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头条要闻

瑞典首相别墅黑工被抓为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据《每日新闻》报道,瑞典首相安德松府邸一名25岁左右的女工在圣诞节前的12月21日被抓。原因是警察发现她是没有身份的黑工。

据警方表示,她来自尼加拉瓜,本来移民局拒绝了她的移民申请,让她离开瑞典,但是,她不但没有离开,而且还到首相府去。

据清洁公司解释,安德松首相原本在Nacka住,当选首相后,她要搬到首相府去住。搬家后,她想把家里清理一下,于是叫了保洁。但是,保洁人员清洁过程中,触碰了警铃,于是,警察来了。警察来了以后,发现门口有一辆车,这个女工就坐在车里等着里边的清洁工。她没有进到首相府邸,只是在外面等着。警察询问时,发现她没有居留许可,移民局决定她应该离开瑞典。

那么,她为什么到这里来,来到这里干什么,都没有说。保洁公司说,他们也是从另外一个公司雇佣来的保洁员。而另外一个公司是有税务不清的记录的。保洁公司说,这个女人也不是被雇来干活的。

这个问题在瑞典引起很大反响。瑞典电视台报道反对党温和党领导人托比亚斯批评政府用人不当,对安全疏忽大意。安保专家也提醒政府应该多加小心,瑞典已经失去了一位首相帕尔默和一位外交大臣安娜.林,都是社民党最受欢迎的好干部,但都是因为自己私自外出时被人谋杀。

帕尔默是在和妻子看电影回家的路上,晚上10点多被人枪杀。身边没有保安。安娜.林是在NK购物时在门口被恐怖分子开了一枪,谋杀致死,也是没有保安。两个案子至今都是迷,到现在凶手都没有被抓到。

这次抓了一个黑工。到底这个黑工是不是特务,有没有可能在首相府装窃听器等疑问都被专家问了出来。她没有进首相府邸,但她与保洁员什么关系,都没有说。

那嘎是个10万人的小城,在斯德哥尔摩南边一点儿。

瑞典自从2011年和2017年发生斯德哥尔摩恐怖袭击以后,对各大政府机构都采取了严厉的安保措施,安装了电子路障,防止自杀性汽车炸弹接近大楼。

瑞典各个部委的门卫也都设置了安保人员,出入都需要严格的证件审查。瑞典的安保措施可以说比10年前严格多了。但是,雇佣黑工来洗衣服可以说还是有关部门太玩忽职守了。

2017年4月7日乌兹别克斯坦人阿基洛夫在斯德哥尔摩王后大街劫持大卡车,在大街上横冲直撞,导致10多人死亡100多人受伤。事后警方调查发现,他就是在两个月前瑞典移民局拒绝他的移民申请并令他离开瑞典以后,他非但没有离开瑞典,而且还开始准备了恐怖行动。

崔爱民大使表示中瑞两国一定能够把潜力变成现实,共同塑造更好、更强劲的中瑞关系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据中国驻瑞典大使馆网站,新任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已经于12月31日抵达斯德哥尔摩履新。

欢迎访问中国驻瑞典大使馆网站!

瑞典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与中国签订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国家。中瑞两国互补性强,双方的友好交流、互利合作为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目前,中国已累计对瑞投资110亿美元,为瑞创造了2.7万个就业岗位。超过1万家瑞典企业开展对华贸易,500多家瑞典企业在华经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瑞双方在经贸、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交流合作的潜力和空间越来越大。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在各界朋友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下,两国一定能够把潜力变成现实,共同塑造更好、更强劲的中瑞关系,更好地造福两国人民。

欢迎各位朋友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瑞典王国特命全权大使

     崔爱民

Sweden was the first Western country to establish diplomatic ties with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also the first country to sign a 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y with China. China and Sweden are highly complementary. Our friendly exchanges and mutually beneficial cooperation have created tangible benefits for the two countries and peoples. China has invested USD 11 billion in Sweden, creating 27 thousand local jobs. Over 10,000 Swedish companies conduct business with China, and there are over 500 Swedish companies in China. In a world that faces changes unseen in a century, there is ever greater potential and room for China-Sweden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in areas of trade, innovation, education and culture. On the basis of principles of mutual respect, equality and mutual benefits, and with the efforts and support of friends from all sectors, our two countries will work to turn the potential into reality, and create a better and more robust China-Sweden relationship that delivers more benefits for the two peoples.

Your valuable suggestions and comments are always welcome.

CUI Aimin

Ambassador Extraordinary and Plenipotentia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o the Kingdom of Sweden

(“一带一路”故事)斯里兰卡:海上“未来之城”

原题:(“一带一路”故事)全球连线 | 一座从海上崛起的“未来之城”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新华社报道(编辑 陈雪霏)


  新华社科伦坡12月26日电 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内人工沙滩上,斯里兰卡人桑吉瓦专注地“搭建”与即将动工的金融中心大厦类似的沙堡模型,三个正在海边戏水的孩子看到后跑了过来。桑吉瓦告诉他们,沙滩是从大海里“堆”出来的,未来这里将会建成与模型类似的金融城。一个小女孩好奇地问,海上也能建起一座城?未来这座海上城市会是什么样呢?

  这处填海而来的地方名为港口城,位于科伦坡中央商务区附近。桑吉瓦是中国港湾科伦坡港口城项目的工程师,已在这里工作5年,参与并见证了这座“未来之城”的崛起。

  这是12月2日拍摄的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全景(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公司供图)

  斯里兰卡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曾有无数载着中国香料和茶叶的船只在这里停靠,之后再驶向欧洲进行交易。

  眼下,这里兴建的是中国港湾和斯里兰卡政府合作开展的大型投资项目科伦坡港口城,被称为两国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典范。

  2014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斯里兰卡进行国事访问,与时任斯总统马欣达·拉贾帕克萨一道为港口城奠基揭幕、为开工剪彩。习近平主席向中方建设者转达祖国人民的问候,要求他们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精益求精,按时保质完成任务,同斯方一起建设好这个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

  港口城项目开工后,一直旅居海外的桑吉瓦就关注着它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桑吉瓦曾赴中国留学,在清华大学攻读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6年。他说:“得知中国人在斯里兰卡修建港口城后,我于2016年从迪拜回到斯里兰卡,加入港口城项目建设。”

  12月3日,在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工程师桑吉瓦在人行桥上眺望远方。 新华社发(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公司供图)

  港口城建设初期,桑吉瓦负责对接科伦坡政府有关部门,推进市政配套设施建设。

  2017年5月,桑吉瓦受邀来到中国参加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在开幕式现场聆听了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习近平主席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

  桑吉瓦还在“民心相通”分论坛上,与各国嘉宾分享了参与建设科伦坡港口城项目的经历。他表示,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港口城建设为斯里兰卡很多普通人创造了机遇,他们一起参与建设美好家园。

  2019年1月,伴随着三声长长的鸣笛,最后一艘停留在港口城的大型挖泥船停止管吹,宣告港口城269公顷土地全部吹填完成。桑吉瓦和同事们兴奋不已。他说,港口城是斯里兰卡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项目,目前所做的一切都将为斯里兰卡未来发展提供样本。

  12月21日拍摄的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人工沙滩。新华社记者唐璐摄

  “填海造地工程完工不仅标志着港口城项目总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也是中国方案、中国技术在世界舞台的一次展现。”中国港湾科伦坡港口城项目部副总经理郑好说。

  2020年9月,斯里兰卡总理马欣达在港口城视察时表示,这是斯里兰卡的一个里程碑项目,将创造超过8万个就业机会,吸引超过150亿美元的投资,“衷心感谢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中国政府给予的支持”。

  随着填海造地工程的完成,一系列新设施相继在港口城落地,中央公园的绿地、人造沙滩及运动训练中心、游艇码头、人行桥等,港口城迎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这是11月26日在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内拍摄的人行桥附近区域。 新华社记者 唐璐 摄

  今年6月,斯里兰卡总统戈塔巴雅在“2021年斯里兰卡投资论坛”上亲自为科伦坡港口城招商引资,“港口城将为这座城市(科伦坡)带来更多机遇,成为一个拥有世界级住宅、商业、社交和娱乐设施的城市。我们的愿景是,使港口城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地区之一的关键服务枢纽”。

  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同戈塔巴雅总统通电话时指出,中方愿同斯方稳步推动科伦坡港口城、汉班托塔港等重点项目,高质量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为斯里兰卡疫后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科伦坡港口城预计2022年完成一期市政建设,2041年完成整个城市开发建设。未来规划城市建设规模超过630万平方米,集商业、居住、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

  12月3日,在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展览厅,小朋友们观看港口城沙盘模型。 新华社记者 唐璐 摄

  斯里兰卡国家图书馆主席古纳瓦德纳说:“港口城是斯中共同开启的一个伟大项目,是斯里兰卡最有前途的项目,我们的子孙后代都将受益。”

  桑吉瓦由衷感慨:“港口城,这座从海上崛起的城市承载着科伦坡的未来,这将是一个为下一代带来幸福的城市。”

  总策划:周宗敏

  监制:倪四义、班玮、陈贽

  制片人:孙志平

  策划:米立公、魏建华

  统筹:王宇凌、王志斌、李薇、谢鹏、齐紫剑、闫珺岩、韩墨、余忠稳

  记者:唐璐

  编辑:徐宁、刘润芝、聂云、商婧、梁毅、王昭、班威、吴铮、周晓华、马骁

  配音:董千齐

  包装:夏勇

  新华社国际部、音视频部、摄影部联合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一带一路”故事|波兰:东方列车

原题:“一带一路”故事|一班东方列车载来的发展机遇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新华社报道(编辑陈雪霏)


  最近,波兰人莫伟杰的业务更繁忙了。他的公司位于波兰西南部城市弗罗茨瓦夫,目前正准备在马拉舍维奇开设新办公室。莫伟杰专门承接中欧班列相关业务,因为他想要牢牢抓住这些东方列车载来的发展机遇。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中国-中东欧国家之间有多趟列车穿行,渝新欧、汉新欧、郑新欧、蓉新欧、义新欧等发展迅速。自2016年6月8日起,它们统一称为“中欧班列”。目前,中欧间已形成西、中、东三大铁路运输通道。这三条通道均途经波兰通往欧洲其他国家。

  2021年前三季度,中欧班列开行列数和发送标箱数大幅增加。每天早上,莫伟杰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与中国客户和合作伙伴联系,处理中欧班列返程运输的相关事宜。目前,中欧班列已打通73条运行线路,通达欧洲23个国家170多个城市,运输货品达5万余种。

  总策划:周宗敏

  监制:倪四义

  制片人:孙志平

  策划:米立公 魏建华

  统筹:杨咏 王志斌 李薇

  记者:张章 李晓鹏 周楠

  编辑:徐宁 刘润芝

  配音:董千齐

  包装:夏勇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一带一路”故事)老挝:中老铁路

原题:(“一带一路”故事)全球连线 | 一条联结心愿的铁路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新华社报道(编辑 陈雪霏)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0:00:00/8:28

  新华社万象12月3日电 在老挝首都万象北郊的中国中铁二局中老铁路铺轨基地,跟着中国师傅学习的老挝姑娘希达·平蓬莎万全然不顾烈日当头。对她来说,检修火车发出的叮当声犹如音乐般动听。在希达心中,这清脆的声音就像是在为她庆贺,庆贺她距离实现心愿又近了一步。

  今年22岁的希达外表看起来柔弱,却有一个执着的“钢铁机车梦”——当一名火车司机。

  9月12日,在老挝首都万象北郊的中国中铁二局中老铁路铺轨基地,希达·平蓬莎万(中)跟着中国师傅(右)学习火车驾驶技能。新华社发(凯乔摄)

  出生于老挝北部小城孟赛的她从小就萌生了这一想法。孟赛到中国云南的磨憨口岸只有约100公里,但重重大山严重阻隔了当地与中国交往的通道。基本没出过大山的希达,一直想去看看山那边的样子。

  老挝,素有“中南半岛屋脊”之称,山地和高原占国土面积的80%,交通极为不便,而且还是东盟国家中唯一的内陆国。突破重山封锁,“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是老挝人民一直以来的一大心愿。

  2015年,中老两国政府签署政府间铁路合作协定,标志着中老铁路项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成为实现老挝人民心愿的契机。

  中老铁路连接起中国云南省昆明市与老挝万象市,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全线采用中国标准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

  2020年7月29日在老挝北部拍摄的中老铁路(无人机拍摄)。新华社发(潘龙柱摄)

  “我第一次听说老中铁路是在2015年。2016年,我专门到中国云南省昆明市研习有关铁路的知识,回国后直奔老中铁路有限公司应聘。我希望能成为老中铁路上的一名优秀女司机。”希达说。

  2017年11月,在对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老挝媒体发表题为《携手打造中老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的署名文章。他在文章中指出,中老铁路作为泛亚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老挝具有重大战略和现实意义。双方要加强统筹协调,争取早日建成通车,让老挝同周边国家乃至世界互联互通。

  老挝政府总理潘坎今年8月在接受中国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机遇,将加深中国与“一带一路”合作国家间的互信互助。老中铁路就是其中的落地项目之一。

  2020年5月29日在老挝北部拍摄的中老铁路(无人机拍摄)。新华社发(潘龙柱摄)

  中老铁路全长1035公里,由中国段、老挝段两个区段组成,沿途山高谷深、地质复杂,跨越湄公河等众多水系。班那汉湄公河特大桥、琅勃拉邦湄公河特大桥、森村二号隧道、那科村隧道……有人说,中老铁路不是铺出来的,而是架出来的、挖出来的,难度可想而知。

  即使困难重重,项目建设者们却迎难而上。希达说:“在工地上,24小时都能看到中国工程师们不停工作的身影。老挝气候炎热,隧道开挖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隧道内温度比室外温度要高许多。在隧道内工作,要有非常强的忍耐力和毅力。” 

  2020年6月18日,在老挝首都万象市北郊,中国中铁二局中老员工用螺栓紧固铁轨。新华社发(凯乔摄)

  在修建铁路的同时,老中铁路有限公司还开设培训班,培训了约600名老挝籍学员,传授机车驾驶、调度和维修等技能。希达就是其中一名学员。

  中铁二局中老铁路铺轨基地行政经理雷超说:“我们感觉到很欣慰,特别是能看到这些学员在经过中老铁路的历练之后能够成长起来,然后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对未来也充满了希望。”

  “从我个人来说,老中铁路给了我一份稳定的工作;从国家层面来说,老中铁路能够带动老挝多层次、全方位的发展。”希达说。

  老挝普通民众对中老铁路也寄予着诸多希望。万象市民坎赛说:“希望以后我们的蔬菜水果能卖到中国市场去,让老挝的农村更富裕,生活更美好。”公务员葛沙纳·隆沙万说。

  10月6日拍摄的中老铁路万象站。新华社发(中铁建设供图)

  中老铁路即将迎来通车。通车后,这条铁路将如中老人民所愿,为两国贸易和人员往来带来巨大便利。未来,它还将成为中南半岛南北大动脉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成为老挝解锁陆路交通困局、发展经济的通途。

  总策划:周宗敏

  监制:倪四义、班玮、陈贽

  制片人:孙志平

  策划:米立公、魏建华

  统筹:韩珅、王志斌、李薇、谢鹏、齐紫剑、闫珺岩、韩墨、余忠稳

  记者:章建华、李薇、杨牧源、何春好、杜大鹏(报道员)

  编辑:罗林岚、刘润芝、杨超伦、商婧、丁莹、梁毅、耿学鹏、周晓华、马晓燕、唐志强

  配音:董千齐

  包装:夏勇

  新华社国际部、音视频部、摄影部联合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一带一路”故事|塞内加尔造福于200万人的“幸福井”  

原标题:“一带一路”故事|一口非洲大陆上的“幸福井”  200多万塞内加尔民众享用纯净的饮用水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新华社报道:塞内加尔人迪奥姆是中地海外塞内加尔公司的一名水井协调员,负责维护该公司在久尔贝勒区巴林村打出的水井。

  这口井,是中国提供融资实施的塞内加尔乡村打井工程的一部分。乡村打井工程涉及塞内加尔14个大区中的12个。受益于该工程,200余万塞内加尔民众在家门口就能享用干净的饮用水。

  迪奥姆亲眼看到了工程的实施,也真切体会到中非合作及“一带一路”倡议给当地带来的变化。

  在习近平主席的关心下,一批批看得见的惠民项目稳步落地,成为中国同非洲乃至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见证。

  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于11月29日至30日在塞内加尔举行。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将中非友好合作精神凝练为“真诚友好、平等相待,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主持公道、捍卫正义,顺应时势、开放包容”,道出中非关系历史积淀和时代内涵。

  总策划:周宗敏

  监制:倪四义

  制片人:孙志平

  策划:米立公 魏建华

  统筹:秦大军 王志斌 李薇

  记者:王子正 曹凯 刘畅 李琰

  编辑:罗林岚 刘润芝

  配音:董千齐

  包装:夏勇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一带一路”故事)埃及:沙漠中的市政工程

原标题:(“一带一路”故事)全球连线 | 一条在非洲沙漠中腾起的天际线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新华社报道:


  新华社开罗10月8日电 单日上百份审核单、平均每天两万多步巡回检查施工现场和员工宿舍……自2020年2月新冠疫情在埃及出现以来,这便成为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埃及分公司(以下简称“中建埃及”)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安全总监兼项目安全部经理刘景昆的日常。

  “我们吃点苦都是小事,但必须要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面对防疫与生产的双重压力,作为有着近20年安全监管工作经验的“老师傅”,他深知这个项目的艰难之处,也更明白它的意义重大。

  这张手机拍摄的资料照片显示,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安全总监兼项目安全部经理刘景昆(右一)在项目建设工地检查安全生产情况。新华社发(中建埃及供图)

  由中建埃及承建的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位于开罗以东约50公里处,总占地面积约50.5万平方米,包含20个高层建筑单体及配套市政工程。中建埃及总经理常伟才说,项目高峰期有9000多名中埃员工在这里生产和生活。

  刘景昆介绍说,这项工程始于2016年1月。当时,国家主席习近平正在埃及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双方签署了埃及新首都建设一揽子总承包框架合同。习近平指出,中埃双方要将各自发展战略和愿景对接,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两大抓手,将埃及打造成“一带一路”沿线支点国家。中方愿参与埃及苏伊士运河走廊、新行政首都等大项目建设,愿同埃方扩大在贸易、融资、航天、能源、人力资源开发、安全等领域合作。

  这是2021年6月17日拍摄的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务区标志塔(中)主体建筑封顶建设现场。新华社记者 隋先凯 摄

  由此,埃及新首都的天际线开始在一片沙漠中逐渐腾起。项目初期,中埃建设者们每天都要顶着烈日施工建设,酷热干燥的气候导致许多员工皮肤晒伤。在施工现场,饮用水和食品都要从外面运进。

  整个中央商务区项目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将成为“非洲第一高楼”的标志塔项目。今年8月,标志塔项目最后一根钢梁精准对接就位,顺利完成钢结构封顶。

  这是2021年8月24日拍摄的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务区标志塔主体钢结构封顶现场。新华社发(黎炳宏 摄)

  据介绍,标志塔项目结构高度达373.2米,塔冠最高点达385.8米。埃及总理马德布利曾于2019年2月见证了标志塔开盘浇筑。他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该项目无疑是一个奇迹,它不仅将成为埃及的标志性建筑,也将成为埃及现代化的象征。

  标志塔项目总经理魏建勋告诉记者,施工期间标志塔项目创下多个工程建造纪录:38小时便完成了18500立方米筏板基础浇筑,一举创出非洲建筑史上单体建筑最大基础底板、浇筑超大型基础底板的最快纪录、高峰期单日最大混凝土浇筑量新纪录。

  这张2019年2月25日的资料照片显示的是工人在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建设现场工作。新华社记者 邬惠我 摄

  “我们成功实现了防疫和生产两不误。”常伟才说。目前,新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已进入决胜时刻,全体员工将继续坚持常态化防疫不放松,确保项目高质量、平稳安全地推进。

  埃及工程师瓦利德对中国超高层建筑的工艺技术充满好奇与敬佩,时常参与标志塔的技术交流会,还多次到现场观摩施工工艺,并确认技术细节和安全流程。他说:“我很认同中国工程建设人员守时敬业的精神。”

  这是2021年6月17日拍摄的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建设现场。新华社记者 隋先凯 摄

  从安全检查到技术交流再到岗位培训,刘景昆的一天总是倏忽而过。面对繁重的工作,他说,今天能在埃及为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贡献自己的力量,他深深感到身上承担着重要的职责使命。

  “非常荣幸能够参与埃及新首都建设,所有人都在为项目顺利完工勤奋努力地工作,这感觉真好。”埃及建筑工人马哈茂德·莫森站在雏形初具的新首都中央商务区里表示,所有人都期盼着项目正式落成的那一天,期待见证一个美丽的埃及新首都。

  总策划:周宗敏

  监制:倪四义、班玮、陈贽

  制片人:孙志平

  策划:米立公、魏建华

  统筹:王宇凌、王志斌、李薇、谢鹏、齐紫剑、闫珺岩、韩墨、余忠稳、王建生

  记者:吴丹妮、杨依然、余福卿、段敏夫、黎炳宏(报道员)

  编辑:周晓华、黄强、梁毅、丁莹、徐晓蕾、徐宁

  配音:董千齐

  包装:夏勇

  新华社国际部、音视频部、摄影部联合制作

编辑 陈雪霏

瑞典国王和王后也感染了新冠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刚刚发了一条瑞典最新感染人数41785. 其中竟然包括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和希尔维亚王后。

圣诞节平安夜看了国王一家的年度工作生活报道纪录片。国王一家包括国王和王后,大公主也是王储维多利亚和丹尼尔王子,菲利普王子和王妃索菲亚都曾经到医院去看望医护人员。索菲亚王妃还去医院当志愿者。结果,维多利亚公主和丈夫丹尼尔去年3月就感染了新冠肺炎。

菲利普王子和索菲亚王妃于去年11月感染了新冠。

现在王室的一份声明表示“王室夫妇已按照规定在家中自我隔离。正在追踪密切接触者。”

今年12月份,瑞典首相安德松上任以后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就是强调大家要做好防疫工作,要打疫苗,在家办工,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不要聚集,所有商店也都规定了人数,时刻提醒大家保持社交距离。每个商店都有酒精。

圣诞节前夕也再次举行发布会,恢复去年同期的严格限制。但是,今年圣诞节的感染比去年只多不少。

不过,就笔者自己的感受是,虽然疫情格外严重,但是人们已经疲惫,不再害怕,甚至不再在乎。但也能感觉到带口罩的人比去年多了。保护用品到处都能买到。商店也从来都不关门,除了圣诞和新年关闭半天或一天,但也属正常。

瑞典从来也没有出现囤货,抢货的现象,因为商店一直都开着。

所不同的就是,感染人数依然在攀升。41785也可能是元旦以来的累计,那平均也是每天一万多人啊!

但愿国王夫妇尽早恢复健康。另外,两个已经确认感染的朋友们,也希望你们好好休息,尽早恢复健康!

同时,北欧绿色邮报网主编在此再次呼吁华人华侨朋友们,不要不把疫情当回事。还是要认真对待。没人的时候,可以不带口罩。但是到公共交通和市场还是要戴。没事儿少出门。买菜最好网购。华人网购的网店也很多。

新亚洲超市,88,大中华等很多地方都可以网购。熊猫饭店,City Sushi , 朝日火锅等饭店也可以网购,外卖了。

另外,Scandinavia Mall里边的佛汉铁板烧,和贵,恒运阁等饭店也都很宽敞,空间很大。

大家振作起来,再坚持一段时间,等过了春节,天慢慢长起来,亮起来,就好了。

可以说现在是至暗时刻,也是黎明前的黑暗。让我们再坚持一段时间。

大家多喝热水,多喝热汤。保持好心情,夫妻间互敬互爱,儿女好好孝敬父母,让父母省心。朋友之间,忘记不愉快的,只想好的方面。人要有一个好心情,抵抗力会大大提高。

太闷了,可以放点儿音乐。累了,困了,多睡点觉。坚持就是胜利!

中国石化Sinopec加油站充满了充电设备和电池 壮士断腕!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网上信息:

今天去加油站,看到的还是92、95、98。

明天,可能就变成了52、76、100。

1

650万因续航而焦虑的“电动爹”车主,终于有救了!

12月7日,中国石化广州金龙加油站改版升级亮相,这是中石化建成投产的第1000座充换电站暨光伏发电站。

在这个加油站里,给传统燃油车加油成是副业,主业是给电动汽车充电和更换电池,效率之高,让无数车主为之沸腾:

单桩充电功率达到惊人的450千瓦,实现了“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壮举,比特斯拉250千瓦的超级充电桩还要高出近一倍。

站内换电装置,可以同时给10辆车自动更换电池,不到5分钟,就能让电动车满血复活。

中国石化,这个依靠传统燃油车时代崛起的巨无霸,主动断腕砍掉了自己几十年来赖以为生的加油机,转身投入新能源的滚滚洪流。

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新时代开启了!

2

中石化的自我革命,比想象中来的更狠。

曾几何时,被电动爹的续航逼疯的车主们,几乎都有过这样的梦想:将特斯拉超级充电桩搬进全国的加油站里,实现随时随地充电。

现在,这一梦想终于快速落地。

今年4月,中石化董事长正式对外宣布:2025年前,至少建造5000座智能充换电站。

这是什么概念?

要知道,中石化在全国有3万多座加油站,相当于1/6都会被改造为“油电一体化”的新型加油站,彻底消灭新能源车的里程焦虑,将很快成为现实。

前不久,国内造车新势力龙头蔚来,正式同中石化达成战略合作,老板李斌亲自体验了一把智能换电,令人无比振奋。

李斌将自己的蔚来ES8开到中石化加油站,他点了下屏幕上的按钮,车子就开始自动前进、打方向、倒车,直到车稳稳的停在了换电站指定位置。

差不多就像这样:

1、车辆自动停车入位

2、全程无需下车,全自动更换电池

3、完成换电,开车走人

整个过程耗时只要3分钟左右,如果是充电的话,将电动车补充200公里续航,比给燃油车加满油耗时相差无几。

这样便捷智能的换电站只能给蔚来换电?

当然不是,中石化的野心是让所有电动汽车都能在加油站里轻松充电,并能自由更换电池。

先是北上广深这些发达地区,包括高速路,再逐步扩展到其他城市。

这一天真要来了,等于是给传统燃油车厂商的致命一击!

3

但是,中石化想实现这一目标,也绝非易事。

最大难题就是:电池标准不统一!

如今的新能源车厂商还是各自为战,虽然电池厂商就那么几家,但车企基本都会根据自家的车型、地盘和内部构造做定制化采购,电池厂商和电池规格没有标准化,是横亘在中石化面前最大的障碍。

除了中石化联手蔚来,全国换电站排名第一的奥动新能源,宣布将在5年内完成10000座充换电站的建设目标,部分站点设立在中石化加油站。

同时,协鑫能科也提出“十四五”期间建成6000座换电站的计划,服务50万电动车主……

这些力量,都构成了自下而上用规模化倒逼标准化的中坚力量,车企不改变,来自市场和用户的压力,自然会让他们看清形势。

在新能源浪潮加速到来的时代,国家更不会坐视不理。

各地在争相推出鼓励新能源车换电模式的同时,国家也在联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逐步落实相关标准。

今年11月,《电动汽车充换电安全要求》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成为我国换电行业第一个通用国家标准,为电动汽车电池的机械强度、电气安全、环境适应性等多个方面制定统一标准,自上而下为彻底扫平充换电标准不一的难题打响第一枪。

当这些难题被一一搞定,传统燃油车仗着随处可见的加油站,吊打新能源车续航的最大优势,也将荡然无存。

4

中石化,这家被误解多年的巨无霸央企,正在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潮流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常年霸榜世界500强前十,中石化靠的可不只是加油站数量多,他们拥有全国数量最多的便利店。

还有在专利技术方面,不比华为逊色的软实力。

归根结底,敢于断臂求生、与时俱进拥抱创新浪潮的底蕴,才是中石化能将巨大机遇抓到手里的关键。

第一批跨界生产口罩的有他,不光在加油站卖菜,还能在几年前瑞幸和星巴克打的难解难分的时候,就杀入咖啡市场,利用自身优势将咖啡店开遍全国。

如今,中石化更不按套路出牌,果断舍弃加油的金饭碗,将大片加油机腾出来给换电站,既是壮士断腕,也是绝处逢生的神来之笔,值得每个人称道。

如果有一天,当你去加油站,看到的不再是“92、95、98”,而是“52、76、100”,千万不要惊讶,那是中石化充换电池的容量。

全球连线丨“一带一路”故事 | 一个水电项目承载的阿根廷能源

  新华社布宜诺斯艾利斯9月26日电 清晨7时30分,在南美洲大陆南端,太阳还未完全升起,阿根廷人马里亚诺·穆索已经驱车前往圣克鲁斯河的“基塞”水电站大坝施工现场。上班的路虽然颠簸,但他的心情却十分舒畅,因为他知道,自己是在为实现阿根廷的能源梦作贡献。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0:00:00/7:12

  圣克鲁斯河源自世界上仅有的3个总面积仍在增长的冰川之一——莫雷诺冰川。利用圣克鲁斯河水发电,是阿根廷人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梦想。上世纪50年代就有研究指出,这条河具有非常稳定的水力发电条件。但由于种种限制,这个梦想一直未能实现。

视频截图

  2013年,由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与阿方企业组成的联营体中标“基塞”水电站项目,让阿根廷人看到了实现梦想的希望。

  2014年7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阿根廷进行了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两国签署了“基塞”水电站项目融资协议,标志着这个阿根廷历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但对穆索这样的项目参与者来说,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圣克鲁斯河位于阿根廷巴塔哥尼亚高原,这里终年气候寒冷,狂风大作时,站稳都很困难。

  现任该项目公共关系经理的穆索说,在这里工作,防风外套、墨镜、安全帽等必不可少。“气候对于项目建设绝对是一个挑战。由于地形关系,施工现场风速有时会超过每小时100公里,极端低温会让施工变得很艰难,但项目依然在有序推进中。”

  8月26日拍摄的阿根廷“基塞”水电站项目施工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阿根廷基塞水电站项目部供图)

  长久以来,能源短缺问题一直制约着阿根廷经济发展。2018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和国际能源变革论坛致贺信时强调,能源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领域。我们愿同各国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内加强能源领域合作,为推动共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共同促进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维护全球能源安全。

  “基塞”水电站,这个世界最南端的水电站项目诠释着“一带一路”的合作内涵。水电站建成后,年均发电量可达49.5亿千瓦时,预计可满足150万阿根廷家庭的日常用电,每年为阿根廷节省近11亿美元的油气进口开支,甚至可以实现对巴西、巴拉圭等邻国的电力出口。

  视频截图

  要实现美好梦想并不容易,项目实施过程中还是遇到一些困难。“基塞”水电站项目工地100多公里外就是莫雷诺冰川,保护周边生态环境成为该项目设计和实施的重要课题。中国工程师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先进技术,在环境和生态保护、建筑安全等方面都做了设计安排,避免项目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阿根廷“基塞”水电站项目部设计管理部副主任张红曾告诉记者,为避免影响莫雷诺冰川,大坝蓄水高度比原计划降低了2.4米。同时,水电站还设计鱼道、生态放水底孔等,以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

  除缓解阿根廷能源短缺问题,“基塞”水电站在解决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也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穆索说,现在该项目共有约2800人在工作,施工高峰期将创造5000个直接就业岗位、1.5万个间接就业岗位。“我们修了路让交通变得通畅,我们把项目工人居住的村庄建设得越来越好……我们就像是建造了一个服务齐全的小型城镇。”

  8月26日拍摄的阿根廷“基塞”水电站项目施工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阿根廷基塞水电站项目部供图)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项目建设带来了巨大挑战。

  疫情期间,穆索兼任疫情监督协调员,负责协调人员的返场隔离、核酸检测,就防疫物资捐赠、防疫经验交流同当地医疗机构沟通等。中国的防疫经验给了穆索很多启发,他和中国同事密切配合,努力控制疫情。在大家的努力下,该项目在疫情期间并未停工。

  2020年,穆索被提名并获评中国首届“丝路友好使者”荣誉称号,这让他兴奋不已。作为公共关系负责人,穆索与阿根廷政府、媒体以及相关机构保持着良好沟通与互动。他说,向阿根廷各界更好地介绍“一带一路”,这也是自己的职责与心愿。

  “‘一带一路’倡议对当地的发展极为重要,带给阿根廷的益处实实在在。中阿之间的‘一带一路’合作带动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对阿根廷和拉美都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穆索这样说。

  总策划:周宗敏

  监制:倪四义 班玮 陈贽

  制片人:孙志平

  策划:米立公 魏建华

  统筹:秦大军 王志斌 李薇 谢鹏 齐紫剑 闫珺岩 韩墨 余忠稳

  记者:倪瑞捷 禹丽贞 潘志伟 埃塞基耶尔·普特鲁埃尔(报道员)

  编辑:陈波 何梦舒 梁毅 王申 罗林岚 谢禛 解文韬

  配音:董千齐

  包装:夏勇

  新华社国际部、音视频部、摄影部联合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一带一路”故事|一个港口的复兴

希腊人塔索思·瓦姆瓦基季斯已经在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工作快五十年了。对他来说,比港就是第二个家。自16岁加入比港、从事海运事业以来,瓦姆瓦基季斯亲历了比港的兴盛、衰败和复兴。

自公元前400多年建港以来,比港一直是希腊的重要港口,但命运却几经波折。直到2008年,中远海运和希腊方面签署为期35年的特许经营权协议,并据此于2010年正式接管比港二、三号集装箱码头,比港才迎来新的曙光。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2016年,中远海运收购比港港务局67%股权,同年8月开始接手港务局经营。新成立的中远海运比雷埃夫斯港口有限公司在希腊的业务从集装箱码头扩展到邮轮码头、渡轮码头、汽车船码头、船舶修理等板块。

2017年,瓦姆瓦基季斯作为比港明星员工来到中国北京参加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在开幕式现场聆听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主旨演讲。在“民心相通”分论坛上,瓦姆瓦基季斯还向来自五湖四海的嘉宾讲述了比雷埃夫斯港的发展故事。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受此影响,2020年比港集装箱吞吐量小幅下降至543万标准箱,但仍是地中海乃至欧洲地区表现抢眼的港口。

如今,瓦姆瓦基季斯的两个儿子也都加入了比港的海运事业,小儿子更是与父亲同在中远海运旗下公司工作。瓦姆瓦基季斯说,他和他的家人都非常荣幸能够加入中希合作的比港项目,并为这一成功故事贡献自己的力量。

编辑 北欧绿色邮报网主编 陈雪霏

来源, 新华社

【节目回放】最年轻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续写“传奇”——专访新任联合国“和平使者”马拉拉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巴基斯坦女孩马拉拉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她也被任命为联合国和平使者。如今阿富汗战争已经结束,但是,男女平等的重任依然是任重道远。下面我们就再听听联合国和平使者马拉拉怎么说。这里援引联合国记者程浩报道。

马拉拉在联合国发表讲话。

联合国图片/JC McIlwaine马拉拉在联合国发表讲话。    2018 年 3 月 29 日文化与教育

巴基斯坦倡导女童接受教育的马拉拉六年前遭到塔利班的枪击,今天她在阔别祖国六年后回到巴基斯坦访问。下面请大家重温一下去年4月我们在马拉拉荣获联合国和平使者称号时所撰写的一篇专稿:

联合国纽约总部2017年4月10日举行隆重的仪式,正式任命来自巴基斯坦的马拉拉·优素福扎伊(Malala Yousafzay)担任“和平使者(Messenger of Peace)”,以致力于倡导促进“女童教育”事业,帮助全球范围内被压制和剥夺基本权利的成百上千万儿童重新获得入校求学以及发展的机会。这位历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由此也成为最年轻的联合国使者,继续以非凡的个人经历书写着一部令人惊叹的“传奇”,而她今年还不满20岁……在对马拉拉进行专访的过程中,联合国新闻记者发现,在一个个炫目的“光环”背后,原来这位特立独行的“90后”也是一个爱穿高跟鞋、有些不自信、正在为申请大学烦恼的普通邻家女孩……请听程浩的报道:

说起马拉拉这个名字,或许有些人会感到有些陌生。然而,这位出生在巴基斯坦斯瓦特河谷的19岁女孩因为带有传奇色彩的非凡经历和百折不挠的勇气和决心早已在世界的许多地方家喻户晓,成为反抗压制、争取两性平等、捍卫儿童教育权利的标志性人物,并因此获得“国际儿童和平奖”、大赦国际“良心大使”、欧洲议会“萨哈罗夫人权奖”、加拿大荣誉国民以及诺贝尔和平奖等诸多殊荣。继2012年将每年的7月12日确定为“马拉拉日”之后,联合国此次又任命她担任“和平使者”,这是授予全球公民的最高荣誉。在专访中,马拉拉表示,这一称号对她而言意义深远……

马拉拉:“(英语)我真的感到非常荣幸能够被授予联合国‘和平使者’的称号,这无疑是一个更重大的责任。在此之前,我一直致力于促进女童教育,提高公众意识,呼吁世界领导人为教育而扩大投资。作为‘和平使者’,我今后会继续拓展相关行动,这一称号会赋予我更大的勇气和力量,让我在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上为教育而发声!”https://news.un.org/zh/sites/all/themes/bootstrap_un_news/localization/webcast-player2/?videoId=5393051815001&autoplayparam=0#t=00h00m00s

马拉拉告诉记者,她从10岁开始就在为争取教育权利而斗争。2007年,恐怖组织“塔利班”控制了她的家乡并将其发展成重要据点,大张旗鼓地推行极端宗教管控,包括禁止女性上学读书。马拉拉的父亲是一位诗人和教育活动家,在当地开办了几家连锁学校。马拉拉不仅一直坚持在父亲创办的学校里读书,而且从2009年开始用笔名“古尔·马卡伊”为英国广播公司乌尔都语网站撰写文章,揭露“塔利班”统治下噩梦般的生活,并在国内外媒体上发出呼吁,为巴基斯坦妇女和儿童争取权益。2012年10月9日,年仅15岁的马拉拉在放学回家途中遭到袭击;歹徒朝着她的头部连开三枪,其中一枚子弹从左眉骨上方射入脑颅、穿过颈部嵌入了肩胛骨……生命垂危的马拉拉被送往英国接受治疗,她不仅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而且斗志愈发昂扬。

马拉拉:“(英语)在19年的生命里,我目睹了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祸害,亲身经历了致命袭击,现在我站到了一个全球舞台,继续为教育权利而抗争。在这个过程中我认识到,一个老师,一本书,一支笔,就能改变世界!我并不是第一个站出来宣讲‘笔比刀剑更锋利’的人。毋庸置疑,人类的下一代需要教育、需要优质的教育,否则将无法获得一个光明和繁荣的未来。如果我们想让生活更美好,就要投资于女童教育,这一点至关重要,绝不能继续被世界领导人所忽视。如果一个19岁的年轻人都能意识到的问题,已经五、六十岁的决策者不应该视而不见、置若罔闻。这就是我要传达的讯息,确保世界领导人意识到对教育的投资可以改变整个世界……”

马拉拉在专访中不止一次提到父亲在她生命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她告诉记者,出生在一个男尊女卑的传统穆斯林国家的她如果没有开明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和支持,自己不可能有机会“抛头露面”,更不可能为争取平等权利而大声疾呼。

我目睹了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祸害,亲身经历了致命袭击,现在我站到了一个全球舞台,继续为教育权利而抗争。在这个过程中我认识到,一个老师,一本书,一支笔,就能改变世界!–马拉拉

马拉拉:“(英语)世界上有很多其他的女孩子也想站出来、勇敢抗争,但她们的家长和兄弟首先不允许,这非常令人沮丧,也可见男性在推动两性平等进程中所能够发挥的关键作用。我的父亲用一位阿富汗战争中普什图族女英雄的名字为我取名,而且不顾亲友反对把我记入全部是男性的族谱中;我从小就在父亲创办的学校里读书,那里反对歧视女性的传统,不仅接纳女孩子上学,而且帮助贫穷的孩子接受教育。我认为,男性应该支持和帮助女性追求并实现心中的梦想。正如我父亲所说:不需要为女性做额外的事情,只是不要折断她们的翅膀,让她们自由翱翔。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男人站出来,成为自豪的‘女权主义者’,和我们并肩作战。向女性赋予权能将让全社会受益,并由此产生无数的经济、社会福祉……”

出生于1997年7月12日的马拉拉即将迎来20岁的生日。她在专访中坦言,诺贝尔和平奖、联合国“和平使者”这样耀眼的“光环”有时候让自己承受很多同龄人难以想象的压力,也会招致周边同学的“异样”眼光和误解,她同样也有和普通人一样的烦恼。然而,令人敬佩的是,这个脸上还有点婴儿肥的“90后”总能在千钧重压之下依然表现出幽默、优雅的处世态度。

马拉拉:“(英语)我实际上特别特别矮,身高大概只有1米5吧,所以我喜欢穿高跟鞋,让自己看起来高挑一些,但这也没有太大的帮助。另外,很多人会以为我是一个‘超级学霸’,在学校是讨老师喜欢的那种女孩子。但事实上,我在学习的时候也会有很多困难,需要应付各种考试,而且也会拿到C或者D这样糟糕的成绩,这对我申请大学真的有影响。我的同学们以为各种名校都向我敞开大门、我不用考试就可以进入大学,事实并非如此。我需要努力学习,在八月份最后的考试中拿到至少三个A,否则也进不了理想的学校。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诺贝尔和平奖、联合国‘和平使者’这样的头衔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帮助……”https://news.un.org/zh/sites/all/themes/bootstrap_un_news/localization/webcast-player2/?videoId=5393551964001&autoplayparam=0#t=00h00m00s

马拉拉告诉记者,她打算在大学期间攻读哲学、政治和经济学学位。然而,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她也和许多同龄人一样感到迷惘和困惑。但马拉拉非常确定的一件事情就是会继续关注女童教育问题。她表示,通过“马拉拉基金会”,她将重点推动更多女孩子获得中学教育,尤其是在像巴基斯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以鼓励和培养更多“马拉拉式”的年轻女孩,让她们面向世界、为维护女性福祉和权利而发出声音。

马拉拉:“(英语)过去一年,我走访了黎巴嫩、约旦等许多国家,同叙利亚难民女孩以及尼日利亚的同龄人交流。作为‘和平使者’,我会继续前往世界各地,让更多人了解拥有鼓舞人心经历的不同女孩的故事,并确保她们明白一点,即你的声音可以改变世界。我在斯瓦特山谷发出的呼声让世界注意到一个孩子的声音能够比恐怖分子手中的枪炮更强大。所有人的声音,包括青少年儿童的声音都应该被世界所听到和尊重,因为它们将带来难以想象的变化和变革。年轻人所要做的就是相信自己,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并且对美好的未来不要失去希望和信心。”

程浩,联合国纽约总部报道。

链接:

https://news.un.org/zh/story/2018/03/1005311

今日头条: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就五核国领导人防止核战争联合声明接受媒体采访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新华社北京1月3日电 北京时间2022年1月3日,中国、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五个核武器国家领导人共同发表《关于防止核战争与避免军备竞赛的联合声明》。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接受媒体采访,介绍联合声明的重要意义和中方所作努力,以及中方关于加强核领域全球治理的主张。

  马朝旭表示,新年伊始,中、俄、美、英、法五个核武器国家共同发表《关于防止核战争与避免军备竞赛的联合声明》,强调核战争打不赢也打不得,重申不将核武器瞄准彼此或其他任何国家。这是五国领导人首次就核武器问题发表声明,体现了五国防止核战争的政治意愿,也发出了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减少核冲突风险的共同声音。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国际战略安全领域面临许多重大挑战。五核国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有助于增进相互信任,以协调合作代替大国竞争,对于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也具有积极意义。

  马朝旭强调,中国一直积极倡导“核战争打不赢也打不得”理念,并且为五国采取共同行动发挥了有力的引领作用。在联合声明磋商过程中,中方还推动写入重申不将核武器瞄准彼此或其他任何国家等重要内容,为五国达成一份内容积极、有分量的声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马朝旭表示,五核国既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法定的核武器国家,都负有防止核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共同责任。五国理应以联合声明为新的起点,增进互信,加强协作,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始终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将核力量维持在维护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这本身就是对全球战略稳定的重要贡献。中国将继续为推动核领域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愿同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开展合作。

国家主席习近平2022年新年贺词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

  大家好,2022年即将到来。我在北京向大家致以新年祝福!

  回首这一年,意义非凡。我们亲历了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我们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昂首阔步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从年头到年尾,农田、企业、社区、学校、医院、军营、科研院所……大家忙了一整年,付出了,奉献了,也收获了。在飞逝的时光里,我们看到的、感悟到的中国,是一个坚韧不拔、欣欣向荣的中国。这里有可亲可敬的人民,有日新月异的发展,有赓续传承的事业。

  七月一日,我们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感慨系之,历史征程风云激荡,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亿万人民经千难而百折不挠、历万险而矢志不渝,成就了百年大党的恢宏气象。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唯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方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百年成就使人振奋,百年经验给人启迪。我曾谈到当年毛主席与黄炎培先生的“窑洞对”,我们只有勇于自我革命才能赢得历史主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也绝不是一马平川、朝夕之间就能到达的。我们要常怀远虑、居安思危,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致广大而尽精微”。

  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我调研了一些地方,看了听了不少情况,很有启发和收获。每到群众家中,常会问一问,还有什么困难,父老乡亲的话我都记在心里。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对贫困有着切身感受。经过一代代接续努力,以前贫困的人们,现在也能吃饱肚子、穿暖衣裳,有学上、有房住、有医保。全面小康、摆脱贫困是我们党给人民的交代,也是对世界的贡献。让大家过上更好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近年来,我走遍了黄河上中下游9省区。无论是黄河长江“母亲河”,还是碧波荡漾的青海湖、逶迤磅礴的雅鲁藏布江;无论是南水北调的世纪工程,还是塞罕坝林场的“绿色地图”;无论是云南大象北上南归,还是藏羚羊繁衍迁徙……这些都昭示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这一年,还有很多难忘的中国声音、中国瞬间、中国故事。“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深情告白;“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运动健儿激情飞扬、奋勇争先;全国上下防控疫情坚决有力;受灾群众守望相助重建家园;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矢志强军、保家卫国……无数平凡英雄拼搏奋斗,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

  祖国一直牵挂着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只有和衷共济、共同努力,“一国两制”才能行稳致远。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真诚期盼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向前,共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

  我同外国领导人及国际组织负责人电话沟通、视频连线时,他们多次赞扬中国抗疫和为全球疫情防控所作的贡献。截至目前,中国累计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20亿剂新冠疫苗。世界各国风雨同舟、团结合作,才能书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

  再过一个多月,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就要开幕了。让更多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这也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题中之义。我们将竭诚为世界奉献一届奥运盛会。世界期待中国,中国做好了准备。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我们的三位航天员正在浩瀚太空“出差”,海外同胞仍在辛勤耕耘,使领馆、中资企业等海外派驻人员和广大留学生仍在勇毅坚守,无数追梦人还在奋斗奉献。大家辛苦了,我向大家致以诚挚的新年问候!

  让我们一起向未来!祝福国泰民安!

跨年寄语:告别懒散被动的2021积极主动地迎接2022

北欧绿色邮报网主编陈雪霏

2021就要过去了,随着新年钟声的临近,我想总结一下2021,展望一下2022。这个工作是我们人生旅程中每年都要做的事情。有人觉得很繁琐,后来就取消了。改成领导述职了。彷佛这一年只有领导在工作,我们员工都是监督领导的。而事实上,工作还都是同志们做的,那为什么不自己总结总结呢?

总结过去,才能展望未来。不能把自己的存在忽略不计。因此,我认为有必要恢复这样的习惯或者惯例,那就是每个人在年底的时候都应该反思一下过去一年的经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新的一年重新开始,重头再来。

2021年年末北欧绿色邮报网主编陈雪霏通过zoom独家专访前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署署长埃里克.苏尔海姆。

作为一名自身带有发动机的员工或者是主编,社长,我自认为在过去的一年里还是达到了目的。那就是懒散悠闲被动,在疫情面前做缩头乌龟,哪里有事儿都不爱参合,除了三次在王宫和皇后岛或者是Svulkan举行的活动。我想如果连王宫举行的活动都不参加,可能就有点儿太说不过去了。当然,这也说明我还是有尊重王室的思想。我想这也是应该的。

2021年1月2日的报道是从这里开始的:

瑞典中医药学会和瑞典针灸学术研究会中医为3500多疑似或确诊新冠病例治疗并康复

时评:从中国的干部任免看出中国对气候变化的承诺是认真的

接着就是各种侨界的消息,全国各地侨联关心华人华侨走亲访友。新冠疫苗出世,人们似乎迎来了希望。

但是,从我自身来讲,女儿感染了新冠,虽然是轻症,她只是感觉头疼和嗓子痒痒,鼻子有点儿鼻涕。睡了一觉就感觉好多了。但检测还是阳性。一开始,我还是有很勇敢,很担当,要高度负责的态度,于是一家三口全部隔离,互相不接触。坚持了一个月。都好了,我自己却崩溃了。

 

我想我崩溃的原因就是高度紧张,太重视了,反而降低了自己的免疫力。但还好,我并没有感染上。而且经过10天的休整休息,我从噩梦中醒来。然后就象祥林嫂一样开始给人叙述我是如何崩溃的。

 

当然,这个经历也让我写到了工作环境恶劣的案例里了,就是新冠对工作环境的负面影响很大。而且还通过了。但是,我也了解到,研究表明,一个人经历了一次恶性事件,生离死别,或者是从新冠中再生,那么以后,再经历什么事就都不算事儿了。因为你已经经历了极限,你的弹性就大了许多。就象小时候,我凌晨3点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去走过一片高粱地,听着叶子刷啦唰啦响,心提到嗓子眼,总是觉得后面有人跟着,度过了那一时刻,以后的人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因为你经历过了。

 

其实,人生中很多经历都是后怕的时候才真正感到害怕。当你正在经历的时候,人类有一种自然的反抗能力,精神高度紧张,可能并不觉得那么害怕。

 

对新冠就是这种感觉。相比2020年,2021年1月以后,就再生了。不再那么害怕了。但是,对待工作也不像以前那么要死要活地纠真儿了。这样,反而效率高一些。

2021年下半年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阁下卸任回国。

 

我们痛失一位好朋友-著名汉学家中国文化的传播大使林西莉女士。
我出席了新疆是个好地方研讨会,对新疆的稳定发展和人权进步进行了交流。
我也参加了新华社举办的第四届世界媒体大会,大家就假新闻进行了讨论,痛批假新闻,同时,珍视真新闻,出淤泥而不染。
年终驻瑞典使馆邀请福州反欺诈中心的饶警官给华人华侨上了一次反欺诈课,让大家受益匪浅,呼吁大家提高警惕,对网络诈骗要和防控疫情一样严防死守!

在瑞典政坛也是一波三折,勒文首相11月份辞职了。辞职三次,就职两次。最后,终于不干了。财政大臣安德松成为瑞典历史上首位女首相,给瑞典带来新气象。真的,连圣诞节,平安夜都正常了,一个真正白色的圣诞节!因为那天下雪了!

 

安德松上台以后,立即展现出一种雷厉风行,干脆利落,踏实务实的风格。她说话非常简练,到位。没有一句废话。也没有感情用事的话。当然,在预防新冠问题上,她还是很用感情,希望大家照顾好自己,对自己的亲朋好友是应该看望。但是,看望的时候要保持社交距离,要注意勤洗手,要打疫苗。疫苗还是有用的。在交通拥挤的地方或者聚会还是要戴口罩的。

 

2021年夏天应该说对瑞典的华人华侨来说,尤其是对高尔夫球爱好者,是一个很好的年头。老板们工作负担减轻了。健身打球加强了。每个人都瘦了一圈儿,结结实实的。

 整个瑞典也是一样,每个高尔夫球场都发现打球的人多了。为什么?因为疫情期间,高尔夫是个很好的有氧运动。这样锻炼避免了聚集。

 一直到10月下旬,我们才停止打高尔夫。

如果说懒散,那就是不在电脑前厮守,而是到了高尔夫球场,或者是公园去散步。说悠闲,也是,不再为一些疯狂的人的疯狂言论而起伏跌宕,彷佛看惯了尘世。

如果说被动,那就是坐在家里等着,只有人家送上门来的活儿才干。不再积极主动地去和人搭讪,我帮你宣传吧!你需要我宣传,按老规矩办。2020年是特殊之年。2021也特殊,但是,也是互相帮助的时刻。

2021年是中国建党百年。我立志写一本百年家国的书。但是,人们说,你就写你自己,你自己的家。我想或许我可能写党还不够资格。他们说,不是,因为有很多人写,你不一定能写过他们。还是不够格啊!

 

2021年是中国实现小康社会完全脱贫的年头。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但是,我还是想引用毛泽东的话说,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二步。第一步是建立了新中国。第二部全部脱贫。但是,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因为如果不努力,也有返贫的可能。因此,必须继续创新。在脱贫的基础上,继续努力,这话说给我自己,也说给同龄人,也说给年轻人。

 

2021年有时朋友们会说,说句不好听的,这新冠疫情就是让我们歇歇脚,休息休息,因为在2018,2019都几乎是疯狂地工作,太累了。现在,借此机会好好休息一下,调整一下身心,好再出发。其实,我也有这种心理。至少以前总熬夜的坏毛病有所改善。

 

虽然网络的文章有时耸人听闻,很不中听,但是,确实,经常熬夜就是熬命。不然,为什么高血压,心脏病都越来越年轻化了呢?

 

有时,我们也管不住年轻人,因为手机电脑实在让人上瘾,难以离手。但是,当它对你的生活节奏,身心健康都构成威胁的时候,人就会采取行动了。

 

至少我现在保证睡觉的时候不再看手机。我把手机放在工作室。睡觉的时候,不让它在我身边。

 

2022年应该是真正的再出发年头。我还是坚持事不过三。疫情都进入第三个年头了。该停了。

 

为迎接冬奥会,中国侨联和黑龙江省侨联举办网上冬令营,与欧盟东北同乡会等组织合作为欧洲小朋友提供了学习中华文化喜迎冬奥会的机会。

2022年第一件大事就是北京冬奥会。让我们以奥运精神来激励自己,以饱满的精神迎接新的一年。让一切尽量恢复正常。不敢奢望象2019年那样,说实话,我也不想再看到那个样子,我希望一切正常。有秩序,不要杂乱无章。我希望依然能早睡早起,有规律地生活。

 

我希望能一觉睡到天亮,但也能正常上班。我希望能有上班的时间,也有下班的时间。不要真的等到晚上10点钟才结束工作。我希望能有1个小时的放松时间。

 

我希望2022,我们能回归理性,回归正常。2022年让我们弘扬奥运精神,再出发。

能够变被动为主动,变懒散为勤快,变悠闲为悠闲有度。

 两年多不联系的朋友,我会联系起来。但是,请不要总是让我帮你拉更多的群。如果我知道你适合跟谁见面,我会介绍你去见面。但我不会做无用功。

 2022年应该是重启之年。一切都会慢慢地好起来。不可能一下子就象解封的感觉,但是,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恢复正常。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中欧对话网(英文)将会积极主动地为广大读者,广大客户真诚地服务!提高我们的采编播质量,拍好照片,录好视频,用最恰当,最准确,最客观,最优美的文字为我们的读者,和客户服务!如果你们需要中文或英文或瑞典文的报道,可以联系我们。我们会把中国的故事用通熟易懂的语言讲给外国朋友,外国客户,也可以把瑞典的故事,用通熟易懂的中文讲给中国人。我们的作用和功能就是做中瑞之间乃至中外之间桥梁。作为媒体,我们也会进一步与中欧文化协会,瑞典专业外国记者协会,瑞典外国记者协会和更多的协会进行文化交流与合作。

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加深友谊与合作,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和我的同事们必将开启新的航程!积极乐观永远会带给我们好运!积极主动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机会。

 应对气候变化应该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对付人类共同的敌人,气候变化。让我们在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和新能源的发展道路上奋勇前进!

 让我们在心中重新燃起那团火,温暖寒冬里那冰冷的心!

让我们在一天比一天长的日子里,重新燃起心中的火!

让我们用心中的火温暖这呼啸的北风!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不会,2022年将是一个生龙活虎的年头!龙腾虎跃的年头!让我们的生活象那首音乐一样《步步高》!

www.greenpost.se

www.chineseonline.se

www.chinaeurope.eu

微信:chenxuefei7

email: chenxuefei@greenpost.se

chenxuefei7@hotmail.com

fei@chinaeurope.eu

00 46 70826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