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卫生与健康

时评:改革开放40年 中国对全球减贫贡献最大

北欧绿色邮报网评论員陈雪霏
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纪念孙中山先生》的讲话中说,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中国应当这样。因为中国是一个具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六万万人口的国家,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而今天,中国已经有了13亿人口,在同样面积的土地上,我们养活了增加一倍的人口。中国对世界作出的最大贡献就是让自己的老百姓彻底脱贫。同时,也为世界人民的消费提供了优质廉价的商品。
中共十九大提出中国进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意味着中国将在2020年完全彻底地摘掉贫困的帽子,让所有的人都能过上小康生活。

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五年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易地扶贫搬迁83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

2018年,中国将加大精准扶贫力度,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异地扶贫搬迁280万人,深入推进产业、教育、健康、生态扶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强化对深度贫困地区支持,中央财政新增扶贫投入及有关转移支付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

 回看历史,以7亿多贫困人口为起点,中国在这场战役中已经艰苦奋战将近40年;面向未来,到2020年,中国现存几千万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有目标、有思路、有举措,在这场世界范围内的脱贫战争中,中国成绩斐然。

 

“1000万”这个数字背后,是中国贫困家庭摆脱贫穷的实在收获与喜悦。2015年,中国明确到2020年的减贫目标——“未来5年,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仅这个数字,就相当于许多国家现有的人口规模。照此计算,每年脱贫人数不少于1000万。

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减贫行动与人权进步》白皮书,改革开放30多年来,7亿多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2015年的557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5.7%。

联合国《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显示,中国极端贫困人口比例从1990年的61%,下降到2002年的30%以下,率先实现比例减半。2014年又下降到4.2%,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

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这么快、这么大规模的减贫。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

中国取得这样的成绩不是一夜之间神奇完成的,而是总结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授人以渔的经验,该经验也通过联合国有关扶贫机构进行了总结和实施,那就是在扶贫过程中,更主要的是通过经济发展,通过具体项目,通过提高教育水平,早期通过计划生育控制人口优生优育等多种措施,综合治理的结果。在中国也是通过8000多万党员积极带头的结果。是中央,省级和社会力量协同作战,共同努力的结果。全国工商联主席在出席两会期间指出,全国有万家企业帮万村的帮扶行动。充分显示中国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2020年临近,扶贫任务越来越艰巨。如何在经济结构转型调整中让贫困人口脱贫,如何让流动中的人口脱贫,是要下工夫去做的事情。

据新华社报道,2016年,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首次突破1000亿元。其中中央投入资金667亿元,同比增长43.4%;省级投入资金超过400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社会力量也成为脱贫攻坚的助推力量,320个中央单位和21992家民营企业展开帮扶行动。

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劳务输出扶贫、交通扶贫、教育扶贫、土地增减挂钩、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衔接……在各部门出台的百余项政策文件或实施方案中,许多扶贫工作“老大难”问题有了“药方”。

中国扶贫是世界扶贫的一部分。中国在减少全球贫困人口,改善包括安全饮水、居民健康水平在内的人类生活质量方面,表现突出。《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6》显示,中国贡献了1990-2014年全球使用改良饮用水源人口增量的45.6%;中国在提高人口期望寿命方面的努力,使全球平均的人口期望寿命多了1岁。

不仅如此,中国还积极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共向16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近4000亿元人民币援助,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落实千年发展目标提供帮助。

中国是对世界扶贫减贫作出最大贡献的国家。中国践行的包容性增长理念,是与联合国发展目标相统一的。中国的‘精准扶贫’已经不仅是再分配的问题,而且是建立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之上的目标。在全球发展不平等背景下,中国的扶贫事业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韩立群则认为:“中国消除贫困的实践,正在迅速实现从数量到模式和路径,再到观念与理念的巨大飞跃。中国基于内生发展动力的‘减贫观’和完善的减贫体系,正在迅速重塑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全球发展治理。”

中国领导人访问非洲,对非洲提供贷款,很多人简单理解为“撒钱”。这是十分简单和小气的想法。其实,中国对非洲的援助,简单地说是一个数字,但事实上,都是落实到一个个项目上。非洲的大街小巷之所以在基础设施方面有巨大改善,都是得益于这些援助,这些项目。同时,其中很多项目也是由中国公司来完成的。例如,中国冶金,路桥,五洲等很多大公司都参与到非洲的机场,道路,医院,桥梁,体育场等设施的建设。

有了基础设施的改善,非洲人民的脱贫和生活改善也十分明显。西方国家也年年在帮助非洲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但是,其方法是培养非政府组织,对政府构成压力,而不是帮助政府落实计划,因此,比较来说,非洲人觉得中国的方式更适合他们,效果也比较好。曾经有工程师在斯德哥尔摩水周期间提到这个问题。

这个世界要想实现和平与发展,单靠某个警察来维持秩序是不够的。更主要的是要各国都实现发展。而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就如同中国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的帮扶很类似。 从一己之私来考虑,就会觉得政府对外太大方,但是如果从全球范围来考虑,从改善全球治理的角度来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才是促进实际贸易的动力。这个世界如果只靠美国一家来购买,是不够的。单靠欧洲来买,也是不够的。未来,应该是靠全球来购买。中国已经开始购买,例如将在11月份举行进口博览会。非洲人如果生活好了,也可以产生巨大的购买力,因为那里人口也很多。

因此,中国人应该为自己的崇高行为感到自豪。我相信中国领导人的做法体现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能够自觉履行自己的承诺。这种意义和影响是深远的和长久的。

当然,自豪不等于自傲,毕竟我们还没有完全脱贫。即使脱贫了,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也还是相差40多年呢。就是说西方已经在全部脱贫的道路上又发展了40多年了。所以,人们的心态已经进入平缓的状态。而中国人还处在一种焦灼的状态。我想要改善这种状态,就是需要医疗和社保全覆盖。而且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因为一切的不满意还是来自于攀比,攀比之后感觉到不公平,所以就心情不好。

但从另一个角度,中国有多少人在享受着文化和艺术的熏陶,享受着美好的生活。这也是史无前例的。

瑞典是西方国家中对外援助做的最好的,因此,中瑞之间在外援方面应该可以尝试进行合作。

 

今日要闻: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发言人就瑞典《今日社会报》有关涉华文章发表谈话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联合报道(记者陈雪霏) –7月24日,中国驻瑞典使馆发布发言人文章如下:
近日,瑞典《今日社会报》(Dagens Samhälle)发表题为“不道德的器官买卖需要瑞典立法”一文,无端指责中国政府“长期以来允许从死刑犯身上摘除器官和器官买卖”,甚至蔑称中国“从活着的‘良心犯’身上摘除器官”。有关内容纯属谎言,充满了偏见,是对中国的恶意抹黑,完全不可接受。我馆已致信《今日社会报》表示坚决反对,并阐明中方立场如下:

  中国早在2007年就颁布实施了《人体器官移植条例》,中国的卫生部门也就境外人员申请人体器官移植有关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中国法律严禁人体器官买卖,严禁外国人以游客的身份和名义来华接受人体器官移植。在中国,人体器官的捐献必须取得捐献者本人的书面同意。同时,中国和很多国家一样,在器官移植的供体和医疗机构的资质管理上非常严格。不具备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不能做这类手术。未经移植器官提供者和家属同意,不符合供体医学标准的,也不能用于器官移植手术。文中有关“被逮捕的受害者器官被偷盗后用于移植”的“生动描述”明显有违常识,极为荒谬。

中国自2015年1月1日起,已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为移植来源。近年来,中国已成功实现器官来源转型,实现了器官移植数量和质量的大幅度提升。目前,中国共有178所器官移植医疗机构,器官捐献量与移植量逐年上升。截至2018年5月,中国已累计完成公民去世后器官捐献1.76万例,捐献大器官突破4.9万个,实施器官移植手术超过6.5万例(包括活体移植)。其中,2017年完成器官捐献5146例,实施器官移植手术超过1.6万例,居世界第二位。2018年前5个月,完成捐献2459例,实施器官移植手术7559例,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提高了24.6%和20.7%。

中国器官移植事业的进步也赢得了国际社会认同。个别邪教组织恶意炮制传播中国“活摘器官”谣言,日益被国际社会所认清和唾弃。在2018年5月第71届世界卫生大会器官移植边会上,现任WHO总干事谭德塞对中国在器官移植领域所做贡献表示感谢。世界卫生组织器官移植项目主任何塞·努涅斯今年7月1日在出席第27届国际器官移植大会时表示,作为世卫组织负责监管世界移植工作的官员和移植外科医师,他可以从专业角度回答,有关中国每年有6至10万例器官移植的说法是不可信的。这个数字相当于全球一年器官移植的总量。2017年8月,曾经对中国器官移植事业持怀疑态度的弗朗西斯·德尔莫尼科教授在中国昆明召开的中国器官移植大会期间对媒体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捐献出自己的器官以及完全停止使用死囚器官,对中国器官移植领域的质疑和有关谣言正逐步烟消云散。美国国务院在其2017年度国别人权报告中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器官移植事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

“法轮功”是彻头彻尾的反人类、反科学、反社会的邪教组织。所谓中国“活摘器官”是“法轮功”撒下的一个弥天大谎,是其自编自演的一场闹剧和骗局,目的在于抹黑中国,欺骗国际社会,掩盖其邪教面目。“法轮功”被中国政府依法取缔后,一直在世界各地滋事喊冤,打着骇人标语,上演“被迫害”的悲情剧,甚至在游行中表演“活摘器官”的血腥现场剧,以博取同情。“法轮功”媒体还公然教唆弟子造假,如在其《建议更多大陆同修将提供酷刑演示资料视为己任》中:“可以通过请其他学员做模特、用类似的物品做道具,拍下照片。”澳大利亚知名器官移植问题专家坎贝尔·弗雷泽曾表示,“法轮功”所说的“活摘”都是谎言,他们编造谣言是为了骗取同情,以实现政治目的。

我们衷心希望《今日社会报》能以客观的眼光看待今日中国,而不是拿着2006年发布的虚假材料,听信反华分子的谎言,顽固地戴着有色眼镜一味抹黑中国。希望《今日社会报》有勇气刊发中国使馆来信,让读者了解事情的真相,帮助他们作出客观判断。中国使馆愿与《今日社会报》及其读者本着积极和建设性的态度开展对话,就相关问题进行开诚布公的讨论。

来源:中国驻瑞典使馆

今日头条:中欧文化协会和瑞典安徽科技商业协会成功举办耳鼻咽喉保健和疾病防治讲座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新闻报道员:丑(曹)小姐)– 6月17日,中欧文化协会和瑞典安徽科技商业协会联合举办耳鼻咽喉保健及其预防讲座,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大使夫人宋景丽女士率领使馆妇女小组成员,领事部主任张磊和办公室主任王昌宁等出席讲座并致辞。

宋景丽老师说,感谢中欧文化协会和瑞典安徽科技商业协会邀请使馆妇女小组和领事部参加今天的活动,很高兴能够听到段茂利教授亲自为我们进行讲座,相信段教授的讲座一定会让我们对耳鼻咽喉的保健和疾病防治有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中欧文化协会和瑞典安徽科技商业协会在服务旅瑞侨胞,推动中瑞交流领域做了大量工作,希望两协会再接再厉,多举办各类有益的活动,继续服务广大华侨华人,为建设和谐侨社发挥积极作用。

中欧文化协会会长陈雪霏介绍说,中欧文化协会是2014年4月注册成立的。其宗旨就是为旅瑞华人华侨尤其是妇女服务,丰富大家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中欧文化交流。成立以来,每年都举办文化节,联谊会,为广大会员提供一个欢乐聚会的平台。

段茂利教授是世界著名的卡罗林斯卡大学医院耳鼻咽喉和头颈外科专家。众所周知,这是评选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大学医院,主要治疗耳鼻咽喉和头颈外科领域的疑难病症,它代表世界级水平。

段茂利教授几天前在乌普萨拉举行的国际会议上为中国上海成功获得第32届Bárány年会举办权发挥了很大作用,受到同行们的高度赞誉。

段茂利教授说,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多年来,从国内到国际,走到今天,愿意回馈社会,因此,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愿意为大家讲授有关耳鼻咽喉方面的病因、危害及其防治方法,强化健康意识。

他在讲座中重点讲述了三个问题,一是由于耳病引起的头晕,耳鸣,二是打呼噜是不是病,实际上这也是鼻子的问题,呼吸的问题,是鼻子和嗓子共同的问题。三是,嗓子的问题,如何使用嗓子才是最好的。

关于眩晕问题,段教授说,其实有时候,真的天旋地转的情况发生并不要过于紧张,只要没有手麻,腿麻、讲话不清楚等症状,就没有生命危险。稳住一定时间,就会缓解,这种情况好治。但是,如果长期眩晕,就需要看心脑血管了,很多时候,耳病不一定就是耳朵本身的病,耳朵只是症状,很有可能是其它更严重的问题引起的。

对于耳耵聍的问题,他说,不需要总是用掏耳勺掏耳朵,有时会越掏越多,外耳道有自身清理功能。尤其不能给孩子掏耳朵,如果弄不好会出危险。

关于打呼噜的问题,很多时候是因为鼻子不好而导致用嘴呼吸,最后导致打呼噜。打呼噜严重时会发生窒息,因此是有生命危险的。因此,人最好是要侧卧,甚至是趴着睡觉比较好,最好不要仰卧,因为仰卧时,口腔及喉咙是最放松的时候,因此,很可能导致喉咙阻塞气流,导致大脑缺氧,导致严重打呼噜,窒息,心脏猝死都有可能。因此,一个人如果打呼噜严重,呼吸有严重问题,一定要到医院检查24小时呼吸情况,如果窒息次数超过一定量,就需要使用正压通气机了,因为正压通气机是可以帮助你打通呼吸道,让气流不堵塞,以避免生命危险。

在这个问题上,减肥,防止肥胖也会有好处。因为爱打呼噜的人往往是脖子短粗,呼吸不畅通。如果综合体重下降可以缓解。

段教授说,对于儿童鼻子爱出血的情况,请家长不要惊慌,千万不要捏鼻子,然后,又松开,不停地擦洗,那样就好像在往外挤血一样会越挤越多,正确的方法是用食指按压出血的部位五分钟到10分钟不动,之后就肯定不会再流了。段教授建议尤其孩子要少照X光之类的有辐射的设备,辐射多了容易致癌。

另外对鼻炎,过敏等慢性病,段教授的建议很简单,就是到药店去买一个鼻子冲洗器,用盐水冲洗,如果认真冲洗三个月到六个月,鼻子的毛病基本可以解决。问题出在很多人不能坚持那么久。他不建议人们轻易做鼻子手术。当然,如果迫不得已必须做,那也必须遵照医嘱去做。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要过度治疗。

对于嗓子的问题,段教授说,其实,人们唱歌说话只用到声带的前三分之一,专业歌手一般都经过很好的发声训练,然后,就不会太累,如果发声不科学,就会感觉很累,同时产生声音嘶哑。。因此,有时间,也应该好好学些如何发声的知识。

对于喉咙的问题,中国人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大家都喜欢吃鱼,吃骨头,这对喉咙气道、食道是非常危险的,尤其是吃饭的时候,还要不停地说话,一不注意就会扎了。在西方,人们基本上不吃带刺的鱼肉、鸡肉、猪肉,这样就避免了许多鱼刺、骨头卡在喉咙里造成的痛苦。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为了保护喉咙和呼吸道,最好不要吸烟。段教授说,他自己在读博士的时候,因为压力大,还经常抽烟。但是,后来进入临床以后,发现了很多吸烟的坏处,于是就戒掉了。有的人一开始都不会戒,但是,一旦发现病因所在后,也容易很快戒掉。

段教授说,总之,人的身体是很奇妙的,它有自愈功能,有GPS的意识,因此,人们如果能够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积极锻炼身体,保持好个人卫生,例如冲洗鼻子,不要把鼻涕从嗓子眼吐出来,克服一些不良习惯,身体就会健康。

段教授还引用毛泽东的一句话,那就是,生命在于运动。 最后,我们也参考一下毛泽东的生命哲学: 遇事不怒,基本吃素,多多散步,劳逸适度。祝大家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在整个讲座过程中,段教授采用幽默、通俗易懂的语言和问答的方式并现场回答大家的提问,整场讲座气氛活跃,轻松愉快。

中欧文化协会副会长赵丽杰,秘书长厉迪,瑞典安徽科技商业协会秘书长曹化新,瑞典青田同乡会副会长夏海栋和副秘书长徐力等35人出席了这场精彩的讲座并合影留念。

本次讲座反响很好,大家都希望继续多举办类似的高水平讲座。

图文/ 陈雪霏 曹化新

 

今日头条:Bárány首次走进中国 | 上海成功获得第32届Bárány年会举办权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6月的乌普萨拉,到处生机勃勃,暖暖的阳光如同菲里斯河河水一样清澈。瑞典当地时间6月12日下午,Bárány 协会召开工作会议,经各国会员投票选举表决,Bárány会议主席宣布:中国上海获得第32届Bárány年会举办权!

中国代表团在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常委听力学组组长、上海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候任主委、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殷善开教授的带领下,首次让Bárány会议走进中国,相信上海将会为全世界的前庭领域专家提供一次饕餮的学术盛宴!

殷善开教授在申办演讲中指出,上海是中国的经济、科技、金融、贸易中心,是一座开放、包容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医学会在举办国际会议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相信在中华医学会的领导及各兄弟学会的支持下,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承办的Bárány年会一定会在中国大放异彩,这激动人心的发言赢得了现场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并为中国赢得了最终的主办权。

Bárány协会(Barany Society)创建于1936年,是为了纪念耳科界具有传奇一生的Róbert Bárány教授而设立的国际学术组织,Róbert Bárány曾经于1926-1936年在瑞典Uppsala大学工作,并获得了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

从最初的成立至今,Bárány协会一直实行会员制,申请入会的会员为从事耳科学、前庭器官及相关学科的有一定专业水平的研究者、临床专业人士及相关工作者。

目前在全球总共有600余名会员,均为活跃在耳神经学科或前庭研究方面的专家和学者。

2017年7月第三届华夏耳内科论坛上殷善开教授与Bárány协会主席Göran Laurell首次见面,萌生了要将Bárány年会带到中国的想法,2018年1月开始筹备,向协会递交了中国上海申请2022年会议的书面文字,并积极准备申办宣传片,在视频录制的过程中获得了王正敏院士、吴皓教授、李华伟教授、杨军教授、戴春富教授、张天宇教授等众多中国专家的大力支持,申报工作也持续得到国际耳内科协会主席、解放军总医院王秋菊教授、卡罗琳斯卡大学段茂利教授的大力支持,在段茂利教授的大力帮助下,在冯艳梅教授的积极组织下,20余名中国学者顺利成为Bárány协会会员。

在奔赴瑞典的途中,殷善开教授及其团队马不停蹄地准备申办材料,2018年6月11日,第30届Bárány年会在瑞典乌普萨拉正式开幕,会议迎来了727位来自全球50余国家的参会者,其中中国代表团共有54位,大会发言26人次,壁报92人次。

在会议首日的 Botanical Garden欢迎晚宴上,殷善开教授在卡罗琳斯卡大学段茂利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余力生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马秀岚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田永胜教授、北京友谊医院谢静医生、北京同仁医院张祎医生等国内专家的陪同下,带领中国参会者向各国代表介绍蓬勃发展的中国耳神经科学和前庭医学。

殷善开教授在会员工作会议上对于中国的介绍,获得了Bárány主席、秘书长、前任主席及与会专家的的一致认可,中国会员踊跃参与,为中国的成功申办投上了宝贵的一票。

此次中国拿到主办权,意味着中国学者在耳神经学科或前庭研究方面的工作已经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2022年年会在中国的成功申办对于整个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耳鼻喉在线。

撰稿:王慧 冯艳梅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摄影:于栋祯 姚青秀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编辑陈雪霏

 

精彩视频:北欧绿色邮报网记者随驻瑞典外国记者团采访哥德堡第一篇

北欧绿色邮报网视频报道(记者陈雪霏):北欧绿色邮报网记者随驻瑞典外国记者团采访哥德堡第一篇:体验世界著名制药公司阿斯利康哥德堡研发总部实验室,精彩的分子世界。

MVI_7972

2018年5月31日陈雪霏录制

 

特稿:减肥第39天 成功减掉10斤

北欧绿色邮报网特稿(陈雪霏):减肥成功也能有一种成就感。今天5月19日,已经成功地从70公斤减到65公斤,减掉五公斤。

减肥确实需要毅力和决心。首先是在朋友的鼓励下,带着秘籍减的。为什么减?这个很重要,有人说,我的体重一超过64公斤就血压高。鄙人也是如此,一超过68公斤甚至70公斤,就开始疑神疑鬼,觉得自己血压高了。尽管没高,但总是觉得身体很重,很累,很笨。于是想如果减掉10斤包裹,肯定就好了。

于是尊重减肥秘籍,其实就是少吃或者不吃。早上支持一个或两个鸡蛋,其实我早上支持一个葡萄柚。中午吃两个鸡蛋,或者是支持白肉,就是鸡胸脯肉,不吃鸡腿肉。和以前相反。然后吃适量的蔬菜,就行了。

头两天感觉很好,而且能马上减掉一斤。或者二斤。但是,到第三天,第四天,身体就有撕裂感,觉得有一种力量在扒皮。感觉自己很累,很饿也很弱。甚至有点儿头晕。但是,只是多喝点儿水。要坚持住,一定要坚持。实在不行,我就卧床休息一下。

挺过两天就感觉非常好了。到第四天就减掉两公斤了。到第八天就减掉3公斤了。但是,此后就开始挣扎,一会儿高,一会儿低,或者平行。到第24天依然是3公斤。

但到34天就减掉了4公斤。到39天就减掉了5公斤。

主要经验就是在这段时间也不要太累。不要吃碳水化合物。就是基本不吃主食,如果吃,也就吃一片面包。第三周的时候,主要是多吃水果。第四周还没有减到满意程度时,可以继续重来一个月。

目前本人在第五周期间。目标是64公斤或者是63公斤。不能再低。然后,保持。保持体重就天天称体重,也会好使。

减肥的经验和体会

爱较劲的人,经常也跟自己较劲。往年我从国内回来都要饿上一个星期,直到心脏和肝脏都觉得有点不对劲儿了,才有开始正常吃起来。当然,这做的好处是不但把国内吃的全消化掉,还能减掉增加的部分,就是说本来67公斤,68公斤,然后增加到70公斤,回来一努力,再回到67,68公斤。这样,就感觉自己很有成就感,自己给自己创造一些困难,然后,再去克服,这就是成就感,也是存在感。

但是,去年不知道为什么,回来的时候,就是管不住嘴,觉得什么都挺好吃,再说自己感觉也没吃过多啊!于是对自己采取了宽松绥靖政策。就是说自己跟自己认输了。说好听点儿,自己跟自己讲和了。

但是,今年回来后,还是增到了70公斤。自己也觉得毫无办法,因为不想那么饿着。但是,好友见面,谈笑风生,哇塞,又富态了啊!谈笑间,心里却感觉就像当初看到人家和男朋友携手,自己孤身一人的感觉,酸溜溜,苦辣辣的,心想,你怎们就那么没出息,管不住自己呢?当我说我觉得减肥很难的时候,一个朋友说,就看你想不想减,只要你想减,肯定能减下去。我苦笑着,无言以对。我心想,我何尝不想减呢!

有个练京剧昆曲的朋友说,她体重一增加到64公斤以上,就容易血压高或者其他问题。因此,一直保持体型很苗条。自己天天练功。我心想,我的大学时期的体重就是64公斤。为了穿婚纱,我都减到了63.6公斤。12年前,我整个夏天都是天天吃鸡腿和色拉。7月底徒步8天,9月初跑了十公里越野。结果到12月的时候,婚纱就能穿上了。

 

到朋友店里去玩,一见面,看见她红光满面,满脸放光。我减肥了。她高兴地说。我说,我也想减肥,就是减不掉啊。其实,此时,我几乎已经下决心了。她说,我给你减肥食谱。

 

过了一天,果然减肥秘籍来了。其实,就是早上只吃一个鸡蛋和一个或半个水果。中午吃鸡蛋或鸡胸脯。因为鸡胸脯没有脂肪。晚上也是,大量吃蔬菜。以黄瓜西红柿为主。水果可以大量吃,但不能吃大枣,芒果和香蕉。我估计蔬菜也不能吃茄子。最近又得知,茄子不能和蘑菇一起吃。

 

总之,就是不吃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说真的,两个星期就掉了三公斤。真有一种胜利的感觉,自己战胜自己的感觉。

 

现在的问题就是要保持同时要继续坚持。不能有好吃的就忍不住多吃。

我的目标是减到65公斤。甚至是64公斤,那样,我就真的达到自己的理想体重了,也达到自己的目标了。

 

一个人一生中总是有无数个大大小小的目标,然后,只要实现了一个哪怕是小小的目标,就会感觉很高兴。当然,一开始的时候,总是很困难的。可能饿两天没问题,但是,到第三天的时候,几乎发生头晕,很难受,好像身体的肉在往下撕裂。但还是要坚持。当然,此时,不能给自己太大压力。就是说,如果有工作,还是不要这样冒险。减肥其实是在休息的时候减下来的。

 

总之,能够减肥或增肥都是一种目标,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就会感觉很快乐。掉下5斤肉,其实就等于把肩上的包袱放了下来。这样身体才能感觉好一点儿。不然,我自己都后怕,因为每天早上起来口干舌燥。呼吸不通畅。医生让我用呼吸机。我不想用。因此就必须把体重减下来。然后,再看看。

 

当然,这也不是什么与天斗与地斗的大事,只是自己跟自己开个玩笑。要好好地整理自己,修理自己。让自己的人生继续悠然自得地向前迈进。

 

 

 

今日头条:瑞典针灸学术研究学会会员大会于斯德哥尔摩胜利召开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4月21日,斯德哥尔摩春意盎然,阳光明媚。瑞典针灸学术研究学会会员大会胜利召开。

瑞典针灸学术研究学会会长杨春贵首先做了重要讲话。他重申瑞典针灸学术研究学会是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的成员,遵守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规章制度,及瑞典相关法律法规。遵循世界卫生组织针灸相关标准,开展循证针灸,提高中医针灸医师业务水平,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杨会长代表学会向关心支持举办2017瑞典国际针灸会议的领导、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桂从友大使出席会议并鼓励学会依照中医药“一带一路”规划在瑞典稳步发展。感谢廖蓉医师(Elisa Liao)、马雪虹(Xuehong Ma Yang)医师、张东青医师(Dongqing Zhang)、林德锋医师(Defeng Lin)、陈铁君医师(Sandra Tiejun Chen)、Mehdi Ghazi医师、胡淑慧医生(Shuhui Hu)、徐铁(Tie Xu)博士夫妇等人慷慨解囊,捐助学会。得益于各位同仁和朋友的无私帮助,学会于2017年顺利召开了国际性学术交流大会。

在2017年,学会得到强劲发展。对国际针灸医师进行了业务学习和考核,并继续扩大国际针灸医师队伍,又有14名考生通过了考试;其中包括多名从业20年以上的资深医师;学术交流继续进行,2017年11月举办了中瑞“一带一路”针灸高峰论坛、“筋骨三针专题讲座”以及与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科研合作研讨会。

杨会长还倡议筹建国际针灸医师工会和中医针灸网的建议,更好地为国际针灸医师和患者服务。

司库(Yukio Danisman)做了2017年财务报告,公布了收支明细,得到全体会员的认可。

之后,学会的法律顾问,国浩律师事务所瑞典办事处资深律师Bengt Wahrolén做了重要讲话,从法律角度说明了几个关键问题。

首先他汇报了为学会办理针灸医师保险的情况,他认为保险公司欢迎国际针灸医师这样的高水平针灸医师办理保险,其中有一些保险是针对集体的,要求国际针灸医师作为一个集体统一由学会申请办理。

然后Wahrolén律师列举了相关法律,详细阐述了在瑞典国际针灸医师可以使用针灸医师(Akupunktur Doktor),并将帮助推动瑞典卫生部门认可注册针灸医师(Leg. Akupunktur Doktor),与瑞典卫生体系接轨。

最后Wahrolén律师郑重声明,经过对学会财务检查,可以证明学会的资金来源是会费和捐助,未得到任何政府的资助。

律师在现场回答了会员的若干提问。

大会进入颁发证书环节,瑞典针灸学术研究学会杨会长为揭梅(Maggie Jie)和Bengt Wahrolén两位律师颁发了法律顾问聘书。

随后杨会长和张副会长为新一届国际针灸医师颁发了证书,之后全体瑞典国际针灸医师合影留念,他们身着统一的制服、佩戴国际针灸医师胸卡名牌和徽章,展现了国际针灸医师规范、专业的风采。

合影后,张东青副会长宣读了《瑞典针灸学术研究学会章程》,杨会长宣读了《瑞典针灸学术研究学会财务管理制度》.

林副秘书长宣读了《瑞典国际针灸医师管理制度》。与会会员积极讨论了上述制度,宣读人一一做了解答。至此完善了学会的各种规章制度。

公布重要制度之后,开始了学术讲座。首先是张东青副会长做了题为《针刺为主治疗肠易激惹综合症》的学术讲座,针对瑞典病人常见的五种证型采用“肠八针”为主治疗,疗效显著;黎坚理事随后做了题为《中西医结合一针疗法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疼痛》的学术讲座,阐述了基于西医明确病理后采用针灸治疗,对骨性膝关节炎往往能做到一针见效。

学术讲座之后,会场移到杨会长诊所,开始给会员及病人义诊,杨会长现场为两位病人义诊,演示了疗效显著的不孕症特效穴,采用埋线疗法新技术;

林德锋理事演示了火针疗法,为几位痛症病人治疗,当场见效。义诊现场气氛热烈,针灸医师们都受益匪浅,认为学会拥有很高的针灸水平,行为规范专业,对针灸在瑞典立法充满信心。

义诊结束后,针灸医师们带着喜悦的心情参加了中欧文化协会当晚主办的斯德哥尔摩文化之夜“一带一路”北欧之春国际和平文化节,为会员大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大会主持人是林尤吉副秘书长,大会翻译是杨溪理事。大约30名会员出席了大会。

 

图文/陈雪霏,部分内容和图片由瑞典针灸学术研究学会提供。

驻瑞典大使桂从友为祝贺陈竺教授荣获舍贝里奖举办招待会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4月14日,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在使馆举办招待会,热烈祝贺陈竺教授荣获舍贝里奖。
陈竺教授和夫人陈赛娟教授,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校长奥特森、瑞典红十字会国际部主任莫拜克、舍贝里基金会理事英格玛·舍贝里等瑞典医药卫生领域著名人士、科学家,以及中国驻瑞典使馆全体外交官出席。

桂从友大使向陈竺教授表示热烈祝贺。

他说,陈竺教授和他领导的团队经过长期不懈努力,与法国科学家合作,发明了治疗白血病的革命性方法,拯救了中国乃至世界千千万万患者的生命,对世界医学发展和人类健康作出巨大贡献。荣获舍贝里奖是对他们长期深入研究、携手攻克世界医学难题的充分肯定,也是对他们成功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充分肯定。陈竺教授应邀率团来瑞领奖,对促进中瑞友好合作和相关领域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桂大使表示,推进重大疾病防治是中共十九大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愿在医学研究领域不断加强同瑞典等各国的国际合作,为全人类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陈竺教授在致辞中表示,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我舍贝里奖,再一次让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的“中国方案”为世界医学界所瞩目。这一研究成果是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是东西方交汇、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与西方现代医学相结合的动人故事。科学研究超越国界。在医学健康研究中,各国科学家怀抱同样信念,致力于为人类健康服务。这极大促进了国与国之间的人文交流与相互信任,是“一带一路”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我和我的团队将与国内外合作者们继续努力,破解其他类型血液癌症的发病机理,发展新的有效治疗策略,造福人类社会。

  陈竺表示,多年来,在两国政府间科技合作协议框架下,中瑞在卫生、水资源、能源、矿业、空间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广泛有效合作,科研合作保持良好势头。中瑞两国人民友谊历史悠久,18世纪“哥德堡”号商船远航中国成为两国友好交往的独特象征。瑞典是首个同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两国交流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中国已成为瑞典在亚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祝愿中瑞友好合作不断向前推进,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校长奥特森在致辞中表示,陈竺教授荣获舍贝里奖,生动诠释了医学研究如何为千万患者带来希望,如何促进国与国之间的友谊和互信。我们都认为,要让医学研究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健康领域开展广泛合作,为沿线国家的人民带去健康和希望。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愿同中国和各国科学家加强合作,破解医学难题,共同促进健康和医疗平等,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瑞典企业家本特·舍贝里2016年捐献20亿瑞典克朗(约合2.5亿美元)创立舍贝里基金会,用于推动癌症、健康和环境领域的科学研究。舍贝里基金会资助的舍贝里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

来源:中国驻瑞典使馆网站。

两会系列报道(十一):今天的PM2.5是130,到底怎么看?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北京报道(特派记者陈雪霏)– 3月12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十二届全国人大内司委副主任委员王胜明、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乌日图、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吴恒、环资委委员吕彩霞,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王超英、副主任许安标就“人大立法工作”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今天的主持人是钟雪泉。

由于这几天雾霾严重,上来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雾霾的。央广网记者提问,谢谢主持人。最近几天雾霾再次来袭,但是我们也看到,去年入冬以来北方的雾霾天气确实少了,北京的蓝天多了,想问一下在这方面立法工作做出了哪些贡献?另外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得好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未来立法在这方面如何保驾护航?谢谢!

环资委委员吕彩霞说,首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于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项关于生态文明的政策是非常到位的,积极地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看:第一,从立法数量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十二届时制定的立法规划中有18个立法项目是涉及环境生态保护的,占到了整个立法项目的18%以上,另外在制度设计上,强调系统性、全面性,注重立法与国家发展战略、民生关切相结合,构建国家完善的污染防治体系。比如我们修改了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大气与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制定了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核安全法和正在审议的土壤污染防治法等。从立法数量上大家也可以看到。

第二,从立法定位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特别关注人民的关切,以保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立法宗旨。比如说很注重人民群众对于清洁的空气和饮用水安全的渴望,强化了环境保护、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等相关法律制度建设,也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第三,从立法形式上,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更注重问题导向,强调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突出解决实际问题。今天大家看到了有雾霾,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们国家这些年的治理效果。关于雾霾,我们看到政府工作报告总理讲到,重点污染区域PM2.5降了30%,北京周边地区、京津冀周边地区的13个城市与2013年比较,降低了40%,这说明我们的治理是非常有效果的。另外,雾霾又来了,但没有那么严重。我们知道,往年的雾霾都是爆表的,PM2.5都在200多到300多,今天的雾霾大家注意到,也就是130多,治理还是有效果的,但也说明了另外一个问题,污染防治是一场长期的攻坚战,不是一蹴而就的。另外,也说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并没有因为我们的治理成绩而放松了对污染环境的治理,而恰恰把污染、治理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

微信:chenxuefei7

chenxuefei7@hotmail.com

18001303842

欢迎爆料。

两会报道时评:从湖南省的脱贫攻坚看中国政府脱贫攻坚战的决心

北欧绿色邮报网两会时评(评论员陈雪霏)– 3月8日下午湖南省代表团在人民大会堂湖南厅对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审议和座谈。其中尤其强调了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

据介绍,湖南在全国探索了有影响的“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模式,在51个贫困县建设了72个特色产业园,培育了安化黑茶、炎陵黄桃、江永香柚、临武鸭等特色产品,取得了明显的脱贫成效。目前,湖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700.6万减至216万,贫困发生率从11.9%降至3.86%。

“生活富裕但环境恶劣,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都不是人民群众的意愿。”湖南湘西州州长龙晓华代表说,湘西州探索了可推广、可复制的精准扶贫十八洞村模式,全州精准脱贫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未来,将继续结合林业资源丰富的特色,以绿色理念打造新产业。建议建立林业碳汇补偿制度,优先支持民族贫困地区全面开展林业碳汇交易,着力打造新的增长点,使贫困地区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步步高集团董事长王填代表说,如果产业没做起来、村级经济没做起来,很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返贫。比如,步步高集团考察发现十八洞村的山泉水品质很好,就投入资金将其开发成产业,起到了很好的帮扶效果。王填还建议进一步减税,尤其是对劳动密集型企业也要减税,最好减半征税。

国网湖南电力公司董事长孟庆强代表说,电力在扶贫攻坚中具有“先行官”作用,未来要加快对贫困村农网进行改造升级。当供电“卡脖子”“低电压”等问题得到解决时,贫困户就可以在家搞养殖、开饭店、搞农家乐,增加经济收入。

 开放日期间吸引了来自99家中外媒体的140多位记者前来采访。

 

振兴实体经济,以湖南智造推动高质量发展

杜家毫书记在会上说,高质量发展,根基在实体经济。

全国人大代表、省经信委主任曹慧泉表示,省经信委将以智能制造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产业项目建设年“五个一百”为抓手,集中各类资源,优先支持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发展,集中力量打造两到三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培育制造业创新中心,引导企业通过创新实现质量效率提升、动力变革,使湖南制造进一步向湖南智造、湖南创造转变。

一带一路”建设的全面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加快推进,湖南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机械、农业育种、矿产开发、食品加工、商贸等领域将更加具有竞争力,湖南优势企业“走出去”将有更大的作为。2017年,全省累计对外实际投资额105.58亿美元,总量规模居中部第一。今年省商务厅将以联盟抱团和深耕发展为重点,大力推进“对接新丝路、推动走出去”行动,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

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进攻,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

开放日上,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认为要聚焦攻克深度贫困‘堡垒’,今年我们将重点向这个‘堡垒’发起进攻,坚决啃下这块最难啃的 ‘硬骨头’。

省扶贫办主任王志群说,湖南是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首倡地,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全省上下将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自精准扶贫战略思想提出以来,全省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短板加快补齐,基层党支部建设明显加强,全省贫困群众收入明显增加,2017年底贫困发生率降至3.86%。

王志群表示, 2018年,全省将继续加大作风建设力度,大力整合扶贫资金,加大投入,凝聚社会力量合力攻坚,重点向深度贫困地区这个“堡垒中的堡垒”发起进攻。

“送钱送物,不如建一个好支部。” 花垣县长乐乡黄廉沟村村支书吴林坤说,今年,将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特色农产业发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另外,对于年轻的科技人员下乡问题,需要加大经济扶持力度,让他们下得去,呆得住,能落实,肯吃苦。真正把脱贫攻坚落到实处。相信,湖南省这个精准脱贫发起省将在未来脱贫攻坚中取得胜利,因为他们从各个方面采取切实措施,必将取得脱贫的胜利。

图文/陈雪霏

 

今日头条:世界第一本中英法三种文字的《一带一路》杂志在两会期间发行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北京报道(主编陈雪霏)– 世界第一本中英法三种文字的《一带一路》杂志3月7日在世界瞩目的中国两会期间在北京的黄金地段南池子出版发行。

杂志的封面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的亲密握手,背景是五星红旗和加拿大的枫叶旗。顶部朱红底映衬“一带一路”四字立题,气氛庄严亲密,气势寓意深远,中,英,法三国文字印刷。该杂志也得到了中国驻加拿大蒙特利尔总领事,中国新闻社社长章新新的亲笔祝贺。

这是一本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专门杂志,也是目前世界上的第一本,唯一的一本一带一路专题杂志。

在当天举行的发布会上,杂志发行社长于捷明介绍了发布世界上第一本“一带一路”杂志的目的。

于捷明说,中国的“一带一路”创意是世界上最热门的一个话题,是能影响世界的世纪工程,但到现在还没有一本专门的杂志来报道。这既是一个机遇,更是一个责任。因此我们出版此中英法三种语言的杂志,初期暂定为月刊。

杂志目前开设丝路故事,资讯,项目,观点,历史,图观,美食,旅游,文化栏目,预计还要开展和增设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绘画,雕刻,音乐,戏剧,网络动漫,商务和学术等活动和它们的特刊。首期内容提要:

丝路故事(新时代的西游记)、

资讯(中国霍尔果口岸)、

项目(中企非洲建塔)、

观点(法国缘何与一带一路牵手)、

历史(张骞出使西域)、

图观(罗马尼亚地下盐宫)、

美食(胡风对中国菜肴的影响)、

旅游(泰国大皇宫)、

文化(敦煌莫高窟)等等,

据了解,2017年底中国已累计与8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00份“一带一路”合作文件。2017年前11个月,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额达9830亿美元,同比增长15.4%;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的59个国家有新增投资,直接投资124亿美元;前11个月沿线国家在华实际投资50亿美元,新设立企业3500多家。

2017年底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放贷款已超过1100亿美元,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承保“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和投资超过3200亿美元。丝路基金已签约17个项目,承诺投资约70亿美元,支持项目所涉及的总投资额达800多亿美元。

随着库克群岛、瓦努阿图、白俄罗斯和厄瓜多尔4个意向成员获批加入,亚投行成员从57个扩围至84个。

2017年底,一大批重大项目陆续落地:蒙内铁路已建成运行,匈塞铁路贝尔格莱德修至到旧帕佐瓦段、阿联酋哈利法港开工建设、汉班托塔港正式交由我国运营、中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首条生产线投产、连通东南亚的旗舰项目《中泰铁路》开工。

2017年底中欧班列开行数量达3271列,班列运行线57条,国内开行城市35个,连接欧洲12个国家34个城市。每年运送货物总值由2011年的不到6亿美元,增长到当前的145亿美元。

2017年底,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进建设7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270多亿美元,吸引入区企业近3500家,上缴东道国税费22亿美元,为当地创造近21万个就业岗位。

北欧绿色邮报网社长,中欧文化协会会长陈雪霏对《一带一路》杂志的发行表示祝贺。她说,中国和瑞典之间在“一带一路“创意下的合作大有可为。18世纪的瑞典商船哥德堡号抵达福州,然后从福州又运回瑞典大量的茶叶,瓷器和丝绸,是正宗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运营者。中国进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可以预见中瑞之间将以新的姿态进一步加强合作,互利共赢。

今日头条:桂从友大使接受瑞典《可持续发展》杂志专访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主编陈雪霏)–2月26日,桂从友大使在使馆接受瑞典《可持续发展》杂志资深记者安德伯格专访。桂大使首先向《可持续发展》杂志全体工作人员和广大读者致以新春问候。桂大使表示,上世纪70年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瑞典最早提出,很快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这充分体现了瑞典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独特先进理念。可以说,瑞典政府和人民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整个国际社会都在认真思考的人类发展的主题。中国提出并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就是要推动可持续发展。中瑞两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理念和目标高度契合。双方完全可以相互学习借鉴,交流好的经验做法,共同为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采访全文如下:

一、问:瑞典和中国有很大的不同,但在环境和气候政策方面,两国有许多共识。中瑞两国应如何相互支持,共同推动履行气候变化《巴黎协定》?

答:我完全同意你关于中瑞应相互支持,共同推动履行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看法。气候变化是全球性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团结合作,共同应对。《巴黎协定》凝聚了国际社会最广泛的共识,为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进程明确了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巴黎协定》所倡导的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契合的,所以无论其他国家的立场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中国都将继续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立足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国内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百分之百履行我们的义务。

在履行《巴黎协定》方面,中国与瑞典有共同的目标和愿景。中方愿同瑞方一道,共同维护和推动气候变化的多边治理进程,推动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二、问:我了解到,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国合会,CCICED)1992年成立以来,已成为交流气候与环境问题的成功论坛。20多年来,中国通过国合会开展的国际合作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于1992年由中国政府批准成立,是一个由中外环保与发展领域高层人士与专家组成的、非营利性的国际性高级咨询机构,主要任务是交流、传播国际环发领域的成功经验。国合会现任主席是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瑞典前副首相兼气候与环境大臣罗姆松是现任委员。

国合会自成立以来,在中国政府和国际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下,以促进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在涉及环保和发展的诸多领域实施了上百个研究项目,提出了几百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预警性的政策建议,涉及污染控制、清洁生产、生物多样性保护、能源效率、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生态补偿机制、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可持续消费、媒体与公众参与政策、企业社会责任、绿色供应链、绿色金融、生态系统管理、环境执政能力等诸多方面。其中许多建议得到中国政府和国际社会高度重视并取得重要成果,包括将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升格为环境保护部,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批准成立APEC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将绿色金融纳入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核心议题等。中国政府将与有关国际伙伴继续密切合作,充分利用国合会平台,推动全球气候环境治理取得更多成果。

三、问:近年来许多中国企业在瑞典发展很好。几年前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时还有很多人担心。现在瑞典的汽车工业通过吉利汽车、国能新能源汽车公司(NEVS)等与中国产生了紧密联系。不久前我访华期间参观了国能新能源汽车公司在天津的工厂,进展良好。中方对中资企业在瑞典的发展有什么看法?

答:2010年中国民营企业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时,沃尔沃汽车已经连续亏损数年,市场前景暗淡,瑞方一些人对收购有疑虑和担忧。从你的提问看,你当时对吉利收购沃尔沃并不担心,是乐观的。8年过去了,我们看到今天的沃尔沃汽车公司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中国、北美和欧洲的市场份额大幅提升,去年销量达到创纪录的57万辆,其中中国市场销量超过10万辆。现在的吉利沃尔沃项目已成为中欧汽车行业互利共赢的成功合作典范,受到各方赞誉。我们赞赏瑞方对中方投资的积极态度,吉利沃尔沃项目也对推动中瑞投资合作产生了正面效应。

2012年6月,国能电动汽车收购了有近75年历史的瑞典萨博汽车公司,推出新品牌“NEVS”。经过几年的整合和市场开拓,NEVS聚焦发展新能源汽车。2017年12月5日,基于先进的凤凰新能源汽车平台开发的9-3车型正式在中国天津投产。根据计划,2018年下半年国能瑞典公司将在特鲁海坦启动生产,面向欧美市场。届时,公司将形成年产50万辆高端纯电动车的能力。

上述两个项目应该说是中瑞两国汽车行业技术、资金、生产和市场优势互补的典范,带来的是强大的竞争力优势和共赢发展。因此我们不仅要积极支持,也希望在其他领域看到更多这样的成功合作范例。

  四、问:在瑞典乃至欧洲还有一些质疑中国投资的声音。例如近期,一些瑞典媒体对中国企业拟在吕瑟希尔修建新港口的计划提出质疑。中方对这种疑虑的态度有何看法?

答:我们注意到近期瑞典媒体有关中国企业参与瑞典港口建设的报道。我想强调的是,中瑞经贸投资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双赢。中瑞两国友好交往历史悠久,经济互补性强,双向投资潜力巨大。加强两国经贸投资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为瑞方合作伙伴带来了资本、就业岗位和通向亚洲市场的渠道,吉利沃尔沃项目就是最好的例证。与瑞典企业一样,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是企业自主的市场行为,完全遵循商业原则。

在刚刚结束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许多欧洲国家领导人均表示,保护主义不是未来的选择。反对保护主义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瑞典一向是自由贸易和开放经济的积极倡导者和维护者,瑞典政府及许多有识之士多次表示欢迎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投资。中国同样坚决反对保护主义,是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受益者和坚定支持者,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中共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也会继续鼓励有实力的中国企业赴瑞开展投资贸易活动。希望瑞典各界人士能够客观理性看待企业市场行为,为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外国投资者创造稳定的营商环境和舆论氛围。在反对保护主义问题上,我们不仅要说得好,更要以实际行动做得好。

五、问:如果换个角度看,瑞典工业如何能够以环境和气候友好的方式帮助中国发展?

答:十九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当前,中国正在全面落实十九大确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在建设生态文明方面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环境作出更大贡献。

瑞典在工业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然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在以环境和气候友好的方式发展工业方面有先进经验。瑞典的智慧生态城市哈马碧就是一个典型范例。该区域应用了各种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形成了对环境和气候友好的发展模式,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树立了样板。

哈马碧的经验对中国很有借鉴意义。2010年3月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问瑞典期间专门参观哈马碧,对瑞典智慧生态城市的发展经验非常赞赏,并亲自推动中国无锡市与哈马碧智慧城市签署了合作协议。中瑞双方正积极推动实施。我到任后不久就访问了哈马碧,推动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合作共识。这次采访后,我还要再次访问哈马碧,考察“升级版”生态城建设。现在,每年都有很多中国代表团到哈马碧参观考察,学习瑞典在节能环保、循环经济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与哈马碧开展合作。我们希望更多瑞典企业通过这样的合作,将瑞典以环境和气候友好方式推动发展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产品带到中国,为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发挥更大作用。也希望中瑞通过双边合作,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新贡献。

六、问:不久前我访问了北京,待了10天,每天都是蓝天,空气很好。几年前我去北京时情况则完全不一样,变化非常明显。我很想知道中国是怎样做到的?据我所知,中国正大力推广无化石燃料交通工具,也准备加大投资发展电动汽车和电动公交车。中国是何时开始实施这一政策的?这一发展背后最重要的政治考虑是什么?

答:你在北京看到的变化是中国政府下决心治理的结果。十九大报告强调,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北京的空气质量还会越来越好。这样积极的变化得益于中国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倡导绿色出行,“共享单车”风靡全国,高铁网基本形成。随着电动汽车的不断发展,未来中国有望实现自行车、电动车和高铁组合的短中长途无化石燃料出行模式。

本世纪初,中国即着手发展新能源汽车,陆续出台并修改完善新能源汽车、电池、电动车充电设施等有关政策,加强行业规范,促进节能减排。目前,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中国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和“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产销量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2017年销量达77.7万辆,同比增长56.8%,其中纯电动乘用车占60%。2017年9月,中国政府宣布启动研究传统燃油车的退出时间表。

发展无化石燃料交通,一方面有利于节能减排、改善环境,另一方面可以缓解石油短缺的压力,改善能源结构,还可以推动汽车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瑞典在无化石燃料交通领域有世界先进的理念、经验和技术。我们愿同瑞方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无化石燃料交通发展。

  七、问:中国在治理大气的同时,如何保持工业的竞争力?中国将如何减少电力生产对煤炭的依赖?

答:在协调污染治理与工业发展方面,我们正在寻找最佳的模式。首先我们必须增加使用清洁能源,大幅降低对煤炭的依赖。中国核电站在建规模和太阳能、风电等新能源装机规模都位居世界前列。中国正大力实行“煤改气”,改变煤炭为主的现象。2015年起北京五环内全面实施供暖“煤改气”,2017年起包括郊区在内的整个北京市都不再使用煤做燃料。所以你在北京10天看到的好天气不是偶然的。预计2018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6.2亿千瓦,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可达3.57%,2022年将达到7.1亿千瓦。在发展清洁能源的同时,中国还将加强电网省际间互济和跨省备用共享,统一调用区域内的调峰资源,协同消纳可再生能源电力。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将继续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你已经亲眼见证了北京的雾霾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事实证明,中国电力需求的上升不会导致煤炭依赖。中国对煤炭的需求还会进一步减少,将主要通过可再生能源发展满足工业生产的能源需求。

八、问:我们在北京参加了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EV100)组织的大型会议。这次会议给我的印象是,中国很快将拥有世界领先的电动汽车产业,这也将成为全球电动汽车的主要制造商和出口商。但一些国家还有庞大的传统汽车工业,实行产业保护的政治势力很强,而不是支持电动汽车发展。中国将如何应对这一风险?

答:中国扶持电动汽车产业是出于战略考虑,主要是为了减少尾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提升能源安全。经过多年快速发展,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正在从导入期走向成长期,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动车制造商和销售商。对此欧洲国家完全没有必要担心。中国发展电动汽车首先是满足国内的需求。中国已经启动研究传统燃油车的退出时间表。中国有13.7亿人口,约4亿个家庭,如果每个家庭都购买一辆电动车的话,现在的产能还远远不够。我们担心的不是中国的电动车产能会对其他国家造成冲击,而是无法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中国生产电动汽车不是“闭门造车”,而是愿与所有有能力、有意愿的国家共同研制,共同销售,利润共享。近年来,许多发达国家和主要汽车生产国、大型汽车制造商对汽车电动化、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达成了广泛的共识,推进力度加大。中国始终奉行开放的合作政策,愿与世界各国生产厂商实现共赢,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广大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电动汽车。至于他国消费者自主选择中国电动车,那完全是市场行为,就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让竞争来说话。竞争带来进步。关门搞封闭是保护落后,不会推动进步。

来源:驻瑞典使馆

今日头条:陈竺和两位法国科学家获2018舍贝里奖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2018舍贝里(Sjöberg)奖授予癌症研究者陈竺、安娜·德尚(Anne Dejean) 和于克·德戴(Hugues de Thé)

该奖之金额为100万美元。三位研究者用基于砷剂和维甲酸的一种独特治疗方法,成功治愈了一种曾经最为致命的癌症。该方法显示,随着我们对疾病发病机理的认识不断增强,癌症治疗正愈加具有靶向性。

据瑞典皇家科学院发布的信息,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2018舍贝里奖授予中国上海交通大学的陈竺、法国巴黎巴斯德研究院的安娜·德尚、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的于克·德戴,为表彰其

“阐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分子机理并发展了革命性治疗”

今年的舍贝里奖获奖者发展了针对一种特殊血癌类型即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新型靶向治疗。该病曾经是最为致命的癌症类型之一,而今天十分之九的患者在接受此新疗法后可获治愈。

这种治疗的独特性在于,这是第一种可以不用化学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标准疗法,而此治疗使用的是维生素A的一种亚型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

使用砷剂的理念起源于传统医药,但在该疗法中为科学实验加以证实。获奖者有条不紊地揭示了导致此种疾病的分子机理,从而使其科学治疗成为可能。他们识别了该型白血病细胞中的一种特异基因突变,并对其错误蛋白质加以摧毁,从而在四分之三的患者阻断了导致死亡的过程。该疗法使得癌症细胞失去自我更新能力而被清除。

这些发现始于1980年代,但其治疗效果已被大量科学研究所证实。在许多国家,此种联合疗法已成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首选治疗。

三位获奖者依然活跃于癌症研究领域。安娜·德尚主要致力于继续她在肝癌领域的工作,研究癌症发展进程中蛋白质修饰的意义;于克·德戴主要在研究刺激癌症细胞成熟及阻断其自我更新的潜在治疗方法;陈竺则正从事其他类型白血病遗传和分子学改变的研究。

舍贝里奖主要用于对研究工作的资助,希冀能够为未来的进展铺路,以治愈更多类型的癌症。

上海交通大学的陈竺教授说:“与德戴博士和德尚博士分享负有盛名的2018舍贝里奖是我的莫大荣誉,因为该奖是对癌症研究重要贡献的认可”,

陈竺教授认为:“获得此奖并不仅仅意味着荣耀,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这种责任促使我和我的团队以及合作者们要继续努力破解其他类型血液癌症的发病机理,通过与其他伙伴的合作来发展针对这些疾患的创新、有效治疗策略。”

巴斯德研究院的安娜·德尚的获奖感言是:“我深感荣誉,同时非常荣幸能加入到我极为崇敬的先前获奖者的行列,”

“这是对我们阐明一种非常严重的白血病类型及其有效治愈疗法之分子和细胞学基础所做贡献的高度认可,必将有助于未来发展与其类似途径的高效癌基因靶向疗法。”

法兰西学院的于克·德戴说:“这是对一项进行了三十年而最终转化成临床实践疗法的认可,是对我们与中国研究组二十余年紧密合作和友谊的认可,”

“此奖也是对我与陈竺共享的某种医学理念的认可,这种理念就是基于好奇心驱使的、从临床观察到执着基础科学研究再回归于患者的救治,而自由的研究则是我所在的研究机构法兰西学院之基础价值。”

陈竺是上海交通大学教授,1953年生于中国上海,1989年获得巴黎狄德罗大学圣-路易医院哲学博士。

安娜·德尚是法国巴黎巴斯德研究院教授,1957年生于法国高莱,1983年获得法国巴黎巴斯德研究院哲学博士。

于克·德戴是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教授,1959年生于法国马赛,1989年获得法国巴黎第VI大学哲学博士。

舍贝里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由舍贝里基金会资助。此基金会由企业家班特·舍贝里(Bengt Sjöberg)于2016年创立,他捐献了20亿瑞典克朗用于推动聚焦于癌症、健康和环境的科学研究。

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获悉后,向陈竺表示祝贺。

颁奖仪式将在4月13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