从事花卉相关行业的人口7万人以上,全球鲜花市场里有七成来自于荷兰,荷兰花卉年出口额达80亿欧元,约占国际花卉交易市场的60%,在首都机场斯希普霍尔(Schiphol)附近设立了世界最大的鲜花拍卖市场。

 

 

2017新年寄语:习总强哥,你们要挺住!

评论员晨曦:北京雾霾实有原因

昨天,看了凤凰卫视窦文涛的《锵锵三人行》,嘉宾有丁学良先生,丁先生信心十足,说将来如果需要有人到月球上去玩玩儿,那最后也肯定是中国人的事儿,尤其是石家庄人,绝对挺霾英雄。但他也轻描淡写地泄漏了一个天机。

那就是看到阳光灿烂之后的三月,迫于就业和经济下行的压力,中央或某些地方决定恢复生产。因此,产能继续增加了。为什么每年都在取暖期出现雾霾呢?这很明显,就是夏天,因为光合作用,绿色植物比较多,所以排放可以得到比较好的稀释,或者叫吸食。其实,在夏威夷的研究表明二氧化碳排放在冬季就比夏季多。有明显趋势。更不用说北京这样季节如此分明的地方。

夏天,不会感觉那么多霾,但是一到11月份,入冬取暖,就会感觉霾天儿骤增,这是因为两个不利因素,一个是绿色植物减少,吸食雾霾的工具少了,同时,入冬取暖烧更多燃料,释放量大了,二者相加,如果再加上没有风,就必然霾了。

这霾到底有什么危害?很多人开始变幽默了,比如说,有一个北京人很自豪,遇到一个外地人。外地人进京说你们北京人有什么牛的。我看也就那么回事吧。北京很不屑地说,那你就试试深呼吸吧。结果,这个人使劲深呼吸了一下,结果挂了,享年26岁!

其实,早在90年代,笔者就深有体会。在北京的高楼大厦之间,尤其是拐角的地方,总是觉得风很大,那贼风,往往能引发感冒。不知什么原因,一个人感冒,一个办公室的先后都感冒。那时候也不懂得是病毒性的还是细菌性的感染,总之,一通消炎药,感冒药,然后,一两周之后就都好了。有的人使劲咳嗽,也要带病坚持工作。这是优良传统。代价就是大家一起感冒,或者稍微有点先后次序。

但是,一旦出国了,即使是到了非洲,那身体立即杠杠地。从来不感冒发烧,几乎没病。去澳洲,新西兰,一个半年,一个一年,也没得过病。在那里就感觉到了自己心肺的坚强度了。估计是百炼成钢了。

倒是新西兰的朋友有点担心,我们把环境弄的这么干净,是否我们的免疫力会下降呢?其实,有一点就是另一个极端,在OECD西方国家,因为环境看起来太干净了,反而发生过敏和哮喘的人数明显增多。细菌性感冒不多,但是病毒性感冒剧增。大部分都是病毒性感冒,而这种感冒都是因为空气传染的。问题是这种感冒没发治。在瑞典,即使你使劲咳嗽,但是如果没有细菌,医生从来不会给你消炎药,他说病毒性感冒不能用消炎药。这也是因为抗生素已经开始对有抗药性的人不起作用了。所以人们很着急,一旦抗生素不能消炎了,怎么办?整个世界都没有其他选择。只能是用物理疗法,锯掉发炎部分。想想都可怕。

但是,凡事有个度。不能走极端。回到北京的雾霾上来。丁学良先生说得有道理。其实,雾霾问题大家都知道怎么治理,很简单,只要不排放了,就没有雾霾了。但是,又不那么简单,工厂关闭了,工人失业了,社会治安问题可能会成为问题。所以,环境问题,如何与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相平衡,是个不小的挑战。

当我们过分强调就业,维稳和GDP的时候,环境就会遭殃。但是,也不能回到极左时期那样,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如果那样,天空是湛蓝湛蓝的,但是,兜里没钱,肚里没食也是难受。所以,就一定要实现政治,经济,  社会和环境的平衡。

通过习大大在过去两年的尝试,关闭那些该关闭的厂子,北京出现了很多次蓝天。事实证明是对的。

但是,经济下行,又让习大大和强哥感觉到了压力。发改委的人也是经常强调,万一有人闹事怎么办?

其实,我们面临选择。是要GDP和工资,还是要蓝天和新鲜空气。二者不可得兼。必须选择放弃一段时间GDP和工资,才能换取蓝天和新鲜空气。但是,长期供应这种奢侈品,价格太昂贵了。所以,就要断供。不行,还得生产。生产了,蓝天就没了。难道真的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其实是有,就看我们愿不愿意做。例如,钢铁行业肯定有大烟筒。但是,根据瑞典垃圾焚烧在850度以上的情况,先把二恶英消灭,然后,再加一个炉子,与原来的焚烧炉紧密连接。这个炉子里边有水,就是要把浓浓的黑烟洗一洗,然后,再放出带雾气的白烟。这样释放出来的烟就没有那么大霾了。

这样增加的设备和工作,就是创造就业机会,增加GDP。提高了成本,但是,环境得到了益处。人民的健康得到了益处。

有时候,经济成本高一点儿,但是社会和环境都能受益的项目就应该多鼓励。这样可以扩大就业,也可以对社会有好处。

中国社会现在有很多类人,希望国家要给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以帮助。而不是给那些贪得无厌的家伙更多补贴。中国人渴望的还是公平。所以,对于失业者,要给予一段时间一定的补贴,然后,再鼓励创业。

另外,生产和停产要考虑时间和季节,或许你们以为快过年了,多生产,让工人高兴。但是,如果不生产,多给点儿补助,他们也会高兴。同时,空气也不会那么遭。

希望能有很好的数据证明看雾霾是否能真正引发疾病和死亡。如果没有太明显变化,拿出证据来,老百姓可以安心,如果有变化,也要实事求是地告诉大家,这样,关闭工厂,人们就能够理解。

另外,人们为什么会在我们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下还不满意呢?这跟环境有关系,心情是跟环境有很大关系的。

总之,最近,通过《锵锵三人行》,我看到两个变化,一个是陈丹青说他投降了。不再脱口而出了,而是慢吞吞细想了以后再说。为甚么?我想他是真正感受到了中国的伟大成就同时也理解了其中的问题。但他也脱口而出,中国牛逼了嘛!

确实,自从习李上台以后,立即宣布向环境污染宣战。中国在产能不断加大的情况下,还是时不时地出现蓝天。

中国在去年股市严重缺乏流动的时候,挺身而出,保住了股票市场的正常运转。

对南海仲裁,软硬兼施,一方面,发挥舆论作用,不承认不接受南海仲裁,另一方面,加强对南海的控制。最近报出在南海地区抓住海里无人侦查器。这就很好,来一个,抓一个。你悄悄地来,我悄悄地抓。我也不再说你老欺负我了。你耍那些花招都在我的意料之中。

对于新当选的特朗普,也是先君子。无论如何,你当选了,习大大立即发布贺信。你想当孙子,那是你的事。你反复无常,出尔反尔,那我是拿你当哥们儿呢,还是对你两手准备呢?当然是两手准备。如果你是孩子,对我无害,OK。如果你无赖,那么你也别怪我不客气。

1996年的台海风波,外界说的很玄,说如果中共不打就不是中共。结果中共没打,中共至今还是中共。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中共的智慧在于不会中你的圈套。我庞大中华,为何要被你们牵着鼻子走?

这一带一路的战略部署,就是要自主地同时也带着志同道合的哥们儿行动的战略指南。具体落实,需要大家的智慧。但这一带一路的理念和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理念一样是很受世界各国的欢迎的。即使有分歧,也是方法的问题。瑞典发展政策研究所所长斯万斯特罗姆指出,一带一路不光是经济问题,也涉及到政治稳定,文化和社会问题。否则,你靠投资拿了个大项目,但是,所在国家不稳定或者出现政变,政权更迭等等,项目就会受到很大损失。因此,对于一带一路问题也要全面考虑。

特朗普一上来就开始拉拢小兄弟儿。这些小国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两头都想占。不过朴槿惠已经付出代价。

说半天,还是想回到环境问题上来。因为这个问题,主要是北方大部分地区的问题。这里的空气,水和土壤都面临严重挑战。是这个问题,笔者希望强哥挺住。要休养生息一阵子,比盲目上项目强。

胡温时代的后半段就是有点儿着急,怕没有足够的政绩不好卸任。但是他没有想到,正是因为汽车太多了,产能过剩了,才造成天空受不了了。所以才留下这样艰巨的任务让你们来兜着。如果他匀速发展,或许还可以给后人一些机会呢。

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既有金山银山也要有绿水青山。习主席的认识完全正确。就看我们怎样来平衡了。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智慧就是搞平衡,中国人的智慧也是搞平衡。什么时候我们都平衡了,我们的幸福指数也就更高了。

2014年的新年,我庆幸第三次世界大战没有打起来。但是,紧接着叙利亚就不断爆发战争,去年难民危机把欧洲给搞惨了。2016年,世界大战也没有打起来,因为普京和土耳其合作支持叙利亚政府。

2016年,普京损失了一个大使和一飞机89名知名人士。美国总统奥巴马给普京来个下马威,驱逐35名外交官,还要给俄罗斯制裁。普京学习了中国人的智慧。忍!其实,普京心里明白,是他先联合土耳其支持叙利亚政府,与美国支持的反政府武装对着干,而且已经占了上风。奥巴马只是在民主党大选失利,认为又是普京背后捣鬼,恼羞成怒的情况下搞的制裁。

是否2017年世界大战要打起来呢?这要看特朗普上台以后会采取什么措施。其实,大战打不打我看都不太重要,看看北京地区最近的天气,堪比战场的硝烟。

说到最后,我想说,习总强哥你们要挺住!不要为GDP担心。不要觉得到年终了,如果没有一点点儿数字上的进步就过意不去。请记住,即使是6%,中国还是世界第一,即使是5%,中国的发展速度依然名列前矛。所以,人民不会怪你们。GDP没上去,不代表你们没有进步。相反,这样就达到了预定的目标。GDP没上去,结果雾霾也没有太严重,那就是胜利,那我们还是会非常满意的。如果GDP没上去,雾霾依然特严重,就说明有问题。说明有些人不诚实。从心理说,你们这届领导班子是非常英明的,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领导。过去所采取的措施都是出于好意的。我们理解你们!

为什么?因为发展都是有阶段性的。人不能太贪婪。虽然你们把GDP定到了6.5%,但还是有人在买大房子。这说明,收入水平还是在增加。当然,有一部分人或许没增加多少,或者有的需要救济。这时,就需要政府从富人那里收点税,补给给穷人。

很多人攒的钱已经够三辈子花了。现在需要的就是要改善环境。只有改善了环境,生活水平才叫真正提高。你们前一段时间做得都是对的。没有大错。小错难免。但是,让雾霾反复,肯定也是政策上的反复,否则,不会这样。所以说你们要挺住啊!

在治霾问题上,我们坚决支持你们!在治霾问题上,不能盲人摸象,而是要调动各个方面的一切积极因素,共同采取行动。我认为还是共同治理,协同作战,这样对整个社会都有好处。光靠空气净化器来解决问题,让我们失去了很大的自由啊!

希望在2017年树立的目标中,要把北方大部分地区严重污染的情况去掉。轻度污染可以原谅。良好的天气增多值得鼓励。中国人做事是有惯性的。相信,2017年将是更加美好的一年。

预祝党的19大胜利召开!

 

 

 

 

 

 

今日头条: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一七年新年贺词

北欧绿色邮报网转发北欧中华网报道(编辑陈雪霏)--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环球电视网)和互联网,发表了二○一七年新年贺词。全文如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SL1fbfGVT8&t=20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4jS9hLiHUQ
2016年即将过去,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向全国各族人民,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向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向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朋友们,致以新年的祝福!
2016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非凡的一年,也是难忘的一年,“十三五”实现了开门红。我们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继续走在世界前列。我们积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重要步伐,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各领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经基本确立。我们积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全力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我们积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继续纯净政治生态,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继续好转。
2016年,“中国天眼”落成启用,“悟空”号已在轨运行一年,“墨子号”飞向太空,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遨游星汉,中国奥运健儿勇创佳绩,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次登上奥运会最高领奖台……还有,通过改革,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更便利了,许多贫困地区孩子们上学条件改善了,老百姓异地办理身份证不用来回奔波了,一些长期无户口的人可以登记户口了,很多群众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这一切,让我们感到欣慰。
2016年,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我们举办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向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也向世界展示了美轮美奂的中国印象、中国风采。“一带一路”建设快速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开张。我们坚持和平发展,坚决捍卫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谁要在这个问题上做文章,中国人民决不答应!
这一年,多地发生的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生产生活造成严重损失,我们深感痛惜。中国维和部队的几名同志壮烈牺牲,为世界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我们怀念他们,要把他们的亲人照顾好。
2016年,我们隆重庆祝了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我们要牢记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作出贡献的前辈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即将到来的2017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发力。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一年来,又有100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同志们辛苦了,我向同志们致敬。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我也了解,部分群众在就业、子女教育、就医、住房等方面还面临一些困难,不断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关心和帮助贫困人口和有困难的群众,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上下同欲者胜。只要我们13亿多人民和衷共济,只要我们党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中国人历来主张“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当前,战乱和贫困依然困扰着部分国家和地区,疾病和灾害也时时侵袭着众多的人们。我真诚希望,国际社会携起手来,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把我们这个星球建设得更加和平、更加繁荣。
让我们满怀信心和期待,一起迎接新年的钟声!
谢谢大家。(完)

(新华社北京12月31日电)

人物:荷兰社会公益模范熊国秀

北欧绿色邮报网驻荷兰特约记者张卓辉报道:欧洲华人华侨妇女联合总会成立有12个年头了。荷兰社会公益模范熊国秀于2016年11月22日荣任为欧华妇联总会第六届主席。

从熊国秀的成长历程、工作足迹、事业成就均体现着荷兰乃至欧洲华侨华人妇女的崛起,联合总会的诞生和发展历程,标志着荷华、欧华妇女屹立于众多外侨民族之林。

%ef%bc%881%ef%bc%892015%e5%b9%b410%e6%9c%8824%e6%97%a5%e5%9c%a8%e6%be%b3%e9%97%a8%ef%bc%8c%e7%86%8a%e5%9b%bd%e7%a7%80%e5%8f%97%e9%82%80%e5%8f%82%e5%8a%a0%e4%b8%96%e7%95%8c%e5%8d%8e%e5%95%86%e5%a4%a7荷兰社会公益模范熊国秀

荷兰驻广州总领事馆官员到颁奖大会现场替她领首届世界华人文明案例奖

荷兰  张卓辉 (文 / 图)

    荷兰著名侨领熊国秀女士代表荷中商务文教交流协会于2015年10月13日在安徽合肥出席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会第四届理事大会,当时有位曾在2007年采访过熊国秀的资深记者联系到她,了解到她长期坚持做很多方面的公益工作,打算推荐她参加11月20日一个国际性的宣传文明文化大会,她觉得会议题材很好,便说: 好呀,但是我在中国,不知届时返到荷兰是否又有时间回中国。

总领事馆政策官员替她领奖

%ef%bc%884%ef%bc%89%e7%86%8a%e5%9b%bd%e7%a7%80%e4%b8%8e%e4%b8%ad%e5%9b%bd%e4%be%a8%e8%81%94%e5%89%af%e4%b8%bb%e5%b8%ad%e3%80%81%e6%96%87%e4%bf%83%e4%bc%9a%e4%bc%9a%e9%95%bf%e5%ba%b7%e6%99%93%e8%90%8d    由致公党广州市委、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传媒控股有限公司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中心联合举办的2015年(广州)国际华人文化论坛暨首届世界华人文明交流互鉴经典案例评选颁奖典礼大会于2015年11月20日在广州举行。

%ef%bc%882%ef%bc%89%e3%80%82%e8%8d%b7%e5%85%b0%e9%a9%bb%e5%b9%bf%e5%b7%9e%e6%80%bb%e9%a2%86%e4%ba%8b%e9%a6%86%e5%ae%98%e5%91%98%e6%9b%bf%e8%8d%b7%e5%85%b0%e5%85%ac%e7%9b%8a%e6%a8%a1%e8%8c%83%e7%86%8a    论坛邀请美国加州阿罕布拉市首位亚裔市长沈时康,著名亚裔研究学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华裔馆馆长周敏教授,全国政协常委、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等三位主讲嘉宾,就文明互鉴和迈向命运共同体作主旨演讲,评委会从近百件案例推荐名单中挑选了16件近年来在传播中华文化、推动文化融合方面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及突出贡献的案例作为入围案例,又在入围的16件案例中评选出8项优秀案例获首届世界华人文明交流案例奖。

%ef%bc%883%ef%bc%89-2008%e5%b9%b4%e7%86%8a%e5%9b%bd%e7%a7%80%e4%b8%8e%e4%b8%ad%e5%9b%bd%e9%a9%bb%e8%8d%b7%e5%85%b0%e5%a4%a7%e4%bd%bf%e8%96%9b%e6%8d%8d%e5%8b%a4%e5%90%88%e5%bd%b1%ef%bc%8c%e7%86%8a    中国有关部门在评选完首届世界华人文明案例奖后,组委会通知熊国秀:中国有关部门通过各方面调查她在荷兰创办中华文化学校中的贡献、坚持多年带领华裔参加寻根之旅夏令营、2000年以来带领开通华人妇女受家庭暴力的帮助服务热线、坚持不懈带领侨胞到中国扶贫助学、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做的具体事例、参与组织推动中荷文化交流具体活动、促进中荷友好往来建立多个友好城市等典型案例获奖。11月5日已回到荷兰的她说:非常感谢!可惜我没有时间再飞中国领奖了,真是抱歉!

    几个月前在中国期间,熊国秀已经收到海牙市政府有关部门希望她继续帮助2016年全荷庆祝新春的大型活动筹备工作的邮件,因为从2002年以来,她已参与帮助了13年全荷新春庆典活动,得到市政府、华侨社会及大使馆的信任,每年新春在各界努力下都做的很成功,作为全荷华人社团联合副主席的熊国秀每年受大会主席等邀请,她既参与策划又是专业组织者之一,这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她已是第14年开始了。中国大会组委会电复她:你录一分钟恭贺大会召开的视频来,荷兰总领事馆已经欣然答应,派政策官员替您领奖,总领馆给了联系方式,让您赶紧联系他们。荷兰时间11月20日早上,荷兰广州友人联谊会顾问熊国秀看到荷兰驻广州总领馆给她的邮件中写到: 首先对您获此殊荣表示我们衷心的祝贺!再次祝贺您!愿您和我们一道,继续为荷中两国经贸文化人文交流和友好交往贡献力量,再创辉煌!

社会公益模范实至名归

    荷兰荷中商务文教交流协会于1998年在荷兰王国商会鹿特丹注册成立,根据形势的发展,中文会名曾更改过多次也取消过一次,2013年确定为现在的名称。协会理事五十多名包含有各类高学历年轻华裔及新生侨学者,他们平时分别工作在荷兰及比利时等欧洲国家的科技、环保、医疗、教育、商务、建筑实业等领域。协会在熊国秀会长及各位副会长、理事们的共同努力下,为社会做了大量的公益工作。

?????????????    会长熊国秀籍贯中国第一侨乡广东台山,出生于北海舰队军干家庭,成长在北京和广州,学习的专业是理工科电气工程大学本科专业,毕业后又攻读文科、中医经络学、教育科目等,1987年与旅荷越侨华裔成家,1988年到荷兰定居。除平常经商以外,通情达理的丈夫一直支持她帮助弱势群体,争取华人正当权益,她自觉志愿长期不间断地出钱出力义务做公益工作,担任荷兰及欧洲华人多个社团要职,在27年义工中曾经担任过华人义工网义工,从1996年开始多年在家收留被丈夫殴打的许多华人妇女,并说服先生一起帮华人上法庭、找律师;1998年她在著名华人陈李湘平带领下与多位热心华人妇女筹备创办了荷兰华人华侨妇女社团联合总会,当选为首届创会主席,10年来从筹备到连任第一、二届荷华妇联主任期间,努力争取荷兰政府的资金支持,为荷兰华人妇联开通了华人社会第一条专门针对家庭暴力问题的服务热线,发起组织了第一届华人妇女融入社会研讨会并成功申请了培养二代华裔帮助华人社会的计划项目;1988年开始自办汉语学习班自编教材教汉语,到中文学校担任国语和粤语教师,2004年创办了鹿特丹中华文化中文学校任校长并担任培训教师导师。

2012年成功帮助主动联系她预想合并的鹿特丹区中文学校,搬迁到熊国秀所属的学校校址,体现了熊国秀的博爱胸怀。同时她为推动中荷文化交流,1996-2006年受鹿特丹华福会邀请担当日常汉语班义工老师10年,教授的学生有博士、企业家、律师、法官、警察、退休官员等汉语爱好者; 2010-2011年熊国秀帮助荷兰莱顿大学孔子学院建立了鹿特丹中学和阿姆斯特丹成人某大学两个孔子教学点。

8ae766e3ad1cb6c02d0b1534ea48d564在2004年4月大使馆推荐国务院邀请参加了欧洲16国华人妇女代表中国行活动,2005年与多国华人妇女代表创办了欧洲华人华侨妇女联合总会,提高了欧洲及荷兰华人妇女的社会地位;她从2005年开始至今牵头亲自带5位以上荷兰市长到中国北至山东、吉林,南至广东等10多个城市考察交流,牵线搭桥搭建荷兰阿克马市与山东威海、吉林市、昆明等中荷多个友好城市,也是华人社会罕见的成功案例;连续数年带领华侨在中国云南、广东扶贫助学至今;还从2000年开始主动联系全荷最大的老人总会松柏会当年袁源流会长与大使馆,牵线搭桥,延续至今松柏会每年敬老日得到大使馆的高度关注(这些当年事迹,大使馆都有记录);2000-2004年,熊国秀与多位热心华人帮助华人加入少数民族,并在2004年上半年亲自找到当年外侨部长Rita.Verdon为华人加入少数民族组建成立荷兰华人参政议政机构(IOC)立了大功,并在2000-2004年自己开始为华人申请的家庭热线培养二代华裔新青年两个项目获得的几十万经费全部交给IOC管理,为IOC成立打下了良好的融入主流社会的基础。

    2008年1月3日她与所居住城市市长和市政府及自己协会成员共同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城市新年酒会,主题是奥运在中国,奥运在北京,也是唯一一位华人能够推动在荷兰市政府正式新年大型活动中争取到市议会同意为中国奥运即将举办大张旗鼓宣传列入市政府工作档案的优秀华侨,当时大使馆张大兴参赞高度赞扬了这一创举,并在当晚带了使馆8位官员出席市政府新年酒会……。

%ef%bc%887%ef%bc%89    熊国秀为华人社会做的实际工作举不胜举,她长期以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受到了荷兰社会、华人社会、中国有关侨务部门的一致肯定和高度赞扬。鉴于熊国秀会长长期以来对中荷社会出钱出力的无私奉献,2007年4月27日,荷兰女皇亲自签授、授予熊国秀会长殊荣:荷兰皇家骑士勋章(Ridder in de Orde van Oranje Nassau)。

dsc07444授勋当天她所在鹿特丹邻市政府(Capelle a/d Yssel)大楼门前,升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该市市长代表荷兰女王为这位华人杰出女士颁发了荷兰王室骑士勋章,中国驻荷兰大使馆时任参赞张大兴、领事部岑建德一秘夫妇等应市长邀请也出席了隆重仪式,这也是荷兰外侨史上获得此殊荣唯一一位市政府高挂外侨祖籍国国旗,邀请祖籍国大使馆高级别外交官、允许邀请120位嘉宾现场观礼授勋仪式并由市政府宴请观礼嘉宾中式高级点心午宴嘉赏的外侨(一般最多只可以邀请30位嘉宾现场观礼)。这规格之高是荷兰妇女新华侨首例。她也是首位羊城新移民获得此殊荣。

%e7%ac%ac%e4%b8%80%e5%bc%a0%ef%bc%9a2007%e5%b9%b41%e6%9c%88%e7%86%8a%e5%9b%bd%e7%a7%80%e4%b8%8e%e8%8d%b7%e5%85%b0%e5%89%8d%e5%a4%96%e4%be%a8%e9%83%a8%e9%95%bfrita-verdon    多年来,她组织的荷兰多个城市市长和学者到中国不同城市访问交流,让外国人为中国讲好中国故事,曾受到中国国务院侨办领导谭天星副主任接见,并受到广东省侨办、云南省侨办、上海市侨联、佛山市侨办及不同外事办邀请成为海外委员;受广东省侨联、云南省侨联、广州市侨联、江门市侨联邀请,成为海外顾问。2009年她受邀成为广东省政协海外代表,是荷兰首位广东政协海外成员。2006年受邀参加国务院侨办举办的第四届世界华人联谊大会,全世界450位代表集体受到胡锦涛主席接见并合影;温家宝总理到访荷兰、习近平主席到访荷兰以及中国国家其他主要领导人到访荷兰,她都受邀参加集体合影。她也是首位给所居住城市市长亲笔写下对社会极大贡献评语的华人。

dsc09178-1    她在2010年受广东省华侨博物馆邀请成为广东世界华侨文博专家会理事,积极为当时正在兴建的广东华侨博物馆在荷兰征集旅荷华侨华人先辈的文物(含封尘皮箱,百年前护照等实物)。

能够透一斑见全豹地认知她,最好翻阅浏览她今年的社会公务日志,她如此工作勤奋,优质高效,业绩卓著,着实令人拍手称赞:2015年1月16日参加接待上海侨联陶勇领导一行到访荷兰;2月20日带义工团队在海牙市政府布置会场到半夜;2月21日星期六全天在海牙市政府帮助负责全荷庆新春活动,带领义工直到晚上一起打扫完现场,之前的筹备细节都要花去几个月的时间;3月9-14日,带领其协会副会长和理事们参加欧洲华人华侨妇女联合总会在西班牙游轮上举行的第五届理事就职典礼,即是常务副主席又是秘书长的她,可想而知这义务的工作量有多大;3月24-25日,接待吉林市副市长徐莉到访友城Alkmaar市:6月8-12日带领本协会理事及欧华妇联8国代表在米兰参加500人旗袍展示活动;7月8-9日受邀参加全国侨联《侨联之友》与南通侨联举办的南通访问活动;7月11日受江苏省侨联邀请在南京和连云港参加“中国一带一路启航仪式”;7月13日,受上海侨联邀请参加上海海外委员大会;7月14日以后在上海复旦大学进修;7月19日与家人和荷兰博士到广东台山边缘山区送学习用品和捐款给2008年开始支助的10位贫困女学生;7月20-24日陪同荷兰博士访问广东地区;7月29日参与中国申请冬奥民间活动;9月3日,她作为代表随同荷兰侨界代表团赴北京天安门出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观礼。今年10月13日受中华全国侨联邀请,成为中国国际文化促进会理事; 10月24日,她应邀赴澳门参加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峰会,受到国务院侨办谭天星副主任接见;10月28日上午她参加佛山海外理事大会,当天中午省侨办专车接她到广州,安排她与多位海外慈善家受到广东省侨办主任李心接见,省侨办特邀请她会上谈自己如何从2007年自己带头并带领侨胞参与广东省扶贫助学坚持数年出钱出力没有停息的心得体会,她此次开会又为广东省台山边缘农村小学常年没有扫描和印刷机印试卷等赞助了一台近3千欧元的大型立式多功能印刷机。

    2015年11月14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美食文化交流团一行13人到访荷兰,荷中商务文教交流协会会长熊国秀、副会长邓润琼、副会长吴哲;荷兰新东方餐饮协会会长叶振宇大师;荷兰中饮公会会长俞斌;荷兰中厨协会副会长刘化刊等在阿姆斯特丹海上皇宫迎来了以顺德区常委王勇为团长、区外事侨务局黄局长为副团长的顺德美食交流团和大师傅们,以及顺德电视台的记者们,大家畅所欲言,进行了愉快的交流。

熊国秀会长及叶振宇大师接受了顺德电视台的采访。熊国秀会长简单介绍了自己协会的会务,且受荷兰华人社团联合会主席王剑光委托,特别推介了2016年9月荷兰主办世界华人厨艺大赛活动情况,并代表王剑光主席邀请顺德领导和厨艺大师们届时到荷兰支持和参与这大型的餐饮盛世。

                欧华妇联总会常务副主席

       欧洲华侨华人妇女联合总会如今成立十二年了。犹新记忆于2001年5月26日,第一届欧洲华侨华人妇女代表大会在荷兰首都举行,当时在荷兰海牙市(Den Haag)国会新闻中心举行的欧洲华人华侨社团联合总会向欧洲联盟递交《欧洲华侨华人调查报告》(英文版)的仪式,由时任欧华联会执委,荷兰华人社团联合会主席毕传有先生代表欧华联会将该报告呈交欧盟副主席玻克斯坦先生( BOLKSTAN)。他非常愉快地接受了此份报告并指出,此报告提供了欧洲各国华人状况,将有助于欧盟以及各国政府因之制订相关华人政策。时任荷华妇联主席熊国秀率领荷华妇联会代表团与欧华其他国家妇女代表们一道参加这一隆重仪式。

19%e6%94%af%e9%98%9f%e9%98%9f%e9%95%bf%e7%86%8a%e5%9b%bd%e7%a7%80%ef%bc%88%e8%8d%b7%e5%85%b0%ef%bc%89    十五年后的今天于2015年6月9日,第五届欧洲华人华侨妇女联合总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熊国秀率领荷兰荷中商务文教交流协会代表们,应中国意大利米兰世博会组织方、中国海派旗袍组织方和上海侨联等单位的邀请,出席了这个来自中国和欧洲多国华人组成的500人旗袍世博展示大巡游的震撼活动。五彩缤纷的美丽旗袍队伍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在世博会的主干大道上,伴随着美妙的中国民族音乐,芬外美丽妖娆。两边夹道观摩的各国民众,给予了阵阵掌声。熊国秀会长是2015年上海侨联受聘的荷兰唯一一位上海市侨联海外委员,她在2015年2月就受到上海市侨联委托,担任19支队队长工作,同时花去大量时间组织了欧洲华人华侨妇女联合总会的其中部份分会:荷兰、意大利、西班牙、法国、英国、挪威、爱尔兰7国8个社团近50位代表参与了这个震撼活动。

在6月8日迎接汪洋副总理到米兰中国馆的现场,中央电视台专访了熊国秀会长:大家都感到为我们祖国旗袍文化在海外宣传尽点绵力,同时展示中国女性的自然美,都非常兴奋、无比光荣,非常感谢上海侨联及组织方、感谢欧华妇联和7国社团的队友们,感谢为大家拍照的男士队友们!

市长书写她贡献业绩载入政府文档

          熊国秀有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两个儿子从小就给她带在身边一起做义工、一起去中国边远山区扶贫助学,就读Delft TU 科技大学的大儿子林龙在2011年11月11日获得了荷兰三所科技大学硕士论文比赛一等奖,荷兰国家青年基金会奖励他1万欧元;小儿子林健现就读荷兰伊拉姆斯大学计量经济学科,大学一年级就开始担任学生会主要负责人,大二小小年纪受聘于国际培训中心为未考到大学和硕士文凭的大年纪学生担任辅导老师,现在一边写硕士毕业论文,一边继续担当大学年轻教师。

    %ef%bc%883%ef%bc%89-2008%e5%b9%b4%e7%86%8a%e5%9b%bd%e7%a7%80%e4%b8%8e%e4%b8%ad%e5%9b%bd%e9%a9%bb%e8%8d%b7%e5%85%b0%e5%a4%a7%e4%bd%bf%e8%96%9b%e6%8d%8d%e5%8b%a4%e5%90%88%e5%bd%b1%ef%bc%8c%e7%86%8a

    综上所述,熊国秀作为华人社会公益模范实至名归。2015年11月20日当首届世界华人文明交流案例奖获得后,熊国秀简直感到惊讶的是:第一,她没想不到自己会获得这么高奖项; 第二,她一个入了荷兰籍的华人女子,想不到荷兰外交部门这么重视,荷兰外交官亲自到广州颁奖现场替她领奖杯!

    荷兰这个国家就是只看能力和贡献,不讲关系。中国组委会也如此,宣传正能量,不是通过关系获奖。那位国际广播电台资深记者说:国家在倡导文明,所以我们在挖掘真人真事,国家早就应该给你奖项。国外外交馆替入籍的华人领奖杯,罕见,这也说明你做的贡献受到尊重和肯定。你不容易,当受到社会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妒忌,受到个别人士的大肆诽谤,你依然一样继续全心全意、义无反顾忘我地去做公益工作。

2008年,她是荷兰首位华人获得所居住城市市长亲笔为其写下对社会极大贡献嘉奖介绍存入市政府文档的外侨,今年11月20日,她又是首位华人历史上荷兰外交官在中国替她领奖的华人!

【作者为: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华人写作协会会员】

【备注】

16案例入围经典案例

  华裔领袖推动美国国会就《排华法案》道歉

  创办秘鲁首家孔子学院推动中国文化进课堂

  广州科学家创新青蒿素复方快速清除疟疾

  收购《国际日报》推动华文教育

  翻译出版《中国皇后号》及美商船首航广州纪念活动

  推动中国在留尼旺设立领事馆及引进中国酒店项目

  翻译出版《西游记》马来文版及引进中国汉语口语水平测试

  坚持每年举办70多场巡回免费小型音乐会

  推动创办孔子学院促进中日文化交流

  10年坚持向祖国捐赠近千件历史文物

  荷兰华人创办中华文化学校及开通华人服务热线

  创办中美教育基金推动中美学生领袖交流项目

  美籍华人以飞虎队文物为媒介促中美友谊

  走遍古巴征集近三千件华侨文物支持华侨博物馆建设

  14年坚持出版意中双语杂志及意文版系列著作

  展示全球创新治理城市问题打造促进城市创新发展平台

人物专访:犟牛只惜夕阳短 不须扬鞭自奋蹄

北欧绿色邮报网人物专访(编辑陈雪霏):

倡建《华侨文库》主要发起人

访岭南著名出版家作家广东人民出版社原社长兼总编辑岑桑先生

  荷兰    张卓辉   文/图

%e5%b2%ad%e5%8d%97%e8%91%97%e5%90%8d%e5%87%ba%e7%89%88%e5%ae%b6%e4%bd%9c%e5%ae%b6%e5%b9%bf%e4%b8%9c%e4%ba%ba%e6%b0%91%e5%87%ba%e7%89%88%e7%a4%be%e5%8e%9f%e7%a4%be%e9%95%bf%e5%85%bc%e6%80%bb%e7%bc%96     

   弹指一挥间创刊廿五年,出版了逾百期的广东省优秀侨刊《广州华声》已步入年富力强佳境,桥梁畅通,侨民所向,在海内外粤穗同胞心目中树起一座丰碑。自从她创刊发表笔者曾于市机电局任职时调研相关侨情通讯开始,就一“写”钟情,迄今依然笔耕不倦,同时,也是一往情深的忠实读者。二者相得益彰。

万里飞鸿衔接渊缘

  尤其是旅居海外每逢收到该新出期刊,我总是先一口气浏览全书。重要文章通读后返回寻味再细阅,难能可贵的精神食粮成为爱不释手的珍藏纪存刊物。笔者与家人以及不少前来借阅的同行、亲戚朋友都能及时认识和了解国家、省市地方近年来的华侨政策、法令、法规,喜闻乐见家乡逾卅年来改革开放的巨变新貌……

    2010年秋初,在鹿特丹(Rotterdam)市欧洲国际东方美术研究院秘书处工作的笔者收到了一封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发来的函件。原来,我读罢《广州华声》2010年第2期(总第98期)上李锐锋署名文:《浅谈《华侨文库》出版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华侨文库》主要发起人之一、广东人民出版社原社长兼总编辑岑桑先生多次强调,《华侨文库》规模宏大,必须群策群力,共攘盛举,方足以竟全功……。从而深感时代赋予的责任,本着将廿多年的侨务侨情写作精选,憨为《华侨文库》添砖加瓦,担沙送石。

于是按图索寄去信尝试与他联系表示心迹。岂料不久如愿以偿,岑老在百忙之中万里飞鸿应允并作出重要指示:“知你旅外多年,又写过不少与侨务侨情有关的著述,甚为高兴。希望你能为华侨华人文库作出积极贡献。望你先把累积的尊著电邮给我,待我们阅后再与你商量请你写作的专题。如何?”

真抚我心遵嘱,马上将多年旅居南美、移居西欧采写侨界习作陆续发去。然而,竟无巧不成书,在来往电信中欣悉他的儿子《广州文艺》社时任编辑、作家岑之京竟是笔者60年代初时广中路小学同窗五年的同学!

%e5%b2%ad%e5%8d%97%e8%91%97%e5%90%8d%e5%87%ba%e7%89%88%e5%ae%b6%e4%bd%9c%e5%ae%b6%e5%b9%bf%e4%b8%9c%e4%ba%ba%e6%b0%91%e5%87%ba%e7%89%88%e7%a4%be%e5%8e%9f%e7%a4%be%e9%95%bf%e5%85%bc%e6%80%bb%e7%bc%96    喜出望外,逐定是年国庆中秋期间,笔者携全家返穗省亲。于10月12日重逢老同学,同时应邀由之京领路,一起前往市西郊黄岐第一城26幢大厦府上,拜访岑桑先生。往事如过电影历历在目:儿时咱俩要好朋友,一同玩耍跳棋,打乒乓球,一同去广大路他家温功课,睇“公仔书”(看连环图),周末又同一少先队红领巾小组外出“学雷锋”做好事。

我在部队卫戍粤东军垦牛田洋新诗作时有在他编的杂志发表。临出国前在他的工作室话别……哈哈,过去半个多世纪了兼且逾20年未见面。这当下一进门还那么习惯地叫喊他爸妈“岑叔叔”和“阿姨”好呢!大家热情握住手,酣笑友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当你还是一朵花时

       环视雅緻整洁的客厅,靠墙一张齐腰高的长桌上,陈列着一座深褐色的半身塑像神采奕奕,主人翁问象么?笔者爽快回答相似十足!而另一墙壁挂着一大横幅装框精美彩墨飘香的花卉国画,使得厅堂暨书斋更加漂亮!“父亲家里的雕塑,是(广东省美协学术委员;曾任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广东省美协副主席)广州美术学院李汉仪教授为我父亲雕塑的”。

之京为正在全神贯注的我补充答道,“(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广东省文联副主席)林墉的画,是祝贺我父亲从事出版工作50周年而作的。”当我事后了解和知悉当他还是“一朵花”(散文集《当你还是一朵花》岑老60年代时名动文坛代表作)的时候,就把自己的生命与出版事业紧紧地联结起来,在出版战线上奋斗了半个多世纪而油燃起敬。

他是一位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作协广东分会副主席,出版作品27种,多种作品获奖。年届84岁至今仍退而不休的岑老先生曾经首倡并策划而且孜孜不倦、十数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主持和主编国内第一部地域性《岭南文库》和《岭南文化知识书系》两套大型文库、丛书编辑工作,至今已出书近100种,还将继续出下去。而且此项浩大的工程成为屹立在岭南学术文化群山中的高峰,是岭南文化学术舰队中的旗舰,曾获得第三届国家图书奖。

更令人觉得我们一起在厅堂旺角创作间合影留念时,那背景竖立著醒目条幅竖由恭称“桑兄”(韶关志锐中学)中学同班(中山大学)大学同(系)学的原广州市市长杨资元纵笔草书敬录岑老赠联自己的原作回赠岑老:“旧梦可重温,记否中流击水?小楼成一统,何曾曲意随风”。

恰好印证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广东省出版工作者协会授予他“南粤出版名家”荣誉称号及其人生品格与生命足迹—“此生与书结下不解之缘,难舍难分了”,他给我的回信这样写道。朋友啊,此时此刻你会仿佛看到如同深圳新城徽塑像“开荒牛”逼真形态一样—“犟牛只惜夕阳短,不须扬鞭自奋蹄”那般震撼人心的气象!

倾听侨情求材若渴

        多亏华声送来佳音为我们续上友好渊缘,大家无不为之感叹,将笔者的思绪牵回了正传。翻阅我带来精选的相册,看到我们夫妇与女儿和高大的荷兰女婿及一对雏燕般半唐番的活泼可爱小外孙女合影“全家福”,“羊城新侨扎根荷兰”,岑伯幽默地笑说:“你们可融入了当地社会啦!” 伯娘旁边也津津乐道:“仲系祖孙三代呢!” 其实不谋而合。我早在90年代末,以岑老那话语为题材撰写数以千计的广州新移民在荷兰落地生根奋斗创业概况的《羊城新侨扎根荷兰》发表在《广州华声》98年冬季刊上,来日定会将珍藏版影印奉送,祈望能为《华侨文库》选作“窗花”点缀。

茶过三巡,岑老又关切地询问,“当地华人社会如何?” 2010年上半年至2011年上半年,荷兰华人华侨隆重举办登陆荷兰百年系列庆典纪念活动。目前,包括粤浙闽族裔鼎足而立三大侨群的10万荷兰华人(含流动人口)在内的旅欧200万华人中75%以上迄今仍然从事中餐业,并成为他们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经济支柱。而现在拥有2300多间中餐馆,4万多间占荷兰饮食企业约半数的荷兰中餐业确是欧华社会一个有代表性的缩影。

而今第三、四代华人走出唐人街,越过华阜,突破单一餐饮业经营樊篱,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登攀上层建筑,参政议政,开创划时代新局面,且势呈长江后浪推前浪,汹涌澎湃,波澜壮阔。

由全荷华人社团联合会、荷兰华人参政机构、荷兰华人参政基金会联合主办首届“欧洲华人政治研讨会”于2009年4月20日在荷兰海牙市的世界论坛会议中心举行 ……如数家珍的笔者一气呵成地汇报,侧耳倾听的岑老不时忘了呷杯里的菊潽茶。

此情此景,桌上那樽他荣获的“蝶恋牡丹”精美景泰蓝彩花瓷“广侨杯”第二届《新侨乡》征文纪念奖(华声报社、广东华侨投资公司1991年8月)不正是再现了他此时此刻对侨况的凝神情往吗?!

意犹未尽,笔者乘兴将曾经《广州华声》以往期刊全文或部分章节刊登过而后增补、润色的修订稿再由《华人世界》(国侨联办,2009年中因故停刊)分别全文转载有《中华文化春灿 中荷友谊生辉》(反映近几年来春节文化在荷兰的通讯),《苏里南华人纪念移民一百五十五周年》,《世界徒步运动大会始祖温故知新 中国军队地方市政代表团首次应邀参加荷兰国际开步走运动大会》,《让中国画走向世界——国际著名画家李德才先生给新世纪的献礼》等长篇通讯和纪实特写的代表期刊各两份(册),赠给岑老与之京作见面礼。

    晌午,由岑老作东,在城中邨酒楼设家常便饭款待笔者,承蒙伯娘点谱,使我这个海外吃惯洋面包的晚辈,晓有口福领略之京返老家侨乡体验生活撰著代表作《鱼王昌》小说中素描的正宗顺德农家菜佳肴。兴许题外话吧,顺德菜、潮州菜、东江菜构成粤菜系而甲岭南。大家以汤代酒祝团聚当儿,欣闻之京不久前旅游过安图生童话世界王国丹麦及周边几个北欧国家颇有好感,我即搭讪老友要到荷兰“走马看花”更觉风景那边独好:花卉出口冠世界名副其实鲜花王国,皆因拥有欧盟册封已为“欧洲文化首都”,久居世界第一大港的鹿特丹,荷兰被称为“欧洲的桅杆”,“欧洲的门户”,卡顿德莱斯区[Katendrecht]开设馈供聚会宿食粤菜饭肴,广式茶点似驿站般,俗话省港海员大客栈,显露唐人街雏形时公称中国水手馆[粤、闽、浙籍船员居多],侨史考证为荷兰及至世界西欧华人最早登陆点。第5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于2011年5月8日至5月15日在荷兰鹿特丹Ahoy室内运动场举行期间,荷兰华人华侨登陆荷兰百年纪念系列活动会在当地举行隆重的结束仪式,并与重大赛事,共同举办一个盛大而又难忘的欢乐“友谊之夜”。十分欢迎你与全家人来荷兰观光和上我们家作客,笔者会是个合格的导游,他们愉快地接受邀请。

早让岑老先睹为快

       谢过岑老全家的盛会后回到西门口旧居,我凭记忆搜集早年保存那里,曾在90年代中图文并茂刊登在《广州华声》诸期,旅居中美洲的巴拿马共和国通讯、随笔集《巴拿马华侨经济崛起》、《中医中药在巴拿马》、《华南蔬果落户巴拿马》、《美洲新兴经贸特区—巴拿马国际商港科隆阜》等八(中、长篇)篇原版全部复印寄给岑老,赶在我返荷兰前,让他先睹为快。

    2010年10月中旬,曾经接受笔者访问的著名出版家作家,广东人民出版社原社长兼总编辑岑桑先生,已经主持和主编国内第一部地域性《岭南文库》和《岭南文化知识书系》两套大型文库、丛书编辑工作,目前他正在主持汇编已纳入《新闻出版署国家“十二五”重点选题出版规划》、《广东省新闻出版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大文化建设系统工程项目的《华侨文库》汇编出版工作的2012年元旦期间欣闻《荷兰华人百年》大型丛书发行时祝贺表示,此套丛书从纵横层面翔实地叙述了整整一个世纪地处欧洲华人最早登陆兼且拥有久居世界第一大港鹿特丹(Rotterdam),而公称“欧洲门户””,“欧洲桅杆”的荷兰华人社会形成与发展,在有二百万华侨华人的欧洲国家中凸显鲜明的代表性,有著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值得《华侨文库》很好借鉴。

    相信筹措起步的《华侨文库》和继续发展的《广州华声》将必然有机联系,而后者功效彰显如同近几年来先后多次接待和参与接待省市侨务办代表团,广州第一个大型专业代表团“广州酒家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赴西欧六国考察团”访问荷兰的荷兰广州同乡会会长、全荷华人社团联合会常务理事、荷兰羊城集团公司总经理胡卓雄所讲“广州侨办是我们回家的钥匙,《广州华声》是我们家乡的视窗”。

时尚适逢2011年为《广州华声》创刊25周年致庆,包括岑老全家和笔者在内的众多关心,热爱她的读者、作者一样,衷心地祝愿她: 如果说,她的总第100期林干社长兼总编辑手记述后亚运时代新广州再出发;那么她的日后更多期则是新《广州华声》再出发!迈向新里程,踏上胜利坦途,出版更上层楼,事业繁荣昌盛!

(作者现任欧洲国际东方美术研究院副秘书长)

附录:《岑桑作家的信件》

张卓辉先生:

你好!

   很高兴收到你的大札。原来我们还有过如此渊源。我今年已经84岁,本应早已彻底退休,但身体还好,尚可坚持工作,组织上又认为我适宜在现岗位再干一下,所以至今仍退而不休。

    我一直在主持《岭南文库》的编辑工作。这是一套大型的地域文化丛书,至今已出书近一百种,还将继续出下去。现又受命筹办华侨华人文库,此生与书结下不解之缘,难舍难分了。

   知你旅外多年,又写过不少与侨务侨情有关的著述,甚为高兴。希望你能为华侨华人文库作出积极贡献。望你先把累积的尊著电邮给我,待我们阅后再与你商量请你写作的专题。如何?

   如蒙同意,请电邮lingnanwk@126.com.(这是我办公室用的电子邮箱)之京(笔者注:岑桑的儿子,笔者的小学同窗五年的同学)已提前退休。我今把你的近况转告给他。

秋好!

岑桑

2010/9/25

北欧绿色邮报网祝广大读者圣诞快乐新年愉快!

北欧绿色邮报网祝广大读者朋友们圣诞快乐!新年愉快!

photo-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