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绿色邮的网据瑞典电台10月22日报道 欧洲贸易协会 Acea 的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在欧盟销售的新车中的19% 是电动汽车,在新车销售占比中达到近五分之一。全电池驱动汽车的销量增长了近57%,超过21.2万 辆,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增长了近43%,达到19.7万辆。与此同时,汽油车的销量下降了35%,柴油车的销量下降了50%以上。十年前,新车销量的一半以上是柴油车,而现在这一比例约为18%。汽油车仍然是新车销售中最常见的车型,拥有近40%的市场份额。(主编陈雪霏 编辑查正富)
Category Archives: 节能减排
在春城开启人与自然新未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开幕式的五个瞬间
北欧绿色邮报网据中国新华社(记者熊争艳、于文静、潘洁、赵珮然 摄影:岳月伟)报道
祥瑞春城,和风细雨。11日下午,形似孔雀开屏的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吸引世界目光。《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在此拉开序幕。
5000余名代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参会,他们怎么对话?开幕式有哪些独具匠心的安排?新华社记者在现场记录下这些瞬间,带大家了解COP15的精彩场景和参会代表的真知灼见。
【瞬间一】中方接槌,正式成为COP15主席国
会展中心3层7号馆,约1500人现场参会。
会场前方的巨型屏幕,上面是中英文双语的“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和大会主题等字幕,主席台摆放中国国旗和联合国会旗。
15时25分,作为COP14主席国埃及的代表,埃及驻华大使穆罕默德·巴德里,把一个深色木槌交到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手上。
这标志着中国正式成为COP15主席国。
“感谢大家委托中国负责承办和主持这次重要会议。”作为COP15主席的黄润秋说。
【瞬间二】“象”往云南 拉开序幕
几个月前,“大象旅行团”让全世界关注云南。今天,COP15以“大象”开篇。
屏幕上,英文配音、中文字幕的短片《“象”往云南》讲述着十几头亚洲象17个月北移南归的奇游。与会者盯着屏幕,有的目不转睛,有的露出了笑容。
“人象和谐的画面,温暖了全世界!”一名现场参会代表说。
短片之后,嘹亮的歌声在会场响起。
“每天在小鸟的歌声中醒来,山风它吹绿了拉祜的山寨,山青青水蓝蓝百花盛开,蜜蜂飞、蝴蝶舞、翻过山来……”100多名彝族、白族、傣族、景颇族、佤族等的艺术家,载歌载舞,赞美七彩云南,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
“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才有人。”世居云南的少数民族传颂这样的谚语,传递着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
【瞬间三】外方代表:“东道主的努力”促成昆明之约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不远万里,从加拿大蒙特利尔来到昆明。
“通往昆明的道路充满了挑战,且比任何人预想的都要长。”穆雷玛在致辞时说,感谢东道主的不懈努力,终于让这次会议得以成功召开。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COP15两次推迟,最终定于今年10月和明年分两阶段举行。
穆雷玛赞赏中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行动。“中国在过去几十年的努力堪称楷模!”她说,不论是污染防治、退耕还林还是解决贫困问题,中国行动都值得钦佩。
在肯尼亚内罗毕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通过一块“屏”参加开幕式。她说:“我们需要雄心和行动,面向人类和地球的未来不断向前迈进。”
多名外国与会嘉宾为中国在生态保护方面的努力竖起大拇指。
“国际社会在讨论将纳入保护范围的海洋和陆地比例增加至30%,中国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来自荷兰的环保人士龙迪告诉记者。
【瞬间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引起共鸣
波光粼粼的梯田,农人辛勤地耕作,鸭子在水里欢快地游……大屏幕播放着云南红河哈尼梯田的视频,身着民族服饰的中国少数民族青年代表施晓悦讲述了那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
哈尼族先祖与自然和谐共生,创造了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这里也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家湿地公园。
“这些梯田非常漂亮,大家都愿意去!”龙迪赞叹说,这个片子展示了千年来优秀的农耕技术、文化如何与自然共生共存,这让更多人意识到本地文化的价值,不但对哈尼族,而且对其他民族也有意义。
来自亚马孙地区的代表讲述了当地的可持续的森林管理方案,分享了控制非法砍伐等做法;来自欧盟的代表提议,所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必须在全球、区域和地方等层面同时进行;非洲的代表担忧土壤退化和生境损失的严重后果,呼吁要有可预见可操作的实施方案。
【瞬间五】同“屏”对话,140多个缔约方及30多个国际机构和组织的代表参会
最后一个走上台发言的是“90后”自然保护工作者、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的初雯雯。
“那么多来自全世界的同行,还有只在课本、电视里见过的专家。还好来之前我对着河狸窝练习了好久……”初雯雯留着干练的短发,穿着鸟类图案的衣服,以诙谐的语言分享了如何通过社交媒体开展新疆阿尔泰山自然保护公益活动。
4年来,以初雯雯为代表的中国100多万名青年,通过努力让蒙新河狸这样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20%。
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代表、企业代表、妇女代表、民间组织代表、土著人民和地方社区代表在开幕式发言。140多个缔约方及30多个国际机构和组织的代表参会。
不同的人群,传递共同的声音:遏止和扭转生物多样性衰减的趋势,以更大的雄心和有效的举措,加快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建人类共有的家园。
(主编陈雪霏 编辑查正富)
习近平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全文)
北欧绿色邮报网(记者陈雪霏 查正富)报道 10月11日,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在中国云南昆明正式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12日下午以视频方式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以下是习近平主席讲话全文。
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
(2021年10月1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尊敬的各位同事,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好!
很高兴同大家以视频方式相聚昆明,共同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昆明大会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推动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未来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设定目标、明确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当人类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当人类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也是无情的。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我们要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构建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的地球家园。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发展蒙上阴影,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面临更大挑战。面对恢复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发展中国家更需要帮助和支持。我们要加强团结、共克时艰,让发展成果、良好生态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构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地球家园。
我们处在一个充满挑战,也充满希望的时代。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我们要携手同行,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第一,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我们要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把人类活动限制在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对山水林田湖草沙进行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第二,以绿色转型为驱动,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效益。我们要加强绿色国际合作,共享绿色发展成果。
第三,以人民福祉为中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我们要心系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消除贫困等多面共赢,增强各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四,以国际法为基础,维护公平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我们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有效遵守和实施国际规则,不能合则用、不合则弃。设立新的环境保护目标应该兼顾雄心和务实平衡,使全球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公平合理。
各位同事!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前段时间,云南大象的北上及返回之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保护野生动物的成果。中国将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
在此,我宣布,中国将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中方呼吁并欢迎各方为基金出资。
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逐步把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纳入国家公园体系。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同时,本着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
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将陆续发布重点领域和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撑保障措施,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国将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第一期装机容量约1亿千瓦的项目已于近期有序开工。
各位同事!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让我们携起手来,秉持生态文明理念,站在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来源:新华网)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发电行业成为首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纳入重点排放单位超过2000家。我国碳市场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市场。什么是碳交易?这个市场是怎么运行的?为何要建立全国统一碳市场?一起了解吧↓↓↓
01
什么是碳交易?
“碳交易”又称为“碳排放权交易”,是一种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通常情况下,政府确定一个碳排放总额,并根据一定规则将碳排放配额分配至企业。如果企业排放量高于配额,就要到市场上购买配额。如果企业实际碳排放量小于配额,就可以在市场上出售剩下的配额。
02
为啥要建全国统一的碳市场?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简称碳市场)是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
全国碳市场的运行,打破了地域的限制,配额可以在企业之间更好地流通,有望大幅降低全社会总的减排成本。 纳入首批全国碳市场覆盖的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意味着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03
全国碳市场在哪登记、交易?根据生态环境部的相关规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负责组织开展全国碳排放权集中统一交易。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成立前,由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承担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账户开立和运行维护等具体工作。
根据安排,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成立前,由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承担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账户开立和运行维护等具体工作。
04
谁可以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
现在机构投资者和个人都不能参与。全国碳市场启动初期,2225家发电企业将率先开展交易,未来条件成熟后,会尽快将机构投资者纳入交易。更多行业也将被纳入。生态环境部已组织开展了相关行业企业的碳排放数据报告与核查,除发电行业以外,还涵盖了建材、有色、钢铁、石化、化工、造纸、航空等。
05
碳排放配额如何分配?
企业纳入到碳市场之后,初始阶段的碳排放配额为免费分配,未来将适时引入有偿分配制度。
06
交易方式是什么?交易方式上,碳排放配额(CEA)交易应当通过交易系统进行,可以采取协议转让、单向竞价或者其他符合规定的方式,协议转让包括挂牌协议交易和大宗协议交易。
其中,挂牌协议交易单笔买卖最大申报数量应当小于1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挂牌协议交易的成交价格在上一个交易日收盘价的±10%之间确定。大宗协议交易单笔买卖最小申报数量应当不小于1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大宗协议交易的成交价格在上一个交易日收盘价的±30%之间确定。
07
交易时间如何安排?
交易时段与A股市场一致。根据规定,除法定节假日及交易机构公告的休市日外,采取挂牌协议方式的交易时段为每周一至周五9:30—11:30、13:00—15:00,采取大宗协议方式的交易时段为每周一至周五13:00至15:00。采取单向竞价方式的交易时段由交易机构另行公告。
08
全国碳市场的碳价怎么定?碳价是通过市场交易形成。从微观和近期来看,碳价主要由配额供需情况决定。从宏观和长远看,碳价由经济运行和行业发展总体状况和趋势决定。
据有关专家估算,全国碳交易市场上线后,碳价应不低于减排一吨二氧化碳的成本,2020年至2030年应为7美元到15美元,2035年时大概上升至25美元,2050年应为115美元。
09
地方碳市场还会继续运行吗?会,但要逐步地向全国碳市场过渡。目前,全国碳市场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不再参加地方碳市场的交易,避免一个企业既参加地方碳市场又参加全国碳市场的情况。
具体过渡的时间表、路线图还要根据全国碳市场发展、根据地方试点实际情况进一步研究。在全国碳市场建立的情况下,不再支持地方新增试点,现有试点可以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同时做好向全国碳市场过渡的相关准备工作。
10
全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啥情况?据国际碳行动伙伴组织今年上半年发布的《2021年度全球碳市场进展报告》,目前全球已建成的碳交易系统达24个,22个国家和地区正在考虑或积极开发碳交易系统。
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于2005年1月开始运行,包括所有成员国以及挪威、冰岛和列支敦士登,覆盖该区域约45%的温室气体排放,涉及超过1.1万家高耗能企业及航空运营商。按照“总量交易”原则,欧盟统一制定配额,各国为本国设置排放上限,确定纳入排放交易体系中的产业和企业,向其分配一定数量的排放许可权。自2021年起,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进入第四阶段,覆盖范围从电力热力部门等能源密集型产业,扩展到航空业,未来可能继续扩展到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温室气体种类从单一的二氧化碳排放,扩展到一氧化二氮、全氟化碳;碳排放配额分配机制也逐渐从免费发放向拍卖过渡。
2021年,美国汽车企业特斯拉的碳排放交易收入有望达到20亿美元,这得益于美国加州的碳市场建设。加州的碳市场于2013年正式推出,目前已覆盖加州85%的温室气体排放。
韩国于2015年开始实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根据韩国《温室气体排放配额分配与交易法》,企业总排放高于每年12.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以及单一业务场所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2.5万吨,都必须纳入该系统。根据韩国交易所数据,2020年,韩国各种排放权交易产品总交易量超出2000万吨,同比增加23.5%。
来源/经济日报微信(综合新华网、人民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中国证券网、证券时报等)
监制/张益勇
主编/王玥
编辑/于浩 何弦(实习)
经济日报 中央党报,经济大报。主流,权威,公信力。1165篇原创内容Official Account
中国不再收洋垃圾了!新华全媒+丨五个足球场才能堆放下的“洋垃圾”,退运了!好!
↑海报制作:方金洋
新华社天津3月28日电(记者邵香云、李鲲、张宇琪)28日,天津港南疆码头,数台门座式起重机紧张作业,将红褐色的粉末装上货轮。作为中国海关系统迄今为止查扣的数量最大的一批走私入境固体废物——49.8万吨硫铁矿渣的最后一部分即将装船完毕,这些“洋垃圾”计划于夜间驶离天津港,全部退运出境。
“49.8万吨是什么概念?按照一般堆放高度要求,需要约5个足球场才能堆得下!”天津海关缉私局直属队二级高级警长缪斌说。
↑3月28日,在天津港南疆码头,起重机对固体废物进行装船作业。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天津南疆海关二级高级主办杨卫星介绍,2020年3月,天津南疆海关工作人员在查验中发现一票“铁矿粉”比重较轻且伴有刺激性酸味、均匀度特别高,通过对这票货物样品化验分析,他们发现该货物实为中国早已明令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硫铁矿渣。
接到这个线索后,天津海关缉私部门立即展开调查,检索到涉案公司此前已申报进口5票“铁矿粉”类货物,均有走私嫌疑。2020年6月,天津海关按照海关总署统一部署,开展“蓝天2020”专项行动第一轮集中打击,成功打掉该走私犯罪团伙,抓获主要涉案人员4人,在南疆码头现场查扣涉嫌走私的硫铁矿渣49.8万吨。
↑3月28日,在天津港南疆码头,卡车在卸载固体废物,准备装船。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为查办此案,办案警察累计出差120天,赴湖南、江苏、山东、河北、甘肃等地调取材料近万份,并与多个部门密切配合,自2020年10月起历时5个多月、分7批次7艘船将涉案的硫铁矿渣退运出境,今天装船的是最后的6.8万吨。”天津海关缉私局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关缉私分局局长周海说。
“洋垃圾”通常指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自2017年《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出台后,我国逐步有序减少固体废物进口种类和数量。2017年以来,先是禁止进口废塑料,随后扩展到禁止进口废五金、废纤维、废纺织品等。2021年1月1日起,我国禁止以任何方式进口固体废物。
↑3月28日,在天津港南疆码头,工程车辆和起重机对固体废物进行装船作业。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全面禁止固体废物进口后,除了像本案一样将固体废物伪报为与其相近或类似的关联商品走私入境之外,一些不法分子可能利用非传统渠道走私入境固体废物,衍生出交叉综合的新型走私手法。海关工作人员需要锲而不舍、守好国门,守卫国家生态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天津海关缉私局局长孙旭东说。
编者评论:这个消息很好。因为这是从源头堵住了垃圾的进口。一些西方国家之所以很干净,是因为他们把不能处理的垃圾卖给了中国。中国过去靠人工处理垃圾,有毒有害。如果依然那样做,最后可能还是会被始作俑者扣上违背人权的帽子。因此,不收垃圾。西方的垃圾自己处理。在瑞典,大部分垃圾自己处理,甚至购买周边国家的垃圾,但是,遇到电子垃圾,水银灯等有毒有害的垃圾也是通过卖给德国或者其他国家一起送到不知道哪里去了。是否是中国不得而知。
现在西方确实非常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例如,环境,员工是否工作时间长等等。他们希望从源头解决这样的问题。否则,到头来,顾客可能不买他们的产品有了绿色标示,就好卖。这是新的时尚。
欧洲国家的企业都是8小时工作制,甚至探索6小时,所以,如果其他国家有超过8小时的,他们觉得不但对工人不公平,对他们自己也会受到指责。
例如,前些年中国污染严重,一看原来是西方大公司的供应商没有注意环保。所以,现在,他们要从源头开始治理。提出严格要求。其实,这对中国是好事。
当然,新疆棉花一事,可能是与政治经济背景有关。现在的世界纷繁复杂,各种组织很多。他们都有不同的诉求。我们要了解情况,了解的越细致越好。这样就不会误判。透过现象,看本质。
中国自己也承认依然是发展中国家,发展过程中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不管什么问题,能避免的提前避免,避免不了的,来一个解决一个。中国的智慧是无穷的,也是脚踏实地的。
上海记忆(二)2005年11月
北欧绿色邮报网主编陈雪霏:时隔15年以后,2005年11月,我从英国Middlesex大学可持续发展领导力硕士班毕业。这是和英国未来论坛和Lead国际一起办的硕士班,Lead国际是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的组织。未来论坛可能是英国Vondafone手机支持的,也可能是对外援助部资助的,总之,我们的同学都是来自发展中国家,一共十二个学生。三个来自中国,两个来自南非,两名来自莫桑比克,一名来自匈牙利,一名来自俄罗斯,一名来自乌兹别克斯坦,一名来自日本,一名来自乌克兰,5男7女,都是有工作经验的。我这次学习的最大收获就是搞明白了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什么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什么是非营利组织,他们大概分哪些类别等等。
实际上,可持续发展并不是指一直两位数高速发展就是可持续的。事实恰恰相反,不顾后果地一味强调经济发展,结果只能是不可持续的。最后环境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有所创新,发展的同时要注意环境。说得通俗易懂的话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以说,习主席理解的最透彻。
2005年10月我们在瑞士日内瓦学习一个月,了解跨国组织机构,联合国的各个组织,世界经济论坛,奥组委等多家国际机构。瑞士真是我见到的世界上最美丽的国家,真是一尘不染。在日内瓦看到花钟的时候,我看到花工把非常好看的鲜花换掉,只因为季节变化了,就更换花的种类,感觉很浪费啊!但是,那里就是鲜花似锦,绿草如茵,绿水青山,蓝天白云。无论怎么说,就是一个字,美!
不过任何时候,都是好景不长,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在瑞士唯一让我不满意的就是周六周日商店商场大部分不开门,只有个别超市开门,时间也是早九晚五。很多饭店也不开门。吃饭的时候,供应的量就好像是一天一斤的水平。一般就是一个中等盘子一盘,然后,可以多吃面包。所以,几乎每天我都觉得自己吃不饱。瑞士人看起来都很苗条,确实没有肥胖的现象。不像美国,单从衣服的尺寸就可以看出来大胖子多。
但是,瑞士人非常讲究中庸之道。不多不少正好!你说饿吧,也饿不死,如果不是心理上的原因,单独从身体需要来讲,也是够了,起码营养是够了。只是心理上那种满足感比较差。或许我就是个吃货吧!
但,瑞士的美是没有其他国家可以媲美的。其他国家可以在某些方面媲美,但不能全面的比。瑞士的山美,水美。人也美。德法英语言都可以用。最有意思的是有一天我用英文问路,结果那个女士非常流利地用英文说,Sorry, I don’t speak English!
我们毕业那天的公园也是我见到的世界上最美的公园。我在那里照的照片我一直在用。不厌其烦。为什么?我甚至由此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人生活在一个漂亮美丽的地方,她这个人也会比较漂亮美丽。这是我到四川藏区九寨沟的时候说的话。因为在九寨沟的时候,我想到了瑞士的日内瓦。我想在这两种情况下,我的面容是非常放松的。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想笑但又没有必要捧腹大笑的含苞待放的那种感觉,无比的自然,放松和愉悦的。那是从心里往外的高兴。就是因为自然景观的美丽,就好像你被丝绸包裹着,温馨而幸福!
带着这种感觉一回到北京,就立即来到上海,出席由我同学Bill和他的德国老师资助的一个项目,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研讨会。我在会上介绍了我在英国进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实习情况,就是为我实习单位英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设计了一个企业社会责任的策略报告。
在上海,我们住在市中心的青年旅馆。虽然说是青年旅馆,但却是古色古香,檀香木到处可见。这个青年旅馆和瑞典和瑞士的青年旅馆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瑞典和瑞士的青年旅馆就是学生们自己做饭的简单旅馆。但上海的青年旅馆不用自己做任何事情,也不用自己做饭。室内室外看着很豪华。在我眼里看就是有些豪华。可能因为它的颜色比较深。
吃饭都是到外面的饭店去吃。此时,我发现上海也一改改革开放以前非常节约的风格,上菜也都是很大方的。大盘子也不比我们东北的盘子小。总之,在上海吃饭是最令人满意的。所有的菜饭都新鲜可口,恰到好处。在瑞士也是一样,就是量上看着太拮据。我曾经有朋友说在瑞士吃黄瓜论片儿。确实,因为西方人不是那么爱吃蔬菜。不像我们没有蔬菜可能活不下去,我们吃黄瓜都是一根一根地吃。但他们是一片一片地吃,只是做三明治时当夹心料。
但是,在上海,2005年的上海就已经大变样了。原来我印象中的老街似乎都宽敞了许多。商店的玻璃门玻璃窗多了起来,各种各样的国内外品牌都有。可以说,上海非常国际化了。1995年的时候,我采访一帮去上海旅游的英国游客,来到北京在香格里拉饭店,我问他们对上海有什么印象?他们说,很好,很象一个港口,象英国的利物浦。为此,我在英国留学期间特意去了一趟利物浦。不过,此时,我觉得上海比利物浦还是繁华多了。
上海真是灯红酒绿,宽敞明亮。至少当时北京因为忙于为奥运会做准备,简直是把北京所有的旧房子都拆了,同时拆,所以,到处是灰尘,扬尘,让人几乎无法忍受。相比之下,上海真是干净许多。上海的空气也不象北京的空气那么强劲有力,吹在脸上放佛又沙粒打在脸上。而上海没有那种感觉。上海的空气软软的,柔柔的。我们也到了很高的地方,很远的地方。
尤其是当我们到上海动物园的时候,更是感觉到了世外桃源。世界上所有的动物几乎都可以在这里看到。我们不是去看动物,而是动物们要看我们。我们乘坐封闭的汽车。在动物群众来回穿梭。动物们自由自在地在地上奔走,我们却只能坐在车里被观看。
那一次,我只能说是看到了一小部分上海,但是,当时的浦东新区已经像模像样了。我们讨论的一个议题就是如何利用垃圾场的余热,如何把余热变成热水,然后拉到大宾馆大饭店去。现在想来,没人投资也是自然,因为毕竟用大卡车拉水实在是浪费能源,增加物流负担,效率还是太低了。最好的办法还是在当地修管道,无论是热水还是热气,都是通过地下管道修到市中心或者居民区,这样,虽然一开始投资多一些,但是,从长远角度讲,是可以收回的。而且应该是政府来投入,做这个事情。
经过多年的发展,垃圾焚烧场都已经不是郊区了。他们离居民区是越来越近了,因为中国的城市扩容太快了。郊区建的房子也都很西洋化。
上海给人的总体感觉还是比较舒服,比较合理,比较理性,也比较细腻,让人挑不出毛病来。人们也不再象以前那样拥挤排队,成群结队。(待续)
探访斯京金色大桥–中瑞企业密切合作的又一例证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10月26日,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最古老最繁华地段,老城与南城衔接地段斯绿森(Slussen)金色大桥正式向所有人开放。斯绿森项目是斯德哥尔摩市政府的世纪项目,金色大桥成为斯京又一重要地标建筑,它也是中瑞企业密切合作的一个典型例证。
10月25日,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带领大女儿也是瑞典王储维多利亚公主和外孙女爱斯黛拉公主亲自到现场剪彩。
国王在致辞中说,金色大桥不仅连接老城和南城,而且也是连接历史和未来的大桥。这也是瑞中企业合作共赢的新的里程碑,是两国人民友谊的桥梁,必将成为斯德哥尔摩最新和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85年零10天前的1935年10月15日,国王的父亲,老国王也是老少三代在这里剪彩的。
斯绿森桥最早是在1642年建立的,是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亲自到这里剪彩的。以后的四百多年中,几乎是每一百年翻修一次。1860年代工业革命时,这里也是一个非常繁华的地方,是商业中心,是国际贸易中心。这里正好是瑞典的内陆大湖,淡水生命线梅兰湖和波罗的海的交汇点,是著名的旅游景点。
斯德哥尔摩市政府十分重视这个项目,工程已经进行两年了。预计要在五年后全部完工。金色大桥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中瑞企业密切合作的典型例证。
瑞典著名的斯堪斯卡建筑公司中国代表刘律明告诉本网记者说,斯堪斯卡(Skanska)是该项目的总承包商。在设计方面采用了英国设计师的设计,在制造方面,招标了中国中铁山海关桥梁公司, 可以说是中瑞企业密切合作的典型范例。2020年伊始就发生了新冠肺炎疫情,但是,有关各方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完成了这座世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瑞典设计师介绍,这里进行翻修的时候,发现了半绿宝石,追根溯源的话应该是伊拉克的宝石,说明这里在古代是当仁不让的国际贸易中心和交通枢纽。来往商船,尤其是来自波罗的海的船都要在这里停靠。确实,2015年中国海军舰队访问瑞典时就是在这附近停靠。
斯德哥尔摩要把这里打造成最现代化的最吸引人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但同时又不能破坏周围的环境,因此,设计师在设计大桥颜色的时候,认真研究了周围环境,为了和周围的黄色建筑保持和谐一致,因此,采用了金黄色。
26日通车以后,很多人观看了现场直播以后,还是决定到现场亲自看一看。本网记者也骑自行车前往拍照。当我抵达大桥上以后,看到那金色大桥,我第一个想到的是北京长安街上的金色隔离带。“哇塞,原来是把长安街搬到了这里!”。当然,随后,看到那光滑的人行道,我也想到了曾经在悉尼大桥上行走的情景。
不管怎么说,对瑞典人来说,这是一个令人高兴的日子。尽管新冠疫情让人很郁闷,但是,来看金色大桥的精神头还是很足。
中欧文化协会的三名会员也不约而同地来到这里观看这座记载中瑞合作的里程碑。
过去这里的道路弯弯曲曲,现在显得更宽敞一些,骑自行车和步行的路更宽一些。刘律明说,金色大桥总共140米长,75米宽,分成八块板,然后再拼在一起,从中国加工,经过中铁山桥公司和振华重工的努力用世界上最大的货船之一把这个1万多平方米的金桥运到这里。瑞典解说员说,这是一个非常高精尖的工艺,其中用很多自动化技术进行铸造。造型奇特而复杂,包含了人行道,自行车道和机动车道。
瑞典生物软件工程师亚克塞尔松博士也骑自行车到这里一饱眼福,他曾多次去过中国,他对中国的工程建设印象十分深刻。说起中国的建筑,他说,在瑞典,我们通常有一个地标建筑就够多了,在中国,尤其是北京感觉到处都是地标建筑。不管怎么说,中瑞之间的合作潜力还是很大的。
目前,旁边的工程依然在进行之中。斯德哥尔摩市政府本来想在国家博物馆后边的海滨建设一座诺贝尔传媒大楼,但是,由于公众的反对,几年的努力白费。最后,他们决定要在附近的图片大楼建设诺贝尔传媒大楼。附近还会有花园,公园,饭店,咖啡馆,休闲区等很多功能。
图 晨曦、Niumei 文 陈雪霏
今日头条:桂从友大使就瑞典5G建设涉中方企业有关问题接受瑞典电视台专访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据中国驻瑞典大使馆网站,10月21日,桂从友大使就瑞典5G建设涉中方企业有关问题在使馆接受瑞典电视台新闻节目和《当前新闻》栏目专访。
问:大使先生,您对瑞方禁止华为和中兴参加瑞典5G建设有何回应?
桂大使:瑞方的这个决定是错误的。我们使馆发言人昨天已经发表谈话,今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也回答了有关提问。瑞典一向主张开放发展和自由竞争,瑞典经济成功发展也正得益于此。华为和中兴等中国企业在瑞典经营多年,一直严格遵守瑞典的法律法规,对瑞典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华为、中兴与瑞典的爱立信等公司之间开展了良好合作和竞争,促进了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瑞方的决定是滥用“国家安全”概念,动用行政手段和国家力量排斥、打压特定中方企业,违反了市场经济和自由竞争原则,我们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希望瑞典政府尽快纠正错误做法,重新审视这一决定。
问:瑞典邮政和电信管理局、安全部门、军方等有关部门都声称中国对瑞典安全造成威胁,包括对瑞典进行网络间谍活动等。他们的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吗?
桂大使:我认为都是错误的。这些部门对中国对外政策缺乏基本了解,中国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网络化是世界新趋势和新现象,中方同样是网络窃密等涉网络安全事件的受害者。在没有任何事实根据的前提下,无端指责中国对瑞典构成所谓的“威胁”,我们坚决反对。实际上中方一直是维护网络安全的贡献者。前不久中方提出《全球数据安全倡议》,就是要同世界各国合作共同维护网络和数字安全。我们希望瑞典政府同中方一道加入到共同维护网络安全的队伍中来,而不是无端指责中国。
问:瑞典安全部门负责人称中国对瑞典进行间谍行为,这是华为和中兴不能参与瑞典5G建设的原因。他的说法错了吗?
桂大使:当然是错的。我们坚决拒绝这样的无端指责。华为和中兴公司在瑞典经营20多年来,一直遵守瑞典的法律法规,没有做过任何违反瑞典法律法规的事。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问问瑞典这位安全部门负责人,问问所谓华为给瑞典造成“安全威胁”有没有事实根据,让事实说话。华为公司早就向瑞典政府提出,如果有担心,可以签署“无后门”协议。但现在瑞方既拿不出事实根据,又不愿跟华为签署“无后门”协议,就断然把华为等中方企业排除在瑞典5G建设之外,我们当然坚决反对。
问:瑞典有关部门的看法与您的观点是很不同的。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呢?如果他们的看法都不是真的,为什么要撒谎呢?
桂大使:那你得问他们自己了。你可以问问他们为什么在拿不出任何事实根据的情况下排除华为和中兴?为什么不愿意同华为签署“无后门”协议?我们也正等着贵国军方和安全部门的回答。
问:中方或者您本人同瑞典政府就此有过任何形式的讨论吗?
桂大使:我们同瑞典政府、华为公司同瑞方合作伙伴都一直保持着密切沟通。首先,没有任何事实根据表明华为和中兴的设备有安全问题。瑞典军方和安全部门的决定是没有事实根据的,是无端的。其次,华为公司已经向全世界宣布,如果哪个国家担心安全问题,他们可以跟对方签署“无后门”协议。这方面的沟通一直非常顺畅。但瑞典军方和安全部门这个态度让人惊讶,也让瑞方合作伙伴感到惊讶。
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今天表示,如果瑞典不改变这一做法的话,瑞典和瑞典公司将会承担相应的后果,“相应的后果”具体指的是什么?
桂大使:我们希望瑞典政府采取明智、正确的决定,避免给双方的务实合作和瑞典在华企业造成负面影响。瑞典有600多家企业在华长期生产经营,获得了良好的效益,他们都看好中国的市场发展前景。我们希望瑞典政府与中方相向而行,为瑞典企业在华经营提供有利的条件和环境。我们希望瑞方采取积极的态度,达到积极的结果。我们不希望瑞方采取消极的态度,导致消极的结果。
问:我不是很明白您的回答,会有后果吗?
桂大使:开放不可能是单方面的,市场开放应该是相互的。我们希望瑞方政府为中方企业合法经营提供自由开放、公平公正和非歧视性的环境。瑞典政府和企业都一直希望中方进一步开放市场,在相互开放的前提下,中方对他们开放的大门会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希望瑞典政府尽快纠正错误决定,与中方相向而行,采取积极的态度,这样对大家都有好处。对大家没有好处的事我们都不要去做。
问:如果瑞典政府不改变他们的决定,即华为和中兴无法参加瑞典的5G建设,会有后果吗?如果有消极结果的话,会对瑞典公司制裁吗?
桂大使:我理解你的问题,但是我的回答还是希望看到瑞方积极的决定和积极结果。我们希望瑞典政府尽快纠正错误。如果瑞方在5G建设中将中方特定企业排除在外,那不可能没有后果。正如我刚才所说,市场开放应该是相互的。
问:那么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桂大使:无疑会给中瑞双方的务实合作,以及瑞典在华企业的正常经营带来消极影响。我们希望瑞典政府能够清醒认识到这一点,立即纠正错误做法。
问:那么您是指对瑞典在华公司进行制裁,或者是让瑞典公司在华经营变得更困难吗?
桂大使:中方为包括瑞典在内的所有外国在华企业的合法经营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也愿向包括瑞典企业在内的外国企业进一步开放市场。我们希望瑞典政府改变排斥中国企业参与5G建设的错误做法,避免给瑞典企业在华进一步发展带来消极影响。我明白你是从最坏的结果出发来提问题,但是我更愿意以积极的态度来回答你的问题,我们希望看到积极的结果。
问:在我听来,您的回答还是像对瑞典政府发出的威胁,如果他们不改变做法的话就会有后果。那么您是在传递一个威胁吗?
桂大使:我们不喜欢“威胁”,我们是在提希望。
问:所以您想要给瑞典政府传达的信息是什么?
桂大使:良好的愿望,就是希望瑞典政府采取积极的态度,改变错误的做法,就像中方允许瑞典企业参与中方5G建设竞标一样,也允许华为等中方企业参与瑞方5G建设竞标。
也许我们俩对同一个事物的理解有所不同,比如我希望今天的天气能暖和一些,但是你不能将此理解为我对瑞典天气发出了威胁。我们从来都是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以积极的态度来解决问题。我们希望瑞典政府改正错误的做法,是要向瑞典政府表达良好积极的愿望。
背景是瑞典邮电部门宣布瑞典5G项目将在11月10日进行拍卖。他们选择了四家瑞典运营商,Telia, Tele 2, Telenor 和Tre. 而且宣布如果已经安装华为和中兴的设备的尤其是无线电和频带等关键技术,将在2025年1月拆除。将来新的安装不再采用华为和中兴设备。
根据瑞典国防部和安全警察部的规定,其理由和评估标准如下:
以下是他们评判订货运营商的标准。
咨询机构将考虑以下条件:
•操作员或供应商受到影响/承受压力的可能性。 这种影响/压力可以通过但不限于存在来支持以下因素之一:
o耦合,即所有权,以及与政府或 第三国(非欧盟国家)的主管部门。
o第三国立法,尤其是在法律或民主原则下 丢失或无法应用安全性或数据保护协议的地方。
o与进攻性国家或组织的链接 针对瑞典的网络操作或其他对抗活动。
o第三国施加压力的其他机会,包括生产资产的地理位置。
•供应商确保交付关键产品的能力
桂从友大使在第四届中瑞智慧城市合作大会线上致辞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10月15日在第四届中瑞智慧城市合作视频研讨会上致辞。
他说,中瑞智慧城市合作大会以绿色合作为主题,聚焦新型城市发展,自2015年起已经成功举办了3届,成为中瑞两国共享发展机遇的重要平台。今年的大会以未来城市设计规划和可持续交通合作为主题,通过开放性的网络平台,展示和研讨中瑞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政策、合作项目和科技成果,探索未来中瑞智慧城市合作的新机遇。相信本届会议的召开必将进一步推动和促进中瑞绿色发展合作。
“今年以来,中瑞贸易和投资合作受疫情影响出现一定下滑。1至7月双边贸易额99.6亿美元,同比下降6.2%。其中中方对瑞出口46.3亿美元,下降10.6%,自瑞进口53.3亿美元,下降2%。但这些降幅均低于中欧平均水平,而且近几个月双边贸易额降幅不断收窄。1-7月瑞典对华直接投资1.2亿美元,同比下降54.2%;中国对瑞投资3.2亿美元,同比下降7.4%。疫情暴发以来,我们使馆与瑞典工商界一直保持着密切沟通,了解到很多瑞典企业坚定看好中国市场,在华经营业绩良好,坚信我们两国贸易和投资很快将恢复双增长。”
在扩大双方务实合作方面,这次召开以绿色合作为主题的智慧城市合作大会恰逢其时。正如大家所知,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需要各国携手应对。习近平主席不久前在联合国大会上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中方基于国内可持续发展内在要求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对自身气候环境政策做出重大宣示,彰显了中方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中方将以绿色、低碳、可持续作为推进当前经济恢复、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绝不动摇。这也凸显了中方对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习近平主席的积极宣示为推进全球气候治理和《巴黎协定》实施贡献了中国力量,为应对气候变化多边进程注入正能量,有力提振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信心,是中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又一次生动体现。中方此次宣示既顺应了全球加强气候行动、加速低碳发展的潮流,更展现了中方坚定支持《巴黎协定》履约,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与各方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负责任大国担当。
桂大使也指出了在转型升级方面中国遇到的挑战。他说,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排放大国,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根据应对气候变化中长期目标和愿景,中方将在2030年前达到排放峰值后,用30年左右的时间由峰值过渡至碳中和。这个时限比许多发达国家承诺的目标短了将近一半,实现的难度可想而知,必须付出辛苦的努力才能完成。中方将采取有力举措践行这一承诺,推动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革命”,建设“绿色中国”,实现疫情后世界的“绿色复苏”,在发展进程中呵护好人类的共同家园。
瑞典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并积极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乌普萨拉的垃圾处理中心、哈马碧的智慧城市、韦斯特罗斯的太阳能板阵、克里斯蒂安斯塔德的环保农牧业都是瑞典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例证。中瑞两国在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合作潜力巨大。希望双方以这次召开智慧城市合作大会为契机,积极拓展在全球气候治理、绿色低碳、智慧城市、环境保护及相关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共同为我们两国的可持续发展、为全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他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大会将在周一10月19日继续进行一次。
2019年中国风电、光伏发电首次双双突破2亿千瓦
据中新社北京3月6日电 (记者 庞无忌 周锐)中国国家能源局6日在2020年一季度网上新闻发布会上透露,2019年,中国风电、光伏发电首次双双突破2亿千瓦。
当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到2019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7.94亿千瓦,同比增长9%。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约占全部电力装机的39.5%,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可再生能源的清洁能源替代作用日益突显。
数据显示,去年,中国水电装机3.56亿千瓦、风电装机2.1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2.04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2254万千瓦,分别同比增长1.1%,14.0%,17.3%和26.6%。
装机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也不断提高。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2.0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加约1761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比重为27.9%,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
其中,水电同比增长5.7%;风电同比增长10.9%;光伏发电同比增长26.3%;生物质发电同比增长20.4%。
在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方面,去年,弃水、弃风、弃光情况均有所下降。弃水、弃风、弃光是指受限于某种原因被迫放弃水、风、光能,停止相应发电机组或减少其发电量。
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主要流域弃水电量约300亿千瓦时,同比减少278亿千瓦时,水能利用率96%,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弃风电量169亿千瓦时,全国平均弃风率4%,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弃光电量46亿千瓦时,全国平均弃光率2%,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
以风电为例,去年,甘肃、新疆、内蒙古弃风率分别下降至7.6%、14%和7.1%,分别同比下降了11.4、8.9和3个百分点。目前,全国弃风率超过5%的省(区、市)仅剩上述这三个地区,风电并网消纳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完) 【关闭窗口】
中国疫情的一个积极副作用是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截止到3月4日,中国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只新增125例,其中湖北有114例。死亡31例。总共确认感染者80151例,死亡2943例。现在,确诊病例例包括一些输入病例,来自意大利和伊朗。
疫情爆发,中国采取比世卫组织要求更严格的措施来对待,那就是隔离,认真隔离,让人们宅在家里。大街上没人没车,往日的车水马龙完全不见踪影。这个措施的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大大地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
由于工厂,企业交通都阻断关闭了,甚至是中外飞机几乎都中断了将近一个月,从温室气体排放的角度,却是一个胜利。温室气体排放比去年同期降低了25%。这个数据是Carbon一个二氧化碳网站,能源与空气净化研究中心发布的这个信息。
中国是二氧化碳排放大国,尽管是短时间终止排放也会有很大差别。据纽约时报向Lauri Myllyvirta显示,仅三个星期,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就减少了1.5亿吨,相当于瑞典全国三年的排放量。
不管是因为交通阻断还是大规模疫情爆发造成的工业生产下降,其典型的后果就是温室气体排放的减少。每年中国春节放假期间燃煤使用量都是大幅降低的。尤其是今年从1月25日开始的春节假期。然后,一恢复正常,就又开始了大幅上升。但是,今年在节后,温室气体排放依然大幅减少是因为中国政府延长了新年假期,限制了旅行和大型集会以减少新冠病毒传染。
当新冠病毒传染结束以后,估计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还是会很快就会提高。因为那时工业生产也会极度反弹要把过去的损失补回来,自然温室气体排放也会提高。
斯德哥尔摩宣布两个一百万美元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食品奖
北欧绿色邮报网斯德哥尔摩报道:瑞典新的Curt Bergfors基金会设立了全球最大的食品大奖。 该基金会每年将颁发两个100万美元的奖金-美食星球奖。现有的可持续食品可扩展解决方案将获得一个奖项。第二个奖项将颁发给可以改变全球食品行业的创新计划。 瑞典著名的酒店企业家柯特·伯格福斯(Curt Bergfors)说:“这些都是我们所有人都需要应对的挑战。” “我们的食物系统已经损坏,地球正在生病。我们都是问题的一部分,我们都必须努力成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我想通过基金会和这些奖项做出贡献。” “食物星球奖”的提名现已开放。一等奖将于2020年晚些时候颁发。 提名将由领先的科学家,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家组成的国际评审团进行评估。陪审团由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执行董事JohanRockström和斯德哥尔摩大学斯德哥尔摩弹性中心主任Line Gordon主持。 “我们需要一场食品系统革命,否则就有破坏我们星球稳定的风险。新的“食物星球奖”旨在实现这一目标。”约翰·罗克斯特罗姆(JohanRockström)说。 “有可能为100亿人提供健康的饮食,同时维持蓬勃发展的生物圈。我们希望“食物星球奖”能够迅速扩展最重要的解决方案,” Line Gordon说。 Curt Bergfors基金会成立于2019年,旨在凸显当今食品系统所面临的挑战,并找到新的方法来为未来的食品体系进行重新设计。 “食品必须在整个链条上进行部分重塑,从初级采购到家庭和餐馆的食品和废物管理,”执行董事会董事Lars Peder Hedberg说。 有关食物星球挑战的背景信息: •世界人口为78亿。到2030年将达到85亿,到2050年将接近100亿。在当今的粮食体系下,如果不进一步损害地球的气候和生物多样性,世界将无法养活如此规模的人口。 •到2030年消除饥饿是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超过8亿人遭受饥饿和营养不良。近年来,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这一比例一直在上升。 •食品系统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四分之一。 •世界将地球上约一半的土地用于粮食生产,而我们约70%的淡水使用直接用于农业。 •食物系统是地球上生物大灭绝的主要驱动力。 现在可以通过foodplanetprize.org提交提名过程。除了“食物星球奖”之外,该基金会还将资助一项教授职位,重点是向可持续粮食系统的转型。目的是要在斯德哥尔摩大学斯德哥尔摩弹性中心担任教授职位。 5亿瑞典克朗的创始资本来自伯格福斯先生的私人资产。正在考虑总额不超过10亿瑞典克朗的额外资金。 、了解更多信息: foodplanetprize.org 秘书处@ foodplanetprize.org 评审团主席,食物星球奖发言人约翰·罗克斯特罗姆(JohanRockström) chair@foodplanetprize.org 拉特·佩德·赫德伯格(Lars Peder Hedberg),执行董事会董事,库特·伯格福斯基金会发言人lars.p.hedberg@foodplanetprize.org +46 709 7559910
海外华文媒体感知中国(四川藏区)行 (13)四川天府新区规划建设公园城市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10月11日,2019海外华文媒体感知中国(四川藏区)行近70家媒体记者参观了四川天府新区了解了天府新区公园城市的规划。
原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2月11日,来四川访问时为四川省的发展支招,他说,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特别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于是,四川天府新区就以公园城市的理念来规划新区,重点考虑生态价值。
从门前这片竹林就能感受到天府之国的幽静高雅和幸福。
绿色环保,碧水通渠贯穿公园城市规划的各个环节。规划馆的规划图十分养眼,但愿天府新区能早日实施规划,把新区建成公园城市。
到此为止,北欧绿色邮报网为您报道的四川藏区行圆满结束,敬请继续跟踪,随我到河北探寻一番河北雄安新区和张家口崇礼冬奥会的准备情况。
图文 陈雪霏
北欧集团曹侃董事长访问世界著名建筑事务所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5 月 16 日的英国伦敦, 风和日丽。挪威北欧集团董事长、挪威华商会会长曹侃先生与夫人郑凤笙女士受邀参观了世界著名建筑事务所 Zaha HadidArchitects (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 和 Foster+Partners (福斯特建筑事务所)。
北欧集团是挪威著名的房地产开发商,在挪威智慧城市的开发和实践中引领着当地主流社会的发展。此次访问目的是建立联系和专业交流,集思广益、博取众长,并探讨合作的可能性,旨在北欧集团智慧城市建设项目里体现北欧和欧洲名师的建筑思想和风格。此次英国之行,是拜访北欧和欧洲名师系列活动的一部分。
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以公共建筑、流线型设计著称全球。这种异型曲面的建筑涉及到数学几何和物理、材料、结构、工程工艺等诸多方面的知识,还有协调合作,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办公楼设在伦敦的一所学校旧址内,地处冷清的小巷里,楼房也受到岁月的洗礼,可谓人杰地灵。扎哈·哈迪已绝尘离去,但她独具匠心的设计风格和不拘传统的设计理念影响甚巨,在业界让人高山仰止。事务所的主要负责人 Jim 介绍了公司的情况、理念、作品等。他们住宅社区设计的案例不多,但已对此越来越重视。双方对城市规划、建筑造型、远近距离效果、建筑物对人的工作、生活、心理健康影响、建筑群高度、密集度、采光、景观、公共空间、都市农业设计等具有许多共识,并且都擅长借鉴、学习采纳其他地方成功的案例。事务所亦善于并勇于对文物保护楼房的修缮和扩建设计,其中伦敦 St.JamesCorner 项目的加层设计彰显个性。曹董事长评论说扩建设计很大胆,Jim 回答说这是楼主的意愿;曹董事长追问谁是楼主,Jim 回答是 The Crown Estate, 即英国皇家地产公司……曹董事长对比了挪威和英国对建筑文物保护的政策和措施,感叹英国的灵活性和挪威的严格性形成的鲜明对照。双方交流顺畅,讨论热烈,思想火花碰撞而引起共鸣。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对北欧集团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具有浓厚的兴趣,希望能安排他们到挪威回访。
福斯特建筑事务所是所卓而不群、精品力作迭出并屡获殊荣的英国建筑师事务所。他们始终秉持将创新、现代和可持续方展融入建筑和综合设计的理念中。该事务所人才全面,具有设计管理、环境工程、产业设计、室内设计研究、结构工程、可持续发展、办公场所和城市设计的优秀技术团队,他们内部协同合作,自身具备很强综合能力。事务所的资深合伙人 Angus 同曹董事长和夫人作了近四个小时的专业交流,悉数介绍了他们的作品。Angus 以他们的杰出作品、综合能力、创新、科技为骄傲,强调”Form follows function”, 即建筑的造型要服务于建筑物的功能。曹董事长格外欣赏他们协同设计的独到之处,并且对最近几年挪威新兴的多层和高层木结构楼房阐述了一些看法,包括低碳排放、室内环境空气、安装时间短等方面的优点以及隔音、防火、安装精密度、设计时间长和安装气候等方面的挑战。随着木结构技术逐步成熟和经验逐步丰富,成本也随之下降。事务所对挪威的多层和高层木结构建筑很感兴趣,并希望能参与北欧集团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部分设计。
北欧集团智慧城市设计方案、实践、专业水平受到这两家英国世界著名建筑事务所的高度称赞。此次对两家设计事务所的成功访问颇有意义,达到了建立友好关系、扩大国际视野、专业交流、博取众长创新的目的。
作者: 赵少琴
生态环境部:我国臭氧污染以轻度污染为主 可防可控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报道: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29日表示,从2015年起,全国337个城市1436个点位均开展臭氧监测,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臭氧污染虽然有所上升,但以轻度污染为主,总体处于可防可控状态。
29日上午,生态环境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通报近期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刘友宾介绍,不久前生态环境部公布了9月和1-9月份全国空气质量,部分地区出现了一些波动。生态环境部组织专家对这些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受比常年同期偏高气温的影响,全国O3浓度同比上升,优良天数比例同比下降。2019年9月,全国平均气温17.7度,比常年同期偏高1.1度,其中北京、天津、吉林、内蒙古、湖北等省市的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或次高水平。受高温、较强光照影响,日间O3浓度明显上升,导致优良天数比例下降。
初步分析显示,2019年9月,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首要污染物为O3(8小时)的天数约占污染天的95%以上、23个重污染天的40%左右,其余重污染天的首要污染物为PM10,说明9月日均空气质量主要受O3浓度影响。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O3浓度为157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23.6%,优良天数比例同比下降14.7个百分点。
对流层(近地层)臭氧是一种典型的二次大气污染物,人为排放的极少。地面臭氧主要来源NOx和VOCs在热和太阳光作用下发生的光化学反应。在前体物NOx和VOCs较高的情况下,夏秋季由于温度高、太阳辐射强容易发生臭氧污染。我国标准规定臭氧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为160微克/立方米,与发达国家基本相当。从2015年起,全国337个城市1436个点位均开展臭氧监测,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臭氧污染虽然有所上升,但以轻度污染为主,总体处于可防可控状态。
其次,降水偏少和气象条件不利,导致颗粒物浓度上升。2019年9月,京津冀地区大气静稳指数同比升高约50%,其中北京市静稳指数同比升高约40%,大气扩散能力明显下降。特别是在2019年9月下旬,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了持续一周以上的静稳、高湿和逆温天气,导致污染物的持续累积和转化。
刘友宾介绍,针对上述情况,生态环境部下一步将推动以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以NOx和VOCs为重点的多污染物协同减排,积极推进产业、能源、运输和用地结构的优化调整。
刘友宾秋表示,冬季已来临,气温下降,O3污染水平下降。特别是进入采暖季后各类污染物的排放强度将进一步增加,气象条件转差,PM2.5成为决定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生态环境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对重点行业采取差异化分级管控等措施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以抵消采暖排放增加和不利气象条件带来的影响。(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