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国际新闻

诺贝尔文学奖即将揭晓各路记者齐聚文学院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今天下午一点,还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诺贝尔文学奖将斯德哥尔摩瑞典文学院宣布。

images-1

现任秘书SARA DANIUS.      图片来自文学院

和往年差不多,提前两个小时,摄影记者就都挤在宣布厅的门口了。10年前,我第一次来的时候,就是这样。我问工作人员为什么不用后面宽敞的大厅来宣布呢?她说,第一这是传统,一直在这里,第二,我们就是要这个效果,就是要让人看着人多。

记者一声长叹,有钱难买我乐意啊!从那时以后,我再也不到前面去挤了,而是自觉地站在最后,看着那些辛苦的记者在前面挤,搭梯子等等,营造一个非常拥挤的氛围。

当然,文学奖确实有比记者更多的人关注。例如,去年,他们就请一个学校的中学生来体验诺贝尔文学奖宣布的氛围。同时,那些翻译家,出版社的出版商,把赌注压在某个作家身上的有关人士都会来诺贝尔文学奖发布会现场来体验那令人心跳的一刻。如果出版社压对了,出版了该作者的翻译本作品,那自然会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当然,2012年除外,2012年是中国作家莫言获奖,所以很多人闻声而来。象马悦然,陈迈平等都到了场。陈迈平夫人陈安娜翻译了很多中国作家的作品,自然是个风向标。凤凰卫视驻巴黎记者也特意赶到斯德哥尔摩来采访。据说,连老板刘长乐都想出席一下诺贝尔晚宴。

对于这样的明显的风向标,我们自然心情很激动。但是,由于诺贝尔奖保密工作做得好。即使你猜有可能,任何人也不敢百分之百地确信,只能是两首准备。当然,到宣布的时候,果然是莫言,中国记者们忍不住爆发出一阵的喝彩。那种兴奋和惊喜真是难以言表的。

images-2

前任秘书Peter Englund.      图片来自文学院。

当然,你不能指望永远有中国作家获奖。好机会也得留给别人一点儿。因为第二年,有人采访我问中国那么多作家,为什么中国作家获奖那么少。我说,这奖是人家评的,我们自己不能随便去争。等我问秘书彼得的时候,他更直接,你的意思是说去年我们刚把奖给中国,今年还要给中国作家吗?

通常文学奖的宣布者是文学院常务秘书。宣布之后,即开始专访,这个专访时间需要一个小时左右。然后,人们慢慢散去,等待12月初亲身采访诺奖得主本人。

今日头条:哈特和霍尔姆斯特罗姆分享2016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瑞典皇家科学院10日中午宣布,哈佛大学教授奥利佛. 哈特和本特.霍尔姆斯特罗姆将分享获2016瑞典央行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们的获奖理由是对契约理论的贡献。

dsc_3864瑞典皇家科学院秘书长约然.汉松说,今年的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关于契约理论的。他说,该奖项是1969年瑞典央行设立的,今年是第48个奖。然后他用瑞典语和英语分别宣布:

“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把2016年纪念阿尔佛雷德.诺贝尓经济学奖授予奥利佛.哈特和本特.霍尔姆斯特罗姆,获奖理由是他们对契约理论的贡献!”

websitephoto-2

图片来源于哈特网站。http://scholar.harvard.edu/hart/home

汉松接着介绍说,哈特于1948年出生于英国,1974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哈佛大学担任经济管理学教授。

霍尔姆斯特罗姆于1949年出生于芬兰首都赫尔辛基,1978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授。

今年的诺贝尔奖得主发展了契约理论,在契约设计,例如根据绩效给高管付工资,如何将公共部门私有化等方面的契约设计。

1970年代,霍尔姆斯特罗姆展示了公司股东应该如何为高管设计合同,要详细准确地规定工资与绩效挂钩。

1980年代,哈特对合同理论的新分支即解决不完善合同做出了重大贡献。

通过他们的贡献,哈特和诺尔姆斯特罗姆的合同理论其实为基础研究提供了富饶的研究领域。他们在过去几十年里,探索了很多应用。

他们对最优化的合同安排为设计政策和机构,从破产到政治机构都打下了智利基础。

dsc_3871瑞典皇家科学院纪念阿尔佛雷德诺贝尔经济奖评奖委员会委员彼得.佛雷德里克松在接受北欧绿色邮报网记者采访时说,两位诺奖得主的研究为未来研究打开一片广阔天地,例如,什么样的公司应该被并购?如何适度合并债务和股份融资?什么时候学校货监狱这样的机构必须私有化或者公有化?

因为和诺贝尔奖一起发布和颁奖,所以人们也叫该奖诺贝尔经济学奖,但奖金是瑞典央行发给的,一般奖金数量也和诺贝尔奖一样。该奖是1969年由瑞典央行设立的。诺贝尔奖是1901年开始颁发的。

今年的奖金是800万克朗,93万美元,600多万人民币。诺奖颁奖仪式将在12月10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诺贝尔和平奖将在奥斯陆举行。

dsc_3855霍尔姆斯特罗姆通过电话连线回答了一些记者的提问。他说,他自己从来没想过能获得诺贝尔纪念奖,不过,他倒听说过其他同行谈过,他对获奖还是感到很惊讶的。他当然是很高兴获奖。

dsc_3851出席发布会的还有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主席佩尔.斯特罗姆贝尔。

 

图文/陈雪霏

图片:一片森林

北欧绿色邮报网作者陈雪霏

秋天到了,虽然秋风瑟瑟,让人感到身体似乎在蜷缩着,但是,秋风阵阵,让人催生出无尽的感情。

dsc_3371

我站在这飘落的黄叶中,想着安德烈和喀秋莎在金黄的树林中谈情说爱的情景。

dsc_3373

真的,在这种美丽的自然环境中,才好想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dsc_3380

踏着厚厚的树叶,看着飘落的树叶,听着不停的鸟鸣声和树叶的莎莎声,

我又想起了曾经看过的电影《爱情故事》。

dsc_3385

那是一个感人的波兰故事。一个音乐学院的学生,一起学习拉小提琴。

安德烈是个英俊的男生,非常帅。他也多愁善感。另一个男生好像是

班长,是班里琴拉得最好的。但是,他还想更好,他要在比赛中拿第一。dsc_3393

因为他很出色,所以,也得到女生的追捧。一个姑娘,我记不清名字

了,就叫她喀秋莎吧。她和这个班长在恋爱。但是,不久,她得了脑

炎。她去找男朋友,但是,男朋友却说自己忙于练琴,等过后再陪她。

于是,她没敢开口。此时,安德烈看在眼里,其实他也很爱喀秋莎,

于是,就宁可不练琴而帮助喀秋莎一起到医院去,安慰她,帮助他。

dsc_3381

结果,这个班长终于在比赛中获得了大奖。他回来再找女朋友的时候,

发现女朋友已经和安德烈好了。典型地赢了比赛,却输了爱情。这个电

影给我印象非常深刻。

dsc_3398

他是那样的美,凄美,又是那样的忧伤。它告诉我们生活中充满了选择。

有时不能两全其美,你必须做出选择。同时,感情是需要培养的,感情

是需要时间的,感情就是需要陪伴才能养成。

dsc_3388

它也让我明白,有时我感到孤独,那是我自己的选择,因为我没有给足

时间去培养爱情。或者说,我就是不适应太浓的爱情。dsc_3372

生活就是充满了无数条路,走哪条路,就看你自己想要什么。

看着他在我身边,就好像安德烈和喀秋莎在一起。那是十年前的十月,一个金秋

的季节。

耿莹一行与安德烈侄女会谈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新中国首任驻瑞典大使耿飚的女儿耿莹一行7日在斯德哥尔摩与中国的义人安德烈(Andrea Andreen)医生的侄女马格纳.安德烈.萨荷思(Magna Andreen Sachs)举行了会谈。

dsc_3686耿莹说,这是我第一次来瑞典,这里曾经是我父亲工作过的地方,60多年过去了,我想代他走访一下帮助过他的瑞典老朋友。第二个是因为我一直在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抢救工作,这次到瑞典来,想考察一下,看以后是否能进行更有深度的文化交流。另外,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希望我们能够相互认知,相互学习,加深我们的友谊。今天能见到你感到非常的激动,也非常高兴,首先我想代表我的父亲对您的姑姑表示非常感谢.

她说,在那个年代,新中国刚成立不久,我父亲是个将军,被派来担任首任大使。那时候发生了朝鲜战争,中国叫抗美援朝。在朝鲜战争中,美国打细菌战。在那种情况下,因为中国刚刚成立,中国人的话不被人信任,也不被人认可。在这种情况下,我父亲找到了你的姑姑。安德烈女士不愧为是科学家。科学家讲究的是真实,讲究真相,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讲事实。作为科学家,她不单是说了真话,而且揭露了真相,同时,她保卫了和平。由于他们的调查,在调查中发现,朝鲜当地的农民也受到影响,得了鼠疫,另外我们的战士,也有在卫生院里因为细菌感染了病,所以,科学家的调查挽救了解放军,说了真话,我相信世界人民都相信,安德烈做了一件对世界都非常有益的和平举动。她支持了中国的正义,我也替我父亲在此感谢她。另一个是这次能见到你,和你交谈,就是想让你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知道感恩的民族。所以,时隔60年,我们依然记得这件事情,这也是我们表达感谢的方式。

dsc_3704安德烈.萨荷思女士是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高级顾问。她于去年和另一个堂妹一起合写了一本书名字叫《为了生命的缘故--安德雷亚.安德烈》(Andrea Andreen),讲述了安德烈的一生。其中有一章讲述了她在1953年和其他五名科学家一起到朝鲜战场上去检查是否美国军队使用细菌战,回来后写了很多报道并积极宣传和平。

听了耿莹的真诚感谢,萨荷思女士说,我真希望安德烈能在这里亲耳听到这些话。

dsc_3748

耿莹向萨荷思女士赠送一幅自己做的画儿。     陈雪霏拍摄    

她说,其实,他们总共有六名科学家一起去的。她回到瑞典以后,用瑞典语写了报道,几乎在北欧国家巡回演讲了一年时间,讲述他们在朝鲜战场上发现的生化细菌战。她在老年的时候,回忆起她写报道之后曾经被人攻击说她没有那么渊博的知识,禁止她再在媒体发表任何言论。她说那段时间是她最难受的时候。但是,她说她坚信自己是正确的,所以,她要继续坚持自己的观点。

她的一对儿女都已经过事,她的孙子孙女也似乎对祖母的伟大并不了解。她们似乎是受媒体宣传的影响很大。但当我们把书写完以后,他们也打电话来表示感谢。

她说,瑞中协会1974年和瑞典韩国文化协会写过详细报道。

据网上资料,安德烈的第一任丈夫是192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耿莹说,事后也听我父亲讲过,他说,周恩来总理作了很多工作,就是因为瑞典有些媒体对安德烈的调查报告的真实性质疑,有些党派也对她进行了打压,我们給瑞典写过两封信,一封是給瑞典国王,说安德烈女士的做法挽救了世界和平,反对细菌战,这是位非常伟大的女性,所以,总理也做过两次工作。我父亲心里也很着急。当时在那种情况下,有的媒体说我父亲“赤化”了你姑姑,因此,我父亲也感觉对安德烈女士有些内疚。

萨荷思女士说,我不相信我姑姑能被“赤化”。但是,关于后来的信,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我希望收到信的人应该告诉我姑姑。但是,我不知道也从来没听她说起过这件事。但是,现在听到这些真的感到很温暖。

耿莹说,谢谢,在那个年代,因为新中国刚刚成立,要做的事情也特别多,另外美国又发动了朝鲜战争,因为朝鲜跟中国是一江之隔,所以毛泽东决定出兵朝鲜,但是,当时实际上中国还没全部解放。当时,我们又没有武器,又没有钱,又穷,所以,我们说话人家不相信,安德烈女士做了一个正义的举动,讲出了真相。避免了一场细菌战的危害。

dsc_3753萨荷思说,我知道,我姑姑对中医非常感兴趣,她晚年的时候说过,学过一点儿中医,感觉非常有趣,她对中医非常着迷。听说您以前也学过中医。

耿莹说,我是中医学院毕业的。中国人选择了与自然同在。 所以中国人选择的路与西方的不同,中国人有5000年历史,有13亿中国人。我们就是靠中草药和一根银针。听说你在卡罗林斯卡工作作为顾问。我想将来我们可以在中医方面合作,你们可以派学生学习中医。

dsc_3760基金会执行会长耿净说,这次访问本身就是一个还原历史的过程。今后想在绘画方面进行具体的交流。

最后双方也讨论了如何深入进行文化交流,同意将来要进行更深入的交流。

据维基百科信息,安德烈1888年7月11日生,1972年4月20日去世。1909年-1915年与思维德贝结婚,有一女一子。思维德贝于1926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33年安德烈获得博士学位,1926年曾到哈佛医学院学习半年。1946-1964年间,她是瑞典妇女左翼协会会长,我们妇女杂志的负责人。1952年她访问中国,1953年去朝鲜调查细菌战问题。回来后她获得斯大林和平奖。此前,她也多次访问苏联。思维德贝后来又结三次婚,有十个孩子。安德烈也在1937-1942年再婚一次。安德烈曾在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学习,在瑞典几个医院当过医生,属于瑞典首批女医生之一。同时积极从事促进世界和平的社会活动。

图文/陈雪霏

今日头条:哥伦比亚总统桑托斯获得2016诺贝尔和平奖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挪威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主席费维7日在奥斯陆宣布挪威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决定把2016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哥伦比亚总统桑托斯。他获奖的理由是他为结束本国50多年的内战而做的坚决努力,该内战已经造成22万人死亡,600多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该奖也应该被看作是对哥伦比亚人民尽管有巨大的艰难和磨难,依然没有放弃和平的希望的鼓励,以及对和平进程作出贡献的有关各方的奖励。”

桑托斯总统9月份与反对派Farc游击队达成了和平协议,结束了50多年的内战,但是,前不久的全民公决又否定了该协议。让哥伦比亚再次面临内战的边缘。

费维说诺贝尔和平委员会就是要鼓励桑托斯总统和有关各方要为和平而努力。尽管各方都对和平作出了努力,但是是桑托斯总统首先作出努力的。是他先提和平倡议的。

桑托斯总统出生于1951年,今年65岁。

诺贝尔和平奖是800万克朗合93万美元。颁奖仪式将在12月10日举行。

诺贝尔经济学奖和文学奖将分别于下周一和周四举行。

 

今日诺贝尔和平奖预测:似乎在白头盔和斯诺登之间比拼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据今晨瑞典地铁报的预测,9月份刚刚获得“诺贝尔替代奖”的叙利亚平民保卫军也被称为“白头盔”有可能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白头盔是一个由3000多名志愿者组成的叙利亚救助组织。他们带着白头盔,每当轰炸的战火停止后,他们是第一个到现场从废墟中救人的人。他们有教师,有医生,还有其他志愿者。

他们在前不久宣布的美好生活奖也叫诺贝尔替代奖中获奖。同样,一直呆在俄罗斯的美国公民斯诺登因向外透露信息的勇气而被授予诺贝尔替代奖。同时,他也被提名了诺贝尔和平奖。

另外,还有一个关于希腊岛民的提名,也是有关于救助难民的。

不过到底花落谁家,还是让我们再等两个多小时吧。

今日头条:法美荷三名科学家分享2016诺贝尔化学奖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瑞典皇家科学院常务秘书约然.汉松5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法美荷三名科学家因分子机器的设计与合成而获得2016诺贝尔化学奖。

thumb_dsc_3328_1024

三位科学奖将均分800万克朗的奖金。

汉松说,他们开发了世界上最小的机器,就是在肉眼看不见的分子那么大的层面赋予了可控的运动,如果给点儿能量就可以完成任务。

“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授予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让.皮埃尔.索瓦滋,英国爱丁堡出生美国西南大学教授弗雷泽. 斯铎达特和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教授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他们获奖的理由是,对分子机器的设计与合成。”

dsc_3332

汉松说,他们开发了世界上最小的机器,就是在肉眼看不见的分子那么大的层面赋予了可控的运动,如果给点儿能量就可以完成任务。

“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授予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让.皮埃尔.索瓦滋,英国爱丁堡出生美国西南大学教授弗雷泽. 斯铎达特和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教授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他们获奖的理由是,对分子机器的设计与合成。”

thumb_dsc_3337_1024诺贝尔化学奖委员会主席林泽教授在接受北欧绿色邮报网时说,三位科学家的巨大贡献就在于他们在分子那么大的范围内开发了可以移动的机器,这样,人们就有可能根据人类的意愿让它执行任务了。当然,实践应用还没有开始,现在只是刚刚开始,但是,有可能在生物医学领域发挥作用。

根据诺贝尔奖委员会的资料,著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费尔曼在50年代就曾经设想畅谈是否可以发展比手要小得多得多的机器手。没想到他的畅想和疑问在1983年有所突破。当然和他想的不太完全一样。

笔者家中有一本写费尔曼的小书,是他学生写的,非常幽默风趣。但是,确实写出了一个非常专业的基础研究科学家的风范。他给学生不留什么作业,但是,积极鼓励他们做他们自己感兴趣的有创意的项目。笔者的博士老公推荐我以及一些中国学者要读这本书,这对我们的科研的态度和作风可能都有启发。

书归正传,1983年,法国科学家让.皮埃尔.索维奇采取了分子机器设计的第一步。他成功地将两个环形分子连在了一起形成一个链。通常分子是有很强的纽带连载一起,但是,在分子链中它们的连结是自由的机械连接。一个机器为了能够完成一项任务,它必须有可以自由活动的几个部分相互连接。而这两个互相套在一起的圆环正好符合这个要求。

1991年,斯铎达特采取了第二个步骤。他开发了一个分子电梯,Rotaxane.他把一个分子环套到一个很细的分子轴上,冰展示该分子环能够沿着周活动。同时,他还开发了一个分子举重设备,一个分子肌肉和一个分子基础上的计算机芯片。

1999年,费令佳成为开发一个分子发动机的第一人。他获得一个分子叶片在同一方向不停地运转。使用分子摩托,他开发出一个比摩托本身大一万倍的玻璃圆柱体,同时,也设计了一个纳米汽车。

诺贝尔奖委员会认为这个最小化技术可能导致一场革命。

“2016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们已经把分子系统从平衡的僵局状态脱离出来变成了充满能量的状态,其运动还是可控的。从发展的角度说, 分子发动机就好比是1830年代的电子发动机一样,科学家展示了各种旋转和轮轴,却没有意识到后来居然用到了电动火车,洗衣机,电风扇和食品加工机械。分子机器将来很有可能倍用于开发新材料,感应器和能量储存系统。”

所以林泽教授在一开始介绍的时候,继续拿着昨天物理学教授使用的瑞典肉桂卷做示范,因为它们都可能属于新材料类型的,只不过一个强调变相,一个强调的是分子本身可以象机器一样活动。

索瓦滋1944年出生于巴黎, 1971年获得博士学位,然后,一直担任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和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的主任。

斯铎达特1942年出生于英国的爱丁堡,1966年从爱丁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在是美国西北大学的化学教授。

费令佳1951年出生于荷兰,1978年在格罗宁恩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然后在那里任教,是有机化学教授。

三位科学奖将均分800万克朗的奖金。诺贝尔奖将在12月10日颁发。明天将发布文学奖。医学和物理奖已经宣布。

图文/陈雪霏

今日头条:三位科学家分享2016诺贝尔物理学奖

诺奖评委:理论研究属于长期投资,不宜急于图回报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在4日举行的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物理学奖发布会后,记者采访了常务秘书约然.汉松。

thumb_dsc_3294_1024记者问,尽管以前我并不愿意问这样的问题,但是,现在我倒是情不自禁地想问您一下中国离物理和化学奖有多远。您对中国在科研方面的成就有何评价。

汉松回答说,我们已经注意到中国近年来在科研方面已经加大投入,但是,应该让决策者和投资者知道,基础理论研究属于长期投资,不宜急于图回报。

要想真正有突破,还要从娃娃抓起。在学校里要告诉孩子们,自然科学对人类生活的改善发挥了巨大作用,自然科学非常重要,值得探究,学进去了,也是非常有趣的。而这个兴趣要从小就开始培养。

thumb_dsc_3262_1024此前汉松宣布英国出生但都成为美国教授的三位科学家因为发现了物质的相变秘密而获得了2016诺贝尔物理学奖。

thumb_dsc_3285_1024他们是Thouless, Haldane and Kosterlitz. 都是物理学教授。

 

 

 

视频:今日头条:三位科学家分享2016诺贝尔物理学奖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瑞典皇家科学院常务秘书约然.汉松4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关于物质的秘密。

他宣布说,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把2016诺贝尔物理学奖一半授予大卫.梢勒斯, 另一半授予邓肯. 哈尔德恩和迈克尔.考斯特利兹。他们获奖的理由是表彰他们对物质的拓扑相变和拓扑相的理论发现。

同时出席新闻发布会的物理学诺奖委员会代主席尼尔斯.谋腾松说,三位科学家的理论发现有重大意义。他们对未来新材料的应用将有很大的启迪作用。例如,在超导体,超流体和量子计算机等方面。

诺奖委员会委员理论物理学教授土耳.汉斯汉松对三位科学家的发现做了具体介绍。

为了形象说明三位科学家的发现。汉松教授特意把自己的午餐带来说明问题。他带来三种瑞典的甜点心。一个是圆形固体的,一个是圆形但是中间有一个洞的,另外一个是中间有两个洞的。这就是物质的不同形状。但是这些形状也是可以转换的。

汉松教授说,今年的获奖者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在那里,物质可以呈现出奇怪的状态。他们利用高等数学方法研究了物质的一些特殊阶段或状态,比如超导体、超流体和磁性薄膜等。由于他们出色的工作,如今,人类对物质的新奇相态的研究正在展开,材料科学和电子学的未来应用前景充满希望。

thumb_dsc_3285_1024这三位科学家大胆地将拓扑学概念应用到物理学,对他们后来的发现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拓扑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通常用来描述一些逐步变化的性质。三位科学家采用拓扑学作为研究工具,这一举动在当时让同行感到吃惊。在上世纪70年代早期,当时的理论认为超导现象和超流体现象不可能在薄层中产生,而Michael Kosterlitz 和David Thouless推翻了这一理论。他们证明了超导现象能够在低温下产生,并阐释了超导现象在较高温度下也能产生的机制——相变。

后来到了80年代,Thouless成功地解释了之前的一个实验,即超薄导电层中的电导系数可被精确测量到整数。他证明了这些整数在自然属性中处于拓扑状态。同时,Duncan Haldane发现,可以用拓扑学来理解某些材料中的小磁体链的性质。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拓扑相有很多种,它们不仅存在于薄层和线状物,还存在于普通的三维材料中。过去十年里,这一领域的研究促进了凝聚态物理研究的前沿发展,人们不仅仅对拓扑材料能够在新一代电子器件和超导体中产生应用抱有希望,而且看好其在未来量子计算机方面的应用。此刻,许多研究人员仍在慢慢揭开奇异世界里物质的秘密,而这个奇异世界,是由今年的三位获奖者发现的。

安娜.吕丽叶,皇家科学院原子物理学教授解释说,物质的变相就象水在低温下可以变成冰一样,而铁在高温下,本来是两个洞,最后有可能融化成一个洞。这样的理论发现对未来的材料研究和应用可能会有启迪作用。

秘书长汉松在接受北欧绿色邮报网记者采访时,该发现的重大意义就是对未来在材料方面例如超导体和计算机可能会有重大突破,例如计算机可能会处理数据的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当记者问对对年轻人的建议和对中国的物理化学方面研究的评论时,汉松说,吸引年轻人对自然科学感兴趣需要从娃娃抓起。在学校里要告诉孩子,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对于改善我们的生活作出了巨大贡献,自然科学很重要,也很有趣。

对于科研,他建议决策者和投资者不要太急于求成或急功近利,应该着眼于长远,科研投资是一个长期投资,可能不会短时期产生回报。但是,从长远来讲,是对社会和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都是有好处的。理论研究是基础。

汉松从去年开始到皇家科学院任秘书长。他也是诺贝尔基金会理事会的副主席。此前他是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奖大会的秘书长。

梢勒斯1934年出生在英国,1958年从美国康乃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在是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荣誉教授。

哈尔德恩1951年出生于伦敦,1978年在剑桥获得博士学位,现在是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教授。

考斯特利兹1942年出生于英国的艾伯丁,1969年毕业于牛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在是美国布朗大学物理学教授。

昨天诺贝尔医学奖被授予日本大隅良典因发现细胞自噬机制而获奖。

明天,诺贝尔化学奖将宣布。

12月10日诺奖得主将从瑞典国王手中获得诺奖证书,奖章和奖金。

今年诺奖奖金800万克朗,约合93万美元。

图文/陈雪霏     录像陈雪霏

今日头条:三位科学家分享2016诺贝尔物理学奖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瑞典皇家科学院常务秘书约然.汉松4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关于物质的秘密。

thumb_dsc_3244_1024他宣布说,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把2016诺贝尔物理学奖一半授予大卫.梢勒斯, 另一半授予邓肯. 哈尔德内和迈克尔.考斯特利兹。他们获奖的理由是表彰他们对物质的拓扑相变和拓扑相的理论发现。

thumb_dsc_3274_1024同时出席新闻发布会的物理学诺奖委员会代主席尼尔斯.谋腾松说,三位科学家的理论发现有重大意义。他们对未来新材料的应用将有很大的启迪作用。例如,在超导体,超流体和量子计算机等方面。

thumb_dsc_3254_1024诺奖委员会委员理论物理学教授土耳.汉斯汉松对三位科学家的发现做了具体介绍。

为了形象说明三位科学家的发现。汉松教授特意把自己的午餐带来说明问题。他带来三种瑞典的甜点心。一个是圆形固体的,一个是圆形但是中间有一个洞的,另外一个是中间有两个洞的。这就是物质的不同形状。但是这些形状也是可以转换的。

thumb_dsc_3262_1024汉松教授说,今年的获奖者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在那里,物质可以呈现出奇怪的状态。他们利用高等数学方法研究了物质的一些特殊阶段或状态,比如超导体、超流体和磁性薄膜等。由于他们出色的工作,如今,人类对物质的新奇相态的研究正在展开,材料科学和电子学的未来应用前景充满希望。

thumb_dsc_3285_1024这三位科学家大胆地将拓扑学概念应用到物理学,对他们后来的发现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拓扑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通常用来描述一些逐步变化的性质。三位科学家采用拓扑学作为研究工具,这一举动在当时让同行感到吃惊。在上世纪70年代早期,当时的理论认为超导现象和超流体现象不可能在薄层中产生,而Michael Kosterlitz 和David Thouless推翻了这一理论。他们证明了超导现象能够在低温下产生,并阐释了超导现象在较高温度下也能产生的机制——相变。

后来到了80年代,Thouless成功地解释了之前的一个实验,即超薄导电层中的电导系数可被精确测量到整数。他证明了这些整数在自然属性中处于拓扑状态。同时,Duncan Haldane发现,可以用拓扑学来理解某些材料中的小磁体链的性质。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拓扑相有很多种,它们不仅存在于薄层和线状物,还存在于普通的三维材料中。过去十年里,这一领域的研究促进了凝聚态物理研究的前沿发展,人们不仅仅对拓扑材料能够在新一代电子器件和超导体中产生应用抱有希望,而且看好其在未来量子计算机方面的应用。此刻,许多研究人员仍在慢慢揭开奇异世界里物质的秘密,而这个奇异世界,是由今年的三位获奖者发现的。

thumb_dsc_3301_1024 安娜.吕丽叶,皇家科学院原子物理学教授解释说,物质的变相就象水在低温下可以变成冰一样,而铁在高温下,本来是两个洞,最后有可能融化成一个洞。这样的理论发现对未来的材料研究和应用可能会有启迪作用。

thumb_dsc_3294_1024秘书长汉松在接受北欧绿色邮报网记者采访时,该发现的重大意义就是对未来在材料方面例如超导体和计算机可能会有重大突破,例如计算机可能会处理数据的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当记者问对对年轻人的建议和对中国的物理化学方面研究的评论时,汉松说,吸引年轻人对自然科学感兴趣需要从娃娃抓起。在学校里要告诉孩子,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对于改善我们的生活作出了巨大贡献,自然科学很重要,也很有趣。

对于科研,他建议决策者和投资者不要太急于求成或急功近利,应该着眼于长远,科研投资是一个长期投资,可能不会短时期产生回报。但是,从长远来讲,是对社会和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都是有好处的。理论研究是基础。

汉松从去年开始到皇家科学院任秘书长。他也是诺贝尔基金会理事会的副主席。此前他是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奖大会的秘书长。

梢勒斯1934年出生在英国,1958年从美国康乃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在是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荣誉教授。

哈尔德恩1951年出生于伦敦,1978年在剑桥获得博士学位,现在是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教授。

考斯特利兹1942年出生于英国的艾伯丁,1969年毕业于牛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在是美国布朗大学物理学教授。

昨天诺贝尔医学奖被授予日本大隅良典因发现细胞自噬机制而获奖。

明天,诺贝尔化学奖将宣布。

12月10日诺奖得主将从瑞典国王手中获得诺奖证书,奖章和奖金。

今年诺奖奖金800万克朗,约合93万美元。

图文/陈雪霏

Japanese Ohsumi wins 2016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Medicine

By Xuefei Chen Axelsson

Stockholm, Oct. 3(Greenpost)– Japan’s scientist Yoshinori Ohsumi has won the 2016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announced Thomas Perlmann, Secretary of the Nobel Committee in Medicine at Karalinska institute at the Nobel Forum in Karolinska Institute on Monday.

img_1765

“The Nobel Assembly at Karolinska Institute has today decided to award the 2016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to Yoshinori Ohsumi for his discoveries of mechanisms for autophagy.”  said Perlmann.

img_1761

Nobel portrait.

 

 

img_1793 Professor Anna Wedell, Professor Nils-Göran Larsson and Maria Masucci  were present at the press conference. 

img_1781Committee member Professor Maria Macucci said Ohsumi’s discoveries led to a new paradigm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the cell recycles its content.

His discoveries opened the path to understanding the fundamental importance of autophagy in many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such as in the adaptation to starvation or response to infection. Mutations in autophagy genes can cause disease and the autophagic process is involved in several conditions including cancer and neurological disease.

img_1789Ohsumi was born in 1945 in Fukuoka, Japan. He received his Ph. D from University of Tokyo in 1974. After spending three years at Rockefeller University, New York, USA, he returned to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where he established his research group in 1988. He is since 2009 a professor at the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humb_dsc_3203_1024

Juleen Zierath, Chairman of the Nobel Committee was interviewed by Green Post. 

In an interview with Green Post, Juleen Zierath, Chairman of the Nobel Committee said Ohsumi’s discovery is very important because he showed that through starvation of cells, he found that the cells can recycle themselves and keep themselves alive even in a starvation status.

She said the discovery of autophagy mechanisms can lead to several conditions possibly including cancer and neurological disease treatment.

The Nobel Prize in Medicine this year is 8 million Swedish kronor or over one million US dollars. The prize will be issued on December 10.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will be announced tomorrow on Oct. 4 at the Royal Academy of Science.

今日头条: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获2016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2016诺贝尔医学奖3日正式出炉。

img_1765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奖大会常务秘书托马斯.普尔曼在诺贝尔论坛大厅宣布,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因其发现细胞自噬机制获得2016诺贝尔医学奖。 img_1781 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教授马苏琪介绍说,自噬就是自己吃自己,就是说细胞可以通过自噬产生新细胞,新蛋白质。这样即使在饥饿状态下,细胞可以自噬坏死的或者受伤的细胞,从而保持生命的继续。

thumb_dsc_3203_1024卡罗林斯卡滋拉特(Zierath)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个发现非常重要,因为它向我们战士了细胞是可以循环再利用的。 这对将来应对饥饿,癌症和脑神经疾病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img_1789大隅良典于1945年出生,今年71岁。他依然在做研究工作。他是1974年获得博士学位。1988年建立自己的实验室,专心研究蛋白质的退化。他通过饥饿细胞的方法发现细胞可以通过吃自己的不完善的细胞继续保持存活状态。1992年这个发现实现突破,并发表了论文。

img_1793后来,他还发现了自噬基因。发现这个机制对于癌症研究,糖尿病研究和神经系统的生理疾病研究都可能有很好的效果。

今天是今年的诺贝尔首个奖项出炉。明天将宣布物理奖,接着是化学,文学和和平奖。下周一宣布经济学奖。

img_1761今年奖金依然是800万克朗,但由于克朗的贬值,只约合93万美元了。

诺贝尔奖将在12月10日颁发。诺奖是从1901年开始颁发的。去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分享了诺贝尔医学奖。

图文/陈雪霏

今日头条:中国驻瑞典大使陈育明举办国庆67周年招待会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中国驻瑞典大使陈育明28日在使馆举行的国庆67周年招待会上用数字介绍了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世界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thumb_dsc_3063_1024

陈育明大使在国庆招待会上讲话。   陈雪霏拍摄。

陈大使首先提到的是67与6.7这两个数字。他说,“新中国的67年是翻天覆地的历史。1949年中国4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5美元,现在是13亿人口,人均8000美元。”

他说,近40年来,有7亿多人摆脱贫困,中等收入者规模已超过1亿,中国用几十年时间完成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

6.7%是中国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速,尽管下行却仍居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中国经济规模已超过10万亿美元,对世界经济贡献率保持在25%。中国将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发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已写在新五年计划的旗帜上。

陈大使说9月初在中国举办的G20杭州峰会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形势最为复杂,面临的挑战最为多元,各方期待都很高的一次会议。

他说,杭州峰会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收获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公报》和28份具体成果文件。他引用习近平主席的话说,二十国集团不是清谈馆,而是行动队。连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都说,杭州峰会在推进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气候变化问题上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dsc_2989

武官徐俊,政务参赞李军峰,白晓梅参赞,陈育明大使欢迎客人。陈雪霏拍摄。

陈大使说,今年是中瑞建交66周年。中国人常说,六六大顺。勒文首相在几天前的中瑞企业家圆桌会上表示,“瑞典正是依靠创新和合作精神才发展成为欧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他希望中瑞企业一如既往地携手合作。中国愿与瑞典在政治人文,经贸合作,研发创新,社会治理等领域深入合作。

陈大使说,28天前揭牌的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将为两国人民相互了解架起跨越欧亚的桥梁。中国愿与安理会新成员瑞典在国际组织中开展更深入的合作。

陈大使最后还提到71这个数字,是指中国总理李克强在71届联大上发言,强调要从发展这个根儿上解决贫困,难民危机,战乱冲突和恐怖主义问题。要坚定地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坚持政治解决热点问题的大方向,包括叙利亚和朝核问题。中国支持国际社会解决难民问题,将提供3亿美元的人道主义援助。中国是第一批向联合国交存“巴黎协定”批准文书的国家。中国的维和士兵在用生命保卫世界和平。

招待会以瑞中国歌开始,当中国国歌响起的时候,立即给人一种催人奋进的感觉。陈大使的讲话也赢得了客人的热烈掌声。

dsc_3041

林西莉和翟德贝出席招待会。   陈雪霏拍摄。

出席招待会的瑞方代表有瑞典欧盟事务与贸易大臣林德和国务秘书薛德,斯德哥尔摩大商业区CEO翟德贝,瑞典著名汉学家林西莉等。

出席招待会的还有驻瑞典各国使节和武官以及华人华侨,中国五矿,中国移动,中国银行等中资机构和留学生代表300多人。大使夫人白晓梅参赞,使馆政务参赞李军峰,武官徐俊,商务参赞韩晓东,科技参赞程家怡,教育参赞窦春祥,文化参赞浦正东和领事部主任郭延航等出席了招待会。

 

武力推销民主不可行 “一带一路”和平与发展可行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由La Rouch夫妇二人分别建立的习勒研究所和EIR9月27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研讨会,专门讨论“丝绸之路”与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同时,他们也介绍了一本新书《从丝绸之路到世界大陆桥》。

中国,俄罗斯和金砖四国已经创立了一个国际经济政治关系的新模式。这个新模式的重要特点是建立了支持经济发展的新的财政经济基础设施,即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例如在成员国或其他愿意合作的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工业,农业,科技和文化合作。这个新的发展模式很好地代表了古老的丝绸之路复苏成一个新丝绸之路,即用铁路等现代交通系统来连接各国乃至各个大洲之间的联系。

新丝绸之路是由中国倡导的,现在已经形成了70多个国家参加的互利共赢的全球合作现象。新的金融机构,象新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等都是对这个巨大的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的金融支持提供者。

习勒研究院和执行情报周刊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创造一个模式远离地缘政治,进入一个主权国家相互合作的一个新时代。这个时代就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引擎推动经济发展战略为基础,通过经济发展和文化宗教对话来实现永久和平。

习勒研究院从1996年开始组织了几十个国际会议和研讨会。2014年11月,EIR发表特别报告,《从丝绸之路到世界大陆桥》376页的一本书识别了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基础设施项目,从丝绸之路延伸到非洲和美洲。

China, Russia and the BRICS nations (Brazil,Russia, India, China and South Africa) have created a new paradigm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relations. That Paradigm’s most outstanding feature i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financial and economic architecture to support re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uch as infrastructure,industry, agriculture, and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cooperation among the member states and other nations who opt to cooperate with them. The key element of this new paradigm is most beautifully represented by the revival of the old Silk Road, into a New Silk Road for connecting nations and continents through modern transport systems such as railways. This New Silk Road, which is spearheaded by China, is now a global cooperation phenomenon with more than 70nations so far joining for mutual benefit. New financial institutions, such as the New Development Bank (NDB) and the 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AIIB) and the “Silk Road Fund”, are already functioning as providers of financial support for this giant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The Schiller Institute and Executive Intelligence Review, led by the ideas and efforts of Lyndon LaRouche and HelgaZepp-LaRouche, who is known in China as the “New Silk Road Lady”, have been working for decades to create a paradigm shift, away from”geopolitics,” to a new era of cooperation between sovereign nations,based on an ambitious infrastructure-driven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 a plan for lasting peace through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 dialog of cultures and religions. The Schiller Institute has organized ten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and seminars on these themes since 1996 (http://newparadigm.schillerinstitute.com/). In November 2014, EIR published the Special Report “The New Silk Road Becomes the World Land-Bridge”identifying in 376 pages the largest and most important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in the world, extending the New Silk Road into Africa and the Americas. This report is now available in Chinese and Arabic languages too (https://worldlandbridge.com/). All these efforts are now coming to fruition, thanks to the efforts of China, Russia, India and many other nationsin the BRICS,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ASEAN and others.

In the meantime, the old paradigm ofgeopolitics, whose main feature has been the regime-change policies imposed bythe force of arms and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estabilization, is wreaking havoc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especially in Southwest Asia, where several warsare raging simultaneously. The old paradigm is also signified by a deepexistential crisis of the predominant Transatlantic financial and bankingsystem. The collapse of this system, unless remedies are put in place in time,can lead to massive chaos on a global scale.

One very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newparadigm is that from the start, China, Russia and their allies have invitedthe Western nations to participate. The BRICS and the Eurasian system ofcooperation along the New Silk Road is not a rival or a threat to the West, assome Transatlantic institutions and experts claim. It is an inclusive system,or as China’s President Xi Jinping has termed it, “a win-win” systemwhich benefits every nation that

participates in it. The G-20 Summit Meeting inHangzhou, China (4-5 September) was a very important stepping stone towardsthis goal. China and Russia have already identifie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internationaleconomic and financial architecture as the key item on the agenda. The officialChina media, joined by top Russian analysts, have made clear that any such newand viable system must include the United States-but joining a multipolarsystem means that the U.S. must abandon its delusions of ruling a unipolarworld, which no longer exists, and begin collaborating with major nations for anew and just economic system. Therefore, given the dramatic situation in theMiddle East, Ukraine and the Baltic region, and even the South China Sea wheretensions are rising to unprecedented levels, it is now more necessary to seehow the U.S. and Northern Europa could contribute to a dialog on the principlesof a new world order based on peace, development and mutual interests andbenefits among nations.

There is a “true U.S.”that could become a partner for peace and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 this is the main concern of our guest speaker, Diane Sare, an American political leader and civil society activist who has a long experience in dealing with Washington politics and American “main street”. Mrs. Sare has run multiple campaigns in New Jersey, twice for US Congress and once for governor againstChris Christie. She is also the founder and co-director of the SchillerInstitute New York City Chorus which is opening a critical flank to restoring san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Mrs. Sare will also discuss the reason behind the reluctance to accept and, often, rejection by the U.S. and some European countries of the invitations by China and Russia to join the new paradigm.

  Sweden could have a central role to bring Northern Europe into a positive role in this  concern, if the discussions here move from “geopolitics” and the current state of distrust and tension with Russia into a dialog on real strategic and economic issues,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East and West. Therefore, the Swedish branch of the International Schiller Institute would like to invite you to take par tin this seminar to give and take views on what shape of the new world order we wish to have for the benefit of the current and coming generations and all n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