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儿童文学

要闻视频:诺奖评委安德森:为什么是屠呦呦?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10月5日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大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诺奖大会秘书兰达尔宣布2015诺贝尔医学奖一半授予日美科学家大村智和坎贝尔,一半授予中国医药学家屠呦呦。

发布会期间,本网记者特意问评委这是否是多年来首次对中医的奖励,评委安德森说,这不是对中医本身的奖励,是对中医的启发和鼓舞的奖励,尤其是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化学成分这一项构成重大发现。发布会后,记者专门采访了传染病专家安德森教授。

北欧绿色邮报网记者陈雪霏采访诺奖评委安德森教授。丹妮录制。

大家好,我是北欧绿色邮报网的陈雪霏。我现在是在诺贝尔大厅。我们刚刚参加完今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新闻发布会,中国的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在这里我们请专家评委(扬.安德森)谈谈为什么屠呦呦能获得诺贝尔奖。

记者:那么您能告诉我们为什么屠呦呦获得这个奖吗?

安德森:能。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而获得半个诺贝尔奖。她是从一种植物中发现的。因此她是那个发现含有青蒿素植物的人,有一种中国的青蒿(黄蒿)含有青蒿素化合物,这种化合物能最有效地对付疟疾寄生虫。她也发现了如何从植物中提取有效的化合物。她还发现了如何去除植物中的有毒物质,使青蒿素可以被开发出安全有效的青蒿素药品来治疗严重的疟疾。

IMG_0668记者:请问您如何评价这一发现的贡献呢?

安德森:她发现了如何提取这种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如何提纯它,然后使其成为晶体,而且发现了它的分子式,她为整个发展过程搭建了舞台。这是一个集体努力,但是,她实现了范式转变,这个转变为其他科学家敞开了继续研发的大门,得以为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她进入这个过程时这是一个全国的项目,取得了一点儿成功,但也有失败。他们正在想着如何往下走。有一部分项目对所有传统中医药都看查了,看是否能从那里找到什么。这时她带着如何提纯物质,如何分离物质,如何进行生物活性测试的化学和药理知识介入了。这真是一个范式转变。是她实现的转变。然后,在她发现这种生物化合物以后,就是证实它是安全的,去除了毒物以后在中国又有很多其他团队继续研究,在不同动物身上实验,然后在感染病人身上实验,然后有公司介入进行大规模生产。

但是你知道,总是有人要领头的,当我们发现了谁是那个人的时候,我们非常高兴,我们能够发现在屠呦呦的事业生涯里,能找到那(发现的)具体时刻。

记者:我们能说如果没有这个药,我们就会有数百万数百万的人失去生命?

安德森:是的,我们可以这么说因为后来用青蒿素提纯物进行了临床试验。结果与传统的奎宁相比死亡率大大降低,五岁以下儿童因患虐疾的死亡率降低了30%。因此,我们可以说至少每年减少了10万人的死亡。我们也可以说整个死亡病例大大降低因为有全新的青蒿素药物在病发早期就已经介入。

DSC_3746记者:它是象免疫药吗?

安德森:不是,你不能说这是免疫药,这是一种治疗。我们不用它做预防。我们一直用它治疗感染的病人。

记者:也许再简单谈谈获得另一半奖的得主情况吧。

安德森:好。另一半奖授予了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和他的合作者美国科学家威廉.坎贝尔。他们俩一起发现了一种新的治疗蛔虫的化合物。这种感染影响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导致慢性蛔虫感染,有两种有名的疾病,一种是众所周知的河盲症,另一种是象皮症。世界上有2500万人感染河盲症,有1.2亿人有象皮症。他们发现这种化合物一年吃一次,经过几年时间就可以治愈,很多小孩和大人只用一年一次就非常有效。

这种病严重影响非洲,一部分美洲和东南亚一代。但主要发病区是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河盲症发生在31个国家,象皮症发生在81个国家。

坎贝尔出生在爱尔兰但生活在美国。大村智把45万个病毒都照下来了,然后他选了50个送给坎贝尔。坎贝尔有具体方法来测试生物活性,最终发现了治愈的良方。

陈雪霏:谢谢。

安德森:不客气。

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以“更上一层楼”结束精彩演讲

北欧绿色邮报网 报道(记者陈雪霏)--中国著名医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7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做精彩演讲。

IMG_9403她以在中国脍炙人口的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鹊楼》一诗做结尾。她说:

“最后我想和各位分享一首我国唐代有名的诗篇,王之涣写的登鹳鹊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请各位有机会时更上一层楼,去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发现蕴含于中医中的宝藏,衷心感谢在青蒿素发现研究和应用中做出贡献的所有国内外同事们,同行们和朋友们。深深感谢家人一直以来的支持,谢谢大家来参会。谢谢大家。“

屠呦呦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演讲。

IMG_9410 (1)

屠呦呦查询古代医学典籍照片。

她在演讲中详细介绍了青蒿素发现的过程,期间的各种艰辛,例如,没有专业器皿,他们就用大水缸装水,在自己身上尝试药效。

屠呦呦也指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发现,在东南亚一些国家都发现有青蒿素抗药性,因此,希望同行同事们,团结合作,更上一层楼!

(图片翻拍于现场直播)

敬请关注北欧绿色邮报,稍后将有演讲的详细内容。

要闻视频(下):屠呦呦说,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事业还没有完成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中国医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6日在斯德哥尔摩出席新闻发布会,回答中外记者的各种问题。她反复强调,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事业还没有完成,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抗虐药还需进一步研究,延缓其抗药性。年轻人也一定要继续努力,挖掘中医这个宝库,尤其与现代科学结合,东西结合,在心血管等多种领域大有潜力可挖。

丹妮拍摄。

更多文字内容:

在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屠呦呦说,“中医是个巨大的宝库,要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这是毛主席提出来的。我是接受了这个领域的任务,这是很不容易的,从两千年的传统中医药提取。当然还有很多深入细致的工作需要做。现在还有其他更大的领域,努力工作吧。

 

关于基于中医古方,是否还能开辟出更多的研究课题,屠呦呦说,我想这是大家需要努力去奋斗的问题。我不便全面地回答。但是,在很多领域,例如心血管问题,这需要看大家努力发掘的程度如何。因为现代医学还是有很多潜力的。

 

在回答北欧绿色邮报记者提问时,屠呦呦简单介绍了青蒿素发现的过程。

 

屠呦呦说,“中国的中医药领域确实有很多传统的东西,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我们做工作,就当年的情况讲,主要问题就是原有的抗虐药都产生耐药性,没有一个可以治疗疟疾。当时来讲是一个很紧迫的工作,因为疟疾(造成)大量大量的死亡。所以这个时候呢,其实很多人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做不出来的时候,从我来讲,不断地翻阅古代的文献,因为我们的祖先有大量的临床实践,从那里找线索,所以就找到古方,用青蒿治疗。青蒿治疗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找到这个以后呢,就翻来覆去地来考虑,因为它的用药方式确实不一样。它把青蒿拿来挤出来汁。从这里就考虑到,我们做不出来,就考虑它的提取方法。后来,我就考虑用低温来处理。还有几方面的问题,就是它的科属,它是什么品种呢?中药里很多,但并不是什么药都有什么科什么属的植物名称,所以,从这里发现是前提,最后从青蒿里头提取,其实青蒿也有好几种,最后发现,只有Artemisia annua(黄蒿)这种青蒿里边才能提取青蒿素。也只有这种药才对治疗疟疾有利。”

 

在回答罗马尼亚记者关于国内的反映和对以后科研的影响时,屠呦呦回答说:我做这个任务,当时来讲,是一种世界性的问题,疟疾非常严重,死亡多少亿,所以,做这个任务,就是觉得为人类做事,因为保健事业上受到严重威胁,所以就是要考虑如何努力地把它做成,没有考虑其他的什么问题。那么,现在得奖,也没有其他的考虑。就是说,这个药,假如有条件,因为并没有做完,这工作没做完,这是个全新的化学结构,现在还有其他的疾病可以治疗。而且疟疾也还有要求来把它做完,因为现在耐药性的问题,已经出现,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我关心的是这个,我不在意其他什么,得奖以后怎么样,没考虑这个问题,对我也太感兴趣。

 

在回答人民日报记者提问时,屠呦呦再次强调这个事业还没有完成,还有很多需要做的。

 

“我想这个工作确实是很久了,因为70年代到现在40来年了。这个发现过程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它是一个全新的化物。这个工作实际上没有完,还有新的发展的可能性,所以,这个事业是我们为人类健康服务,这个事业也没有完成,还有很多需要做的。”

 

在回答腾讯记者提问关于抗药性的问题时,屠呦呦呼吁大家能够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计划进行。

“这个问题我一直在呼吁,希望大家能够按照WHO的计划来进行,WHO说,疟疾对青蒿素产生抗药性以后,他们的说法是,再花10年,拿出一个新药来,这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我也为这个前景很担心,也希望所有关心疟疾的同志们能够共同努力,来梳理这种发展的次序,我希望大家按照WHO的要求来给药,但是现在事实上,不是都这样做的。我觉得应该大家一起努力,因为疟疾是一个很容易泛滥成灾的病,一定要注意,特别是非洲这些比较贫困的国家,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更多的重视,把青蒿素这个药尽可能地延缓它的抗药性。”

 

中央电视台记者问屠老对青年工作者有什么寄语。屠呦呦说:

“我希望这次得奖对中国是一个新的激励机制,让年轻同志更努力地在不仅是医药领域,各个领域都能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医药领域呢,就是说中国有 好多传统宝贵的东西,我们可以用现代科学把它更好地中西医结合,这样的话,可以发现更多潜力,开发新药,为人类健康服务。”

 

在回答是否西医将来应该更加依靠中医方法的问题时,屠呦呦说:“中医药是伟大宝库,应该继承发扬,努力提高。我自己原来是学西药的,以后又去学中医,就是说你有这样一个基础,怎么用现代科学与传统医药结合起来,能够有所继承和发扬,在这方面多做一些工作,如果大家都这么做,我想对人类健康一定有更大的好处。为人类造福。”

 

诺贝尔医学奖的另一半获得者美国科学家坎贝尔在回答其成功秘诀时表示,他听到这个消息时其实是悲喜交加,高兴很自然,但是也伤心只有自己得奖,其实这是很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我觉得单靠一个人是不可能成功的。”

 

日本科学家大成智表示,他成功的秘诀也是合作。在科研上要多合作。

发布会以热烈的掌声结束。

今日头条:屠呦呦说,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事业还没有完成 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正在此间出席诺奖周的中国医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6日在斯德哥尔摩的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大厅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事业还没有完成,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IMG_9364在近百名中外记者出席的新闻发布会上,新华社记者首先提问。屠呦呦说,“中医是个巨大的宝库,要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这是毛主席提出来的。我是接受了这个领域的任务,这是很不容易的,从两千年的传统中医药提取。当然还有很多深入细致的工作需要做。现在还有其他更大的领域,努力工作吧!

关于基于中医古方,是否还能开辟出更多的研究课题,屠呦呦说,我想这是大家需要努力去奋斗的问题。我不便全面地回答。但是,在很多领域,例如心血管问题,这需要看大家努力发掘的程度如何。因为现代医学还是有很多潜力的。

IMG_9358在回答北欧绿色邮报记者提问时,屠呦呦简单介绍了青蒿素发现的过程。

屠呦呦说:“中国的中医药领域确实有很多传统的东西,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我们做工作,就当年的情况讲,主要问题就是原有的抗虐药都产生耐药性,没有一个可以治疗疟疾。当时来讲是一个很紧迫的工作,因为疟疾(造成)大量大量的死亡。所以这个时候呢,其实很多人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做不出来的时候,从我来讲,不断地翻阅古代的文献,因为我们的祖先有大量的临床实践,从那里找线索,所以就找到古方,用青蒿治疗。青蒿治疗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找到这个以后呢,就翻来覆去地来考虑,因为它的用药方式确实不一样。它把青蒿拿来挤出来汁。从这里就考虑到,我们做不出来,就考虑它的提取方法。后来,我就考虑用低温来处理。还有几方面的问题,就是它的科属,它是什么品种呢?中药里很多,但并不是什么药都有什么科什么属的植物名称,所以,从这里发现是前提,最后从青蒿里头提取,其实青蒿也有好几种,最后发现,只有Artemisia annua(黄蒿)这种青蒿里边才能提取青蒿素。也只有这种药才对治疗疟疾有利。”

在回答罗马尼亚记者关于国内的反映和对以后科研的影响时,屠呦呦回答说:我做这个任务,当时来讲,是一种世界性的问题,疟疾非常严重,死亡多少亿,所以,做这个任务,就是觉得为人类做事,因为保健事业上受到严重威胁,所以就是要考虑如何努力地把它做成,没有考虑其他的什么问题。那么,现在得奖,也没有其他的考虑。就是说,这个药,假如有条件,因为并没有做完,这工作没做完,这是个全新的化学结构,现在还有其他的疾病可以治疗。而且疟疾也还有要求来把它做完,因为现在耐药性的问题,已经出现,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我关心的是这个,我不在意其他什么,得奖以后怎么样,没考虑这个问题,对我也太感兴趣。

 在回答人民日报记者提问时,屠呦呦再次强调这个事业还没有完成,还有很多需要做的。

“我想这个工作确实是很久了,因为70年代到现在40来年了。这个发现过程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它是一个全新的化物。这个工作实际上没有完,还有新的发展的可能性,所以,这个事业是我们为人类健康服务,这个事业也没有完成,还有很多需要做的。”

在回答腾讯记者提问关于抗药性的问题时,屠呦呦呼吁大家能够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计划进行。

“这个问题我一直在呼吁,希望大家能够按照WHO的计划来进行,WHO说,疟疾对青蒿素产生抗药性以后,他们的说法是,再花10年,拿出一个新药来,这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我也为这个前景很担心,也希望所有关心疟疾的同志们能够共同努力,来梳理这种发展的次序,我希望大家按照WHO的要求来给药,但是现在事实上,不是都这样做的。我觉得应该大家一起努力,因为疟疾是一个很容易泛滥成灾的病,一定要注意,特别是非洲这些比较贫困的国家,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更多的重视,把青蒿素这个药尽可能地延缓它的抗药性。”

中央电视台记者问屠老对青年工作者有什么寄语。屠呦呦说:

“我希望这次得奖对中国是一个新的激励机制,让年轻同志更努力地在不仅是医药领域,各个领域都能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医药领域呢,就是说中国有 好多传统宝贵的东西,我们可以用现代科学把它更好地中西医结合,这样的话,可以发现更多潜力,开发新药,为人类健康服务。”

在回答是否西医将来应该更加依靠中医方法的问题时,屠呦呦说:“中医药是伟大宝库,应该继承发扬,努力提高。我自己原来是学西药的,以后又去学中医,就是说你有这样一个基础,怎么用现代科学与传统医药结合起来,能够有所继承和发扬,在这方面多做一些工作,如果大家都这么做,我想对人类健康一定有更大的好处。为人类造福。”

诺贝尔医学奖的另一半获得者美国科学家坎贝尔在回答其成功秘诀时表示,他听到这个消息时其实是悲喜交加,高兴很自然,但是也伤心只有自己得奖,其实这是很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我觉得单靠一个人是不可能成功的。”

日本科学家大成智表示,他成功的秘诀也是合作。在科研上要多合作。

发布会以热烈的掌声结束。

图文 陈雪霏

著名汉学家马悦然新作瑞典语版《城南旧事》在斯京发布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1118日下午5时半,著名汉学家马悦然的新作瑞典语版《城南旧事》发布会在斯德哥尔摩市国际图书馆报告厅举行。

20151118日下午5时半,著名汉学家马悦然先生的新作瑞典语版《城南旧事》发布会在斯德哥尔摩市国际图书馆报告厅举行。     

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城南旧事》瑞典文版新书发布会,译者为瑞典学院院士、著名汉学家马悦然教授。发布会上,我见到了仰慕已久的马悦然院士。我们静静地听陈文芬女士讲述林海音女士的生平,听马老回忆与老友林海音在台北吃小笼包的趣事,听陈女士回忆马老翻译《城南旧事》的波折,听马老讲述早年在北京东城史家胡同十八号的生活。时空穿越,穿越七十年,穿越欧亚,穿越大半个中国,一部《城南旧事》竟把马老的读者和听众带到了四川峨嵋山报国寺,一个瑞典高个小伙子正在跟着和尚学四川方言。

陈文芬女士主持新书发布会。发布会上,陈女士讲述林海音生平,娓娓道来,让我们走近台湾文学,走进林海音的文学世界。

马老是最年轻的古典汉学家,也是最负盛名的当代汉学家。

《城南旧事》是马老二十年前翻译的,几经周折才得以出版。

陈迈平先生是作家、诗人、文学评论家和翻译家。这回,他当出版家,用万之书屋为马悦然先生出版译作《城南旧事》。

发布会上,马老深情地朗读《城南旧事》的精彩片段。

林海音女士。(影视资料画面截图)

电影《城南旧事》片段,我们都熟悉的画面。(电影画面截图)

 

发布会上,我有幸多次发言求教,亲耳聆听大师的声音。

发布会下,与马老交谈,亲切!

与马老合影留念,温馨!

马老给我写几个字,鼓励后学!

马老亲笔签名,心动!我读过马老中文版的《我的老师高本汉》和《另一种乡愁》。好好学习瑞典语,好好读马老的瑞典语作品。(15-10-19图文/岳长顺)

 

 

 

 

弘扬中国文化从小学生抓起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瑞典华人工商联合总会餐饮服务中心10日在斯德哥尔摩市中心的竹林阁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教瑞典小学生包饺子,使筷子的活动。中国驻瑞典大使陈育明夫人白晓梅参赞应邀出席活动,并向瑞典小学师生演示讲解筷子的使用方法。

餐饮服务中心主任大厨周岳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天我们就是把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向瑞典小学生传播,我们教他们怎么做饺子,了解饺子里边的馅是什么,就是希望这种文化能够传播到瑞典家庭。饺子是中国每个家庭过年过节都要吃的,我们希望饺子文化能传播到小学生那里,传播到家庭,这就是我们的目的。”

用瑞典语主持本次活动的是竹林阁老板夏精军。他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说,他是瑞典出生的第二代华人,汉语都几乎忘记,更不用说象在泰国等国的第四代,第五代华人了,因此,了解中国文化要从小抓起。

他们请的是斯德哥尔摩市中心一所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6-8岁(这也是他女儿和儿子所在的小学和班级)。在这个年龄,经历一次学习包饺子,用筷子,会终生难忘,这种烙印等到孩子们长大了,可能还会有影响。

小学生们先是听了关于中国的简单介绍,包括汉字,长城等概要了解中国,然后,大使夫人白晓梅为学生们示范讲解怎样用筷子,为什么用筷子。之后,孩子们又观看大厨们怎样擀面,看到了饺子馅,并学习怎样包饺子。

工商联服务中心主任季展有对记者说,他们的思路是通过工商联下面不同的中心,包括华人服务中心,餐饮服务中心,文化教育中心,从文字文化和饮食文化等方面入手,传播中国文化。以后还要在其他地方定期不定期地举办类似活动。

出席本次活动的还有大使馆领事部主任郭延航,工商联秘书长张静,王永安,文化教育中心负责人双焱,熊猫饭店老板黄炳旺等,参与活动的还有60多家其他餐馆。

白晓梅参赞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说,“这个活动举办得非常好,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特别是教孩子们使用筷子,让这些孩子初步了解中国文化,我认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也很愿意做这件事情。”

瑞典小学老师爱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们应邀到中国饭店,主要是来了解中国文化,孩子们学习了关于中国的知识,品尝了中国的饮食,还看到很多中国人,我想这是孩子们非常快乐的一天,也是很奇特的一天。

(由于瑞典学校有规定,不经过家长同意不许拍摄或公开发表孩子的照片,这里也就暂时免去了照片。但是,经过处理以后,我们会发布一些体现活动的照片,敬请继续关注北欧绿色邮报网 www.greenpost.se 。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引领健康生活方式!)

瑞典三德贝得伊斯佳学校举办“中国日”活动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8月28日乌普兰维斯比市三德贝得伊斯佳学校(瑞典文是Sandbergska Competens)一到九年级的全体师生300多人举办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日”活动。

早上8点30分,所有学生都在操场集合。操场郁郁葱葱,周围有森林覆盖。

DSC_1894DSC_1887首先校长爱娃.斯万松宣布中国日开始。第一个节目是舞狮子。学生们站在周围,饶有兴致地看着表演,时不时迸发出笑声。两个瑞典舞者表演得非常好。他们的汉语也说得非常好。他们舞完狮子,还表演了一段京剧独白,用汉语说,加上武功动作,惟妙惟肖。学生们看得非常高兴。

DSC_1901然后,他们又教那些自愿上前的学生来练习踢腿和弓步等动作。

DSC_1936DSC_1937

DSC_1960斯万松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三德贝得伊斯佳学校已经成立六年了,是一所私立学校,他们有300名学生,11个班,每班24人。有35名教师。

2011年他们与杭州文澜中学建立了友好学校关系,他们觉得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好,让学生们多接触中国语言文化对学生们的未来很有好处。因此,他们决定举办中国日,中国日期间除了舞狮子,还有手工艺活动和汉字书写等活动。

DSC_1956  (左图)中国日的主要策划者孙凯和索非亚与两位舞狮演员合影。

学生们很快进到各自的教室。班主任老师和科任老师一起帮助学生做手工。9年级的学生也来辅导低年级的学生做风筝。学生们分好多组。每个组都有资料,他们的任务是根据图纸,制作中国龙,做风筝,做毽子,写汉字和图画颜色等等。

 

DSC_1981

DSC_1988有的同学在教室里,有的同学干脆在走廊里做龙。

同学们先是根据给出的汉字,抄写汉字,然后剪成圆形,然后再拼到一起。

经过两个小时的努力,一条汉字组成的汉字龙已经成型。到午饭时间,龙已做完,贴到了墙上。

DSC_1993

  DSC_2006

中文策划老师孙凯非常自豪地说,瑞典的学生非常聪明,你只要给他们一个方案,一个理念和原材料。经过一段时间,他们就会给你出一个作品。

DSC_2025 DSC_2082 DSC_2090 DSC_2098

学校董事长海伦.斯波尔斯也接受了绿色邮报记者的采访。她说,她和另外两名学生家长一起创办了这所学校。

“因为我们都是学生家长,所以我们希望办一所好学校。我们学校也却是在本地区最好的学校。在这里,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电脑或者一个Ipad。” 她说,他们也从中国学习了一点纪律严明的方面,让学生稍微注意一下纪律,同时也保持瑞典的风格,结果,中瑞结合的效果很不错。

DSC_2112 DSC_2116 DSC_2127

“中国日”的另一个节目是吃中餐。他们从外面请来厨师,在操场旁边支起大锅,厨师当时就给做炒面。然后装到盒子里。每人一盒儿。可以用筷子吃,也可以用叉子。学生们出去吃饭要穿安全服。孙凯说,因为附近有很多公司,所以,他们对安全格外注意,孩子们出去,都要穿颜色鲜艳带反光的安全服。

DSC_2072  DSC_2070吃完午饭,学生们又返回到教室,继续做他们的手工艺品。

DSC_2151

下午一点钟,所有的老师和同学们又返回操场,一起放风筝。二十几个同学拿着同学们自己亲手制作的风筝排成一排,索非亚老师一声令下,大家一起向前奔跑,风筝随即在天空中飞翔。

DSC_2176 DSC_2177一个小姑娘拿着风筝在操场奔跑一圈,到头了,她对记者说,真好玩儿!

学生们就是这样在一种很有趣的中国日游戏中了解中国文化,受中国文化的熏陶。

在瑞典,不管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都是一样由政府根据学生人数拨款。好学校自然有更多的学生,经费自然充足。录取不到足够学生的学校,有可能倒闭。政府引入私利学校主要目的是引入竞争,提高质量。(部分图片由丹妮拍摄)

 

 

我从来没有感觉这么孤独过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今天晚上,7岁的女儿突然跟我说,妈妈我想给你看,这都是我自己做的。原来,她用手机设计盖了一撞非常豪华的房子。有床,漂亮的阳台,水滑梯,很多窗户和门,花坛,她还居然画了一个十字架,是耶稣的墓地。红绿粉黄各种颜色搭配非常优美。她整天用的这个软件叫Minecraft, 是个非常好玩儿的游戏软件。

上午老公给我看晚报娱乐版上的一张照片。一个男子,络腮胡子,胖乎乎的脸,戴个礼帽。其实他只有36岁。这个人就是Minecraft的发明人马尔库斯.佩尔松(Marcus Notch Persson)。他把这个游戏软件卖给了微软,卖了18亿克朗。他自己净赚10亿克朗。

他和朋友同事到西班牙小岛IBIZA大大地庆祝一番。高潮过后是寂寞。他在推特上表示,现在感觉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但是,却感觉从未有过的孤独。

此前,他在福布斯采访中说,微软买断以后,并没有对员工好好安置。这让他很失望。当初卖的时候,优先考虑的就是员工问题。现在他们都恨我。

他在推特中说,其实突然成功以后对生活的冲击很大。“我现在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但是我从来没有感到如此寂寞。”问题出在没有动力再去继续努力并与其他人融合,由于这种不平衡,导致和别人接触很难。”他的很多粉丝都在追问他的成功秘诀,也想知道他成为亿万富翁以后的感受是什么。

期盼朋友

据晚报报道,佩尔松也写了在瑞典家中的感觉。“在瑞典,我坐在家里等待那些有工作有家庭的朋友能有时间和我一起,同时我在反思。“

他坦承,对新的生活方式有点很难适应。他写到:那些突然成功的人士对我说,这很正常,而且这种感觉很快会过去。明白了就好。我想我还是先去洗个澡吧!

评论:我对未来感觉充满恐惧。孩子们现在都迷上了这种游戏,而不识人间烟火,是否孩子总玩儿游戏就难与人打交道呢?对于新技术,我感觉望洋兴叹,无能为力。是否已经完全被淘汰?到底我们有没有未来?

专访画家陆大有:年轻人要读书,读书,读好书!

北欧绿色邮报报道(记者陈雪霏)--当代中国画杰出人才一级美术师,南京书画院特聘画家陆大有先生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年轻人要读书,读书,读好书!

photo (39)

陆大有是在8月9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接受记者采访的。陆大有先生的画也在市中心的赛格广场进行了展出。8月14日-16日,他正在瑞典西部的卡尔斯塔德市的一个著名画廊举行个人画展。

 

DSC_1055

中国驻瑞典大使陈育明(左)在瑞典华人总会执行主席叶沛群(右)的陪同下参观了陆大有(中)的画展并合影留念。陈雪霏拍摄。

他是中国美协会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会员。

在谈到他的艺术之路时,陆大有先生感慨地说,艺术之路是一条艰难的路,往事不堪回首,如果没有强烈的兴趣和爱好,是很难成才的。

DSC_1158

陆大有从小特别爱好画画,对画画有强烈的兴趣。“我是那种我要学,我要走这条路的人,我从14岁开始就专门往这方面转。”

陆大有1958年生于南京,毕业于苏州美专后入中央美院国画系进修。经过艰苦的努力,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美展,并获奖,2002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当代中国画杰出人才”。

近年来先后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三十余次,出版个人画集十余种。可以说,陆大有的画尤其是花鸟画得到了专家学者们的认可,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提到他的成功秘诀,陆大有说,艺术这条路是非常艰苦的,要想成功,前提是不怕吃苦。他以自己的亲身感受讲述了艺术道路的要求,他认为,年轻人应该琴棋书画都要试试。

“主要有八个字,任何一个搞艺术门类的孩子, 或者走这条路的人,都是有天分,勤奋,修养和机遇这八个字。如果没有天分,再勤奋,即使天天不睡觉, 到八十岁也不一定能成功,天分是与生俱来的,从小发现孩子的天分,去培养他,孩子又愿意去吃苦,去奋斗,就容易成功了。” 他说。

他说作为画家,对学问的要求更高,因为中国绘画里的修养指的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个友,画万幅画,最后再遇到一些名师的指路。

陆大有认为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想达到艺术的高度也是很难的。

“中国画和西洋画最大的差别就是内在的修养,这个修养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个是非常艰难的,所以,你读书必须破万卷,才能有足够的休养,中国的历史,世界的历史,中国的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方方面面都要了解,都要研究。”他说。

他说,东西方画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国画更注重哲学理念。西洋画更注重科学性。中国画讲究的是散点透视,西洋画讲究的是焦点透视。西方画是点状的。中国用的是水墨,他们用的是油彩。

因此,年轻人如果要成才,就必须“读书读书读好书,首先把书读好了,才能搞好艺术,有的人到一定程度就上不来了,因为没有文化底蕴,因为书没读好。”

他指出,现在国内最大的问题是文化受市场的冲击太大,人们比较浮躁,不能沉下心来做学问,因为做学问必须要静下心来,一味地追求市场,追求经济价值,没有一定的学术性,在历史上是站不住脚的。

曾经出现一种现象,就是读艺术类院校的人,都认为考艺术类可以降低分数线,好多人就是因为可以降分而考艺术类院校,所以文化不具备,以后,走到一定时候,没有内在的文化休养和内在的文化素质,所以创作就上不来,就到不了一定高度,就不能得到专家的认可,不会得到学术的认可,也不会得到市场的认可。

因此,他给家长的建议是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如果发现他们有这方面天份,也有意愿,就引导孩子去学习,加强培养。

 

参加瑞典圣经夏令营

陈雪霏

2015年7月20-25日,我们一家三口参加了在瑞典南方布雷奈斯举行的圣经夏令营活动。这是我们第二次参加这个活动。我们是乘公共交通去的。身背旅行包,乘火车,倒两趟汽车,然后需要走步10分钟。但我们遇上好心人,让我们搭车,所以五分钟就到了。

IMG_9674

这里有很多房车,人们准备好了,要在这里野营,很多帐篷也搭好了。右边不远处就是湖,人们可以游泳。但天气实在是很冷。只有特别勇敢的人才能下水游泳。

一到车房附近,一个年轻男子走过来,接待我们,因为我们是住旅馆,所以,我们必须继续走。他说了一些有关的情况,把我们登记了。我们到旅馆发现住的和三年前是同样的房间。上下床,可以住六个人,但我们只有三个人。

17点,人们可以吃香肠。但我和安妮很累,就睡了一觉。

IMG_9768第二天,8点-8点半吃早餐,9点有人吹号集合,然后,看升国旗,仿佛回到了校园。一天的活动开始,首先是组织者讲话,然后,负责学生活动的玛利亚讲话,介绍谁负责0-3岁孩子,3-6岁孩子,7岁,8岁,9岁,10-11岁,12-13岁根据人数多少分组,分别由有经验的幼儿园老师或主日学校老师加中学生大哥大姐们一起负责儿童组活动。安妮加入8岁组行列。

IMG_9777

本次活动有200个家长,有250个儿童。真是亲眼目睹上帝的子民,很多家庭有5,6个孩子。我们住的邻居,男的只有42岁,但已经是6个孩子的父亲,他妻子肚子里正怀着一个,估计很快要生了。她看着非常健康。

和我第一个说话的老人叫福科,瑞典语是人民的意思。他有五个孩子。其中一个叫弗里德里克,是本次活动的重要组织者之一。他也有五个孩子。福科总共有12个孙子孙女。一个儿媳妇是乐队里的主唱,每次讲座开始,都有乐队唱圣歌,她每次都参加,而且还会弹吉他。

当孩子们一组一组地离开后,大帐篷里立即空了许多。家长们可以都坐在里边了。

瑞典的大帐篷和遮阳伞都非常好。很多人或者在军训的时候,或者在这种夏令营中锻炼自己搭帐篷,拆帐篷,培养集体意识,和助人为乐意识。在这里也是互相帮助,例如,吃饭是大问题,人们要做饭满足450人的需求,那么有几个骨干负责,然后,其他人都是助手,每个人都有服务的机会,例如,每天都有不同人负责洗碗,我是第二天早上负责洗碗。当然,这里有大洗碗机,人们都很自觉,吃完饭把碗送到洗碗处,然后,我把它们送到洗碗机里,盖上盖子,洗碗机自动冲洗。这种大能力的洗碗机,一会儿就洗完了。我再把碗都拿出来,放到该放的地方,如果有水,需要擦干。其实凭热水的温度,凉一会儿,就都干了。

IMG_9741

上午有霍贝牧师主讲。我能记住的就是他反复讲了上帝的文字,上帝说的话。上帝说的话就是真理,就是命令,就是人们需要遵循的。人就是要有敬畏之心。虽然我还不能完全听懂瑞典语讲座,但我想,如果人类能够真正按上帝说的话去做,那我们的世界真的会很美好。而上帝的话实际上对人类就是一种鞭策,不成功,要继续努力,要祈求上帝的帮助,其实祈求上帝的帮助本身就是一种执着,一种坚持,坚持久了,也便称为信仰。凡事都可以祈求上帝的帮助,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你也自己帮助了自己,所以,有句话说,上帝只帮助那些自助的人。

11点是瑞典典型的FIKA,也就是茶歇。人们吃一片面包加奶酪,喝一杯咖啡或茶,孩子们可以吃冰激凌和饮料。然后,接着活动到12点半。13点午餐。住旅馆的人,付了饭钱的在旅馆吃饭。在车房野营的人们,自己准备饭。下午自由活动。

IMG_9752

其实最有意思的是自由活动。第一天下午就是排球比赛。我们也试了一把,很快被淘汰下来。最终是一对夫妇获得冠军,我记得三年前他们就参加了排球比赛。

第二天下午是青少年足球比赛。最小7岁,最大15岁都参加比赛,其中还有好几个女孩子,都一起参加。看青少年足球赛让我想到自己的童年,初一的时候好像也踢过足球,大脚趾的指甲盖都淤血了,也不知道,后来居然掉了。再后来又长出了新的。 青春竟然是那么美丽。

IMG_9750

因此,我觉得又焕发了青春,感觉坐在露天的草地上看一场儿童足球比赛比在电视上看世界杯还要舒服,还要享受,那种紧张,快乐,欢呼,毫不逊色。

IMG_9789

第三天下午是成年男子足球赛,更有水平,也很有意思。但忙里偷闲,我也趁机到大森林里去采摘了蓝莓。至少够我们一家人吃好几顿的。

IMG_9712一个人,在广阔的大森林里,一开始还有点儿害怕,后来,发现很多人都去采摘蓝莓,回来时,手上紫色红色都有。

IMG_9698

第四天下午还是室外活动,排球足球都有但是自由的。比赛过程中当然也训练出不少裁判。

IMG_9758

每天晚上依然有讲座,孩子们依然有活动到20点,再茶歇,再聚会21点孩子们就休息了。大人们再唱唱歌也休息了。第三天,中学生们编了好多节目,最有趣的是一个学生扮演美国牧师讲英语,一个瑞典学生当翻译,他们把英语翻译成瑞典语时故意翻译错误百出,一差千里。 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学生们还编排了其他小品类节目,有类似双黄的。看了以后,感觉瑞典学生很有创意。

IMG_9810

第五天上午就讲座到11点,然后就开始拆帐篷,打扫卫生,大家自愿帮忙。还有一个有趣的事情,也是钱的问题。在中国办事情需要上礼。在这里,每天礼拜都要捐钱。第四天晚上,组委会负责捐款的人语气沉重,说可能是因为用SWISH手机捐款的原因,可能钱还没到,但好像是连续三年捐款下降了。今年明显是参加人数最多的一年,但捐款却从去年的8.5万减少到了5.8万克朗。他祈求人们多捐点儿。到第二天感谢所有组织者和帮助者的时候,他们宣布,捐款达到了9.1万,比去年有所增加。

组委会还很幽默地说,让我们欢迎明年的组委会。大家站起来鼓掌欢迎,等了一会儿也没人来,然后主持人拿出手机说,最新消息,还没有新的组委会,等组委会成立了,他们会给你们发通知的。

IMG_9799

最后,组织者还要求每个人写反馈,哪些非常好,哪些不好,有哪些建议。我们都感觉这次安妮感觉很高兴,参加活动,画画,做手工,还能和几个朋友玩得很好。这是我们最大的欣慰。因为此前本来打算去哥德堡,她居然一票否决。是否我们太不会管孩子呢?我们希望能讨论这个问题。

IMG_9797

我们不想让孩子做她非常不愿意做的事情,因为可能是她太累了,我们必须理解。这是我们的观点。这种互相帮助的氛围也非常好。家庭孩子能有这么5天时间在统一安排下进行活动,感觉非常好。

IMG_9816

最后,老天下了滂沱大雨,祝福我们。感觉瑞典圣经夏令营让我们很好地放松了身心。

今日头条-瑞典维多利亚公主庆祝38岁生日

北欧绿色邮报报道(记者陈雪霏)--瑞典维多利亚公主日前在瑞典东南部的国王夏宫厄兰岛隆重庆祝38岁生日。公主和王子韦斯特林的小公主爱斯特拉首次在公共场合露面。

IMG_9615

IMG_9616

IMG_9617

IMG_9618

瑞典王室向来以亲民著称。

IMG_9619

公主平易近人地接受小朋友的鲜花礼物。

IMG_9620

IMG_9621

IMG_9622

瑞典国王卡尔16世古斯塔法自己亲自打伞。

IMG_9623

 

瑞典国王与公众握手。

IMG_9624

 

左 韦斯特林王子(维多利亚公主的丈夫),右,瑞典国王。

IMG_9625

IMG_9634

IMG_9635

公主和王子韦斯特林的小公主爱斯特拉首次在公共场合露面。

IMG_9637

此前有报道说,小公主第一次面对公众要看是否高兴而定。看来,天时地利人和,小公主非常高兴,表现尤佳。

IMG_9638

IMG_9639

瑞典厄兰岛王室夏宫建于1906年。周围没有高墙或电网。夏季王室一般都会到这里度假。而皇后岛的王宫则对公众开放。

(全部组图   庞其铭拍摄)

 

爱你

作者 晨曦

 

爱是牵挂

爱是思念

爱是一刹那的心痛

爱是一刹那的欢喜

爱是看见时以为平常

爱是看不见时的疼痛

爱是剪不断理还乱

爱可以搁浅

爱可以藕断丝连

爱你就是希望能见到你

牵你的手,永不回头。

安妮雪日记(一)宠物 2015-0704

安妮雪日记(一)宠物   2015-0704

 

作者陈雪霏

 

安妮从小就非常喜欢小动物。这也是因为瑞典语里有很多关于小动物的歌曲。例如《米阿米阿小羊羔》,《小猫咪》,还有专门模仿各种动物叫声的歌曲。从六个月就开始学唱这些歌曲。

IMG_9341IMG_9343

现在安妮七岁了,她有了自己的宠物。最开始给她准备小床。她睡了两晚上就不睡了。她对妈妈说,妈妈,这床真不舒服。不过,也不用拆,因为我的小动物玩具可以睡在床上。于是那里出现了熊猫,小兔子,猫狗之类的,都有。

 

每天晚上,安妮会对所有的宠物都道一声晚安。她给他们起了名字,他们都有不同的性别,有的是男的,有的是女的。例如,她的猫,狗都是女的。

 

一天,她对妈妈说,妈妈,你也在枕边放个宠物吧,你抱着宠物睡觉可好了。妈妈一开始说不用。过了一会儿,妈妈说,好吧,那你给我一个宠物。跳来跳去,安妮把一个白白的北极熊给了妈妈,“给你,妈妈,这是个男孩。”

妈妈说,“好,我喜欢男的。”

 

第二天,安妮又改变主意了。她自己想要北极熊。妈妈说那换一个别的宠物也可以。于是,安妮把小兔子给了妈妈。这回的小兔子也是男的。

 

不管怎样,只要床边的海豚,小马,小猫和小狗都睡得好,安妮就安心了。

 

安妮雪日记(二)小兔子哪里去了?           2015-07-15

 

作者 陈雪霏

 

妈妈把小兔子放在了枕头边。安妮抱着小猫示范说,妈妈,你要这样抱着小动物,它们才高兴,你也感觉好。妈妈说,不,我想睡觉了,让它在边上自己呆着吧。说玩就睡着了。

 

第二天晚上,妈妈又想起了小兔子。“我的小兔子哪里去了?”妈妈问。她看着安妮又问,“安妮,妈妈的小兔子哪里去了?你快帮妈妈找回来!这回妈妈一定抱着它。”安妮说,我以为你不要它了,所以。。。。。。妈妈说,你快把它找回来吧。看到妈妈很诚恳,安妮转身到小床上把小兔子找了回来。

 

这回妈妈真的抱起了小兔子,妈妈感觉非常亲切,自己也立即感觉象小孩子一样,无忧无虑,只想照顾小兔子了。这感觉真好。安妮看到妈妈天真无邪的样子,立即感觉自己和妈妈是在一条战线上了,立即躺下,钻到妈妈的被子里。她要和妈妈亲近些。

 

妈妈也觉得有说不出的高兴。也许这就是幸福感吧。想孩子所想,让她开心,让自己开心,不知不觉安妮已经七岁半了,很快她就要长大了。等她长大了,她就不再希望和妈妈在一起了。想到这里,她对安妮还没有自己睡自己的房间也不觉得是问题了。因为她自己也是和父母一直睡大炕的。直到今天,回老家,依然如此。

 

因此,这样有女儿在身边,有小兔子陪伴,这是多么幸福的时刻啊!

 

安妮雪日记(三)我只想呆在家里                              2015-07-15

 

作者 陈雪霏

 

爸爸妈妈想带安妮去哥德堡看爸爸的老同学和他们领养的中国女孩儿卡罗琳。可是安妮说什么也不想去。因为他们刚从一个小岛回来,还是坐了船的。她不喜欢坐船,不喜欢坐车。一到车上就要睡觉了。她还必须提前一小时吃晕车药。这样她就睡着了。

 

在岛上最好的事情就是爬山。那圆滑的大石头很好玩儿。因为看起来很危险,很有挑战性。所以安妮很喜欢。但是爸爸妈妈却很担心。安妮倒是担心爸爸呢。

回到家里,安妮立即玩儿各种乐高玩具。她一点儿也不想出去了,更不用说乘火车。她不想和爸爸妈妈说这事。就是出去一次,听你们的。现在就是我决定了。

 

爸爸妈妈没办法,只好退票了。给朋友打电话说不去了。不管是否丢面子,总之,父辈们的所谓尊严,权威,在安妮面前一扫而净。安妮反倒抱怨爸爸妈妈做计划不同她商量,妈妈总是看手机。确实,这确实是妈妈的弱点。因此,妈妈,曾经是一个非常听话的孩子,一个胆小怕事的孩子,如今似乎需要听自己孩子的批评而无话可说了。

 

妈妈不管安妮听不听,告诉她全部计划,自然,安妮不高兴,挺生气。最后,妈妈和爸爸决定推迟了出游的行程,等下个星期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