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文化与文学

挪威作家福瑟获得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10月5日,瑞典文学院常务秘书马茨.马尔姆斯宣布挪威戏剧散文作家琼.福瑟(Jon Fosse)获得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是因为他的创新性戏剧和散文给那些难以言表的以声音。

福瑟1959年出生在挪威西海岸的豪格顺德。他用新挪威语写作,有戏剧,小说,诗集,杂文,儿童书籍和翻译。现在他的戏剧是在世界上最广泛地演出作家之一,他的散文也在逐渐被承认。他的第一部小说《红,黑》发表于1983年。叛逆,感情生疏,涉及自杀的主题,从很多方面为他后来的作品定调了。

福瑟的作品在欧洲突破是在1999年在巴黎他的戏剧《克劳德.雷吉》上演。2002年《某人将到来》。即使在早期,以可怕的希望和摇摇晃晃的嫉妒,福瑟的作品很简洁明了。在他激进地减少文字和语言的时候,他用最简单的日常用语表达在焦虑和无助的情况下最强烈的感情。通过这个能力来唤起人们的方向迷失,让人接触到最深的永恒的体验,由此他也被看作是一个当代戏剧界的创新者。

在新挪威文学Tarjei Vesaas里,福瑟加进了强烈的地方联系,语言和地理方面都有,与现代主义艺术技术相结合。

诺贝尔委员会主席安德斯.乌尔松介绍说,到2021年,2022年他依然在创作,而且他的作品充满了图像和象征主义的特点。

2023诺贝尔文学奖将揭晓为瑞典文学院点赞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我为什么为瑞典文学院点赞呢?因为他们终于重新布置了新闻发布厅。以前也许是因为人多,他们在后面摆很多长椅却不用。让记者和来宾都站着。前面一个围栏,所有人都在围栏后边挤着,里三层,到外三层时就什么都看不到了。现在他们摆了长椅,让所有的记者和来宾可以坐着出席发布会,给人一点尊严!

16年前,我第一次来的时候,就建议他们,他们说,不,我们就是要让画面看着这么火。我心里很生气,但也理解他们的小心思。后来,我有几年甚至没有来。

但是,三年疫情后,我又来了。发现他们改变了。我为他们点赞!

2023年总台中秋晚会

解锁全新视觉体验

首次推出竖屏看秋晚经典唯美与现代科技的融合

竖屏再分屏体验更沉浸

9月29日晚8点中秋之夜CCTV4与央视中秋晚会,独家冠名商蓝月亮

诚邀大家

近距离感受秋晚舞台的魅力

竖屏看秋晚

掌上过中秋

CCTV4,赞102

除了解锁

全新竖屏“沉浸式”观看体验

这一次的中秋晚会,我们还在新媒体端的直播中为大家带来边看边买的贴心服务观看晚会的同时点击下方小黄车可以畅享蓝月亮洁净好物及洁净升级体验共度洁净中秋

关注

抖音@CCTV4

快手@CCTV4

微信视频号@CCTV4

央视频@CCTV4

新浪微博@CCTV4

今日头条@CCTV4

新浪新闻@CCTV4

百度百家号@CCTV4

CCTV4新媒体邀全球华人

同赏一轮明月

共庆中秋佳节

中国驻瑞典大使馆举办侨学界中秋招待会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八月十五中秋节,每逢佳节倍思亲。9月28日,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和夫人李丽红女士举办侨学界中秋招待会。旅瑞华侨华人,留学生,专家学者,中资机构代表等150多人欢聚一堂,共度中秋佳节。

崔爱民大使在致辞中向广大旅瑞侨胞致以节日问候和美好祝愿,介绍了中秋兼容并蓄,物绕年丰,和合共生的文化内涵,指出中国人民正义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做出重要贡献,为各国提供更多合作机遇。崔大使感谢旅瑞侨胞长期以来致力于增进两国人民友好,积极推进双方务实合作,希望大家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两国各领域合作结出更多硕果。

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大家欣赏着华人艺术家的精彩演出,品尝着家乡的月饼,共同祈愿人月两团圆,祖国永昌盛。

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眼中的齐白石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9月13日,在斯德哥尔摩东亚博物馆的北京厅,来访的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向在场的观众介绍了齐白石的一生。

齐白石的老家就是这个样子,在湖南省湘潭市,是毛泽东的老乡。这房子前面很平坦,有稻田,后面是树,据说风水非常好。容易出人才。

早期齐白石就是临摹名人字画。

真有天然之趣是齐白石的画作特点之一,他画什么都是非常逼真,看着很天然,活灵活现,字画同步,静中有动。

画八仙之一李铁拐挠痒痒,非常入髓。

画中有字,字画同步。

老当益壮,很有神的老头儿!

建国初期大建工厂的污染非常真实。

和平鸽获奖

同样是用墨,反映出来的是不同天气状况。

2008年张艺谋导演奥运会之前到北京画院去找灵感,结果找到了这样的画卷。

三联生活周刊封面人物。

齐白石送给毛主席的四幅画。

中西猫的对比

中西画家的对比

齐白石的画上邮票了。

齐白石画的12生肖上邮票了。

中西对比

齐白石作为大师给我们的启示是一生坚持不懈,88岁依然做虾画,篆刻的月字画了个半圆,意思是过犹不及,不能画满,奔在圆满成功的路上其实是最愉快的。

齐白石喜欢画荷花,因为与和平的和字谐音,表明齐白石希望和平,渴望和平,盼望和平。当今世界,我们更希望和平。

再访齐白石艺术展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上次采访开幕式的时候,后来电池没电了。9月23日再次有机会到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采访,于是重温了一遍齐白石的艺术作品。

记得有一次看到对齐白石的介绍,说他结果好几次婚,也有很多孩子。所以,当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教授说齐白石小时候身体不太好时,我绝对不同意这个观点。不过不爱干农活儿是真的。他十三四岁就开始学习雕花木工。那就是齐白石艺术生涯的开始。我想他不爱干农活儿就是他真的不爱干农活儿,而他的真爱是艺术。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 [46]  [56-57]  ,汉族,湖南湘潭人 [20]  ,名璜,字萍生,号白石、白石翁、老白,又号寄萍、老萍、借山翁、齐大、木居士、三百石印富翁,中国近现代书画家、书法篆刻家 [29]  ,其主要绘画作品有《墨虾》《牧牛图》《蛙声十里出山泉》《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等,著有《借山吟馆诗草》《白石诗草》等诗集,出版有三卷本《齐白石作品选集》《齐白石山水画选》等画册。 [1]  [4-5]   [28] 

齐白石于1877年做木匠学徒,次年改学雕花木工;1888年,弃凿学画,先后师从萧芗陔、文少可、胡沁园、谭溥等;1889年,师从诗人画家陈少蕃学习诗文;1894年,任笼山诗社社长。1899年,师从经学家、文学家王闿运学习诗文 [10]  ;1902年,出游陕西、北京、江西、广东、广西;1919年,定居北京,从陈师曾劝,始行变法;1926年,任教于国立北京艺术专门学校;1946年,赴南京、上海举办个展,并任北平艺专名誉教授;1949年,当选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委员;1952年,获聘为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央文史馆研究馆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席、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 [5]  ;1953年,获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1954年8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12月,当选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通讯院士 [6]  ;1957年,任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9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这个简介来自百度百科)。

内蒙古非遗艺术展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展出受欢迎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9月23日,斯德哥尔摩风和日丽,秋高气爽,斯德哥尔摩国王花园一片热闹,而坐落在其旁边的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则迎来了新一波中国客人。他们是来自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们的艺术作品展吸引了很多参观者。

体验制作蒙古刺绣作品。

乌拉特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娜仁高娃接受本网记者采访。

乌拉特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娜仁高娃告诉本网记者说,乌拉特刺绣融合了绘画、纸样裁剪、手工捻线以及绣制等多重工艺,是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乌拉特部落曾从呼伦贝尔游牧至阴山南、北,与不同地域的文化互融互通,为乌拉特刺绣的独特风格和精湛技艺注入了深远的内涵。这一传统技艺根植于内蒙古的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中、后旗,以及包头市的部分地区。

乌拉特刺绣采用手工捻线,使绣线坚韧而紧密,这种特殊的线材处理技巧赋予刺绣作品丰富的立体感和纹理层次,使其作品坚固耐用。在刺绣过程中,乌拉特刺绣常运用梳子针法(在蒙古语中发音为:samnajihadhvhv)。这种刺绣针技法对起点和落点的准确要求颇高,每一行针线都必须紧密相连,不得有丝毫间隙。乌拉特刺绣在图案设计上更是别具匠心,以夸张而高度概括的表现方式,展示了自然界花草等元素的神韵。巴达玛花作为代表,不仅在外在形态上寓意坚韧与茁壮,更代表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乌拉特刺绣以深刻的文化内涵与卓越技艺成为内蒙古地区的非遗明珠,见证游牧智慧传承,展示中华多彩文化,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源和鲜活的实践。

他们这次来到瑞典的主要目的是要让瑞典人能了解乌拉特刺绣的优美手工艺,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快乐。

佟金峰是内蒙古木版画的传承人。他的展览主题是草原情。这里展出的作品都获过大奖。

本次展出将和齐白石艺术展一样一直展到10月27日。很多观众表示,文化中心现在的内容可真丰富多彩了!

图文 陈雪霏

视频可能需要点时间。如果看不到就是因为文件太大了。

中欧文化协会组织会员观看齐白石艺术展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9月19日下午两点,中欧文化协会组织会员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观看齐白石艺术展。

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主任李蕊和大家亲切留念。

齐白石是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画家。他的虾非常有名。他的艺术特点是诗歌和绘画结合,花草上面都有鸟或蜻蜓,动中有静。

齐白石生活在战乱年代,却总是积极乐观,他写的小篆,花好月圆的月是半圆,吴洪亮校长认为这体现了齐白石老先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奔向更好的方向。

他喜好和平所以总爱画荷花。

陈雪霏会长首先向新会员介绍了中欧文化协会的情况。中欧文化协会成立于2014年,每年几乎都搞音乐会。然后她为大家讲解了齐白石的一生和他的 艺术人生。齐白石活了97岁。临走前告诉家人,2000多张画都捐给北京画院。

他到88岁还在画虾,但那时他已经画得非常好了。他的座右铭是不喜平庸,不厌雷同。

本次艺术展的布展非常好,人们到了这里,看到幽暗的竹帘和轻柔魅力的音乐,真的让人享受。大家都觉得文化中心耳目一新了,好展连连!

看完艺术展,大家还看了电影《明月几时有》,原来以为是个浪漫的爱情故事,结果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片子,很凄惨。值得深思。

活动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很高兴协会能经常组织活动。

本次展览将持续到10月27日,大家可以预约经常去看。booking@cccstockholm.org.

北京画院艺术系主任陈倩教瑞典人书法深受欢迎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继9月12日北京画院艺术系主任陈倩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齐白石艺术特展之际进行小篆书法表演之后,9月13日,在东亚博物馆,陈倩主任再次与瑞典书法爱好者们互动,一笔一划地展示小篆的写法。

同学们都很认真地学,最后,写好花好月圆。

一个半小时以后,大家都高高兴兴地拿着自己写好的花好月圆,感觉非常好。

后续报道: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讲述齐白石的“不喜平庸不厌雷同”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9月13日,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在斯德哥尔摩东亚博物馆举办讲座,图文并茂,甚至加视频动漫,专门介绍中国艺术大师齐白石的一生。他讲座的题目就是齐白石的座右铭,八个字:不喜平庸,不厌雷同。

吴院长说,齐白石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与毛泽东是老乡。而且他们俩都是摩羯座。齐白石活了97岁。

他年轻时身体不是特别好,不想当农民,后来当工人,但是,当家装工作中雕花的那种艺术工作。后来,他开始临摹别人的作品。他临摹八大真人的作品。

然后,他深入生活,画生活中的花鸟草虫。在中国画中,有诗词歌赋,花鸟,草虫,人物,也分工笔画和写意画。

吴洪亮说,齐白石就是在各个方面都很有造诣的一个全面性艺术家。他不单纯画画,还在画上作诗,写字。有的时候就留下空白,叫留白,给画上的花鸟以空间,活动的空间,也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吴院长说,看齐白石的画,感觉太逼真,太细腻,就拿这个昆虫来说,让人感觉跟实验室里的实物标本有什么区别吗?

通过吴洪亮院长的讲解让我们了解到一代名家是怎样炼成的。齐白石是一个坚持不懈不断进取的人。一生一直都勤勤恳恳一直作画,从来没有放下笔。到88岁还在作画。而且做的更好。他的诗词也有造诣,而且诗画一起创作,感觉是全才。

他生前肯定也是广交朋友,广结善缘。去世前把自己的作品都捐给了国家。这是多么高尚的人啊!相比之下,有很多人因为太自私,或者为了保护自己的私人财产,而遭到批斗,甚至死亡。实际上,这也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亲爱的读者,感谢您的关注和阅读,如果您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给我反馈:WeChat chenxuefei7, email. chenxuefei7@hotmail.com ,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请帮忙多多转发。 如果您有意支持我们,也可以通过

bankgiro: 840-7157, 给我支持。我们将万分感谢!

相关链接:

花好月圆——齐白石艺术中秋特展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隆重开幕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9月12日,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举办《花好月圆——齐白石艺术中秋特展》专场品鉴活动,瑞典文化艺术界,包括瑞典知名博物馆、美术馆、画廊、拍卖行负责人,以及艺术家、汉学家等业内人士应邀出席。

走进展厅,竹帘、琴桌、翠竹营造出具有东方美学和中国意境的展览空间,观众在此可以亲身体验中国古人手把书卷的乐趣,书法交互屏幕和北京画院老师的现场展示让观众体验读诗书写的意境,带来耳目一新的参观体验。

北京画院吴洪亮院长对展览作品进行了深入讲解,齐白石的诗、书、画、印“四绝”独树一帜,艺术风格自由、自然、自在,令瑞典观众叹为观止。

吴洪亮院长研究齐白石已经有20年了。他说,齐白石是19世纪到20世纪一位传奇的艺术家,也是1000多年来中国水墨画艺术发展的集大成者。他27岁以前当过农民、后来当过木匠、再后来成为诗人、教师,职业画家,最终获得“国际和平奖金”,以及“人民艺术家”称号,成为世界级艺术巨匠,齐白石的人生经历丰富且精彩,这与其“不喜平庸”,“不厌雷同”的个性与品格有极大关系。

齐白石在中国是最广为人知和深受喜爱的艺术家,齐白石艺术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性名片之一,2023-2024年北京画院启动了“纪念齐白石诞辰160周年”全球活动。

2023年9月12日至10月27日,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北京画院和中国对外艺术展览有限公司主办,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北京中展丹青展览有限公司承办的“花好月圆——齐白石艺术中秋主题特展”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举办。

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文化参赞,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主任李蕊表示,此次活动既是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2023年“天涯共此时——中秋活动的重要特展,也是齐白石全球巡展的重要一站。齐白石展览不仅有利于加深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而且有利于促进国际艺术文化的共享与交流,展览一开幕,就受到当地观众的欢迎和喜爱。

吴洪亮院长说,因为展览恰逢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因此,本次巡展以“花好月圆”为主题,以此呈现一场东方艺术盛宴。

月 齐白石 43.5cm×32cm 轴 1947年 北京画院藏

古人云,“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用来比喻事物繁盛到极点就会走向衰落,而作品中的题跋“残月增满”,皆是齐白石对自己的激励与期许。

吴院长特意向大家介绍了这个月字,解释了为什么是这个形状。主要目的就是要向完美努力,走在达到完美的路上才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

红荷鸳鸯 轴 133cm×33cm 无年款

荷花一直是中国画家喜爱的题材。盛夏,荷花红艳,莲叶如碧;入秋,花瓣凋零,莲蓬直立;深秋,莲叶枯萎,满池萧瑟。齐白石,用一管毛笔,画出了四时之景,定格了时间,留下了自然的美好。

吴院长介绍说,齐白石的画作有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静中有动,人们可以看到画中的鸳鸯,荷花上的蜻蜓,或者是蜜蜂,都是非常有生命力,有动感的,活波可爱,充满希望。同时,他的画非常细腻,让人感觉能听到声音一样。齐白石一生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战乱年代,但是,他喜欢画荷花,因为荷花象征着和平,与和平的和同样的发音。

共鸣白石艺趣

齐白石的作品具有天然之趣,雅俗共赏之妙,他将中国民间美术中“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吉祥文化融入作品当中。例如,被合称为“四君子”的梅、兰、竹、菊,在齐白石笔下,不只有传统文人所吟咏的野逸高洁,还增添了幸福长寿的美好寓意,其艺术形象尽现齐白石的真趣与巧思。

时值中秋佳节,观者可以赏作品中的巧思与真趣,感受其蕴含的美好祝愿,共赏满月,共度金秋。

齐白石以画虾著称。以上是他88岁时画的虾,真是活灵活现。他一生勤恳,步入老年仍笔耕不辍,其艺术造诣与个人品质对“人民艺术家”之称当之无愧。

共赴国画之约

齐白石笔下的大写意花卉,兼具天然纯粹之美与匠心独运之妙,其中“红花墨叶”风格的作品最为经典——艺术家不仅让浓艳的重彩与多重墨色相得益彰,而且还运用了没骨与线描相结合的画法,表现出“似与不似之间”的国画意境与趣味。 展览活动期间还包括齐白石艺术的多场讲座和体验活动,观者可以到场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如沉浸式参观“齐白石画室”,观摩创作过程,使用中国画创作工具,如国画颜料、毛笔、砚台,以及宣纸等,从中体会笔、墨、纸、砚的独特质感与作画技法,体悟国画艺术的表达逻辑与审美趣味。

  齐白石“红花墨叶”写意风格,打破了传统文人花鸟画以水墨为主的模式,不仅色墨对比强烈,而且笔墨收放自如。高纯度的花瓣浓艳大气,浓淡的墨叶也充满节奏感,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

巡展将持续到10月27日,瑞典观者可以到场共赏齐白石的艺术精品,邂逅一位“不喜平庸”的中国艺术巨匠,拥抱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参观者通过讲解,更多地了解了齐白石的作品以及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脉络。对老艺术家的哲学和审美思想及其惟妙惟肖的表达表示高度赞赏。

画展中间,观众还品尝了中国小吃,听了郝景霞表演的昆曲,中间还伴随着优美的音乐,不得不说,本次展览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中国文化元素,闲情雅致的氛围非常明显。参观者还可以看画册,看卷轴画,也可以体验一下书法,同时,里边还有动画,虾的革命,以及电子版的画。

可以说,内容丰富,值得细细品味。本次展览将持续到10月27日。明天,在东方博物馆还有一个交流会。

图/陈雪霏,文/陈雪霏,张紫薇

比利时中医药联合会在比利时那慕尔春节庙会展示中医药文化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中国文化是抹不去的乡愁,是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开花,生根发芽。三年疫情过后的2023年 1月28日正月初七,中国驻比利时使馆会同旅比华侨华人社团联盟在比利时瓦隆大区首府那慕尔市成功举办“中国春节游园庙会”活动,将“温暖迎春”系列慰侨活动推向高潮。驻比利时大使曹忠明和夫人杨青、那慕尔省省长马特恩、那慕尔市代市长奥斯贝出席活动并致辞,江苏省副省长徐缨以视频方式致辞。

上千名旅比侨胞和当地居民参加了纳慕尔春节庙会,现场熙熙攘攘,人头攒动,气氛喜庆热烈。在游园庙会活动中,江苏省通过精美的文化展台展示了“水韵江苏”之美;中餐大厨为前来逛庙会的民众带来舌尖上的中国;中外书法爱好者们在宣纸、卷轴、扇面上展示中国书法,小朋友们在中国老师的指导下参与剪纸、制作中国传统花灯、绘制京剧脸谱。此外还有瓷器展示及鉴宝、茶艺表演、兔年生肖设计大赛作品展示等活动,而传统舞狮、民族舞蹈、太极拳等精彩表演更是吸引了当地民众。

比利时中医药联合会的资深中医师也在现场展示了体现东方健康养生理念的中医药文化,中医师还在现场“把脉”问诊。中医药联合会把散发浓浓的中草药香的中药大锅汤带进现场,让当地政府官员和民众品尝到了中药的芬芳。在这么喜庆祥和的氛围中过大年,弥补了我们思乡之情,同时也让我们扎根于这块土地而又不忘中国的传统习俗!

【中医抗疫/新七碗茶歌】

文/陶丽玲(比利时)

寒冷的大地在震颤

孤独的星球在呼唤

人类啊

已经有太多的苦难

谁能穿透这层层的荒诞

消除这无穷的迷乱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

岂能只是望洋兴叹

神奇的养生茶

带着满满的温暖

藿香、陈皮、金银花

不惧可恶的新冠

一碗润喉,二碗发汗

三碗搜枯肠,四碗精神焕

五碗六碗七大碗

习习清风散

从喜马拉雅到阿尔卑斯山

传统的中医药如山花烂漫

兔年的钟声响起

让我们奏响一曲中医礼赞!

(图文由比利时中医协会供稿)

编者按:比利时事实上也是新冠重灾区。但是,由于它是欧盟的首都,由于它的开放,那里的人似乎更加坚强。今年七月底八月初两次在比利时机场经过,感受那里一切都恢复正常,商业氛围浓厚。中国南方航空公司的大广告牌,天坛的美景在机场闪亮登场。

另外,笔者也敬告读者,本网从现在开始与比利时中医协会合作,开辟北欧以外的欧洲战场。欧洲其他国家的朋友,企业,协会如果需要宣传报道的,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愿意与更多的真诚伙伴合作。三年疫情已经过去,大灾大难,我们扛过来了。虽然说,大病如抽丝,要真正的恢复还会需要一段时间。任何大潮都需要三年以上,甚至是十年八年的潮起潮落,无论发生什么,唯有坚守和冲锋才是硬道理。2023年已经是重启之年,让我们坚定信心,互相勉励,互相帮助,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让我们继续守望相助,并积极行动起来。还是那句话,只要流动起来,一切都会走上正轨!

北欧绿色邮报网总部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覆盖北欧五国,瑞典,挪威,丹麦,芬兰,冰岛,还有荷兰,比利时等。

微信:chenxuefei7

Email: chenxuefei7@hotmail.com

电话 00 46 708261336

www.greenpost.se

www.chinaeurope.eu

www.chineseonline.se

相关链接:

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出席“中国美食节”

本周文化信息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8月29日到9月3日重要文化信息一览:

8月29日晚6点北欧文学奖委员会作家与丹麦作家谈文学批评。

斯德哥尔摩艺穗节(Stockholm Fringe Festival) 于8月29日开幕,9月2日闭幕。https://stockholmfringe.com/

这个节日提供多领域的盒饭型的活动,传统与非传统都有。今年在斯德哥尔摩将在17个地方举行120场活动。来自20个国家159个作品。包括舞蹈,展出,音乐,表演,舞台剧,话剧等等。

#STOFF2023 offers over 120 events created by over 60 acts involving 159 creatives from over 20 countries 

The FRINGE is a multidisciplinary smörgåsboard of live events in traditional and unconventional settings. #STOFF2023 will be presented across the city and region of Stockholm, with over 17 venues hosting local and global talent! On the menu: Dance / Installations/ Music / Performance / Site-Specific / Spoken-Word / Stand-Up / Theatre

著名华人摄影师李亚男的《红心》作品展在诺贝尔大厅开幕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6月27日上午11时,斯德哥尔摩音乐厅门前挤满了人,瑞典著名华人摄影师李亚男的《红心》作品展在诺贝尔颁奖大厅隆重开幕。

开幕式以音乐开始,两名小提琴手为观众和记者们演奏了优美的旋律。

半小时以后,斯德哥尔摩音乐厅馆长卡塔里娜.斯万松宣布,瑞典著名华人摄影师李亚男的《红心》图片展正式开幕。首先,由斯德哥尔摩音乐厅CEO和总裁斯蒂芬.佛师伯格和李亚男来介绍本次展览的情况。

斯蒂芬.佛师伯格:《红心》这个名字来自于斯德哥尔摩音乐厅的设计师腾博的愿景,就是希望在这里建一个人与人相会的地方,人们可以购物,也可以穿上漂亮衣服来这里聚会。2016年,李亚男的摄影作品米勒斯雕塑公园的作品在这里展出,非常成功。所以,那时我们就想选择你来拍摄。 亚男,你什么时候开始对摄影感兴趣的?

李亚男:其实,我在大学期间就对照相感兴趣了。虽然我是学电影的,但是,我对摄影更感兴趣。所以,我就一直搞摄影。因为我觉得摄影图片可以对人产生更深的印象。

斯蒂芬:原来你是哈苏相机的大使,是吧?

李亚男:是的,2004年,我得到为斯德哥尔摩市政厅拍照的机会。要拍摄一本书。我决定用哈苏相机照相。当时,获得了哈苏相机大使的头衔,但这也是通过很多工作获得的。

斯蒂芬:2016年,在这里举行了米勒斯雕塑公园的作品,同时,外面有年轻音乐人演奏音乐,结果很受欢迎,75000人来观看。你能不能讲讲那次展览?

李亚男:对,2016年,我在这里展出了米勒斯雕塑公园的作品。那时,就差十年就是斯德哥尔摩音乐厅100周年。当时,咱们就探讨要拍摄音乐厅百周年图片集。那时,我们就想用10年时间来拍摄一本书。我研究了世界很多著名的类似的地方,到2019年,有了思路。才决定敲开你的门接受这个任务。

斯蒂芬:是的,在音乐厅百周年之际,我们希望有一部影集反应音乐厅的历史和故事,在不同时期,展示音乐厅不同的工作。于是,我就把钥匙交给了亚难。(说着,他从自己兜里掏出钥匙做示范)。我们对他没有任何限制,我们让他在这里随便自由地拍摄,就是反应音乐厅的生活。你可以在哪里拍,什么时候拍都行。那是2019年。

李亚男说:是的,2019年,我来找的你,非常感谢你对我的信任。这是一个时间很长的项目,但是,我们已经在半路上。结果,2020年3月份突然来了新冠疫情。当全世界都在关闭的时候,你们依然通过网上直播,向外传播音乐,让音乐陪伴人们,我的心灵被触动了,印象非常深刻。我对你们的勇敢表示感谢,感谢你们用音乐陪伴人们度过艰难时刻。

斯蒂芬请大家用自己的眼睛欣赏这些不同的瞬间,有独自一人的孤独瞬间,有集体的团结协作,有保持距离的,有戴口罩的,也有不戴的。很多很多感人的瞬间。

李亚男也对合作者一一表示感谢。

斯蒂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展览展示的是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在疫情期间坚持为观众提供音乐,我们的交响乐团是世界最好的交响乐团之一。在疫情期间,我们没有停止工作。我们也找了最好的摄影师李亚男,抓住了这些美好的瞬间,展示了我们的工作情景,这是一次非常好的展览。

本网记者也借此机会专访了李亚男。

记者陈雪霏:首先祝贺你在这里举行图片展,这是你第二次来这里展览。请你介绍一下这次展览的背景和由来吧。

李亚男:说到第二次来这里展览,就不得不提到第一次展览,就是米勒斯雕塑公园的四季。当时,音乐厅的总裁也来这里参观,看完以后,他就提了一句,10年后,音乐厅将迎来一百周年,能不能也弄一个图片展。听了这个想法以后,对于这么大的工程,怎么切入,体现这里100年建筑的故事,我当时没敢答应,我犹豫了和学习了三年,花三年时间几乎调查学习了所有的世界各国的音乐厅或歌剧院的各种材料,尝试着理出一条自己的思路来拍摄音乐厅。然后,2019年年底我敲开了音乐厅总裁的门,我说,我想好了。他二话没说,立刻给了我一串钥匙。然后说,音乐厅是你的,我要一本书。什么要求也没有,我是完全自由的,他说,你是艺术家,我不能给你设置任何框框,你需要任何帮助,我们都可以帮助你。现在三年过去了。但是,2020年3月份,pandemi(新冠疫情)来了,音乐厅突然从正常的运行改到了疫情期间的一种工作状态。人要保持距离。还要保持音乐,100多人的交响乐团怎样运作,这个图片展中很多都是展示在过去三年里音乐厅是如何度过的。包括人和物。我们知道瑞典疫情期间的抗疫政策一直是有争议的。现在不能说它是最好的,也不能说它是最坏的,但是,它是曾经的一种尝试。照片里有很多是音乐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如何在疫情期间作为一种力量存在于瑞典社会里边。

记者陈雪霏:这是瑞典强调的,一切都不能停,瑞典音乐厅是不是一天都没有关闭?

李亚男:斯德哥尔摩音乐厅认为在这种艰难时刻,音乐是支撑人们灵魂的一种最好的方式。音乐厅从不许聚集开始立刻全部转入线上。直播的,录播的,全部是免费的,全部是开放的。用这种方式来抚慰心灵。瑞典是一个很大的音乐生产国和消费国。音乐对瑞典人非常重要。

记者陈雪霏:你是在疫情一开始就想到了要针对疫情以疫情为主题呢,还是说跟着时间走,跟着音乐厅的步伐走?

李亚男:对我来说,当时开始拍的时候,我并不是想到拍一个pandemi的音乐厅,但是,作为一个摄影师的敏感,我意识到这将是一个很大的历史事件。在过去三年当中的任何一天都不知道这会在什么时候结束。但是,凭借一个摄影师的敏感,我想我很快就意识到了我应该记录下来他们是怎样做的。

记者陈雪霏:你是记录了瑞典,主要是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在疫情期间的历史,尤其在音乐厅这个地方发生的事件,所以说,是可以载入史册的。

李亚男:我们还要继续看,我的工作还没有完成,2026年可能还要继续展。

记者陈雪霏:还要继续展,那你的工作也可以说是创造历史了,你是唯一一个摄影师的作品在这里展出两个夏天,如果再有第三次,那就真的是史无前例了!

李亚男:谢谢!

确实,李亚男以独特的视角,同时,他也关注这里的一切,例如,有一张图片是关于清洁工在用机器清扫,有演出,也有教学,看着那空荡荡的演出大厅,人们感到很凄凉。但是,看到舞台上,演奏员那么认真地演出,摄影师认真地进行直播,又给人一种希望和安慰。音乐厅有时是有500人聚集,就是隔几个座位有俩人,有时是50人聚集,就是稀稀拉拉的几个人。有时,就只有7名演奏员加摄影师8人。有时座位上就空无一人。

李亚男1973年出生,2000年来到瑞典的于默奥大学学习。毕业后在哥德堡教学,很快又来到斯德哥尔摩,在市政厅当导游和翻译。后来就找到了为市政厅拍照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还收获了爱情和哈苏大使的头衔。

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出版了7本书,其中著名的有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和米勒斯公园的四季。除此之外,他还给挪威的雕塑公园拍摄了一本书,还有皇家公园和皇家建筑等。

此前报道还挖掘到他在北京电影学院学习电影之前还在亚运村当过厨师。有网友调侃,不会当厨子的摄影师不是好摄影师。所有这些经历让李亚男成为一个很可爱的人,做事一丝不苟的人,重视信誉的人,每一次的拍照,他都是要对拍照对象的历史和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做好工作,而这个工作又为下一次的工作做铺垫。他就是这样一位集信誉,创作灵感,创意和技术技巧于一身的一位真正的摄影大师。

与此同时,两位小提琴手又给观众演奏了几首曲子。

而音乐厅外面则是瑞典的西班牙人乐队为庆祝7月1日从瑞典接手欧盟轮值主席国的旗帜而庆祝,管弦乐队在烈日当空下又为观众演奏了一些曲目。这也为《红心》摄影展的开幕式增添了人气和隆重的氛围。

本次展览将持续到8月20日。 总共53天。基本上是瑞典的整个夏天。

相关链接:

瑞典著名华人摄影师李亚男的大作将再次在诺贝尔颁奖大厅展出直到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