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北欧环境

索尔海姆称赞中国应对塑料污染的举措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塑料是全球污染最严重的污染源之一。瑞典皇家科学院曾经组织专家专门讨论如何应对塑料污染。

专家们指出现在最可怕的是水和土壤里的微型塑料颗粒,这种污染很难消除,长期呆在水和土壤里污染水和土壤。

中国在应对塑料污染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早在2007年,北京就实行了塑料袋收费的政策,减少塑料消费。

前联合国环境署署长苏尔海姆指出,中国2011年到2020年回收利用了1.7亿吨塑料垃圾。减少了5.1亿吨原油消耗,降低了6120万吨碳排放。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塑料回收国。2021年中国回收了三分之一的新塑料垃圾,是全球回收率的三倍。

索尔海姆:“库布其精神”仍在接力延续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编辑陈雪霏)–库布其沙漠治理是当今时代最伟大的环保成就之一。库布其人民靠着勤劳智慧,把“死亡之海”变成了郁郁葱葱的绿洲。现在,“库布其精神”仍在接力延续。

不久前,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中国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亿利资源集团等40多个国际组织、研究机构和企业共同创立“全球沙漠生态科技国际联盟”。联盟以“库布其精神”为指导,将有助于加强中国、中亚、中东、非洲等地的干旱地区之间的技术分享、思想交流、知识汇集以及投资促进。联盟将每年在库布其举办年度论坛,并计划在10个国家建立示范基地。

库布其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黄河“几”字弯南岸。清代中期以来,过度垦牧致使当地植被消失,牧场和草原荒漠化,变成“死亡之海”。直到20年前,库布其沙漠还是造成华北地区沙尘暴频发的元凶之一。

图片来源:新华社

当我第一次来到库布其时,我就被那片极度干旱的环境中依旧生机勃勃、翠意盎然的绿洲所震撼。看到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坚持努力,将昔日的荒漠变成一个充满生机与魅力的乐园,我备受感动。

我曾考察过非洲、拉美和中东的许多沙漠,还从没听说过像库布其这样令人钦佩的成功故事。虽说世界各地都有治理沙漠的成功案例,但比起治沙面积和治沙人的毅力,全世界都无出其右。

在此,我们不禁要问:库布其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我在与当地人的交流中发现,治沙并没有什么秘诀,唯有靠勤劳与智慧。库布其治沙的成功是人们多年以来不懈努力的结果。治沙依赖的是创新精神,要广泛发动当地居民参与,形成良好的公私合作关系。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王文彪是赋予这片贫瘠土地“绿色灵魂”的关键人物。他对自己的家乡库布其有着强烈的感情,他证明了一件事:人类照料好地球母亲,地球母亲也会照顾好人类。

1988年,29岁的王文彪接管了库布其沙漠腹地的杭锦旗盐场。当时,无休止的沙尘暴扬起漫天沙土,不断蔓延到盐场所在的盐湖周围,给生产造成严重困难。他和同事们努力尝试各种方法来改善生活和生产条件。他们修建道路,从营业收入中拨出资金用于治沙,并将一大部分工人投入植树工作中。

一开始并不顺利。但他们不断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王文彪也从当年那个年轻的理想主义者,蜕变为一位商业领袖,以独特的人格魅力鼓舞着其他人。

他们很早就明白,只有通过企业化经营才能在沙漠中创造商业价值,这顺应了中国80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政策。他们的信念基于一个非常明确的认识,即长期来看,不能通过施舍让人们完全脱贫,也不能仅靠大公无私的奉献来改变恶劣的环境,而要走出一条新路,让人们在治理沙漠的同时创造价值,脱贫致富。于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王文彪和他的企业成为了治沙防沙的先锋。

2017年,我很荣幸地向王文彪颁发“联合国地球卫士奖”,这是联合国在环保领域设立的最高奖项。

“库布其精神”的核心,在于将沙漠视为扶贫和经济发展的机遇,而非威胁。其本质是“绿富同兴”,把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相融合,在绿色发展的过程中扩大就业,创造价值。

“库布其奇迹”的诞生与当地居民的三大收入来源密切相关。

首先是可再生能源。沙漠广袤无垠、地广人稀,适宜布局风、光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在库布其,多座大型太阳能电站坐落其中。原本干旱荒凉的土地,如今通过光伏创造能源,为农业引水,为家庭和交通供电,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现在,库布其可再生能源产业进入了大规模发展的新阶段。不久前启动的“库布其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项目”规划总投资超800亿元,是全球最大规模的沙漠地区可再生能源项目。项目总装机规模1600万千瓦,包括光伏800万千瓦、风电400万千瓦,配套改扩建先进高效煤电装机400万千瓦,并配置建设相应储能设施。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向京津冀地区送电约400亿千瓦时,其中清洁能源占比50%以上。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其次是沙漠特色农业。在相关企业的帮助下,库布其广泛种植甘草等耐旱经济作物,这在当地是一项“甜蜜的事业”——企业获得优质经济作物,当地居民得到专业技术支持和产品销售保障,而生态环境则在植物的天然固氮和土壤改良功能的作用下走上良性循环轨道,产生了多赢效益。

最后则是旅游业。旅游业是创造就业能力最强的行业。改造后的库布其环境优美,同时邻近人口中心。我曾带着十几岁的儿子去库布其,他对当地的休闲项目惊讶不已——沙漠露营、骑马和骆驼,以及对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最为着迷的沙漠赛车。库布其建有富丽堂皇的酒店,游客在此能体验地道的蒙餐,如传统的蒙古羊肉。

“库布其奇迹”成效显著,在特色农业、旅游业和新能源三大产业的加持下,库布其沙漠已有三分之一以上地区的生态得以恢复,10万多名当地农民成功脱贫。

内蒙当地的发展经验,生动形象地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美国航空航天局近年发布的报告显示,与许多人印象相反,我们居住的这颗小小星球的表面比过去更绿了。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在库布其沙漠以及新疆、甘肃、河北和其他地区长期的植树造林。这是对中国、对全人类的伟大贡献。

全球沙漠生态科技国际联盟将为全球提供平台,交流学习各地的沙漠治理经验。在这里,“库布其精神”将启迪全世界。

习近平同志《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要篇目介绍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共产党员网报道: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同志《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书,收入习近平同志2012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关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文稿79篇。现将这部专题文集的主要篇目介绍如下。

  《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是2018年5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大会总结并阐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讲话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强调,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责任已经落在了我们这代人的肩上。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好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是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四是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五是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六是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是2012年12月7日至11日习近平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讲话的一部分。指出,中国现代化是绝无仅有、史无前例、空前伟大的。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付出的代价会更大。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2013年4月10日习近平同志在海南考察工作结束时讲话的一部分。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替代的。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着力在“增绿”和“护蓝”上下功夫,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兼顾、综合施策,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建设美丽中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是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同志主持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指出,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同志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答问的要点。指出,中国要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必须要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我们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关于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和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是2013年11月9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所作的《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的一部分。指出,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是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建立系统完备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内在要求。要按照所有者和管理者分开和一件事由一个部门管理的原则,落实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建立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人职责的体制。要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使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人和国家自然资源管理者相互独立、相互配合、相互监督。

  《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是2013年12月至2021年5月期间习近平同志文稿中有关内容的节录。指出,保护生态环境,不仅要有立竿见影的措施,更要有可持续的制度安排。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明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要采取超常举措,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治标治本多管齐下,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这是利国利民利子孙后代的一项重要工作,决不能说起来重要、喊起来响亮、做起来挂空挡。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是2014年3月7日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讲话的一部分。指出,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很关键。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也就是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我们强调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不是不要发展了,而是要扭转只要经济增长不顾其他各项事业发展的思路,扭转为了经济增长数字不顾一切、不计后果、最后得不偿失的做法。要正确领会中央意图,从实际出发,坚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抓生态文明建设既要靠物质也要靠精神》是2014年3月至2021年8月期间习近平同志讲话中有关内容的节录。指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弘扬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激励人们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

  《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加快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是2014年6月13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指出,我国能源资源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加大力度,促进粗放浪费型用能方式向集约高效型用能方式加快转变。要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坚定调整产业结构,高度重视城镇化节能,树立勤俭节约的消费观,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加快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

  《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是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指出,发展理念是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这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强调,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我国在这方面的潜力相当大,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是2015年11月30日习近平同志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指出,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的事业。巴黎协议应该有利于实现公约目标,引领绿色发展;有利于凝聚全球力量,鼓励广泛参与;有利于加大投入,强化行动保障;有利于照顾各国国情,讲求务实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努力给我们思考和探索未来全球治理模式、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带来宝贵启示,我们应该创造一个各尽所能、合作共赢,奉行法治、公平正义,包容互鉴、共同发展的未来。

  《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是2015年12月20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指出,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要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要将环境容量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作为确定城市定位和规模的基本依据,控制城市开发强度,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2016年1月5日习近平同志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讲话的要点。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国家一项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增强系统思维,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

  《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讲话的一部分。指出,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要坚定推进绿色发展,推动自然资本大量增值,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是2016年2月至2021年7月期间习近平同志讲话中有关内容的节录。指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生态环境投入不是无谓投入、无效投入,而是关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入。把生态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从巴黎到杭州,应对气候变化在行动》是2016年9月3日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杭州举行的中美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批准文书交存仪式上的讲话。指出,中国是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是全球气候治理的积极参与者,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倡议二十国集团发表了首份气候变化问题主席声明,率先签署了《巴黎协定》。向联合国交存批准文书,是中国政府作出的新的庄严承诺。国际社会应该以落实《巴黎协定》为契机,不断加强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创新应对气候变化路径,推动《巴黎协定》早日生效和全面落实,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是2017年5月26日习近平同志主持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指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大事。要充分认识到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加快构建科学适度有序的国土空间布局体系、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产业体系、约束和激励并举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绿色行动体系,加快构建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大红线,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是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报告的一部分。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要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

  《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是2017年12月28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是一场深刻革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要健全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政策支持体系,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科学适度有序的农业空间布局体系,切实改变农业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的发展模式。要守住生态保护红线,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保持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是2018年2月至2021年10月期间习近平同志文稿中有关内容的节录。指出,要坚持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上下同心、齐抓共管,把保持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坚决打好打胜污染防治攻坚战》是2018年4月2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指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关系近十四亿中国人民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不管有多么艰难,我们都要坚定决心,坚决打好打胜这场攻坚战。要明确目标任务,打几场标志性的重大战役:一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二是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三是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四是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五是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六是打好水源地保护攻坚战,七是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以上七大战役,都要制定具体作战方案,明确责任主体、考核办法,确保三年时间明显见效。要坚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不能只顾治污、不顾其余。要体现差别化,不要一刀切,不能搞运动式治污,避免影响群众生活。

  《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2018年4月习近平同志所作指示的要点。指出,农村环境整治这个事,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要搞,但标准可以有高有低。要结合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是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同志的讲话。指出,现在,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等关系,加强改革创新、战略统筹、规划引导,使长江经济带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是2019年3月5日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讲话要点的一部分。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这“四个一”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体现了党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和要求。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从根本上讲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要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是2019年4月28日习近平同志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指出,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地球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我们应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绿色发展繁荣、热爱自然情怀、科学治理精神、携手合作应对,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是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同志的讲话。指出,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心有国之大者,当好生态卫士》是2020年4月20日至23日习近平同志在陕西考察时讲话要点的一部分。指出,要以对党、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履行好职责,当好秦岭生态卫士。要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到行动上,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

  《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全球绿色转型作出贡献》是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习近平同志文稿中有关内容的节录。指出,中国力争于二〇三〇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二〇六〇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的讲话》是2020年9月30日习近平同志的讲话。指出,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新冠肺炎疫情告诉我们,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要坚持生态文明,增强建设美丽世界动力;坚持多边主义,凝聚全球环境治理合力;保持绿色发展,培育疫后经济高质量复苏活力;增强责任心,提升应对环境挑战行动力,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

  《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是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同志在江苏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讲话要点的一部分。指出,长江经济带生态地位突出,发展潜力巨大,应该在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要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是2020年12月12日习近平同志在气候雄心峰会上的讲话。指出,当前,国际格局加速演变,新冠肺炎疫情触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全球气候治理的未来更受关注。要团结一心,开创合作共赢的气候治理新局面;提振雄心,形成各尽所能的气候治理新体系;增强信心,坚持绿色复苏的气候治理新思路。

  《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2021年4月22日习近平同志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的讲话。指出,气候变化带给人类的挑战是现实的、严峻的、长远的。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际社会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系统治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携手合作,不要相互指责;持之以恒,不要朝令夕改;重信守诺,不要言而无信;共同为推进全球环境治理而努力。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2021年4月30日习近平同志主持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要保持战略定力,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积极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提高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心怀“国之大者”,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坚决做到令行禁止,确保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是2021年5月14日习近平同志在河南南阳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讲话的要点。指出,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畅通的国内大循环,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需要水资源的有力支撑。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遵循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重大水利工程论证原则,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科学推进工程规划建设,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是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同志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指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国际社会要秉持生态文明理念,携手同行,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以绿色转型为驱动,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以人民福祉为中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国际法为基础,维护公平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

  《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是2021年10月22日习近平同志在山东济南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讲话的要点。指出,要科学分析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形势,把握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确保“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要坚持正确政绩观,准确把握保护和发展关系;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提高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把系统观念贯穿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推动流域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合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是2021年11月1日习近平同志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世界领导人峰会发表书面致辞的要点。指出,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世界经济复苏,是我们面临的时代课题。要维护多边共识,聚焦务实行动,加速绿色转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是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法律遵循。各方应该重信守诺,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和愿景,并根据国情尽己所能,推动应对气候变化举措落地实施。

  延伸阅读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根本遵循——学习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十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代表在京参观访问

 原标题:第十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代表在京参观访问

  北欧绿色邮报网转载【《中国新闻》报记者李腾飞报道】5月10日,在京参加第十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的90余名代表开启京津冀参访之旅。

  在京期间,参访团来到东城区前门街道,先后参观了草厂四条胡同、前门街道小院议事厅、三里河城市景观和颜料会馆,感受到老城区胡同改造带来的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共存。

  在小院议事厅,大家对“居民的事情居民议、居民的事情居民定”模式给予了赞许,认为“小院议事厅”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环节紧密、形式丰富、覆盖广泛,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写照;在颜料会馆,看到了现存百年的会馆如何重焕生机;在梅兰芳故居,感受到京剧大师风采,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前门地区清净、舒适的社区环境,令参访团一行印象深刻。

参访团在小院议事厅听专业人员讲解居民协商过程。 刘益伶 摄

  随后,参访团一行来到安定门街道参观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在这处国学圣地,参访嘉宾近距离感受了北京市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共同追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

参访团参观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刘益伶 摄

  来自瑞典的北欧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季展有表示,“经过参访,我们重温了北京的历史文化,同时也看到这座城市的新风貌,作为连接中国与世界交流的民间使者,我们需要传播中国声音、中国文化给瑞典、北欧的朋友们,让更多外国人来到中国,亲身感受中国的发展变化”。

  当天下午,参访团一行来到西城区金融街,通过观看宣传片和沙盘讲解,全面了解了金融街三十年来的沧桑巨变,对金融街的规划建设、功能定位和发展亮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参访团在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参观。刘益伶 摄

  通过听取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北京证券交易所相关负责人的情况介绍,参访团深入了解了北京在招商引资方面的政策和情况。座谈中,3位早年间来京投资创业、工作生活的海外侨胞代表与参访嘉宾分享了他们在京发展的历程和收获。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北京会会长韩杰谈到参访感受,“作为北京侨梦苑侨创空间联合创始人,我将继续服务广大侨胞回国创新创业,团结侨团商会组织,在西班牙展现可亲、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继续发挥融通中西的优势,为巩固和发展中西传统友谊添砖加瓦” 。

  晚间,参访嘉宾来到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在这处河道复兴引领城市更新、文化旅游消费融合发展的典范之处,观赏首都北京的璀璨夜景。

  据悉,参访团11日起赴河北省、天津市继续参访,领略燕赵大地的文化根基与当代活力,实地考察感受雄安新区的发展成就。

  第十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于5月8日至9日在北京召开,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位华侨华人社团负责人参加大会。(完)

【责任编辑:史词】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时评:为锦州市长王心宇点赞

北欧绿色邮报网评论员陈雪霏

4月16日,锦州市长王心宇亲自出马,和全市的文明办,爱卫办农村人居办一起参加义务劳动,为环境净化清洁日做贡献,发挥带头作用。本次活动以“净化整治,全民联动,宜居靓家园,健康新生活”为主题,目的是大力整治城乡结合部以及乡村的环境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的城市发展已经到了一定的文明程度,或者说,很高的文明程度,每天都有固定的环卫工人在打扫卫生。随着科技的进步,这种人工服务,也有可能被自动化机器所替代。

但是,在广大农村还是存在很严重的环境问题。主要原因就是以前没有人抓这个问题。很长一段时间,农村人富了,就把自己的大门口里边的环境卫生搞一搞,一旦出了大门,就不归他管了,因此,垃圾扔在门口,墙边,或者街道上,屡见不鲜。

去年,记者在锦凌水库附近调研,就发现在库区里依然有很多纯净水塑料瓶,洗发水瓶,甚至农药瓶子在水边,或者是岸上的草丛里瘀着。也可能是因为水位提高以后,把周边的垃圾都裹进来了。虽然记者亲自捡了很多瓶子,但是,过后,还是有放牛放羊的人继续扔。今年,随着库区管理的加强,稍微好一点儿,但是,个别地方还是有塑料瓶漂浮着,看着很碍眼。在这里,记者再次为锦州市移民局和水利局及有关领导点赞,因为他们解决了老百姓的一部分问题。随着这个问题的解决,环境问题也自然解决了一大半。

再说乡镇村子里的环境卫生,可以看出,乡镇是努力了,建了石灰水泥垃圾场。希望村民把垃圾扔到里边,然后,镇政府派环卫工人把垃圾拉走。这是很好的努力,但是,做得还不够,主要原因就是投入还是不够。

虽然说锦州市政府搞一日大清扫是非常好的活动,值得点赞,但是,如何让这种势头永远保持,就需要真正地投入。一方面,硬件要有,同时软件方面也要投入,那就是对村民进行培训和教育。就是说,市政府的大清扫活动,要在村民中形成良好的风气。这个活动也可以看作是一次教育活动,示范活动。

最近回到老家,和家里人也激烈辩论一番。他们认为,如果只靠你一个人捡瓶子,人家会以为你是“精神病”,“一根筋”。因为很多人都不在乎这件事。很多人都乱扔垃圾。你一个人捡是不够的。而我认为,环保问题,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即使管不了别人,你自己首先在自己的家里进行垃圾分类,把塑料瓶,纸壳盒,金属,玻璃等都好好分类,还可以回收。这样做不光是对环境好,对你自己的心灵也好。说的结果是,侄媳妇第二天,真的顺手捡塑料瓶了。还发个小视频。其实,年轻人愿意接受新观念,谁不愿意住在优美的环境中呢!

但是有时候,群众也是有情绪的,比如说侄子十多年前买房,是跟亲戚借了16万买的地下仓房,以为可以开个门脸儿,做个小买卖,结果,至今房子还没有盖,就是那个天宝华府案,成百上千的群众深受其害。十多年了,还没有着落。孩子辛辛苦苦打工,结果是用来还债,家人因此上火得病。这样的受害家庭有很多。

将心比心,老百姓遇到这样的事,他能顺心吗?他十年都不顺心,而且火气越来越大。他能愿意听你的吗?你要搞好环境,首先还是要保护好农民的利益,如果能把天宝华府案子尽快解决了,一大批人都会为市政府点赞。

他们有钱了,心情舒畅,身体健康,自然稍加教育和培训就会注意环境。相反,如果实质问题不解决,光靠一个环境日也是不可持续的。

首先,应该给市长点赞,重视环境问题。同时,也希望市长能关注天宝华府一案,尽快把这个问题当成重要事情来抓,否则,民心不稳,老百姓怨气冲天。他们的文明举止就会大打折扣。

其次,做事都要讲究方式方法,《大学》上讲,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就是说,天宝华府开发时是前任政府批准的,否则,他们不可能有这个项目。当然,后来,公司经营不善,或许有集资嫌疑跑路,或有贪多嚼不烂的嫌疑,总之,他们给老百姓造成了严重损失。很多人因此得病,甚至死亡。

这事需要解决。而且必须尽快解决。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一直执政,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有纠错机制。前任做错了,要调查追究责任。即使不能追究某人的责任,但是,作为社会矛盾的解决,新任政府也有责任保护老百姓的利益。

疫情以前,他们一直想上访,我曾经呼吁他们冷静,相信政府。现在,又是三年过去了,政府必须想尽办法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就像李强总理说的,问题总是有的,但是,多同群众商量,总是能解决的,不是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吗?

市长参加环保活动其实也是对广大市民和村民的一次思想教育,一次动员,一次示范,如果镇政府,村政府,也经常搞这样的活动,环境卫生肯定能好。同时,也要加强投入,安排专门环卫人员搞这项工作,就更可持续。

所谓发达,就是要吃得好,穿的好,住的好,周围环境也好,这样才能有幸福感和获得感。

如果你觉得老百姓不讲道理,那么好好想想,或者问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这样想。他们是有苦难言。如果能把他们的房款问题解决了,他们会非常高兴地把周围的环境搞好。十年前的16万还比现在的16万更值钱呢。

据我了解,北京曾经因为亿霖木业的案子造成200万人受损失。后来通过社会矛盾调解部,把钱赔给了老百姓。当然,不可能百分之百地赔,但至少赔偿80%,估计大家也可能答应。你们可以协商。但是,这种问题不能久拖。拖久了,问题更难解决。民怨更大。新的领导的任务,有可能不再是大干快上搞项目,而是小心翼翼发挥聪明才智为前任擦屁股。这也是党的20大提出的干部能上能下制度的体现,谁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谁就是真正的人民公仆。这就是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的意思。

但愿领导能把天宝华府案重视起来,尽快解决,还老百姓一个公道。

中国解振华,吴征和美国奥马拉获得2023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基金会特别贡献奖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国新闻网报道(记者陈雪霏)2023年2月21日,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基金会(NST)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先生由于其在全球合作及气候变化上的贡献,获颁“2022年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基金会年度特别奖”。同时,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基金会为阳光七星投资集团共同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吴征博士以及美国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国家野生动物联合会(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的主席兼首席执行官Collin O´Mara先生颁发了“2022年NST可持续发展杰出贡献奖章”。他们因其多年来对气候变化所做出的努力和重要贡献而获此奖章。

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基金会创始人及前任主席迈克尔•诺贝尔和现任主席彼得•诺贝尔,以及包括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先生、瑞典环境保护部门负责人在内的30多位嘉宾出席了当天的颁奖典礼和晚宴。

出于对全球不可再生的资源破坏问题的持续关注,诺贝尔家族成员创建了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基金会。“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基金会年度特别奖”及“NST可持续发展杰出贡献奖章”是由诺贝尔家族成员在2022年设立的奖项。此次颁奖是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基金会自成立以来的首次颁奖,用以表彰和纪念获奖者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

图注: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先生视频致辞

“2022年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基金会年度特别奖”获得者解振华先生为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他代表中国出席历届世界气候变化大会,在协调各方立场,达成共识与合作方面,展现了卓越的领导力。解振华先生因为身体原因无法亲自领奖,发来视频致辞。他表示,这是他个人的荣誉,更是对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贡献的肯定。同时解振华先生还在获奖致辞中表示:“我将把所获奖金全部捐赠给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公益事业,放大这一奖项的积极作用。”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先生代表解振华先生领奖。

图注: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基金会主席彼得•诺贝尔(右二)与两位“杰出贡献奖章”获得者,阳光七星投资集团主席吴征(左二)和美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主席柯林•奥马拉(右一),以及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左一)

2022年NST可持续发展杰出贡献奖章”的获得者吴征博士是活跃在投资界和媒体业,具有前瞻性,全球视野与创新精神的企业家,2009年至今担任阳光七星投资集团共同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吴征博士长期致力于全球可持续性发展事业,在2021年与伯蒂·埃亨先生等数个前国家元首创建了“世界碳中和委员会”,该委员会致力开展ESG和绿色金融的碳中和标准的全球协调工作。吴征博士曾在2005年参与查尔斯三世国王之王子基金会在热带雨林项目的赞助及筹建。特别是近年来,吴征博士投资和创建了全球领先的商业清洁能源解决方案和碳汇管理服务公司—集兆嘉碳中和集团(GCN)。吴征博士在获奖致辞中表示:“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离不开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离不开全社会参与和国际合作,更要有对地球的爱和人道主义精神。而这些,都是人工智能无法给予的,要靠我们自己去创造,去努力。”吴征博士在致辞中引用了王阳明“知行合一”的理念,和“水滴石穿”的成语,充分说明了把环保理念付诸实践以及坚韧不拔的重要性。

“2022年NST可持续发展杰出贡献奖章”的另一位得奖者是来自北美的Collin O´Mara先生,是美国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国家野生动物联合会(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的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奥马拉先生因其多年来在环境和动物保护方面的持续努力和在水域修复方面的贡献而被授予奖章。国家野生动物联合会在城市化发展与动物自然栖息地保护,拯救濒危物种,气候变化与原住民生存环境保护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

亲历20大:环保部副部长翟青介绍中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经验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特派记者陈雪霏)– 10月21日,环保部副部长翟青举行新闻发布会,向20大的中外记者介绍了中国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艰苦卓绝的历程和经验,给人印象深刻。

http://cpc.people.com.cn/20th/GB/448350/448429/index.html

翟青说,翟青表示,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坚持“一竿子插到底”的工作方式,推动解决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http://cpc.people.com.cn/20th/n1/2022/1021/c448342-32549156.html

http://cpc.people.com.cn/20th/n1/2022/1021/c448342-32549127.html


10月21日(星期五)10:00,二十大新闻中心举办第五场记者招待会。请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翟青围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主题与记者交流。

间隔:  30秒 1分钟 2分钟 5分钟 自动刷新

手动刷新

10-20 19:24:42

新华网

10月21日(星期五)10:00,二十大新闻中心举办第五场记者招待会。请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翟青围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主题与记者交流。新华网进行直播。

10-21 10:07:31

中央宣传部对外新闻局副局长邢慧娜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中心举行的第五场记者招待会,我们邀请党的二十大代表,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翟青同志,围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主题作交流,下面先请翟青同志作介绍。

10-21 10:29:50

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翟青

谢谢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非常高兴和大家见面,在党的二十大隆重召开之际,就学习二十大精神、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介绍有关情况,具有重大意义。首先,我代表生态环境部,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给予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

10-21 10:31:01

翟青

党的二十大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上的报告,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和系统部署,我们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抓好贯彻落实。

10-21 10:31:48

翟青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邃洞察力、敏锐判断力、理论创造力,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创造性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10-21 10:33:27

翟青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不懈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集中体现,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思想财富,是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10-21 10:34:17

翟青

过去十年,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在以下“三个前所未有”上。

10-21 10:34:59

翟青

一是决心之大前所未有。我们把“美丽中国”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把“绿色”纳入新发展理念,把“污染防治”纳入三大攻坚战,充分彰显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

10-21 10:35:37

翟青

二是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我们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系统谋划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着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0-21 10:36:30

翟青

三是成效之大前所未有。过去十年,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平均6.6%的经济增长。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值由2015年的46微克/立方米降至2021年的30微克/立方米,成为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全国地表水优良断面比例达到84.9%,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全国土壤污染风险得到基本管控。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成就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10-21 10:37:31

翟青

在充分肯定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大安排部署,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将全面贯彻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开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为建设美丽中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我简要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10-21 10:45:32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这些年来,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中国更美丽了,这是大家一个非常直观的感受。想请您详细介绍一下当前美丽中国建设取得的进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请问将如何贯彻落实,将采取哪些措施?

10-21 10:45:48

翟青

谢谢你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并对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重大部署。建设美丽中国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又是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热切期盼,也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集中体现。

10-21 10:46:02

翟青

党的十八大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九大提出到二〇三五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美丽中国建设,多次作出重要的指示批示。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们党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的工作,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0-21 10:46:25

翟青

一是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坚决向污染宣战,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就是大家都清楚的三个“十条”,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解决了一大批关系民生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2021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PM2.5的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了34.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比率达到了87.5%;地表水I—III类断面比例达到84.9%,劣Ⅴ类水体比例下降到1.2%;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目标。这些年来,我们的蓝天多了、水清了、土也净了,人民群众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10-21 10:46:39

翟青

二是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不断加大。我们实施了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建立健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截至目前,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的面积约占全国陆域国土面积的18%,设立了三江源、大熊猫等第一批5家国家公园。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了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得到恢复与增长,云南野象旅行团北巡,“微笑天使”长江江豚频繁亮相,藏羚羊繁衍迁徙,白洋淀鳑鲏鱼等土著鱼类逐渐恢复,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效。

10-21 10:46:53

翟青

三是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坚持不懈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2021年,全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2年下降34.4%,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从68.5%下降到56%,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居世界第一,绿色逐步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10-21 10:47:07

翟青

十年来,全党全国建设美丽中国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绿色版图不断扩展,城乡环境更加宜居,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生动展现出来。

10-21 10:47:37

翟青

下一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锚定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上取得新进步,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上展现新作为,在建立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上实现新突破,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谢谢!

10-21 10:50:49

光明日报记者

前不久,《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一书出版发行,引发了广泛的学习热潮,想请您再扼要介绍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原创性贡献。去年7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揭牌成立,请问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果?

10-21 10:53:02

翟青

谢谢你的提问。2018年5月,党中央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正式确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高举起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旗帜。今年7月底,由中央宣传部和生态环境部共同组织编写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正式出版,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了权威辅助读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其核心要义集中体现为“十个坚持”,即: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这“十个坚持”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和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10-21 10:55:41

翟青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意义重大,其原创性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深化与创新了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的理论成果,把我们党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二是继承与创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生态观,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与时俱进。三是吸收与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让“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哲理思想在二十一世纪的当代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四是拓展与超越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经验成果,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内容和重大成果。

10-21 10:57:39

翟青

2021年5月,党中央批准生态环境部成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这是党中央着眼推动全党全社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生态环境部党组高度重视,加强政治引领和组织领导,成立研究中心推进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中长期建设的规划和方案,集中资源打造“三高地、两平台”,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研究高地、学习宣传高地、制度创新高地、实践推广平台和国际传播平台。一年来,我们积极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研究与阐释,牵头组织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在中央宣传部的指导下共同编写了《学习纲要》等重要理论读物。我们加快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案例库和联络点建设,总结推广地方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我们连续3年成功举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讨会,创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与实践》专刊,依托COP15等重要国际场合,积极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力促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系统化构建、大众化宣传、国际化传播。

10-21 10:58:12

翟青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按照党中央部署,不断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宣传阐释,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走向世界。

10-21 11:10:35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大公报香港文汇报记者

我们知道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作为环境保护的一把利剑,这些年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推动解决了许多环境问题。请问有哪些切实有效的做法,取得哪些成效?未来一段时期,环保督察工作将如何开展?

10-21 11:13:47

翟青

谢谢你的提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体制创新和重大改革举措,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大原创性成果和制度性保障。在督察的每个关键环节、每个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掌舵定向、引领前行,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亲自审阅了每一批督察工作安排、督察报告、整改方案和整改落实情况的报告,为做好督察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10-21 11:14:02

翟青

从2015年底试点开始到现在,督察已经完成了对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两轮全覆盖,并对一些部门和中央企业开展了督察。在督察中,我们始终坚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把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的落实情况作为重中之重。我们始终坚持服务大局,统筹做好经济平稳运行、民生保障、疫情防控和生态环境保护。我们始终坚持把严的基调和问题导向作为督察的生命线,敢于动真碰硬,敢于直面问题。我们始终坚持精准科学依法开展督察,确保督察结果能够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10-21 11:14:20

翟青

几年来,督察取得“中央肯定、百姓点赞、各方支持、解决问题”的显著成效,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经济效果、社会效果和环境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0-21 11:14:44

翟青

一是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地落实。通过督察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得到坚决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全党全社会形成了高度共识。

10-21 11:14:58

翟青

二是压实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各地区各部门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督察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重大的民生工程、重大的发展问题,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

10-21 11:15:20

翟青

三是解决一大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督察聚焦生态环境领域突出的矛盾和重大的问题,啃掉“硬骨头”、消除“老大难”,解决了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能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实际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督察整改方案中明确的一条一条要拉条挂账的问题,一类是在督察期间群众环境信访举报的问题。第一轮督察整改方案明确的3294项任务总体完成率近96%,第二轮前三批整改方案明确的1227项任务已经完成近60%,第四、五、六批整改正在积极有序推进。两轮督察共受理群众环境问题的举报28.7万件,已经办结或阶段性办结28.6万件。

10-21 11:15:33

翟青

四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督察推动各地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10-21 11:15:45

翟青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全面总结督察实践经验,系统谋划开展第三轮督察,保持定力,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着力解决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盼,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贡献我们的力量。谢谢!

10-21 11:18:09

彭博新闻社记者

气候变化导致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多地干旱和洪水等灾害大幅增加。我的问题是,中国是否会采取更多的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造成的威胁?能不能阐释一下这些具体的措施?

10-21 11:19:17

翟青

谢谢你的提问,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气候变化是当前突出的全球性挑战,事关国际社会共同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应对气候变化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

10-21 11:20:44

翟青

长期以来,中国将应对气候变化全面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战略,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采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效、建立市场机制、增加森林碳汇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8.4%,超额完成向国际社会承诺的目标;2021年,我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2005年的72.4%下降至56.0%,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16.6%,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0亿千瓦,风、光、水、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稳居世界第一。我国是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全球“增绿”的主力军。我们成功启动了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全国碳市场,有效发挥市场机制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我们发布了适应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持续开展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持续提高。

10-21 11:21:58

翟青

与此同时,我们积极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中国贡献。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充分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我们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积极推动《巴黎协定》的签署、生效和实施。我们积极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尽己所能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小岛屿国家、非洲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10-21 11:23:25

翟青

下一步,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落实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加快推动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大力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稳妥有序推进全国碳市场。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10-21 11:24:18

翟青

同时,我们愿与各方一道,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持续深化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中国力量、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谢谢。

10-21 11:29:16

中国环境报记者

在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时指出,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近年来,我国建立和实施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生态文明目标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一系列制度,生态环境制度的改革力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能否请您介绍一下制度改革的总体情况,取得了哪些进展,下一步还有哪些打算?

10-21 11:30:55

翟青

谢谢你的提问。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

10-21 11:31:37

翟青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指引下,我国生态环境的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生态文明写入了党章,写入了宪法,覆盖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噪声污染防治以及长江、湿地保护等领域的25部生态环境相关法律得到制修订,中央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两个非常重要的文件,建立了一系列创新性制度,生态文明“四梁八柱”性质的制度体系应该说基本形成。具体有这么几个特点:

10-21 11:31:58

翟青

一是监管制度更加严密健全。十年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生态保护红线、国家公园、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河湖长制、林长制、排污许可、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碳排放权交易、新污染物治理、入河入海排污口设置管理等一系列重大制度不断建立健全,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10-21 11:32:49

翟青

二是责任体系实现历史性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各相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清单、“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生态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生态环境监测“谁考核谁监测,谁出数谁负责”、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等这些责任制度不断完善,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责任体系,责任之严明也是前所未有。

10-21 11:33:24

翟青

三是机构职能进一步整合优化。在国家层面,组建了生态环境部,整合了分散在各相关部门的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统一行使生态和城乡各类污染排放监管与行政执法职责,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五个打通”,就是打通地上和地下、岸上和水里、陆地和海洋、城市和农村、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同时实现了“四个统一”,就是统一政策规划标准制定、统一监测评估、统一监督执法,统一督察问责。在地方层面,机构改革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10-21 11:33:38

翟青

下一步,我们认真落实二十大精神,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在法治化、制度化轨道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加快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谢谢!

10-21 12:24:33

香港紫荆杂志社记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在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正式施行之后,大家明显感觉到环保执法力度在不断加大,“长出了牙齿”。请问翟部长,在生态环境执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下一步还有什么安排?

10-21 12:25:01

翟青

谢谢你的提问。生态环境执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非常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这十年来,我们坚持以最强的责任担当、最严的执法手段、最优的帮扶意识推进生态环境执法,展现了新时代生态环境执法队伍的精神面貌,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

10-21 12:25:33

翟青

一是在污染防治攻坚中勇于担当作为。我们紧紧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标志性战役,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一竿子插到底”的工作方式,发现问题拉条挂账,督促落实抓整改,推动解决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10-21 12:26:32

翟青

比如2017年以来,我们连续五年统筹生态环境系统的骨干力量近5万人次,用时1300多天,在京津冀及周边等重点区域,压茬开展了105个轮次的大气污染防治监督帮扶,一轮压着一轮,在紧张的时候每年只有春节大家可以休息几天,其他的时间都在现场,累计检查了超过210多万个点位,推动解决大气污染问题超过28万个,切实推动重点区域大气质量持续改善。

10-21 12:27:58

翟青

还比如从2018年底开始试点,我们大规模地持续开展入河入海排污口的排查,首先在长江干流以及岷江等9个重要的支流开始,先用无人机飞行了2300多架次进行遥感排查,遥感区域覆盖4.6万平方公里。在遥感基础上,我们仍然采用“一竿子插到底”的方式,在全国抽调了骨干力量4600余人,分成1263个工作小组,沿着岸线累计行程超过18万公里,共排查出60292个各种各样的口子。这个数是之前地方所掌握的30倍。这6万多个口子是我们排查人员沿着岸线克服了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动用了一些技术手段,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大家都知道,水里的各种污染物基本上都是通过各种口子排出去的,因此我们把各类口子查清楚、管起来,意义重大,非常值得,将为今后不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奠定重要基础。目前黄河流域等其他流域的排查也都在进行中。

10-21 12:28:33

翟青

二是坚决维护法律权威。我们不断加大执法力度,严格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切实推动生态环保法律法规落地见效。这里有两组数据,2015年新环保法实施以来,我们累计查办按日连续处罚等重点案件共计17万多件;“十三五”全国环境行政处罚案件83.3万件,较“十二五”增长了1.4倍。

10-21 12:29:52

翟青

此外,我们推动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之间的衔接机制,2016年、2018年分别严肃查处了两起典型环境质量监测数据造假案件,23人被追究了刑事责任,这在生态环保历史上是第一次因数据造假被判刑。这23人中最多的被判刑两年,最少的也在半年左右,这极大地发挥了震慑作用。在对恶意违法企业严惩重罚的同时,我们持续优化执法方式,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探索对4.2万余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进行分类监管,强化非现场执法,努力做到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另外,在执法过程中,广泛应用卫星遥感、无人机、无人船及移动执法等一些先进的技术装备,大大提高了我们队伍发现问题的能力。

10-21 12:30:14

翟青

三是全力保障群众环境权益。连续四年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完成了全国2804个饮用水水源地的10363个问题的整治,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有力提升了涉及到7.7亿人的饮用水环境安全保障水平。我们连续六年开展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达标排放专项整治,全面实现垃圾焚烧发电厂“装、树、联”。所谓“装”要求垃圾发电厂安装在线监测仪器;所谓“树”是指这些电厂在厂区的大门口显著位置要树一块显示屏,显示屏上显示这个企业的排放数据;所谓“联”是指要与各级监管部门进行联网。“装、树、联”完成以后所有的监测数据均实时监控并向社会公开。与此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综合性政策措施,督促企业全面落实环保法律法规。现在看来,这个专项整治效果明显,目前所有的垃圾焚烧发电厂5项大气污染物和炉温达标率稳定在99%以上,从根本上扭转了社会公众对垃圾焚烧企业的看法,有力地促进了垃圾焚烧产业的快速增长。

10-21 12:30:30

翟青

这里也有几组数据,从2017年278家焚烧厂、679台焚烧炉发展到现在825家焚烧厂、1826台焚烧炉,增幅分别达197%、169%,每天的处理量由24.5万吨增至92.6万吨,增幅达278%,这为城市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10-21 12:30:46

翟青

四是执法队伍建设也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环境执法队伍正式列入国家综合行政执法序列并率先统一着装。我们连续六年开展执法大练兵,以实训实战的方式来提高队伍的战斗力。多年来,8万余名执法人员长期奋斗在污染防治的最前线,为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而默默奉献。涌现出在执法一线壮烈牺牲的浙江温岭环境监察大队陈奔同志等典型代表,许多同志节假无休、日夜不息,有的同志连续蹲守多晚蹲守在现场排查环境隐患,用生命和汗水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保铁军“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重要指示。

10-21 12:31:08

翟青

下一步,我们将始终保持严的主基调,不断优化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全力打造生态环保铁军的主力军,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谢谢。

10-21 12:31:30

巴西247新闻网记者

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我来自拉丁美洲,拉美也有很多例如亚马逊森林、安第斯山脉等原生态资源,请问中国在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全世界各国借鉴?谢谢。

10-21 12:31:45

翟青

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10-21 12:31:58

翟青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之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进程中,坚定不移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0-21 12:32:13

翟青

一是始终把源头预防作为工作的重点。我们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加快“三线一单”工作成果的落地应用,为优化空间发展布局提供有力支撑。我们持续深化环评管理,严把环境准入关,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淘汰落后产能,经济发展绿色化、低碳化程度大幅提高。

10-21 12:32:42

翟青

二是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我们发布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将协同增效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以此促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的优化调整,推动落实工业企业提标改造、燃煤锅炉整治、机动车提升排放水平等措施和要求,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大力培育节能环保产业。2021年全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达到了2.18万亿元,同比增长11.8%。

10-21 12:32:57

翟青

三是积极打造绿色发展高地。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支撑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有力实施。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先后组织命名了5批共362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136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引导各地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10-21 12:33:15

翟青

四是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政策。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第一个履约周期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有序推进环境保护税的相关工作,切实支持企业开展节能环保改造和资源综合利用,2018年以来,因低于污染物排放标准享受减税优惠累计超过100亿元。我们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推动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创新,截至目前,已指导118个相关项目进入了项目储备库并向一些金融机构进行了推荐,这些项目涉及总投资6700多亿元。在6700亿投资中,融资需求4520亿元,到9月底,已获得金融机构授信1329.9亿元,发放贷款302.4亿元。

10-21 12:33:28

翟青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努力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谢谢。

10-21 12:38:41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

翟部长刚才提到了一个词是“建设绿色家园”,相信这也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我们想要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相信它的影响本身也是具有世界性和全球性的。我的问题是,近年来在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生态环境部具体都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另外,下一步的措施和行动还有哪些?

10-21 12:40:06

翟青

谢谢你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提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去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呼吁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这为我们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10-21 12:40:35

翟青

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我们坚定地践行多边主义,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10-21 12:41:14

翟青

一是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我们倡导建立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与共建国家加强政策对话、联合研究和能力建设,把支持联合国二〇三〇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截至目前联盟已有40多个国家的150余个合作伙伴。我们发布了“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加强生态环保技术创新与交流。我们实施了绿色丝路使者计划,培训了120多个国家3000人次环境管理人员和专家学者,凝聚绿色发展共识和合力。

10-21 12:41:55

翟青

二是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持续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全面有效实施。习近平主席郑重宣布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们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承诺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接受《〈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加强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

10-21 12:58:44

翟青

我们积极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议定书。在过去十年,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的执行情况好于全球平均水平。我们成功举办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发布《昆明宣言》,习近平主席在会上宣布中国将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通过发挥主席国作用,我们积极引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进程。

10-21 12:59:02

翟青

三是务实开展多双边环境合作。建立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机制,积极开展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环境部长会、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等交流对话机制。加强南南合作以及同周边国家的合作,在非洲、东南亚及南亚等地区支持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经济、化学品管理、国际环境公约履约等领域的项目和行动,这些项目和活动现在看成效良好。截至2022年6月,我们已经与38个发展中国家签署了43份气候变化合作文件,通过援助气象卫星、光伏发电系统、新能源汽车等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物资,帮助有关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10-21 12:59:17

翟青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各方共同应对全球环境挑战,为深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谢谢。

10-21 13:03:38

大众日报记者

我们在基层采访时了解到,各地对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设非常重视。请问翟部长,生态环境部对这项工作的基本考虑是什么?目前的进展如何?下一步有何打算?

10-21 13:03:54

翟青

谢谢你的提问。美丽河湖、美丽海湾,是美丽中国在水和海洋生态环境领域的集中体现和重要载体。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美丽河湖和美丽海湾建设。“十四五”规划纲要对此作出重要的部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10-21 13:04:05

翟青

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的建设思路。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0-21 13:04:19

翟青

一是坚持环保为民,突出“美”的核心导向。我们聚焦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提出了“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美丽河湖建设目标,以及“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建设目标。在指标设置中,力求简洁明了,基本要求清晰明确,现在指标体系大体上都在5个左右,就是要让老百姓能够形象地理解、直观地感受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的建设成效。

10-21 13:04:39

翟青

二是坚持久久为功,一张蓝图绘到底。在“十四五”期间,美丽河湖建设上,主要聚焦群众身边的突出的水生态环境问题,引导各地把工作重心放在夯实基础、补齐短板弱项上。在美丽海湾建设上,将全国约1.8万公里的海岸线划成283个海湾,并细化明确了每一个海湾的治理目标和任务举措。通过努力,到2025年,也就是“十四五”期间,要建成一批富有特色的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十五五”和“十六五”将继续加大力度、深入推进,力争到2035年,符合条件的河湖海湾基本都建成美丽河湖、美丽海湾。

10-21 13:05:04

翟青

三是加强示范引领,推动形成建设合力。去年,我们向全国各地征集了首批18个美丽河湖和8个美丽海湾优秀案例,这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地都积极参与,社会公众响应也非常热烈、认可点赞,我们多家新闻媒体都进行了跟踪报道、广为宣传,推动形成美丽河湖和美丽海湾建设的合力。

10-21 13:05:17

翟青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推进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设,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

10-21 13:06:06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请问翟部长,未来将如何丰富参与途径、形式和手段,促使公众包括学生和家长更好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共治的格局?

10-21 13:06:52

翟青

谢谢你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各地区各部门积极作为,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显著提升,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主动性显著增强。我们着力在以下三个层面来开展工作:

10-21 13:07:55

翟青

一是增进了解。我们加强信息公开,及时发布各类环境质量信息,公开曝光环境违法典型案例,有效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我们通过建立例行新闻发布制度,开通“生态环境部”政务新媒体,及时准确发布权威生态环境信息;我们围绕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等重点任务,组织记者跟随环保工作者深入一线开展“伴随式采访”,给媒体提供更多采访便利,在座的有不少媒体记者跟着我们到一线去深入地采访过。同时,我们对出台的重大政策法规,以及一些热点问题,第一时间通过新闻发布会、接受访谈、组织专家解读等方式进行宣传,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念和要求、生态环保工作措施和进展等。

10-21 13:08:54

翟青

二是凝聚共识。我们每年开展丰富多彩的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特别是今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致贺信,对全社会传播和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党的十八大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我们及时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了“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宣传推选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等先进典型,以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美丽中国建设的积极性。

10-21 13:09:56

翟青

三是促进行动。我们与中央文明办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从关注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践行绿色消费、选择低碳出行等十个方面引导公众积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被媒体称为生态环境领域继大气、水、土壤三个十条以后的第四个十条——“公民十条”。我们联合住建部等持续推进环境监测设施、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以及危险废物或电子废弃物处理设施等四类设施向公众开放,通过开放使得公众在接受环境科普教育的同时,还可以对这些设施单位进行环境监督。目前,全国共计2100余家设施单位向公众开放,线上线下累计接待参访公众超过1.6亿人次,覆盖了全国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我们联合中央文明办印发了有关文件,把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纳入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工作体系,以此促进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10-21 13:10:25

翟青

我们将持续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工作,着力推动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更广泛地动员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美丽中国夯实稳固社会基础。谢谢。

10-21 13:11:01

邢慧娜

今天的记者招待会就先到这里。谢谢翟部长,谢谢各位媒体朋友。再见。

中国瑞典环境专家合著《洋流仍在呵护》一书出版问世值得认真研读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中国知名社会学家李来来博士今天发来一个好消息。由中国著名环境与发展专家和前政府官员曲格平,瑞典环境专家和前政府官员曼斯.朗诺思和李来来博士合著的《洋流仍在呵护》今天已经出版发行。

“1972 年 6 月 5 日–16 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 “人类环境会议”,这是联合国历史上召开的第一次关于环境问题的专门会议,也常被称为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大会。当时世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特别是“八大公害事件”出现后,世界人民反对污染的呼声越来越高。这次会议是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人类环境保护走向了一个伟大的新时代。” 曲格平老先生在书的前言这样写到。

曲格平老先生已经年过九旬。1972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关照下,中国派代表团前往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出席联合国首届环境与发展大会,他是中方代表团成员之一,从此开启了他的环保生涯。后来,他两次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瑞典,亲眼看到了瑞典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协调发展,立志要写一本书来介绍一下瑞典的经验,看是否中国可以借鉴。

到八十年代,曲格平提议组成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其中外方副主席是来自瑞典的曼斯.朗诺思先生。当他70多岁的时候来到北京看望曲老的时候,当时,正好是李来来博士陪同,于是,三人决定写一本书,介绍一下瑞典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由李来来博士收集资料,编写,二老负责指导和校对。李来来曾任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院副院长及亚洲中心主任,回国后积极参与中国环境保护方面的活动。

“因工作和共同的环保愿望,我们结为了好友。他俩了解了我这件纠结的心事,就主动出手相助。在讨论中,我们都认为需要一些瑞典的真实案例向读者介绍这个国家的环境保护。我们选定了案例类型。根据曼斯提供的线索,我们一起确 定了收集资料的提纲。2019 年 10 月,在瑞典环境署、瑞典驻中国大使馆和斯德 哥尔摩环境研究院的帮助和安排下,来来去了瑞典,和曼斯一起收集资料做实 地调研。他们访谈了来自瑞典各界的当事人和专家。回国后,来来执笔、曼斯矫正和补充、我做修改,很快成就了书稿。所以这本书由我们三人合著。” 曲格平在书的前言里这样写到。

“2019年三月,我决定辞掉工作,兑现自己的承诺。用了近六个月,我完成了班 上的交接,获得了彻底的自由。随后的一个月,我埋头阅读曲老的文稿和著作、 整理我们几次讨论的笔记、翻阅之前收集的与瑞典相关的文献资料。“ 李来来在书的后记里这样写到。

曲老在自己多年前的文稿中这样说:“绿色变革之路的核心体现在人类的文化价值观念和经济发展模式上…”他反复强调“在环境与发展领域中非展开国际合作不可”,以及“保护生态系统”至关重要,等等。读到这些观点,一系列问题油然而生。绿色变革和文化价值的关系是什么?绿色变革在瑞典发生了吗? 表现在哪些方面?瑞典的发展模式体现了怎样的社会文化价值?为什么保护环 境须国际合作不可?我的任务是要找出几件有代表性的事件,摸清来龙去脉, 回答这些问题。

李来来博士果然幸运地在疫情爆发之前的2019年亲自回到瑞典进行采访。“在瑞典,白天满满的访谈日程给我机会结识了曾活跃在各行各业与环保沾边或不沾边的人物,聆听他们讲述自己的经历;每晚用录音和笔记捕捉所有否则会丢失的细节。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生活在这里的人敬畏自然,深知上苍对他们脚下这片土地的宠爱不是自己与生俱来的特权,稍有不慎便会失去,所以他们对环境十分敏感和珍视。

该书上篇以初遇为开头,我想她是写了曲格平老先生初到瑞典的感受,以及她自己到瑞典的感受吧。详情必须是要读者认真去阅读与理解。

下篇以解惑为主要内容。它是这样开头的:

下篇:解惑

二零一九年的十月,北京正值秋高气爽,瑞典已踏入初冬。从地图上可以 清晰地看到这个贯穿南北的狭长国家,其北角伸入了北极圈内。就算位于南端的马尔默市也坐落在北纬 55 度之上,高于我国黑龙江的漠河(北纬 52 度)。若非大西洋暖流的呵护给这片土地带来季节性的温和,这里恐怕并不大适于人类生存。如今大西洋年复一年的循规蹈矩已经在发生变化,这里越来越多的人察 觉到了由此而来的危机征兆。这就是我们接下来故事的引线。

最后,笔者想说,这是一本值得认真研究的书,尤其是中国政府各部门各地区的领导,每一位领导都应该认真地阅读这本教科书般的但又很有趣的书,因为它介绍了瑞典的做法,对中国几乎是可以对号入座似的借鉴。环境法的今昔,净化城市空气,斯城大试验,变革与回归–政治家的思考,科学家的警告,政治家的响应,气候与经济两得,温和的激进,税改和税中和等章节几乎正好对我们今天的目标实现有借鉴作用。中国已经承诺在2030年实现碳排峰,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将对我们在制定政策方面提供很好的借鉴。当然,中国有中国的实际情况,不一定照抄照搬,但是,瑞典的经验是绝对有借鉴和重要的参考价值的。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新华社报道: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全文如下。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作为生态文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生态保护权责、调动各方参与生态保护积极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加快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加快健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分类补偿与综合补偿统筹兼顾、纵向补偿与横向补偿协调推进、强化激励与硬化约束协同发力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奠定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基础提供坚实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工作原则

——系统推进,政策协同。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统筹谋划、全面推进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及相关领域改革,加强各项制度的衔接配套。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促进对生态环境的整体保护。

——政府主导,各方参与。充分发挥政府开展生态保护补偿、落实生态保护责任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社会各方参与,推进市场化、多元化补偿实践。逐步完善政府有力主导、社会有序参与、市场有效调节的生态保护补偿体制机制。

——强化激励,硬化约束。加快推进法治建设,运用法律手段规范生态保护补偿行为。清晰界定各方权利义务,实现受益与补偿相对应、享受补偿权利与履行保护义务相匹配。健全考评机制,依规依法加大奖惩力度、严肃责任追究。

(三)改革目标。到2025年,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基本完备。以生态保护成本为主要依据的分类补偿制度日益健全,以提升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为基本取向的综合补偿制度不断完善,以受益者付费原则为基础的市场化、多元化补偿格局初步形成,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显著增强,生态保护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动的局面基本形成。到2035年,适应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基本定型。

二、聚焦重要生态环境要素,完善分类补偿制度

健全以生态环境要素为实施对象的分类补偿制度,综合考虑生态保护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生态保护成效等因素确定补偿水平,对不同要素的生态保护成本予以适度补偿。

(一)建立健全分类补偿制度。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确保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落实到位。针对江河源头、重要水源地、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蓄滞洪区、受损河湖等重点区域开展水流生态保护补偿。健全公益林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鼓励地方结合实际探索对公益林实施差异化补偿。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管理。完善湿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逐步实现国家重要湿地(含国际重要湿地)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完善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生态治理补贴制度。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因地制宜推广保护性耕作,健全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落实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研究将退化和沙化草原列入禁牧范围。对暂不具备治理条件和因保护生态不宜开发利用的连片沙化土地依法实施封禁保护,健全沙化土地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研究建立近海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二)逐步探索统筹保护模式。生态保护地区所在地政府要在保障对生态环境要素相关权利人的分类补偿政策落实到位的前提下,结合生态空间中并存的多元生态环境要素系统谋划,依法稳步推进不同渠道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统筹使用,以灵活有效的方式一体化推进生态保护补偿工作,提高生态保护整体效益。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避免重复补偿。

三、围绕国家生态安全重点,健全综合补偿制度

坚持生态保护补偿力度与财政能力相匹配、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相衔接,按照生态空间功能,实施纵横结合的综合补偿制度,促进生态受益地区与保护地区利益共享。

(一)加大纵向补偿力度。结合中央财力状况逐步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规模。中央预算内投资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予以倾斜。继续对生态脆弱脱贫地区给予生态保护补偿,保持对原深度贫困地区支持力度不减。各省级政府要加大生态保护补偿资金投入力度,因地制宜出台生态保护补偿引导性政策和激励约束措施,调动省级以下地方政府积极性,加强生态保护,促进绿色发展。

(二)突出纵向补偿重点。对青藏高原、南水北调水源地等生态功能重要性突出地区,在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测算中通过提高转移支付系数、加计生态环保支出等方式加大支持力度,推动其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居于同等财力水平地区前列。建立健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根据自然保护地规模和管护成效加大保护补偿力度。各省级政府要将生态功能重要地区全面纳入省级对下生态保护补偿转移支付范围。

(三)改进纵向补偿办法。根据生态效益外溢性、生态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和脆弱性等特点,在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中实施差异化补偿。引入生态保护红线作为相关转移支付分配因素,加大对生态保护红线覆盖比例较高地区支持力度。探索建立补偿资金与破坏生态环境相关产业逆向关联机制,对生态功能重要地区发展破坏生态环境相关产业的,适当减少补偿资金规模。研究通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对吸纳生态移民较多地区给予补偿,引导资源环境承载压力较大的生态功能重要地区人口逐步有序向外转移。继续推进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工作。

(四)健全横向补偿机制。巩固跨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试点成果,总结推广成熟经验。鼓励地方加快重点流域跨省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开展跨区域联防联治。推动建立长江、黄河全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支持沿线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干流及重要支流自主建立省际和省内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对生态功能特别重要的跨省和跨地市重点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给予引导支持。鼓励地方探索大气等其他生态环境要素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方式,通过对口协作、产业转移、人才培训、共建园区、购买生态产品和服务等方式,促进受益地区与生态保护地区良性互动。

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推进多元化补偿

合理界定生态环境权利,按照受益者付费的原则,通过市场化、多元化方式,促进生态保护者利益得到有效补偿,激发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

(一)完善市场交易机制。加快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对履行自然资源资产保护义务的权利主体给予合理补偿。在合理科学控制总量的前提下,建立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逐步开展市场化环境权交易。鼓励地区间依据区域取用水总量和权益,通过水权交易解决新增用水需求。明确取用水户水资源使用权,鼓励取水权人在节约使用水资源基础上有偿转让取水权。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在生态环境质量达标的前提下,落实生态保护地区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健全以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为基础的碳排放权抵消机制,将具有生态、社会等多种效益的林业、可再生能源、甲烷利用等领域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二)拓展市场化融资渠道。研究发展基于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等各类资源环境权益的融资工具,建立绿色股票指数,发展碳排放权期货交易。扩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范围,把生态保护补偿融资机制与模式创新作为重要试点内容。推广生态产业链金融模式。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符合绿色项目融资特点的绿色信贷服务。鼓励符合条件的非金融企业和机构发行绿色债券。鼓励保险机构开发创新绿色保险产品参与生态保护补偿。

(三)探索多样化补偿方式。支持生态功能重要地区开展生态环保教育培训,引导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扩大绿色产品生产。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推进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项目试点。鼓励地方将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等工程与生态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完善居民参与方式,建立持续性惠益分享机制。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地控制区经营性项目特许经营管理制度。探索危险废物跨区域转移处置补偿机制。

五、完善相关领域配套措施,增强改革协同

加快相关领域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改革,为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提供更加可靠的法治保障、政策支持和技术支撑。

(一)加快推进法治建设。落实环境保护法、长江保护法以及水、森林、草原、海洋、渔业等方面法律法规。加快研究制定生态保护补偿条例,明确生态受益者和生态保护者权利义务关系。开展生态保护补偿、重要流域及其他生态功能区相关法律法规立法研究,加快黄河保护立法进程。鼓励和指导地方结合本地实际出台生态保护补偿相关法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加强执法检查,营造依法履行生态保护义务的法治氛围。

(二)完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加快构建统一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开展自然资源分等定级和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健全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优化全国重要水体、重点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保护红线等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点位布局,提升自动监测预警能力,加快完善生态保护补偿监测支撑体系,推动开展全国生态质量监测评估。建立生态保护补偿统计指标体系和信息发布制度。

(三)发挥财税政策调节功能。发挥资源税、环境保护税等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税费以及土地、矿产、海洋等自然资源资产收益管理制度的调节作用。继续推进水资源税改革。落实节能环保、新能源、生态建设等相关领域的税收优惠政策。逐步探索对预算支出开展生态环保方面的评估。实施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建立绿色采购引导机制,加大绿色产品采购力度,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建材、绿色建筑发展。

(四)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建立占用补偿、损害赔偿与保护补偿协同推进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建立健全依法建设占用各类自然生态空间的占用补偿制度。逐步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评价标准、绿色产品认证及标识体系,健全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建立和完善绿色电力生产、消费证书制度。大力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有效防控野生动物造成的危害,依法对因法律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造成的人员伤亡、农作物或其他财产损失开展野生动物致害补偿。积极推进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和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生态保护补偿有关技术方法等联合研究。

六、树牢生态保护责任意识,强化激励约束

健全生态保护考评体系,加强考评结果运用,严格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推动各方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履行各自义务。

(一)落实主体责任。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强化主体责任意识,树立正确政绩观,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严格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加强政策宣传,积极探索实践,推动改革任务落细落实。有关部门要加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生态保护补偿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及时研究解决改革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财政部、生态环境部要协调推进改革任务落实。生态保护地区所在地政府要统筹各渠道生态保护补偿资源,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杜绝边享受补偿政策、边破坏生态环境。生态受益地区要自觉强化补偿意识,积极主动履行补偿责任。

(二)健全考评机制。在健全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对生态保护补偿责任落实情况、生态保护工作成效进行综合评价,完善评价结果与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按规定开展有关创建评比,应将生态保护补偿责任落实情况、生态保护工作成效作为重要内容。推进生态保护补偿资金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加大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结果公开力度。将生态环境和基本公共服务改善情况等纳入政绩考核体系。鼓励地方探索建立绿色绩效考核评价机制。

(三)强化监督问责。加强生态保护补偿工作进展跟踪,开展生态保护补偿实施效果评估,将生态保护补偿工作开展不力、存在突出问题的地区和部门纳入督察范围。加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依规依纪依法严格问责、终身追责。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主动谋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各项制度建设,切实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努力开创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中国建设新局面。

海南省侨联主席黎才旺赴侨企专题调研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编辑陈雪霏)9月9日上午,海南省侨联主席黎才旺率队赴海南中南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开展“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进企业专题调研。

Image

黎才旺一行实地考察玖龙废纸原料采购结算总部暨再生资源交易中心项目黎才旺一行实地考察该公司和玖龙废纸原料采购结算总部暨再生资源交易中心项目(以下简称玖龙项目)建设情况,与公司职员及项目施工管理人员座谈交流,详细了解该公司运营情况和项目的建设情况,着重了解公司运营及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实际困难。据介绍,该公司是由中国侨商联合会荣誉会长张茵创办的玖龙纸业旗下企业,项目落地海口江东新区,占地14亩,投资4个亿。项目落地建设以来,江东新区管理局高度重视,对项目建设采取现场办公,专人负责跟踪服务,及时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及问题。

黎才旺一行与项目施工管理人员座谈交流

黎才旺指出,玖龙项目落地江东新区,充分体现了侨商侨企积极参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作贡献,在张茵会长投资带动及玖龙项目的影响下,必将起到以侨引侨、以侨引资、以侨引才的作用,必将促进更多的侨商侨企来海南投资兴业。同时,省侨联将坚持为侨服务的宗旨,跟踪服务侨商建设项目,及时了解掌握建设中的问题,全力协调推动解决问题,为侨商侨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玖龙废纸原料采购结算总部暨再生资源交易中心项目鸟瞰图

据悉,海南中南再生资源有限公司隶属于世界最大的废纸环保造纸集团——玖龙纸业,玖龙废纸原料采购结算总部暨再生资源交易中心项目,建成后将是海口江东新区建立的国内首个再生资源交易中心,主要在全国范围内为行业的各环节提供专业的采销服务、物流服务、信息服务及供应链金融服务等。  省侨联外联经济部部长王鸿珍陪同调研。

来源:海南省侨联

撰稿:王旭林

编辑:陈苏琤

审核:莫   洪

京新高速:黄沙戈壁中的绿色飘带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科技日报报道:新疆地区风沙天气频繁、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缺水,生态环境脆弱,一草一木极为珍贵。京新高速施工时,全体施工人员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把京新高速建成了一条绿色环保的高速公路。

  一条玉带般的天路,从漫漫黄沙与荒芜戈壁中蜿蜒伸向天边,这就是目前世界上穿越沙漠最长的高速公路——(北)京新(疆)高速公路(以下简称京新高速),国家公路网编号为G7。京新高速横贯东北、华北、西北,全长2768公里,连接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新疆五省(区)一市,是一条新的出疆陆路大通道。

  不久前,京新高速梧桐大泉至木垒段(以下简称梧木段)通车,全长515公里。“这段公路的通车,打通了京新高速的‘最后一公里’,结束了新疆巴里坤县、伊吾县无高速公路的历史。”9月3日,中国铁建新疆京新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总经理隆星说,梧木段全线穿越沙漠戈壁,从空中俯瞰,这段公路,恍若一条黄沙中的绿色飘带。

  全线共设计62处动物迁徙通道

  梧木段包括梧桐大泉至下马崖至伊吾段、伊吾至巴里坤段、巴里坤至木垒段三段。

  “梧木段途经区域生态环境脆弱,一旦遭到破坏恢复难度大,因此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至关重要。”中国铁建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一院)京新高速项目总工程师王晓智说。

  新疆北部大片荒漠地区,分布着濒危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普氏原羚。资料显示,普氏原羚全身黄褐色,臀斑白色,仅雄性有角,双角角尖相向钩曲。普氏原羚栖息于山间盆地和湖周半荒漠地带,以数头或数十头为群,冬季往往结成大群。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及栖息地环境恶化,该物种的数量下降,分布区范围锐减。

  对普氏原羚的保护,是梧木段施工过程中关注的重点。据王晓智介绍,铁一院设计团队在选线时,尽量避开环境敏感区,如果避不开,也会采取严格措施,最大可能地保护环境。为方便相关区域动物迁徙,铁一院在梧木段全线共设计了62处动物迁徙通道,其中包括两处铁路桥在最上方、动物迁徙通道位于中间、高速公路在最下方的三层立体交叉通道。

  施工涉及的弃土,在开挖使用后,均要求原貌恢复。“公路施工时,需建设施工便道、预制场、拌和站、弃土场以及施工营地等,这需要占用临时用地。公路建成后,这些临时用地要复垦并恢复原貌。”王晓智说,大石头隧道是梧木段唯一一座隧道,挖掘山体产生的弃渣超过15万立方米。施工人员把弃渣进行加工后,大部分用于路基填筑,剩余部分用于服务区场地建设。

  工区来了只憨态可掬的小黄羊

  新疆地区风沙天气频繁、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缺水,生态环境脆弱,一草一木极为珍贵。施工和生态保护同步进行,贯穿中铁二十二局京新项目建设始终。

  为节约每一滴水,工地设置了三级沉淀池,将拌和站及预制场废水经过沉淀净化后统一收集,用于施工现场洒水降尘和种植草皮;为减少对戈壁砂的扰动,工地采取最严厉的土地资源保护措施,其中一条就是立“环保桩”,把施工车辆的行车便道严格限制在界定线内;为不影响野生动物和牧群的生活、迁徙,项目部先行施工完成了多座动物通道,并设置野生动物饮水点,保障了小动物们的安全通行。

  严苛的环保措施,保持了施工场地良好的生态,也吸引小动物们纷纷前来“做客”。

  2020年4月的一天,一只憨态可掬的小羊误闯进了一工区。职工们发现后一边与当地森林公安部门联系,寻求专业救助,一边精心地给小羊准备食物清水。

  小羊从最初的胆怯逃避,到与职工“亲密”接触,后来竟慢慢变成了工地的一员。

  “后经森林公安人员确认,这只小羊正是濒危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普氏原羚。公安人员当场对项目部保护野生动物的行为给予了表扬。”中铁二十二局京新项目负责人高飞说。

  高羊茅联袂披碱草为路基“添绿”

  给高速公路路基两边种草,是摆在项目技术人员面前的又一道难题。

  技术人员成立课题小组,重点就是选择草籽,先小规模野外单株预实验,即将不同草种置于不同环境中,观察其生长情况。

  开始,他们把目光锁定在耐旱、耐寒、耐碱、耐风沙的披碱草上,对试验段种子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但很快,大家发现披碱草虽然生长较快,但抵御风沙效果一般。

  技术人员没有气馁,通过向当地林草部门和牧民请教,又找到了一种耐旱和易于成活的草种——高羊茅。高羊茅根系很深,具备极强的适生能力,能很好地起到防风固沙、保护水土的作用。

  “从适应性和成活率方面考虑,我们最终选择了高羊茅作为主要修复草种,而披碱草作为搭配一起种植。”高飞介绍,二者搭配,分别承担不同的“职责”,其中高羊茅抵御风沙,披碱草则快速扩散繁衍,扩大绿地面积。

  几年来,项目部播下的几百公斤草籽,争相萌发、生长、开花、结籽,覆盖高速公路沿线两万平方米的土地,让京新高速梧木段成为浮在荒漠戈壁中的一条绿色大道。

  据交通运输部有关专家介绍,京新高速是继连霍高速公路之后第二条全天候进出新疆的公路动脉,其全线通车使得北京与乌鲁木齐之间公路里程缩短1300多公里。沿线经过北京、张家口、乌兰察布、呼和浩特、包头、巴彦淖尔(临河)、阿拉善、酒泉、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

  京新高速北京段于2014年5月24日通车,内蒙古至新疆临白段于2017年7月15日全线贯通。2019年,位于天山北麓的梧木段正式开工建设,设计时速120公里,双向4车道。今年6月30日,梧木段通车,总里程2768公里的京新高速全线通车。

  统计数据显示,京新高速公路通车以来,出口总车流量持续增长,从开通首日的1300辆增长到目前的日均6400辆,入口总车流量从1330辆增长到目前的日均6455辆。

  相关链接

  把生态保护落实到施工的点点滴滴

  京新高速阿盟段地处内蒙古阿拉善,全线穿越戈壁沙漠无人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数量极少的植被一旦破坏,恢复起来十分缓慢。为此,建设者始终将保护阿拉善脆弱的生态环境放在第一位,提出了“在美丽的阿拉善大地,除了留下一条康庄大道、一段美丽传说和一腔深情厚谊外,不留下一丝来过的痕迹”的环保思想,他们“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行动落实在了施工生产的点点滴滴。

  建设过程中,办公区、生活区、工地试验室、各类临时设施、水土和环境保护设施等,全部进行统一规划建设,严格控制临时用地面积,把地处戈壁沙漠深处的高速公路当作繁华都市的市政工程施工和管理。施工单位在工地现场设立了标准垃圾箱,多辆垃圾回收专用车来回穿梭,收集沿线垃圾;定期组织全体建设者开展“清除白色污染、守护一片绿色”专项活动,延伸开展了节水为荣、一水多用、珍惜纸张、种树种草等专项主题活动,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京新高速施工沿线还专门修建了供羊群、骆驼等动物迁徙的过道桥涵、环保隔离栅栏和大量的野生动物饮水点;对取、弃土场采取了防护措施,增加了防护钢丝网,有效保护了牧民与牲畜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不再使用的临时用地及时进行恢复。针对沙漠路段特殊的地质条件,施工者还专门设计了填充式的防风沙袋,由一个个1平方米的方格组成,沙袋采用耐寒耐晒的材质进行了独特设计,至少可以保持20年的时间。为了更好固定公路沿线的流沙,还在沙袋的网格内种植了适用于沙漠地区生长的植被。(记者 矫 阳)

中国故宫与瑞典王宫谁美?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记者今天要去瑞典王宫。所以,特意看了一下中国的故宫。没有比较就没有心跳。人们总是在比较中学习知识,增强记忆。通过对比了解中瑞之间的相同与不同。我在查找瑞典王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文件。

看了以后,我突发奇想。感觉最近这几年,在欧美突然感觉保密很重要。但是,你想想,如果你有了谷歌地图,你有了互联网,你有什么秘密可以保持呢?就看这张图,就让我想起新疆那个被许多西方媒体用来用去的影影绰绰的所谓新疆什么营的卫星地图。是何等的拙劣和不着边际。为了抹黑,脑子已经黑得一塌糊涂,看到哪里都是黑的。我记得用谷歌地图,连我家乡地藏寺村的地带都可以看到。这是我的第一个想法,觉得瑞典人其实早期是非常开放的,善良的。但这两年有点儿神经兮兮的。也可能是被恐怖袭击给吓的,吸取了教训吧。

我脑中的第二个想法就是这是方方正正的瑞典王宫。最早是在1730年代建的。距今将近300年,确切地说是291年。这里是瑞典国王工作的地方。有时也在这里进行最重要的接待工作,例如胡锦涛主席就曾访问参观过这里,受到瑞典国王的热情接待。那时是2007年6月9日。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就象今天一样。华人华侨和留学生在国王花园边上,拿着小红旗迎接中国元首的到来。那是个星期天。当我挺着大肚子和夫君路过市中心的时候,路上几乎没人。但是,到了NK附近就看到了很多华人华侨和留学生。不一会儿,皇家御林军的马队就来了。然后,是国王和胡主席的皇家御用马车。两位元首频频向欢迎的人群招手,但是,一转眼他们就过去了。人流开始追赶他们,从皇家公园再走到皇宫。我还记得当时在路上遇到了杨丽然校长,她激动的说,这是史无前例的。这是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访问瑞典。太隆重了,也太激动了。等到我们走到王宫的时候,那时我们是在王宫的后门。那里轿车是可以直接开进去的。国王和胡主席是坐马车进去的。但是出来的时候是乘坐红旗轿车出来的。我们都感到万分激动!

瑞典是1950年5月9日同中国建交的,第一个西方国家同中国建交。两国之间无论是高层领导人,上到习仲勋他老人家,下到平民百姓,都感觉瑞典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国家。习仲勋委员长是1981年来访问的。他对瑞典印象非常深刻,据报道和他的翻译的回忆,当时,他宣布立即邀请瑞典议会领导人派大型代表团到中国访问。瑞典也非常高兴,对他的演讲报以经久不息的热烈的掌声。是的,60年代,70年代,瑞典有很多汉学家,包括前不久去世的米尔达尔,他当时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他写了中国农村的一个小村庄的惊人变化。后来的林西莉,通过传播中国古琴文化向瑞典人介绍中国,中国在瑞典人心中的印象是积极的。当然,那时的交往并不是象现在这样频繁。这里的中国人最早有30年代来的,但很少。大部分是改革开放以后来的。到现在,有人说全部加起来可能有六万多华人华侨在瑞典工作和生活。中瑞交流已经到了深入发展的阶段。尤其是在2010年当时是副主席现在是主席的习近平访问的时候,中国的吉利收购了瑞典的沃尔沃轿车。现在,李书福已经有了沃尔沃卡车的大部分股份。中国银行,中铁建,华为,中国电信,五矿,国航等大公司都在瑞典有代表处。来瑞典的公司越来越多。瑞典从上个世纪初爱立信在上海设立代表处开始,现在也有600家公司在中国投资贸易开办工厂等。可以说我们中瑞之间的交往越来越深入。

用学者的话说,中瑞之间好到了可以互相批评但也不破裂的程度。扯远了。

我看了瑞典王宫,赶紧想看看中国故宫什么样。谷歌一搜,搜出以下文章和图片。这是网易援引标志情报局公众号的文章和图片。

  1420年12月(永乐十八年),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发布诏书,宣告北京宫殿竣工。次年正月初一,朱棣在奉天殿(今太和殿)接受朝贺,由此开启了紫禁城自明至清的使用历史。明代14位皇帝和清代10位皇帝,凡491年中先后在此发号施令,统治中国。

  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又是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这是全社会的一件文化盛事。

  故宫博物院将在「大庆之年」奉上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活动将突出故宫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匠心呵护遗产,以文化滋养社会,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为此,故宫博物院还专门为「紫禁城建成600年」设计了主题纪念标识。

  该标以紫金城的正门「午门」的建筑为原型设计,以平面的方式绘制出该建筑,并用两种不同的红色营造出立体感。

  红色建筑图形的中心位置标有「1420-2020」字样,图形的下方辅以金色的传统纹样「祥云」图案和金色镶边的红色数字「600」。

  中文标准字「紫禁城建成六百年」的设计也很有趣,独特的笔画构造出故宫中式窗饰的特点。

  另外,故宫博物院还发行了「紫禁城建成600年纪念券」、 《故宫博物院》特种邮票、紫禁城建成600年金银纪念币、等内容。

  纪念券正面以太和殿为主景,背景辅以紫禁城鸟瞰图,同时展现其雄伟壮观与历史深邃。背面选用九龙壁上的第一条龙为主景图案。三交六椀菱花窗棂、琉璃砖雕、日晷、龟背纹、江崖海水纹等故宫经典元素分布在纪念券的不同位置。

  纪念券

  纪念券

  纪念券

  纪念币共7枚,纪念币正面图案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并刊国名、年号。背面图案共7幅,均刊面额及「紫禁城建成600年」字样。

  其中1公斤圆形金质纪念币背面图案为紫禁城俯瞰景观,辅以祥云组合设计。3克圆形金质纪念币背面图案为铜鹤、大吻造型,辅以旭日、祥云等组合设计。2公斤圆形银质纪念币背面图案为太和殿内景,辅以装饰图案组合设计。

  纪念币

  15克长方形银质纪念币背面图案为太和殿建筑造型,辅以祥云及台基等组合设计。15克长方形银质纪念币背面图案为保和殿建筑造型,辅以祥云及台基等组合设计。5克圆形银质纪念币背面图案为麒麟造型,辅以宫门、装饰纹样等组合设计。

  《故宫博物院(二)》特种邮票一套4枚,小型张1枚。邮票图案名称分别为:金水桥、中和殿、乾清宫、千秋亭,小型张图案为故宫博物院平面示意图。

  特种邮票

  特种邮票

  相关资料

  故宫600周年纪念币公告发行

  纪念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特种邮票发行

  “紫禁城建成600年纪念券”发行仪式在故宫博物院举行

  ——

  文内出现的商标及图像版权属于其合法持有人,只供传递信息之用,非商务用途。如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以上文字和图片只供信息传递,非商务用途。

看到故宫的图片,我又是感慨万千。80年代90年代在北京学习和工作的时候,经常带外宾到故宫,到天安门。记得有一次我带着五个俄罗斯帅哥工程师访问天安门。我说,这里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吧。当时,我是一名人大的学生,也没有去过莫斯科红场,因为我们学习工运史的时候,总是提苏联老大哥,所以,我原以为红场可能比天安门广场大呢。但是,苏联老大哥的工程师很诚实,他说,天安门广场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没有其他广场可以和它相媲美。我说,红场没有天安门广场大吗?他说,没有。原来如此。

后来,又过了10多年,我带着瑞典男友到故宫参观,结果,看到太和殿的说明牌上的右下角写着American Express. 我当时都没有多想,只是感觉那个时候,只要是有人投资,什么钱都收。来者不拒。我们就是缺投资。所以,如果人家给钱了,就放到明艳处,我们是守信用的,也是很大方的。但是,我的男友看完立即就笑了。我问他为什么笑了,我想他可能是看到英文笑了。他说,在故宫这么神圣的地方,你们居然放美国特快,很有意思。

再后来,就有星巴克想进故宫。引发巨大争议,最后,没有获批。由此可见,一开始的时候,我们是非常开放的。小打小闹的隐蔽一点的,悄悄进入故宫,也没有什么。但是,如果大张旗鼓,就会让人反思,多想。于是就感觉不妥。

同样,在瑞典也是一样。2009年我到林雪平采访,参观德国公司,我发现瑞典有很多德国公司。我就问厂长,你们有这么多德国公司收购你们的工厂,你们不担心吗?因为我知道80年代,中国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在我们东北是非常担心的。以至于有些地方对日本人的投资和购买都表示非常谨慎的态度。

瑞典厂长说,一方面,不担心,因为他们来这里开厂雇佣的还是瑞典工人,一切照旧,他们照常纳税。另一方面,我们自己没有资金了,也是迫不得已,必须这样做,否则,继续不下去了。他的回答很诚实。

但是,最近两年,欧盟开始对外商投资有了一些规定。在瑞典也传出这样那样的担忧。我感觉这也是表明他们没有那么大信心了。没有以前那么大度了。在这种时候,我们更应该互相理解。确实,我的感觉是欧洲的非政府组织的出现,主要是针对大公司的垄断。因为政府对大公司有时并没有管辖权,欧洲的政府很难对大公司指手画脚或者进行干预。于是,一些非政府组织开始出来在政府和公司之间,吸纳他们的支持,也吸纳社会的支持,同时,想发挥公平公正的作用,指出社会的弊端。

在中国,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比较强势,可以通过自身的力量依靠群众路线就纠偏纠错,因此,非政府组织就相对弱一些。另外,在中国本来就有很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这些单位本来就应该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政府主要是指公务员部分。当然,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是从过去国有企业占主导的情况下改革到国企民营集体共存的情况。集体企业最后几乎被消灭了。但个体很发达。过去40年中,有些时候,企业无所不能。也有个别企业靠贿赂政府官员达到自己的目的,导致腐败。有一段时间,人们对污染放松警惕,对不良的社会风气不管不顾,只要能挣钱,就丧失了底线。对于这种引起公众不满的情况,习主席和李总理上台以后,给予了大力度的整治。受到老百姓的欢迎。

又扯远了。

记得我大学的时候,一个高中同学从西安交通大学给我寄来一张明信片,写的是华清池与故宫熟美?我想我那时还没看过华清池呢,也不知道怎么回答。2014年我去了华清池,我觉得华清池很美。但那里更像一个公园。而故宫,就象一个百宝箱,比较厚重。建筑厚重,历史厚重。文化厚重。故宫承载600年的历史,就像压舱石一样给中国人底气和地气。看到华清池,让人想起杨贵妃,因此,给人以轻松娱乐的感觉。因此,各有千秋!

现在把故宫和瑞典王宫相比也是一样,相同点就是,都是王宫,都有历史的厚重感。但瑞典王宫有300年历史,中国故宫有600年历史。瑞典王宫里边都是镀金的,是意大利的风格。总的结构是方方正正。故宫也是有镀金的也有真金的。故宫也是方方正正的,坐北朝南的。但是,房檐上总是有各种象征意义的雕琢,增加了美感。颜色鲜艳,皇权特征明显。而瑞典的王宫大理石基座,也很厚重,但和其他建筑之间相得益彰,和谐共处。这是瑞典很多建筑的特点。因为他们不想让某一座建筑太突出。另外,瑞典人喜欢的颜色是黄蓝色就象他们的国旗。瑞典海和湖多,蓝色自然。另外,由于瑞典铜多,很多建筑也有铜锈的颜色,绿色。中国人喜欢红色和黄色,红色象征生命力,黄色是皇权的象征。

同样,中瑞之间或者说中西之间就是有这样的差别。比如说,在西方股市大涨,就是黑色,股市大跌,就是一片红。而中国正好是相反,股市大涨,一片红,股市大跌,一片绿。同样是红色,却代表正好相反的意义。

中国人结婚都是穿红色,西方结婚穿白色婚纱。经过改革开放,中国开始接受了白色婚纱。西方人现在也开始喜欢红色。尤其是老人,喜欢鲜艳的颜色了。

总之,我觉得,我们就是应该在这种相互交流中才能促进相互理解。疫情让我们憋在家里,无法亲身交流,互联网似乎可以补拙,但是,最终,人们还是期盼有一天,我们能够完全从对病毒的恐惧中解放出来。期盼病毒在太阳的照射下,立即死光光。也期盼人类在困难面前能够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而不是互相打击,互相猜忌,这样做是困难的。因为人们在困难的时候就会有低落的情绪,有焦虑有狐疑,有互相指责的毛病,所以,这更需要我们克服这些困难。这也是为什么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所在。越是困难,越是要相信人类需要互利合作才能把好运掌握在人类的手中。

欧盟将在7月实行新冠疫苗接种证明芬兰已经开始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据芬兰卫生部消息,芬兰今天就有人可以在我的疫苗页(My Kanta Pages)上看到自己接种疫苗的情况。

有了这个疫苗接种证明,就可以到有需要的国家去旅行了。但是,这个网页还在完善之中,并不是每个人的信息都已经准备好了。大家还需要一下耐心。

另外欧盟的疫苗接种证明将在7月份开始实行。欧盟针对这个问题似乎也讨论了很长时间,最后,还是不得不用科学技术来管控新冠问题。

中国在去年就已经开始了健康码,如果你是健康的就是绿色,在手机上显示,如果是在危险地段,就是黄色,如果你中招了,就是红色。这样人们很快可以意识到你是什么状态,有利于人们快速应对新冠肺炎。

但是,在欧洲,人们对这个问题可以讨论到平等,人权和隐私等多种问题,一直对此犹豫不决。人们到底有没有新冠,一开始都是糊涂帐。有的人都有抗体了,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感染上的。

现在,欧盟国家都在积极打疫苗,打第一剂以后,就给了一个小卡片。打第二剂的时候需要带着第一剂的卡片去打。然后,可能会得到一个两剂的证明。

有了两剂,可能就可以旅游了。现在在斯德哥尔摩,和中国一样,也需要证明你是阴性的才可以通过,否则,拒之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