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美图欣赏

“走进新疆”系列报道(六)– 保护和传承古典文化瑰宝《十二木卡姆》的见证-访新疆木卡姆艺术剧院

北欧绿色邮报网乌鲁木齐报道(特派主编记者陈雪霏)–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这样一部宏大的口传文化瑰宝《十二木卡姆》。它是怎样一部经典,又是怎样传承下来的呢?8月26日,中外30多家媒体记者一起走进新疆木卡姆艺术剧院,就有关木卡姆的保护和传承问题进行了采访。

具有浓厚艺术特色的剧院大楼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美丽。进到院子里,可以看到一座雕塑。那是十二木卡姆传承人的雕塑。

新疆木卡姆艺术剧院党委书记乔思明介绍说,解放初期,新疆有位老人叫吐尔迪阿洪(1881-1956),他也是唯一一位能够全部演奏十二木卡姆的人。木卡姆体量非常大,有十二套,一套有两个小时,全部演下来,需要一天一夜的时间。这十二套曲目全部是口传。

当时,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关照和重视下,派专家带着最好的录音设备进行录音、记谱和翻译。乔思明解释说,木卡姆起源于五六百年前,木卡姆翻译过来,就是套曲。十二木卡姆,体量比较大,主要流传在新疆南部地区。除了十二木卡姆以外,还有东疆的伊犁木卡姆,北疆的吐鲁番木卡姆,里边的词儿大部分是诗歌和哲理,民俗,和社会劳动中的一些爱情题材和场景。历经十年,一直到1961年才全部整理出来,流传至今,已有公开出版的书籍和音像制品。为了纪念这位老人对十二木卡姆传承的贡献,专门为他塑造了一座雕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全部的木卡姆。

据考证,最早的木卡姆是用古老的蒙古语中的查尔单语,古维语等演唱。后来,翻译成维语,然后从维语翻译成国语。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1989年,为了保护和传承十二木卡姆,中央又赐资专门建立了新疆木卡姆艺术剧院。2005年木卡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传承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他说,新疆木卡姆艺术团是国营单位,政府预算,经常走向国外,曾经访问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也经常进行音乐艺术下乡到群众家门口去演出。

十二木卡姆由洪亮的男生独唱开始,各种乐器伴奏,用音乐,用诗一般的歌曲,合唱,合奏和独奏等多种形式反映新疆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和爱情。各种乐器的协调配合,堪称中国的古典协奏曲,气势宏大,波澜壮阔,排山倒海,又优美动听。旋律欢快,既有快节奏,也有抒情的慢节奏,十分感人。

这里的演员都是专业演员。总共有200多名。

伊明佳.赛伊丁已经从事热瓦普乐器演奏18年了,是热瓦普方面的专家。他说,他们经常到外面去演出,为老百姓献上十二木卡姆。

另外,新疆木卡姆艺术剧院还有舞蹈表演系。舞蹈演员们为中外记者专门献上一场表演。

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所作的重大贡献,它运用音乐、文学、舞蹈、戏剧等各种语言和艺术形式表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绚丽的生活和高尚的情操,反映了他们的理想和追求以及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喜怒哀乐。

她集传统音乐、演奏音乐、文学艺术、戏剧、舞蹈于一身,具有抒情性和叙事性相结合的特点。这种音乐形式在世界各民族的艺术史上独树一帜,堪称一绝。

十二木卡姆的源流,从时代和地域因素上讲主要有两点,一是由古代流传下来的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发展成的套曲和歌曲;二是地方音乐,即库车、喀什、吐鲁番、哈密和和田音乐以及刀郎音乐。这种时代和地域因素相互交织渗透,浑然一体,形成产生于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方式、民族特征、道德观念及其心理素质的民族调式特点。

这种特点则是通过独特的音乐形式、演奏方法以及独特的演奏乐器加以体现的。“木卡姆”在名称学上有何含义,它只表示经过规整的某个古典音乐套曲的专用名称。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包括拉克、且比亚特、木夏维莱克、恰尔尕、潘吉尕、乌孜哈勒、艾介姆、乌夏克、巴亚提、纳瓦、斯尕、依拉克等木卡姆。

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每一个木卡姆均分为大乃额曼、达斯坦和麦西热甫等三大部分;每一个部分又由四个主旋律和若干变奏曲组成。其中每一首乐曲既是木卡姆主旋律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具有和声特色的独立乐曲。 维吾尔木卡姆是维吾尔诗歌的音乐表达形式。每个木卡姆配上那些含义隽永、内容丰富、色彩斑斓、朗朗上口、轻松活泼、便于演唱的古典诗词以及盖泽勒(双行诗)、民谣而显得情趣盎然,生机勃勃。尤其是维吾尔诗词中那最富韵味的盖泽勒的十八种格律更使木卡姆乐曲显得新颖而别致。从而使文化宝库中的这颗无价之宝日臻完美,光彩照人。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5年5月20日,十二木卡姆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一套木卡姆演奏时,琼乃合曼苍劲深沉,蕴蓄无穷;达斯坦流畅欢快,抒情优美;麦西莱甫则载歌载舞,把演奏推向高潮。

新中国成立后,各级党和政府对收集、整理民族传统音乐工作十分重视,组织专人对《十二木卡姆》的乐曲录音、记谱、出书,并将歌词记录、整理、出版。一方面使《十二木卡姆》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得以继承,一方面继续使其发扬光大。由木卡姆改编的《拉克歌舞》,令人耳目一新;用木卡姆音乐演唱的《艾里甫与赛乃姆》,被人们誉为维吾尔族的《红楼梦》;移植的歌剧《红灯记》,在国内产生巨大反响,还被拍成电影。21世纪初,自治区有了专门研究《十二木卡姆》的机构。用五线谱出版的《十二木卡姆》,为它的探索和研究走向世界,开辟了新的道路。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成功发射升空的“嫦娥一号”搭载了31首歌曲,《十二木卡姆》选曲名列其中。
 
木卡姆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精心打造的《木卡姆印象》也将成为“一带一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图文 /陈雪霏 (背景内容参考剧院网站)

中外媒体“走进新疆”系列报道(四)-新疆博物馆-独一无二

 北欧绿色邮报网乌鲁木齐报道(记者陈雪霏)– 25日下午,包括北欧绿色邮报网的中外媒体30多位记者来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新疆博物馆参观。这里因为厚重的历史资料,详实的介绍和独具特色的绽放3800年前去世且保留完好的人体干尸而显得世界上独一无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不仅是中国省级综合性历史博物馆,也是新疆地区最大的文物和标本收藏保护、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机构。这里是每一位到新疆旅游的人必须参观的景点。新疆博物馆现在对外开放的展览有:《找回西域昨日辉煌—新疆历史文物陈列》、《新疆民族风情陈列》两个基本陈列和《逝而不朽惊天下—新疆古代干尸展览》、《历史的丰碑—新疆革命史料展览》两个中型展览。
3800年前这里的人长什么样,多高,多大,你可以到新疆博物馆来,亲眼看看他们的干尸,了解当时的情况。
其实,新疆博物馆展示的是新疆的历史。通过这些历史,人们了解到,新疆在公元前60年就已经成为西汉政府的一个区域,取名西域,设立都护府。
首任都护是郑吉(前60年—前48年)。以后历任都护的名字在这里也有展出。例如,第二任以后的都护如下:

韩宣(前48年—前45年)
第三任(前45年—前42年)
第四任(前42年—前39年)
第五任(前39年—前36年)
甘延寿(前36年—前33年)
段会宗(前33年—前30年)
廉褒(前30年—前27年)
第九任(前27年—前24年

韩立(前24年—前21年)
段会宗(前21年—前18年)
第十二任(前18年—前15年)
郭舜(前15年—前12年)
孙建(前12年—前9年)
第十五任(前9年—前6年)
第十六任(前6年—前3年)
第十七任(前3年—1年)
但钦(1年—13年)
李崇(13年—23年)
陈睦(74年—75年)
班超(91年—102年)
任尚(102年—106年)
段禧(106年—107年)

新疆人在远古时代是这样的。这可以形象地解释过去的生活,对青少年是一次很好的教育。学生们可以每星期都到博物馆来观摩学习,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65年于新疆吐鲁番市阿斯坦那墓地40号墓出土的唐代伏羲女娲图,图中两人是传说中人类的始祖神—伏羲和女娲,人身蛇尾相拥交媾的形象,下身的蛇尾缠绕在一起。通过这件文物可以告诉我们,在现代科学产生之前,先人如何想象自己的起源,如何看待更早的历史与文明,这也是博物馆中的镇馆之宝。

所有的图片说明都是用汉语,维语和英文来解释,凸显新疆的国际化思维和双语教育和应用的实践。

西域的人很早就掌握了冶炼技术。这里有很多个民族居住,是个多民族聚居区。

从上图可以看出古代这里的水还是很充足的。

汉式彩绘木棺反映了楼兰文化的繁荣。但是,后来却衰落乃至消失了,这是气候变化的最明显的例证。

从这个骑射图和男子的面部表情可以看出这是东西方文化交融地带。

丝路文化珍宝。

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里出了上万件珍贵文物,其中出土了大量的彩俑,出土的武士俑们大多高鼻深目,具有西域人的长相特征。

彩绘泥塑伏听俑,趴在地上正通过一根木筒听远处的动静。

出土于1973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的彩绘天王踏鬼木俑,其外观形象来自于佛教造像中的护法天王像天王踏鬼木俑,让人们看到了中原文化对西藏的浓重影响,天王一身中原武将的着装,鲜明地展示了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和。

汉代的彩陶利用天然染料惟妙惟肖。

《逝而不朽惊天下-新疆古代干尸陈列》面积约700平方米,是许多游客最感兴趣的展馆,以往我们只能通过电视网络观看干尸,而亲眼目睹干尸在自然条件下的状态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干尸陈列区向大众展示了数列闻名海内外的古尸,大量随葬文物一同陈列于此,以图文、视频、多媒体触摸屏等多种形式丰富游客的感官体验,为游客展示真实立体的神秘国度。整个陈列分为罗布泊的楼兰居民、小河—埋葬千口棺材的墓地、戴金额面具的营盘人、扎滚鲁克的彩绘面人、精绝国夫妻情、阿斯塔那地宫的主人、阿勒泰石人石棺墓等7个单元。

最让人触目惊心的是博物馆存放展出了3000多年前的人保存完好的干尸。解说员说,这里的干尸和埃及的木乃伊是不一样的。这些干尸是因为脱水天然干的。因此尸体基本保存完好。人们只要盖上天然的鹿皮,丝绸或者其他当地的东西。3000多年前,这里的人们就能活五,六十岁。上面这具干尸据考证应该属于普通百姓,因为她只用一张鹿皮或毛织物作为葬品。

小河墓地女性干尸一经出土便轰动全球,这具来自于3800年前的女尸身长158厘米,皮肤呈灰白色,胸部下垂明显,头面部保存完好。

小河墓地女性干尸一经出土便轰动全球,这具来自于3800年前的女尸身长158厘米,皮肤呈灰白色,胸部下垂明显,头面部保存完好。

扎滚鲁克男尸的头发依然保存良好,从整体形态来看眼眉、胡须比较发达,去世前便保持着仰面弯曲双腿的姿势,双手置于胸前做呈安详状。身上穿着的深咖色并缝有精细红边的长外套,放到现在来看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工艺品。经科学鉴定,这位成年男性为古欧罗马人种。

扎滚鲁克婴尸仰身直肢,头枕毛毡枕,戴着蓝色红边毛织婴儿圆顶小帽,身上裹着酱红色的毛布,并用蓝、红色相缠的毛绳交叉捆紧,全身只露出面部,双眼盖有两片长3厘米、宽2厘米的小石片,鼻孔塞有红色毛线球,头发和眉毛呈棕色,婴儿的左右两侧放着牛角及用羊乳房做成的喂奶品。尸体以及随葬品均放置在一块长方形毛毡上。

最令人惊叹的是依稀可见的睫毛,掩映于深陷的眼窝中,头发表面就像用胶状物涂抹过一般,紧紧地粘连在一起,很难想象这是一具存活了上千年的干尸。

普通女人的工作和生活。

男人搭弓射箭。

其中有一个骑马的大将军叫张雄。他的胸骨非常突出,腿有点儿罗圈,解说员说,这表明大将军一直身体非常健壮。而且他生前是非常善于骑射。

博物馆内展出的这具干尸名为张雄,生前是赫赫有名的西域名将,墓志上写有“入筹帷幄,出总戎机”字样,据史料记载,贞观初年张雄力主归顺大唐,一心求全国统一。

旁边还还原了他原来的模样。这种技术10多年前在斯德哥尔摩的瓦萨博物馆里就展示了那些沉入海底的海员们的脸谱,都是根据他们的骨头形状还原的。

而这里的尸体几乎完好。据解说员说,这个将军的妻子比他小30多岁,就是说将军50多岁,她20多岁。等将军死了以后,她又活了50年,但是,此时,大将军的尸体已经风干,完好保存。其身上有丝绸织物。但他的妻子却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这些尸体反映了当时的生存状况。

博物馆里记载了从公元前60年中原的西汉就对新疆地区实行行政管辖,历任都护的名字都公布出来。这里原来叫西域,就是西边的地域。

到清朝的时候,改名为新疆,就是重新获得的疆土的意思。

新疆博物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尤其是很多小学生也到这里来参观干尸,尽早进行历史教育,这里就是活教材。让人对历史知识有惟妙惟肖的深入理解。

在瑞典,儿童们从幼儿园就开始到各种博物馆去学习,一方面是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学习的方式就是到博物馆亲眼去看一些东西,这样就容易记住。而新疆博物馆正是可以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科研的作用等多种功能。通过观看历史,人们很容易理解,新疆乃是东西方文化交汇碰撞的地方,新疆各族人民一直生活在这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吸收了东西方的精华。

图文:陈雪霏

今日头条:“欧洲文化之都”巨人节震撼欧洲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驻荷兰特约记者 张卓辉 图文 )    –如同《格列佛游记》般的“巨人”就从童话、漫画里来到了现实中,今天竟栩栩如生地走上荷兰街头,行进在荷兰东北部的“欧洲文化之都” 吕伐登(Leeuwarden市中心,于2018年8月17、18、19日掀起了荷兰2018巨人节的高潮。

万人空巷仰望“巨人”巡城

周初已经举办了一连串的活动,本周末高潮迭起:有3位机械“巨人”空降荷兰城市走在街头,它们是应邀前来的法国街头戏剧公司Royal de Luxe特制巨型牵线木偶:身高11的潜水员(木偶),重达3,需要40个人共同操作,才能保证他以每小时2公里的速度移动。这些巨人,有的呈徒步走状,有的呈睡觉状,有的呈驾驶状。一个被称为“Het Kleine Reuze Meisje”(小小的巨女童)也有800公斤,身材就“娇小”很多啦!分别是身高5.5的“小”女孩儿,还带着一条高3米的“小狗”Xolo。

自1979年第一次展出以来,巨型木偶的足迹已经遍布全世界,去年曾在瑞士日内瓦进行巡游并大受欢迎。

本次是Royal de Luxe牵线木偶第一次来到荷兰。组织方宣示本周末三日来有45万人前来观看和吕伐登市全城民众夹道欢迎这些远道而来的“大客人”。首日,已经有9.5万游客。今天,前来吕伐登的游客云集市中心,纷纷拿起手机拍照。巨人女童正在打鼾,她的胸脯微微起伏,很有趣味。一些义务工作者,围在其他巨人周围,不断“上窜下跳”。

其中一名巨人讲述的是“最大的冰上活动”的故事,指的是荷兰弗里斯兰省的“十一城市滑冰赛”。为此,吕伐登作了充分的准备,清除了巨人经过路段的一些障碍。

主办方发出公告,有可能因为巨型人偶的移动速度,加上涌来的几十万人潮使游行时间加长、附近交通更为不便,因此考虑使用超长的地区用列车,大巴的运行频率也会比以往增加,以此舒缓公共交通。

国王伉俪为“欧洲文化之都”揭幕

从今天开始,整个周末,吕伐登都有巨人巡游的活动。

自从吕伐登作为“欧洲文化之都”运作以来,已经带来了很好经济效益,旅馆常常爆满,游客人数比平时增加了两至三成,多数来自荷兰、德国和比利时。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1978-2018)。现居世界第一大港的中国上海港与曾久居世界第一大港的荷兰鹿特丹港于1978年结为荷兰第一对友好城市。而鹿特丹于2001年荣获欧盟册封“欧洲文化之都”,荷兰女王碧雅特丽丝亲自为此揭幕剪彩。

吕伐登市政府原先预测,今年全年因为“欧洲文化之都”的称号和组织的有关活动,增收7900万欧元,但是,估计有所突破,因为游客都很舍得花钱。

“欧洲文化之都”的称号每年颁发给欧洲两个城市,历时一年。吕伐登是2018年1月27日正式揭幕的,国王威廉·亚历山大伉俪出席了庆典活动。

 

图文:张卓辉

编辑:陈雪霏

中国之行(9)–走进成都sheme鞋的世界

作者:丑(曹)小姐

7月13日,应四川成都艾民儿皮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非意欧国际皮革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琼英女士的邀请,我带着两个儿子回国赴四川省成都市实地参观考察,并作短暂旅游。刘琼英董事长是当今中国制鞋业的领军人物,亚洲鞋业的“花木兰”,一位用生命在做鞋子的川妹子。

经过两小时的飞行终于抵达成都市,眼下成都的气温并非是我想象中的那般湿热。前来迎接我们的钟先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川哥哥,诙谐健谈,擅长“摆龙门阵”(指擅长聊天)。他操着那浓浓的方言骄傲地告诉我,四川人就像他们四川话一样“巴适”(就是很好、牢靠的意思)的很,天府之国的子民们,幸福指数很高,很会玩耍(即玩的意思),并说我的幺儿很“称头”(指帅气的男孩),这东西很乡音(指卖的很便宜),要得(好的)、啥子(什么)、鞋子(孩子)…… 四川人说话尾音拖得很长,很多词语在语言表达上与普通话有天壤之别,如果不用普通话来解释的话我想我肯定会曲解意思。我感到四川方言诙谐雅致,古朴而不低俗,蕴含着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

四川,对于我来说是陌生的,之前只知道那儿是大熊猫的故乡,以及四川人酷爱麻辣食品。四川的麻辣火锅享誉全球,在海外凡是有华人居住的地方,四川火锅就会代表中华美食之一而呈现在华人的餐馆里,深受华人朋友和喜食辣味的老外们青睐。四川美食那真是无辣不成席,无麻不欢快!

钟先生告诉我,四川人喜辣喜麻,这源于四川特殊的气候,四川是盆地,潮湿多雨,吃辣和麻是为了去除人体内的湿气,无论大人孩子都喜爱这口,这真是:辣在嘴上,辣的爽心!麻在心里,麻的过瘾!瞧着他说话时那享受的神情儿,我仿佛嘴里也有股麻辣的味儿了。钟先生还向我介绍川人勤劳善良、敢拼敢闯、肯于吃苦,他的董事长刘琼英(英文名Linda)女士就是四川人中的一个杰出代表。

和Linda女士相见并参观她的企业是我此次走进天府之国的重点,与Linda女士的相遇相识源于三年前的一次偶遇。那是个秋高气爽的下午,我先生正在杭州机场VIP里用餐,这时一位个儿不高,衣着华丽的女士走了进来,只见她脚上穿着一双红色高跟鞋,那细长的鞋跟足有12cm高,鞋面上绣着绚丽的图案,新颖别致,十分抢眼。我先生是一位不太关注时尚的人,在公众场合对女人的衣着装束更不会太留意。只见那位女士迈着稳健轻盈的脚步,从我先生的面前缓缓而过。就是这最寻常不过的擦肩,我先生的目光不经意间落在这双美丽的鞋、纤细的脚上。“好漂亮的鞋子!”,赞美之词条件反射地从我先生口中脱出。那女士听到声音后转过身子停下了脚步,和我先生聊了起来。她告诉我先生,她叫刘琼英,英文名叫Linda,是专门做鞋子的,脚下这款鞋是她化了十年功夫亲手打造出来的高端女鞋Sheme系列中的一款“芙蓉韵”。

聊到兴致之处,Linda女士脱下了自己的鞋,自豪地让我先生欣赏她的杰作。这是一双纯手工制作,透着浓浓中国风的蜀绣高跟鞋,那缤纷斑斓的色彩、玲珑优雅的外形和细腻精湛的手艺,令人惊叹和叫绝!仔细地打量着那细高细长的鞋跟,在瑞典KAROLINSKA医院做医生的我先生从医学角度上关心地问Linda:“穿这么高跟的鞋好走吗?”,Linda满脸微笑且十分自信地告诉我先生,她曾经穿着sheme高跟鞋走过世界四十多个国家并徒步爬过五台山呢!她的公司对每一双sheme女鞋从穿着的最佳角度、高度进行严丝合缝的调试,再高跟的鞋让顾客穿起来也不会感到累,只会感受到它的舒适。穿上这款鞋,会让你走出挺拔的身姿、气质,走出内心深处的自信、优雅和美丽,它是女人品质生活中的一种高端展示!

那次邂逅,我先生就把她的故事讲给我听,很快我也成为Linda女士的微信好友,Linda时常把她公司新款鞋的照片发给我,让我一起来分享她的喜悦和成功,一来二往我俩也就成为闺蜜式的好友。

Linda希望我能来成都实地考察一下她的公司,其实我也很想目睹她的鞋子世界,看看终日穿着漂亮的高跟鞋闯世界并创造奇迹的这位川妹子,真实聆听她这些年如何成功创业的故事,故这次成都之行就成全了我的心愿,让我有幸走进了Sheme鞋的世界。

走进Linda女士的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一幅火红的火烈鸟图。Linda告诉我,这是她公司的Logo图。之所以用火烈鸟设计为公司标志,这得从1997年她在非洲肯尼亚的一次旅游说起。那年,她到肯尼亚纳杜库鲁湖湿地公园旅行中,目睹了成千上万只火烈鸟在湖面上翩翩起舞,那场景似乎是一片跳跃的熊熊火焰,火烈鸟好似跳着西班牙狂热的风情舞蹈在空中起舞,激情而不失优雅,奔放而不失美丽。那一瞬间,Linda被震撼了,一股激发智慧深处的灵感油然而生,由此开启了Linda女士创制中国高端女鞋sheme的前世今生。

Sheme是英文单词“she”和“me”的结合,它寓意每个女人都需要拥有一双好鞋来装饰人生,来陪伴自己。一双美鞋能穿出女人的自信和精彩,而这种鞋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鞋,它集精致、性感、优雅于一身,穿在脚上无不展示着行走的艺术。

回忆起创业往事,Linda女士毫不掩饰地告诉我,三十年前,一个身材瘦小身高仅有1.47米,脚只有33码的她,爱上了一个身高1.72米的男友,为了参加好友的生日派对,为了她热恋的男友,更重要的是想拔高自己,数日内她跑遍了整个成都市的街头巷尾。每到一家鞋店,老板总对她说;“你这个小孩子,买什么高跟鞋?我们店里的高跟鞋只卖给大人和标准尺码的人,你这么小的脚,我们没有你的尺码”。

卖主们雷同的话语令Linda十分沮丧,她躲在无人的角落里伤心哭泣起来。为了她心中那份沉甸甸的初恋,为了那份女孩子对美的渴望与追求,倔强的她找了一大堆时尚画报,细心地剪下画报上每幅漂亮鞋子的图片,然后精心地拼成了一双高跟鞋的草图。她开心极了,找到了在皮鞋厂做打样的师傅,恳求师傅了却她的心愿,打样师傅终于被眼前这位小巧执着的女孩打动了,依照她的草图做出了Linda第一双自己创意的高跟鞋。她穿着自己设计的高跟鞋,兴奋地飞跑到她的男友、同学、朋友们面前,不停地旋转着身体,展示着她的“处女作”。

高跟鞋可以说是女孩子成长途中的水晶梦,是一种追美情结。从那一瞬间开始,那份自信,那份执着,那份来自心灵深处的冲动,点燃了Linda创业的激情,萌发了自己做鞋的梦想,并开始了她“鞋” 的传奇一生,开启了她与高跟鞋那缠绵不断的情缘。

Linda爱鞋,爱的痴迷、爱的疯狂、爱的专注与独断,美鞋已经深深地嵌入到她的骨髓中去了。美鞋是她初恋依恋的“情人”,她每天都会和她的情人“鞋儿”对话,缠绵在浪漫的世界里,这种爱滋润着她,给予她无穷的力量和智慧。她拥有着这满满的幸福,永远都不会停止对美鞋的追求,她要打造一个属于天下女人“水晶鞋”的世界,这是她的梦想,她是梦想的追求者和实践者。

听着Linda女士的介绍,徜徉在琳琅满目的美鞋世界里,我目不暇接、流年忘返、感慨万千!sheme鞋是有思想和生命力的高端品质鞋,制作的工艺来源于中国文化原创设计灵感,结合蜀绣精致的手法,绣娘们一针一线绣制的,传承意大利手工艺术,融入国际时尚流行元素,精选高品质的皮革,经技术艺人之手创造出来,真正做到了优雅于心、精致于形。它不只是单纯意义上的美丽,更是灵魂贯穿了它的始终。一个用生命做鞋的女人,在不断努力地做出一双双有生命、有灵魂的鞋子。

我有太多太多的想知道,想知道Linda是如何从一个乡村姑娘成长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她今日的辉煌背后又有多少鲜为人知的心酸和磨难。Linda看出了我的心思,她向我娓娓道出了三十年前创业的艰辛……

十八岁那年,她带着全家的希望和父母的寄托,怀揣家中仅有的600元钱作为创业资金,骑着一辆自行车离开了伴随着她成长的土屋,在成都簇桥的乡下租了一间仅九平方米的低矮小屋,开始了她卖鞋生涯,迈出了她苦累的人生起步。因为做零售,每天她都会在自行车后面搭上木板,上面捆绑着像小山似的各种款式的鞋,不停穿梭于鞋厂与市场之间,因为她个头矮小,看不到她的身影,经常被路人误认为无人把持的自行车。

在日日月月的穿梭中,Linda结识了许多行业上的朋友,朋友们被这小巧、倔强的川妹子那股吃苦耐劳的精神所折服和感动,主动提供给她当时市面上畅销的各种款式的鞋子,当一双双鞋子从她手中销售到不同需求的人群手中后,她彻头彻尾地爱上了这个行业。

1995年,Linda决定开办自己的制鞋厂,那年正逢她的儿子艾民儿出生,为了纪念爱情的结晶,她用儿子的名字给自己的工厂命名。头两年,鞋厂业务发展迅速,一天天壮大,为了扩大再生产,Linda四处聘请制鞋高人,扩大规模,可由于缺乏经验,加上原始制鞋机械配套设施老化落后,厂里没有试验室,无法对鞋材进行检测,生产出大量的鞋子出现了断底现象,客户们纷纷投诉,经济损失达600多万元,工厂濒临破产的境地。

为了在绝境中求生,Linda决定孤注一掷,在不懂语言的条件下勇闯俄罗斯。当时的俄罗斯物资匮乏,在俄罗斯三个月里,她整日用冷水拌着面包。艰辛的努力和付出,上帝也许在垂怜这个坚强瘦小的东方女性,她终于成功地开拓了俄罗斯市场。之后,命运之神再次眷顾这位幸运儿,国家迎来改革开放大潮,艾民儿制鞋厂成为了四川省第一个获得进出口权的民营企业,Linda雷厉风行立刻整合资金引进了两条先进制鞋流水线,法国制鞋机器和意大利制鞋工艺的引进,使Linda的鞋厂重获新生,产品开始畅销国内市场,并逐步打入国际市场。

Linda不满足于现状,带领她的团队,拎着鞋包再次闯世界,她不停地穿梭于全球各大行业展览会,把她的鞋子卖到了全球40多个国家,每当她看到自己鞋厂生产出来的鞋底上打印着Made in China的字眼,感到无比幸福和骄傲。

为了提高鞋的品位,Linda又全身心地投入品牌鞋的学习和实践中,在中欧商学院里,她如渴遇甘泉,饥逢美馔……。2008年,艾民儿旗下的一个全新生产和运营的sheme团队诞生了,目前公司有员工一千多人,核心管理人员33人,承接着意大利,法国、德国高端品牌鞋的订单,她还不惜重金聘请来自意大利、法国等国家知名设计师,创意总监,中外知名画家也加盟与sheme的研发团队。Linda女士用一种商人的睿智和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使用中国传统工艺蜀绣刺绣,手工皮编结机,玉石镶嵌等手工工艺,采用国际时尚设计与中国传统刺绣工艺,两者的碰撞诞生了独一无二的“行走的艺术”。

Linda女士秉承着严谨和执着的做事风格,十年间她共花费了1100多万元赴世界各地考察研究学习,她的sheme鞋和她本人是同样的优秀,从甄选优质的意大利材质开始作为制鞋原材料,经过严格的专业技术鉴定,300多道纯手工精雕细琢,对于工艺复杂的鞋款,需要三个月才能完成一双sheme鞋的制作。

Linda介绍说,sheme以创造“行走的艺术”为品牌理念,优雅、激情、自由、性感就是sheme品牌的代名词,追求中国文化与欧洲时尚结合,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擢取创造灵魂,秉承匠人精神对其进行构造再创新,把时尚设计方式,唯美的中国元素结合起来,由中外顶尖设计大师共同设计完成,树立了东情西韵的新风尚,是中国品牌国际化的一个成功典范。

一边聆听Linda女士的介绍,一边行走在公司鞋展中心,看着公司的宣传栏上,那一顶顶桂冠落在制鞋女神Linda女士的身上,有着如此高的曝光率和赞美声,这么多的奖杯是对她及她的产品的最好肯定。

Sheme是第一个登上伦敦时装周、巴黎高定周的中国女鞋品牌,Sheme是第一个被德国近百年历史的皮革与鞋类博览馆作为原创设计收藏并长期展示的女鞋品牌。2015年在米兰世博会上作为中国最顶级手工技艺代表,在中国馆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刺绣和手工工艺。2012年Linda作为优秀民营企业家代表,随习近平主席参加中荷经贸合作论坛。她曾穿的那双透着浓浓中国风的凤纹蜀绣sheme高跟鞋,被纽约著名心理学家伏地拍了50多张照片。当Linda被中外记者蜂拥采访时,她自豪而谦虚地告诉记者,被膜拜的不止是sheme鞋子,是东方鞋屐在国际舞台上的闪烁,更是中国文化的完美设计展示。英国前首相夫人布莱尔对sheme公司为她量身定做的精美鞋子惊叹不已!

2018年8月20日在丹麦创意商业杯《设计中国-丹麦特展》中,sheme作为唯一一个中国女鞋品牌,应邀代表中国原创设计参展惊艳亮相,丹麦王子Joachim被深深吸引驻足sheme展位并赞誉“非常富有创意,令人惊叹的美鞋”,sheme荣获“设计中国”一等奖并由丹麦王子Joackim亲自颁发。

Linda本人就是sheme女鞋的最好代言人,也是sheme鞋最好的一张名片。她告诉我,如果哪天她脚上没有穿她的sheme鞋,她就像失去精神支柱一般,没有了生命力。她要求公司的设计团队、绣娘们,所有女性都穿着sheme鞋在公司里上下走动,这是公司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是美丽最好的展示。

期间,Linda女士让设计师为我挑选一双适合我的sheme鞋,这是一双温暖、舒适、美丽的鞋子,穿上这双精致的sheme手工鞋,我要走出女人的自信、气质和风采,因为sheme鞋是设计师和工匠们用心用爱做出来的。

听了Linda女士详细的介绍,参观了公司各个部门,观看了绣娘们专注地刺绣并尝试学习了一下刺绣手艺,看到设计师们热烈讨论着,工厂车间里那繁忙的场景,我为Linda女士今日的成功喝彩,更为Linda女士创业、敬业的精神和迷人的个人魅力所折服。Linda女士是我学习的榜样,有梦想、有追求,精益求精,为实现梦想而坚持不懈努力的现代版“木兰女”。

考察Linda女士的制鞋公司,她的创业经历让我感动,她的工作精神给我激励,她的谦逊热情又让我难舍难分。成都之行短暂而又精彩,川西人民的真诚和友善,四川方言深厚的文化底蕴,俯瞰雄伟壮观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枢纽,参观可爱的大熊猫基地,品味四川麻辣火锅,尤其是那火锅上漂浮着厚厚的辣椒红油,空中飘荡着花椒的味儿,令我难以忘怀!大儿子用他那最真实直白的话儿问我:“妈妈,为什么我的嘴唇上下总在跳舞呀?”我听后忍俊不禁,好一句对四川火锅经典的总结。

我爱成都!我爱sheme美鞋!

特稿:一个瑞典中产的生态村梦

北欧绿色邮报网特稿(记者陈雪霏)– 打理好行囊,原来是很重的背包,因为我们要宿营的。在门前照了张相,想起《那一年我十七岁》:身背行囊穿上那条发白的牛仔裤,装作若无其事的告别…

我们乘地铁到乌登广场站,然后倒车到斯德哥尔摩南站。从那里上了南下的火车。晚点将近一个小时。过林雪平以后倒一趟车,然后就到塔诺斯。刚一下火车,就看到本文的主人公古纳在那里等我们。

古纳告诉我房子今年安装了太阳能板,都是中国产的。

他看起来和一年前没有什么变化,还是那么精神,保持了原来的体型。古纳56岁,是地热能公司的节能减排研发工程师。毕业于维斯特洛斯大学能源系。一直致力于节能减排。他自己也做着建立一个节能生态村的梦。等我们到家的时候,安娜出来相迎,说她父母也来了。果然,邻居英格马和妻子,安娜父母都在静候。

7月9日其实是古纳的生日。因此,我们都是特意赶到这一天来为他庆祝生日。

这一次,房子有了更大改善。他不但积蓄了雨水,还在房顶上加了太阳能板。这都是需要投资的。但是,古纳把所有的心血都用在了这上面。平时省吃俭用,但是,在房子上面,舍得花钱。

太阳能发电与电网连接。

我们在外面坐下没有多久,天下起雨来,于是到屋里吃他们自己做的蛋糕。吃完蛋糕,天又晴了。这回我们到院子里的咖啡处,准备吃晚餐。晚餐要吃烧烤。于是大家谈起了爱情。

我和爱人是网上认识的。那么,安娜的父母是怎么认识的呢?原来,安娜的父亲是烤面包的面包师和出租车司机。母亲是老师。小伙子到姑娘家的邻居去串门儿,隔着院子,看到了邻居家的姑娘,一下子就看上了。于是,就悄悄地找机会追。有一次,姑娘是去哥德堡参加教师培训。小伙子就追去约会。俩人在湖边散步,结果,他给父母写信说,他是在韦纳恩湖边游泳呢!二人认识一年后订婚,五年后结婚。一过就是一辈子。现在俩人都八十多了。

安娜的父亲和母亲。

这是古纳自己盖的房子。完全是他自己设计的。关键处雇佣一些工人,大部分都是自己弄的。一晃十多年了。外面的木头已经经历风雨,变得有些黑色了。但是,这是一座全木质的房子,没有钉子,都是靠工人砍出来的技术自然咬合。人们相信,木头经过风雨的腐蚀以后到一定程度就会停止。但依然非常结实。

 

这是英格玛家的雨水收集水窖。

这就是水窖的原版,埋在地下就成了下面这样了。

英格马的妻子说她和夫君其实是同学。他们倆不停地写信,约定每个星期三互相写一封信。写完了见面再回答各种问题。当时是1980年代。订婚时向教堂要了证明,结婚时登了报纸,然后请了1000多人出席婚礼。英格玛有个大家庭,6个兄弟姐妹。

吃完晚饭,古纳介绍了太阳能。原来,他想建一个生态村,骑电动自行车跑了很久,终于找到了这个物美价廉的地带。同时,离城里也不太远。

他自己用了一半儿地,然后,把另一半儿卖给了英格玛,当时也就五万克朗。这样,他自己就找来其他住户。大家都是愿意住在乡下环保的地方。志同道合。

下面的文字是我去年十月来这里后写下的文字。

时隔八年,我们再次来到这座木房子。这是我们第三次在这里过夜。晚上,我问古纳,你的房子现在算是完工了吧。古纳说,应该算完工了。基本完工。

 

上一次来这里过夜是八年前,那时,房子的中央部分都已经完工。我们住在有地暖的木地板上,真的感觉睡在东北家里的大炕上。同时,空气又是那么的新鲜,满屋子还有一点松木的清香。

 

睡一晚上,真的感觉就像在家里,非常非常舒服。早上起来,心情无比舒畅。那时,古纳正在忙外围的墙壁。在木头缝隙大的地方加一点点棉沙。但古纳并不加太多因为外围的八角空间就是古纳设计的应该密封的空间或者是保温空间。同时又是一个仓库,或者休息室,可以实际利用。如今这里窗台上都是海棠花和姑娘儿树。我也第一次看到姑娘儿树。

 

这都是因为有了新娘安娜,这个家立即象一个温馨的家。以前,可能是因为古纳是在建设期间,所以,没有花盆,现在到处都是花和绿色植物。安娜自己在市中心的房子也是充满了各种鲜花,各种植物。

 

昨天我们在她家吃饭,吃完了就到院子里去摘哈龙果,黑梅,红梅,然后,回来配点冰激凌,真是好吃极了。这种城市的乡村生活,让我想起儿时的80年代,我每天到园子里去摘豆角,黄瓜,西红柿,割韭菜,掰芹菜等等,都是自家产的。现在想来,不但不觉得累,反而是一种奢侈的生活,值得享受。

 

古纳和安娜在今年1月10日结婚。我们出席了那个庄重的婚礼。那是一个小教堂,一部分是被邀请的家人朋友和同事,一部分是得知有婚礼,自愿前来参加的人们。教堂很满。婚礼上,古纳的姐姐的孩子,就是外甥和外甥女都唱了非常优美的歌,姐夫谈钢琴,最后姐姐一家合唱祝福古纳迟来的婚礼。婚礼之后,客人们可以喝香槟,吃小吃。然后,被邀请的客人又到一家非常古老的传统酒店去吃晚餐。晚餐几乎是素食,但感觉非常健康。然后,大家一个接一个地发言,谈论他们与新郎新娘的关系,说一些非常有趣的祝福的话。真的那些话都是非常实在的话,没有套话。他姐姐一家甚至根据古纳的一言一行和日常习惯编排一个话剧来介绍他。例如,他喜欢科研,他喜欢环境等等,惟妙惟肖。

 

新郎新娘讲述他们的恋爱经过。从相互之间的言辞和演唱,显然,互相是被电住了。安娜说,她见到古纳之前,体重75公斤。但是,和古纳谈恋爱之后,体重降到了67,68公斤。而古纳也明显从原来比较丰满的肚子变得仿佛年轻了十岁。可见爱情的力量真大啊!恋爱也是减肥的最佳办法。经常和情人去散步,是减肥的最好办法。

 

昨天,我又提起减肥的问题,安娜说,这是爱情的力量吧。说完,微笑地看着正在洗碗的古纳。

 

我认识古纳是在10年前。那时,他和我们一起都在佛兰西斯坎徒步组织准备徒步,他当时是协会的会长,有条有理,一丝不苟,既有宏观大略,也有细枝末节。因此,曾经患过劳症。但是从谈话中,我知道,他是环保主义者,是节能专家,他所在的公司是德国的Bosch品牌的热泵生产商。他负责研发工作。所以,如何能够利用天然能源,他是费尽心思。他说,他在盖节能房。

 

那时,我也刚刚从可持续发展领导力硕士毕业,对这个问题无比感兴趣,所以就说,我真想看看,他是怎么建节能房的。

 

于是,第二年,在我怀孕的情况下,我们也还是到南方进行了一圈旅行,一路都是住在朋友家里,呆一天,第二天启程继续前行,就好像当朋友家是旅馆。顺便也访问朋友。我说,这样不是利用朋友家当旅馆吗?我先生说,我们花了时间。听起来,感觉是我去看你是看上你了!

 

因为古纳一直搞节能,所以,他也充满了幻想。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中了这里的一片森林,一下子就买了将近一公顷。然后,买了不少木头。昨天我问他买了多少,他说大约有1.5公里长的20厘米X20厘米见方的松木。就是说1500米长。如果我没算错的话就是60立方米的好松木。他找好的工匠,没有用一根钉子,全部是用古代的方法,靠砍木头,让木桩子互相自然咬合,所有的墙角都是这样自然咬合的。房顶全部是小窄木板,主要的承重墙就是20X20的原装松木,天然的榍子,节子都是象天然雕铸的装饰。

 

古纳在13年前就有了这个想法。他要盖一座独特的生态房子,在这里建立一个生态村。这个房子全部是木结构,而且是大房套小房。是两层。但是,楼上的房子就仿佛上海人80年代在自己的房子里搭一个二层床一样的感觉,但是,这座房子的高度是两层的高度,但他没有完全封闭二层,而是完全开放的。这样就感觉房子不是那么小。是有很大立体空间的。 整个房子就象一个五边形的房子,外边是四边形。

 

古纳一个人,通过购买一部分服务,大部分自己盖起来的房子,仿佛有一个非常好的第二职业。他也是瑞典语,英语和德语都会说。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还是环保,他都能围绕环保和可持续的理念来生活,来工作。他自己利用地热能,同时,他还进行雨水收集,用雨水来洗车。

 

他的先进理念,得到同事的欣赏。于是,一位同事得知他自己盖房,而且有地方,就决定从他手里买一半的地,于是,同事成了邻居,成了志同道合的伙伴。于是,古纳自豪地说,几年来,我这里住户增加了两倍,从原来我一户,现在有三户了。

 

上次来的时候,还记得他带我们去另一个邻居家,那座房子是把在南方的木房子完全拆分,然后,挪到这里重新盖起来,完好无损。

 

斯德哥尔摩的斯堪森的小木屋也是这样从全国各地拆了,然后搬到那里重新盖起来,成为天然实物博物馆。每个地方的建筑特色是通过那个地方的真正的房子体现的,这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

在节能的道路上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古纳的同事,其实是盖的被动房子。被动房子就是不用耗能。主要是靠非常厚的屋顶来完美密封房子,然后,利用换热器设备,通过空气交换,在冬天实现节能的目的,即不用外部能源。

 

他们的屋顶有70厘米厚,可以实现冬暖夏凉的目的。门窗密封好。然后利用人体,考面包做饭的能量来维持房间的温度。女主人玛丽亚说,冬天因为温差大,效果非常好。一次性投资,但是,经过几年,成本就收回来了。现在,他们也用太阳能版来烧热水。因为有了地方,他们又盖了一个小偏房。今年一月我们出席婚礼时,就是住在他们的小偏房里,也非常舒服干净。他们也盖了车库。居然栽种了竹子。那两簇竹子在风雪中依然郁郁葱葱。

 

男主人英格玛是中学计算机老师,业余时间却是一个如此好的建筑者。夫人玛丽亚就在政府的能源局工作。

 

 

图片新闻:荷兰代芬特尔2018国际高跷节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荷兰特约记者张卓辉)一年一度的荷兰东北部著名旅游城市Deventer (代芬特尔)2018国际踩高跷节(Deventer op Stelten)为荷兰的仲夏增添了瑰丽的光彩和热烈的气氛。


每年七月第一个星期(整个礼拜)的旷周持久的国际高跷节每年都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和欧洲诸国代表队竞技表演。今年也不例外,德国 ,比利时,法国 ,荷兰等国都有团队与个人(爱好者)参加,每日从朝到晚都呈万人空巷,无数群众于城央要路夹道欢迎,观看这壮观艳丽的欧洲高跷嘉年华。

记者及全家包括中荷混血儿的外孙女慕名于昨天专程驱车离自住家一百五十多公里的代芬特尔市全天观看此节,乐不思家,流连忘返。总觉得此节日可以媲美祖国(中国 从宋朝便有北方,南方的踏高跷,扎高桥脚等民间节目表演)的民族传统踩高跷文化日。

今日头条:“中瑞雕塑艺术精品展” 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隆重开幕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6月20日下午,“中瑞雕塑艺术精品展”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隆重开幕,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及夫人宋景丽、文化参赞兼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主任浦正东、瑞典著名雕塑艺术家理查德·布瑞克塞尔、瑞典侨领、瑞典华人总会会长叶克清、中国玉石雕刻大师林伯正、江苏宜兴紫砂艺术大师王金川以及众多中瑞嘉宾近200人出席了开幕式。

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宣布中瑞雕塑艺术精品展开幕。

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文化参赞兼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主任浦正东主持开幕式。他说,本次展览的主题是Meeting-相会。

 青田石是我们走向世界的一个原因

德高望重的瑞典华人总会会长叶克清首先致辞。他说,今天我们相约瑞典中国文化中心,一起迎来了“中瑞雕塑艺术精品展”开幕式!这是中国和瑞典文化艺术交流历史上的一大盛事,更是中、瑞两国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的一大具体实践。在此,我谨代表瑞典华人总会,向莅临开幕式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感谢!向为本次展览精心策划的瑞典中国文化中心表示诚挚的感谢!同时,向瑞典著名雕塑家理查德、青田石雕著名大师林伯正、艺术茶壶王金川等三位艺术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叶克清说,早在2013年瑞典中国节青田石雕主题展上,我曾经说过:“青田石是我们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今天,青田石雕大师、艺术茶壶大师能与瑞典雕塑大师的作品一起在这里同台展出,其盛况足可载入中瑞文化交流史册。一件件精美的青田石雕和富有中国禅意的茶壶,向瑞典人民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而增进对中国的了解,对青田的了解。

中国著名工艺美术大师林如奎的遗作《高粱》。

叶克清还说,中国青田是他的故乡,青田石的故乡,也是中国著名的“侨石”之乡。青田地处深山,却面对大海,胸怀世界,青田艺人世代践行“匠心精神”,点石成金,彰显大国艺术风采;青田华侨投石问路,成为了“一带一路”的先行者。从这种意义来说,青田就是洞天福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是有福之人。

叶克清说,古代有刘基,当代有陈慕华、章乃器、陈诚,以及国家大师林如奎等一代名流。石头的美丽造就了人的美丽,人的智慧造就了石头的艺术。在我们故乡青田流行着这么一句名言:“每一个华侨,都是出国的石头;每一块石头,都是出国的华侨!”

叶克清说,“我青年时期投身医学,后又创业海外,再后来不惜重金,投资收藏了一批青田石雕精品;几十载一路走来,不管身在何处,故乡青田始终在我心中,青田石雕始终在我心中;没有她的哺乳,就没有我今天的一切。所以,我一直心怀感恩,心怀梦想:“我意愿做一块会唱歌的石头,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青田石雕走出青田,走向世界。”今天,这个梦想终于如愿以偿,美石美刻,金石之交!让青田石雕把青田的美丽告诉大家,也希望大家把青田石雕的美丽带回家!”

林如奎的遗作《高粱》作品引来很多观众驻足观看,其精美绝伦的构图和精雕细琢的工艺令中外观众赞叹不已。

瑞典青铜雕塑充满活力和勇气

瑞典著名雕塑艺术家理查德·布瑞克塞尔在致辞中高度评价本次展览。他说,中国和瑞典的艺术作品虽然有很大差别,但是,当我们把它们放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也发现他们其实又是很和谐的,可以在一起的,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理查德. 布瑞克赛尔在本次展览中的作品大多都是为中国客户做的或者是与中国有关的作品。他也是把瑞典著名雕塑家米勒斯的作品卖到中国之人,放在玉泉路北京国际雕塑园里。他的作品给人以充分的想象力和竞争的力量。他说,人生就是一个挣扎和奋斗的过程,人必须能够站在时代的前列,勇敢地面对一切。

与此同时,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和谐生活,对美好生活的渴望都体现在石雕作品中。各种吉祥的动物,植物,瓜果,五谷都是中国艺人的想象。

林伯正大师说,青田石雕的特点是石头软,颜色鲜艳,经过精雕细琢,能够把石头里面都掏空,这样更有立体感,也充分体现了青田石雕的精绽艺术。

这是林伯正大师的作品。他雕刻的鱼和水稻惟妙惟肖。这种思维本身就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春天播种水稻的时候,把鱼苗也撒在稻田里。收获水稻的时候,鱼也长大了,鱼和水稻共生。如今瑞典也在讲共生城市,在各个方面实现和谐发展。这也是中瑞之间不约而同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林伯正大师向桂从友大使介绍了他父亲林如奎大师的作品《高粱》。

参加本次展览的还有来自宜兴的工业美术大师王金川的紫砂壶作品。王金川向桂从友大使介绍紫砂壶的情况。

布瑞克塞尔向桂从友大使介绍他的雕塑作品。他说,其实,这三匹马的雕塑来自于他做的一个梦。有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三匹骏马飞奔而来,而且骑马的是三个女人,于是,他就把这个梦用雕塑表达了出来。

          中瑞艺术相会在这里

本次精品展的策展人、艺术评论家&馆长伊尔瓦.霍尔巴克说,本次展览的主题是《相会》,意思就是东西方文化艺术的相会,大家相会在这里,可以互相了解,互相学习,形成一个和谐共处的氛围。这也是展览要达到的目的。

此次“中瑞雕塑艺术精品展”展出的作品是老中青三代青田石雕艺术家、2名中国紫砂艺术家和1名瑞典青铜雕塑艺术家的作品。

林伯正大师在致辞中说,青田石雕是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田石雕自成流派,奔放大气,细腻精巧,形神兼备,素有“在石头上绣花”的美誉。此次展览中,他的父亲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如奎先生遗作《高粱》惊艳亮相,吸引了在场嘉宾驻足观赏,细细品味。

以上是青田石雕代表性传承人林伯正以及林氏石雕艺术流派第五代传人、在瑞典出生的90后林陈梦阳的作品。

    紫砂壶艺术很有吸引力

江苏宜兴紫砂艺术大师王金川在开幕式上致辞。

紫砂艺术以工艺美术为根,以传统文化为源,以茶文化为媒,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陶瓷艺术。

紫砂陶具有独特的艺术图样和浓郁的文化气息。

此次展览中,王金川等中国紫砂艺术家带来了多件精选作品,让瑞典当地民众领略到独具一格的中国紫砂艺术魅力。

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和平与发展

瑞典青铜雕塑艺术家布瑞克塞尔是欧洲当代极具影响力的雕塑家,他继承了西方古典雕塑手法的写实风格,同时,他的作品兼具动感与充沛活力,带有现代主义气息。布瑞克塞尔希望给人类带来和平的天使。他曾经是第一位受邀在国家大剧院艺术画廊举办个展的西方艺术家。

此次展览开幕式吸引了200多名中瑞嘉宾,展览将持续到7月11日共三个星期。

图文/陈雪霏

今日头条:中国驻瑞典大使馆举办开放日活动深受欢迎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6月10日斯德哥尔摩阳光明媚,蓝天白云。中国驻瑞典大使馆院内张灯结彩,人头攒动。原来是使馆首次举办开放日。

桂从友大使和夫人宋景丽率领全体馆员在这绿草如茵的漂亮院子里迎来了未来国际学校和斯德哥尔摩大学师生来体验中华美食。

使馆政务参赞张彪主持活动仪式。

一进门沿着甬道还摆满了有关中国的图片。院子里还有大屏幕电视,书,DVD,手工艺品和乐器供来宾分享中国文化。

大使夫人宋景丽是使馆成立的阳光学校校长。她首先代表使馆向大家表示欢迎。

她说,她和大使两次访问未来国际学校,使馆的许多孩子都是在这所学校里上学,因此,使馆决定向未来学校捐赠一批乐器和中文书以便孩子们可以通过音乐和语言来沟通,了解中国文化。本次活动主要是要让孩子,家长和老师们体验舌尖上的中国。

宋校长对记者说,这样的交流很受欢迎,孩子们可以通过这样的活动互相交流,相互了解,而通过下一代的相互了解,必然会将中瑞关系推向进一步深入。

未来学校校长对使馆的邀请表示感谢,她说,中国使馆的孩子学习都很努力,他们都表现很好,很不一般。

桂从友大使热情地欢迎客人。他说,这是使馆首次举办开放日活动,就是让瑞典的普通民众能够走进使馆,体验中国文化,体验中国的开放胸怀。

桂大使送小朋友大熊猫。

面对小朋友,大使心里格外高兴。使馆还准备了乒乓球台子,供孩子们练习。

 

熊猫饺子馆老板和同事现场包饺子,展示包饺子的技巧。

 

恒运阁饭店展示的是东坡肉和南瓜饼,颇受欢迎。

贵带来的是炸大虾和肉夹馍,很有特色。

宝岛饭店带来的是烤鸭。各具特色。

卡尔.塞缪尔森曾经在香港工作过。他的孩子在未来学校学习,因此非常高兴带孩子来使馆参加活动。他对本次活动高度赞赏。在香港的时候,他就很喜欢中国食品,这次相信也一样好吃。

真是青青的草地,甜甜的空气,非常美的田园风光。在灿烂的阳光下,中外宾客在这里放松地交流。

笔者在日内瓦的毕业典礼上就仿佛是这样的情景,这样的风景,这也好像是瑞典的Open House,就是敞开门请客。从这个开放日就能感觉到中国的入乡随俗,中国的开放,中国的自信,中国的魅力和中瑞之间的越来越接近。

图文/ 陈雪霏

精彩视频:北欧绿色邮报网记者随驻瑞典外国记者团采访哥德堡第一篇

北欧绿色邮报网视频报道(记者陈雪霏):北欧绿色邮报网记者随驻瑞典外国记者团采访哥德堡第一篇:体验世界著名制药公司阿斯利康哥德堡研发总部实验室,精彩的分子世界。

MVI_7972

2018年5月31日陈雪霏录制

 

今日头条:驻瑞典大使桂从友出席首届届斯德哥尔摩汉语文化节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5月24日,由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和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共同主办、中瑞教科文交流协会和畅通国际承办、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等协办的第一届斯德哥尔摩汉语文化节在市中心国王花园隆重举办。其目的是以汉语为载体向普通瑞典民众全面展示中华传统文化。桂从友大使同使馆外交官出席。

  教育参赞窦春祥向本网记者介绍说,本次汉语文化节共设12个展台,分别展出了外国学生汉语教材、江苏吴中非遗瑰宝、中华旗袍等传统服饰、丝绸、传统手工艺剪纸、美食美酒、茶艺等。中国传统文化演出部分包括民族舞蹈和民乐表演、诗歌合唱、传统服装展示、昆曲、京剧、武术、歌曲等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这些文艺节目由当地华侨华人、留学生学者、斯德哥尔摩蒙特梭利国际学校和英文国际高中的汉语学生们自编自导自演。作为庆祝中瑞建交68周年系列文化活动的一部分,中国驻瑞典大使馆联合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在斯德哥尔摩举办首届汉语文化节,为瑞典普通民众深入了解中华文化、满足学习汉语的需要提供一个新平台。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斯德哥尔摩市民自愿自发来观展观看。国王花园是斯德哥尔摩最具地标性的市民广场,不少国家每年都在这里举办本国文化展出活动。中国首次在这里举办如此震撼的中华传统文化展示活动很接地气。不少观众还表示,他们对中国向往已久,此次有机会不出国门就能体验传统中华文化,还学到几句汉语“很好”、“谢谢”等,感觉就象到了中国一样。

活动持续了一整天,上午人们排练节目的时候就已经吸引了很多观众。斯德哥尔摩的天公作美,烈日炎炎,这正是瑞典人盼望的。

大使夫妇观看茶艺。

桂从友大使剪彩。窦春祥参赞陪同。

演出第一个节目是经典舞蹈采薇。

郝景霞的大唐盛世让人领略传统文化艺术的美。

大舞台上演出了一场让人走心的汉语文化节。斯京著名歌唱演员李佳,杨筱音和昆曲票友郝景霞都参加了演出。唱出了中国歌曲的美,充满深情的诗词歌赋,让人如醉如痴。

中华文化魅力极大,尽管是在weekdays,也还是吸引了很多观众,而且有的瑞典男士看到这个文化节,感觉对中国文化更感兴趣了,有的人居然纷纷向娶了中国媳妇的人取经,探讨怎样才能找到一个中国妻子。还有的人在观看展览以后,希望能够购买,但可惜展览的时候,不能卖。总之,在国王花园举办活动,虽然是对大众免费开放,但是,在这里,也是高大上啊!

“中国龙”首秀荷兰花车大巡游荣获设计一等奖

中国主题系列文化活动旷周持久

荷兰 张卓辉 (文/图)

面临大海,春暖花开。荷兰第71届花车巡游活动于2018年4月22日在荷兰北部海滨城诺德维克(Noordwijk)市隆重举行。

共同见证花车启航

中国驻荷兰大使吴恳应邀出席开幕式,并与诺德维克市长雷普斯塔、美国驻荷兰大使胡克斯特拉、欧洲空间研究与技术中心主任翁加罗等嘉宾及现场逾万观众共同见证花车启航仪式。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家主席习近平偕夫人彭丽媛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应邀于2014年3月22日至4月1日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国事访问,首站荷兰。习近平主席一行200多人的中国代表团下榻于海滨的荷兰诺德维克花田中心城市诺德维克的世界顶级宾馆奥兰治酒店(Hotel de Oranje)。习主席说“荷兰是欧洲的门户,我选择从荷兰推开欧洲的大门”,开启欧洲之旅。

“中国龙”荣获一等奖

一年一度的花车巡游活动已成为荷兰一张亮丽的名片,这项盛大活动是荷兰鲜花文化节的重头戏,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海内外游客前来观赏。本届一共有18辆花车,30辆经过装饰的汽车,从Noordwijk出发,沿途经Voorhout、Sassenheim、Lisse、Hillegom、 Bennebroek 和 Heemstede,抵达Haarlem,以及库肯霍夫郁金香公园,全程40多公里。来自中国、荷兰、法国、德国和比利时等国家的逾百万游客,观看了花车巡游。

中国大型主题花车花车“文心雕龙”紧扣2018花车巡游“文化”主题,体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传统中国文化智慧,设计了亭、竹、松、鹤、莲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并辅以华服男女的茶艺表演和琵琶、卡拉OK等文娱活动,表达源远流长而又不断推陈出新的中国文化。花车且行且停,像一道流动的风景从巡游沿线城市穿城而过,将浓郁的中国文化氛围传递到荷兰民众和国际游客面前。其中,“中国龙”获本届花车巡游的花车设计一等奖。

还有一辆猎头公司的花车,也有中文字样,让中国元素随处可见。

这是荷兰首相吕特访华结晶,由荷兰的力马人力资源公司主办的合作项目。一个由荷兰力马人力资源(MAX HRM)公司主办,鹿特丹发展局、Capelle aan den Ijssel 市政府协办的第二届 “职”等你来,“引才引智,中荷社招”人才招聘会,4月22日全天在鹿特丹一座古典风格的建筑物Schielandshuis 成功举办,有200多位高科技人才前来应聘。

“中国文化周” 视角新

今年花车巡游活动恰值荷兰首相吕特访华圆满归来,中国除制作大型主题花车参与全程巡游外,还配套举办了“瓷情花意”中荷瓷器和花饰展、“中国时刻”户外演出、“花田闹春”舞龙表演以及“运河骄子周恩来”,今年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中国经典名篇名家朗诵会等系列文化活动,依托当地“鲜花周”打造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国文化周”。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荷兰当地也制作了“中国龙”和“一带一路沿线的中国文化”两个大型主题花车参与巡游,从荷兰视角诠释、解读中国和中国文化,成为中荷两国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的一个生动范例。

 

 

 

今日头条:中国女画家李丽画作在斯德哥尔摩展出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中国女画家李丽的山水花鸟国画4月21日在斯德哥尔摩文化之夜和一带一路北欧之春国际和平文化节上展出。

作为本次文化之夜和文化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女画家李丽的山水画也吸引了200多观众的眼球。为文化节增添了浓重的节日气氛。

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出席本次文化节并发表重要讲话。他说,

“中瑞两国是传统友好国家,两国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斯德哥尔摩文化之夜,增加中国文化元素,不仅是文化之夜更加绚丽多彩,也为中瑞关系的发展注入新的正能量。中方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是基于工商共建共享原则,增进与世界各国的友好,扩大与世界各国的全面合作。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 创意领域的五大活动之一,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交往和国与国之间的人文交流是民心相同的最重要途径。也是扩大各个领域合作的基础和前提。”他说。

据了解今晚将上演一场中国文化大餐,包括演奏,舞蹈,歌曲,还有女画家李丽的画展和电影《庐山恋》。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度过一个收获满满的斯德哥尔摩文化之夜,桂大使说。

中欧文化协会会长、瑞典专业外国记者协会会长和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主编社长陈雪霏女士致开幕辞说,文化节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以文化促和平,促发展。音乐和绘画艺术无国界,任何一个国家的人都会对音乐和绘画有自己的认识,通过音乐和绘画表达自己或了解对方,这种交流一定会增进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理解。画家李丽的作品作为文化节的一部分,充分展示了中国人乐山乐水,喜欢大自然的花草树木的性格。

画家李丽笔名金书,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培训学院硕士研究生班,进修于中国国家画院高研班,著名画家苗重安先生入室弟子。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高研班导师,中国艺术报副主编,京华美术馆馆长,中国孤残儿童救助中心艺术总顾问,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展览并获奖。

 

作为女画家,李丽的大山水画非常大气,有气势,同时又很细腻,李丽完全是凭自己的精湛技艺赢得客户的赏识,李丽的画也被收藏网认为是非常有收藏价值的画作。

李丽对瑞典情有独钟,将于5月27日到6月2日亲临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画展,有意收藏或欣赏的朋友们敬请关注,届时还可以得到李丽的亲笔题名签字。

图文/陈雪霏

 

 

 

 

 

图文/陈雪霏

今日头条:2018中瑞中小学文化艺术交流演出在诺贝尔颁奖大厅圆满落幕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2018中瑞中小学文化艺术交流演出4日晚在斯德哥尔摩诺贝尔颁奖大厅成功举办,为中瑞观众献上了一出中国文化大餐,尤其是学生们表演的京剧《春色满园》和《孙悟空斗罗汉》赢得观众阵阵喝彩。

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和夫人宋景丽女士观看了演出并盛赞学生们的精彩表演。

演出总顾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荣誉主席陶西平团长致开幕词说,瑞典在1950年5月9日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成为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至今已经有68年的历史。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中国的学生们来到斯德哥尔摩同瑞典的学生们同台演出,显示了中瑞之间的深厚友谊代代相传。

瑞典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诗人托马斯. 特朗斯特罗默三次到中国访问,回来后,他说,虽然他不懂得那里的语言,但是,他的每次访问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我想我们的学生和老师都有同样的感受,每次出来都学到很多。诺贝尔曾经说自己是世界公民。我想这也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就是全世界人民一道建立人类命运的共同体。共同放飞梦想,拥抱未来。

“放飞梦想,拥抱未来,”既是本次演出的主题,也是金帆艺术团的团歌。尾声《我要远航我要飞翔》的结束曲一直在诺贝尔大厅回荡。同样给瑞典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他们记得去年也是以这首耳熟的歌声结束。

民乐演出过后,京剧舞蹈和武术都赢得更多的喝彩。学生们的节目一场接一场,一个比一个好看,耐看,孩子们迸发出的强大的生命力,让所有的人都感到愉快,自豪。

参加演出的学校有北大附小,海淀中关村三小,海淀七一小学,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小,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朝阳区实验小学,白家庄小学,中国音乐学院附属北京实验学校,北京门头沟区新桥路中学和斯德哥尔摩蒙特梭利国际学校。

蒙特梭利国际学校的学生演唱了中文歌曲《天蓝蓝》和《我们是世界,We are the World》。

中瑞学生同台演出体现了真正的文化艺术交流,受到中瑞观众的热烈欢迎。

本次演出是由北京市教育学会主办,北京圣陶国际教育文化交流中心承办,中国教育部和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教育处支持,江苏圣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瑞教育科学文化交流协会和畅通国际瑞典有限公司协办的。使馆教育参赞窦春祥和政务参赞张彪也出席了交流演出活动。

演出的学生有北京金帆艺术团的学生和瑞典蒙特梭利中学的学生。

学生们的精彩表演包括民乐合奏《龙腾虎跃》,单簧管重奏,合唱,舞蹈《在希望的田野上》等。瑞典京剧票友郝景霞也演出了《梨花颂》。

两个多小时的演出结束了,观众们还是久久不肯离去。

更多图片:

 

 

 

 

 

 

 

 

图文/陈雪霏

 

 

 

精彩视频:斯德哥尔文化之夜一带一路北欧之春国家和平文化节现场实况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4月21日,斯德哥尔摩风和日丽,晴空万里,春意盎然。在恒运阁饭店挤满了人群,原来是斯德哥尔摩文化之夜一带一路北欧之春国际和平文化节和李丽国画展在这里举行。下面请看精彩的文艺演出部分实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