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财经新闻

汇丰调查:国际人才移居中国内地晋升更快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记者 姜煜) 报道: 汇丰18日发布的全球移居人士调查显示,中国内地是国际人才追求事业发展最理想的海外目的地之一。在内地工作的海外移居人士,不仅有机会比移居前更快获得晋升,而且可支配收入也普遍提升。
  汇丰全球移居人士调查至今已开展12年,该调查邀请受访者分享其在海外移居的体验,包括财务状况、生活和家庭情况等。参与本次调查的全球移居人士(18岁以上)逾18000位,来自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据调查,超过三分之一(37%)的受访国际人才表示移居中国内地之后在工作上晋升更快,在本次参与调查的全球市场中高居第二位,仅次于印度尼西亚(45%)。此外,移居内地的受访国际人才中有四成(41%)年收入超过10万美元,平均年收入则达到了11.5万美元,在本次调查中位居前列。
  作为移居目的地,中国内地在事业发展方面拥有诸多吸引力。汇丰调查发现,多数受访者认可自己在内地的生活和工作体验,认为有益于职业发展和学习新技能。正因如此,具有流动性的国际人才来到内地后往往会比原计划居住得更久,其中近半数(49%)受访者表示期待在这里事业更上一层楼。
  除了适合事业发展,中国内地在家庭生活方面同样对于国际人才具有相当吸引力。汇丰调查显示,来内地工作的国际人才中,很多(43%)是带着子女举家来华,高出全球受访市场的平均比例近10个百分点。
  在日常生活上,大多数(61%)受访者表示对中国内地的社会治安感到满意,觉得这里很安全。这一比例明显高于本次调查的全球平均水平(48%)。然而,在内地生活也并非完全轻而易举。汇丰调查显示,中文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也因此被生活在内地的移居家庭的孩子们视为最大的挑战。(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

中德汽车业界共话转型升级与合作共赢之道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记者 彭大伟)报道:一边是新能源、车联网和自动驾驶等全新科技对传统汽车制造业的冲击,一边则是全球车市普遍疲弱下的增长压力,在新的形势下,中德两国将如何挖掘汽车行业合作转型升级的潜力?
  17日,第三届中德汽车大会在奥迪总部所在地德国因戈尔施塔特举行,来自中德两国汽车业界的资深人士围绕上述话题展开了探讨。
  对于未来两国汽车业合作的增长点,德国著名汽车经济专家、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教授杜登霍夫分析,双方在汽车电池、材料和自动驾驶等领域可加强合作,“像梅赛德斯、博世、大众这样的德国汽车企业未来如果通过和华为、百度、腾讯等中国互联网巨头合作,在上述领域可以有很大的潜力。”
  “在中国,83%的客户愿意购买自动驾驶汽车,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这与奥迪的DNA是一致的。”奥迪集团负责财务、中国业务与法务的董事亚历山大·塞茨(Alexander Seitz)表示,奥迪将加大在中国的投资与生产,下一步还将加大在中国的技术研发投入,扩大中国研发团队的规模,“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合作经验,将帮助奥迪更好地走向全球市场。”
  知名国际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诺贝特·德雷斯勒(Norbert Dressler)指出,德国基础设施已无法满足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要求,而中国在公众交通、电池研发生产等领域居于领先位置,“德国同中国进行合作很有必要。”
  谈及中德两国汽车业如何通过互学互鉴走向互利共赢,北京汽车集团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昊表示,中国企业通过学习技术,也向德国企业,特别是有成长性的中小企业打开了进入中国市场的大门;与此同时,德国企业也可学到中国的创新模式,“比如很多德方专家今天都提到滴滴出行平台,这是继优步之后非常成功的一种模式,德国企业希望学习”。
  “近期我们看到,受到内部结构转型压力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上升的双重影响下,德国汽车行业整体正面临发展困境,汽车制造商纷纷下调盈利预期,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也受到波及。”中国驻德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公使衔参赞王卫东强调,如此严峻的发展形势下,中国市场的重要地位格外突出且无可替代。今天的德国汽车行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中国市场。
     “当然,中国企业也希望深化与德方在汽车领域的合作,加强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他表示。
  第三届中德汽车大会由中国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联合德国因戈尔施塔特市政府共同主办。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中法企业合作成果展在巴黎揭幕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记者 李洋)报道:中法企业合作成果展当地时间17日在巴黎揭幕。由法国中国工商会举办的此次展览彰显了两国的经贸合作共赢。
  今年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法建交55周年,展览回顾了中法企业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展望中法企业合作的广阔空间。展览导语指出,中法两国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在各领域的合作正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助力两国就业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驻法大使卢沙野在展览开幕式上表示,企业是中法经贸关系的主体,是两国开展务实合作,建设坚实、稳固、富有活力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具体实践者和受益者。
    卢沙野表示,在当今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多,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的背景下,中法两国企业能够保持良好合作势头并不断向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拓展显得尤为可贵,也反映出两国在维护多边主义,实现互利共赢上的高度共识。
  法国中国工商会会长潘诺介绍称,中法企业合作成果展包括机构合作、金融联通、航空航天、能源合作、交通物流、通信通讯、不动产、商法服务、文化旅游等9个方面。法国中国工商会希望通过举办这次展览,增进中法企业相互了解与友谊,促进两国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成果展法方合作伙伴之一,法中委员会联合主席、苏伊士集团董事长让-路易•肖萨德表示,近年来,中法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法中委员会联合法国中国工商会每个季度举办一次中法企业交流会,围绕中法企业间共同关注的行业领域和热点话题进行研讨,合作开展中法企业合作相关奖项的评选,提升了中法企业交流的层次和深度。
  法国中国工商会成立于2015年,现有会员企业130家,覆盖在法主要中资企业,同法国有关商协会建立合作机制,通过举办经贸论坛、交流、座谈等多种形式,促进两国企业的交流与合作。(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新中国70年)中国包裹快递量超美日欧总和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记者 夏宾)报道:中国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17日在北京出席一场发布会时表示,中国已成长为世界上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新兴寄递市场,包裹快递量超过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总和,成为世界邮政业的动力源和稳定器。
  马军胜指出,中国快递服务从无到有,业务规模连创新高,快递业务量从上世纪80年代的153万件提升到去年的507亿件,今年有望突破600亿件,30年年均增速高达41.5%。
  马军胜称,1949年中国邮政业务总量仅1.6亿元人民币,到去年年底,中国邮政业务总量已达到12345亿元人民币,70年间增长了7700多倍。
  除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外,中国邮政行业的基础设施持续完善。马军胜指出,到2018年,中国建成了230多个邮政和快递类专业物流园区,邮路和快递服务网路单程长度达到3944.8万公里,拥有各类营业网点27.5万处。
  同时,全行业拥有3家货运航空公司,运营全货机115架,邮政、快递服务汽车32.2万辆,电商班列、高铁快递等运营模式取得重大进展。
  马军胜还表示,经过70年的不断发展,中国邮政行业发展质效显著优化。例如,到2018年,中国建成200多个智能化分拨中心,电子运单使用率超96%,极大提高了各环节处理效率;服务民生能力持续增强,例如去年中国共建成村邮站17.8万个、“邮乐购”站点61万个,基本覆盖了行政村;国际交流合作深入推进,例如,中国现在与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通邮关系,深度参与万国邮联体制改革、国际铁路运邮规则制定等国际事务,在全球邮政治理中的话语权显著增强。(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经济观察)“一带一路”建设给全球带来活力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 ( 记者 李晓喻 ) 报道:  六年前,当中国初提“一带一路”倡议时,恐怕很少有人想到它将给全球带来多么大的变化。如今,新修建的铁路、公路正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日益紧密地连在一起;在全球贸易整体低迷之时,今年前八个月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增至近6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每天都有近250亿元货物往来穿梭。
  “一带一路”建设究竟给全球带来了什么?北京学者在中新社16日举办的“国是论坛”上称,答案或许在于活力。

  创造新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受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升温等因素影响,世界贸易与投资低迷,多国经济面临压力。“一带一路”建设追求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
  在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院长助理刘倩看来,“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促进技术、生产力、资本等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组建新的市场,以此推动经济增长。
  以中国和东盟国家经贸合作为例,据中方统计,今年1-8月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同比增长11.7%,增速在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中位居第一。东盟已取代美国,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称,中国与东盟贸易规模显著扩大正是得益于“一带一路”建设。今后,经过双方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深入合作,东盟有可能超过欧盟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
  “作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最大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建设为世界经济增长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说。

  推动全球化健康发展

  当前,全球化之所以遭遇“逆风”,主要原因并非“蛋糕”不够大,而在于分得不够好。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的话说,全球化的规则需要重写,要根据包容性增长的开放原则来制定政策,确保全球化的好处得到充分分享。
  强调“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带一路”建设,正是为全球化实现包容、普惠、共赢提供了助力。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永称,过去全球化主要受利益驱动,跨国公司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推动,部分发展中国家因此得不到发展机会。而“一带一路”建设着眼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了全球化走向共同和平衡发展。
  他表示,得益于“一带一路”建设,一些过去只能按部就班、一步一步来的发展中国家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这对缩小国与国之间差距无疑是有利的。
  在李永看来,受“一带一路”建设影响,全球化整个结构都发生了变化:驱动因素结构变了,参与结构变了,决定因素结构变了,合作结构也变了。

  未来之路:质量优先

  六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已经改变了世界,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回应外界更高期待,成为今后需妥善解决的问题。
  张建平认为,“一带一路”建设应在价值链和供应链合作上加大投入,中国不仅要和发达国家,也应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建立更加广泛、深入的价值链与供应链合作关系。此外,考虑到每个经济体都有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发展中国家在制度建设上尤其存在不足,今后应针对不同的国家进行具体分析,以防范和化解风险。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室主任薛力也表示,今后可考虑以重点国家、重点地区为基础,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坚持“质量优先”,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合作模式走向成熟。(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中秋假期见证中国消费升级提速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 ( 记者 李晓喻 ) 报道: 刚刚结束的中秋节假期再次见证了中国人旺盛的消费热情,“逛吃逛吃”“赏月夜游”等无不折射出中国消费升级大势正在加速。

  吃出新花样

  吃出新意成为中国人节日盛宴的新信条。
  京东大数据研究院近日披露的研究报告显示,今年中秋节之前两周,“混合口味”月饼销量是去年同期的2.7倍,接近总销量的48%,意味着消费者已不满足于单一种类,更是趋向于选择不同口味混合包装的“全家桶”。从口味上看,除莲蓉、五仁、火腿、豆沙等传统馅料外,奶黄、水果等新式馅料也备受欢迎。
  该报告显示,除了月饼,酒类、坚果等销量也在上升,节前两周的葡萄酒、白酒的销量是平日的约1.6倍。此外,食品礼券的销量是平日的2.6倍,海鲜水产销量是平日的1.74倍。

  体验新形式

  当前,“向夜间要经济”已成为中国多地提振消费、稳定经济增长的新思路。今年中秋节假期,被寄予厚望的“夜间经济”表现不俗。据报道,不少城市将实景演绎、灯光秀等时尚手段与赏月等传统文化相结合,催生假期“夜经济”火爆。武汉、西安、重庆、厦门、成都等城市更是成为夜游的网红“打卡地”。

  玩出文化味

  旅游向来是节假日消费的一大亮点。据官方统计,2019年中秋节期间全国接待国内旅游总人数1.05亿人次,同比增长7.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2.8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8.7%。
  与以往相比,今年中秋假日旅游文化气息越发浓郁,不少地方都大打“文化牌”吸引游客。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嵩阳书院举办“中秋祈福弘扬传统”文化活动;福州推出登高赏月等12条赏月主题旅游线路、20多场文旅节庆活动。调查显示,假日期间高达76.4%的游客参与了当地“中秋节”文化主题活动。

  前景更可期

  据官方最新数据,今年1-8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为26.2万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与前七个月基本持平。8月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5%,扣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9.3%,增速比上月加快0.5个百分点。消费升级类商品尤其受市场欢迎,化妆品类商品同比增速超过10%,限额以上单位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速接近20%。
  今后中国将以更大力度促进消费。8月,官方公布了20条稳定消费预期、提振消费信心的政策举措。京东数字科技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称,这些措施顺应了长期消费升级和商业变革潮流,对保持增长韧性、改善经济结构均有积极作用。(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新中国70年)上海是中国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主力军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记者 高志苗)报道:1990年11月,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大陆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在上海成立;2019年7月,资本市场全新改革板块科创板首批上市公司于上海证券交易所鸣锣开市。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上海是中国金融业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业内人士称上海是中国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主力军。
  上交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上交所1990年开业时仅有8家上市公司,股票总市值12亿元。2018年底,上交所上市公司数增长至1450家,股票总市值达26.9万亿元,流通市值23.3万亿元。
  世界交易所联合会(WFE)的数据显示,2018年上交所股票总市值和成交额分别位居全球第4位和第7位。目前,上交所已成长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新兴市场交易所,跻身全球最主要交易所行列。
  据上交所介绍,截至2018年底,上交所市场投资者账户数1.6亿户,较1999年底增加约6倍;证券投资基金、保险公司、社保基金、企业年金、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等机构投资者持股市值占流通市值的17.2%,占自由流通市值(流通市值剔除一般机构持股市值)的46.5%,初步形成各类机构投资者和众多个人投资者共同参与的市场格局。
  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夏立军认为,“上海已经建立了上交所、上海期货交易所等多个全国性的交易平台。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对中国经济、中国企业的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以及资本市场自身制度改革和转型升级作出新的贡献。”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韩汉君也强调,2019年上交所推出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对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具有划时代意义。注册制改革将在许多方面深化上海资本市场改革,解决资本市场固有弊端,使资本市场功能更加完善,市场发展更加稳健。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表示,上交所承担资源的分配者、创新与改革者的角色。“现有制度如果有问题,通过科创板来进行增量改革,试点完成后如果制度是优异的,进而推广到主板及其他板块。”
  “制度创新也是深度的改革,后续支持转型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工作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这方面资本市场是当仁不让的。一方面通过优秀的制度,一方面要产生伟大的企业,两者的结合是上海资本市场未来发展的关键。”邵宇强调说。
  制度创新离不开配套的法律法规,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洪波表示,中国资本市场的法律体系主要分为四个层次,即由法律、行政法规、证监会制定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以及交易所制定的自律性规则构成。上交所制定的自律性业务规则是中国资本市场法律体系的重要构成,充分保障了中国证券市场的规范运作。
  上交所表示,未来将从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市场效率;促进市场发展,服务实体经济;持续加快国际化步伐等多方面促进交易所发展。
  上交所方面强调,“通过在资本市场实施一系列改革举措,加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资本市场,形成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的发展局面,实现建设世界一流交易所的战略目标。”(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中秋假日中国铁路客流持续高位运行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记者 周音)报道: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披露,14日是中秋小长假第二天,全国铁路客流持续高位运行,预计发送旅客1109万人次,加开旅客列车548列。
  统计数字显示,9月13日,全国铁路开行旅客列车9149列,其中加开列车764列,共发送旅客1327.7万人次,与去年中秋同比增长7.8%。
  节日期间,铁路部门科学组织运力投放,加强旅客引导服务。沈阳局集团公司为满足旅客中秋出游需求,加开长春至延吉西、长春至吉林等多趟“中秋月•圆梦情”旅游赏月列车,方便广大旅客与亲朋好友团聚,感受不同地域的中秋文化。
  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增开呼和浩特至临河、包头至乌兰察布、呼和浩特至鄂尔多斯三趟临时旅客列车,并对热门方向的旅客列车进行扩编加挂,将高峰时段的动车组列车实行重联运行,每日增加运能2万人次以上。
  武汉局集团公司加开北京、广州等方向74列客车,同时将宜昌、上海等方向17列动车组重联运行,加大运能投放。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称,铁路中秋小长假运输自9月12日至9月15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4600万人次,日均发送1150万人次,同比增长8.5%。
  为满足旅客探亲、旅游等出行需求,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各单位统筹安排运力,强化站车服务。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站、北京西站开设半小时取票窗口(机)、一小时快速进站通道,助急客顺利出行。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成高铁启用高峰运行图,日均开行动车组列车150列,实现“公交化”开行。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渝万高铁、成贵铁路、成绵乐客专等线路重联动车组122对,重联率达95%,运力增长近1倍。(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世界最长跨海公铁两用大桥9月底贯通 明年通车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记者 周音)报道:记者14日从中国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峡公铁两用大桥,也是中国首座跨海公铁两用桥——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将于9月底贯通,预计2020年全面通车。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全长16.34公里,起于福建省长乐市松下镇,经人屿岛、长屿岛、小练岛、大练岛,依次跨越元洪航道、鼓屿门水道、大小练岛水道、北东口水道,在苏澳镇上平潭岛。大桥工程包括跨越元洪航道、鼓屿门水道和大小练岛水道的三座航道桥,以及引桥、铁路路基三大部分,三座桥都是钢桁结合梁斜拉桥。大桥上层设计为时速100公里的六车道高速公路,下层设计为时速200公里的双线I级铁路。大桥于2013年11月开建。
  该桥址为世界三大风口海域之一,具有风大、浪高、水深、流急等特点,据统计,每年6级以上大风超过300天,7级以上大风超过200天,最大浪高约9.69米。
  中铁大桥局集团副总工程师王东辉对中新社记者说,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不仅为中国首座公铁两用大桥,还首次在桥梁基础中采用4.9米超大直径钻孔桩基础;首次在钢桁梁斜拉桥中采用两节间全焊接钢桁梁结构;首次采用80米、88米跨整孔全焊接钢桁组合梁结构。
  值得关注的是,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还突破深水裸岩地区平台建造技术;突破强波浪力作用下基础施工技术;突破常大风环境下高塔建造技术;突破整孔(段)全焊钢桁梁结构建造技术。
  此外,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是世界上第一次在复杂风浪涌环境下建设的海峡大桥,建成后将满足海上桥面十级大风环境下大桥安全运营。
  记者了解到,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是新建福州至平潭铁路、长乐至平潭高速公路的关键性控制工程,是合福铁路的延伸、京福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福州新区和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快速通道。该大桥建成后,将大大缩短福州至平潭的时空距离,届时福州将与平潭形成半小时“生活圈”和“经济圈”。(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新中国70年)刘遵义:中国经济改革没有输家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 记者  曾平 )报道: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经济学讲座教授刘遵义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新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成功之处在于,每个人都在经济增长过程当中受益与进步,中国的经济改革没有输家。
  刘遵义将改革开放作为新中国经济发展两个主要阶段的划分点。他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前30年并非完全没有成就,比如第一个五年计划为后来发展重工业奠定了基础;后4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则成功令7.4亿人脱贫,且这条被跨过的贫困线是2010年制订的。
  刘遵义指出,新中国70年来的经济增长率年均在8%以上。最成功的一点在于,在此过程中,每一个人都在进步,大家都在受益,因此没有人希望回到过去。
  他认为,这正是中国政府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原因。环顾欧美国家,这几十年也取得长足经济发展,但底层人民的实际收入可能并没有增加。虽然中国社会也存有贫富差距,但底层也在往上升。“我觉得这是很大的分别。”刘遵义说。
  在分析中国经济发展走过的历程时,刘遵义将此过程归纳为“没有输家的改革”。他举例说,实行包产到户时,农户完成计划产量之后,若喜欢多做,便进入自由市场,若不喜欢多做,也没有吃亏和以前一样,而城市居民靠着农户计划中的粮食产量,生活并未受到影响;改革开放初期,所有工厂的材料和机器都是进口,产品也要全部卖到国外,工厂可由此赚取劳动力,同时国内经济也受到保护。
  “保护的主要目标,就是不要有输家出现。”刘遵义指出,改革开始时实行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双轨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可以保障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平,随着经济持续发展,计划经济已不需要再维持。
  “据我了解,唯一现在计划一定要实行的,一个是环保指标,另外一个是脱贫指标。”刘遵义认为,这个过程伴随着观念的转变。整体而言,改革开放既提高大家的积极性,也为企业和家庭提供比较自由的发挥空间。此外,中国政府利用国民储蓄率高的优势,大幅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前瞻性地为经济发展铺路。
  这背后体现中国制度的好处。刘遵义认为,中国经济取得如今成就,首先是政府有能力、有权力、有魄力;其次是政府拥有着眼长期发展的眼光。
  另一方面,中国奉行传统的中庸之道,重视平衡各方利益,不会出现西方式民主中的“赢家通吃”。他认为,重要的事情不应该采用简单多数的决定方式,双方斗得“你死我活”之余,可能只输一点点的一方还不肯认输,英国脱欧搞得一塌糊涂的原因正在于此。
  刘遵义支持中国经济继续扩大开放,因为已经具有相当经济实力的中国面临如何维持效率和保持竞争力的问题,若选择关门自己做,或会缺乏进步的动力。参考国际经验,中国未来还应思索垄断型企业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
  今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炉时,刘遵义称规划纲要“等于把硅谷与华尔街集中于港深一身”,并预计大湾区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他认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与大湾区发展并无冲突,是中央希望大湾区多元发展的另一种尝试。他向深圳发展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全城发展自贸区,关税降为零,从深圳运货去内陆另设关卡;第二,前海的税率与香港看齐,以吸引人才;第三,实现资金经深圳进出中国内地的自由化,可规定资本须在深圳停留一年,并使用区块链技术追踪大额资金。
  作为长期为中国政府提供建议的经济学家,刘遵义曾于上世纪90年代就汇率并轨、强制结汇、应对东亚货币危机等议题建言,并获中央采纳。他忆述,东亚货币危机时,亚洲很多国家的货币贬值,自己当时建议人民币不贬值,因为中国还有外汇管制,但需要帮助出口商,因而提议增值税由部分退改为全退,最终顺利挺过难关。
  刘遵义因机缘巧合出生在贵州遵义,成年后于1979年第一次重返中国内地。眼见新中国几十年的变迁,刘遵义感概,当年去北京因为没有粮票,出多高价也没有小贩愿意卖烧饼油条给自己;当年的天安门,五分钟才有一部车辆驶经,而如今早已车流如梭。(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新中国70年)“高铁速度”改写中国经济版图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 ( 作者 王庆凯 ) 报道:  2008年,中国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开通运营,标志着中国跨入高铁时代;至2018年末,中国高铁营业总里程达3万公里,是世界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居全球首位。
  11年时间,中国高铁连线成网,“四纵四横”的高铁网建成运营,让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高铁成网运行的国家。高铁创造了民众出行的中国速度,勾画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版图。
  随着高铁发展,中国区域经济也迎来了“高铁时代”,珠三角北移、京津冀连片、长三角扩容,高铁引领中国基础设施升级,在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和改善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标志性的京津城际高铁已从最初的47对列车增加至目前的100余对。天津市武清区京津冀协同发展办公室副主任高仲斌介绍,在高铁等带动下,5年多时间,武清就引进企业8000余家。京津城际已成为京津区域协同的新动力。
  在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研究员丁宁宁看来,高铁全面改变了中国,加快了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并有助中国解决资源环境等方面问题。
  高铁最明显的影响是对沿线产业和城市规划的重新布局。以京沪高铁为例,这条线路贯穿的四省三市人口占全国的四分之一,GDP占全国的40%,而“复兴号”用4个半小时就能跑完。
  京沪高铁将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鲁南经济圈、安徽省会经济圈等连成一片,对于加快经济圈及沿线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交流意义重大。
  2017年一篇“姜京子跨省上班记”的报道引起网民关注,家住河北省沧州市的姜京子为了能和家人团聚,每天往返北京与河北之间上下班,总距离超400公里。“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姜京子说。
  在中国中部地区,随着京广高铁、沪昆高铁、西成高铁的贯通,中部六省“不东不西”的尴尬区位迎来突破。以中部为圆心,这条“米”字形辐射的高铁线路承接东西、顺联南北,贯通了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组成了中部经济圈,进而重构了中国经济版图。
  西部地区则通过兰新高铁、贵广高铁和南广高铁将新疆、青海、甘肃、广西等地紧密串联起来,加快了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和东部地区人、财、物的流动。
  丁宁宁表示,高铁使中国城市间的同城效应显现,有利于铁路沿线形成走廊产业经济带,有助于扩大地区间分工,使得国内市场的统一性提高。随着更多高铁实现运营,也更有利于农村流动人口进入城市,从而大大增加了民众的工作机会。(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欧洲央行宣布降息10个基点 重启量化宽松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记者 彭大伟)报道:欧洲央行12日正式宣布降息决定,将欧元区隔夜存款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负0.50%。同时,欧洲央行还宣布从11月1日起重启资产购买计划(即QE,量化宽松),规模为每月200亿欧元。
  位于德国法兰克福的欧洲央行当天举行议息会议后,由行长德拉吉宣布了上述决定。
  根据欧洲央行的最新议息会议决定,欧元区三大基准利率中的主要再融资利率和隔夜贷款利率分别维持在0%和0.25%的既有水平不变。隔夜存款利率则由负0.40%下调10个基点至负0.50%。
  此次议息决定尤为令外界关注的是,欧洲央行决定从今年11月起重启停止实施近一年的量化宽松。在实施上轮量化宽松的2015年3月至2018年12月间,欧洲央行通过资产购买计划共购买了2.6万亿欧元资产。
  针对上述决定,德拉吉表示,欧洲央行管委会预计,欧元区核心利率将维持在上述最新水平或是更低的水平,直到欧元区通胀预期达到一个接近2%的水平。同时,欧洲央行管委会预计本轮量化宽松将持续实施,“直到欧洲央行开始升息前夕”。
  欧洲央行降息和重启量化宽松消息公布后,欧洲主要股指普遍上涨。德国DAX指数当天收于12410.25点,上涨0.41%;法国CAC40指数收于5642.86点,涨0.44%;英国富时100指数报收7344.67点,涨0.09%。欧元对美元则上涨了0.52%,报收于1.1066。
  针对欧洲央行开启的本轮宽松周期,ING银行德国首席经济学家布热斯基表示,欧元区真正的问题并非能否将通胀和经济拉回增长轨道,而是在于预算政策。他指出,如果缺少了财税领域的刺激计划,那么德拉吉作为欧洲央行行长在谢幕前夕下的这一着棋,其结局将不会必然如人所愿。(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入布展阶段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记者 姜煜)报道: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招商处副处长王浏毅12日表示,当前第二届进博会筹备工作的重心已经转向布展阶段,总体进展顺利。
  在此间举办的“2019对接进博会上海投资促进交流会”上,王浏毅介绍说,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11月5日至10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第二届进博会仍然以国家展、企业商业展和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三部分组成,国家展只展示不成交,企业商业展涵盖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国家展目前已有60余个国家确认参展,企业商业展的展览面积则超过了原定的30万平方米,招展工作已经基本结束,所有参展企业均符合“境外企业”“境外产品”的标准,由于各国企业报名第二届进博会非常踊跃,目前已经“一展(位)难求”。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杨朝透露,预计有3000余家境外企业参展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其中包括270多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第二届进博会将比第一届规模更大、质量更优、创新更强、品质更高、成效更好。

另据报道: 记者从“2019对接进博会上海投资促进交流会”上了解到,
   为进博会度身定做了 50条特色经贸考察路线和56场投资促进活动,展现上海的“精髓”,以让各国客商更好了解上海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状况。
  据介绍,50条特色经贸考察路线主要分为九大类,包括金融服务之旅、科技创新之旅、智能制造之旅、经贸展示之旅、数据信息之旅、生命健康之旅、文化创意之旅、时尚休闲之旅、海派人文之旅,融合上海各区优势产业和人文历史,涵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上百个平台,展示了上海的风貌和发展机遇,突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等建设取得的成果。
  56场投资促进活动则在进博会展前及举办期间陆续举行,内容主要涵盖全球商品贸易展示交流、中国新兴产业投资机遇以及上海各区优势产业及投资推介等,聚焦跨境电商、大数据、产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优势领域,参与方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最重要的一场活动,是由上海市政府主办的“2019上海投资推介大会”,将于11月7日第二届进博会期间在国家会展中心举办。(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投资1.5亿美元 ABB在上海开建全新机器人工厂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记者 李佳佳)报道:全球500强企业之一、总部位于瑞士苏黎世的ABB集团12日宣布,其位于中国上海的机器人新工厂和研发基地正式破土动工。该工厂预计于2021年投入运营,总投资额达1.5亿美元(约10亿元人民币)。
  ABB的新工厂位于上海康桥,占地6.7万平方米,将采用包括机器学习、数字化和协作解决方案在内的先进制造工艺,致力于打造成全球机器人行业最先进、最具柔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工厂,即一个使用机器人制造机器人的前沿中心。新工厂还将设立一个强大的研发中心,以帮助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发展。
  ABB机器人解决方案服务于亚洲的多元化客户群,为汽车制造商(特别是电动汽车)以及电子、食品饮料、制药、物流自动化和一般行业的制造商提供支持。ABB预计,到2025年,全球机器人销售额将从目前的800亿美元增长至1300亿美元。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2017年,全球三分之一的机器人销往中国。
  “虽然短期内我们面临着市场挑战,但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其生产模式正不断转向大规模定制,同时熟练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严重,这都将促使中国对自动化解决方案产生强烈持久的需求。”ABB机器人及离散自动化事业部总裁安世铭(Sami Atiya)表示,“我们预计,未来几年我们机器人产品线的广度和深度都将提升一倍。”
  ABB机器人目前在全球拥有三家工厂:上海新工厂将取代现有的上海工厂,服务于亚洲客户;瑞典韦斯特罗斯工厂服务于欧洲客户;美国密歇根州奥本山工厂服务于美洲客户。
  中国是ABB的全球第二大市场,ABB在中国开展研发、制造、销售和工程服务等全方位的业务活动,拥有44家本地企业,近2万名员工遍布于131个城市。ABB机器人业务在中国的20个城市拥有2000余名工程师、技术专家和运营人员。自1992年以来,ABB在中国累计投资总额已超过24亿美元。
  自去年10月宣布新建工厂以来,该项目被列入2019年“上海制造”计划的十大项目之一。ABB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傅赛(Peter Voser)表示:“建设新工厂是ABB在中国发展的一项重要里程碑,将进一步巩固我们在这一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的领先地位。”(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公约》在北京签署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记者 周音)报道: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12日披露,中欧班列运输协调委员会第四次会议11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上,国铁集团携手全国中欧班列运营企业共同签署了《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公约》。
  此次签署的公约,旨在强化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强和优化运输组织,降低物流成本,推进各国铁路、海关及运营企业间的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化”中欧班列。
  国铁集团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2019年1至8月,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和质量进一步提升。据统计,去程开行2845列,运送25万标箱,重箱率达99%;回程开行2421列,运送21万标箱,重箱率达85%。
  该负责人表示,中欧班列物流服务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凸显,目前中欧班列以三分之一的海运时间、五分之一的空运价格,吸引了大量适合铁路运输的货物,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优化了海陆空物流分工,为“一带一路”建设、中欧间的经贸往来提供了有力支撑,越来越显示出市场发展潜力。(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