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卫生与健康

重回华南海鲜市场:从这里开始?也从这里”消失”?

来源 封面新闻

  原标题:重回华南海鲜市场:从这里开始?也从这里“消失”?

△华南海鲜市场航拍图。

△华南海鲜市场航拍图。

  封面新闻记者 梁波 田雪皎 发自湖北武汉

  “我是第二次来,来取样!”3月3日17时许,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石正丽现身华南海鲜市场。当天,她和她的团队带走两箱样本。

  “我一直在这。守市场,我没被传染。难道我就活该被感染?”3月1日16时许,市场一位留守工作人员仰卧沙发上,有点不忿。

  去年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因被指为新型冠状病毒“疫源地”,一夜之间,华南海鲜市场的名气,似已超过长江边的黄鹤楼。

△市场内清运出来的囤积物将被运走。

△市场内清运出来的囤积物将被运走。

  3月3日,武汉疾控部门组织多支消杀队,开始市场内全面消毒作业。3月5日,消毒结束,市场内囤积货物也被清空。

  从这里开始?也从这里“消失”?于是,封面新闻记者决定:重回华南海鲜市场。

  石正丽现身市场

  3月3日17时许,由武汉疾控部门组织的消杀人员进入市场,开始对华南海鲜市场内彻底全面消毒作业。

  在西区外公路边,一辆轿车旁,围着一群人。其中两位用装有酒精的喷壶,仔细喷洒了两个泡沫保鲜箱后,箱子被塞进轿车后备箱。

  经证实,泡沫保鲜箱内装的是刚从市场内取出的样本。人群中,一位清瘦女士,正是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研究员石正丽。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2月3日,石正丽及其团队通过《自然》在线发表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研究论文,论文题为《蝙蝠是造成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可能来源》。新型冠状病毒“蝙蝠毒源说”被广泛引用。不过,很快,石正丽等人5年前发表的一篇论文被扒出,这篇论文题为《一个类似SARS的蝙蝠冠状病毒群显示了人类出现的可能性》。论文中的“我们构建一种嵌合病毒”,使得 “病毒系武汉病毒所实验室泄漏”的传闻随之传开,并将武汉病毒研究所和石正丽本人推向风口浪尖。面对质疑,2月2日,石正丽通过朋友圈声明:“我石正丽用我的生命担保,与实验室没有关系。”

  石正丽“用生命担保声明”一出,再次遭到广泛质疑:“石正丽应该拿出科学证据,而不是赌命。”

  时至3月3日,怀疑与质疑仍在“子弹飞”,石正丽现身华南海鲜市场令人瞩目。

△3月3日,石正丽团队将装裹取样。

△3月3日,石正丽团队将装裹取样。

  石正丽证实,这是她第二次来华南海鲜市场,即来市场内提取样本,用于研究新型冠状病毒的环境存活。“来一次不容易。”

  “相比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研究所,我们提取样本要少得多,目前所得发现,也与中国疾控结果一样。”石正丽说,“他们比我们发现的多些,我们没什么发现。”

  话题最终还是转到了早前“论战”上。

  “这阵好了一点,前一阵把我们骂死了。”石正丽说,媒体报道的点,和她们想说的点,不在一条线上,容易产生误解,“其实我们做了好多事情,搞得我们什么话都不敢说。一说就批一通,啥都不敢说。”“我已经领教了,我现在害怕。”

  石正丽进一步解释,事实还没有完全弄清楚时,老百姓就会信那些谣言。“你不说嘛,他说了,然后他就信他说的。我们不是不说,是因为我们没有拿到最终结论,不能随便说。因为我们做科研的,没数据,我们不会随便说,也不好说。”

  至于那句“用生命担保”,石正丽坦言,那是生气时情急之下说的。

  新型冠状病毒“到底从哪里来”?石正丽回应称,“这个我们肯定搞不到,要靠卫生部门和疾控系统。”

  钟南山院士早些时候曾指出,华南市场关闭导致中间宿主难找到?石正丽更是直截了当:“他说的都是对的。”

  公司人员“零感染”?

  成为风暴中心之前,华南海鲜市场的名气,仅限于华中地区。

  公开资料显示,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云集经营户1000多户的华南海鲜市场,集海鲜、冰鲜、水产、干货等为一体,规模华中地区最大。

  站在江汉区发展大道与新华路交叉十字路口,面朝北,层高两层的华南海鲜市场,被新华路隔为两个区。左边西区,右边东区。通过无人机拍摄画面空中俯瞰,市场屋顶呈黑色。

  主体公司名叫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公司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兼总经理余甜,股东余其泽。据中国经营报报道,余其泽系余甜的弟弟。父亲余祝生被当地一些人尊称为“大哥”。

△华南海鲜市场股权投资图。

△华南海鲜市场股权投资图。

  公司办公楼,位于市场东区最东端,紧邻发展大道余新华路十字路口。3月1日16时许,从大门进入,两位年轻男士正坐在厅内沙发上,一人斜卧着,一人正身坐着。

  两人证实,他俩是公司留守的内部安全人员。“担心市场发生意外,我经常进入市场内。”正身坐着者说,除了他们,公司其他人没人上班,公司管理层任何信息,他也无法提供。不过,他可以肯定的一点的是:截至目前,公司所有人员零感染。“我进里面,就戴着一层口罩。”斜卧沙发者语有点不忿,“我没被传染。难道我就活该被感染?”说完,他点上一根烟,吸了一口,双目望向屋外。此时,市场伤口正飘着小雨。

  最近一周时间以来,封面新闻记者连续来到华南市场走访时留意到,市场关闭后,负责看守分为内保和外保。身着日常普通服装者,可以随意进入市场内。而身穿保安服装者,要么守在入口处,要么在临街巡逻着。

  2月29日,身着保安服的男士说,他和同事被派人市场外围值守,已经20多天了。如果要被感染,早就出现症状了。不过,他们目前无一人发现有症状。“有新闻报道,钟南山说华南市场可能不是源头,我也觉得它是背黑锅了。”

△华南海鲜市场工作人员对“疫源地”有点不忿。

△华南海鲜市场工作人员对“疫源地”有点不忿。

  保安说话间,一位穿着拖鞋的男子,径直从西区入口走向市场内后经证实,这位男子是华南海鲜市场留守工作人员。再后来,也就是3月1日,在华南集团办公区大厅,这位“拖鞋哥”正是沙发上的“葛优躺”者。

  华南海鲜市场公司所有人员“零感染”?

  3月5日,封面新闻记者通过该公司人力部门予以求证。一位陶姓女士表示,疫情发生前,她休产假了。不过,据她了解,“公司同事都没事,大家都好好的。”

  市场将彻底“消失”?

  从3月2日开始,华南市场一改关闭后的冷清,陆陆续续有施工人员来到新华路,给市场打围。3月3日下午,江汉区区委宣传部派驻现场的工作人员证实,市场内全面彻底的消毒工作,将在3月5日前结束。此前,有消息称“华南市场将被彻底消失”。这位工作人员回应,“场内囤积物将被处理。当然,主体建筑不会被拆除。”

  3月3日下午17时许,封面新闻记者跟随一组消杀工作人员进入西区十五街看到,市场内阴冷潮湿,加上使用的应急电源,场内光线较昏暗。

  一位希望匿名的消杀人员透露,市场关闭后,已开展多次消毒。而这一次作业,需进入铺面内部进行深度消杀,为清运囤积物资做准备。市场内光线较差。有些铺面还有小阁楼,需要消杀人员扶着楼梯或简易梯子爬上去,再进行消杀。“现场湿滑,这样上下梯子,需格外小心。”

  这位消杀人员说,按2月25日制定的消杀方案,市场物资清运出市场时,物资全面消毒作业也由各消杀队负责。待物质全部清运后,市场还将进行一次终末消杀作业,而后再进行现场样本采集并送检。

△疾控消杀人员在市场内消毒。

△疾控消杀人员在市场内消毒。

  1月26日,据央视报道,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首次从华南海鲜市场的585份环境样本中,检测到33份样品含有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并成功在阳性环境标本中分离病毒,提示该病毒来源于华南海鲜市场销售的野生动物。阳性样本分布在市场22个摊位和1个垃圾车,其中分布在华南海鲜市场西区的阳性标本31个,占全部阳性标本的93.9%。

  早前,武汉市场监管部门调查发现,华南海鲜市场名义上是海鲜市场,实际上是一个综合市场。市场西区存在野生动物交易,尤其是西区七街和八街靠近市场内部区域,存在多家野生动物交易商铺。

  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中国疾控中心检测数据显示,西区七街、八街靠近市场内部区域的阳性标本有14个,占全部阳性样本的42.4%。

  日内瓦时间2月28日,世卫组织在日内瓦召开新冠肺炎发布会。

  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技术主管玛丽亚·范·科霍夫表示,去年12月的一些初始病例与华南海鲜市场有关,但另一些初始病例并没有与该市场有接触。穿山甲有可能是中间宿主,但尚不清楚细节。

  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同时表示,冠状病毒在某个地方出现,是自然史上的不幸事件。“我们需要了解病毒的来源以便于控制它,避免其再度来袭,而不是去责怪谁,或是哪种可怜的动物的过错,动物没有错。”

  不是唯一疫源地?

  “我第一次接触新冠肺炎患者,是去年12月29日,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会诊的时候。”3月2日,感染新冠肺炎39天后,重回工作岗位第一天,武汉金银潭医院副院长黄朝林告诉封面新闻记者,当时,因为有着传染病经验,他的警惕性较高。

  除副院长职务,黄朝林还有一个身份,湖北省医疗组专家。1月24日,黄朝林等人通过医学期刊《柳叶刀》在线发表论文显示,41个病例中,只有27个病例有海鲜市场暴露史。这篇论文还提醒注意,2019年12月1日首名发病患者,并无海鲜市场暴露史。

  黄朝林等人论文,和武汉市卫健委等部门发布的排查信息,却存不同。

  无论是2019年12月30日,武汉市卫健委医政处通知要求各区卫建(卫计)局、各委属医疗机构,“清查近期去过华南海鲜市场或在华南海鲜市场附近工作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人”。还是2020年1月5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报送国家卫健委的《关于湖北省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不明原因发热肺炎疫情的病原学调查报告》以及武汉市卫健委在第一版《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诊疗方案》中,华南海鲜市场均被视为新冠肺炎疫源地,并成为“众矢之的”。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包括一线医院、科研院所在内,众多科研人员“蜂拥而上”展开了疫源地溯源研究,使得新冠肺炎疫源地研究不断得到深入。其中,华南海鲜市场“不是唯一疫源地”说此起彼伏,从而让“疫源地在哪里”变得愈加扑所迷离。

  其中,直接提出“华南海鲜市场并非疫情发源地”,是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副研究员郁文彬(2月22日,封面新闻曾予以报道)。

  这项研究成果,于2月20日通过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通过官网发布。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办公室主任殷寿华短信回复封面新闻记者,“该论文处于预印本状态,其研究结果等待同行专家评议。”

  据论文报告,科研人员收集了公开数据库中覆盖四大洲12个国家的93个新型冠状病毒样本的基因组数据,基于120个变异位点得到58种单倍型(基因类型)中,来自华南海鲜市场患者样品单倍型与H1有关,而作为更古老的基因类型样本H3、H13和H38则来自华南海鲜市场之外。可见,华南海鲜市场的新型冠状病毒是从其他地方传入进来,在市场中发生快速传播蔓延到市场之外。

  郁文彬副研究员作为第一作者的这篇论文发布后,立即引发“新冠病毒可能存在多个疫情发源地”猜想。武汉大学医学部病毒学研究所副所长杨占秋对此表示,新冠病毒可能同一时期有多个发源地,有可能来源于不同动物、不同人或不同地域,这将给寻找病毒源头和疫情防控带来更多挑战。

  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2月28在日内瓦指出,关于任何疾病的来源,任何地方都有可能。冠状病毒是全球现象,在全世界都存在。

  “重要的是我们不要去责怪其地理来源,而是关注如何应对及遏制病毒。”

△消杀人员在市场西区展开消毒作业。

△消杀人员在市场西区展开消毒作业。

  被忽视的小诊所

  疫源地扑所迷离,新冠肺炎“零号病人”和“一号病人”是谁?至今也是一团迷雾。

  “零号病人”指的是第一个受感染,并开始散播病毒的人。流行病调查中,零号病人也被称作首发病例、标识病例。不过,这个携带了病毒的人,不一定会发病。因此,还有“一号病人”的说法,标记的是第一个出现症状的病人。两者不一定等同,往往还不是同一个人。在他们身上,流行病学家能找到重要的指征意义,为后续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

  去哪里去找“零号病人”或“一号病人”?多位流行病学专家支招:去医院找到发热病人病例。

  地理方位看,华南海鲜市场所处位置不仅特殊,而且周边医院较多。同时,还紧邻2019年春运40天发送旅客550万人次的汉口火车站。

  从华南海鲜市场向南行约500米,是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该中心负责武汉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疾病预防与控制、疫情报告与信息管理等工作。

  武汉疾控中心对面,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疫情发生后,已被确定为新冠肺炎危重症收治定点医院。

  向西不到100米,是武汉市优抚医院。这是一家二级综合医院。据公开信息显示,2019年12月12日,这里曾接诊一名发烧干咳患者,或是武汉市最早一批新冠肺炎患者。

  再以华南海鲜市场为中心,将视线范围扩大,封面新闻记者发现,往东2.3公里,是武汉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往东南方向1.6公里是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往南1.9公里是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上述三家医院,目前都是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救治主战场。

  同时,从空中俯瞰,华南海鲜市场周边分布大大小小新旧小区数个。不过,据多位市场经营户透露,市场从业者多数租住在东区一墙之隔的旧小区。

  小区居民介绍,这里很早就发现有住户感染,小区大门右侧的武汉众生综合门诊部,或是最早接诊诊所之一。该诊所已于武汉封城前关闭,玻璃门上张贴通知显示:“内部装修,暂停营业15天”。

  据下沉该小区值守工作人员透露,诊所医生也被感染。封面新闻记者拨打诊所徐姓投资人的联系方式,提示语音显示,该手机号已启动通信助理漏话提醒,暂时无人接听。

  新冠肺炎“零号病人”和“一号病人”能找到吗?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王立铭曾通过认证微博表示,“就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而言,我对于找到所谓零号病人是比较悲观的。”

  3月5日中午12时许,华南海鲜市场内消毒几近收尾,数百个绿色垃圾箱里,装满了从市场东西区清运出来的囤积物。

  据现场工作人员早前介绍,囤积物将被转运到指定地点,作无害化处理。“一切从这里开始,一切也从这里消失,华南海鲜市场将变干净!”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反思(一)张文宏复盘新冠肺炎④:中国传染病防控体系穿越寒冬

来源 澎湃新闻 和 华山医院感染科微信公众号“华山感染”

作者张文宏为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

  近日,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举世瞩目,社交媒体上的信息轰炸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为帮助大家了解疫情的动态变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微信公众号“华山感染”持续更新疫情相关数据,并邀请华山医院感染科张文宏、王新宇等专家就疫情的变化趋势、热点问题及相关注意事项,专门进行答疑解读。

  张文宏是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他所领衔的华山医院感染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参与过“非典”与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救治,张文宏也是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自武汉疫情发生以来,张文宏一直跟踪,已在“华山感染”连撰数文,他的文字既专业严谨又通俗易懂,澎湃新闻经授权转发,我们希望“华山感染”的这一组文章对读者更理性地看待疫情、更有效地做好自我防护工作有所裨益。

  复盘时刻

  我们和世界好像处于两个半球,我们正穿越寒冬,世界则刚从秋天出来。我们很庆幸,没有在寒冬中冻僵,但是我们更应该为下一个寒冬做准备。人类历史长河,寒暑交替是规律,岁月不会一直静好,放下傲慢,心怀谦卑,再带点焦虑,世界一定会更好。让我们一起为世界和中国再复盘,找到明天的路。

  复盘美国——第一阶段

  防控要点:

  外防输入,稳住经济

  美国的第一例病例确诊于1月21日,是一位从武汉返回华盛顿州的30岁男性(很巧,上海的第一例确诊于1月20日确诊,为武汉输入,随后上海启动应急响应),当时他住在特殊的隔离病房中,并接受了机器人听诊。同时,他也是第一个服用治疗埃博拉病毒的实验性药物瑞德西韦的患者。当时报道他在服用该药物后迅速治愈,也拉开了在此次疫情中出尽风头的瑞德西韦药物临床研究的序幕。

注:图片来源网络

注:图片来源网络

  而随着中国疫情的升级,美国输入性病例的不断增多,1月31日,美国卫生和公共服务部宣布美国进入国家卫生紧急状态。美国总统特朗普从2月2日(星期日)起,对过去14天抵达中国的非美国籍人士实施了暂时的入境禁令。

美国卫生部部长亚历克斯·阿扎尔(Alex Azar) 图片来源: https://www.politico.com/news/2020/01/31/coronavirus-public-health-emergency-110071

美国卫生部部长亚历克斯·阿扎尔(Alex Azar) 图片来源: https://www.politico.com/news/2020/01/31/coronavirus-public-health-emergency-110071

  似乎,美国全面抗疫的战役打响了,那么,美国在过去一个月内,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美国是科研、医药大国,医学科研的能力十分强大。疫情开始后,在1月到2月份之间,包括美国疾控、多个医药龙头企业、多所高等学校都迅速启动,开展对于疾病诊断、疫苗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吉利德公司的瑞德西韦已经进入了临床试验,新冠疫苗也计划在4月份投入临床试验。

注:图片来源网络

注:图片来源网络

  同时,美国各界都在极力地“稳定军心”,多个政要公开表示目前美国新冠的风险很低,呼吁民众理性对待。

2020年2月2日,芝加哥春节游行在中国城举行,芝加哥市长不戴口罩参与,鼓励民众 注:图片来自@ 芝加哥侨学网

2020年2月2日,芝加哥春节游行在中国城举行,芝加哥市长不戴口罩参与,鼓励民众 注:图片来自@ 芝加哥侨学网

  点评

  而在几乎同时,上海迅速启动了一级响应,全国各地也启动了一级响应。而世界各个国家基本采取的是边境控制,并没有在初期开启国内高级别的预警。

  因为美国是联邦制的国家,各级州政府也做出了相应的应对。美国对待新型冠状病毒这个输入性疾病的态度是谨慎但克制的。美国社会对于该疾病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但大部分主流的意见认为这对于美国来说更像一场“严重的流感”。

  点评

  针对一个新发传染病,如果早期的死亡率不高,全球都很难会立即启动一级响应的,这也可以从各个国家目前的反应中看出。事实上,如果没有武汉的前车之鉴,中国各地也很难启动一级响应。而且世界上各个国家是否能够采取与中国类似的一级响应也是个国情问题。

  美国在各个宣传中,强调手卫生,但不强调佩戴口罩,强调患病后及时就诊,但也不断重申该病对年轻人和健康人的危害性较小。在当时中国疫情的形势逐渐明朗的情况下,美国这些举措也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当时社会的过度反应。

 注:图片来源美国疾控

注:图片来源美国疾控

  点评

  中国和新加坡的疫情防控,让美国心里有些底了,所以不想太影响经济,大不了和2009年大流行H1N1流感一样处理。而随着美国疫情的逐渐变化,从上周起美国多个地区也逐渐开始增加防控力度,今天美国也已经加大对医疗保险的投入,为重症患者的诊断和救治做了准备。也是十足的未雨绸缪的。

  但这个过程中,美国的一些政策和措施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美国在疫情的初期,主要的筛查对象是严格控制的,患者必须曾经前往中国,或者接触过确诊患者,或者症状较重。这样的筛查限制也招来诟病,曾有多个报道讲述了患有“感冒”症状的患者无法得到筛查的情况。而美国疾控总的检测量也非常低,受到了媒体的多方指责。

纽约长老会医院急诊科医师马特。麦卡锡媒体访谈 注:截图来自网络视频

纽约长老会医院急诊科医师马特。麦卡锡媒体访谈 注:截图来自网络视频

  点评

  从这点来看,美国的做法和中国武汉早期的做法其实是一致的,按照普通的冬季病毒性感染,各国采取的态度一般都是如此。哪怕知道有新发传染病的风险,只要病人不多,美国也不担心。

  2月中旬,美国疾控曾将一套核酸检测试剂盒发放到州和地方卫生实验室,但后续因为试剂盒缺陷,不得不替换试剂盒。这导致2月份各个州和地方的实验室无法快速做出诊断,核酸检测一度停滞。

  此外,由于市场制度的原因,美国前期对于检测新冠的报销也受到医疗保险公司的限制,初期无法报销非高危人群的新冠病毒检测,这样也导致了报道例数比实际要低很多。

  同时,由于美国的政府制度等原因,美国所有的确诊患者都没有公布其生活轨迹,包括居住社区、工作场所等,而仅仅公布了就诊医院。这样的措施能否有效地协助社区传播的阻断,也仍然存疑。

美国公布的信息整理,患者生活轨迹信息非常少。 注:图片来源 @一亩三分地Warald

美国公布的信息整理,患者生活轨迹信息非常少。 注:图片来源 @一亩三分地Warald

  点评

  这就是为什么一旦出现社区大规模传播之后,采取季节性流感的处理方法就成为必然的选项了,因为每个病例都不能彻底追踪了,你希望美国疾控人员像我们疾控的兄弟们没日没夜工作?那估计也是做不到的。所以一旦他国出现全国性蔓延,无论是美国还是新加坡,都是自动启动流感应急方案,这也是为什么此次疫情被认为是相当于严重的流感流行。

  美国加州的Solana在2月26日出现了美国首例无法追溯感染途径的病例,2月29日华盛顿州kirkland一家名为LifeCare的养老院出现了聚集性病例。而截至3月3日,在美国加州、华盛顿州和佛罗里达州共出现了十余例不能追溯感染途径的病例。这提示美国多个州已经出现了社区传播,而社区传播则意味着美国的疫情已经不能停留在严防输入性病例上,而进入到了必须打破本地传播链的关键的第二阶段。

 注:图片来源美国疾控

注:图片来源美国疾控

  点评

  无明确传播途径的社区感染病例发生,一般会触发高级别的预警,所以加州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但不代表会采取和中国一样的措施。可见美国的第一阶段防控要点是外防输入,稳住经济。但第一阶段里面,美国对于筛查人群的严格限制,仅筛查有严重症状、中国旅游史、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等,也使得想要达到百分百防御成为了不可能。在意大利、韩国等地疫情陆续爆发后,美国也从输入性病例逐渐出现了本地传播病例。从此进入了疫情的第二阶段。

  复盘美国——第二阶段

  社区传播阶段后的应对措施,还是以不影响经济为选项

  目前全美多个州都已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不少地区出台了包括旅行限制、学校停课等措施。

  3月1日,美国疾控终于宣布放开“确诊权”,将确诊新冠的权利下放到各地级别达标的实验室。

  3月3日,《纽约时报》在报道中连发三问,指责在严峻的疫情面前,美国疾控仍坚持使用有权限的、自主研发的试剂盒,导致前期检测进展缓慢。而哈佛大学流行病学专家迈克尔。米娜博士认为,这是美国化思维作祟,主要来源于“美国公共卫生实验室不会随便效仿他人”的想法。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注:图片来源网络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注:图片来源网络

  截至北京时间4日上午9时,美国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已达122例,死亡病例9例。

  目前,各个州政府都在呼吁医疗保险公司进一步免除或减免新冠检测费用,而一旦检测的限制被放宽,美国的确诊病例数可能会进一步显著上升。

  点评

  美国的疫情防控,似乎才刚刚开始。比较美国和新加坡,可以发现国际发达国家通用的防控策略,采取的都是较为稳健的策略。和新加坡类似,美国没有宣布取消大规模的活动,没有强调口罩的重要性。包括特朗普在内的美国多个政府机构目前面对新冠的态度,也是把它定位成了一场“严重的流感”。这样的策略制定的背后,是基于当时新冠对于美国仍是一个输入性疾病,且当时中国的疫情已经逐渐明朗,世界对于新冠的重症率和致死性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不再是盲人摸象的状态了。同时,该项策略也能最大层面地维稳经济。从这点来看,对于武汉初期的情况,我们也能理解,真正立即做到一级响应也是极为困难的,钟南山院士到达的时间点说明我们武汉早期的“佛系”抗疫失败,必须迅速转入一级响应的方式了。在此之后,全国各地的迅速响应,现在看来全球可以做到这点的国家也不会太多。其中特殊的原因是中国武汉的病例是暴发性增长的,而其他国家是以少量输入性为主。

  再来看美国。从1月21日发现首例输入性病例,到2月末起美国各个州相继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到3月1日美国疾控下放确诊权。面对这场新发的传染病,从目前国外的疫情发展来开,美国,乃至国外多个国家政府机构的反应时间似乎都不甚令人满意,从而导致了本地疫情的流行。这背后的原因也值得探讨。

  面对未知的疾病,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暴风之眼。从美国的做法来看,如果是美国政府处理当时武汉的疫情,大概率走的路子会是2009年H1N1大流感的路子,一开始认真防控,一看死亡例数不比季节性流感更多,那么就按照季节性流感来做。这样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可以控制到最低。新加坡的防疫,李显龙总理一开始就说了:“如果确诊病例持续增加,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当前的策略。如果病毒已经扩散,追踪密切接触者的作用微乎其微。如果我们继续让所有可疑病例住院隔离,医院肯定无力支撑。如果新冠肺炎的致死率维持0.2%低水平,就如流感(0.1%),那么我们的策略就必须调整。轻微症状病人看家庭医生,在家休养,让医院集中资源照顾最有需要的老人、小孩和那些有并发症的病人。”

注:数据来源WHO和美国疾控。事实上,可以看到新冠的致死率还是高于季节性流感的。

注:数据来源WHO和美国疾控。事实上,可以看到新冠的致死率还是高于季节性流感的。

  点评

  在哪个时间节点该做哪些决策才能避免最小的生命、经济、社会损失,也是未来各国政府面对新发传染病不可回避的一个难题。总之,中国采取目前的封城,以牺牲中国的经济为代价,尽一切努力减少对全世界的输入,给世界赢得了充分的时间建立诊断体系,同时评估该病的病死率,客观来讲都称得上是负责任的了。

  中国:下一步的打法

  兼具体系建设,内外兼修,迈向光明的未来

  习主席在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关于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与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今后中国的传染病防控体系建设必以此为蓝本,展开新的防控体系建设。基于对武汉疫情的复盘,基于当前全球蔓延后各国的措施以及防控效果,我们目前基本可以判断当前体系改进的要点与重点。

  每次重大的灾难提供给我们的都是自我修复自我成长的能力。勇于自我修复,自我成长,这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伟大力量。

 注:图片来源网络

注:图片来源网络

  李文亮医生与张继先医生示警背后所隐藏的技术价值

  这次预警体系中大家关注的是两位了不起的武汉英雄医生——李文亮医生与张继先医生。一位是眼科医生,一位是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呼吸科主任。他们以各种形式向社会发出了预警。李文亮医生看到了一张测序的结果,向社会发出了可疑SARS的警告,而张继先主任在29日正式上报江汉区疾控中心,成为正式申报疫情的第一人,申报了无华南海鲜市场接触式的家庭成簇发病的病例。

 左:李文亮医生;右:张继先医生;图片来源网络

左:李文亮医生;右:张继先医生;图片来源网络

  其实,每年到了冬季,会有大批病毒性肺炎的病人到医院,其中流感病毒可能是占了很高的比例。美国今天的流感感染病例数已经到达2000万。当前大多数医院其实并不具备检测流感和各种病毒的能力。那么,如果对于成簇分布的病毒性肺炎都申报,我们的疾控是否具备流调和处理能力呢?

  所以,各大医院体系建设的第一关,就是有一个能够对常见病原学有很强诊断能力的科室,由于病原体可能会感染到各个部位,所以在国际上一般都是由感染科对可疑病人首先进行会诊,进一步和临床微生物科合作,迅速进行病原体的鉴定。这样常规的病原体检测首先就能全部鉴定出来。剩下来不能鉴定的病原体,那么可以依靠权威的感染性疾病科(从我们自身的经验来看,可以看华山医院公众号中的两篇文章,分别是第一时间鉴定出猪疱疹病毒的跨物种传播,和非洲锥虫病的输入性感染,点击可直接查看)来帮忙鉴定。如果不能鉴定,那么直接向疾控汇报。成簇分布的不名原因感染,可以向疾控报告。疾控可以启动强大的直报系统。

 注:图片来源网络

注:图片来源网络

  目前中国疾控的直报系统非常强大,这是事实,只不过在这次疫情中被人诟病,以为是花架子。其实不是的,这个系统对于已知的病原体(如MERS,2009大流行株H1N1流感病毒)或者传播不快,有限传人的病原体(如H7N9禽流感),这个系统比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厉害。但这个系统经受不起大量垃圾信息的摧毁。比如说,每年各地都报了大量的病毒性肺炎,一个冬季,每个城市至少数万例吧,你说这个系统还过来帮你一一鉴别,最后告诉你是流感、疱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这是不现实的。所以一个有效的申报系统首先要有有价值的信息才可以。这说明,我们必须对当前不明原因肺炎申报体系进行改造。

  如果一切重来,我们希望更快,更强大,更安全

  我假设,如果一切可以从来,再回到武汉。我们首先要有强大的传染科和临床微生物科体系。这个体系各地应该有一个网络,这个网络相当于新加坡的800个公共卫生门诊。一旦出现成簇性病例,我们立即采取边申报边隔离。等待疾控的鉴定是一方面,率先建立隔离体系是我们医院要做的。所以下阶段,我们应该有一个强大的基层医院防控体系。一旦出现张继先医生发现的情况,传报的同时,应该立即启动隔离。而这个体系除了有隔离病房外,还要有一群具备扎实感染性疾病防控知识的队伍,甚至可以对病原体进行早期的鉴定。这一点无论美国,还是新加坡,都是非常强的。我们今后应该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让我们有一支医院公共卫生正规部队。可疑传染病,从眼科医生和呼吸科医生这里传报出来,本身就说明我们需要建设这支正规军、常备军,国家才会安全。把敌人阻断在第一线,而不是全城暴发后才让疾控来收拾。

 注:图片来源网络

注:图片来源网络

  其次,两位医生留下的宝贵经验我们必须记住。我们应该极大地强化一线医院的疾病识别能力。第一批的部分医生得到的数据事实上没有得到所在医院的核实,所以他们没有采取正规的传报途径。而如果我们的医院或临床医生们,对于各种以感染为主要病因的疾病能够进行甄别,区分各种常见的病毒和细菌。并且在发现如SARS类的传染病后,除了向疾控传报外(全球一般接到报告后的处理都不会比中国更快),感染科和临床微生物科如果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或者医院网络的力量,拥有对这个病毒进行分析的能力(笔者所在的医院参加了疾控领导的上海第一例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当地医院或者上一级的医院今后都应该具备这些能力),那么医院层面能够尽快鉴定病原体,随之马上启动隔离,避免进一步的扩散。当疾控接手的时候,就不会有接近2周的犹豫期。这个在公共卫生体系里面属于第一道关口。中国是完全有能力建设这个网络体系的。因为我们有极为强大的公立医院网络,目前设备基本都具备。

  最后,对于我国感染病防控的未来,其实涉及的远远不止今天谈到的早期预警和快速反应。而是习总书记所说的:

  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大局稳定的重大风险挑战。要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布局,完善疫情防控预警预测机制,及时有效捕获信息,及时采取应对举措。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也是国之重器,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是国家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加快推进人口健康、生物安全等领域科研力量布局。

  最后,希望世界快点好起来,春暖花开,平安喜乐!

  致谢:向对这篇提供信息支持的在美华人表达感谢!

(作者张文宏为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

中国疫情的一个积极副作用是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截止到3月4日,中国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只新增125例,其中湖北有114例。死亡31例。总共确认感染者80151例,死亡2943例。现在,确诊病例例包括一些输入病例,来自意大利和伊朗。

疫情爆发,中国采取比世卫组织要求更严格的措施来对待,那就是隔离,认真隔离,让人们宅在家里。大街上没人没车,往日的车水马龙完全不见踪影。这个措施的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大大地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

由于工厂,企业交通都阻断关闭了,甚至是中外飞机几乎都中断了将近一个月,从温室气体排放的角度,却是一个胜利。温室气体排放比去年同期降低了25%。这个数据是Carbon一个二氧化碳网站,能源与空气净化研究中心发布的这个信息。

中国是二氧化碳排放大国,尽管是短时间终止排放也会有很大差别。据纽约时报向Lauri Myllyvirta显示,仅三个星期,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就减少了1.5亿吨,相当于瑞典全国三年的排放量。

不管是因为交通阻断还是大规模疫情爆发造成的工业生产下降,其典型的后果就是温室气体排放的减少。每年中国春节放假期间燃煤使用量都是大幅降低的。尤其是今年从1月25日开始的春节假期。然后,一恢复正常,就又开始了大幅上升。但是,今年在节后,温室气体排放依然大幅减少是因为中国政府延长了新年假期,限制了旅行和大型集会以减少新冠病毒传染。

当新冠病毒传染结束以后,估计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还是会很快就会提高。因为那时工业生产也会极度反弹要把过去的损失补回来,自然温室气体排放也会提高。

《瑞典日报》报道中国人疫情之下宅在家里不忘学习的精神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瑞典日报》3月4日在14版整版报道关于中国抗击新型冠状肺炎,如何在家里应对。题目是《抗击疫情宅在家,虚拟课堂来参加》。

《瑞典日报》驻京记者玛丽安娜.伯克伦德在北京访问了一个五岁儿童吕思博(音译)的家,透过这样一个家庭,折射出中国几亿家庭在新冠肺炎的影响下是如何过着不一样的生活,如何憋在家里,就是把病毒憋死的努力。

首先就是儿童的虚拟课堂。今天开学了,但是,孩子们不是到学校去手拉手,说说笑笑,而是家长给孩子们放一段视频,老师在一个装饰得五彩缤纷,还有很多玩具的房间背景下,通过视频和孩子们打招呼,上课。这就是中国1.8亿的孩子们宅在家里的情景。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开学,依然呆在家里,但是,课程照样进行。政府给了教学指导,孩子们通过网络或电视来上课。五千多万小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来上课。

吕思博不但有网课,还有家教英语和太极。因为呆在家里,太极课取消了,但是家教英语依然通过网络进行。他说,这样他可以一边上课,一边吃东西。如果到老师家或者课堂上,他不能吃。但是,他很想念太极课,也想念和住在附近的小伙伴儿玩耍。现在,他只能自己在家里玩儿。

吕思博的妈妈说,所有的孩子都不能互相接触。一开始,他确实是非常难受,经常抱怨。但是现在习惯了,在家里有很多吃的。可以看社交媒体上的各种好玩儿的节目。不光是看电视,或者是玩儿游戏。

对于父母也是一个考验。他们有自己的公司,是在海淀的一个市场卖鸡的。疫情爆发,他们的生意关闭。经济损失可想而知,他们现在是靠积蓄过日子。“如果我们不工作就没有收入,所以,我们也在看是否我们的房租可以减少一两个月”。

这也是中国数百万计的中小企业面临的尴尬局面,因为疫情爆发,他们被迫宅在家里。据调查,餐饮业估计已经损失了85亿美元。中国有8000万中小企业,为两亿人提供就业。现在政府在考虑采取一些纾困措施,例如在缴费,租金和贷款利率方面都给一些优惠政策。

吕思博在家里有各种玩具,有时他和妈妈一起打乒乓球,打累了就躺在地板上假装游泳。总之,他的两腿不闲着。记者问他是否知道迫使他宅在家里的病毒是什么,他说:

“我知道它叫什么,(如果染上了),人会死。但是,我不害怕,因为如果我呆在家里不出去,就不会有问题。”

记者要离开的时候,吕思博拿出他幼儿园的照片,指出哪个是他的好朋友,哪个是他喜欢的老师。吕思博不反对和父母在一起。但显然,他也很想念他的同学。

瑞典安徽科技商业协会、瑞典华人工商联合总会捐赠防疫物资,积极支援安徽抗疫控疫

编者按:祖国新冠状病毒疫情发生后,举国上下团结奋战,一批批“逆行者”放弃节日团聚,离别亲人驰援武汉。这场人与病毒较量的“战役”,充分展示出了中国强大的号召力和动员力,让国际社会目睹了中国人民高效的执行力和战斗力,以及中华民族在重大危机面前爆发出的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一切令所有中华儿女为之自豪。天涯海角,心脉相连,每逢祖国危难时刻,海外侨胞、华人积极响应祖国的召唤,用行动传递着与国同在。熬过凛冬,春暖花开。我们坚信,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有全国人民和海外侨胞、华人的众志成城,必定完胜疫情。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联合报道(通讯员/丑(曹)小姐、记者/查正富)—2020年中国农历新春佳节之际,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在祖国大地肆虐。疫情发生后,党和政府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动员全国力量抗御病毒。在祖国急难时刻,瑞典安徽科技商业协会、瑞典华人工商联合总会积极响应祖国号召,想方设法采购急需物资,支援安徽重点收治新型冠状病毒医院。经不懈努力和多方协调,两个协会先后采购了医用高质量手套78000只、医用口罩1100只、防护服500套、医用帽子600个、鞋套500双,共91箱价值约10万瑞典克朗的防疫物资。

这批捐赠物资于2月27日由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承运,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育基金会承接,并于3月3日上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举行了捐赠接收仪式。交接仪式结束后,这批物资即刻发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合肥市滨湖医院,这四家医院为安徽省重点定向收治新型冠状病毒的医院。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得知安徽省重点收治医院物资十分紧缺的信息后,瑞典安徽科技商业协会迅速行动,连夜发出倡议,动员协会会员捐款支援。协会全体会员积极响应,树立“一盘棋”思想,慷慨解囊,踊跃捐款。仅仅在两个小时内,协会不足30名皖籍儿女们,共筹集了约六万瑞典克朗善款。特别是几位在读博士、研究生的学生会员,从微薄的月开销中,拿出资金,义无反顾地支援安徽前线抗击疫情。

此时,瑞典全国市场上各大药店的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早已售罄,网上订购也已经处于严重脱销状态。时间就是生命,会长段茂利教授亲自起草邮件,逐个发送给瑞典相关医疗机构,寻求支持和帮助,调动一切可调动的资源。秘书长曹化新女士打电话给一个个医疗产品生产企业,耐心询问医疗防护用品供给情况,不错过任何一个机会。因为善意而动,因为诚心所铸,最终在他们的瑞典友人瑞典医学科学院院士的帮助下,通过医疗系统内部买到了这批高质量的医用物资。

中国驻瑞典大使馆高度重视旅瑞各侨团的爱心捐助活动,全力提供人员、资源、信息等各方面的支持。在获悉瑞典安徽科技商业协会、瑞典华人工商联合总会捐赠抗疫物资的信息后,桂从友大使十分高兴,率使馆经商处参赞韩晓东、领侨处主任张磊,亲自赴物资转运现场,为中国加油!为湖北加油!为安徽加油!桂从友大使代表中国大使馆对瑞典侨界心系祖国的义举,表示由衷地敬意和衷心地感谢!

本报记者采访了瑞典安徽科技商业协会会长段茂利,段会长说:“武汉疫情发生后,国内同行纷纷主动请缨,‘逆行’湖北,体现出了高度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值得敬重。国内疫情尽管最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但当前疫情仍然处在十分关键时期,境外输入病例要高度警惕,面临的形势仍复杂严峻。我作为专业医疗工作者,虽然没有机会亲自到祖国前线和其他勇士们共同抗疫,但我希望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国家分忧解难。另一方面,我作为瑞典安徽科技商业协会的会长,在祖国危难之际,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团结带领协会成员凝心聚力,共克时艰,助力家乡安徽做好防疫控疫。通过这次疫情,使祖国医疗战线上的80、90 后的医护人员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成长,现他们已成为祖国医疗战线上的中流砥柱,我希望广大的祖国人民要倍加尊重和优待医护人员。”

疫情发生以来,段茂利会长还多次通过协会微信群,不失时机地向全体会员科谱新冠状病毒的发病特征、防护口罩的种类及正确穿戴方法,以及新冠状病毒的日常预防措施等。

疫魔无情,侨界有爱。瑞典华人工商联合总会会长王俞力告诉记者:“瑞典华人工商联合总会一直关注着祖国抗疫防控的发展势态,看到祖国同胞们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决心,作为身在海外的中华儿女,我们绝不能袖手旁观而高高挂起,在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多献一份爱,多尽一份力,中国加油,安徽加油!”

目前,瑞典安徽科技商业协会、瑞典华人工商联合总会所捐赠的物资,均已顺利转运到四家意向医疗单位。为此,瑞典安徽科技商业协会、瑞典华人工商联合总会通过本网报,特别感谢: 瑞典医学科学院院士MATTI ANNIKO教授、中国驻瑞典大使馆、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大力支持,感谢安徽省外事办公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育基金会在物资报备、清关、后续转运、派发等过程中提供的支持。

瑞典安徽科技商业协会与瑞典华人工商联合总会向安徽省捐赠的防疫物资已经移交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3月3日,瑞典安徽科技商业协会与瑞典华人工商联合总会向安徽省捐赠的防疫物资经国航顺利抵达合肥并完成了移交。

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携瑞典安徽科技商业协会与瑞典华人工商联合总会为中国抗疫加油,为安徽抗疫加油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安徽省外办积极投入防控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广泛联系海外渠道,积极寻求海外援助。瑞典安徽科技商业协会和瑞典华人工商联合总会积极响应省外办的倡议,多方筹措防疫物资,支援安徽防疫抗疫工作。

由瑞典安徽科技商业协会与瑞典华人工商联合总会向安徽省捐赠的物资包括78000只医用手套、500件防护服、1100只医用口罩、500双鞋套、600只医用帽。它们经由国航顺利运抵安徽合肥。

3月3日,省外办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樊忠厚,中国科大党委常委、中国科大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傅尧,与中国科大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合肥市滨湖医院的负责同志对上述物资进行了交接。


桂从友大使:疫情终有时,经济长向好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3月3日发表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疫情终有时,经济长向好

作者: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

中国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造成了较大冲击。消费和服务业首当其冲,企业复工复产迟滞,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遇到了较大困难,外贸运行面临严峻挑战。一些西方媒体断言中国经济前景堪忧。

中国人总讲化危为机、变压力为动力。疫情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但信心贵如黄金,办法总比困难多。中国党和政府正在全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把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首先,中国经济体量巨大,韧劲十足。任何人都会生病,但如果平时身体底子好,对病毒的抵抗力就比较强,康复就比较快。中国经济是同样的道理。与2003年非典疫情时相比,中国经济体量是17年前的9倍,2019年人均GDP首破1万美元,有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连续7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在1300万以上。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

其次,中国党和政府分区分级精准实施疫情防控措施。中低风险地区正在全面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疏通人员、物资流动。政府主动服务,安排专车、专列、专机帮助务工人员跨区返岗。到2月底全国邮政行业复工人员达246万人,复工率90.2%,快件日揽收量和投递量分别达到1.62和1.6亿件,复产率分别达到81%和80%。中国党和政府采取强有力举措组织农资生产和供应,帮助农民开展春播春种,包括在疫情最重的湖北省。

第三,中国党和政府正在加大政策调节力度。非常时期需要有非常举措。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财政金融措施,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3月至5月对小规模纳税人实行增值税减免政策,减免缓缴企业社保费、医保费和住房公积金,为企业减负6000亿元人民币。阶段性降低企业用电、用气成本。中国央行牵头设立规模为3000亿元的防疫专项再贷款,新增阶段性优惠利率贷款。金融机构为个体工商户定向增加3000亿元低息贷款。

上述一系列举措对助力疫情防控、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发挥着积极作用。疫情发生仅20多天后,中国制造业500强复工复产率和产能利用率就达到97.08%和62%。2万多家大型企业目前开工率超过80%,石油石化、通信、电网、交通运输等行业开工率超过95%,有的已达到100%。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逐步提高,其中浙江已超过90%,江苏、山东、福建、辽宁、广东、江西已超过70%。全国粮食应急加工能力复产率已超过70%,煤矿产能恢复率达到76%,铁路装车数已恢复到节前正常水平的95%左右,民航、港口、水运均正常运营。

中国政府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协调解决外资企业在投资、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已经成为外资企业的工作常态。上海、山东、湖南等地重点外资企业复工率超过80%,2月底多数地方的外企包括众多在华瑞典企业基本实现复工复产。

此次疫情再次表明,各国是命运共同体,中国好,世界才更好。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全球对中国市场的稳定性和巨大潜力保持充足信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表示,中国经济将在第二季度恢复正常,未来全球经济受影响的程度可能较小,持续时间可能较短。世界银行表示,中国政府有足够政策空间应对疫情,支持中国政府为疫情防控以及保证经济韧性所采取的措施。

总之,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仍将是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香港精神科专科医生林美玲:疫情里最重要的是齐心 香港社会要冷静、理性

据中新社香港3月4日电 题:香港精神科专科医生林美玲:疫情里最重要的是齐心 香港社会要冷静、理性
    中新社记者 龙曼
   “疫情里最重要的是齐心,这段时间,香港社会更要冷静、理性,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包容。”香港精神科专科医生林美玲近日谈及香港社会应如何渡过新冠肺炎疫情时期时如是对中新社记者说。
  林美玲在香港出生,中学时候远赴澳大利亚读书,大学时从澳大利亚新兰威尔士大学毕业后,在澳大利亚做了近2年的心理医生。
  她之所以选择成为一名精神科医生和她姐姐的人生经历有关。她姐姐在读大学的时候出现情绪问题,她从前常和姐姐聊天,发现她从一个很活泼开朗的青少年变得沉默寡言,她就对精神科产生浓厚兴趣,尤其年轻人的精神问题。
  她于1996年返回香港后,先后在医管局下辖的公立医院干了10多年,现时在香港大学精神医学院里做研究和教学,以及在私人医院里当医生,帮助慈善机构为基层家庭里的青年提供服务。
  她近日得知部分香港医护人员因为要求特区政府限制关口人流问题而罢工,她表示对此很痛心。“每个人有不同想法和理念,都值得我们尊重。但是,作为专业医生,责任是守护病人,无论发生任何情况都不应该罢工,不能离弃病人。”
  前不久,因部分香港医护人员罢工,香港一批私家医生自愿去公立医院各专科帮忙,林美玲表示也已报名加入其中,她未来将去公立医院帮忙,减少医护人员短缺给病人造成的困难。
  她向记者回忆起17年前,香港面对“非典”的时候,是全球的“重灾区”,损失了299条生命。当时,她在公立医院葵涌医院当前线医生,“当时的情景我现在都清楚记得,精神科虽然不会直接面对病患和被怀疑个案,但是在医院里会和其他外科、儿童科部门病人有机会接触到。我见到当时医院里的医护同事很齐心去对抗病毒,所有同事都没有一个放弃。”
  作为一名心理医生,谈及近日持续的新冠肺炎疫情给香港社会带来的恐慌,她认为可怕的不只是疫情,可怕的是社会集体的恐慌心理,“许多人坐立不安、睡不好觉,这也导致许多人抢东西,一些小小的信息都带来集体恐慌”。她直言,疫情里最重要的是齐心,这段时间,香港社会更要冷静、理性,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包容。
  她非常理解部分市民由于居家隔离而出现的焦虑心理,她向记者分享最近遇到的求诊个案:一位年轻男子近日前来求医,他本身容易紧张,但过往很多年都没问题。他同一个礼拜找普通科医生,怀疑自己得肺炎,但是他没有发烧,医生检查后发现他也没有肺炎。他只是过分紧张,一个小时测很多次体温,通常当一个人焦虑的时候,身体都会发出信号,包括心跳加速、手心冒汗等,你会觉得身体是不是得病了,其实只是心理作用。
  她亦一直关注从“钻石公主号”船上撤离的港人的心理问题。“钻石公主号”船上的香港游客在船上长时间被隔离、独处很久,亦有一些游客的亲属或者同房的朋友已经入院,狭窄的空间会更加剧他们的担心和无奈。
  她建议,如果被隔离人士在隔离期感觉很无奈、睡不着,可拨打特区政府热线求助。但更重要的是,面对困难的时候要有冷静的心态,注意个人卫生、戴口罩,保持健康饮食和充足睡眠。
  经历过去多月的修例风波,再到新冠肺炎疫情。“这一路香港社会都很艰难,希望未来香港人能齐心,变得包容,将事件看得更加全面。”她说。(完)       

官方:依法规做好因疫情防控牺牲殉职城乡社区工作者的烈士评定等工作

据中新社北京3月4日电 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3日印发《关于全面落实疫情防控一线城乡社区工作者关心关爱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就关心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城乡社区工作者提出八方面措施。
  这些措施有:一是对城乡社区工作者适当发放工作补助。在落实好城乡社区工作者现有报酬保障政策基础上,在疫情防控期间地方可对一线城乡社区工作者给予适当工作补助,补助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疫情防控任务指导市县制定。
  二是切实做好城乡社区工作者职业伤害保障。城乡社区工作者在疫情防控期间发生事故伤害或患病,符合《工伤保险条例》认定情形的,应依法认定为工伤。对于因履行职责感染新冠肺炎或病亡的城乡社区工作者,可按规定享受相关待遇。
  三是改善城乡社区工作者防护条件。按规定落实社区防控工作经费,落实属地原则强化社区防控工作物资保障,根据当地疫情防控需要,合理配发卫生防护器材和防控器具。
  四是切实为城乡社区工作者减负减压。严肃查处疫情防控期间多头重复向基层派任务、要表格。除因社区疫情防控需要出具的居住证明和居家医学观察期满证明外,不得以疫情防控为由要求城乡社区组织出具其他证明。进一步充实城乡社区疫情防控力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社区防控工作效能。
  五是保障城乡社区工作者身心健康。协调安排好疫情防控期间一线城乡社区工作者就餐、休息场所等生活保障。采取轮休、补休等方式,保证城乡社区工作者及时得到必要休整。对长时间高负荷工作人员安排强制休息。疫情结束后,及时安排健康体检和心理减压。
  六是加强城乡社区工作者关爱慰问。做好疫情防控一线城乡社区工作者和因公死亡城乡社区工作者的家属走访慰问工作,最大限度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
  七是开展城乡社区工作者表彰褒扬。对在疫情防控一线表现突出的城乡社区工作者要大力褒奖、大胆使用,在招录(聘)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选拔街道(乡镇)干部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对疫情防控期间因公殉职的城乡社区工作者追授“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依照有关法规做好因疫情防控牺牲殉职城乡社区工作者的烈士评定和褒扬工作。
  八是加大城乡社区工作者先进典型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报道在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城乡社区工作者的感人事迹。
  《通知》强调,各地、各部门要坚决落实好上述政策措施,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务实有效的举措,切实关心关爱城乡社区工作者,为守严守牢疫情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社区防线提供有力保障。地方各级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调度和督查,确保各项关心关爱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完)  

从“五个家族”到“两个亚型” 新冠病毒变了吗?

据中新社北京3月4日电 题:从“五个家族”到“两个亚型” 新冠病毒变了吗?

  中新社记者  张素

  从被比喻为“五个家族”,到被分析出“两个亚型”,连日来围绕新冠病毒的诸多研究背后是一个核心问题:新型冠状病毒变了吗?

  国内外研究均指向病毒突变

  3日刊发于《国家科学评论》的《关于SARS-CoV-2的起源和持续进化》一文指出,通过对103个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分子进化分析可知,新冠病毒已演化出L和S两个亚型。
  论文通讯作者、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信息学中心研究员陆剑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崔杰发现,新冠病毒已于近期产生149个突变点,L和S两个亚型的区别在于病毒RNA(核糖核酸)基因组的第28144位点。文章还得出S型相对更古老、攻击性较小的结论。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5家机构的研究人员,2日共同在预印本网站bioRxiv在线发表了一项针对新冠病毒演化过程中的突变、重组和插入的研究。他们收集并分析了120个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提出根据核苷酸位置8517和27641,病毒株可分为两个主要类别。
  巴西科学家与英国科学家则合作发表了《南美洲首份新冠病毒报告》一文。这项研究采集了巴西圣保罗一名61岁男性患者的病毒基因,将其命名为““Brazil/SPBR1/2020”。这株巴西病毒的基因组与中国公布的“Hu-1参考菌株”相比有3个突变点,但与从德国慕尼黑的患者身上提取的“德国/BavPat1/2020菌株”更接近。
  再早之前,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等机构的科研人员收集了93个新型冠状病毒样本的基因组数据,他们得到58种单倍型,又将其分为ABCDE五组,后被形容为病毒的“五大家族”。

  突变如何变?筛选标准不同

  上述研究均明确病毒发生突变,但基于突变的归纳分类并不一致。对此,一位长期关注相关问题的生物学家4日告诉中新社记者,病毒总会突变,分类就像是把病毒过筛,而“筛子”的形状、“筛孔”的粗细,决定了划分类型和分类数量。
  这位生物学家强调,真正得出确切的分类,还需将基因组序列变化与发病时间、发病地区、传播路线、临床表现等病毒在真实世界的表现对应起来。
  以科研团队对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的追踪为例。2004年1月30日,全国防治非典科技攻关组和广东省防治非典科技攻关领导小组宣布,中国科学家经过8个月的联合攻关,在流行病学和分子进化概念上定义了2002/2003年间SARS流行的早、中、晚三期,也定义了每一阶段的基因组分子标记,由此解析出SARS冠状病毒分子进化规律。
  需指出的是,相较于全球已有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人数来说,目前仅有130余条基因组序列被分析和上传。有学者呼吁对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对武汉地区的新冠肺炎患者进行大规模病毒基因序列分析,同时结合患者的发病情况开展分析,才能得出更可靠的结论。

  怎样看突变?无需过度恐慌

  得知新冠病毒发生突变,人们不免担忧病毒是否已出现变异甚至是进化?这里需先厘清概念,生物学大致将变异分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两方面。
  《自然—微生物学》2月19日刊发的一篇来自耶鲁大学、悉尼大学等高校科研人员的评论文章回答说:突变是病毒生命周期的一个自然组成部分,尤其对于RNA病毒来说,突变“见怪不怪”。突变可使病毒毒性增强,也可使其减弱。而病毒的毒性和传播方式等是由多个基因控制,换句话说,需要多个突变才能进化。任何关于突变后果的说法都需要实验和流行病学证据,“不该对病毒突变感到恐慌”。
  梳理近期研究也可发现一些“好消息”。来自中科院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研究称“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没有发生重组事件”;南方医科大学学者发现117个突变点相对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基因组,表明“尚未出现特别‘激进’的变异之处”。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也表示,新冠病毒尚未发现明显变异。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国际病毒学杂志》副主编林炳亮4日对中新社记者说,发生突变可能改变病毒的致病性和传播性,“理论上多数疾病经过传播,致病性会减弱,但有些也会增强,比如更容易吸附细胞”,这将对防控和临床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观察和研究。(完)      

全球口罩之忧升温 中国产能被寄予厚望

据中新社北京3月4日电 (记者 陈康亮)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扩散,关于口罩短缺的担忧逐渐升温,世界卫生组织更公开呼吁扩大口罩产能。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截至欧洲中部时间3日上午10时(北京时间17时),中国境外共72个国家确诊新冠肺炎10566例,死亡共计166例。与前一日相比,中国境外新增新冠肺炎1792例,新增8个国家。
  随着确诊患者的增加,口罩短缺问题愈加引发关注。此前,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就曾表示,全球市场已经被严重扰乱。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的需求量已是正常水平的100倍,价格则是正常水平的20倍,且由于广泛地、不恰当地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这种短缺情况进一步加重。
  而在3月3日的疫情媒体通报会上,谭德塞进一步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扩大当中,出现了医用口罩不足的现象,世卫组织向业者和各国政府呼吁,希望医用口罩可以再增产40%。并预测医用口罩的需求将急剧增加,今后全世界每月的需求量将达到8900万只。
  另据阿里巴巴2日的统计,近30天,口罩、消毒洗手液、测温仪等跟疫情相关的产品,全球买家购买意愿大幅提升,其中医用口罩买家需求增长13769%。
  何以“解忧”,或许唯有“产能”。从这个角度讲,化解全球的“口罩荒”离不开中国制造。中国是口罩生产大国,年产量占全球约50%。疫情发生前,中国的最大口罩日产能为2000多万只。随着此次疫情蔓延,口罩需求量爆炸式增长,短期供需矛盾加剧。
  为此,中国官方、企业各界齐心协力,优先保障口罩企业用工、资金、物流、关键原辅料供应等需求,全力推动口罩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口罩供给得到明显改善。
  中国国家发改委3月2日发布消息称,据调度,2月29日,包括普通口罩、医用口罩、医用N95口罩在内,全国口罩日产能达到1.1亿只,日产量达到1.16亿只,分别是2月1日的5.2倍、12倍,进一步缓解了口罩供需矛盾。其中,医用N95口罩日产能产量分别达到196万只、166万只,有效解决了一线医护人员的防护需要。
  尽管中国的口罩产量明显上升,但不少分析人士指出,目前缺口仍较大。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表示,中国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总计5.3亿人,若全面复工,每人每天一只则每天需要供应口罩5.3亿只,极端情况下,仅“二产+医疗工作人员+交通运输业复工”,每天也需要2.38亿只。
  民生证券分析师刘振宇进一步指出,当前全球防疫形势严峻,冲击世界经济。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风险级别由“高”上调至“非常高”。随着海外疫情发展,海外口罩需求将急速上升。在基本满足中国国内需求后,中国口罩必将出口至海外,支持全球战“疫”。在国内供需缺口仍大、海外需求爆发背景下,预计中国口罩产能持续爬升。
  对此,川财证券分析师白竣天亦持类似意见。白竣天表示,疫情之下,口罩已成为医护人员和普通人工作和出行的必备物品。鉴于国内疫情仍然存在,海外疫情在韩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国家变得更加严重,特别是考虑到海外确诊病例已经连续多日超过国内,短期看全球口罩缺口巨大。中国口罩业产能有待进一步挖掘,但关键是要解决熔喷布等材料紧缺问题。(完)      

凝心聚力- 共克时艰瑞典中国商会第二批援助湖北物资已抵达国内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据瑞典中国商会来稿,瑞典中国商会第二批援助湖北物资已经抵达国内等待绿色通道分发武汉各医院。

消息说,湖北武汉遭遇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袭击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拼搏,共克时艰!瑞典中国商会始终心系祖国,心系武汉,在疫情爆发的第一时间便在瑞典发出倡议,得到广大华人华侨,中资企业,学生学者的积极响应,在最短的时间内,成功组织完成了首批支援武汉抗疫的防疫物资捐赠行动。   

    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控正处在最吃紧的关键阶段。为支援湖北武汉防止疫情扩散蔓延的保卫战,瑞典中国商会组织完成了第二批援助总价值约110万瑞典克朗的援助物资。

瑞典中国商会支援祖国抗击疫情

   参与此次援助活动的不仅有中欧国际文化教育商贸发展协会、吕勒奥理工大学、卡尔斯塔德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全瑞典学联等组织,还有一些热心群众,他们共同出资出力,对第二次援助行动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瑞典中国商会的总体领导下,各会员企业齐心合力,中国电信欧洲公司驻瑞典机构在瑞典采购1万6千只医用口罩支持抗击病毒,用实际行动支持疫情防控。国航斯德哥尔摩营业部积极协调,申请减免运费政策帮助商会会员企业和华人社团运送捐赠防疫物资约15吨回国,同时确保了物流的绿色通道,提高了运送效率。

    截至3月2日,这批急需物资已经抵达国内,正在通过绿色通道分发至武汉各个医院,奔赴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曹义海:侨智反哺 助燃战胜“疫”霾的希望之光

曹义海教授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实验室工作。(图片来源:中国致公党微信公众号)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国侨网3月3日电 据中国致公党微信公众号消息,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而来,给本应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蒙上了一层阴霾。疫情发生后,广大海外华侨华人积极行动起来,各尽其能,支援祖(籍)国渡过难关,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终身教授、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曹义海就是其中一员。

  找到有效替代药——托珠单抗

  1月21日起,国家卫健委网站每天更新的疫情数据,尤其是死亡病例数量,令曹义海心急如焚。根据专业经验,他深知,新型病毒感染短时间难以根治,在有效疫苗研发出来之前,降低死亡率是关键;同时,他确信,找到替代药,降低危重患者死亡率是当务之急。基于前期对国内疫情和相关病例的跟踪研究,以及多年从事专业研究的积累,曹义海教授迅速就治疗方案撰写书面建议,在除夕当天(1月24日)报到我驻瑞典大使馆科技处。

  春节期间,致公党积极为支持海外侨胞参与国内疫情防控做出部署。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万钢作出指示,要及时了解和收集海外华侨华人、留学人员对疫情防控、疫病治疗的意见建议。1月29日,致公党中央召开网络视频会议,与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代表座谈交流。曹义海教授在会上进一步阐释了“老药新用”的治疗理念,即用临床已批准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包括抗关节炎、抗肿瘤药等)对危重患者进行治疗,并提交了完整的治疗方案建议。万钢主席高度重视,当即将该建议转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技攻关组。

  在等待回复的过程中,曹教授并未停下脚步,围绕治疗方案中的4类药——托珠单抗(治疗关节炎药物)、贝伐珠单抗(治疗肿瘤和眼科疾病药物)、抗炎药(治疗“炎症风暴”)、抗白介素-6药(治疗病毒性脓毒血症和休克),主动调动国内外资源,确保方案一旦被采用,临床上有充足的药源。期间,他联系日本免疫学专家岸本忠三(白介素-6 发现人、托珠单抗药物的开发人并持有该药的专利),岸本忠三表示将积极努力为中国患者提供药物;联系山东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贝伐珠单抗等治疗肿瘤和眼科疾病药物的中国药企),该企业表示愿意为疫情防控提供免费药物。

  功夫不负有心人,2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技攻关组的反馈传达给了曹义海教授:将治疗方案整理为可供临床医生参考的理论性指导意见。曹教授又立即结合临床上易出现的肺水肿、脓毒血症-休克、炎症(细胞)因子风暴分别整理出三个指导意见。曹教授日夜操劳,就是盼望着这一临床试验能取得积极成效,危重患者能尽快脱离危险,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提供可行的治疗方案。

  好消息终于传来了!2月15日,中国科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公布了针对IL-6的托珠单抗在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初步临床研究:“14例危重症患者在治疗前均有两肺弥漫性病变,其中11例持续发烧,采用‘托珠单抗+常规治疗’的新治疗方案治疗后,24小时内体温全部降至正常,至今稳定,最长已经持续9天;呼吸功能氧合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4例患者肺部CT病灶吸收好转,1例危重症气管插管的患者已经成功脱机”。目前,“托珠单抗治疗方案”已被推荐给多家医院展开临床应用。同时,曹教授推荐的关于肿瘤药物贝伐珠治疗方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正在武汉入组病人,进行临床试验中……

  广聚侨智,共同为疫情防控献策

  治疗方案被采纳、临床应用效果好,曹教授备感欣慰,连日来的牵挂惦念终于有了着落,也让他更加投入地参与到疫情防控的战斗中。除了海外医学专家的身份,曹义海教授同时也是北欧致公协会会长。北欧致公协会主要由来自北欧五国科技专家学者和华侨华人组成,致力于搭建中欧之间科技交流与合作。该会成立三年来,多次受致公党中央邀请回国访问,也多次在北欧推动中欧科技项目的推广与合作。万钢主席曾两次访问瑞典,与北欧致公协会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前往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参观曹义海实验室。

  在推动治疗方案落实的同时,曹义海广泛发动北欧致公协会会员,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关注中国疫情发展和一线治疗的情况。协会成员就优化病毒检测手段、扩充有效治疗方案等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通过致公党渠道,相继报送了《北欧致公协会协会对于控制疫情的建议》、《应关注与心脏相关的新冠肺炎致死诱因》、《关于使用新技术提升新冠病毒检测速度和准确度的建议》、《关于建立国家级呼吸传染病防控和疫苗研究中心的建议》等,有关建议被吸纳进致公党中央以直通车方式报送国务院的《关于采用多种方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建议》中。2月8日,在科技部发布《科技部关于发布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现场快速检测产品研发应急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后,曹义海又指导协会专家积极进行项目申报。

  “医学是我的专业,祖籍国遇到困难的医学问题,我义不容辞,愿竭尽所能、用所学回报家乡人民。”曹义海教授在网络交流群中,向致公党真诚地表达了参与支持中国疫情防控的心愿。1个多月的时间里,他是群内最活跃的发声者,也是最快回应讨论议题的专家,总是跟随疫情的发展思考应对举措和改进方向,这应该源于他多年来孜孜以求、专注问题的学术习惯。自1986年出国后,他辗转瑞士、美国、瑞典等国的一流大学求学及从事研究工作,成果丰硕,成为肿瘤血管增生领域的世界知名专家。在海外耕耘专业的同时,曹教授心系祖籍国,用毕生所学实践一腔爱国心,如其所言,“国家有难,我必支援”。(文:周慧、龚思进)

编辑 陈雪霏

意大利青田总商会荣誉会长:接下来回国的人可能更多

  据中新社杭州3月3日电 (应欣睿 张斌)“随着意大利(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数量的上升,医疗资源又比较紧张,华侨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如果没有较好的疫情防控措施,有可能接下来回国的人会越来越多。”3月3日,意大利青田总商会荣誉会长周勇接受中新社记者连线采访时说。
  当日,浙江官方公布,该省3月2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7例,均为丽水市青田县报告的意大利输入病例。前一日,浙江已报告新增1例意大利输入性确诊病例。据悉,上述8例患者皆为青田户籍。
  目前部分华侨侨居国疫情形势愈加严峻。以意大利为例,据彭博社3日消息,意大利紧急民防部部长安吉洛·博雷利表示,意大利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由1694例上升到2036例,其中死亡病例上升至52人。
  “现在部分华侨有比较大的恐慌心理。”周勇说,除疫情本身的威胁外,由于疫情导致各行业停工停业,侨胞的生活、工作受到影响。同时,由于疫情最开始出现在中国,侨胞的心理压力较大,会受到歧视乃至冲击。
  周勇介绍,鉴于意大利的疫情形势,部分侨胞已经有回国的打算。
  目前,海外侨胞的自助、互助也在开展。周勇表示,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很多华侨做了一些自我保护,比如自动申请停工、停业、在家隔离,海外侨团也在组织互助。“青田现在也在积极给海外华侨捐赠口罩,已经在行动了。”
  随着意大利新冠肺炎病例增长迅速,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已在其官方网站发文,提醒广大旅意侨胞、中资机构人员和留学生加强防控。(完)      

从数据变化看疫情:中国27省份零新增 韩意伊日疫情令人忧

  据中新社北京3月3日电 (郭超凯)最新官方数据显示,3月2日,中国27个省份实现零新增,连续20天治愈出院人数破千,但韩国、意大利、伊朗和日本四国的疫情令人担忧。
  截至3月2日24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现有确诊病例30004例(其中重症病例6806例),新增确诊病例125例;累计死亡病例2943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0151例。
  值得注意的是,全国27个省份2日新增确诊病例为0。其中,2日零时至24时,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青海、宁夏、新疆(含兵团)等24个省份新增确诊病例为0。2日8时至3日8时,陕西新增确诊病例为0;1日20时至2日20时,甘肃新增确诊病例为0;2日7时至3日8时,内蒙古新增确诊病例为0。
  除湖北以外,3月2日全国其他省份新增确诊病例11例,数据出现反弹。此前4天,湖北以外新增确诊病例一直维持在个位数,分别为6例(3月1日)、3例(2月29日)、4例(2月28日)、9例(2月27日)。
  当天全国新增疑似病例65例,每日新增疑似病例数连续4日维持在100例以下。全国新增治愈出院病例2742例,连续20天治愈出院人数破千,近6日每日出院病例在3000例左右。截至3月2日24时,全国累计治愈出院病例47204例。
  从地域来看,湖北2日全省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14例,其中武汉市111例、黄冈市2例、荆门市1例,其他14个市州均为0例。当日全省新增病亡31例,其中武汉市24例、黄冈市3例、随州市2例、宜昌市1例、仙桃市1例,其他12个市州均为0例。
  近日,浙江、广东、宁夏和北京等地接连出现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多地要求把外防输入作为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3月3日,浙江省通报新增境外(意大利)输入性确诊病例7例。这7例病例与该省首例境外输入病例王某某为密切接触者,在意大利贝加莫同一家餐厅工作,8人一直生活在意大利,无湖北武汉接触史。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3日称,全国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下一步,要突出以基层为重点,结合区域疫情风险分级,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日常诊疗等工作。
  在中国疫情总体向好的情况下,新冠病毒在全球持续蔓延扩散。据世界卫生组织3月2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欧洲中部时间2日10时(北京时间17时),中国境外共64个国家确诊新冠肺炎8774例,死亡共计128例,全球确诊病例共88948例。与前一日报告相比,中国境外新增新冠肺炎1598例。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2日表示,中国的新冠肺炎病例数量在持续下降,过去24小时内,中国境外新增病例数几乎是中国境内新增病例数的9倍。韩国、意大利、伊朗和日本的情况最令人担忧。
  3月2日韩国新增确诊病例600例,累计确诊病例达4812例,占中国境外病例数的一半以上。韩国总统文在寅3日表示,随着大邱和附近的庆尚北道新冠病毒危机达到顶峰,韩国宣布对新冠病毒“作战”,韩国政府所有机构进入24小时全面戒备状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