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意义,不仅在于它(青蒿素)伟大的科学价值,还在于它更加伟大的生命价值。”10月6日,正在南非开普敦出席第二届中非部长级卫生合作发展会议的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如是评价。
当天会议开幕前,李斌特地提前来到会场,就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回答记者提问。她表示,“我们在参会期间听到了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喜讯,我向她表示热烈的祝贺。其他与会的非洲各国卫生部长也纷纷向中国代表团表示了祝贺。”
李斌认为,屠呦呦获得该奖项,不仅在于青蒿素伟大的科学价值,而且还在于它更加伟大的生命价值。“青蒿素的问世,至少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生命是至上的,其问世对全世界人类健康事业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让数以亿计的人受益,这是中国的荣光和骄傲。”
李斌还告诉记者:“我们要学习屠呦呦先生这种几十年如一日,刻苦钻研、致力于科技创新、勇攀高峰、无私奉献的精神,进一步推动中国医学科技的创新,不断地为中国人民的健康福祉和世界人民的健康福祉作出我们新的、应有的贡献。”
在此次部长级会议的开幕仪式上,李斌又在发言中临时增加了对屠呦呦获奖的阐释。她指出,“屠呦呦通过对中国传统医药的研究,先驱性地发现并提取了青蒿素。目前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是世界上疟疾治疗的首选药物,这是中国医药卫生界的骄傲,是中医中药对人类健康卫生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必将进一步推动中非在卫生领域的合作。”
在此次会议上,李斌还主持了中国与科摩罗合作消除疟疾项目的发言环节。在科摩罗,两国联合开展了青蒿素快速消除疟疾项目,8年内将该国疟疾死亡人数降低到零。
李斌告诉记者:“我切身感受到,非洲人民对于这个奖的重视,这在他们心中是沉甸甸的,是非常有价值的。通过这次会议,我们要在非洲开展更多抗疟疾的项目,会签署几个科技合作的协议。我们与非洲国家应该更加密切合作,建立医药卫生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伙伴关系。”
世界卫生组织非洲区主任莫埃缇女士也出席了此次会议。她表示:“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非常振奋人心,这对中国科学家而言更是历史性的一刻。他们发现的药物对于世界卫生事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值得大书一笔。”她指出,青蒿素在中国的发现让非洲极大受益,相关的药物受到热烈欢迎,非洲的防疟工作取得了巨大进步,这为近年来非洲人民尤其是儿童、怀孕妇女死亡率的降低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是让人兴奋的进步,中国科学家获的奖非常有价值,实至名归。希望国际社会更多地为发展卫生事业投入、投资类似的研究项目。”莫埃缇说。(中新社开普敦10月6日电)
Category Archives: 文化卫生
斯德哥尔摩风雨交加欢迎屠呦呦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据有关各方消息,中国医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今晚将抵达瑞典出席为期一周的诺贝尔颁奖活动。
记得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来出席诺奖活动的时候,斯德哥尔摩漫天大雪,莫言也被挡在芬兰呆了一个晚上。幸好第二天及时赶到,各种活动都没有耽误。
与2012年12月4日莫言的经历不同,今年屠呦呦选择了国航直飞,所以不存在转机的问题。另外,今天的天气是阴雨连绵外加风,可能是气候进一步变暖了。到现在为止,还没看到雪丝。
屠呦呦将在12月6日出席新闻发布会,12月7日发表学术讲座,12月9日出席诺奖音乐会,12月10日出席颁奖仪式,和诺贝尔晚宴。
12月11日将有皇家晚宴。12月12日中国大使馆将举行祝贺屠呦呦获诺奖活动。
由于近期的形势和以往的惯例,瑞典安全方面将更加严格。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奖大会10月5日宣布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一半诺奖,另一半由美日两名科学家获得。
今年的诺奖奖金依然是800万克朗,相当于601万人民币,近94万美元。
诺贝尔奖是根据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的遗嘱确立的,专门奖励给那些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医学,物理,化学,和平和文学奖都是在1901年开始颁发的。1969年瑞典央行设立纪念阿尔弗莱德诺贝尔经济学奖。另外,诺贝尔和平奖是在挪威宣布和颁发。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210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其中,屠呦呦是第12位女科学家获得医学奖。
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的平均年龄是58岁,最年轻的获奖者38岁,最年老的获奖者87岁,是在1966年获得的奖。
敬请关注北欧绿色邮报网:www.greenpost.se
www.nobelprize.se
www.svt.se
屠呦呦启程来瑞典领取诺贝尔医学奖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据央视和腾讯新闻报道,中国医药学家屠呦呦4日启程赴瑞典参加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并领取诺贝尔医学奖。
今年10月5日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奖大会宣布屠呦呦因发明治愈了数百万疟疾患者的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同时还有两位科学家获得另一半诺奖。
据报道,屠呦呦是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王国强局长和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等送行下在机场登机的。这次和上次莫言走芬航不同,是国航直飞。
据悉,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奖大会秘书厄班.兰达尔将亲自到机场迎接。随行来瑞典的除屠呦呦夫妇外,还有中国中医科学院张伯礼院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王笑频司长,陈士林教授和朱晓新研究员。
根据诺奖委员会的通常安排,屠呦呦将在12月5日首先参观诺贝尔博物馆,在一把椅子上签名。然后出席12月6日的新闻发布会。12月7日将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举行的学术讲座上和其他两位获奖者一道做学术讲座。
12月8日出席诺奖音乐会。12月10日下午4点30分出席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的诺贝尔颁奖仪式。晚19点将出席诺贝尔奖晚宴,预计10点左右将发表获奖感言。
诺贝尔奖将在12月10日颁发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周即将来临。
12月5日诺奖周新闻发布会。
12月6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新闻发布会 13:00
12月6日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新闻发布会,中国得主屠呦呦将出席发布会,14:00
12月7日诺贝尔物理学,化学和经济学奖得主新闻发布会 9:30.
12月7日诺贝尔医学奖得主讲座 13:00
12月8日诺贝尔物理学化学和经济学得主将在斯德哥尔摩大学大讲堂举行9:00
12月9日诺贝尔周对话在哥德堡举行
12月10日诺贝尔日在诺贝尔博物馆举行11:00-18:00
12月10日诺贝尔颁奖典礼 11:00 和平奖在奥斯陆颁发
16:30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颁发
19点诺贝尔晚宴在市政厅开始举行。
瑞典电视台和诺贝尔网站都会有现场直播。
www.nobel.org
www.svt.se
纪念世界厕所日——11月19日
北欧绿色邮报报道(记者陈雪霏)——20年前问一位英国朋友如何提高旅游业,他回答说,厕所,厕所,厕所。话说那个年代,人们对厕所的概念还是闻味找厕所,一找一个准儿。经过几次的厕所革命,中华大地上的厕所大有改观。有一次,去北京人民大会堂开会,有朋友专门带我到厕所去看看,果然那里仿佛是皇家宫殿,真是太高档了。
然而,世界上并不是每个地方每个人都是那么幸运,据联合国统计,全世界依然有25亿人没有体面的厕所。还有很多人随地大小便。有人说,在这个世界上70亿人口中有60亿有手机,但是却只有45亿人有厕所可上。
因此,人们把11月19日定为世界厕所日,以便有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个问题。就象世界水日,地球日和环境日一样,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来关注厕所问题。其实,这世界就是这样,不要觉得提这个问题很难为情,其实,凡事只要多提一提,重视重视,解决的希望就大。
例如在南非,人们知道都用冲水马桶是不现实的,那样太费水,因此通风良好的槽式厕所就很好。
在一些偏远地区采取粪尿分离式的厕所,也很好。这样省水,又有利于堆肥。所谓干侧是非常环保的。 另外,移动厕所也是切实可行的。
总之,只要重视这个问题,其实不用花太多的钱,也可以解决问题,避免传染病,这也是提高人民福祉的最直接的办法。俗语说,管天管地,还管拉屎放屁?但事实上,有一个干净体面的厕所,不知道人的幸福指数会提升多少!人们吃得好重要,但要有个好设施去响应大自然的号召更重要。
其实那魔兽也是我们自己--专访中国导演赵亮-斯德哥尔摩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获得者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中国导演赵亮的纪录片《悲兮魔兽》在2015年11月11-22日的斯德哥尔摩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纪录片奖。北欧绿色邮报主编记者陈雪霏有机会在11月12日上午在斯德哥尔摩市中心的国王花园酒店对赵亮进行了专访。
摄影:丹妮。
著名汉学家马悦然新作瑞典语版《城南旧事》在斯京发布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11月18日下午5时半,著名汉学家马悦然的新作瑞典语版《城南旧事》发布会在斯德哥尔摩市国际图书馆报告厅举行。
2015年11月18日下午5时半,著名汉学家马悦然先生的新作瑞典语版《城南旧事》发布会在斯德哥尔摩市国际图书馆报告厅举行。
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城南旧事》瑞典文版新书发布会,译者为瑞典学院院士、著名汉学家马悦然教授。发布会上,我见到了仰慕已久的马悦然院士。我们静静地听陈文芬女士讲述林海音女士的生平,听马老回忆与老友林海音在台北吃小笼包的趣事,听陈女士回忆马老翻译《城南旧事》的波折,听马老讲述早年在北京东城史家胡同十八号的生活。时空穿越,穿越七十年,穿越欧亚,穿越大半个中国,一部《城南旧事》竟把马老的读者和听众带到了四川峨嵋山报国寺,一个瑞典高个小伙子正在跟着和尚学四川方言。
陈文芬女士主持新书发布会。发布会上,陈女士讲述林海音生平,娓娓道来,让我们走近台湾文学,走进林海音的文学世界。
马老是最年轻的古典汉学家,也是最负盛名的当代汉学家。
《城南旧事》是马老二十年前翻译的,几经周折才得以出版。
陈迈平先生是作家、诗人、文学评论家和翻译家。这回,他当出版家,用万之书屋为马悦然先生出版译作《城南旧事》。
发布会上,马老深情地朗读《城南旧事》的精彩片段。
林海音女士。(影视资料画面截图)
电影《城南旧事》片段,我们都熟悉的画面。(电影画面截图)
发布会上,我有幸多次发言求教,亲耳聆听大师的声音。
发布会下,与马老交谈,亲切!
与马老合影留念,温馨!
马老给我写几个字,鼓励后学!
马老亲笔签名,心动!我读过马老中文版的《我的老师高本汉》和《另一种乡愁》。好好学习瑞典语,好好读马老的瑞典语作品。(15-10-19图文/岳长顺)
中瑞生命科学协会专题讲座在斯德哥尔摩成功举办
该专题讲座受到了热烈欢迎,在场的代表纷纷提问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最后也希望以后能多进行一些类似的讲座。
编辑 陈雪霏。
中国导演赵亮的《悲兮摩兽》获斯德哥尔摩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中国导演赵亮的纪录片《悲兮摩兽》在刚刚落下帷幕的斯德哥尔摩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纪录片奖。
赵亮在影片首映后回答观众的问题。 陈雪霏拍摄
他获奖的理由是“你到这里放弃一切希望。电影制作者深入挖掘主题,为我们展现的是隐藏在我们破坏性文明里的贪婪巨兽。这部电影用美丽动情和诗一般的方式揭示一种地球上的炼狱。 通过伟大的想象力,讲故事和同情心,让我们有机会认知我们应该停止这种对自然环境的滥用。纯真且非常有必要。”
赵亮出生于1971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他的纪录片在威尼斯电影节也倍受关注,因此立即入围斯德哥尔摩电影节。
同时,印度电影Parched反应的是印度某些地区的妇女权利依然没有保障,该影片获得斯德哥尔摩影响力奖。奖金100万克朗。
本届电影节的主题是流动人口。来自60个国家的190多部影片参加了斯德哥尔摩国际电影节。
第26届斯德哥尔摩国际电影节开幕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第26届斯德哥尔摩国际电影节11日正式开幕。今年电影节的主题聚焦于“迁徙”。
电影节主任塞纽斯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说,我们有个栏目叫聚光灯下,我们主要反映流动人口的状况,这个主题也符合当前的时代主题。
因此,本届电影节围绕的都是由于人口的流动而造成的生活窘境。以色列影片《巴巴》反映的是一个农场里的孩子向往叔叔在城里的生活,这种心态导致父亲(坚持在农村)和叔叔(因厌恶沉重的火鸡场而跑到美国)分道扬镳。
美国电影《迈克尔》反映的是美国印第安人失去家园以后在城市边缘的流浪生活,朝不保夕,冷暖不均,最后,导致杀人的境地。
瑞典电影《瑞典人的爱情理论》反映的是瑞典女人不愿意和男人生孩子,而选择匿名人工授精,独立自由的绝对化导致的严重后果和社会分裂。《震荡之后》反映的是学校暴力,恃强欺弱的丑陋现象。《今晚她又撒野了》反映的是一个梦想当演员,试图扮演瑞典大文豪斯特文堡的《朱莉小姐》的角色,结果遇上一对男同性恋的变态故事。
印度影片《Parched》反映的是印度乡村妇女依然在受包办婚姻的痛苦,依然在受因为女孩要负担婚礼费用的痛苦,但最终他们也开始反抗。
开幕第一天,中国导演赵亮的电影《Behemoth》, 《悲兮魔兽》反映的是北方煤矿和钢铁厂里工人的劳动场面,私企劳工条件不能保证,造成很多尘肺病人,同时也不排除这些地方是北京雾霾的帮凶。影片放映后受到观众的热烈鼓掌。
赵亮在回答为什么要拍此纪录片时,他说,“我想观众也应该看出来了吧,我做这个影片不是大的商业运作影片,而是我个人想表达的一种状态。其实,这些年在北京生活的人们都知道,早上起来你的日程安排,是否要出去动,早上起来都要看一下关于空气质量报告,如果超过100,就不能出去。生活是直接被环境问题所困扰,我在考察期间也在想,这些灰尘和有害气体是从哪儿来的,在电影里揭示了一部分。在全球化背景下,我想让观众看到在我们享受美好舒适生活的同时,看到这些产业工人,看到环境付出的代价。尤其是在第三世界国家。我恰恰举了一个中国的例子,在全球情况下环境问题也是人类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
赵亮还强调,在影片所表现的主题当中,其实每个人都在扮演其中的角色,那就是在用煤钢开采生产运输等的巨大链条来满足人类追求舒适的欲望。但值得反思的是,我们急匆匆建起来的高楼大厦,有一部分成了“鬼城”,并没有多少人住在那里。
总之,记者所看过的大部分电影都反映了在流动和迁徙过程中,人们所遭遇的各种不幸,给人震撼,激发人思考。人们相信,在聚光灯下照一照,渴望状况能有所改善。
赛妞斯说,去年第25届电影节期间来看电影的人数达到历史最高纪录。渴望今年来人更多。她说,这也是瑞典人对付黑暗天气的一个办法。每年11月,瑞典的天气一般都是阴雨连绵,让人感觉非常压抑难受。也就是在这种时候,电影节开始了,人们可以在室内享受艺术,然后,圣诞灯在市中心点亮,等过了圣诞节,人们又开始了新的一年。
今年首部上映的影片将是希腊的《龙虾》。该片导演Lanthimos将获得斯德哥尔摩远见奖颁奖。
英国电影导演Stephen Frears将获斯德哥尔摩电影节终生成就奖。瑞典的纪录片《我是英格丽》将在电影节期间放映。
演员Ellen Burstyn因为电影《爱丽丝再也不住这儿了》将获得斯德哥尔摩成就奖。
今日电影--《洋妞到我家》
北欧绿色邮报网7日报道(记者陈雪霏)--由国家广电总局和中国驻瑞典大使馆联合举办,瑞典电影学会协办的中国电影展依然在首都斯德哥尔摩进行中。
今晚17点在瑞典电影学会所在的电影大楼将上映《洋妞到我家》。
该片由北京大汉天下传播有限公司出品。导演:陈刚。主要演员:陈一诺,徐帆和陈建斌。
主要内容:一个大龄妈妈在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下,天天抱怨,为了能早日带女儿出国,她请来了哥伦比亚籍互惠生吃住在家,教5岁女儿学习英语,文化差异带来了种种碰撞,误会甚至是危机,让孩子在成长的同时,也让妈妈开始思考。
When A Peking Family Meets Aupair.
Video Hall: Cinema Mauritz, 130个座位。
时间:17:00-19:00
地点:Borgvägen1-5, Stockholm.
Cinema: Filmhuset.
中国电影展在瑞典举行
北欧绿色邮报网发布源自使馆信息:
中国电影展已经开幕。
时间:
11月5日 18:30-21:00 《破风》
11月7日 17:00-19:00 《洋妞到我家》
11月8日 17:00-19:00《大圣归来》
地点:瑞典电影大厦 Sveriges Filmhuset坐落在 Borgvägen 1-5。Gärdet大草坪边上。72路汽车可以到。 离使馆不太远。
头条要闻:中国电影展在斯德哥尔摩开幕首映《大圣归来》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由中国国家出版广电总局和中国驻瑞典大使馆联合主办,瑞典电影学会协办的中国电影展4日在瑞典电影学会隆重开幕。
中国驻瑞典大使陈育明,国家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瑞典电影学会首席执行官塞内尔及华人华侨和瑞典民众300多人出席了开幕式。
童刚致开幕词说,在中瑞建交65周年之际,由中国国家出版广电总局和中国驻瑞典使馆联合主办的中国电影展今天隆重开幕。
“本届中国电影展是纪念中瑞建交65周年的重要文化活动之一,影展期间将展映三部中国电影,这些影片为近年来中国电影的经典力作,体现了当今中国电影的艺术水平和制作水平”。
童刚介绍说:影片《破风》以自行车赛车运动为切入点, 在时尚运动中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拼搏进取的时代精神。《洋妞到我家》通过外国女孩在中国家庭的一段生活,表现了中外文化交融及不同国家之间人民友好交往的主题。
他说,电影展首部展映片子《大圣归来》是根据中国古典名剧《西游记》改编的动画影片, 是传统文化与电影科技的完美结合, 该片今年暑期在中国放映, 创造了中国电影市场动画影片的最高票房纪录。他相信,这些影片将有助于瑞典人民对中国历史文化,百姓生活及现代化建设的了解。
他还强调,瑞典是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两国人民的友谊渊源流长。 近年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不断深化,包括电影在内的文化交流丰富多彩,成效显著。“我们愿以此次中国电影展成功主办为契机,在2015-2019年中瑞文化交流合作谅解备忘录的框架下,进一步加强两国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为促进中国人文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做出贡献,为中瑞友谊谱写新篇章。”
瑞典电影学会CEO安娜.塞内尔女士致词说,他们很高兴中方选择在电影学会举办中国电影展。该电影大楼是在1968-1970年建成的。1971年由瑞典前首相乌洛夫.帕尔默揭幕。帕尔默首相于1986年在市中心影院看完电影以后不幸遇刺身亡。
塞内尔女士说,他们除了重视男女平等对男女导演同样支持以外还在进行对老电影的数字化保留工作。同时,瑞典政府也和广播电视部门达成协议,积极支持电影部门制作电影。
“同时我也希望你们看看瑞典电影,我相信,尽管瑞典电影是反应瑞典社会和文化的,但是,人的故事,感情和经验是普遍的。就像我们可以被你们鼓舞一样,你们也可以被我们鼓舞。我们期盼着有更多不同声音的来自中国这个伟大的国家。”
塞内尔还特别提到著名影星英格丽.褒曼。今年是褒曼诞辰100周年纪念日。瑞典特意出品了纪念褒曼的纪录片《我是英格丽》,曾在5月份参加嘎纳电影节。
另外,《大圣归来》的导演田晓鹏和制片人王虹也出席了开幕式与观众进行了互动。田晓鹏说:大家都知道孙悟空,但我这里的孙悟空跟以往的孙悟空有点儿区别,他更像是一个中国的超级英雄,很有人性的侠客,希望大家能喜欢。
开幕式以后,大家看了《大圣归来》。瑞典观众阿登斯古格看完电影说,“我觉得印象深刻,这是中国传统佛教和现代动画的完美结合,我也学到了一个新的故事。我想瑞典年轻人可能会更喜欢这种动态的快节奏的动画片。”
中国驻瑞典使馆文化参赞浦正东,政务参赞李军峰,教育参赞窦春祥,商务参赞李光军和武官徐俊等300多人出席了中国电影展开幕式并观看了电影《大圣归来》。其他两部片子分别在5日,7日晚放映,8日《大圣归来》将再次放映。图/文 陈雪霏
敬请关注北欧绿色邮报网有关信息。
www.greenpost.se
今日头条:深圳“孔雀计划”推介会在斯德哥尔摩成功举办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11月2日,斯德哥尔摩秋高气爽,满地金黄,深圳科技创新委在斯德哥尔摩闻名世界的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成功举办“孔雀计划”推介会。
本次推介会由深圳科技创新委主办,瑞典深圳国际合作促进会承办。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瑞典皇家工学院,斯德哥尔摩大学和华瑞同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协办。
瑞典深圳国际合作促进会会长张巧珍首先致欢迎词。她说,瑞典深圳国际合作促进会是在瑞典注册的非营利组织,也是一个覆盖面很广的高层次人才团体。促进会的活动包括协助引进人才,技术和资金,为深圳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牵线搭桥。
深圳科技创新委副主任邱宣介绍了深圳的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计划和孔雀计划。
她说,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今年是深圳特区建立35周年。从一个3万多人的小渔村发展到了今天的1600多万人口。深圳2008年被授予中国第一个创新城市。在195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经开发了600多平方公里。2014年研发教育,投入达到4.2%是全国平均2%的两倍,超过韩国的3%。
她说,深圳的科技基础设施十分完善,深圳也有很多新型科研机构,例如华大基因研究院,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60多篇论文。邱宣说,这些新型科研机构的特点是他们不光是进行科研,而且还进行产品开发,有产业发展。这里没有铁饭碗,但有创业激情。体制机制非常灵活,市场化,没有逐层审批,机构可以自行决定研发项目。有开放性和共享性的特点。这种民办国助方式可能是未来的发展范例。
邱宣说,深圳要引进的领域包括七大战略性新型产业: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节能环保产业。
同时,深圳科技发展之所以迅猛,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两条腿走路,有深圳证券交易所的金融支持。深圳成为中国创业投资活动最活跃的地区,深交所拥有针对中小型公司的中小板和针对新兴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的创业板。
深圳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体制,建立了10所国际开放特色大学,如莫斯科-北理工大学,中国香港中文大学等。
深圳还制定了促进创客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促进创客发展若干措施。在千人计划的基础上,深圳创立了孔雀计划。
邱宣说,孔雀计划是围绕深圳特区发展战略目标,以推动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等支柱产业,培育新能源,互联网,生物,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聚集一大批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和丰富的海外工作经验,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熟悉国际市场运作的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一批对深圳市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能带来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核心团队。
关于孔雀计划,深圳也吸取过去的经验,提出团队引进方式,从原来的最少5人降到最少3人。团队成员也要求从海外回国首次工作地点为深圳。引进的项目要与原创和产业都要接近。
华瑞同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周际2002年凭一腔热血和专利技术到深证创业,多年来,经过艰苦奋斗,产业规模从原来的150平米达到现在的2000多平米。享受到了上到中央下到深圳的各种科技研发支持款项,深感深圳创新环境非常好,学生们到那里去创新创业还是很有前途的。
另外,深圳市科技创新委陈獻梅副调研员还介绍了如何申报科技创新资助的程序。
胡力夫教授说他去深圳考察多次,他鼓励大学生们学成回国到深圳去创业。因为那里创业环境非常好。
推介会现场就有很多学生直接与创新委邱宣副主任探讨到深圳发展的情况。
瑞深国际合作促进会CEO刘芳女士最后总结发言说,她来瑞典之前就在深圳工作,但是,过去十年的发展,令人惊讶。她之所以积极参与创立合作促进会,就是想为瑞典和深圳之间牵线搭桥,在各个领域为双方合作提供服务。
出席推介会的嘉宾包括瑞典工商联合会会长王建荣,瑞典华人总会秘书长唐兵,中瑞生命科学协会会长于江等。出席推介会成员大部分是卡罗林斯卡等各个瑞典著名高校的博士生和研究生。
访问瑞典期间,深圳创新委代表团还参观了卡罗林斯卡科学园区,听取卡中医学合作交流委员会主席英格玛.恩贝尔介绍卡罗林斯卡与中国的医学研究合作情况,访问了卡罗林斯卡医科大学肿瘤系,听取胡力夫关于重点学科,干细胞,神经脑科学,肿瘤个体化治疗等的发展和成就以及诺贝尔医学奖评审规则等。然后,代表团还到斯德哥尔摩哈嘎科学城基金会听取了建立医学高新区的计划情况。(图/文 陈雪霏)
美国电影《迈克尔》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迈克尔》反映了美国印第安人在城市化过程中的悲惨命运。迈克尔是一个印第安人。他为了穷朋友杀了人。然后,在监狱里呆了很多年。出来后,他还是不能避免流浪的命运。他每天朝不保夕,尽管有饭吃,但是,却没有固定的家。他象个游民,整天游荡在城里,晚上找个僻静的地方过夜。他们似乎有地方吃饭,有地方睡觉,隔一段时间可以洗洗澡,换件衣服。但大部分时间就是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霓虹灯下,他们的世界里只有微弱的灯光。他们和精彩的世界不搭噶。
他们就是这样过日子,不停地在路上走。迈克尔去找以前的亲戚朋友,也没人收留他。他不得不和那些流浪汉和酒鬼在一起。满满的负能量。看了让人揪心。但同时,它也发人深省。
记得澳大利亚儿童作家吉米获得林德格林儿童文学奖后演讲时说,社会总是有阴暗面,但如果把阴暗的部分放到聚光灯下,阴暗就可能消失。
如果从这个角度,也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国导演要导出这么让人震撼的片子。去年电影节美国电影《十二年为奴》获奖。今年又推出印第安人。这种勇气和不顾脸面的精神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更惊险的是,下里巴人流浪汉有时也是讲义气的。迈克尔就有一个朋友,也赢得一个女服务员的好感。有一天,他和朋友被另一个流浪汉故意伤害。他们睡觉的时候,那个人拿斧子砍他们。他被送到医院救活了。但是,朋友死了。后来他从报纸上看到消息,得知杀人犯是他认识的。于是,他买了刀,去找那个人,把他杀死不说,还把心掏了出来,扔到了河里。
最后,他又回到儿时的住地,但那里已经完全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