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头条要闻

独家专访: 一个展览,一本书,一次东西方文化的碰撞--著名华人摄影师李亚男“诺贝尔颁奖大厅”大展,暨新书发布

北欧绿色邮报网独家专访(记者陈雪霏)——2016年斯德哥尔摩音乐厅的夏天是属于华人的夏天。从6月28日开始,一直到8月20日,整个暑假,瑞典著名华人摄影师李亚男眼中的瑞典国宝级雕塑园《米勒斯花园的四季》在音乐艺术的殿堂,每年颁发诺贝尔奖的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展出。这对于华人来说是一种骄傲。李亚男为什么要拍摄米勒斯花园?为什么他的摄影与众不同?这批照片为什么直抵如此圣殿?带着这些问题,本网记者在家中专访了李亚男。

IMG_3785

斯德哥尔摩音乐厅诺贝尔颁奖殿堂前的米勒斯群雕塑。李亚男拍摄。

photo (8)

有《米勒斯花园的四季》展览巨幅海报的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夜景。                                                    李亚男拍摄

“能够在这里做夏展在瑞典艺术界是个很高的荣誉。就是整个音乐厅的两个夏展之一,一个就是它每年在全瑞典选一个艺术家的夏展,另一个是作为诺贝尔奖颁奖地的诺贝尔主题的常年展。”李亚男说。

提起李亚男,一连串头衔令人惊叹, 哈苏(相机)大使,瑞典皇后御用摄影师,曾经掌镜瑞典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现任斯德哥尔摩省政府官方摄影师……数年前曾经以一本“ 未知之美-斯德哥尔摩市政厅” 囊括众多瑞典图书界,摄影界大奖。华盛顿,布鲁塞尔,斯德哥尔摩的许多极具重量级的地方都曾举办过他的个展。他曾经拍摄过瑞典国王,皇后,胡锦涛,习近平,温家宝,他为瑞典国宝级诗人,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马斯. 特朗斯特罗姆拍摄的肖像被选入瑞典今天中学教材的封面。在瑞典摄影界,一个中国人,手里拿着哈苏相机,成为瑞典炙手可热的几个顶级摄影师之一。

这个多年做为诺贝尔颁奖,诺贝尔晚宴指定摄影师的人,现在把自己的作品摆在了诺贝尔颁奖大厅了,而且,不是一两天,而是整个夏天。全瑞典人和世界各地的游客都可以欣赏到他的作品。

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夏展每年秋季筛选,次年三月份同音乐厅年度规划同时盛大发布,今年夏展从6月28日开始到8月20日每天11:00-17:00对公众开放,人们可以尽情享受一个充满激情的华人摄影师以东西方文化碰撞的视角历时三年拍摄出来的米勒斯花园。预计有7万观众莅临。

DSC_1397

左:音乐厅项目经理卡丽娜.斯万松,中:李亚男,右二:乌妮塔.瓦斯在《米勒斯花园的四季》夏展发布会上。2016-06-28 陈雪霏拍摄

“大概三年前吧,米勒斯花园的人找到我,他们说我们一直关注你的东西,你有没有兴趣拍米勒斯花园?他们给了我一把钥匙,一个单独的院子,可以随时住在米勒斯花园里。然后,整个米勒斯花园就是我的了。我就这样断断续续地,一但有时间,我就到米勒斯转一圈儿。然后,就拍了一大批东西。 这些东西流到了音乐厅。音乐厅就来找我,找米勒斯雕塑园,说希望办一个这样的大展。今年,瓜熟蒂落,一个展览,一本画册,同时推出。”李亚男介绍说。

DSC_1459

6月30日新书《米勒斯的家园和艺术》在米勒斯花园发布,李亚男介绍新书发布的背景。 陈雪霏拍摄

这次展览总共有50多幅照片。同时发行的大型画册《米勒斯的家园和艺术》收集200多张照片。八年磨一剑,这是继2008年李亚男出版的摄影作品《未知之美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之后的又一重磅作品。那本关于市政厅的书,至今仍然作为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的官方礼物。

IMG_3791

《未知之美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       李亚男拍摄

李亚男曾在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作为官方摄影师工作了四年。后来,他又到省政府工作了。他现在也在为瑞典皇后做皇家摄影师。同时也在主持许多题材项目的拍摄。

IMG_3782《米勒斯的家园和艺术》6月30日发行。李亚男拍摄

“这是一本很重头的书, 书的序言是 由Cranbrook Art 博物馆馆长亲自主笔,全书近两百张照片,是近年来瑞典艺术界非常重头的出版物。

DSC_1450

中国驻瑞典使馆文化参赞浦正东和米勒斯博物馆馆长乌妮塔.瓦斯在新书发布会上。  陈雪霏拍摄

“ 他的摄影作品让人感受到东方书法的气势与平衡,哪怕是在众多的作品中,我们也能一下子被他的作品所吸引。神秘,磅礴,细腻。都能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 米勒斯博物馆馆长乌尼塔.瓦斯在新书发布会上这样描述李亚男的作品。

IMG_3788

 

 

 

 

 

 

 

 

 

 

 

 

 

 

 

冬天雪中的米勒斯雕塑。李亚男摄影

“有人说我重新定义了瑞典的建筑摄影,我的照片不同于很多其他摄影作品。我认为摄影不应该单纯是写实的,记录的,而是写情绪的。有点儿象中国文人在景中的那种感受。在这个景致中,我明显地感受到一种黑暗中的凄凉。或许我突然感受到了米勒斯临终前的挣扎……摄影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体会被摄体,体会和被摄体的感受,捕捉那感受,然后表现,然后感染。

确实,李亚男的摄影给人的感觉就是你身临其境,你能感受到他的感受,他的情绪,他对雕塑大师的敬仰,是他的作品把你带入他所在的那个场景。

“这园子,米勒斯倾注了他毕生的心血,他在这里成就,远渡20年,迟暮而归。与爱妻终老,埋葬在这里。静下来,你能感受到好象他依然在这里挥刀创造他的精灵,听到精灵们的呼唤……我是用了很长时间才决定拍摄这园子的,能掌镜拍摄这里既是莫大的荣幸,又是非常艰巨的。米勒斯是罗丹的助手和朋友,园子是他的家,是他的工作室,他的展室,是他灵魂所在的地方。拍摄米勒斯的摄影师不计其数,从中披荆斩棘,很艰难。这个地方30年代就成了博物馆了。1955年他去世,很多摄影师来拍过。留下精彩无数。拍这里,如同当年拍市政厅一样,市政厅也快一百年了,也同样有无数人来拍过。当时,我拍市政厅的时候,压力非常大。 我找了所有能找到的资料,看完之后,把那些资料一合,绝对不能这么干!干完你就是那百年当中的某一个”。李亚男觉得他必须另辟蹊径,才能与众不同。

李亚男就是这样,从凌晨到黄昏,从雪花飘飘的冬天到色彩斑澜的秋天,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一个季节,每一天的每一时刻,他都曾在这个园子里经历过,有时就为等待一抹阳光。有时即使是下雨或下雪,他也用他的镜头描述了雨中的心情,或者是雪中的寂静。

“雕塑是从360度来看的,每一个角度都是有情感的。但是,米勒斯真正想表现什么?他为什么要摆在这个位置,因为这是他自己设计的园子,这是我要努力去体会的。在长时间的观察,在不同的氛围里,不同的颜色里,不同的天气里,不同的角度,还有很多,在这种沟通和交流当中,他想表现的,我想表现的,这两个灵魂必须碰撞在一起。这是这本书的灵魂。” 李亚男说。

“在拍摄中,逐渐的,我体味到了一种力量在推行,他刀下的精灵们几乎争相的自由地展示着自己,有一种力量在引导着,一步一景。冥冥中,来自东方文化背景的我,突然间与这园子浑然交融了。”

IMG_3790松树下的雕塑      李亚男拍摄

“我在这里感受到一种气势。像中国书法一样的气势。整本书下来,或者说这批照片做了一个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融的尝试。我作为一个来自于北京的摄影师,到这里又受到了西方的教育和文化感染,用镜头来阐释瑞典的这位国宝级的艺术家,来到他的家里跟他交流。这本书将来或许会成为一本历史性的书。因为很少有这样非常风格明显的,甚至是纯粹的用中国的东方视角去阐释一个西方艺术家的作品。”李亚男说。

通常人们不会在雨天或者阴天去拍照。许多人都喜欢拍亮丽的晴朗的天气。而他却在每一种时间段,每一种天气里都曾经站在这里与园子的主人默默地交流。这也是他的独特所在。

“这个园子经过这本书之后,会给你一种感受,园子活了。因为它在讲述园子主人的心情,阴晴,圆缺……”他说。

“真正的艺术品就是被磨练出来的。它需要很长时间的沉淀。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对于任何东西的观察,你可以停留在很短时间,给一个结论,你也可以很长时间对其观察之后,体会到它对你的意义,然后加以阐释,会有更深的含义。”

IMG_3775夜景天使                                       李亚男拍摄

“我被哈苏赞助以后,我有几十万的相机可以用,但器材只是器材。把器材交给我的人说,在我眼里,这是机械,电子的产品,只有通过你的眼睛,他才是艺术品,谢谢!现在摄影已经不是一部分人的特权了,手机拿出来,同样是能拍照片的。所以技术,器材不是好照片的关键,问题是用心,情感,你自己感动了,这最重要,把活生生的世界凝固到那张照片的一刻,这种创作,是很残酷的,很多取舍,取舍的过程就是主观的创作。”

就像市政厅一样,很多人拍,但是,出来的只有一本书。李亚男一直很低调。他认为很多积淀都需要时间,需要耐心的。尤其是拍摄建筑雕塑艺术,都是再创作的过程。

他说:“摄影本身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只有天时,地利,人和,才能出好片子。摄影很神奇,它简单,它记录。 记录的是瞬间的,而那一瞬间,又是可以同时容纳很多的,又因为它是瞬间的,所以要求很多东西同时发生,同时碰撞,因为它是瞬间的,所以总有这样那样的遗憾。天气条件,光线条件,甚至拍摄者的心情……若照片能同时看到拍摄者和被摄体同时的心情,那就是一幅难得的照片。

他说,这本书的内容就象听贝多芬的音乐乐章一样。有色彩层次对比,从宁静到恢宏,从烦躁到宁静,能听出乐章来,看出乐章来,季节反差,宁静,不同的心情,大提琴,小姑娘都有她自己的节奏。

斯德哥尔摩音乐厅的展览也是根据这样的想象进行的。一进音乐厅的门,人们就可以看到艺术家们在演奏贝多芬的乐章,或者是其他古典音乐,然后,走上台阶,就可以领略这个迷你的米勒斯雕塑花园。

IMG_3776小女孩儿的四季雕塑。                 李亚男拍摄

“这是米勒斯的雕塑,这是我对他的阐述。如果说这是前三分之一的话,后面就要有更多的故事。这几个女孩子在阴影里,但后面是火焰,这个部分都是等出来的。你作为摄影师跟环境要有交流。雕塑讲的是瞬间的故事,又是三维立体的,每个角度都会有变化,摄影是平面二维的,这种凝固的提炼是需要仔细观察的,雕塑与其所处的环境会把故事情节再次阐述。所以每一次提炼它,讲述它的情节会是不一样的。”李亚男说。

IMG_3784

笼子里的燕子其实是自由的。                      李亚男拍摄

IMG_3779

这光和这色彩让这照片与众不同。                    李亚男拍摄

“这只鸟不是在笼子里的,这只鸟是自由的,但是光和影却展示了一切都是在规定好的范围内了。这是一个栅栏门。这是出口。艺术家摄影师首先看到的是影子,是光。他想尽各种办法用光和影子表现出来。”这就是李亚男对米勒斯作品的再次思考。

IMG_3780

影子与色彩            李亚男拍摄

photo (8) photo

初生婴儿般的肥绿    李亚男摄影

“这本书就像贝多芬的曲子一样,有一种力量在滚着往下走。这里有19世纪的田园油画般的宁静,这里有油嫩的初夏,经过漫长黑暗的冬天,积蓄了生命的绿刹那间喷薄而出,那种绿,带着初生婴儿般的肥,有灿烂炸眼的秋,那种几近嘶喊的的色彩。有史诗般沉重的冬天,漫长。园子的四季,是整个米勒斯的人生,宛若他真爱的贝多芬乐章的再现。我紧跟着,生怕错掉了哪个音符”。

李亚男说到这里,充满激动,充满深情。顿了顿神,他继续说:

“ 而发现这些,感受这些,再用镜头去表现出来,是需要经历的。比如说,在宫中耳濡目染的,童年在农村的艰苦,在北京都市里的浮躁。这些经历都会影响你的作品。园子是诗意的,是烦躁的,是美到让人窒息的。而你,镜头后的你被你自身的修养和经历驱使着……”

IMG_3783

天使     李亚男拍摄

“初春的朝气,严冬的凄凉。墨分五彩,从黑灰到流白。每一张照片都在以它的方式讲自己的故事。这些角落,这些光,这是很多人都会错过的。午夜,就在那儿等,一直等到月亮升到合适的位置。”李亚男说,“闭门造车是不行的。如果是艺术家,真要穿烂一千双鞋才行。”

记者:感觉你特别老成,特别执着,没有浮躁。怎么培养出来的这种执着精神?

李亚男:做摄影的人,最起码的修养,就是不能浮躁。你一浮躁,你就出去了,你如果跟诺贝尔晚宴的情绪走,你一张照片也出不来。很简单,你必须冷静,但是,一定要在幕后抓住瞬间,你要非常冷静。你如果浮躁,一下子,你就出去了。

IMG_3778诺奖晚宴                                          李亚男拍摄  

photo (9)“诺贝尔晚宴也是一个乐章,如果你浮躁了,你就出去了。你要很冷静的随着那乐章进出。 你舞在其中,同时也是指挥者。既要激情,也要在喧噪里听到针的声音。否则,你什么也拍不到,看的只是热闹。

米勒斯花园也是一样。当你进入状态时,啊,很美,这时候,你要退一步,哪儿美,你这个美讲给别人听的时候,一定要退一步,这个美是哪儿美,是光线美,瑞典这个国家半年没见过太阳,突然见到太阳,是那种舒畅,那种挣扎,那么怎么表现它,有很多细节,就象那种婴儿肥绿,只有经历了半年黑暗的人才能体会到那种肥绿,那种美。美从哪儿来?你自己的感受。什么东西在这个地方最打动人?要找到那个地方。”李亚男一口气倒出了他的经验之谈,句句中的。

IMG_3774

夕阳与倒影                李亚男拍摄

“构图是技术范畴的,关键在思想。你的想法,每个线索阐述成你的东西,需要长时间的训练。 对于真正的艺术家来说,最重要的是他自己在创作的时候,我在园子里面,我在诺贝尔晚宴的时候,你看到我紧张工作的时候,我在寻找我的目标的时候,那时才是我最欢愉的时候。”那些都是他默默无闻的,一丝不苟的工作身影。

IMG_3781 李亚男摄影

“你必须跳出来。你怎么跳出来,你的优势在哪儿?一个是自身的文化修养,一个是你的文化积淀。去看宋人山水。去看所有你能看到的东西,都是养分。山岩壁画,到乔布斯。研究苏州园林结构,层次,看苏州园林,去拍市政厅,好像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但这之间是修养”。这就是李亚男的思考。

IMG_3773光,影,墨与雕塑艺术 李亚男拍摄                                 IMG_3772   夜间的米勒斯花园  李亚男拍摄  

“将来一定有人比我拍得更好。再过10年,我拍的比我现在拍的更好。但是这就是艺术家的遗憾, 但现在,我要做到最好。”

身在异乡,很难跻身主流社会,是许多华人的感受。尤其从事艺术, 更是要经过非常艰难的挣扎。能站得住脚的,获得承认的,是不断的寻找,融合,锤炼,痛苦。但依然有坚持的结果。

记者:瑞典,于你很特别吗?你对未来如何期待?

李亚男:我在北京师范大学影视制作的时候看到伯格曼的电影,被震撼了,这是怎样的土地造就这样的电影哲学,学摄影的时候,当我捧起哈苏相机的时候,再次被那遥远的地方所吸引。哈苏那特殊的画幅,优雅,严肃,几近幽灵抠门般的快门声音…… 十几年前来到这里,一直用这种探究的心里去观察这里,在这里生活。弹丸之国,工业界无数的巨人,区区几百万人口啊!艺术界,甚至医学界。瑞典这个名字都是不能不让人仰视的。

李亚男1999年来瑞典,就读于瑞典北部著名的于默奥大学。

“我初来的时候,经历过所有那时代留学生的磨难,但各种经历都会给我许多的后来的灵感。潜移默化的一直影响着我, 所以我会珍惜我走的每一步,因为每一步,都会影响你的未来。甚至很多时候你会彷徨。” 李亚男说。

IMG_3792李亚男拍摄米勒斯花园时的工作照。        

“关于未来,我不揣测未来,眼下需要考虑的事情很多。我目前有几个已经在做的项目,都是很重磅级的,需要一步一步的走。我很充实,但同时压力也非常大。因为每一个项目,都是一次挑战。要么,你是那百年中的某一个,要么,你是那唯一的一个。每一个唯一都是挣扎着站起来的。”李亚男最后说。

李亚男今年43岁,妻子卡特琳,他们有两个女儿。

 

 

 

瑞典著名华人摄影师李亚男的作品《米勒斯的家园与艺术》发布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瑞典著名华人摄影师李亚男的摄影作品《米勒斯的家园与艺术》一书30日在米勒斯雕塑花园正式发布。

DSC_1466

李亚男在新书发布会上。       陈雪霏拍摄

DSC_1450

图中:中国驻瑞典使馆文化参赞浦正东,图右:乌妮塔.瓦斯。陈雪霏拍摄

IMG_3790

李亚男摄影

米勒斯花园馆长乌妮塔.瓦斯首先介绍了新书发布的背景。她说,大约三年前,她见到李亚男,希望他能以不同于瑞典人的视角深度拍摄米勒斯花园。

她在接受北欧绿色邮报网专访时说,她看过李亚男以前的作品,他们想有个全新的角度,所以让李亚男来拍摄米勒斯雕塑园。

IMG_3782

李亚男摄影

李亚男在2008年曾经以《未知之美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画册而在业内得到普遍承认。

瓦斯说他们此前并没有讨论该怎么样拍,而是告诉李亚男,你自己随便拍,什么时候都可以来,你有钥匙,你也可以住在这里。

IMG_3774

李亚男摄影

就这样经过三年的努力,200多张照片收集在这本厚厚的书里。

DSC_1459

李亚男介绍新书《米勒斯的家园与艺术》。陈雪霏拍摄

李亚男向来宾介绍了成书的过程,以及他自己的背景。李亚男是1999年来到瑞典的,此前是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学电影,他仰慕瑞典著名大导演伯格曼。但很快又喜欢上了平面的哈苏相机。

IMG_3779他曾经当过一名很好的厨师,但是他更希望成为很高级的摄影师。因此,来到了瑞典。

李亚男先在北部的于默奥大学学习摄影,然后,在哥德堡边学习边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来到斯德哥尔摩,在市政厅工作。从那里他开始了摄影的历程。

DSC_1535

图左:李凯,左二:中国银行斯德哥尔摩分行副行长郭欣,中:李亚男,右二:商务参赞韩晓东,右一:中国五矿驻瑞典代表处李鸿忠总经理。

出席新书发布的有中国驻瑞典使馆文化参赞浦正东,商务参赞韩晓东,中国银行驻斯德哥尔摩分行副行长郭昕和中国五矿驻斯德哥尔摩办事处总经理李鸿忠。

DSC_1435

浦正东参赞看完画册评价说,“李亚男的作品给人一个全新的角度,是以一个中国人的视角来拍的,因此,与其它人的拍摄不同,给人一个全新的感受。这是华人的骄傲。”

瑞方出席新书发布的还有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展览项目官员卡丽娜.斯万松,新书的编辑,排版,印刷等有关的所有人以及业界的评论家等30多人出席了新书发布会。

DSC_1527

李亚男为读者签名。                                     陈雪霏拍摄

 

中国银行斯德哥尔摩分行副行长郭昕也说:“这是华人的骄傲。”

IMG_3788

这是李亚男2008年他出版《未知之美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之后的又一重磅力作。

IMG_3791

DSC_1453

新书发布会        陈雪霏拍摄

IMG_3776

小女孩的四季       李亚男摄影

DSC_1452

人们仰望米勒斯的作品和李亚男的摄影       陈雪霏拍摄

IMG_3775

李亚男摄影

李亚男的作品为何与众不同?请继续阅读独家专访:

独家专访: 一个展览,一本书,一次东西方文化的碰撞--著名华人摄影师李亚男“诺贝尔颁奖大厅”大展,暨新书发布

 

瑞典著名华人摄影师李亚男的作品《米勒斯花园的四季》在诺奖颁奖地展出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瑞典著名华人摄影师李亚男的摄影作品《米勒斯花园的四季》6月28日开始在著名的诺贝尔颁奖地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展出。DSC_1397

图左:卡丽娜.斯万松,中:李亚男,右:乌妮塔.瓦斯。陈雪霏拍摄

当天上午11点,门外阳光明媚,晴空万里,一进音乐厅的大门,大提琴演奏贝多芬的乐章。伴随着这优美的音乐,人们进入了米勒斯雕塑图片的殿堂。

上了台阶,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就是mini米勒斯雕塑花园。那一盆盆青翠的看青,让人感觉彷佛有潺潺的流水喷泉,在室内,却感觉进到了米勒斯的世界。而这些正得益于李亚男的优秀作品。

12点整,人们聚在小花园前。项目官员卡丽娜.斯万松(Karina.Svensson)首先介绍了展览的情况。

DSC_1349

陈雪霏拍摄

IMG_3786

音乐厅前的雕塑群。              李亚男摄影

她说,今年是音乐厅前面的米勒斯的群雕塑在那里矗立80周年纪念日。音乐厅除了前面的著名群雕塑,其他地方还有四件米勒斯的雕塑作品。为了纪念米勒斯的雕塑,音乐厅特意找到米勒斯花园,然后,找到了李亚男。所以,这是他们合作的结果。

DSC_1352

在这里人们可以一边听贝多芬的乐章,一边欣赏李亚男眼中的雕塑作品。

IMG_3781

李亚男摄影

“李亚男的作品与众不同,给人印象深刻。有了这些照片,可以更好地展现米勒斯的作品。尤其是他能把东方的水墨画艺术与米勒斯的雕塑艺术合为一体。” 斯万松评价说。

DSC_1381

米勒斯博物馆馆长乌妮塔.瓦斯出席开幕式。陈雪霏拍摄

米勒斯花园博物馆馆长乌妮塔.瓦斯说,三年前,她见到李亚男,觉得他可以以一个中国人的视角来拍摄米勒斯雕塑花园。

 

IMG_3780

李亚男摄影

“我们有过很多人拍摄雕塑花园了,我们不想要同样的视角。我们觉得李亚男可以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角度。在这个过程中,李亚男也付出了很多汗水。”瓦斯说。

李亚男说,他感谢米勒斯馆长对他的信任。接到这个任务,感觉这是一项伟大的任务,也是艰巨的任务。他准备了三年,终于以一个东西方碰撞的视角,挖掘了米勒斯的思想深度,与其碰撞。

在过去的1000多天里,李亚男几乎每个季节,每天的每个时间段和每种天气状况都经历过了。经过他的拍摄,米勒斯花园活了,雕塑活了!

DSC_1426该展览将一直持续到8月20日。每天11点开始17点结束。14:00还有导游讲解。预计7万人将参观展览。

DSC_1317这是100多年来首次有华人摄影师的作品参加音乐厅的夏展。这是华人的骄傲。

IMG_37826月30日,李亚男摄影的新书《米勒斯的家园与艺术》发布会将在米勒斯花园举行。

为什么李亚男的作品与众不同?敬请关注北欧绿色邮报网独家专访:

一个展览

一本书

一个东西方碰撞的视角

独家专访瑞典著名华人摄影师李亚男。

独家专访: 一个展览,一本书,一次东西方文化的碰撞--著名华人摄影师李亚男“诺贝尔颁奖大厅”大展,暨新书发布

独家报道:安徽省外办代表团访问瑞典与侨领侨商洽谈合作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由安徽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王信率领的安徽省代表团26日在斯德哥尔摩Brommavik酒店会议室与瑞典侨领举行了合作洽谈。

DSC_1116

出席合作洽谈会的有瑞典安徽同乡会会长,瑞典中华医学会前任会长,卡罗林斯卡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医生段茂利教授,瑞典华人工商联合会会长王建荣,Brommavik酒店董事长,瑞京文化协会会长柳少惠,瑞典华人总会副会长刘晨,中国银行斯德哥尔摩分行总经理郭昕,中国国航驻斯德哥尔摩营业部总经理朱津川等。

段茂利教授首先介绍来宾并表示愿意促进瑞典与安徽中医药大学未来的合作。

柳少惠会长首先对安徽省代表团表示欢迎,他说,他希望能到安徽去投资,而且今年也准备到安徽去考察。

王建荣会长也是欧华联大18大主席。他说,作为欧华联大主席,他也愿意为中瑞和中欧合作提供一个平台。愿意为双边合作做更多的事情。

DSC_1150

王信主任说,他们这次访问欧洲的第一站是奥地利,考察文化合作潜力,并把欧华联会作为安徽在欧洲的联络站,授予他们牌匾。

在瑞典,主要是对西哥特兰省的访问。安徽和西哥特兰省建立了友好关系。他希望向大家推介安徽,也希望侨领侨商到安徽去投资。

王信还向大家介绍了安徽省在过去10几年的巨大发展。作为中国前任国家主席胡锦涛,现任总理李克强的老家,安徽省近年来的发展是迅速的,变化是巨大的。今年4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也对安徽进行了访问。

安徽省不但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而且在创新,科技方面的发展走在前列,例如,海螺水泥的生产,人造太阳实验装置,语音技术,量子通讯等都是中国乃至世界的领跑者。

DSC_1213

与此同时,安徽的黄山,宏村,小岗村等都是闻名全国的旅游胜地,形成了旅游产业。安徽省人杰地灵,历史上出现很多名人,为中国的文化也增添不少的光彩。

王信说,今天,拥有108所高等院校,出过第一个华人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的安徽省,将在十三五期间致力于制度体系建设,强化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和共享发展。

他说,安徽非常重视新能源的利用和发展,安徽的公交车都已经在用新能源。因此,安徽的环境非常好,是养老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同时,他欢迎大家参加将在今年10月份举行的徽商大会。

DSC_1285

本次代表团成员还包括安徽中医药大学校长王健教授,安徽建筑大学副校长孙道胜教授,安徽博物院副院长郑龙亭,安徽省贸促会副主任许俊东,铜陵市外办主任沈永平和安徽省滁州市外办主任杨广兰。他们也分别从各自领域阐述了安徽的优势和走出去,渴望对外合作的愿望。

尤其是杨广兰主任讲述了滁州市成功争得了复制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的项目,更是希望有更多的海外投资商入住。

中国银行斯德哥尔摩分行总经理郭昕表示,中国银行愿意帮助大企业发展,实现共赢。

中国国航斯德哥尔摩营业部总经理朱津川也表示民航愿意大力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这对双方都有利。

出席会议的还有工商联副会长王俞力,华人餐饮协会会长吴俊博,华人高尔夫协会会长张巧伟,中国侨联青年委员徐力等。

安徽省代表团成员还包括安徽省外办出国处处长王年宝先生,安徽省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张业根先生,安徽大学教务处处长薛照明先生,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李虹先生和安徽省外办翻译彭雪女士。他们还将去哥德堡访问,然后将去英国考察访问。

 

为人类和地球的共同健康而努力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第三届斯德哥尔摩食品论坛刚刚落下帷幕,与会者一致认为要想让我们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生态,人们必须在吃的问题上做文章。

论坛主办者之一,斯德哥尔摩适应中心(Stockholm Resilience Center)执行主任约翰.洛克斯特罗姆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发现我们的生活方式其实不是十分健康,尤其是人们从素食向肉食的转变过程中,大批人等变得肥胖,得糖尿病的人数激增,进而人类的寿命不是变长,而是变短了。这警告人们要考虑健康的饮食,健康的生活方式。

人的饮食生产和消费消耗很多水资源,能源。因此,怎样吃,吃什么,吃多少其实是一件关系到人类健康和生态健康的大事。

尤其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量人口集中在城市,那么城市必然成为节能减排的领头羊。因为城市消费了大量的食品,城市也产生了大量的垃圾。如何发展好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英国大学食品政策研究中心教授替姆朗在接受北欧绿色邮报网采访时说,城市是联系国家和家庭的中间环节和纽带。城市肩负着节能减排的重任。城市是寄生虫,因为她消耗大量食品,产生大量垃圾,但有时,她甚至不知道食品从哪里来的。因此,城市如何节能减排有很大潜力和机遇,因为城市的排放太多。

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不能忘记农村。他认为中国那种城乡一体化,城乡互利合作的办法是未来。城市和农村不能分开,要有共生的理念和实践。

美国布鲁伯格学院公共卫生中心主任安东尼.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全球对抗生素的抗药性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课题。

他说,由于现代养殖技术里,饲养者喜欢在食品中参合抗生素,这样不但可以防病,而且可以让动物很快长胖。但这种抗生素的使用是没有必要的,用的久了,就会产生抗药性。

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人类目前研究的抗生素就那么几种,一旦产生抗药性,就没有任何新的药物可以替代,所以,他呼吁人们必须慎用抗生素,在没有必要的时候,请不要用。

出席会议的有来自中国上海的刘佩琦女士。她说,中国经济发展世界瞩目,但同时,中国的肥胖和糖尿病问题也十分严重。中国人口占世界五分之一,中国的糖尿病和肥胖数量却达到了世界三分之一。因此,急需改变生活方式。她所在的中美清洁能源合作组织就推广了一种培训儿童健康生活方式的节目,放在电视黄金时段播出。效果很好。

在两天的论坛中,很多公司,城市,专家和学者纷纷提出各种破解挑战的方案。

正如约翰罗克斯特罗姆教授说的,论坛不可能发现一种万灵药,而是要让各个部门在各个领域发现各种方法来应对可持续发展的挑战。现在是开始行动的时候了。

头条要闻:挪威公主麦特.玛丽主持斯德哥尔摩食品论坛营养发布会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挪威公主麦特.玛丽(Mette Marit)14日在斯德哥尔摩食品论坛上主持营养调查发布会并组织讨论。

出席讨论会的包括来自中国上海的刘佩琦(Peggy Liu)和马拉维的官员。

刘佩琦在美国长大,12年前到中国上海,开启了对父母和儿童进行营养知识普及的教育课程,采用简单的游戏方式,把节目放在电视的主流时段,让孩子从小了解营养知识。

她说,中国是在一代人之间经历了从饥饿到温饱到肥胖的全过程。中国人口占世界五分之一,但中国的糖尿病和肥胖人数已经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如果不采取紧急措施,人们担心,糖尿病和肥胖将使中国的社保体系崩溃。

不过,她对未来也充满信心。她说,因为中国发展比较快,人们知道原来什么样,现在什么样,所以,相信人们很快会明白什么是健康的食品和行为方式,然后,可以尽快改正。

中国知名外交家前驻法大使吴建民武汉车祸去世

北欧绿色邮报网综合网络媒体报道:中国知名外交家前驻法国大使吴建民18日在武汉因车祸不幸去世。

网友纷纷发布悼念文章,表示吴建民是个值得尊敬的外交家。1998-2003年任中国驻法国大使,2003年-2008年任外交学院院长。

以下转发正和岛微信文:

吴建民:不会出现冷战和两极体制

——2015年06月13日正和岛岛邻大会上的演讲

今天的题目是大树前头万木春(编者注:此为2015年正和岛岛邻大会的主题),什么是大树,我的理解是我们今天生活的这个世界大的环境,这个非常重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成就很大,这个成就是怎么来的?我认为跟世界大环境密切相关,要不然我们30多年不可能取得这么大的发展,这个大的环境是什么?

邓小平在八十年代初用了非常简洁的语言概述为“和平和发展”,跟过去相比,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说明“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过去了,时代主题变了,游戏规则也会变。这个道理是非常清楚的,但并非所有人都懂。

6月1号和6月2号,我在伦敦出席英国皇家战略研究所的年会,会上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个教授在会上讲了这样一番话,他说回顾进入新世纪后美国的外交政策就会发现,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犯了大错、在亚投行问题上犯了小错,当时很多与会者都认同他的看法。但是他没有说美国为什么会犯错,后来轮到我发言的时候,我就讲了美国为什么会犯错误。

在我看来,美国把时代看错了、把游戏规则也看错了,因为世界变了。“战争与革命”时代的游戏规则是“零和”——我胜你败、我赢你输、我得你失。当进入以“合作共赢”为规则的时代后,美国人确依然在用零和游戏的规则看世界。

在人类历史上的很多世纪里,战争曾经是威力无比的。国与国之间发生了外交争端如果通过谈判解决不了的话,就诉诸武力,一打就能解决一切问题,直到打得双方都接受战争的结果。

但是世界变了,请大家看一看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人打的两场半战争(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结果是越打越乱。今天中东、北非的乱局,很多人都说美国的责任很大,是打出来的,今天中东人民所经历的灾难是美国人造成的,美国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以为他看错了世界,现在战争没有那么大威力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

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时代,给中国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但是世界的变化并非所有人都看得清楚。

不久前美国刮了一阵风,说安倍访问美国,美国以高规格接待,双方也达成了防务方面的协议,美日的联盟在加强。美国人又说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双方签订了250亿美元的协议,他们的结论就是新的两极体制正在出现、新的冷战正在开始。

但真的是这样吗?美国、日本军事同盟,上世纪就签订了,现在在加强,这个军事联盟确实是存在的。但中国和俄罗斯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去年国内一种呼声很高,有些人认为中国应该同俄罗斯结盟。但是在去年11月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坚定地说,中国坚持不结盟原则。

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如果中国同某些国家结盟了,那新的冷战就真的开始了,这个世界就不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了。中国的不结盟方针是考虑到自身的利益、考虑到世界人民的利益作出的决定。

所以,我想中国不同人家结盟,有什么新的冷战呢?有什么新的两极体制呢?不会出现,所以大的环境没有变,对我们来讲非常重要。

中国有些评论家讲得振振有辞,美国为什么会看错时代?有两大因素在起作用:

 

因素一:惯性思维。

零和游戏、零和博弈在人类历史上存在了大概几千年,冷战期间更是如此,几千年的惯性是非常强大的,惯性思维特点是,人们就这么去做,他不去想道理,他已经习惯了,这个是非常值得注意的。

 

因素二:利益驱使。

现在世界上有很多利益集团,美国的军工集团就是一个,世界越紧张、越冲突、越爆发战争,他们盈利越多,所以就不断煽动,这样的利益集团在全世界都有。

这两大驱动使人们在看当今世界主流的时候,会看不清楚导致误判。今天在讲“大树前头万木春”,我是认同这个观点的,我的理解是世界大的环境没有变,中国人所面临的战略机遇期没有变,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没有变。

所以今天中国人、中国企业家创业的大环境是好的,我希望大家珍惜这个环境,在第四次创业大潮当中大显身手,谢谢大家。

吴建民简历:

1939年3月30日 出生于重庆,汉族

1959 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文系,分配到外交部。外交部安排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再读3年翻译班(研究生)

1961 借调到团中央国际联络部

1961—1965 世界民主青年联盟总部(布达佩斯),任代表翻译

1965—1971外交部翻译室

1971—1977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三秘、二秘

1978—1979 外交部北郊干校劳动1979—1983 外交学会欧洲处

1983—1985 外交部政策研究室一秘、处长

1985—1989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

1989—1990 中国驻比利时王国使馆、驻欧共体使团政务参赞、首席

1991—1994 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发言人

1994—1995 中国驻荷兰王国特命全权大使

1996—1998 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常驻代表、特命全权大使(1996年8月提为副部级)

1998—2003 中国驻法兰西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2003.6.27—希拉克总统授予荣誉勋级会大将军勋章

2003. 7— 2008.4外交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外委会副主任

2003. 12.12—国际展览局主席

2005.3 —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

2008年4月30日卸任外交学院院长

今日头条:南海问题的真相

北欧绿色邮报网特约授权发布中国驻瑞典大使陈育明就南海问题撰写的署名文章。

       南海问题的真相

作者 中国驻瑞典大使 陈育明

中国驻瑞典大使陈育明
中国驻瑞典大使陈育明

近来,南海问题成为国际上关注的热点。一些善良的人们在问:南海问题的渊源是什么?中国为何不接受“国际仲裁”?个别别有用心的人甚至妄称中国“恃强凌弱”、“不遵守国际法”。为此,我愿就此做些介绍。

一、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并开发了南海诸岛。历史上是中国政府通过行政设置、军事巡航、生产经营、海难救助等方式,对南海诸岛进行持续有效的管辖。早在公元前200年的汉朝,也就是西方的亚历山大大帝时期,中国就已经在南海地区从事经常性的渔业、种植和海运等活动。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把南海称为“涨海”,把南海岛礁称为“崎头”。自唐朝以来,中国政府持续在南海地区行使管辖和行政权力,包括建立行政机构、开展海事巡逻、天文、气象观测、开发管理资源等活动。上述事实已通过大量中外考古发现、历史文献,包括古代地图、海图等得到证实,如明清时期形成的航海指南《更路簿》,更是详细记载了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数十处地名,不少沿用至今并被各国航海家广泛承认和采用。英国海军部测绘局1868年编制的《中国海指南》一书就明确记录了南沙群岛仅有中国人生产、生活的事实。

二战时期,日本曾于1939年起一度侵占了部分南海岛屿。战后,中国依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收回了被占岛屿,并通过正式命名、出版地图、派兵驻守等形式,从法律和事实上对南海诸岛行使主权。上世纪70年代以前,国际社会包括菲律宾等南海沿岸国家从未就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提出过质疑。当时有关国家还以外交照会、出版地图、国际会议等方式公开承认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只是联合国某机构调查称南海有石油后,菲律宾等国才开始趁乱陆续侵占南沙群岛岛礁。根据国际法,非法窃取的东西不能产生法律效力,这种非法占据不是有效管辖,时间再长也改变不了主权属于中国的事实。

二、中国一直是南海和平与稳定的坚定维护者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不断听到个别国家暗示中国岛礁建设可能导致南海“军事化”。事实上,近年来南海确有军事化的危险势头:一是周边部分国家强化非法侵占,部署兵力和军事设施;二是一些域外国家加大在南海地区的军力部署,炫耀武力,鼓动域内外国家拉帮结派。偏偏有人“选择性失明”,对其他国家的军事部署和自己显示肌肉避而不谈,反而指责中国打破南海“现状”,执意把南海“军事化”同中国南沙岛礁建设联系在一起。中方在有关岛礁上的防御设施是有限的,完全用于自卫目的,“军事化”这顶帽子无论如何扣不到中国头上。中国并不是第一个在南海进行岛礁建设的国家,相反中方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把有关岛礁进一步“民事化”,增强在南海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中国岛礁的灯塔已经并将继续为众多往来商船照亮航路。

三、中国不接受“南海仲裁案”合法合情合理

客观地讲,菲律宾将本应通过双边谈判解决的争端单方面、强行递交“仲裁”,这不是什么法律和正义问题,而是一出披着法律外衣的政治闹剧。中国“不接受、不参与、不承认和不执行”的立场完全符合包括《公约》在内的国际法,是尊重国际法、维护《公约》完整性和严肃性的行为。

第一,尽管菲律宾对南海仲裁案进行了精心包装,但实质依然是领土主权和海洋划界问题,超出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调整范围。《公约》开宗明义地指出,公约宗旨是在妥为顾及所有国家主权的情况下,为海洋建立一种法律秩序。也就是说解决领土争议不是它的事,而是其他国际条约的事。在国际法上,菲律宾领土范围有明确的规定,菲领土的西部界限为东经118度线,而中国的南海岛礁完全在东经118度线以西。南沙群岛和黄岩岛远在上述条约规定的菲律宾版图之外。

第二,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仲裁,违反双边谈判解决争议的协议,是背信弃义的行为。中菲在双边文件中早已就通过双边谈判解决南海有关争议达成了协议。《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也有明确规定,由直接有关的主权国家通过友好磋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它们的领土和管辖权争议。菲方在2011年还与中方共同发表声明,承诺坚持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争议。可菲律宾为达目的不惜谎话连篇。它一方面拒绝与中方按照共识妥处争议,另一方面却声称已穷尽了双边手段;一方面声称其仲裁诉求不涉及领土主权和海洋划界问题,另一方面却紧紧围绕着中国的主权和海洋管辖权做文章。

第三,菲律宾单方面提起仲裁,是对《公约》仲裁程序的滥用。2006年,中国根据《公约》第298条作出排除性声明,将涉及海域划界、历史性海湾或所有权、军事和执法行动等方面的争端排除在《公约》争端解决程序之外。包括中国在内的约30个国家都作出了类似声明,构成《公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菲律宾单方面提起仲裁,侵犯中国作为《公约》缔约国享有的自主选择争端解决方式的权利,侵犯了《公约》的权威性、完整性。

不难看出,这种所谓仲裁是非法的、无效的,我们始终坚持不接受、不参与、不承认和不执行的立场,就是要坚守国际法的底线。中国始终坚持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领土争端和海洋划界争议,通过制定规则和建立机制管控争议,通过开发与合作实现互惠共赢,坚持维护南海航行和飞越自由及南海的和平稳定。中国已通过平等谈判的方式与周边14个陆地邻国中的12个解决了陆地边界问题,划定和勘定的边界长度达2万公里,占中国陆地边界总长度的90%。2000年中国与越南划定了北部湾海上边界。中国将继续本着互相尊重和平等协商的原则,与直接有关当事国解决南沙领土主权与南海海洋划界争议。这是中国遵守国际法和与有关国家达成的协议的体现,也是中国基于对国际实践的认识和丰富的国家实践做出的选择。

世界上很多国家以及很多国际法专家都公正、专业地发表了严肃的意见,表达对中方法理主张的认同,指出仲裁庭的裁决结果不具有国际法效力。

公道自在人心,真理越辩越明。我相信朋友们在了解真相后,更会支持我们将南海真正建设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

 

主编:陈雪霏

在瑞典装修房子垃圾怎么办?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今天上午,一个朋友对我说,他的邻居向他吼,说务必把他家门前的垃圾尽快清走。否则,无法忍受。

 

无巧不成书,我们家邻居也是一样,把垃圾袋,还是绿色垃圾袋放在我们楼门前马路边上,好几个星期没有清走,结果业主委员会的人两次督促我们家,要求我们把垃圾清走。因为我们家也正在装修,但是,垃圾确实不是我们家扔的。我们被冤枉了,于是我老公怀疑垃圾是另一家的,直接去问她,“门前的垃圾是你们家的吗?”“不是。”

 

她矢口否认。据了解她还是一名律师。我老公不甘心,于是到垃圾堆里乱翻,翻来翻去,没有我们家的东西,问我们的装修工人,他说我们没有扔垃圾。我老公翻出一个旧烤箱,还有一些标志性东西,然后直接又去问,请你们看看,那垃圾袋子里有烤箱,那是不是你们家的?这回他们不得不承认,那确实是他们家扔的垃圾袋。

 

这里出现一个问题,就是主人不知道垃圾到底该怎么处理。那么我们家是怎么处理垃圾的呢?

 

因为我们有两个厨房,早在三年前,我们就用另一个厨房了。我们装修这个厨房的主要原因是水管子年久失修,漏水了。水都漏到楼下的垃圾站里了。被业主委员会发现,然后,给我们打电话,我老公拿水盆子接了一盆水。没办法,第二天立即给保险公司打电话,给有关部门打电话,他们来测试湿度,发现超标,立即拿烘干机来烘干,同时,把厨房都拆了。地板业拆了。于是,我们不得不考虑重新装修,因为厨房本身也20多年了。尽管厨房古色古香。橱柜很有特色,冰箱很好,烤箱也非常好。于是,我们一样一样地把他们都打扫干净,放到二手网站上了。冰箱我们捐给教堂在郊区的一个活动地点了。橱柜被一个农场主买去了,他老婆说就喜欢这个样子的。烤箱卖给了一个摩洛哥人。这人正好开车要回摩洛哥,他就拿出500克朗说,谢谢你们。他自己把烤箱拉走了。

 

我们的东西能够有人欣赏,愿意继续使用,我们就很高兴,卖几百块钱是小事,主要是不需要自己花钱雇车把他们扔掉。就这样,我们基本上没有垃圾。装修工人来了,对我老公说,垃圾必须我们自己处理。

 

我们也经常看到周边邻居有大垃圾袋,原来,根据市政府规定,装修家庭业主要自己到固定地方去取大垃圾袋,花钱,然后,自己把垃圾送走,或者花钱找固定人来取走。

 

考虑到这个问题,我老公花了每周900克朗的价格买了一个车位,为装修工买的。结果他一个半星期就把活儿都干完了,所以,我们就不再给他留车位了。同时,我们产生的最大垃圾就是在墙上挖了一个门,这个门的垃圾,他立即放到车里拉走了。第二天及以后剩下的材料,和包装等垃圾,他都随时拉走了。因此,我们没有在门外扔任何垃圾。

所以,当老公受到业主委员会询问的时候,他有点儿恼火,直接去找肇事者了。结果,第二天,大垃圾袋被人用车拉走了。我们的楼前再现一片干净的街道。

 

我们经常看到楼门前有垃圾,那都是需要主人来处理的。

北欧绿色邮报网一周年访问量667467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该网站www.greenpost.se 注册于2015年5月,替代了原来的瑞中桥网www.scbr.se。www.scbr.se因为使用rapidweaver, 比较复杂,所以就没有更新太频, 而是用于商业公司运作方式。www.greenpost.se隶属于瑞中桥绿色科技文化公司,但是,以绿色新闻为主。目的也是传播绿色科技新闻和文化交流新闻发挥桥梁作用。但更高一层次。

Green post 一出炉,立即受到欢迎,六月四日访问量高达5941.但此后,维持在2000左右。一开始一段时间也受到spam的困扰。后来,管住了,但依然时不时有侵袭。

但总的来说,北欧绿色邮报网是一个比较干净的网站,没有广告,只有积极的,正面的有意义的新闻,音频和视频。

北欧绿色邮报网的宗旨就是要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实事。同时,积极推动中瑞文化和绿色科技交流。

请多关注北欧绿色邮报网。如果您想支持该网站,也非常欢迎。

bankgiro: 840-7157.

联系方式:info@greenpost.se

chenxuefei@greenpost.se

视频:瑞典浓情端午文艺演出(十五)- 端午诗会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瑞典两湖同乡会和瑞典华人文化交流联合会5月29日在斯德哥尔摩联合举办浓情端午最炫民族风文艺演出。

压轴大戏是端午诗会。唐梓皓小朋友流利地带点儿屈原家乡的口音朗诵了屈原的著名诗作《离骚》片段。博得观众的热烈掌声。

王泽丰朗诵自己创作的《粽香情》。黄斯斯,石天晟,孙凯,Mattias, 映红,郑红和瑞典朋友一起朗诵了脍炙人口的宋朝著名大文豪苏轼的力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吕长琳的包粽子画面也十分引人入胜。陈雪霏录制。

头条要闻:瑞典华人华侨举办“浓情端午”最炫民族风文艺演出

视频:瑞典华人华侨举办浓情端午最炫民族风文艺演出(三)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瑞典华人华侨5月29日在斯德哥尔摩举办了隆重的浓情端午最炫民族风文艺演出。

著名盲人长笛演奏家吴晶和瑞典盲人图书馆副馆长爱娃.尼尔森一起为大家演奏《月亮代表我的心》和瑞典民族乐曲。陈雪霏录制。

视频:“浓情端午”最炫民族风文艺演出(五)太极武术

视频:“浓情端午”最炫民族风文艺演出(五)太极武术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瑞典华人华侨5月29日在斯德哥尔摩举办了隆重的浓情端午最炫民族风文艺演出。
瑞典华人武术大师中欧文化协会太极教练邢伟涛和他的学生Nico,吴逸飞一起表演太极和中华武术。陈雪霏录制。图/吴明

陈雪霏录制

陈雪霏录制。

头条要闻:瑞典华人华侨举办“浓情端午”最炫民族风文艺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