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外交

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通电话

新华社北京5月10日电 国家主席习近平5月10日下午同法国总统马克龙通电话。

习近平指出,过去5年,我和总统先生保持密切交往,引领中法关系保持积极发展势头,推动双边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在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问题上体现了大国责任担当。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法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独立自主大国,应当坚守“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的建交初心,坚持紧密持久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定位,相互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在双边、中欧、全球层面密切协调合作。中方愿同法方继续密切各层级交往,推动中法关系健康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

习近平强调,要通过双边对话机制规划好未来5年中法合作重点,在推进民用核能、航空航天等传统领域合作同时,加大推动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等新兴领域合作。中方愿扩大法国优质产品进口,欢迎法国金融、高技术企业赴华开展合作,希望法方为中国企业赴法投资合作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要利用好2024年中法建交60周年、巴黎奥运会等重大契机,加强中法人文交流,促进相互了解。中法要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支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化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合作,就二十国集团、国际粮食能源安全等加强沟通协调,扩大在非洲等地区三方合作,就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开展对接、探讨合作。

习近平指出,中欧关系稳定健康发展,符合中欧及各国人民利益。中方赞赏法方坚持战略自主,希望法方推动欧盟坚持正确对华认知,同中方相向而行,妥善管控分歧,在共同利益基础上深化经贸、绿色、数字、人文等领域交流合作。希望法国作为欧盟轮值主席国,为推动中欧关系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马克龙表示,法中建交以来,双方一直秉持开放精神积极发展法中关系。过去5年,两国各领域合作富有成果。未来5年,法方愿同中方深化农业、航空、民用核能、人文等领域合作,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合作,推动法中关系取得更多积极成果。法方愿为促进欧中关系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两国领导人就乌克兰局势交换了意见,一致认为有关各方应该支持俄乌通过谈判恢复和平。

习近平强调,中方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劝和促谈,支持欧洲国家将欧洲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要特别警惕形成集团对抗,对全球安全稳定造成更大更持久的威胁。

马克龙表示,在乌克兰问题上,法方同中方拥有很多共识。法方愿同中方在双边和多边层面开展更加紧密的协调合作。法国和欧盟坚持独立自主战略,不赞成也不会参加集团对抗。

驻瑞典大使崔爱民会见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基金会主席迈克尔•诺贝尔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5月10日,崔爱民大使会见诺贝尔家族前掌门人、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基金会主席迈克尔·诺贝尔,双方就推动和深化基金会在创新和可持续发展领域对华合作进行了交流。诺贝尔家族成员、基金会董事彼得·诺贝尔,使馆经商参赞韩晓东等参加会见。

迈克尔·诺贝尔介绍了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基金会在全球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可持续发展前沿技术市场化和商业化运作的情况,以及举办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峰会和创立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奖的设想,希就此与中方开展合作。迈克尔表示,过去十几年曾多次访问中国,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给其留下深刻印象。相信未来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引领者。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基金会愿与中方保持密切沟通,不断深化对华合作,共同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崔大使表示,诺贝尔奖和诺贝尔家族在推动全球基础和应用学科研究和发展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令人钦佩。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先生提倡的创新和工匠精神是瑞典的立国之本,也是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瑞典于1972年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一直是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与中方的新发展理念相契合。中瑞经济互补性强,未来在低碳、绿色、创新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希望诺贝尔家族和基金会发挥影响力和引领力,不断拓展两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合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使馆愿为基金会与中国地方政府和机构开展交流合作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

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基金会(NST)于2007年由诺贝尔家族时任在掌门人迈克尔·诺贝尔与其他三位家族成员在瑞士成立,旨在传承诺贝尔精神,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应对气候变化、现代社会资源短缺和浪费等现象。

中瑞关系源远流长

北欧绿色邮报网主编陈雪霏

说起中瑞关系,人们第一个能想到的是哥德堡号。

“哥德堡号”穿越261年的复航2006/07/19 

  2006年7月18日上午11时30分许,历经9个多月航程、行程17000多海里的瑞典仿古木船“哥德堡号”终于出现在广州南沙客运港码头。象征着和平友好的8响礼炮鸣响,由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和王后西尔维娅亲率的瑞典文化经贸代表团自“哥德堡号”登岸。一时间白鸽腾空,锣鼓喧天,歌舞飞扬。

  261年前,作为瑞典当时最精良的商船,“哥德堡号”第三次来到广州,在满载着700吨中国货物返航时,却意外地在离本土港口900米处触礁沉没,留下永远的遗憾。

  历时9个多月,“哥德堡号”带来古代中国与世界交往的气息

  18日下午2时30分,广州黄埔古港,人们为“哥德堡号”复航广州举行纪念碑揭幕仪式。黄埔古港是261年前“哥德堡号”在广州的锚地。为迎接此次“哥德堡号”仿古船复航,广州市复原了黄埔古港的社会风貌和风情。

  几个小学生在欢迎“哥德堡号”的人群中欢呼雀跃,他们说,这是第一次见到大帆船,也是第一次了解到古代广州与世界的密切交往。

  下午5时,古斯塔夫国王和西尔维娅王后一行乘坐广州仿古船“南海神号”抵达南海神庙,“祭海大典”正式开始。随着极具当地特色的音乐响起,由400多人组成的祭海方阵面向东面排好整齐的队伍。舞龙上下翻飞,将整个祭海仪式推向高潮……

  广州市副市长王晓玲说,过去船只出海前祭海是为了祈求风平浪静,而今天的祭海却是一种祝福,它祝愿广州和哥德堡城世代友好,愿这种友谊像“哥德堡号”一样,能够穿越历史的时空永不磨灭。

  远航中国,中国货物造就了“北欧明珠”哥德堡城的繁荣

  耗资3000多万美元、耗时10年,手工建造的仿古商船“哥德堡号”总长58.5米,宽10.64米,船舷高10米,炮甲板以下船深6.75米,满载排水量1250吨,核定载员80人。这些与当年的“哥德堡号”几乎一模一样。

  1745年,“哥德堡号”第三次抵达广州后,在返航时却意外地在离本土港口900米处触礁沉没,包括茶叶、瓷器、丝绸在内的700吨货物沉入海底,其货值高达200万―250万西班牙银元,相当于瑞典当年全部的国内生产总值。

  在欧洲“大航海世代”,瑞典共有310多艘次的商船远航中国。源源不断的中国货物造就了“北欧明珠”哥德堡城当年的高度繁荣。

  据了解,“哥德堡号”的重建吸引了瑞典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10年间,许多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纷纷慷慨解囊,其中捐得最多的是木料。在网络上,人们可以查找每一根捐献木料的下落,清楚它用在了船上的哪一个部位。花25美元,就可以捐一枚大铁钉,钉在船上,同时收到一份捐赠证书。

  “哥德堡号”的船长彼得说,去年10月2日,“哥德堡号”从瑞典开始复航之旅时,引起了当地的轰动,众多哥德堡市民都聚集到码头上挥手欢送。

  “哥德堡号”在广州停留一个月,中瑞双方将展开旅游、贸易、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时隔261年,“哥德堡号”复航广州,肩负着推进中瑞两国共同发展、友好交流的诸多使命。据瑞典驻华大使雍博瑞介绍,“哥德堡号”在广州停留的一个月期间,中国与瑞典、广州市与哥德堡市将展开全方位的旅游、贸易、文化等多个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陈柏坚说,“哥德堡号”复航广州向人们传递了一个强烈信号: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中国需要世界,世界同样需要中国。

  广州市市长张广宁则表示,秉承黄埔古港的开放精神与友好交往传统,以博大的胸怀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之中,这是广州最值得珍惜的财富。

目前,哥德堡号正在准备第二次起航,预计将于今年6月抵达芬兰的赫尔辛基,然后,计划到2023年9月抵达上海。这一次起航的主要目的还是要促进贸易交流。

哥德堡号属于东印度公司,多次从中国把瓷器,茶叶和丝绸运到瑞典乃至欧洲。那时候,其实现在依然如此,瓷器,茶叶和丝绸都是奢侈品。现在,一个人如果能有一个那个年代的瓷器,都会卖到几十万到上百万克朗。

2007年,我和丈夫到哥德堡旅游,看到了回程以后的哥德堡号,很多人都象迎接远程归来的亲人一样观看哥德堡号,带着孩子的父亲向孩子讲述哥德堡号曾经去中国的路线和故事。

当时,我们还参观了哥德堡博物馆。在那里,我看到了满清官员与洋人做生意的巨幅画像。清朝人的大辫子和满人的服装与瑞典人或者西方人的服饰真实展示了那个时代的情况。展示了瑞典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当时,中瑞关系非常火热,在瑞典就掀起了中国热。有一本北京大学出版的中瑞关系三百多年的跨文化研究列举了多位汉学家对中瑞关系历史的描述。各种有关中瑞关系的讲座和各种活动让我感到中国对瑞典还是很有影响的。

其中我看到过一个照片就是瑞典人对中国的好奇。那个时候也出版了好几本关于瑞典人到中国去的经历的书。例如,瑞典人斯文赫定在中国新疆的探险。为雅丹地貌取名字。

例如,瑞典汉学的鼻祖高本汉。他的学生马悦然专门写了一本书叫《我的老师高本汉》介绍高本汉的同时,也介绍了师徒关系。通过这种关系可以了解他们对汉学的研究可谓比现代中国人或者是同代中国人都更深入,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学习了先秦文学的《左传》。

从哥德堡回来以后,我去斯德哥尔摩郊外的皇后岛。那里是瑞典国王的驻地。他可以乘船到王宫办公,然后,回皇后岛休息。在皇后岛,我感觉那里的建筑结构就好像是中国北京的天坛公园。沿着笔直的道路一直走到头,向左拐,发现那里有一个中国宫。

中国宫也是在18世纪的时候,国王给王后Lovisa的生日礼物。因为当时的王后非常有学问,很喜欢东方文化。她和笛卡尔是好朋友,而那时候,笛卡尔也向她介绍了很多有关中国的知识。她喜欢中国,对中国充满想象,因此,国王夫君就派工匠给她建造了一座想象中的中国宫。当时的工匠从来没有去过中国,但是,从舶来的中国物品中想象着中国的模样。据说,在皇后岛附近很早就发现过来自唐朝时期的丝绸。后来,那附近也有过丝绸厂。

我特意到那个附近的朋友家去过,但是,没有看到具体的丝绸长到底在哪里。只是读到当时的报道提及这些。但是,我真正花钱到中国宫里边看了,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当时因为花了钱,所以还有讲解员给我们解释。里边乍一看墙壁上写的都是中文,但是,你仔细一看,没有任何意义。那只是当时的工匠凭想象拼凑的。

但是,有关诗人的画像,却冷眼让你感觉是李白乘船将欲行,或者是杜甫。也可能是白居易,总之是一位诗人。

二楼,那时候有很多书架,堆满了中国书。也有日本,韩国的手工艺品,瓷器和书记。中间有回音,那效果就象天坛环丘里的回音壁一样。斯德哥尔摩地铁站里有一个地方好像是城南的一个地铁站有回音效果。

中国宫从外面看确实是有中国特色。它现在的样子也是经过多年的翻修和维护才形成了现在的样子。皇后岛和中国宫都成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了。

谈到新中国,瑞典前驻中国大使雍博瑞写过一本书叫《我们时代的戏剧》他描述了乾隆皇帝时代的中国外交政策。然后,讲述了中国与瑞典的外交关系的来历。他说,根据解密新中国与瑞典建立外交关系,实际上是中国的选择。因为瑞典在历史上跟中国没有八国联军的历史背景,所以,新中国刚一建国的时候,只与苏联建交,一边倒。对西方国家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另起炉灶。尽管是英国第一个向中国提交了建交申请。但是,中国选择了与瑞典第一个建交。因此,瑞典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就是1950年5月9日。第二个是丹麦,1950年5月10日。然后,非常密集地一个接一个地与北欧国家,西欧国家建交。

中瑞建交以后,第一任大使是将军大使耿飚。

1955年1月5日,朝鲜战争停战以后,中国俘虏了11名美军飞行员。当时,中美没有建立外交关系,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达哥哈马舍尔德是瑞典人。联合国也没有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是,美国想通过联合国向中国要人。联合国决定向中国要人。于是,联合国秘书长达哥哈马舍尔德来中国访问。

中国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和外交部副部长和乔冠华等同志一起会见了联合国秘书长。

联合国秘书长回到纽约后说,他认为他已经完成任务,他和周恩来总理秘密谈了关于向中国要11名美国飞行员的事情。同时,中国还提出了其他问题。而其他问题与飞行员问题无关。他觉得他对结果很乐观。但是,有些事是不能说的,因为在事情还没有明显进展的时候,如果说了,或许不会按预期发展。

而他说的其他事情,可能就是中国提出的钱学森的释放问题。根据2009年11月1日新浪网援引武汉的汉网的一篇报道说,

1949年10月6日,钱学森夫妇和十几名中国留美学生在加州理工学院附近的一个街心公园共度中秋佳节,他们兴奋地谈起新中国成立的特大喜讯,商议着如何早日回国服务。第二年,钱学森将行李以及800公斤重的书籍、笔记本装上即将开往香港的美国“威尔逊总统号”海轮,随即准备全家乘坐加拿大太平洋公司的飞机回国。

  然而此时,美国已掀起麦卡锡主义的反共浪潮,钱学森被无端地怀疑为共产党。美国海关非法扣留了钱学森的行李和书籍,移民局通知他不得离境。美国海军部次长金贝尔说:“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他们不愿意看到一个极具军事价值的世界一流火箭专家回到“红色” 的新中国。

  当年9月9日,美国联邦调查局逮捕了钱学森,把他关押在特米那岛上的拘留所进行残酷地折磨。后来,由于钱学森的抗议和美国友人的帮助,移民局不得不将其释放,但仍然对他进行监视。

  1955年6月,钱学森摆脱特务的监视,在一封写在小香烟纸上寄给比利时亲戚的家书中夹带了给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的信,恳切要求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帮助他回国。信件很快转送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手上,周总理亲自进行了批示。

1955年8月1 日,中美两国在日内瓦举行大使级会谈,就两国侨民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商谈。中国方面以释放11名美国飞行员战俘的条件并亮出钱学森来信要求协助回国这一铁证,要求美国方面不再阻挠钱学森等中国留美人员回国。在中国政府的交涉下,美国移民当局最终不得不同意放行钱学森。

  1955年初秋的一天,侨居美国的著名工程物理学家钱学森携妻子蒋英和两个孩子从旧金山登上“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回中国。抵达香港后,他们受到来自祖国的科学家们的热烈欢迎。随即搭乘火车转往内地,回到了魂牵梦萦的祖国。

瑞典在纪念达哥哈马舍尔德的时候特意提到了这一次的中瑞关系。周恩兰和达哥哈马舍尔德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在后者50岁生日的时候,周恩来给他送去了一个青花瓷。这个青花瓷目前在瑞典南部的联合国总部达哥哈马舍尔德呆过的地方展出着。

达哥哈马舍尔德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了不起的政治家和联合国秘书长。他1953年到1957年担任第一任秘书长,当年连选连任,但是,1961年他在赞比亚执行任务的时候,他和秘书上了飞机,但是,他好像有预感,让秘书下去了。结果,飞机刚一起飞,就爆炸了。这是他的秘书后来在电台里回忆当时的情景,觉得是秘书长救了他一条命。但是,到如今依然不知道到底是谁把飞机击落的,

在朝鲜战争时期,因为细菌战的问题邀请6位中立国专家到朝鲜去考察。其中一位就是瑞典的Andreen医生。她考察回来以后,写了不少文章还做了很多次演讲。支持中国。她后来甚至到莫斯科去演讲,和莫斯科妇女届联系密切,因此,在瑞典也引起一些争议。不过那个时候,人们想来中国都要经过莫斯科,林西莉去中国的时候也是先要经过莫斯科。

后来,耿飚的大女儿耿莹来瑞典访问的时候,经过笔者的深入研究,根据安德烈的名字到图书馆查询,终于找到了一本关于安德烈(其实应该翻译成安德琳)的书,是她的侄女写的。她的侄女也曾在卡罗林斯卡工作过,现在已经退休。找到她以后,帮助她和耿莹一行见面。耿莹表示对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表示非常感谢。她来瑞典的主要目的就是感谢老朋友在那个年代对中国的支持。当时,耿莹只有6岁,跟父亲耿飚来瑞典。耿莹后来成为一名画家,她画的女子活灵活现,非常好。

耿莹一行也拜见了瑞典前外交大臣,联合国前核查小组组长汉斯.布利克斯。布利克斯在1979年耿飚访问的时候,正好是外交大臣,接见了耿飚副总理一行。

60年代,瑞典著名的记者米达尔曾经受到毛主席的接见。他写了中国的村庄,当时给瑞典人一种中国是世界人民的希望的感觉,因为中国人太理想主义了。太纯了。

因此,在瑞典有一批“毛粉”,就叫Mao Vänner。确实,那个时候,毛泽东思想毛主席语录在欧洲也非常流行,欧洲也出现很多造反派。记得1992年我在北京见到一位比利时的游客,她就说她中学上学的时候,因为整天看毛主席语录而被开除。

瑞典汉学家林西莉是在1961年和1962年在北京留学的。她现在北大学习汉语。后来在古琴研究院学习古琴,跟古琴大师管平湖学习,跟王迪学习。后来,她写了著名的《古琴》一书,在2006年获得瑞典最高文学奖奥古斯特奖。她的第一部书《汉字王国》也获得了奥古斯特奖。

197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在瑞典召开,当时,也是在周恩来总理的支持下,派遣一个大型代表团来参加会议。其中一个成员就是后来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专家曲格平。那一年中国加入联合国,马上,瑞典就邀请中国出席世界环发大会,中国派出一个很大的代表团。曲格平对于这一次的经历念念不忘,后来和曾经在瑞典环境研究院工作并担任副院长的李来来博士和瑞典环境专家和前政府官员曼斯.朗诺思三人合著《洋流依然在呵护》,其中用大篇幅记述了那次会议以及中瑞之间的接触与交流。

1979年5月12日,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耿飚乘飞机离开北京,前往瑞典、挪威、芬兰、冰岛四国进行正式访问。

1981年5月3日,习仲勋作为人大副委员长访问瑞典。在回顾两国友好往来历史后他离开讲稿说,“我很高兴这次能率团访问瑞典,因为瑞典议会两个委员会已经访华,中方再不派团回访就太不礼貌了”。他充满风趣而有人情味的讲话在听众中立刻激起了一阵会意的笑声。他进而说道,“现在我代表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叶剑英委员长邀请议长阁下率领一个大型代表团尽快访问中国!”当我把他的话翻译过去后,宴会大厅里立刻爆发出长时间的热烈掌声。瑞典那位工人出身的议长高兴得与习副委员长热烈拥抱后又与我亲切握手。宴会气氛迅速走向高潮。

  习副委员长在这次访问中所表现的开放精神和个人魅力,使瑞典领导人彻底消除了对中国的疑虑,当年就先后实现了国王和首相正式访华,随后瑞典议长也率团访问中国。中国总理、副总理和外长进行了回访,从而使两国关系彻底摆脱了“文革”的阴影,进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

1995年瑞典首相社民党党首佩尔松访华。

2006年瑞典国王在7月份哥德堡号抵达中国时访问了中国。

2007年6月9日胡锦涛主席作为国家元首首次访问瑞典。他坐在国王的御用马车里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一起进入王宫举行会谈,然后,乘坐红旗轿车出来。当时斯德哥尔摩国王花园附近都是华人华侨和留学生夹道欢迎胡主席的来访。

2008年瑞典首相赖因费尔特出席夏季奥运会,访问中国,后来,还出席了博鳌论坛等几次会议。

当时记者以人民网特约记者身份专访了赖因费尔特,他表示支持奥运会,不会对奥运会抵制。

2010年3月27日,应瑞典首相赖因费尔特邀请,习近平当时是副主席访问瑞典。二人举行联合发布会,赖因费尔特表示,值此中瑞建交60周年之际,希望中瑞关系在下一个60年更好。

2012年,当时的温家宝总理也访问了瑞典。

2014年,当时的政协主席俞正声访问瑞典。外交部新闻司发言人华春莹随访。

2017年,瑞典首相勒文访华并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当时受到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的热情接待。他还接受了央视田薇的专访。

在2019年湖北省副省长带领大型代表团来瑞典访问。

在过去两年,由于疫情的原因,阻隔了双方的人员互访。人们只能通过网上联系。但愿疫情尽早过去。让我们互动起来。

祝愿中瑞关系能在疫情过后好好地恢复。让大家报复性地消费一下。盼望早日回国。

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参观瑞典阿特拉斯·科普柯集团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4月29日,崔爱民大使应邀参观瑞典阿特拉斯·科普柯集团,与集团总裁拉姆斯特伦等就深化中瑞制造业务实合作进行交流。阿特拉斯·科普柯集团副总裁奥斯瓦尔德、使馆经商参赞韩晓东等参加。

拉姆斯特伦总裁介绍了集团基本情况、在华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规划,表示集团已有百年在华经营历史,见证了中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巨大变化,非常看重中国市场发展前景,正计划在江苏无锡投资建立工业压缩机研发制造中国总部,建成后年产能将达16.3万台。未来集团将继续扎根中国市场,进一步发挥技术优势,助力中国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崔大使介绍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工业发展现状,赞赏阿特拉斯·科普柯集团在增进两国交流互信、推进互利合作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他表示,中国市场规模大、产业体系完备、基础设施完善,制造业发展前景广阔。希望集团依托无锡总部项目继续深耕中国市场,不断打造合作新样板,开拓合作新模式,带动双边经贸关系向前发展。同时,希望集团进一步发挥在制造业、绿色工业、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和经验优势,为中国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绿色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建议集团更多关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将业务逐步向内地辐射。使馆愿在促进双方企业间合作交流,解决瑞典企业在华业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阿特拉斯·科普柯集团是世界工业领域知名企业,拥有全球领先的压缩机技术、真空技术、工业技术和动力技术。集团在华设有10家工厂、1个研发中心和1个亚洲区域应用中心,搭建了覆盖全国的销售、服务及维修网络。

驻瑞典大使崔爱民会见汉学家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3月24日,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会见了勒那特 · 罗德堡、克里斯蒂娜 · 倪格伦等瑞典汉学家,使馆文化参赞陈晓参加。

崔大使感谢大家为中瑞两国文化交流和人民友好所做工作。表示文化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方式。各国基于自身不同的文化等具体国情,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现实人类社会。文化交往是增进相互了解,促进交流合作,推动国家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中瑞两国虽然距离遥远,历史和文化不同,但两国人民相交相知,互有好感,建立了深厚的传统友情,带动各领域务实合作取得了丰硕而坚实的互利成果。对于文化认知上的差异,只要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坚持交流互鉴,就能消弭隔阔,实现求同存异、和谐共生、美美与共、共同进步。希望大家传承发展瑞典的汉学研究,广泛而深入地推动中瑞文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构筑增进两国人民友谊的桥梁和纽带,不断夯实推进两国各领域合作的基础。欢迎大家疫情后到中国观光旅游,近距离接触和了解中国人民的生活,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与会汉学家称赞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认为文化是表达人类情感,承载百姓生活的重要渠道和载体。通过文化交流,有利于扩大中瑞之间的共识,推动两国合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表示将继续为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交往做出积极努力。

驻瑞典大使崔爱民会见华人科学家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3月23日,驻瑞典大使崔爱民会见瑞典华人科学家和学者代表,介绍中国科技发展进展、中瑞科技创新合作及抗疫合作等情况。来自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于默奥大学、北欧致公协会、北欧华人创新创业协会、中国北欧技术创新与发展协会、中瑞华人生命科学协会、华为斯德哥尔摩研究所、瑞典核技术公司等的华人科学家和学者及使馆科技参赞等参加。

崔大使表示,科技创新合作一直是中瑞关系的亮点之一。在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协定框架下,双边科技创新合作形成了政府主导、民间互动的良好合作格局,学术交流、科研合作、园区交流日趋活跃,合作前景广阔。华人科学家作为相关领域著名专家,是中瑞合作的有力推动者、参与者和见证者。希望大家共同努力,积极建言献策,进一步推动中瑞科研合作、院所交流、技术合作、产业合作等务实互利合作迈上新台阶。

崔大使就国内科技发展、中瑞科技合作、驻瑞典使领馆服务和保障工作等与华人科学家和学者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

驻瑞典大使崔爱民会见瑞典贸易投资委员会CEO拉尔松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3月18日,崔爱民大使会见瑞典贸易投资委员会CEO拉尔松,贸易投资委员会副总裁莱姆、使馆经商参赞韩晓东等参加会见。

拉尔松介绍了瑞典贸易投资委员会基本情况,表示委员会非常重视中国市场,在北京、上海、香港设有办事处,员工人数占到海外员工总数的十分之一。通过提供咨询和信息服务,帮助瑞典企业拓展中国市场。他指出,经过多年的政策引导和技术投入,瑞已在低碳和绿色环保领域形成诸多发展成果,希望瑞中两国加强合作,帮助瑞创新成果在中国落地,更好服务中国经济发展。

崔大使称赞瑞典贸易投资委员会为促进中瑞经贸务实合作发挥的积极作用,表示去年中瑞双边贸易和投资均创下历史新高,体现出两国经贸关系日益紧密、发展潜力大、互补性强的特点。目前,中国正向“双碳”目标迈进,瑞典在绿色环保领域的研发成果和先进经验高度契合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和绿色转型发展需要。愿与瑞方保持经常性沟通,开展多样化交流活动,努力打造更多双边合作新样板。同时希望瑞典贸易投资委员会多向瑞政府建言献策,推动瑞方实施更积极的对华经贸政策,便利两国企业间的互利合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崔爱民大使会见银瑞达集团董事会主席雅各布•瓦伦堡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据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公众号报道,崔爱民大使日前会见了银瑞达集团董事会主席雅各布.瓦伦堡。

Image

3月16日,崔爱民大使会见瓦伦堡家族掌门人之一、银瑞达集团董事会主席雅各布·瓦伦堡,双方重点就扩大中瑞经贸务实合作有关问题交换了意见。瓦伦堡家族基金会顾问约翰松、使馆经商参赞韩晓东参加会见。

崔大使表示,瓦伦堡家族是全球知名和极具影响力的家族,多年来一直积极致力于推动中瑞两国在经贸领域的务实合作,家族和旗下企业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中方对此高度赞赏。在当前中瑞关系面临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情况下,希望家族和瓦伦堡本人发挥在瑞典政商界的影响力,帮助各界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与中方的合作前景,秉承开放、公平、透明和相互尊重的原则,不断推进双方在低碳、环保、创新等有共同发展需求和经济互补领域的合作。

瓦伦堡指出,家族与中国的合作历史悠久,多年来不仅与中方建立了良好的商业合作关系,也与中国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家族和旗下企业一直坚定看好中国市场,对中国在短短几十年内迅速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表示钦佩。希望瑞中双方继续聚焦和深化合作,共同应对当前面临的全球性挑战。

Image

会见时,双方还就爱立信在华及华为在瑞业务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崔大使表示,中瑞双方应排除不必要干扰,避免将经贸问题泛政治化、泛安全化,希望华为与爱立信公司加强相互合作,不断做大利益蛋糕,造福中瑞两国和两国人民。

驻瑞典大使崔爱民会见瑞典议会议长外事顾问布鲁塞克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编辑陈雪霏)– 据中国驻瑞典大使馆网站报道,驻瑞典大使崔爱民于3月14日会见瑞典议会议长外事顾问布鲁塞尔。

Image

3月14日,崔爱民大使会见瑞典议会议长外事顾问布鲁塞克,双方就开展立法机构交流合作等深入交换了意见。

双方认为,中瑞加强立法机构和地方层面的交流合作有助于两国相互了解和沟通,增进彼此理解和信任,推动中瑞关系健康稳定发展,造福两国人民。

崔爱民大使于2021年12月31日抵达瑞典。近几个月来,同瑞典政界,商界多家领导人举行了会谈,交换了意见,旨在促进双方深入合作与交流。

习近平同法国德国领导人举行视频峰会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外交部网站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8日下午共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朔尔茨举行视频峰会。

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带来很多全球性挑战,需要全球性合作。中欧在谋和平、求发展、促合作方面有很多共同语言。我们要拿出担当,为动荡变化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双方要加强对话,坚持合作,推动中欧关系行稳致远。中国的发展将为中欧合作带来更大空间。双方要继续本着互利共赢原则,持续深化绿色、数字伙伴关系和各领域务实合作。双方要继续坚持多边主义,推进重大全球性议程。

马克龙、朔尔茨表示,祝贺中方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当今世界面临诸多挑战,单打独斗,只会使形势恶化。欧方重视中国在世界事务中发挥的重要和积极作用,愿同中方紧密合作,共同努力解决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重大全球性挑战。欧方愿同中方一道,办好欧中领导人会晤,推动法中、德中以及欧中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双方重点就当前乌克兰局势交换意见。  

马克龙、朔尔茨介绍了对当前乌克兰局势的看法和立场,表示欧洲正面临二战以来最严重危机,法德支持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给和平一个机会。感谢中方提出人道主义局势倡议,愿同中方加强沟通协调,劝和促谈,避免局势进一步升级,产生更严重人道主义危机。  

习近平强调,当前,乌克兰局势令人担忧,中方对欧洲大陆重燃战火深感痛惜。中方主张,各国主权、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都应该得到遵守,各国合理安全关切都应该得到重视,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都应该得到支持。当务之急是避免紧张局势升级,甚至失控。中方赞赏法德为斡旋乌克兰局势所作努力,愿同法方、德方和欧方保持沟通和协调,根据当事各方需要,同国际社会一道发挥积极作用。  

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共同支持俄乌和谈,推动双方维护谈判势头,克服困难谈下去,谈出结果、谈出和平。我们要呼吁保持最大限度克制,防止出现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中方提出了关于乌克兰人道主义局势的六点倡议,愿向乌克兰进一步提供人道主义物资援助。我们要一起努力减少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有关制裁对全球金融、能源、交通、供应链稳定都会造成冲击,拖累疫情下负重前行的世界经济,对各方都不利。我们要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中方支持法德两国从欧洲自身利益出发,为欧洲持久安全着想,坚持战略自主,推动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框架。中方也乐见欧俄美及北约开展平等对话。  

双方还就伊朗核问题交换了意见。  

丁薛祥、杨洁篪、王毅、何立峰等参加会议。

编辑 陈雪霏

王毅谈化解乌克兰危机的四点主张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7日举行的两会记者会上阐述中方对化解当前乌克兰危机的立场主张。

  3月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邀请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为有效防控疫情,共同维护公共卫生与健康,记者会采用网络视频形式进行。 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记者会,王毅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中方已多次阐明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我们始终本着客观公正态度,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作出判断、表明主张。应该看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乌克兰局势发展到今天,原因错综复杂。解决复杂问题,需要的是冷静和理性,而不是火上浇油、激化矛盾。中方认为,要化解当前危机,必须坚持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尊重和保障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必须坚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照顾当事方的合理安全关切;必须坚持通过对话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必须着眼地区长治久安,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机制。

  王毅说,当前,国际社会应聚焦劝和促谈和防止出现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两大问题继续努力。中方在劝和促谈方面已做了一些工作,一直同各方保持密切沟通。冲突发生第二天,习近平主席应约同普京总统通话时,就提出愿看到俄乌双方尽早和谈。普京总统也作出积极回应。俄乌双方已经谈了两轮,希望即将开启的第三轮谈判能取得新的进展。中方认为,形势越紧,和谈越不能停止;分歧越大,越需要坐下来谈判。中方愿继续为劝和促谈发挥建设性作用,也愿在需要时与国际社会一道开展必要的斡旋。

  一是人道主义行动必须遵守中立、公正原则,防止将人道问题政治化;

  二是全面关注乌克兰的流离失所者,帮助其得以妥善安置;

  三是切实保护平民,防止乌境内出现次生人道灾害;

  四是保障人道援助活动顺利、安全开展,包括提供快速、安全、无障碍的人道主义准入;

  五是确保在乌外国人安全,允许其从乌克兰安全离开,并为其回国提供帮助;

  六是支持联合国在对乌人道援助方面发挥协调作用,支持联合国乌克兰危机协调员的工作。

  王毅表示,中方愿为克服人道主义危机继续作出自己的努力。中国红十字会将尽快向乌克兰提供一批紧急人道主义物资援助。

  王毅说,对世界来说,今年又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年头。在当前重要时刻,各国需要的是团结而非分裂,是对话而非对抗。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将继续高举多边主义旗帜,同所有爱好和平、谋求发展的国家一道,加强团结合作,携手应对挑战,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为世界开辟光明和美好的未来。

王毅谈化解乌克兰危机的四点主张中国红十字会将向乌克兰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据3月7日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中国红十字会将向乌克兰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记者会,王毅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中方已多次阐明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我们始终本着客观公正态度,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作出判断、表明主张。

应该看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乌克兰局势发展到今天,原因错综复杂。解决复杂问题,需要的是冷静和理性,而不是火上浇油、激化矛盾

中方认为,要化解当前危机,必须坚持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尊重和保障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必须坚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照顾当事方的合理安全关切;必须坚持通过对话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必须着眼地区长治久安,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机制。

  王毅说,当前,国际社会应聚焦劝和促谈和防止出现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两大问题继续努力。

中方在劝和促谈方面已做了一些工作,一直同各方保持密切沟通。

冲突发生第二天,习近平主席应约同普京总统通话时,就提出愿看到俄乌双方尽早和谈。普京总统也作出积极回应。

俄乌双方已经谈了两轮,希望即将开启的第三轮谈判能取得新的进展。中方认为,形势越紧,和谈越不能停止;分歧越大,越需要坐下来谈判。

中方愿继续为劝和促谈发挥建设性作用,也愿在需要时与国际社会一道开展必要的斡旋。

截止到记者发稿时,俄乌双方已经举行了第三轮会谈。但是,俄罗斯希望的至少签署一项协议的目标没有达到。但乌方已经表示,加入北约在5年到10年内无望,那么可以谈非北约模式,即乌方可能承诺不加入北约,但是,要和美国,英国建立安全保护机制。乌方表示对领土完整不能妥协让步。

俄方表示静默模式一整天,让人道主义走廊发挥作用,疏散乌克兰平民。据西方媒体报道,3月6日的人道主义走廊只实施了8个多小时。俄方说是因为有暴力分子开枪打死两名平民,所以停止了疏散工作。但是乌方表示,一开始的人道主义走廊是把平民直接疏散到俄罗斯国土上去了。因此,乌方不同意。3月8日开始,俄方把主动权交给了乌克兰平民,自己愿意去哪里就去哪里。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国外交部网站:3月7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他是正在此间举行的全国两会期间举行的一年一度的答中外记者问发布会上回答来自世界各国的主要媒体的记者提问的。全面阐述了中国的对外关系援助和政策,就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中欧关系,中日关系以及乌克兰危机和海峡两岸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要点

全文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2022年3月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视频记者会,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王毅: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同大家再次见面。对世界来说,今年又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年头。新冠疫情仍未彻底战胜,乌克兰危机又接踵而来,本来就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动荡。在这样一个重要时刻,各国需要的是团结而非分裂,是对话而非对抗。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将继续高举多边主义旗帜,同所有爱好和平、谋求发展的国家一道,加强团结合作,携手应对挑战,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为世界开辟光明和美好的未来。下面我愿回答大家的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这在当前国际形势下难能可贵。国际评论认为,同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相比,今天的中国更加自信、强大。您对此怎么看?

王毅:在中国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冬奥会取得圆满成功,为世界贡献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更加自信、自强、开放、包容的中国。近7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约170位官方代表出席开幕式,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对中国的支持。在此,我要向所有参与和支持北京冬奥的各国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不仅是中国的成功,也是世界的成功;不仅是体育的胜利,更是团结的胜利。此次冬奥会,恰逢奥密克戎病毒肆虐、地区热点问题升温,同时还受到少数国家的政治干扰和破坏。但让我们感到鼓舞的是,大多数国家和人民都选择团结在奥林匹克精神之下,为深受疫情困扰的人们注入了希望,为动荡不安的世界带来了信心。

现在,各国运动员正在冬残奥会赛场上努力拼搏。我相信,冬奥期间汇聚起的团结与合作之光必将穿透阴霾和风雨,照亮人类携手前行的未来之路。

路透社记者:俄军在乌行动已经扩展到非军事设施,中方是否能作更多努力解决冲突?

王毅:在乌克兰问题上,我们始终本着客观公正态度,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作出判断,表明主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乌克兰局势发展到今天,原因错综复杂。解决复杂问题需要的是冷静和理性,而不是火上浇油、激化矛盾。中方认为,要化解当前危机,必须坚持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尊重和保障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必须坚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照顾当事方的合理安全关切;必须坚持通过对话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必须着眼地区长治久安,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机制。

当前,国际社会应聚焦两大问题继续努力。

第一,要劝和促谈。中方在这方面已做了一些工作,一直同各方保持密切沟通。冲突发生第二天,习近平主席应约同普京总统通话时,就提出愿看到俄乌双方尽早和谈。普京总统也作出积极回应。俄乌双方已经谈了两轮,希望即将开启的第三轮谈判能取得新的进展。中方认为,形势越紧,和谈越不能停止;分歧越大,越需要坐下来谈判。中方愿继续为劝和促谈发挥建设性作用,也愿在需要时与国际社会一道开展必要的斡旋。

第二,要防止出现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中方愿就此提出六点倡议:

一是人道主义行动必须遵守中立、公正的原则,防止将人道问题政治化;

二是全面关注乌克兰的流离失所者,帮助其得以妥善安置;

三是切实保护平民,防止乌境内出现次生人道灾害;

四是保障人道援助活动顺利、安全开展,包括提供快速、安全、无障碍的人道主义准入;

五是确保在乌外国人安全,允许其从乌克兰安全离开,并为其回国提供帮助;

六是支持联合国在对乌人道援助方面发挥协调作用,支持联合国乌克兰危机协调员的工作。

中方愿为克服人道主义危机继续作出自己的努力。中国红十字会将尽快向乌克兰提供一批紧急人道主义物资援助。

凤凰卫视记者:国际社会担忧世界再次面临分裂和对抗的风险,形成新的冷战,对此您怎么看?

王毅:当今世界确实很不太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一幕幕向我们展开。个别大国为了维护霸权地位,重拾冷战思维,制造阵营对立,进一步加剧了动荡与分裂,让本来就问题缠身的世界雪上加霜。

我们应该怎么办?中方坚定认为,正确的出路就是在多边主义旗帜下加强团结合作,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在全球性危机的惊涛骇浪里,各国不是乘坐在190多条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小船经不起风浪,巨舰才能顶住惊涛骇浪。”

当务之急是维护和平。和平是一切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摒弃独享安全、绝对安全的想法,坚持通过谈判停止冲突,通过对话解决争端,通过合作增进互信,共同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

第二是促进团结。世界因多样而精彩,差异不应成为对抗的理由。我们要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反对霸权强权,反对集团政治,捍卫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第三是坚持开放。经济全球化是时代潮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能被地缘竞争所割断。我们要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孤立主义,坚定维护自由、公平、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拆掉小院高墙,共建开放市场。

第四是加强合作。面对全球性挑战,没有国家可以置身事外,也没有国家可以独善其身。我们必须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在应对新冠疫情、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上加强沟通协调,凝聚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面对动荡变革的世界,中国始终代表着稳定性和正能量,始终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方向上。我们将继续胸怀天下、担当尽责,坚定不移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一道,合力谋发展,一起向未来。

今日俄罗斯国际通讯社记者:西方对俄罗斯日益增长的集体制裁压力将如何影响俄中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王毅:中俄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是彼此最重要的紧密邻邦和战略伙伴。中俄关系作为世界上最关键的双边关系之一,我们的合作不仅给两国人民带来利益和福祉,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去年,双方共同纪念《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在日趋复杂的国际战略环境下,这一条约所承载的世代友好、合作共赢理念,不仅对中俄双方,而且对世界各国都具有十分积极和现实的借鉴意义。

我愿强调指出,中俄关系具有独立自主价值,建立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基础之上,更不受第三方的干扰和挑拨。这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国际关系的创新。不久前,两国共同发表《关于新时代国际关系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联合声明》,清晰无误地向世界表明,我们共同反对重拾冷战思维,反对挑动意识形态对抗,主张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主张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

中俄关系发展有着清晰的历史逻辑,具有强大的内生动力,两国人民的友谊坚如磐石,双方的合作前景广阔。不管国际风云如何险恶,中俄都将保持战略定力,将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推向前进。

新华社记者:近日,中国从乌克兰陆续撤出了多批中国公民。您能否介绍有关情况?

王毅:随着乌克兰局势不断紧张升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牵挂每一位在乌同胞的安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多次过问,要求全力确保中国公民的安全。外交部启动领事保护应急机制,与乌克兰、俄罗斯及周边国家保持外交沟通,并向在乌同胞发出安全预警和提醒。

现地局势发生突变后,我们组织在乌同胞抓紧安全避险,为遇到困难的同胞及时提供帮助。同时,抓住战局中出现的时间窗口组织紧急撤侨行动。驻乌克兰使馆、驻敖德萨总领馆外交人员多次深入火线,为中国公民撤离打开安全通道。中国在乌克兰各个邻国的使馆也昼夜运转,全力安置转运我国同胞。国内各部门、各地方密切协调,迅速派出多架包机,从欧洲陆续接回离乌公民。

在组织中国公民避难和撤离过程中,乌克兰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了友好协助,俄罗斯、摩尔多瓦、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白俄罗斯等国也提供宝贵支持,体现了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我谨代表中方,向各国政府和人民表示衷心感谢!

在撤侨行动中,我们在乌克兰和周边国家的华人华侨、留学生、中资机构全面动员,互施援手,再次体现了中国人患难与共的传统美德,我也要向同胞们表示诚挚的慰问。

目前,还有一些同胞由于当地局势和个人原因仍然留在乌克兰,我们时刻挂念着他们,与他们随时保持联系,根据他们的需求,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

世界并不太平,有一位网友留言表示,我们并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世界,但很幸运有一个和平的祖国。外交为民永远在路上。我们愿继续用行动告诉每一位海外同胞,无论什么时刻、无论身处何方,你的身边有我们,你的背后是祖国!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记者:美国两党在加强与中国全面竞争问题上已达成共识。您是否担心中美关系会持续恶化?

王毅:去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同拜登总统举行视频会晤并两次通话,双方在多个层级也开展了对话交往。美方领导人和一些高官相继表示,美方不寻求“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的体制,不寻求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独”,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对抗。但令人遗憾的是,这“四不一无意”的表态始终漂浮在空中,迟迟没有落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美方仍不遗余力地对中国开展零和博弈式的“激烈竞争”,不断在涉及中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攻击挑事,接连在国际上拼凑打压中国的“小圈子”,不仅伤害两国关系大局,也冲击和损害国际和平稳定。这不是一个负责任大国应有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讲信誉国家所做的事情。中国作为一个主权独立国家,我们完全有权利采取必要措施坚定捍卫自身的正当权益。

中方认为,大国竞争不是时代主题,零和博弈不是正确选择。在一个相互依存的全球化时代,中美两个大国如何找到正确相处之道,既是人类社会没有遇到过的课题,也是两国必须共同解开的方程式。

今年是“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回首历史,中美双方本着求同存异精神,以合作代替对抗,造福了两国人民,促进了世界和平与繁荣。展望未来,双方应当重拾融冰初心,重整行装出发,用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三原则”替代竞争、合作、对抗的“三分法”,推动美国对华政策重回理性务实的正轨,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的正道。

埃菲社记者:您认为中俄日益密切的关系以及乌克兰危机是否会影响中国同欧洲的关系?

王毅:中欧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促进共同发展的两大市场,推动人类进步的两大文明。中欧关系不针对、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双方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基础上开展对话合作,将为动荡的世界局势提供更多稳定因素。

中欧合作去年取得积极成果,我仅举两个例子。中国和欧盟贸易额首次突破8000亿美元,充分说明中欧经贸关系高度互补。去年中欧班列开行15000多列,同比增长29%,为推动国际抗疫合作,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以及促进全球经济复苏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有些势力并不愿看到中欧关系稳定发展,编造所谓“中国威胁”,炒作对华竞争,鼓吹“制度性对手”,甚至挑起制裁和对抗。中欧双方对此都应高度警惕。中欧合作历经几十年风雨,植根于坚实的民意基础、广泛的共同利益、相似的战略诉求,具有强大韧性和潜力,任何势力都不能也无法逆转。

中方始终从战略和长远角度看待中欧关系,中国的对欧政策保持稳定坚韧,不会因一时一事而改变。我们将继续支持欧洲独立自主,支持欧盟团结繁荣。同时,我们也希望欧洲形成更为独立、客观的对华认知,奉行务实、积极的对华政策,共同反对制造“新冷战”,共同维护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

下一步,中欧双方要办好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等重要政治议程,加强战略对接,拓展务实合作,推进多边协调,深化人文交流,妥善管控分歧,携起手来,共同为世界多做实事和好事。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中方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发展势头因疫情等原因有所减弱的说法?

王毅:尽管受到疫情等因素的冲击,但共建“一带一路”仍保持良好势头。过去一年来,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的“硬联通”扎实推进。中老铁路、以色列海法新港等重大项目顺利竣工,中巴经济走廊、比雷埃夫斯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等建设运营稳步开展。中欧班列开行量和货运量再创历史新高,为各国经济复苏提供了强劲动力。

“一带一路”规则标准的“软联通”亮点纷呈。去年以来,又有10个国家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大家庭成员达到180个。我们还成功举办“一带一路”亚太区域国际合作高级别会议,“一带一路”疫苗合作和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得到广泛支持。

“一带一路”互帮互助的“心联通”持续深入。我们全力驰援各国抗疫,同20个发展中国家合作伙伴开展疫苗联合生产合作,其中大部分面向“一带一路”国家。一大批“小而美”项目稳步实施,帮助共建国家民众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

这些事实充分说明,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伙伴不断扩大,合作基础日益牢固,合作前景更加广阔,必将为后疫情时代的世界开辟新的发展前景。

接下来,我们将按照习近平主席去年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提出的要求,同国际社会一道,继续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努力实现更高合作水平、更高投入效益、更高供给质量、更高发展韧性,将“一带一路”打造成造福世界的“发展带”、惠及各国人民的“幸福路”。

《联合早报》记者:中国如何评估“印太地区和印太四国”的概念,它会对本区域造成什么影响?

王毅:美国的“印太战略”正在成为集团政治的代名词。美方打着促进地区合作的旗号,玩弄的却是地缘博弈的把戏;高喊要回归多边主义,实际上却在搞封闭排他的“俱乐部”;声称要维护国际规则,却试图另搞一套自己的“帮规”。从强化“五眼联盟”,到兜售“四边机制”、拼凑三边安全伙伴关系、收紧双边军事同盟,美国在亚太地区排出的“五四三二”阵势,带来的绝不是什么福音,而是搅乱地区和平稳定的祸水。

“印太战略”的真正目的是企图搞印太版的“北约”,维护的是以美国为主导的霸权体系,冲击的是以东盟为中心的区域合作架构,损害的是地区国家的整体和长远利益。这股逆流与地区国家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共同愿景背道而驰,注定是没有前途的。

亚太是合作发展的热土,而不是地缘政治的棋局。中国始终扎根亚太、建设亚太、造福亚太。对于符合地区实际、满足各方需要的倡议,我们都表示欢迎;对于挑拨地区对抗、制造阵营对立的主张,我们都坚决反对。中方愿同各方一道,明辨是非,坚守正道,抵制“印太”对抗“小圈子”、共筑亚太合作“大舞台”,携手迈向亚太命运共同体。

《人民日报》记者:您能否介绍全球发展倡议推进落实的最新进展?

王毅:疫情严重冲击全球发展进程,发展中国家尤其遭受重创。在此背景下,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郑重提出全球发展倡议,目的是呼吁各国重视发展问题,形成合力,共迎挑战。

倡议最核心的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最重要的目标是助力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倡议高度契合各方需要,迅速得到联合国以及近百个国家的响应支持。今年1月,“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首次会议,逾百个国家和20多个国际组织代表齐聚一堂,为落实倡议凝聚了更广泛国际共识。

中方一向认为,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我们愿同各方一道,从四个方面推动倡议逐步落地:

一是对接重点领域。聚焦发展中国家当前面临的最紧迫问题,尤其是减贫脱贫、粮食安全、经济复苏、就业培训、教育卫生、绿色发展等推进务实合作,助推2030年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如期实现。

二是对接各国需求。秉持开放包容的伙伴精神,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欢迎各方结合自身实际需求或优势资源灵活参与。

三是对接合作机制。愿与所有感兴趣的国际和地区组织尤其是联合国系统携手合作,同小岛屿、内陆、最不发达国家发展进程协同增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全球合力。

四是对接各界伙伴。重视私营部门、非政府组织、专家智库、媒体等在落实2030年议程中的作用,欢迎各方建言献策、积极参与。

总之,全球发展倡议是继“一带一路”之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又一重大倡议,是对全球发展合作的“再动员”,是对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核心人权理念的“再确认”,为缩小南北鸿沟、破解发展不平衡提出了“路线图”,也为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了“加速器”。我们愿同各国一道,积极探索并落实好这一倡议,不让任何国家掉队,不让任何诉求被忽视,不让任何一个人落伍,共同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

亚洲新闻台记者:2021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中国计划如何深化与东盟的关系?

王毅:30年前,中国和东盟建立对话关系,走在了地区合作的前列。30年后,中国和东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树立了睦邻友好的典范。30年来,中国和东盟顺天时、应地利、聚人和,走出了一条邻里相亲、合作共赢的光明大道,打造了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区域合作样板。

中国东盟关系没有最好,只会更好。展望未来,中方愿同东盟国家一道,不忘维护稳定安宁的初心,秉持实现共同发展的使命,坚持互谅互让、互帮互助的邻里相处之道,推动双方关系像奔驰在中老铁路上的列车一样快速前行,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果,更好造福双方人民。

我们要做国际抗疫合作的倡导者。深化疫苗联合生产、关键药物研发等领域合作,让双方构筑的“健康之盾”牢不可破,搭建的“快捷通道”“绿色通道”运行通畅,守护好地区各国人民的生命健康。

我们要做区域合作的引领者。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全面有效实施,尽早启动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拓展蓝色、绿色、数字经济等新领域合作,共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打造区域合作新标杆。

我们要做亚太稳定的守护者。呼唤和平、稳定、繁荣是地区国家的共同心声。亚太地区不是大国博弈的“棋盘”,东盟国家不是地缘争夺的“棋子”,而是促进地区发展繁荣的重要“棋手”。我们将继续把东盟作为中国外交的优先方向,坚定维护以东盟为中心的区域合作架构,维护东南亚无核武器区地位,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支持以东盟方式斡旋地区热点问题,反对在本地区制造集团对立和分裂对抗。

共同社记者: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中方如何看待新时代的中日关系?

王毅: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也是双方总结历史、共创未来的重要契机。50年前,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为了实现中日和平友好,以巨大的政治勇气,作出邦交正常化的重大决断。50年来,双方交流合作不断扩大,为两国人民带来重要福祉。去年两国领导人就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达成重要共识,为下步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中日关系依然面临一些分歧和挑战,特别是日方国内总有一些人不愿看到中国快速发展,不希望看到中日关系稳定。在此,我愿向日方提出三点忠告:

首先是要不忘初心,把握好两国关系的正确方向。切实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原则和精神,践行“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相互支持对方和平发展”的重要共识,确保两国关系始终沿着和平友好的方向发展。

二是要重信守诺,维护好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历史、台湾等重大敏感问题事关中日的互信根基。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希望日方在这些问题上恪守迄今所作的一系列郑重承诺,避免再给两国关系带来严重冲击。

三是要顺势而为,共同开创两国关系的广阔前景。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取代单边主义、霸权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冷战结盟、地缘对抗那一套早已不得人心。日方应顺势而为,而非逆流而动,不要为他人做火中取栗的事情,也不要走上以邻为壑的歧途。真正做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为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日本应有的贡献。

中新社记者:过去一年,外交部为帮助海外中国公民纾难解困做了大量工作。今年外交部在践行外交为民宗旨方面将采取哪些新举措?

王毅:过去一年,对于广大海外中国公民来说十分不容易,全球疫情、自然灾害、政局动荡、军事冲突,随时威胁着海外同胞的安全,更牵动着祖国人民的心。海外同胞一时回不了家,我们就把家的温暖带到他们身边。一年来,外交部和驻外使领馆全力以赴,在全球范围推进“春苗行动”,为生活工作在180个国家的数百万名中国同胞接种疫苗。12308热线24小时守候,全年受理50多万通求助来电,处理领事保护与协助案件超过6万起,成功营救数十名被绑架的中国公民,全力维护海外同胞的生命安全和正当权益。去年国庆前夕,经过不懈努力,被非法拘押一千多天的孟晚舟女士终于平安回国,一句“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道出了14亿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为民服务,为民解忧,是外交工作的应尽之责。中国外交将继续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做广大老百姓的贴心人,做海外同胞利益的守护人。今年我们将集中做好三件事:

一是打造“智慧领事平台”,推出更多“指尖”上服务项目,完善数字化、全天候领事服务。

二是构建“海外平安中国体系”,强化海外安全风险预警,指导境外企业加强安防建设,为海外同胞提供更有效、更及时的安全保障。

三是推出“健康畅行计划”,打造升级版的中外人员往来“快捷通道”,推出增强版的“国际旅行健康证明”,助力安全、健康、便捷的跨国旅行。

韩联社记者:中方为重启朝鲜半岛核问题政治解决进程有哪些方案?中韩今年迎来建交30周年,中方对发展中韩关系有何看法?

王毅:中国有句老话,治病须治本,纠错要纠根。半岛问题的“根”,在于朝鲜面临的外部安全威胁长期得不到消除,朝方的合理安全关切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解决半岛问题,需要各方相向而行。2018年以来,朝方采取了一些旨在促成对话的举措,却至今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这不符合各方已形成共识的“行动对行动”原则,导致本已严重缺失的朝美互信雪上加霜,也使得各种对话提议沦为空洞的口号。

我们注意到,美方最近公开声明对朝没有敌意,愿意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这值得肯定。但下一步形势往哪里走,很大程度取决于美方怎么做,是真正拿出解决问题的具体行动,还是继续把半岛问题当做地缘战略的筹码。

中方再次呼吁美国采取实际举措解决朝鲜的合理安全关切,与朝方建立起基本互信。各方按照“双轨并进”思路和“分阶段、同步走”原则,不断推进半岛问题的政治解决进程。中方愿意继续为此发挥建设性作用,作出应有的努力。

关于中韩关系,中韩是有着深厚历史渊源的友好邻邦。中国人常说“远亲不如近邻”。韩国也有句俗话叫“三个铜板买房屋,千两黄金买邻居”。今年是中韩建交30周年,30年来,中韩关系经受了各种风云变幻考验,实现了全面快速发展。事实证明,中韩之间不是对手,而是利益交融、优势互补、潜力巨大的合作伙伴。我们愿同韩方以建交30周年为契机,弘扬友好传统,深化互利合作,更好实现共同发展。

哈萨克斯坦24KZ电视台记者:今年是中国和中亚国家建交30周年。中方计划采取哪些措施落实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视频峰会确定的目标?

王毅:今年中国同中亚关系的大事喜事不断。年初习近平主席同五国元首举行视频峰会,隆重庆祝双方建交30周年。随后五国元首又齐聚北京,共赴“冬奥之约”。

中方始终认为,一个发展、繁荣、稳定、充满活力的中亚符合中国和地区国家的共同利益。我们将继续本着相互尊重、睦邻友好、同舟共济、互利共赢四项原则,合力构建内涵丰富、成果丰硕、友谊持久的战略伙伴关系,持续推进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

中国同中亚五国关系正处于三十而立的黄金岁月,呈现蓬勃发展的广阔前景。中方愿同五国一道,落实好双方建交30周年峰会成果,做实做强“中国+中亚五国”合作机制,拓展深化抗疫、产能、能源、农业、人文、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领域合作,在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打造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开创双方关系下一个更加精彩的30年。

《环球时报》记者:美方去年召开的“领导人民主峰会”被公认不成功,但美方仍宣布今年举办线下“民主峰会”。请问中方打算如何应对?

王毅:去年,美国打着“民主”的旗号举办所谓“民主峰会”,将世界上将近一半的国家排除在外,公然以意识形态划线,在世界上制造分裂,这本身就是对民主精神的践踏,再次举办这类峰会更是不得人心。

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广泛、真实、管用的民主,得到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今年1月,全球最大公关咨询公司爱德曼发布报告,2021年中国民众对政府信任度高达91%,蝉联全球第一,达到10年来的新高。哈佛大学也曾连续多年得出类似民调。世界认可中国的民主,我们更对自己的道路充满信心。

人类文明的花园丰富多彩,各国的民主也应百花齐放。按照美国模式划定“民主标准”的作法恰恰是不民主的表现。打着“民主”的幌子干涉别国内政,只能使人民遭殃。唯我独尊不仅不是民主之义,而且还是民主之灾。

我们期待同各国本着平等的态度交流互鉴,弘扬真正的民主精神,剥去各种伪民主面具,切实推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促进人类进步事业不断前行。

彭博社记者:请问中方认为乌克兰问题同台湾问题两者形势有何异同?如何看待当前台海发生冲突的可能性?

王毅:首先要明确的是,台湾问题与乌克兰问题有着本质区别,没有任何可比性。最根本的不同在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乌克兰问题则是俄乌两个国家之间的争端。有些人在乌克兰问题上强调主权原则,但在台湾问题上却不断损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是赤裸裸的双重标准。

台海局势面临紧张,根源就在于民进党当局拒不认同一个中国原则,企图改变两岸同属一中的现状,通过大搞“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歪曲台湾的历史,割裂台湾的根脉,到头来必将葬送台湾的未来。而美国一些势力为了遏制中国的振兴,纵容鼓动“台独”势力发展,挑战和掏空一中原则,严重违反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严重破坏台海和平稳定,不仅会把台湾推向危险的境地,也将给美方带来难以承受的后果。

我要强调的是,海峡两岸历史同源,文化同根,同属一中。台湾的前途希望在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在于实现国家的统一,而不是依靠什么外部的“空头支票”。“挟洋谋独”没有出路,“以台制华”注定失败,台湾终会回到祖国的怀抱。

CGTN记者:今年,中国将担任金砖国家主席国,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峰会也将在亚洲国家召开。中方期待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王毅:金砖国家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的典范,是推进全球治理的关键力量。时隔5年,金砖国家主席国的接力棒再次交到中国手中。我们将主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并先后开展160多项活动。我们将同其他金砖国家一道,围绕“构建高质量伙伴关系,共创全球发展新时代”的主题,深化金砖合作,淬炼金砖“成色”,擦亮南南合作的“金字招牌”,为各国携手战胜疫情、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传递希望和信心。

我们将以公平正义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出后疫情时代全球治理的“金砖主张”。以疫苗合作为重点,拓展公共卫生合作,筑牢抗击疫情的“金砖防线”。以全面深化经贸、财金、创新、数字经济、绿色发展、减贫脱贫等合作为抓手,铺设加速全球发展的“金砖快线”。以深化“金砖+”合作为契机,加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战略协作,为构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作出“金砖贡献”。

今年中国、泰国和印尼将分别主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全球治理进入“亚洲时间”。我们期待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从全球治理的“跟跑者”,向“并跑者”甚至“领跑者”转变,发挥更积极作用,发出更响亮声音,引领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演进,推动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印中两国关系持续触底。中方如何预测今年印中关系前景?

王毅:中印关系近年来遭遇一些挫折,这种局面不符合中印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于历史遗留下的边界问题,中方始终主张通过平等协商管控分歧,积极寻求公正合理的解决,同时不使其影响和干扰两国合作的大局。

我们看到,总有一些势力试图在中印之间挑动矛盾,在地区之间制造分裂,但这种做法正在引起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反思和警惕。大家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像中印这样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只有坚持独立自主,才能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实现各自国家的发展振兴。

中印人口加起来超过28亿,占全球三分之一。中印实现稳定发展、和睦相处,世界的和平和繁荣就有了坚实基础。正如一句印度谚语所言,“帮你的兄弟撑船过河,你也能到达对岸”。希望印方同中方一道,坚守“互不构成威胁、互为发展机遇”的战略共识,坚持增进互信,避免误解误判,彼此作相互成就的伙伴,不当相互消耗的对手,确保两国关系沿着正确轨道前行,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大福祉,为地区和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中阿卫视记者:请问中方在解决中东地区热点、建设性参与中东事务方面将采取哪些举措?

王毅:长期以来,安全与发展一直是困扰中东国家的两大难题。作为中东国家的战略伙伴,中国始终奉行“两个支持”,那就是支持中东国家团结协作解决地区安全问题,支持中东人民独立自主探索自身发展道路。

过去一年多来,中方先后提出关于实现中东安全稳定五点倡议、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四点主张、落实巴以“两国方案”三点思路,旨在推动对话解决热点问题、实现地区安全和共同安全。同时,中国同中东各国携手抗击疫情,推进疫苗生产、药物研发合作。加快中国与海湾国家自贸区建设,启动中国与伊朗全面合作协议,为促进中东发展提供了积极助力。

中国在中东发挥的始终是建设性作用,我们从不谋取什么地缘利益,更无意去填补所谓权力真空。过去数十年,正是因为域外大国竞相干预中东事务,给中东地区和中东人民造成了一次又一次伤害。21世纪的今天,这种局面不应再继续下去。应当把维护中东安全与发展的权力彻底交到中东人民手中,支持中东国家以团结谋和平,以自强谋稳定,以合作谋发展,真正实现中东地区的长久和平与繁荣。

深圳卫视记者:中国同南太平洋岛国关系不断深入。您对中国同南太岛国关系前景有何看法?

王毅:中国外交历来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因此,对于南太平洋国家这样的小岛屿国家,我们一直有着一份特别的关注和支持。

我们愿同南太国家互尊互信、平等相待,支持南太国家坚定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

我们愿同南太国家互帮互助、共迎挑战。中方第一时间紧急驰援汤加火山灾情,支持所罗门群岛维稳止暴,向暴发疫情的南太国家援助疫苗和医疗设备,展现风雨同舟的命运共同体精神。

我们愿同南太国家互学互鉴、合作共赢。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持续提供不附加政治条件的经济技术援助。中国—太平洋岛国应急物资储备库已经启用,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减贫与发展合作中心即将建成。

中国始终是南太国家可以信赖的好朋友,愿共同打造不同大小、不同制度国家相互支持、团结合作的新典范。

《海峡时报》记者:您对中国和东盟国家克服分歧、达成“南海行为准则”感到乐观吗?“准则”是否应该具有法律效力?

王毅:今年是《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签署20周年。20年来,中国与东盟各国共同落实《宣言》,保持了南海局势的总体稳定。当然,要实现南海的长治久安,需要达成更具实质内容、更为行之有效的地区规则。为此,各方在《宣言》中明确把制定“南海行为准则”作为长远目标。

中国与东盟各国启动“准则”磋商以来,已经取得很多积极进展。由于新冠疫情,当前磋商进程受到了一定影响。但中方对达成“准则”的前景始终充满信心,因为推进“准则”磋商符合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共同利益,也是确保南海成为和平合作之海的关键之举。“准则”不仅将符合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也将为域外国家的合法权益提供更有效保障。进入磋商的关键阶段,需要重视并处理好两件事:

一是正确看待分歧。任何磋商谈判都可能出现不同意见,但只要各方牢记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没有任何分歧不可以弥合,没有什么共识不能够达成。

二是坚决排除干扰。某些域外国家并不乐见准则达成,也不希望南海风平浪静,因为这将使其失去插手南海、谋取私利的借口。东盟各国需要看清这一点,共同抵制来自外部的干扰破坏。我相信,域外的逆流掀不起南海的风浪,外部的干扰挡不住地区合作的步伐。

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记者:当前阿富汗面临严重人道危机和恐怖主义威胁。中方认为各方应如何支持阿富汗渡过难关?

王毅:美国从阿富汗不负责任地一走了之,给阿富汗人民留下深重的人道危机,为地区稳定带来巨大的安全挑战。当前阿富汗正处于由乱及治的关键时期,各方应当本着“阿人主导、阿人所有”原则,支持阿富汗人民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当务之急是同时间赛跑,加快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立即解除阿富汗在美资产的冻结和各种单边制裁,无条件归还属于阿富汗人民的资产,避免给阿富汗人民造成“二次伤害”,帮助阿富汗熬过寒冬,迎接春天。

中方已第一时间向阿富汗伸出援手,将根据阿人民需求,继续追加新的援助。我们正在筹备第三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愿意为阿富汗长治久安发挥邻国优势,贡献邻国力量。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您延续了中国外长连续32年每年首访非洲传统。请问中方将为落实第八届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成果采取哪些措施?有外媒认为中国在非洲制造“债务陷阱”。您对此有何回应?

王毅:中国外长每年首先出访非洲,体现了中国对非洲发展振兴的坚定支持。多年来,中国在非洲建设了超过1万公里铁路、近10万公里公路、近百个港口,还有数不清的医院和学校。这些都不是什么“债务陷阱”,而是一座座合作的丰碑。

去年是中非合作的大年,双方成功举行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习近平主席宣布对非合作“九项工程”,推动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为中非关系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今年是落实论坛部长会成果的开年。中国对非合作重信守诺,从不开“空头支票”。我们将大力弘扬“中非友好合作精神”,同非洲国家一道,重点开展三项工作:

一是大力推进对非抗疫合作。全面落实习近平主席向非洲提供10亿剂疫苗承诺,帮助非洲提升疫苗本地化生产能力,助力实现2022年60%非洲人口接种疫苗的目标。

二是促进中非务实合作提质升级。加快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实现“九项工程”早期收获。推动全球发展倡议同非盟《2063年议程》对接,以实际行动支持非洲实现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

三是推进“非洲之角和平发展构想”。中方已任命外交部非洲之角事务特使,愿与地区国家广泛沟通,为非洲之角和整个非洲大陆的和平与发展发挥建设性作用。

拉美通讯社记者:您如何评价中拉关系现状?美国等一些国家指责中国与拉美开展合作是为了寻求地缘政治影响力,您对此有何回应?

王毅:拉美是一片充满希望和生机的热土,不是谁的“后院”。拉美人民需要的是公平正义、合作共赢,而不是强权政治、霸道霸凌。

中拉同属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发展振兴的共同愿望让“中国梦”与“拉美梦”紧紧相连。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方积极开展对拉抗疫合作,累计提供近4亿剂疫苗和近4000万件抗疫物资。去年,中拉贸易额首次突破4000亿美元。我们还成功举办了“中拉论坛”第三届部长会议,就未来三年深化中拉战略互信和重点领域务实合作达成了广泛共识。

  正如拉美谚语所说,“真正的朋友能够从世界的另一头触及到你的心灵”。中国将继续同拉美朋友一道,深化友谊,拓宽合作,积极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

印尼安塔拉通讯社记者:您如何评价中印尼双边关系前景?今年,印尼将成为G20主席国,中方将如何支持印尼做好主席国工作?

王毅:中国和印尼都是发展中大国和新兴经济体代表,两国共同利益广泛,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中印尼关系已经成为地区国家互利合作的典范,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的样板。

疫情期间,中方率先向印尼提供抗疫援助,率先同印尼开展疫苗和新冠特效药研发合作。迄今已向印尼提供疫苗2.9亿剂,是对印尼提供疫苗最多的国家。中方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与印尼的“区域综合经济走廊”深度对接,两国贸易额去年同比增长近6成。双方还成功启动高级别对话合作机制,政治、经济、人文、海上“四轮驱动”的双边合作新格局已然成型。

下一步,中方将同印尼深化疫苗全产业链合作,助力打造区域疫苗生产中心,共同构建地区抗疫的防护盾。推动雅万高铁早日建成通车,为促进印尼疫后发展、增进双方互利合作提供更大加速度。

今年,印尼将主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中方愿积极支持和协助,围绕“共同复苏、强劲复苏”的峰会主题,促进创新、数字、绿色、卫生等领域合作,切实维护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利益,推动二十国集团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完善全球治理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日报》记者:我代表全球网友提问。今年将迎来党的二十大,您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在国际上继续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

王毅:中国宪法明文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明确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为党立名、为党正名、为党扬名是中国外交的应有之义和重要职责。

去年,我们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开展了“100天讲述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100个故事”、邀请各国驻华外交官和国际主流媒体赴延安、嘉兴等红色纪念地参访,中国驻外使领馆也举办了4000多场丰富多彩的庆祝建党百年活动,受到各国朋友的热烈欢迎。

我们深感国际社会现在更加关注中国共产党,更加认同中国共产党。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到钦佩,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功秘诀。上个月,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来华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期间,专程参观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对中国人民所做的一切和取得发展进步表达敬意。我们注意到,国际社会看中国共产党的眼睛更加亮起来了,观察中国共产党的视角更为宽广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也更加深入全面了。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今年,我们将以迎接党的二十大为契机,继续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帮助更多外国朋友真正读懂中国共产党。

要点

全文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2022年3月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视频记者会,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王毅: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同大家再次见面。对世界来说,今年又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年头。新冠疫情仍未彻底战胜,乌克兰危机又接踵而来,本来就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动荡。在这样一个重要时刻,各国需要的是团结而非分裂,是对话而非对抗。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将继续高举多边主义旗帜,同所有爱好和平、谋求发展的国家一道,加强团结合作,携手应对挑战,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为世界开辟光明和美好的未来。下面我愿回答大家的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这在当前国际形势下难能可贵。国际评论认为,同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相比,今天的中国更加自信、强大。您对此怎么看?

王毅:在中国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冬奥会取得圆满成功,为世界贡献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更加自信、自强、开放、包容的中国。近7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约170位官方代表出席开幕式,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对中国的支持。在此,我要向所有参与和支持北京冬奥的各国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不仅是中国的成功,也是世界的成功;不仅是体育的胜利,更是团结的胜利。此次冬奥会,恰逢奥密克戎病毒肆虐、地区热点问题升温,同时还受到少数国家的政治干扰和破坏。但让我们感到鼓舞的是,大多数国家和人民都选择团结在奥林匹克精神之下,为深受疫情困扰的人们注入了希望,为动荡不安的世界带来了信心。

现在,各国运动员正在冬残奥会赛场上努力拼搏。我相信,冬奥期间汇聚起的团结与合作之光必将穿透阴霾和风雨,照亮人类携手前行的未来之路。

路透社记者:俄军在乌行动已经扩展到非军事设施,中方是否能作更多努力解决冲突?

王毅:在乌克兰问题上,我们始终本着客观公正态度,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作出判断,表明主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乌克兰局势发展到今天,原因错综复杂。解决复杂问题需要的是冷静和理性,而不是火上浇油、激化矛盾。中方认为,要化解当前危机,必须坚持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尊重和保障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必须坚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照顾当事方的合理安全关切;必须坚持通过对话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必须着眼地区长治久安,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机制。

当前,国际社会应聚焦两大问题继续努力。

第一,要劝和促谈。中方在这方面已做了一些工作,一直同各方保持密切沟通。冲突发生第二天,习近平主席应约同普京总统通话时,就提出愿看到俄乌双方尽早和谈。普京总统也作出积极回应。俄乌双方已经谈了两轮,希望即将开启的第三轮谈判能取得新的进展。中方认为,形势越紧,和谈越不能停止;分歧越大,越需要坐下来谈判。中方愿继续为劝和促谈发挥建设性作用,也愿在需要时与国际社会一道开展必要的斡旋。

第二,要防止出现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中方愿就此提出六点倡议:

一是人道主义行动必须遵守中立、公正的原则,防止将人道问题政治化;

二是全面关注乌克兰的流离失所者,帮助其得以妥善安置;

三是切实保护平民,防止乌境内出现次生人道灾害;

四是保障人道援助活动顺利、安全开展,包括提供快速、安全、无障碍的人道主义准入;

五是确保在乌外国人安全,允许其从乌克兰安全离开,并为其回国提供帮助;

六是支持联合国在对乌人道援助方面发挥协调作用,支持联合国乌克兰危机协调员的工作。

中方愿为克服人道主义危机继续作出自己的努力。中国红十字会将尽快向乌克兰提供一批紧急人道主义物资援助。

凤凰卫视记者:国际社会担忧世界再次面临分裂和对抗的风险,形成新的冷战,对此您怎么看?

王毅:当今世界确实很不太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一幕幕向我们展开。个别大国为了维护霸权地位,重拾冷战思维,制造阵营对立,进一步加剧了动荡与分裂,让本来就问题缠身的世界雪上加霜。

我们应该怎么办?中方坚定认为,正确的出路就是在多边主义旗帜下加强团结合作,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在全球性危机的惊涛骇浪里,各国不是乘坐在190多条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小船经不起风浪,巨舰才能顶住惊涛骇浪。”

当务之急是维护和平。和平是一切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摒弃独享安全、绝对安全的想法,坚持通过谈判停止冲突,通过对话解决争端,通过合作增进互信,共同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

第二是促进团结。世界因多样而精彩,差异不应成为对抗的理由。我们要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反对霸权强权,反对集团政治,捍卫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第三是坚持开放。经济全球化是时代潮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能被地缘竞争所割断。我们要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孤立主义,坚定维护自由、公平、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拆掉小院高墙,共建开放市场。

第四是加强合作。面对全球性挑战,没有国家可以置身事外,也没有国家可以独善其身。我们必须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在应对新冠疫情、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上加强沟通协调,凝聚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面对动荡变革的世界,中国始终代表着稳定性和正能量,始终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方向上。我们将继续胸怀天下、担当尽责,坚定不移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一道,合力谋发展,一起向未来。

今日俄罗斯国际通讯社记者:西方对俄罗斯日益增长的集体制裁压力将如何影响俄中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王毅:中俄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是彼此最重要的紧密邻邦和战略伙伴。中俄关系作为世界上最关键的双边关系之一,我们的合作不仅给两国人民带来利益和福祉,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去年,双方共同纪念《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在日趋复杂的国际战略环境下,这一条约所承载的世代友好、合作共赢理念,不仅对中俄双方,而且对世界各国都具有十分积极和现实的借鉴意义。

我愿强调指出,中俄关系具有独立自主价值,建立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基础之上,更不受第三方的干扰和挑拨。这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国际关系的创新。不久前,两国共同发表《关于新时代国际关系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联合声明》,清晰无误地向世界表明,我们共同反对重拾冷战思维,反对挑动意识形态对抗,主张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主张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

中俄关系发展有着清晰的历史逻辑,具有强大的内生动力,两国人民的友谊坚如磐石,双方的合作前景广阔。不管国际风云如何险恶,中俄都将保持战略定力,将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推向前进。

新华社记者:近日,中国从乌克兰陆续撤出了多批中国公民。您能否介绍有关情况?

王毅:随着乌克兰局势不断紧张升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牵挂每一位在乌同胞的安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多次过问,要求全力确保中国公民的安全。外交部启动领事保护应急机制,与乌克兰、俄罗斯及周边国家保持外交沟通,并向在乌同胞发出安全预警和提醒。

现地局势发生突变后,我们组织在乌同胞抓紧安全避险,为遇到困难的同胞及时提供帮助。同时,抓住战局中出现的时间窗口组织紧急撤侨行动。驻乌克兰使馆、驻敖德萨总领馆外交人员多次深入火线,为中国公民撤离打开安全通道。中国在乌克兰各个邻国的使馆也昼夜运转,全力安置转运我国同胞。国内各部门、各地方密切协调,迅速派出多架包机,从欧洲陆续接回离乌公民。

在组织中国公民避难和撤离过程中,乌克兰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了友好协助,俄罗斯、摩尔多瓦、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白俄罗斯等国也提供宝贵支持,体现了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我谨代表中方,向各国政府和人民表示衷心感谢!

在撤侨行动中,我们在乌克兰和周边国家的华人华侨、留学生、中资机构全面动员,互施援手,再次体现了中国人患难与共的传统美德,我也要向同胞们表示诚挚的慰问。

目前,还有一些同胞由于当地局势和个人原因仍然留在乌克兰,我们时刻挂念着他们,与他们随时保持联系,根据他们的需求,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

世界并不太平,有一位网友留言表示,我们并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世界,但很幸运有一个和平的祖国。外交为民永远在路上。我们愿继续用行动告诉每一位海外同胞,无论什么时刻、无论身处何方,你的身边有我们,你的背后是祖国!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记者:美国两党在加强与中国全面竞争问题上已达成共识。您是否担心中美关系会持续恶化?

王毅:去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同拜登总统举行视频会晤并两次通话,双方在多个层级也开展了对话交往。美方领导人和一些高官相继表示,美方不寻求“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的体制,不寻求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独”,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对抗。但令人遗憾的是,这“四不一无意”的表态始终漂浮在空中,迟迟没有落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美方仍不遗余力地对中国开展零和博弈式的“激烈竞争”,不断在涉及中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攻击挑事,接连在国际上拼凑打压中国的“小圈子”,不仅伤害两国关系大局,也冲击和损害国际和平稳定。这不是一个负责任大国应有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讲信誉国家所做的事情。中国作为一个主权独立国家,我们完全有权利采取必要措施坚定捍卫自身的正当权益。

中方认为,大国竞争不是时代主题,零和博弈不是正确选择。在一个相互依存的全球化时代,中美两个大国如何找到正确相处之道,既是人类社会没有遇到过的课题,也是两国必须共同解开的方程式。

今年是“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回首历史,中美双方本着求同存异精神,以合作代替对抗,造福了两国人民,促进了世界和平与繁荣。展望未来,双方应当重拾融冰初心,重整行装出发,用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三原则”替代竞争、合作、对抗的“三分法”,推动美国对华政策重回理性务实的正轨,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的正道。

埃菲社记者:您认为中俄日益密切的关系以及乌克兰危机是否会影响中国同欧洲的关系?

王毅:中欧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促进共同发展的两大市场,推动人类进步的两大文明。中欧关系不针对、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双方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基础上开展对话合作,将为动荡的世界局势提供更多稳定因素。

中欧合作去年取得积极成果,我仅举两个例子。中国和欧盟贸易额首次突破8000亿美元,充分说明中欧经贸关系高度互补。去年中欧班列开行15000多列,同比增长29%,为推动国际抗疫合作,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以及促进全球经济复苏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有些势力并不愿看到中欧关系稳定发展,编造所谓“中国威胁”,炒作对华竞争,鼓吹“制度性对手”,甚至挑起制裁和对抗。中欧双方对此都应高度警惕。中欧合作历经几十年风雨,植根于坚实的民意基础、广泛的共同利益、相似的战略诉求,具有强大韧性和潜力,任何势力都不能也无法逆转。

中方始终从战略和长远角度看待中欧关系,中国的对欧政策保持稳定坚韧,不会因一时一事而改变。我们将继续支持欧洲独立自主,支持欧盟团结繁荣。同时,我们也希望欧洲形成更为独立、客观的对华认知,奉行务实、积极的对华政策,共同反对制造“新冷战”,共同维护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

下一步,中欧双方要办好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等重要政治议程,加强战略对接,拓展务实合作,推进多边协调,深化人文交流,妥善管控分歧,携起手来,共同为世界多做实事和好事。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中方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发展势头因疫情等原因有所减弱的说法?

王毅:尽管受到疫情等因素的冲击,但共建“一带一路”仍保持良好势头。过去一年来,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的“硬联通”扎实推进。中老铁路、以色列海法新港等重大项目顺利竣工,中巴经济走廊、比雷埃夫斯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等建设运营稳步开展。中欧班列开行量和货运量再创历史新高,为各国经济复苏提供了强劲动力。

“一带一路”规则标准的“软联通”亮点纷呈。去年以来,又有10个国家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大家庭成员达到180个。我们还成功举办“一带一路”亚太区域国际合作高级别会议,“一带一路”疫苗合作和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得到广泛支持。

“一带一路”互帮互助的“心联通”持续深入。我们全力驰援各国抗疫,同20个发展中国家合作伙伴开展疫苗联合生产合作,其中大部分面向“一带一路”国家。一大批“小而美”项目稳步实施,帮助共建国家民众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

这些事实充分说明,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伙伴不断扩大,合作基础日益牢固,合作前景更加广阔,必将为后疫情时代的世界开辟新的发展前景。

接下来,我们将按照习近平主席去年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提出的要求,同国际社会一道,继续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努力实现更高合作水平、更高投入效益、更高供给质量、更高发展韧性,将“一带一路”打造成造福世界的“发展带”、惠及各国人民的“幸福路”。

《联合早报》记者:中国如何评估“印太地区和印太四国”的概念,它会对本区域造成什么影响?

王毅:美国的“印太战略”正在成为集团政治的代名词。美方打着促进地区合作的旗号,玩弄的却是地缘博弈的把戏;高喊要回归多边主义,实际上却在搞封闭排他的“俱乐部”;声称要维护国际规则,却试图另搞一套自己的“帮规”。从强化“五眼联盟”,到兜售“四边机制”、拼凑三边安全伙伴关系、收紧双边军事同盟,美国在亚太地区排出的“五四三二”阵势,带来的绝不是什么福音,而是搅乱地区和平稳定的祸水。

“印太战略”的真正目的是企图搞印太版的“北约”,维护的是以美国为主导的霸权体系,冲击的是以东盟为中心的区域合作架构,损害的是地区国家的整体和长远利益。这股逆流与地区国家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共同愿景背道而驰,注定是没有前途的。

亚太是合作发展的热土,而不是地缘政治的棋局。中国始终扎根亚太、建设亚太、造福亚太。对于符合地区实际、满足各方需要的倡议,我们都表示欢迎;对于挑拨地区对抗、制造阵营对立的主张,我们都坚决反对。中方愿同各方一道,明辨是非,坚守正道,抵制“印太”对抗“小圈子”、共筑亚太合作“大舞台”,携手迈向亚太命运共同体。

《人民日报》记者:您能否介绍全球发展倡议推进落实的最新进展?

王毅:疫情严重冲击全球发展进程,发展中国家尤其遭受重创。在此背景下,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郑重提出全球发展倡议,目的是呼吁各国重视发展问题,形成合力,共迎挑战。

倡议最核心的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最重要的目标是助力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倡议高度契合各方需要,迅速得到联合国以及近百个国家的响应支持。今年1月,“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首次会议,逾百个国家和20多个国际组织代表齐聚一堂,为落实倡议凝聚了更广泛国际共识。

中方一向认为,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我们愿同各方一道,从四个方面推动倡议逐步落地:

一是对接重点领域。聚焦发展中国家当前面临的最紧迫问题,尤其是减贫脱贫、粮食安全、经济复苏、就业培训、教育卫生、绿色发展等推进务实合作,助推2030年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如期实现。

二是对接各国需求。秉持开放包容的伙伴精神,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欢迎各方结合自身实际需求或优势资源灵活参与。

三是对接合作机制。愿与所有感兴趣的国际和地区组织尤其是联合国系统携手合作,同小岛屿、内陆、最不发达国家发展进程协同增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全球合力。

四是对接各界伙伴。重视私营部门、非政府组织、专家智库、媒体等在落实2030年议程中的作用,欢迎各方建言献策、积极参与。

总之,全球发展倡议是继“一带一路”之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又一重大倡议,是对全球发展合作的“再动员”,是对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核心人权理念的“再确认”,为缩小南北鸿沟、破解发展不平衡提出了“路线图”,也为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了“加速器”。我们愿同各国一道,积极探索并落实好这一倡议,不让任何国家掉队,不让任何诉求被忽视,不让任何一个人落伍,共同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

亚洲新闻台记者:2021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中国计划如何深化与东盟的关系?

王毅:30年前,中国和东盟建立对话关系,走在了地区合作的前列。30年后,中国和东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树立了睦邻友好的典范。30年来,中国和东盟顺天时、应地利、聚人和,走出了一条邻里相亲、合作共赢的光明大道,打造了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区域合作样板。

中国东盟关系没有最好,只会更好。展望未来,中方愿同东盟国家一道,不忘维护稳定安宁的初心,秉持实现共同发展的使命,坚持互谅互让、互帮互助的邻里相处之道,推动双方关系像奔驰在中老铁路上的列车一样快速前行,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果,更好造福双方人民。

我们要做国际抗疫合作的倡导者。深化疫苗联合生产、关键药物研发等领域合作,让双方构筑的“健康之盾”牢不可破,搭建的“快捷通道”“绿色通道”运行通畅,守护好地区各国人民的生命健康。

我们要做区域合作的引领者。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全面有效实施,尽早启动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拓展蓝色、绿色、数字经济等新领域合作,共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打造区域合作新标杆。

我们要做亚太稳定的守护者。呼唤和平、稳定、繁荣是地区国家的共同心声。亚太地区不是大国博弈的“棋盘”,东盟国家不是地缘争夺的“棋子”,而是促进地区发展繁荣的重要“棋手”。我们将继续把东盟作为中国外交的优先方向,坚定维护以东盟为中心的区域合作架构,维护东南亚无核武器区地位,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支持以东盟方式斡旋地区热点问题,反对在本地区制造集团对立和分裂对抗。

共同社记者: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中方如何看待新时代的中日关系?

王毅: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也是双方总结历史、共创未来的重要契机。50年前,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为了实现中日和平友好,以巨大的政治勇气,作出邦交正常化的重大决断。50年来,双方交流合作不断扩大,为两国人民带来重要福祉。去年两国领导人就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达成重要共识,为下步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中日关系依然面临一些分歧和挑战,特别是日方国内总有一些人不愿看到中国快速发展,不希望看到中日关系稳定。在此,我愿向日方提出三点忠告:

首先是要不忘初心,把握好两国关系的正确方向。切实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原则和精神,践行“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相互支持对方和平发展”的重要共识,确保两国关系始终沿着和平友好的方向发展。

二是要重信守诺,维护好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历史、台湾等重大敏感问题事关中日的互信根基。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希望日方在这些问题上恪守迄今所作的一系列郑重承诺,避免再给两国关系带来严重冲击。

三是要顺势而为,共同开创两国关系的广阔前景。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取代单边主义、霸权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冷战结盟、地缘对抗那一套早已不得人心。日方应顺势而为,而非逆流而动,不要为他人做火中取栗的事情,也不要走上以邻为壑的歧途。真正做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为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日本应有的贡献。

中新社记者:过去一年,外交部为帮助海外中国公民纾难解困做了大量工作。今年外交部在践行外交为民宗旨方面将采取哪些新举措?

王毅:过去一年,对于广大海外中国公民来说十分不容易,全球疫情、自然灾害、政局动荡、军事冲突,随时威胁着海外同胞的安全,更牵动着祖国人民的心。海外同胞一时回不了家,我们就把家的温暖带到他们身边。一年来,外交部和驻外使领馆全力以赴,在全球范围推进“春苗行动”,为生活工作在180个国家的数百万名中国同胞接种疫苗。12308热线24小时守候,全年受理50多万通求助来电,处理领事保护与协助案件超过6万起,成功营救数十名被绑架的中国公民,全力维护海外同胞的生命安全和正当权益。去年国庆前夕,经过不懈努力,被非法拘押一千多天的孟晚舟女士终于平安回国,一句“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道出了14亿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为民服务,为民解忧,是外交工作的应尽之责。中国外交将继续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做广大老百姓的贴心人,做海外同胞利益的守护人。今年我们将集中做好三件事:

一是打造“智慧领事平台”,推出更多“指尖”上服务项目,完善数字化、全天候领事服务。

二是构建“海外平安中国体系”,强化海外安全风险预警,指导境外企业加强安防建设,为海外同胞提供更有效、更及时的安全保障。

三是推出“健康畅行计划”,打造升级版的中外人员往来“快捷通道”,推出增强版的“国际旅行健康证明”,助力安全、健康、便捷的跨国旅行。

韩联社记者:中方为重启朝鲜半岛核问题政治解决进程有哪些方案?中韩今年迎来建交30周年,中方对发展中韩关系有何看法?

王毅:中国有句老话,治病须治本,纠错要纠根。半岛问题的“根”,在于朝鲜面临的外部安全威胁长期得不到消除,朝方的合理安全关切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解决半岛问题,需要各方相向而行。2018年以来,朝方采取了一些旨在促成对话的举措,却至今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这不符合各方已形成共识的“行动对行动”原则,导致本已严重缺失的朝美互信雪上加霜,也使得各种对话提议沦为空洞的口号。

我们注意到,美方最近公开声明对朝没有敌意,愿意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这值得肯定。但下一步形势往哪里走,很大程度取决于美方怎么做,是真正拿出解决问题的具体行动,还是继续把半岛问题当做地缘战略的筹码。

中方再次呼吁美国采取实际举措解决朝鲜的合理安全关切,与朝方建立起基本互信。各方按照“双轨并进”思路和“分阶段、同步走”原则,不断推进半岛问题的政治解决进程。中方愿意继续为此发挥建设性作用,作出应有的努力。

关于中韩关系,中韩是有着深厚历史渊源的友好邻邦。中国人常说“远亲不如近邻”。韩国也有句俗话叫“三个铜板买房屋,千两黄金买邻居”。今年是中韩建交30周年,30年来,中韩关系经受了各种风云变幻考验,实现了全面快速发展。事实证明,中韩之间不是对手,而是利益交融、优势互补、潜力巨大的合作伙伴。我们愿同韩方以建交30周年为契机,弘扬友好传统,深化互利合作,更好实现共同发展。

哈萨克斯坦24KZ电视台记者:今年是中国和中亚国家建交30周年。中方计划采取哪些措施落实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视频峰会确定的目标?

王毅:今年中国同中亚关系的大事喜事不断。年初习近平主席同五国元首举行视频峰会,隆重庆祝双方建交30周年。随后五国元首又齐聚北京,共赴“冬奥之约”。

中方始终认为,一个发展、繁荣、稳定、充满活力的中亚符合中国和地区国家的共同利益。我们将继续本着相互尊重、睦邻友好、同舟共济、互利共赢四项原则,合力构建内涵丰富、成果丰硕、友谊持久的战略伙伴关系,持续推进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

中国同中亚五国关系正处于三十而立的黄金岁月,呈现蓬勃发展的广阔前景。中方愿同五国一道,落实好双方建交30周年峰会成果,做实做强“中国+中亚五国”合作机制,拓展深化抗疫、产能、能源、农业、人文、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领域合作,在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打造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开创双方关系下一个更加精彩的30年。

《环球时报》记者:美方去年召开的“领导人民主峰会”被公认不成功,但美方仍宣布今年举办线下“民主峰会”。请问中方打算如何应对?

王毅:去年,美国打着“民主”的旗号举办所谓“民主峰会”,将世界上将近一半的国家排除在外,公然以意识形态划线,在世界上制造分裂,这本身就是对民主精神的践踏,再次举办这类峰会更是不得人心。

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广泛、真实、管用的民主,得到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今年1月,全球最大公关咨询公司爱德曼发布报告,2021年中国民众对政府信任度高达91%,蝉联全球第一,达到10年来的新高。哈佛大学也曾连续多年得出类似民调。世界认可中国的民主,我们更对自己的道路充满信心。

人类文明的花园丰富多彩,各国的民主也应百花齐放。按照美国模式划定“民主标准”的作法恰恰是不民主的表现。打着“民主”的幌子干涉别国内政,只能使人民遭殃。唯我独尊不仅不是民主之义,而且还是民主之灾。

我们期待同各国本着平等的态度交流互鉴,弘扬真正的民主精神,剥去各种伪民主面具,切实推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促进人类进步事业不断前行。

彭博社记者:请问中方认为乌克兰问题同台湾问题两者形势有何异同?如何看待当前台海发生冲突的可能性?

王毅:首先要明确的是,台湾问题与乌克兰问题有着本质区别,没有任何可比性。最根本的不同在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乌克兰问题则是俄乌两个国家之间的争端。有些人在乌克兰问题上强调主权原则,但在台湾问题上却不断损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是赤裸裸的双重标准。

台海局势面临紧张,根源就在于民进党当局拒不认同一个中国原则,企图改变两岸同属一中的现状,通过大搞“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歪曲台湾的历史,割裂台湾的根脉,到头来必将葬送台湾的未来。而美国一些势力为了遏制中国的振兴,纵容鼓动“台独”势力发展,挑战和掏空一中原则,严重违反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严重破坏台海和平稳定,不仅会把台湾推向危险的境地,也将给美方带来难以承受的后果。

我要强调的是,海峡两岸历史同源,文化同根,同属一中。台湾的前途希望在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在于实现国家的统一,而不是依靠什么外部的“空头支票”。“挟洋谋独”没有出路,“以台制华”注定失败,台湾终会回到祖国的怀抱。

CGTN记者:今年,中国将担任金砖国家主席国,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峰会也将在亚洲国家召开。中方期待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王毅:金砖国家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的典范,是推进全球治理的关键力量。时隔5年,金砖国家主席国的接力棒再次交到中国手中。我们将主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并先后开展160多项活动。我们将同其他金砖国家一道,围绕“构建高质量伙伴关系,共创全球发展新时代”的主题,深化金砖合作,淬炼金砖“成色”,擦亮南南合作的“金字招牌”,为各国携手战胜疫情、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传递希望和信心。

我们将以公平正义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出后疫情时代全球治理的“金砖主张”。以疫苗合作为重点,拓展公共卫生合作,筑牢抗击疫情的“金砖防线”。以全面深化经贸、财金、创新、数字经济、绿色发展、减贫脱贫等合作为抓手,铺设加速全球发展的“金砖快线”。以深化“金砖+”合作为契机,加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战略协作,为构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作出“金砖贡献”。

今年中国、泰国和印尼将分别主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全球治理进入“亚洲时间”。我们期待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从全球治理的“跟跑者”,向“并跑者”甚至“领跑者”转变,发挥更积极作用,发出更响亮声音,引领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演进,推动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印中两国关系持续触底。中方如何预测今年印中关系前景?

王毅:中印关系近年来遭遇一些挫折,这种局面不符合中印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于历史遗留下的边界问题,中方始终主张通过平等协商管控分歧,积极寻求公正合理的解决,同时不使其影响和干扰两国合作的大局。

我们看到,总有一些势力试图在中印之间挑动矛盾,在地区之间制造分裂,但这种做法正在引起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反思和警惕。大家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像中印这样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只有坚持独立自主,才能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实现各自国家的发展振兴。

中印人口加起来超过28亿,占全球三分之一。中印实现稳定发展、和睦相处,世界的和平和繁荣就有了坚实基础。正如一句印度谚语所言,“帮你的兄弟撑船过河,你也能到达对岸”。希望印方同中方一道,坚守“互不构成威胁、互为发展机遇”的战略共识,坚持增进互信,避免误解误判,彼此作相互成就的伙伴,不当相互消耗的对手,确保两国关系沿着正确轨道前行,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大福祉,为地区和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中阿卫视记者:请问中方在解决中东地区热点、建设性参与中东事务方面将采取哪些举措?

王毅:长期以来,安全与发展一直是困扰中东国家的两大难题。作为中东国家的战略伙伴,中国始终奉行“两个支持”,那就是支持中东国家团结协作解决地区安全问题,支持中东人民独立自主探索自身发展道路。

过去一年多来,中方先后提出关于实现中东安全稳定五点倡议、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四点主张、落实巴以“两国方案”三点思路,旨在推动对话解决热点问题、实现地区安全和共同安全。同时,中国同中东各国携手抗击疫情,推进疫苗生产、药物研发合作。加快中国与海湾国家自贸区建设,启动中国与伊朗全面合作协议,为促进中东发展提供了积极助力。

中国在中东发挥的始终是建设性作用,我们从不谋取什么地缘利益,更无意去填补所谓权力真空。过去数十年,正是因为域外大国竞相干预中东事务,给中东地区和中东人民造成了一次又一次伤害。21世纪的今天,这种局面不应再继续下去。应当把维护中东安全与发展的权力彻底交到中东人民手中,支持中东国家以团结谋和平,以自强谋稳定,以合作谋发展,真正实现中东地区的长久和平与繁荣。

深圳卫视记者:中国同南太平洋岛国关系不断深入。您对中国同南太岛国关系前景有何看法?

王毅:中国外交历来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因此,对于南太平洋国家这样的小岛屿国家,我们一直有着一份特别的关注和支持。

我们愿同南太国家互尊互信、平等相待,支持南太国家坚定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

我们愿同南太国家互帮互助、共迎挑战。中方第一时间紧急驰援汤加火山灾情,支持所罗门群岛维稳止暴,向暴发疫情的南太国家援助疫苗和医疗设备,展现风雨同舟的命运共同体精神。

我们愿同南太国家互学互鉴、合作共赢。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持续提供不附加政治条件的经济技术援助。中国—太平洋岛国应急物资储备库已经启用,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减贫与发展合作中心即将建成。

中国始终是南太国家可以信赖的好朋友,愿共同打造不同大小、不同制度国家相互支持、团结合作的新典范。

《海峡时报》记者:您对中国和东盟国家克服分歧、达成“南海行为准则”感到乐观吗?“准则”是否应该具有法律效力?

王毅:今年是《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签署20周年。20年来,中国与东盟各国共同落实《宣言》,保持了南海局势的总体稳定。当然,要实现南海的长治久安,需要达成更具实质内容、更为行之有效的地区规则。为此,各方在《宣言》中明确把制定“南海行为准则”作为长远目标。

中国与东盟各国启动“准则”磋商以来,已经取得很多积极进展。由于新冠疫情,当前磋商进程受到了一定影响。但中方对达成“准则”的前景始终充满信心,因为推进“准则”磋商符合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共同利益,也是确保南海成为和平合作之海的关键之举。“准则”不仅将符合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也将为域外国家的合法权益提供更有效保障。进入磋商的关键阶段,需要重视并处理好两件事:

一是正确看待分歧。任何磋商谈判都可能出现不同意见,但只要各方牢记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没有任何分歧不可以弥合,没有什么共识不能够达成。

二是坚决排除干扰。某些域外国家并不乐见准则达成,也不希望南海风平浪静,因为这将使其失去插手南海、谋取私利的借口。东盟各国需要看清这一点,共同抵制来自外部的干扰破坏。我相信,域外的逆流掀不起南海的风浪,外部的干扰挡不住地区合作的步伐。

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记者:当前阿富汗面临严重人道危机和恐怖主义威胁。中方认为各方应如何支持阿富汗渡过难关?

王毅:美国从阿富汗不负责任地一走了之,给阿富汗人民留下深重的人道危机,为地区稳定带来巨大的安全挑战。当前阿富汗正处于由乱及治的关键时期,各方应当本着“阿人主导、阿人所有”原则,支持阿富汗人民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当务之急是同时间赛跑,加快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立即解除阿富汗在美资产的冻结和各种单边制裁,无条件归还属于阿富汗人民的资产,避免给阿富汗人民造成“二次伤害”,帮助阿富汗熬过寒冬,迎接春天。

中方已第一时间向阿富汗伸出援手,将根据阿人民需求,继续追加新的援助。我们正在筹备第三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愿意为阿富汗长治久安发挥邻国优势,贡献邻国力量。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您延续了中国外长连续32年每年首访非洲传统。请问中方将为落实第八届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成果采取哪些措施?有外媒认为中国在非洲制造“债务陷阱”。您对此有何回应?

王毅:中国外长每年首先出访非洲,体现了中国对非洲发展振兴的坚定支持。多年来,中国在非洲建设了超过1万公里铁路、近10万公里公路、近百个港口,还有数不清的医院和学校。这些都不是什么“债务陷阱”,而是一座座合作的丰碑。

去年是中非合作的大年,双方成功举行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习近平主席宣布对非合作“九项工程”,推动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为中非关系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今年是落实论坛部长会成果的开年。中国对非合作重信守诺,从不开“空头支票”。我们将大力弘扬“中非友好合作精神”,同非洲国家一道,重点开展三项工作:

一是大力推进对非抗疫合作。全面落实习近平主席向非洲提供10亿剂疫苗承诺,帮助非洲提升疫苗本地化生产能力,助力实现2022年60%非洲人口接种疫苗的目标。

二是促进中非务实合作提质升级。加快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实现“九项工程”早期收获。推动全球发展倡议同非盟《2063年议程》对接,以实际行动支持非洲实现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

三是推进“非洲之角和平发展构想”。中方已任命外交部非洲之角事务特使,愿与地区国家广泛沟通,为非洲之角和整个非洲大陆的和平与发展发挥建设性作用。

拉美通讯社记者:您如何评价中拉关系现状?美国等一些国家指责中国与拉美开展合作是为了寻求地缘政治影响力,您对此有何回应?

王毅:拉美是一片充满希望和生机的热土,不是谁的“后院”。拉美人民需要的是公平正义、合作共赢,而不是强权政治、霸道霸凌。

中拉同属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发展振兴的共同愿望让“中国梦”与“拉美梦”紧紧相连。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方积极开展对拉抗疫合作,累计提供近4亿剂疫苗和近4000万件抗疫物资。去年,中拉贸易额首次突破4000亿美元。我们还成功举办了“中拉论坛”第三届部长会议,就未来三年深化中拉战略互信和重点领域务实合作达成了广泛共识。

  正如拉美谚语所说,“真正的朋友能够从世界的另一头触及到你的心灵”。中国将继续同拉美朋友一道,深化友谊,拓宽合作,积极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

印尼安塔拉通讯社记者:您如何评价中印尼双边关系前景?今年,印尼将成为G20主席国,中方将如何支持印尼做好主席国工作?

王毅:中国和印尼都是发展中大国和新兴经济体代表,两国共同利益广泛,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中印尼关系已经成为地区国家互利合作的典范,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的样板。

疫情期间,中方率先向印尼提供抗疫援助,率先同印尼开展疫苗和新冠特效药研发合作。迄今已向印尼提供疫苗2.9亿剂,是对印尼提供疫苗最多的国家。中方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与印尼的“区域综合经济走廊”深度对接,两国贸易额去年同比增长近6成。双方还成功启动高级别对话合作机制,政治、经济、人文、海上“四轮驱动”的双边合作新格局已然成型。

下一步,中方将同印尼深化疫苗全产业链合作,助力打造区域疫苗生产中心,共同构建地区抗疫的防护盾。推动雅万高铁早日建成通车,为促进印尼疫后发展、增进双方互利合作提供更大加速度。

今年,印尼将主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中方愿积极支持和协助,围绕“共同复苏、强劲复苏”的峰会主题,促进创新、数字、绿色、卫生等领域合作,切实维护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利益,推动二十国集团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完善全球治理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日报》记者:我代表全球网友提问。今年将迎来党的二十大,您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在国际上继续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

王毅:中国宪法明文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明确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为党立名、为党正名、为党扬名是中国外交的应有之义和重要职责。

去年,我们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开展了“100天讲述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100个故事”、邀请各国驻华外交官和国际主流媒体赴延安、嘉兴等红色纪念地参访,中国驻外使领馆也举办了4000多场丰富多彩的庆祝建党百年活动,受到各国朋友的热烈欢迎。

我们深感国际社会现在更加关注中国共产党,更加认同中国共产党。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到钦佩,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功秘诀。上个月,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来华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期间,专程参观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对中国人民所做的一切和取得发展进步表达敬意。我们注意到,国际社会看中国共产党的眼睛更加亮起来了,观察中国共产党的视角更为宽广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也更加深入全面了。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今年,我们将以迎接党的二十大为契机,继续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帮助更多外国朋友真正读懂中国共产党。

王毅:台湾问题和乌克兰问题有本质区别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编辑陈雪霏)–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指出,台湾问题与乌克兰问题有着本质区别,两者没有任何可比性。最根本的不同在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乌克兰问题则是俄罗斯和乌克兰两个国家之间的争端。

王毅谈化解乌克兰危机的四点主张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7日举行的两会记者会上阐述中方对化解当前乌克兰危机的立场主张。

  3月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邀请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为有效防控疫情,共同维护公共卫生与健康,记者会采用网络视频形式进行。 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记者会,王毅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中方已多次阐明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我们始终本着客观公正态度,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作出判断、表明主张。应该看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乌克兰局势发展到今天,原因错综复杂。解决复杂问题,需要的是冷静和理性,而不是火上浇油、激化矛盾。中方认为,要化解当前危机,必须坚持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尊重和保障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必须坚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照顾当事方的合理安全关切;必须坚持通过对话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必须着眼地区长治久安,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机制。

  王毅说,当前,国际社会应聚焦劝和促谈和防止出现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两大问题继续努力。中方在劝和促谈方面已做了一些工作,一直同各方保持密切沟通。冲突发生第二天,习近平主席应约同普京总统通话时,就提出愿看到俄乌双方尽早和谈。普京总统也作出积极回应。俄乌双方已经谈了两轮,希望即将开启的第三轮谈判能取得新的进展。中方认为,形势越紧,和谈越不能停止;分歧越大,越需要坐下来谈判。中方愿继续为劝和促谈发挥建设性作用,也愿在需要时与国际社会一道开展必要的斡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