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绿色邮报网专题报道:
在庆祝苏里南华人移居苏里南160周年庆典仪式上,苏里南总统鲍特塞Bouterse) 出席了盛大的庆祝晚会,向着特意率团前往苏里南参加这个盛大活动中国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向着中国驻苏里南大使杨子刚,向着在场出席活动的华人、苏里南 人和各民族人民,一字一句地说:中国人,从最早来的契约劳工,到后来的自由劳工,从过去来的小餐馆、小杂货铺的主人,到现在的大商场大业主,可以说,来到 苏里南的华人,包括各个行业各个阶层的人。中国人构成了苏里南的一部分。中国人,为苏里南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与苏里南的关系是长期的。今年是中苏建交40周年(1976-2016),两国政府与人民均为此隆庆。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年两次会见苏里南总统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裘援平率领国侨办代表团出席庆典
华人抵达苏里南160周年
今届总统夫人出任华人华侨妇女会名誉会长
华裔陈亚先首任开国总统80年代新晋粤籍侨领受聘后续总统顾问
荷兰 张卓辉 (文 /图)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6月2日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进行国事访问。
他在首都西班牙港为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举行午宴时会见苏里南总统鲍特塞(Bouterse)时表示,苏里南是加勒比地区华人华侨最多的国家,中华文化已成为苏里南多元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是华人抵达苏里南160周年,双方要好好庆祝,传承传统友好。
习主席说,双方要加强政府、议会、政党交往,在基础设施建设、林业、矿业、石油、水利、民生等领域拓展合作。苏里南今年下半年将接任南美国家联盟(Unión de Naciones Suramericanas—UNASUR)轮值主席,希望苏方继续为促进中加、中拉关系发展发挥积极影响。
中方愿同苏方一道,推进中拉整体合作。会见后,两国元首共同出席了双边有关合作文件的签字仪式。
2013年6月2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第二届世界和平论坛的苏里南总统鲍特塞时表示,中国与苏里南建交37年来,两国各领域交流合作取得长足发展,已经成为相互信赖的好朋友、互利合作的好伙伴。因而在美洲显示了不寻常的重大礼遇,有力有效地促进苏里南华人社会地位日益提高。
李源潮2013年6月在北京接见苏里南总统。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裘援平(图前排中)率领国侨办代表团应邀出席纪念华人移居苏里南160周年庆典。今年是中苏建交40周年(1976-2016),两国政府与人民均为此隆庆。
美洲首座中国劳工功碑
自1853年秋,第一位籍贯粤闽边区人氏登陆荷(兰)属(土)圭亚那(现今SURINAME,苏里南),迄今2013年为止,华人移民苏里南已有160周年了。
现今在苏里南首都帕拉马里博新区,“华人友谊公园”内耸立起一座高大石质的“中国劳工纪念碑”。碑上用金字刻上首位华人登岸的名字与日期,和所有捐资者名字,以示敬颂,铸证侨史。如果说1999年1月27日在法国巴黎第十三区内(中国城)屹立华工纪念碑是在欧洲的第一座,那么2003年10月20日在苏里南京城公园建立的中国劳工纪念碑,则为美洲的第一座。为此规划伊始,苏国政府欣然在京城附近拨出了一块构筑用地。这个项目除了公园、石碑外,还包括建设一间华人护理院,一所综合型老年华人集体住宅(区)等福利设施,都是全苏华侨社团赠给侨居国社会与人民,象征中华民族精神,中苏友谊永存!
2003年10月20日(是日为当年首批中国劳工抵埠时间),在苏京帕拉马里博举行了盛大集会和各种表演、巡游活动。当天被苏国列为公众假日,苏里南总统和夫人与数位国务大臣、中国驻苏里南大使、驻苏国外使节、社会各界德高望众的贵宾等,全苏各华人社团的侨领与代表们,当地国民与数千华人群众一同出席这一隆重庆典,为“华人友谊公园” 和“中国劳工纪念碑”剪彩揭幕——纪念华人移民苏里南150周年。
2008年10月20日是華人登陸苏里南155周年的紀念日,也是当地俗称旅苏华人定居周年纪念日。苏里南政府特地将此日定为国家节日,全国放假一天,并举办了一系列盛大的纪念活动。费内希恩时任总统在位于流经苏里南首都洵河对岸的新阿姆斯特丹城堡为重新修建落成的首批华人纪念碑揭幕。而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也为一位现年96岁的来自苏里南的华裔居民钟干钦(Jong Kon Chin)颁发了纪念证书,作为荷兰的苏里南社会对这个日子的纪念活动。和钟KonChin出席活动的,有他的太太和女儿以及众多亲友。Jong Kon Chin人称Asinko,14岁抵达苏里南,在苏里南首都一个街区克莱库姆Kleine Combé居住了52年,是该街区最年长的居民。苏里南社会表彰他对这个街区的贡献。首批到达苏里南的华人是作为合约劳工为糖厂工作的。
2010年11月25日为苏里南独立35周年,在位于首都独立广场,首次参加外国国庆阅兵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亮相苏里南国庆阅兵,演奏乐曲。全团受到了现任总统鲍特塞的亲切接见。2011年3月8日晚,苏里南华人华侨妇女会隆重举行聘书颁发仪式,正式邀请苏里南现任总统鲍特塞的夫人鲍特瑟·英格瑞德女士出任苏华人华侨妇女会名誉会长,同年夏,中苏联合举办庆祝建交35周年大型庆典活动。
2012年6月15日晚,由中国侨联副主席乔卫为团长率领的中国侨联“亲情中华”艺术团在占苏里南总人口56万二分之一的有人口26万的首都安东尼体育馆(这家多次举办过苏里南总统就职大典)举行“亲情中华 欢聚苏里南”盛大访问演出文艺晚会。
春节为苏里南永久节日
时至2013年5月28日,苏里南内政部和国家节日委员会联合举行纪念华人移居苏里南160周年、废除奴隶制150周年和印度人移民140周年活动启动仪式。此系苏里南政府首次将华人移居苏里南的纪念活动纳入国家整体规划,首次将之列入苏主体民族的国家性纪念活动中,标志着华人社群逐渐被苏社会接纳为六大主体民族之一,必将进一步加快华人融入苏主流社会、为苏发展做出更多贡献的进程。
中国驻苏里南大使杨子刚应邀参加了启动仪式。大使馆表示与侨界共同完成苏华总会会址落成挂牌、筹建华人历史博物馆、成立全日制中文学校、组织盛大的游行活动、解决华人公墓用地等12项工作。把庆祝活动办得隆重、热闹、和谐,进一步推进侨界的文明建设,维护和提升中国形象。
新成立的联合庆祝国家委员会主席、前驻华大使海伦贝格介绍除各族在各自移民纪念日举行活动外,该委员会在今年11月10日举行大型联合庆祝活动,届时出版发行纪念邮票,举行学生作文比赛等活动,以体现苏里南是个族群团结、文化多彩的国家。委员会的华人代表杨仕华(Glenn Jong)先生致辞介绍华人为苏经济社会发展所作贡献,表示今年10月20日系华人移居苏里南160周年纪念日,苏华侨华人联合总会及所属14个侨团华届时组织花车巡游和展览会等系列庆祝活动,出版发行大型精美《华人定居苏里南160周年纪念册》。主办单位同时宣布,经苏里南总统鲍特瑟批准,中国春节已正式确定为苏里南永久性节假日。当天,大会场邻近的总统府建筑物的阳台,160个气球升空;不远处,长达160公尺的鞭炮鸣响。
2013年10月20日晚,苏里南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在首都帕拉马里博市中心独立广场举行大型文艺晚会,庆祝华人定居苏里南160周年。驻苏里南大使杨子刚陪同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裘援平出席了活动。苏总统鲍特瑟夫妇、副总统阿梅拉里夫妇、议长西蒙斯女士,内阁部长、议会议员、使团代表、华侨华人、驻苏中资企业代表、苏各界人士等万余人观看了演出。
在庆祝歌舞晚会上,鲍特塞很动情地讲述,这次庆典活动启动那一天,10月13日,就是他的生日,而他收到了中国政府主席习近平先生寄来的贺电,他感谢习近平主席。对于中国政府给予苏里南的帮助,他将铭记于心。
犹新记忆,以荷兰华人义工网主席、荷兰王室勋章获得者汪永全为团长,旅荷苏里南华人乒乓球协会会长杨元春为副团长的旅荷苏里南华侨访问团一行于2010年10月6日访问苏里南。期间适逢苏里南国庆节35周年,他们受到了中国驻苏里南大使馆,广义堂、中华会馆和华侨商会三大侨团组成的苏里南侨界的热烈欢迎与热情接待。他们共同发起为“华侨公山”及其他侨社慈善公益事业“捐献大行动”,与此同时举行了“苏荷华人乒乓球日”等联欢会。2013年10月12日至20日期间,包括誉为“客家文化大使”,客家文化的傳承人(原《客家辭典》修订本更名為)《惠東寶等地客家辭典》編撰者,旅荷苏里南华人陳志明先生在内,以全荷华人社团联合会(下称:荷华联会)常委,荷兰侨界恭贺“华人定居苏里南160周年”筹委会主席,旅荷苏里南侨领汪永全为团长率领的荷兰华人华侨代表团(Delegatie Chinezen in Nederland)再组织大型访苏旅行团,重返“第二故乡”洵南恳亲,鲍特塞总统还与该代表团成员合影留念。为此,荷兰中外社团和机构包括荷华联会、欧洲荷比卢崇正总会、荷兰广东总会、荷兰中国商会、香港新界旅荷华人总会、荷苏友好协会、旅荷苏里南华人协会等80多个单位联名分别在荷兰《中荷商报》和苏里南《洵南日报》、《中华日报》刊登广告热烈庆祝。
陈亚先首任总统兼总理
来自非洲的黑人,亚洲的中国人、印度人、印尼人、欧洲的后裔和土著印第安人构成了苏里南的六大少数民族。其中现今华人逾五万多,占全国总人口10%,是居住苏国最长久的民族之一。
苏国各侨众每年都有自己族群历史性的庆祝,比如非洲的克里奥尔人,每年都为废除奴隶制举行纪念(尤其是美国总统林肯于1863年发表解放黑奴宣言废除奴隶制,至今150周年,为此,包括苏里南在内的南美洲、非洲、亚洲甚至欧洲、澳洲等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的重大纪念活动),而华人普遍是每年随时令过农历年、端午、中秋节等节日。但上述划时代的纪念活动截然不同的是,为侨史立志,立民族象征,观念从“落叶归根”向“落地生根”建设第二故乡。
其实在奴隶制废除十年之前,华人就已经到达苏里南,根据荷兰移民部1850年-1900年船务及海事处资料记载:1853年10月20日,第一批共18名中国劳工(其中4名于漫长的三个月航程病逝在船上)抵岸。之后数十年间,陆续多批次,每趟超过四、五百名华人从本土或南洋诸国、岛赴苏国。据悉《荷属西印度百科全书》记载,自1853到188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香港、澳门、爪哇两地招募契约华工2625名由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乘船经好望角到运往苏里南,他们并非以奴隶身份被贩卖,而是以签约劳工身份到苏国的农庄、种植园(甘蔗、果树)做工,通常签约是10年到20年。而1867年苏里南境内发现金矿,邻近的英属圭亚那、特立尼达、古巴以及美国、香港、爪哇的华工涌入苏里南淘金。他们是苏最早的外来族群之一,大多数来自广东(客家人多)、福建(闽南人多)。后来,这些签约劳工期满后许多都留在当地成为先侨。廿世纪80年代初该国有华侨1000人,华人6500人。80年代后期,由于苏里南政府放宽限制,又有较多中国人去苏里南,每年仅从香港去的就有100人左右。
无独有偶,中国第一批2801名契约劳工也于1853年初抵埗与苏里南接壤的英属圭亚那,1966年它宣布独立为圭亚那共和国,此后陆续有中国人以不同方式到达圭亚那。目前,圭亚那约有华人血统人士15000人,绝大多数为广东籍,是圭亚那六大民族之一。今年初,圭亚那国家政府及其侨界亦隆重庆祝纪念华人抵达圭亚那160周年。
苏里南华侨华人尤以客家人居多,祖籍以东莞、惠阳、宝安三县为最多,少数人为鹤山县籍,也有少数人来自香港、台湾。主要聚集在首都帕拉马里博,部分居住在与法属圭亚那接壤的艾伯塔纳、尼格里市和芒古铝土矿区。从而印证了“金山伯”、“南洋客”、“欧洲侨”,侨谚所云:有海水处,便有粤人丁兴旺。苏里南的广义堂、中华会馆、华侨商会三大客属侨团中,著名华商比比皆是。这为侨界的事业带来了很好的物质基础。三个客属团体,不仅拥有自己的会所,而且,目前本地两份华文报纸,就是三个侨团分别出版的,一个中文电视台,还有一所主要的中文学校,是广义堂的单独营运。中文学校学生近700人,有别于荷兰乃至欧洲的中文学校,是每星期一至星期四下午都上课的,任教的都是职业教师,领取足够生活费用的薪酬,自己还可以兼职。1970年落成的首都华人还建立了一个名为白莲花体育运动中心,内有游泳池,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和乒乓球室,主楼和游泳池分别是著名侨领张振猷·G与张振猷·运华捐资建造。
资源未完全开发的苏里南是最后一个获得解放的荷兰主要领地,于1975年宣布独立,成立共和国,摆脱了荷兰三百多年的殖民统治。她独立当天,就得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翌年与中国建交。这个属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地处南美洲东北端,北望大西洋,西邻圭亚那合作共和国,东接法属圭亚那,南部以辽阔的森林与巴西相连,是个地广人稀的热带平原国家,总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人口56万,官方民间通荷兰语。她是联合国、国际铝矿协会(IBA)、太平洋–加勒比–太平洋经济互助会(ACP)和南美国家联盟(UNASUR)之会员国。值得一提的是当地铝矿蕴藏量居世界前列,其开采和冶炼新产品出口欧美成为国家的经济支柱。农林渔业为经济之本,而且热带林木资源相当丰富,至今森林覆盖率在90%以上,还有丰富的铝矾土、黄金、石油、木材和稻米等资源,可以发展的机会很大,是个颇具发展潜力的新兴国家。
独立自主使这个新兴共和国充满活力,生机勃勃,华人踊跃参政从政,势呈长江后浪推前浪,均位于中南美洲诸国先列。祖籍广东惠阳,医学博士学位陈亚先博士首任苏里南独立后的总统兼总理职务。政界知名人仕李火秀曾任教育部长。现在国家议会中有两名华人议员,其中一位30出头年轻的华人女议员Noreen Hoi-Lai Cheung,她是荷华访问代表团一位成员的亲属,属于总统鲍特塞的党派。另一个属于在野派。
然而,距今20多年前,苏里南独立不久,由于动乱和内战,在首都帕拉马里博及其附近居住的三万多华人,其中一半以上移居到美国、加拿大、荷兰等地,他们经营的许多商店、工厂、种植园都出售给其他民族的居民。于是,苏国新政府成立之后,特别派出官员到达北京,向中国政府陈述苏里南面积比荷兰大五倍,当时人口还不及海牙的一半(现荷兰海牙总人口50多万),如果中国政府依足法律途径允许符合条件的国民移民到苏里南,以填补苏国的人力和技术资源不足,相信是一件好事。从那时候起,就有大量来自广东、香港移民到了苏国。现在,不仅被卖出去的许多商店、工厂、庄园陆续由华人回购,更加新建了许多间巨型超级市场。华商经过百余年的艰苦奋斗,在当地经济领域中已占有相当地位。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40年代,华商经营的食品杂货店占全国同行业的75%,在首都占84%。1970年华商经营的生活用品商店占全国的70%,在首都占75%。华人餐馆业占全国同行业的90%。到1980年底,华商开办的出口商行有6家,代理商行48家,批发商行39家,百货商行126家,大埠区大小华人商店共334家。另有工厂30多家。至1989年工厂增至50多家,较具规模的有夹板工厂、锯木厂、皮革厂、火柴厂、汽水厂,各厂家资本额多在50万美元以上。旅苏华人是从上世纪70年代由从事种植业逐渐转向商贸业,全盛时期的80、90年代,华人商场、店铺占全国生活日用品商店总数65%以上,卓有成效地构筑了苏华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支柱。
进入21世纪,苏里南华人经济扩展多元化:如汽车、钟表、镶金、建材、建筑等,尤其表现突出的是投资道路开掘与修筑(现时苏国政府将国内的许多公路都交给华商公司兴建)。荷兰海牙中侨服务中心负责人曾镜南先生在酣谈不久前访苏观感时兴奋地说到:“最近苏国政府委托一间华人公司铺设一条长达470公里的公路。此项目,如是在荷兰都算一个不小的工程”。
工商部长首次返粤省亲
籍贯广东惠阳(现今深圳宝安),出身苏里南的著名侨领、华商世家张振猷·运华(包括他本人及其他兄弟姐妹们均以父名张振猷为姓氏,发扬家族“中华在我心中”的精神),正名为张运华,青年时期在荷兰留学获(骨科)医学博士后,返苏里南从医,成为首都医院第一个华人院长。他还捐款、集资创办了首都白莲池游泳场,担任苏里南国际围棋协会副会长,苏里南国社会福利会会长,1980年出任苏国卫生部长(与此同期,他的一个哥哥张振猷·运发担任苏国司法部部长)。2000年他再次竞选胜利,出任苏里南工商部长,同年12月的香港政论杂志月刊《广角镜》以题为《华人出任苏里南工商部长》精彩地报道了他再度从政告捷的概述:旨为“华人打开一条政治出路”。他还被载入了世界客家名人录。
岁月流鑫,耳闻目睹祖国改革开放近廿五年来,家乡四个现代化建设发生翻天覆地巨大变化,于2002年3月,他首次携全家回中国大陆省亲寻根,探访居住在广州的胞兄,当年参加南粤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老战士,原广州市化工局党委书记,现离休老干部张德。故事祝本溯源挺富有戏剧性—那是率先全国的华南地区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之际,张德的长子于80年代末旅居中美洲的巴拿马共和国,他带著一幀家存的出洋亲人的照片,想着有机会寻亲:一位青年黄昏在荷属圭亚那(独立后改名为苏里南)首府帕拉马里博(独立后为首都)市城郊的洵南河畔棕櫚林边倚盘石弹吉他歌唱。尔后90年代初他移居西欧的荷兰王国不久,当地的一位堂兄获悉,便将其引见早年从苏里南移民荷兰的张运华的胞妹张亚娇,方才衔接上延续逾半个多世纪失脱了的家族关系,晓得他(她)们的大哥仍健在中国大陆。于是,2000年秋末、2002年春初与冬至,张运华先后几次来荷兰公干之余,抽空看望了张德的长子及其一家。当他看到大侄儿出示的那张照片时,十分激动地答认是自己当年留学荷兰暑期返苏里南度假时,情趣晚吟客家山歌的留影,是家父将它寄回唐山(南美老侨口头禅此系故乡俗称)乡里纪存。实话实说天各一方的张运华与张德俩人却平生素昧谋面,当时久别重逢可谓“小少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白……”,在祖居先父堂屋前他们第一次握手,拥抱!不住点头,热泪纵横!刹时无声胜有声!
张德是张运华部长全家族唯一世居广东省会羊城的大哥。2005年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中央决定向70多万名抗战老战士、爱国人士、抗日将领及国际友人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纪念章采用纯银制作)。作为抗日老战士的他,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也向他颁发了一个勋章和一条写有“抗日老战士”的绶带。在抗战年代的岁月里,祖籍广东宝安的家父张振猷带头并发动苏里南华侨华人捐资赠物支援祖国政府和家乡人民抗日战争,打击侵略者;他还时常周济籍同胞,团结社群,送子出洋留学,鼓励学成报国,因而德高望重,成为华界中流砥柱的著名先辈侨领。张运华的一位的胞弟张荣华,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亦赴荷兰留学地质勘探与道路测绘专业硕士学位,毕业后返回独立后的苏里南,为兴建国家公路网与矿产开发作出色贡献。同时他与全家族一道竭力支持哥哥张运华先后两次参政从政。而张振猷的长子张德则历年跟随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刘黑仔手枪队,刘队长也是南美洲华侨后裔)转战粤东,赴港九新界西贡地区开展抗日敌后斗争,参加过保护抢运武器物资,秘密大营救,破坏日军运输线,攻击日军哨所、踞点,肃匪反霸等重大战斗。忆当年鏖战犹酣,党中央、毛主席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解放全中国!饮马长江的百万雄师突破天堑,势如破竹纵横席卷华中、华东、华南。张德先生与妻子罗德慈分别紧随所在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配合我南下大军解放广东全境。1949年10月14日,广州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当初粤赣湘边纵队东江教导营驻扎的西濠口东亚大酒店升起时,宣布除沿海诸岛之外,中国大陆全部解放。从而灼见天涯若比邻,爱国建国一家亲!2002年阳春三月中旬,他夫妇及孩子们携同胞弟张运华部长全家人参观游览了祖国南大门广州城“越秀远眺”(越秀山、五羊、纪念堂等)、“珠海丹心”(广州解放纪念塑像、珠江夜游、中山医科大学及第二附属医院)、“天河览胜”(天河大广场)、“奥运晨曦”(广东奥林匹克中心),城央商阜(北京路、上下九步行街)等地诸名胜风景,还兴致勃勃地一同返故乡深圳宝安龙岗祭祖,观光。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广州于2010年举办亚运会和深圳于2011年主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龙岗已扩展为深圳市的行政区……,所见所闻,张运华一家感到无比高兴,无限欣慰。他赞不绝口,十分认同一路作陪入情入理讲解的原越秀区妇联主任、区统战部副部长、侨务办副主任,现离休干部,大嫂罗德慈观点,祖上父辈描述广府“南岸天字码头,西关内十三行……”旧貌已成封尘典故,市志尚可稽查,现在省会更焕新颜沧海桑田,今非昔比!
此期间,张运华部长先后受到了当地省、市政府有关单位领导的热情接待。广东省外事办的官员在广东迎宾馆会见并宴请了张运华部长一行,广州市越秀区的方少华副区长、侨务办公室张金华主任、统战部汤乃炎部长分别会见和宴请并张运华部长一行及其家人、亲属。上述宾主双方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了诚挚和谐的会谈,大家一齐畅所欲言,共同探讨与祖国扩大友好往来,发展经贸交流合作。同时特地选择于羊城省新侨宾馆设家庭盛宴欢度了他的七十寿辰,尽表“本是中国根,海外赤子情”。他表示日后多与家人回祖国看看,率领有关国家代表团赴中国更多考察,扩展经贸。
继往开来,张运华部长的一位外甥,荷兰华人青年会主席魏素兴,他参加过成为与国家政府对话唯一代表团体的“荷兰华人参议机构” (IOC)组建。他的父母亲特地赞同他选良辰美景在2008年7月仲夏,举行别开生面的婚礼—–携华人新娘,现任荷兰CIOVIQ全国义工知识研究中心工作顾问,基金会专员林跃华及其家人父亲魏锦荣(荷兰国家税务经济师)、母亲张亚娇(张运华的胞妹、荷兰某成人学校退休教师)、舅舅张荣华(张运华的胞弟,苏里南国家公路测绘工程师、电脑公司经营者)返南粤广州、深圳龙岗旅行结婚,省亲寻根!并顺道特选中国“举重之乡”东莞石龙镇参观、考察。临别时,张德先生兴奋地佩戴起几年前国家政府颁发写有“抗日老战士”的绶带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东江纵队纪念章,与胞妹张亚娇、胞弟张荣华;胞妹与妹夫、外甥魏素兴及新娘;分别合影留念咏志:爱国华侨世家,亲人心心相印!
侨领张丰年任总统顾问
出生于广东省东莞凤岗油甘埔村的张丰年,1969年在东莞市华侨中学高中毕业。197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油甘埔生产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大队长,凤岗公社硫矿厂党支部书记。因其妻子是侨眷,岳父母在苏里南,1981年张丰年移居苏里南。后曾担任苏里南共和国总统费内西恩高级顾问、苏里南华人农工商促进会会长、苏里南东莞同乡会会长。
到了苏里南后,张丰年和其它华侨一样,开始做起小生意,最初他经营一间杂货店,后来接手了岳父的一间商店,凭着中国人特有的开拓精神,他的生意慢慢发展壮大,8年后,他又开了一家超市,并在苏里南买了房子。
1986年,张丰年加入了苏里南华侨社团组织——广义堂。为帮助侨居苏里南的老乡做好生意,张丰年在众乡亲帮助下,成立了苏里南华人农工商促进会,他还为此无偿提供场地甚至负担水电费,促进会成立后在苏里南很有影响力。由于在广义堂担任秘书,并任华人促进会会长,张丰年经常因商贸问题与苏里南政府有关官员接触,并建立了互信友谊。1999年,在张丰年帮助下,大连国际合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苏里南顺利开展了2项1亿多美元的筑路工程项目,此后,张丰年又协助国家经贸委主管的中恒泰公司在苏里南进行投资,经营棕榈油。
出国之前,张丰年曾在家乡学习过一些中医针灸技术,对中医颇有兴趣,并进行刻苦研究。到了苏里南后,除了经营生意外,他还开了一家私人诊所,为当地华人华侨及居民服务,获得了较好声誉,在苏里南小有名气。1999年,苏里南时任总统费内西恩第二次竞选时得了一种怪病,苏里南的医生束手无策,总统在床上躺了3个月后转到荷兰诊治,荷兰的医生说需要做手术,但成功率只有50%。后来,有人把总统带带张丰年的诊所,张丰年采用中国的针灸方法进行治疗,两三天就减轻了病情,一周不到,总统就可以下地走路了。在治好总统的病后,张丰年还治好了苏里南国会主席那治曼患上长达40年的怪病。自此,张丰年在苏里南赢得了信誉,也和国家领导人建立了友谊。因为张丰年参加华人社团组织活动,与当地华人建立了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关系,因此,2003年起,苏里南总统费内西恩特意聘请张丰年为总统顾问,协助其处理华侨与苏中商贸往来事务。
2002年,张丰年荣获苏里南共和国最高荣誉勋章——“棕榈奖”。2004年,作为总统顾问,张丰年随苏里南时任总统费内西恩访华团访问中国,并受到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切接见。2004年2月28日,结束北京之行后,总统还特地来到张丰年的家乡油甘埔村进行访问,此事一直传为美谈。
深圳苏京终成姊妹城市
从南美洲的苏里南共和国来到中国,苏里南环境整治和土地森林政策部部长迈克·杨进华于2012年8月上旬在访问了北京、南京、上海之后,前天到达深圳。在深圳度过的第一个晚上,杨进华说是他过去8天访问行程中睡得最香的一晚,因为,“我到家了!”
杨进华祖籍深圳龙岗,其祖先130多年前就远渡重洋到苏里南谋生,是当地最早的华侨之一。杨进华早年到加拿大留学和工作了11年后,回到苏里南接管家族生意,先后涉足过汽车销售、报业、汽车旅馆、石油、大米等领域的工作。2002年,他步入政坛,先后担任苏里南共和国工业贸易部、环境整治和土地森林政策部的部长。谈起自己弃商从政的原因,杨进华在下榻五洲宾馆接受专访时说,那是因为他要代表当地华人的声音。
苏里南是一个自然资源特别是铝矿、木材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多种族国家,既有当地土著居民,也有欧洲人、印度人、阿拉伯人、中国人的后裔。杨进华说,由于种族、宗教信仰的多样,当地政坛的官员便有了不同的身份背景,17个国家部长全部来自不同的族群,代表着各自族群的利益,也要平衡不同族群之间的利益,以保持社会和谐。作为华人后裔,他认为中国人勤劳、自信、诚实等传统美德,以及中国传统哲学和佛教文化中的价值观,都对他取得商界和政界上的成功有很大帮助。
1999年,杨进华到过深圳,此次是他第一次以国家部长的身份访问深圳。深圳20多年的发展变化,深圳在工商贸易方面的潜力,都给杨进华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深圳期间,他除了出席苏里南森林木材投资交易推介会,参观考察深圳的生产企业外,行程中还有一项特别的安排,那就是前往龙岗祭祖探亲。
“感觉很特别。”杨进华对记者说,“出门100多年的海外游子,回到有着5000多年文化历史的中国,回到深圳母亲的怀抱,那真的是一种回家的感觉。”
杨进华将这种感觉一直带到与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长吕锐锋的会见中。两人的手刚握在一起,同为客家人的杨进华和吕锐锋就先用客家话相互问候。会谈中,双方就加强苏里南和深圳的双边贸易合作,特别是在森林工业方面的合作,以及城市环境生态保护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杨进华也借机向吕锐锋表达了他的又一个心愿——希望有朝一日深圳和苏里南的首都帕拉马里博能结为姊妹城市。
“在苏里南的华侨,其祖先大部分来自深圳宝安、龙岗,深圳人可以说是苏里南的第一批华人,深圳裔苏里南人一直很关注故乡的发展变化。”杨进华介绍说,他早年就曾和帕拉马里博的市长讨论过深圳和帕拉马里博结为友好城市的想法,并向总统汇报建议过。这一想法也得到苏里南深圳裔华人的支持,很多人后来还亲自到深圳看一看,有的还留在了深圳。“帕拉马里博和中国的杭州已经缔结为姊妹城市了,我希望深圳和帕拉马里博结为姊妹城市的这一愿望也能早日实现!”
杨进华的建议得到了吕锐锋的热情响应。他表示,将尽快推动这一想法落到实处。目前,两地可以先签订友好交往协议,进一步增加两地各领域交往、互访的渠道,进一步增进两地人民的了解和友谊,等时机成熟,再向国家申请审批。
透过该中心负责人曾镜南先生不久前对来访者忆述和概括当地民众这样客观评价的片段,使人们能清晰看到实际生活中的苏国华侨形象:苏里南华人行动敏捷,性情也很外向,可能与热带雨林气候有关。你到处可以看到开着拖拉机、运货车的华人,也有的当警察、做军人的华人。他们从事各行各业,工作很勤奋,与所有国民一样融入主流社会,享受着同等的权利。几十年来,外族人每逢见到华人,都会亲切地称“OOM CHINEES”(荷语中OOM意为叔父、伯父,CHINEES即中国的)。
诚然,第一位华裔市长的诞生— 全荷华人联合会副主席何天送(K.Roy.Ho Ten Soeng)先生被荷兰女王Beatrix贝娅特丽克丝任命为北荷兰省芬豪城(VENHUIZEN)市(Burgeemster)市长,于2000年1月1日上任。他是荷兰政坛历史上第一位外侨市长,迄今也是西欧,及至全欧洲第一位华裔市长。为荷兰华人欧洲华人参政在21世纪实现了0的突破。展现了旅荷十万华人,旅欧二百万华人的光荣。载入欧华史册21世纪大事,荷兰和西欧许多国家的华洋各报刊、电视广播传媒均份份发表评议和专题特写。荷兰华文《中国人》(月报)、《唐人街》(半月刊)特地发出恭贺号外庆祝——《华侨之光,一路福星》。
何天送先生1945年在苏里南出生,其父亲是南粤籍客家华人,其母亲是苏里南人。他1960年来荷兰,在荷兰完成了高等教育,学习历史专业,取得法律专业学位。现年54岁的他属于基民党CDA,从1994年起担任Alkmaar阿琴玛市政官,1999年他以CDA候选人的身份参加第二议院(众议院)竞选,但无成功。另外他活跃在荷兰华人社团至今还是荷兰华人义工网主席。他就职市长的该市仅有近万人,很少外侨,他获委任后接受荷兰及至西欧唯一中文粤语“荷华传真”NPS广播电台采访时(NPS:荷兰广播公司Nederlandse Programma Stiching)向传媒界表示,对能够成为首位华裔市长感到荣幸,首先要做好为所有市民服务的市长,也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外侨。他更希望,支持和建议华人的青少年、外侨的第二、三代人参政从政,融入社会主流。于2004年春夏之际,由荷兰华人社团联合会主席毕传有,荷兰中国商会主席胡志光,全荷华人体育运动总会主席杨华根,三人均为主任,发起组织成立荷兰侨界“何天送助选委员会”,该联会集中力量,大张旗鼓地动员,团结全荷华人华侨及其社团,投票全力支持荷兰华人社团联合会副主席何天送先生选欧洲议会议员。“荷兰华人参议机构” (IOC)成为与国家政府对话的唯一代表团体,终于赢得2004年10月1日,全荷华侨华人被荷兰王国政府正式接纳为全国少数民族(成为荷兰第八大少数民族)。加入了全国少数民族政策协商会议。
长期担任过荷兰皇家中国饮食业公会(任副主席、主席工作了18年)主席,现任“荷兰华人参议机构”主席张挺宏先生是出生在中国的深圳龙崗,很小跟父母到澳门,受中文教育到12岁,之後跟父母到荷属圭亚那(现今苏里南),在那边开始学荷兰语,到18岁举家移民到荷兰,在荷兰念过几年中学。之後参加工作进入餐饮行业,做过服务员、厨师,到後来自己开餐馆,一直到现在……。他诚恳寄语和鼓励华裔议政参政从政,登攀侨居国上层建筑,融入当地社会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