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Business

business news from China, Sweden and the world.

法国警告如果美国对欧盟加征关税将展开报复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记者 李洋)报道:法国官方当地时间3日警告,如果美国对欧盟加征关税,法国和欧盟将展开报复。
  世界贸易组织2日裁决,欧盟及其部分成员国“违规补贴”空客公司,美国将有权对每年约75亿美元的欧盟输美商品和服务加征关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随即表示计划对一系列欧盟输美产品加征关税。
  法国政府发言人恩迪亚耶3日说,如果美国继续推动10月18日对欧盟输美产品加征关税,那将会带来后果,她表明法国将会与欧盟就有关问题进行磋商,随后对美国采取报复行动。
  恩迪亚耶指出,美国对欧盟展开贸易战将影响双方的经济发展,最终不会有赢家。她表示未来十多天时间仍有机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她呼吁美国继续对话,但也警告如果美国采取不妥协的态度,欧盟不会坐视不理。
  面临被美国加征关税的欧盟商品大部分来自法国、德国和英国等国,加征关税将于10月18日生效。美方计划对欧盟大型民用飞机加征10%的关税,对欧盟农产品和其他产品加征25%的关税,法国红酒也在加征关税的商品之列。
  法国经济和财政部长勒梅尔3日也警告说,如果美国不就欧美航空业补贴争端的对话提议作出回应,欧盟就将展开报复行动。
  勒梅尔说,法国和欧盟已在数月前提出了相关的对话要求。他表示,就有关议题展开对话符合欧洲和美国的经济和政治利益。但如果美国政府拒绝对话提议,法国和欧盟随时准备对美国加征关税作出反应。(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世界山区峡谷第一高塔悬索桥全面建成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 (记者 王鹏)报道:由四川省和贵州省共建的赤水河红军大桥9月30日全面建成,该桥是四川古蔺至贵州习水高速公路重点控制性工程,也是世界山区峡谷第一高塔悬索桥。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位于贵州省习水县的世界山区峡谷第一高塔悬索桥——赤水河红军大桥。中新社记者 瞿宏伦 摄

  据悉,古蔺至习水高速公路是当前四川省南向大通道布局中,成都—贵州(重庆)—珠三角、北部湾出海走廊的一条在建高速公路。其中,赤水河红军大桥位于川黔交界的乌蒙山区和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的革命老区,西连四川古蔺,东接贵州习水,横跨赤水天险,紧扼川黔咽喉。

  赤水河红军大桥全长2009米,于2017年上半年开工建设,主桥为1200米双塔单跨钢桁梁悬索桥。大桥主塔高243.5米,是世界上山区同类型钢桁梁悬索桥梁中第一高塔、第二大跨的峡谷大桥。记者30日在现场看到,大桥横跨天险赤水河,屹立于喀斯特溶岩地貌峡谷之上,景观壮美。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远眺赤水河红军大桥。中新社记者 瞿宏伦 摄

  据介绍,赤水河红军大桥在施工过程中,大直径桩基无水灌筑法、主墩索塔塔梁异步施工、6米大节段爬模施工、钢筋帘式安装、箍筋整体安装、缆索吊智能监控系统的相继应用,使大桥索塔工期从传统的一年多缩短到9个月,节约成本260余万元人民币,缆索吊智能监控系统现已在中国其它大桥推广应用。

  赤水河红军大桥建成后,不仅将为四川新增一条南向出川大通道,促进成都—贵州(重庆)—珠三角、北部湾出海走廊的形成和完善,也将增强四川与东盟、南亚以及澳新等地区的经济联系,加快四川对外开放的步伐。(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国庆黄金周影市火爆依旧 三部影片为何如此吸引人?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 (记者 张知依)报道: “超燃”国庆档 吸金靠什么?《我和我的祖国》配书讲心路 《中国机长》造“飞机”拍摄 《攀登者》为真实事件润色。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

  国庆黄金周影市火爆依旧,前三天的票房成绩就已超过去年七天假期的总票房19.08亿。

  截至昨晚7点,《我和我的祖国》票房破13亿 ,《中国机长》票房超过10亿 ,《攀登者》票房也在5亿以上。

  这三部影片为什么如此吸引人?

  电影背后有哪些故事?

  《攀登者》

  珠峰登山队中确实有女队员

  正在热映的电影《攀登者》重现了1960年和1975年中国人珠峰登顶的艰辛身影。为了照顾电影的可看性,影片在叙事上做出了一些艺术加工,热血柔情的感情线成为了噱头。影片中的改编与现实的出入也让观众生出许多好奇,真实的人物和情形到底是怎样的?

  1960年5月25日凌晨4点25分,三位中国登山队员登上珠峰,他们分别是地质工作者王富洲、解放军炊事员贡布、伐木工人屈银华,这也是人类首次从珠峰北坡登上顶峰。

  吴京饰演的方五洲原型为王富洲。影片中,方五洲因为老队长在雪崩中牺牲而临时受命成为队长,其实真实事件中还有第四个人——消防队员刘连满,他和王富洲一样都没有牺牲。因为在第二台阶处甘当人梯耗尽了体能,刘连满留守在距离顶峰只有200米的地方。刘连满当人梯的情形也在电影中借用到了吴京身上。

  真实的王富洲在生活中经受着脑血栓及听力、视力障碍的折磨。由于长期从事登山运动,手脚都有冻伤,他的多个手指比正常人短了一截,几乎每年都会伤病复发,但他一直乐观地活着,并致力于登山事业。王富洲在2015年去世。

  据悉,1975年初国家决定再登珠峰,并成立中国珠峰男女混合登山队——近400名队员中,女队员有40多人,最终登顶的共有9名队员,其中一位就是登山队的副队长潘多,当时她已经37岁,是三个孩子的母亲。潘多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从北坡登上世界最高峰的女运动员。与电影中的浪漫相比,真实的攀登更多的是相互扶助。

  《中国机长》

  3个月做出1:1还原模拟机

  虽说关于2018年川航“5·14”事件的新闻报道有很多,但在看电影《中国机长》时,观众仍然为当时的险情紧张不已。为了营造出真实感,《中国机长》搭建了一架1:1还原A319的模拟飞机。这架耗资2000多万元、原本需要用10个月才能做完的模拟机,实际上仅用3个月就完成了。

  这架模拟飞机有哪些奥秘?《中国机长》模拟机舱软件的技术负责人王宝拨说,其1:1还原了A319飞机,包括它的驾驶舱,唯一的区别就是模拟机分了三段,中间有一个800毫米的安全距离。“一段机头、一段商务舱和部分经济舱,还有机尾,这三个部分可以完成飞机俯仰、空转、颠簸还有一些急降的动作。”

  王宝拨表示,在这个项目里,有两点为国内首次尝试,首先是三舱联动,保持误差不超过0.1度的精确度;其次是使用平板来控制飞机,属于国内首创。

  此外,英雄机长刘传健有驾驶战斗机的经验,这是否对他处理这次危机有帮助?电影《中国机长》飞行顾问、1976年就参加飞行的老飞行员曹宝春表示,飞行员的训练内容涉猎非常广,“有人曾经做过统计,比如从进入东航到最后成为机长,大概要通过100多次考试,每次考试的通过率大概是30%。可以说,千锤百炼才能培训出一个合格的、遵守规章同时又具备精湛飞行技术的合格机长。”

  四川航空培训中心标准部副经理、同为《中国机长》飞行顾问的谢铁民说,要想成为一个机长,从作为飞行员那一刻算起,最少需要8年的时间。

  两位顾问均认为,刘传健机长丰富的战斗机、客机飞行经验都促使他成功处置了这个事件。谢铁民说,“刘机长有在部队的经历,教给了他对飞机的理解、磨练了心理素质,部队造就了他能打仗、打硬仗的作风。他从惊吓中恢复之后,在那种恶劣情况下的坚持和信心是很难的。”文/本报记者 肖扬

  图书《我和我的祖国》

  全景式再现主创团队心路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集结了华语影坛7位顶级导演和50余位优秀演员,组成了“电影梦之队”。该片在国庆节期间上映,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七个故事经过七位导演的生动讲述、精彩表达、艺术再现,让那一个个历史的瞬间变得光彩夺目。

  日前,商务印书馆推出了图书《我和我的祖国》,揭晓电影拍摄的过程,并收录了导演手记。该书以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七个短片为单元,将拍摄脚本、导演手记以及剧照等收集在一起,全景式再现了该片拍摄过程中主创团队的心路历程。

  开国大典、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女排夺冠、香港回归、2008年北京奥运会、神舟飞船载人航天以及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该书选取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民记忆深刻的七个历史事件作为切入点,通过陈凯歌、张一白、管虎、薛晓路、徐峥、宁浩、文牧野七位著名导演的艺术创作,以普通人的视角讲述了个人与国家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展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表达了炎黄子孙深切的爱国之情。

  在同名图书《我和我的祖国》中,电影拍摄的幕后故事悉数向读者揭晓,主创人员也用文字讲述了参与电影拍摄时的心路历程。导演、制片人黄建新在书中坦言:“作为总制片人,从去年 10 月接手工作,陪伴导演们一路前行,终于在今年的 8 月 16 日完成了全部影片的摄制工作。目睹导演们的创作过程,时时被他们真挚的情怀、动情的诉说、激昂的热情所感动,也使这几百个日日夜夜有了崭新的意义。”(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探秘”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中外记者体验便捷与温情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记者 杜燕)报道:  “便捷,是我今天探访中最深刻的感受。”索马里国家通讯社记者穆罕默德•欧斯曼•阿布迪和约百名中外媒体记者,28日从北京城区的北京西站搭乘京雄城际铁路火车,30分钟即抵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28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邀请约百名中外媒体记者,走进这座近20年全球范围内规划新建的最大机场之一。
  在设计建设中,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创造了很多“世界之最”以便利旅客。机场建设指挥部规划设计部业务经理王强如数家珍:世界首个实现高铁与航站楼无缝衔接的机场,地铁、高速公路等综合交通枢纽的集成度、便捷性、先进性均居世界一流;世界首创的中心放射五指廊构型,是全球首个“双进双出”的航站楼,旅客安检后从航站楼中心到最远端登机口约600米,步行时间不足8分钟;全面实现旅客自助值机、自助托运、人脸识别登机、行李定位等,让旅客进出机场都能体会到科技带来的便捷。
  跟随王强,记者们搭乘扶梯到达B1层,这里设置了上百台值机区,方便乘坐不同交通工具的旅客值机;抵达4层,便可看到全球最大规模的单体航站楼。
  站在由8根C形柱撑起来的广阔空间里,穆罕默德•欧斯曼•阿布迪表示,今年4月份曾来过这里,当时还在建设中,没有享受到阳光从顶端采光窗倾洒进来的这种美景。
  他说,也是这次才真正看出来,乘客只要进入候机楼内部,站在中央就看到五条指廊的尽头,这样乘客就不会迷路,也不会花费太多时间登机。
  在4层的沙盘前,记者们一睹机场全貌:整个机场宛如一只橙红色的巨型凤凰正欲展翅高飞。“这是中国创造的又一个令世人惊叹的奇迹。”塞内加尔《太阳报》记者阿玛度斯•迪奥普表示,要把体验到的、看到的写成报道,让自己国家的人们知道。
  登上5层,是综合商业服务区,也被称为“送别厅”。这里可俯视4层国际出发区,送别的人能看着亲友过安检、办手续。马亨德拉•苏贝迪是尼泊尔国家通讯社的高级副总编,他直言“感受到温情”。
  “这样一座庞大的机场,造价是多少?”这是今日俄罗斯通讯社的记者安娜和来自日本共同社、菲律宾通讯社、《印度快报》等媒体记者共同关注的话题之一。王强表示,大兴国际机场项目总占地约4.1万亩(其中北京2.3万亩、河北1.8万亩),工程总投资800亿元(人民币,下同);加上交通等市政配套设施、供电等则总投资达到4500亿元。
  他称,根据规划,大兴国际机场定位为大型国际航空枢纽,预计到2022年机场旅客吞吐量将达到4500万人次,国际航班占比20%;到2025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7200万人次,远期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亿人次的需求。
  “机场在北京中轴线的最南端,距离天安门46公里。”听着王强的介绍,记者们纷纷在机场设置的“中轴线景观”前合影,记录下与投入运营的大兴国际机场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廊坊临空经济区全球招商深圳启动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记者 郑小红)报道: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廊坊临空经济区首场全球招商发布会28日在深圳举行,发布综合保税区、国际金融中心、智能制造产业园、生物医药科学园、国际商务中心和航空物流总部等首批6个重点招商合作项目。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9月25日正式投运,2025年客货吞吐量将分别达到7200万人次和200万吨,到2040年客货吞吐量将分别达到1亿人次和400万吨,成为国际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聚高地。
  总面积150平方公里的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地处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核心区域,将建设航空物流区、科技创新区、服务保障区等三大核心功能区。其中,廊坊临空经济区总面积100平方公里,包括52平方公里的广阳片区,规划建设航空物流区;48平方公里的永清片区,规划建设科技创新区,以及10平方公里的自贸试验区。
  “廊坊市中心距离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仅26公里,是距离大兴国际机场最近的地级市,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廊坊市副市长王凯军说。
  根据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总体规划(2019—2035年),廊坊临空经济区将规划布局临空高端服务、航空物流、航空服务保障和航空科技创新等4大产业集群。其中,临空高端服务、航空物流、航空服务保障等产业集群是面向全球市场、资源全球配置的高端枢纽经济;航空科技创新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生物技术、智能制造产业和前沿材料产业。
  根据规划,到2035年,廊坊临空经济区将建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国际一流,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高端要素聚集,现代产业体系成熟,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开放性临空经济区,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区域。届时,廊坊临空经济区累计投资额将达3000亿元人民币,对区域经济贡献达到600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约50万个。
    华润集团等70余家海内外知名企业参会,并与廊坊临空经济区相关部门进行对接洽谈。(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中国两大世界级电网创新工程投运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记者 闫文陆)报道:9月26日,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苏通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GIL综合管廊工程(以下分别简称“准东—皖南工程”“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投运。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当日举办了竣工投产大会。除北京主会场外,新疆、安徽、江苏等相关省区还设置分会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泽洪表示,“准东—皖南工程”“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投运,是国家电网的重要创新成果,在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两项工程均占据当今世界输电技术各自领域的制高点,推动中国电工装备制造能力实现新的飞跃,使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能力实现重要提升。
  “准东—皖南工程”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电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直流输电工程,刷新了世界电网技术的新高度。该工程起点位于新疆昌吉换流站,终点位于安徽宣城市古泉换流站,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安徽6省区,线路全长3324公里。工程投资407亿元(人民币,下同),2016年开工建设。2019年9月18日,工程成功通过168小时试运行,具备了正式投运条件。
  “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超长距离GIL创新工程,实现了世界电网技术的新跨越。“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是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在长江苏通大桥上游约1公里处从地下穿越长江。工程由全长5468.5米、直径12.07米、三维蜿蜒走向的隧道和敷设于隧道内的双回、总长35公里的1000千伏特高压GIL组成,总投资48亿元,2016年8月开工建设。2019年9月15日,工程通过了72小时试运行,具备正式运行条件。
  GIL即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采用金属导电杆输电,并将其封闭于接地的金属外壳中,通过压力气体绝缘。与常规电缆相比,GIL具有传输容量大、损耗低、人身安全水平高、电磁场极低、不受环境影响、运行可靠性高、节省占地、无电(热)老化等显著优点,尤其适合作为架空输电方式或电缆送电受限情况下的补充输电技术。
  “准东—皖南工程”“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投运之后,清洁电力将实现更加可靠、高效、灵活地汇入华东特高压交流环网,对于促进中国西部、北部能源基地开发与外送,保障华东地区电力安全可靠供应,促进高质量发展、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东中部地区大气污染防治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综合效益和长远的战略意义。(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是机遇,不是威胁和挑战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报道: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7日发布《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是机遇,不是威胁和挑战。
  白皮书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快速提升,国际上有些人担心中国会走“国强必霸”的路子,一些人提出了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这既有认知上的误读,有根深蒂固的偏见,也有力量消长带来的心理失衡,还有出于维护自身既得利益的刻意歪曲。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是中国人民的梦想,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梦想。“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是机遇,不是威胁和挑战。”
  白皮书指出,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中国科技创新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未来中国经济的稳定器和动力源作用更加凸显。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稳健的中国经济对世界越来越重要。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深度调整,产业优化持续升级,新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研究报告认为,到2040年,中国和世界其他经济体彼此融合有望创造22万亿至37万亿美元经济价值,相当于全球经济总量的15%-26%,世界其他经济体和中国加强合作,将会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白皮书强调,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已经发生结构性变化,深度融合在一起。经济运行更稳定、增长质量更高、增长前景可期的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是长期利好。把中国经济发展看作“威胁”和“挑战”,试图把中国挤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使中国与世界经济“脱钩”,既不可行,而且有害。
  白皮书指出,全方位对外开放为各国分享“中国红利”创造更多机会。中国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实现更大力度、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国有世界上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中国是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更大规模“走出去”惠及更多国家。
  “开放应该是双向的、互利的,而不应是单向的、一方受益的。互利双向才能长远持久。”白皮书说,中国承诺持续扩大进口、放宽市场准入、改善营商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其他国家也应该扩大开放,采取相应举措,努力改进自己的营商环境。只有各方相向而行,才能营造出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发展环境,共同把发展的“蛋糕”越做越大,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
  白皮书指出,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包括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搭建多边对话和合作平台,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积极开展对外援助。“中国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始终不忘回馈国际大家庭,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更好公共产品。”(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中国始终把自身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坐标系中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报道: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7日发布《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白皮书。白皮书说,中国始终把自身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坐标系中,始终把自身命运与世界各国人民命运紧密相连。
  白皮书说,中国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坚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让国家更富强、人民更幸福,为复杂多变的世界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这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最大贡献。新时代的中国,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继续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始终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兴国之要,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始终是中国发展的最大目标。中国军队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坚定捍卫者。
  白皮书指出,中国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上好日子,也希望其他国家人民过上好日子。”中国坚持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促进全球减贫与发展事业。
  白皮书说,中国坚定维护和推动经济全球化。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也是坚定支持者。中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主动作为,加强引导,让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中国将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创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格局,实现更广泛的互利共赢,以实际行动维护和推动经济全球化。中国坚决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对外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加快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继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白皮书指出,中国坚定支持多边主义,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国将一如既往地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同各国一道,坚守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维护公平正义是中国处理国际问题的基本准则。中国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外部势力干涉他国内政。中国绝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也绝不允许任何人把他们的意志强加于中国人民。
  白皮书说,中国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始终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平衡,不仅看到中国发展对世界的要求,也看到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待,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中国积极支持联合国进行改革,推动联合国在思想理念、机构设置、运行模式等方面更好适应全球治理的新要求,更好履行《联合国宪章》赋予的职责,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积极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及时总结国家治理的成功实践和经验,积极发掘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治理理念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努力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欧洲心脏”上演“中国嘉年华”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记者 德永健)报道: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即将到来,被誉为“欧洲心脏”的布鲁塞尔25日上演“中国嘉年华”,一展当今中国多姿多彩的风貌。
  名为“中国日”的活动当地时间25日中午在布鲁塞尔欧盟总部大楼前的舒曼广场拉开帷幕。作为“欧盟体育周”(9月23日至30日)的一部分,活动由中欧双方共同举办。
  在人群熙攘的舒曼环岛及周边区域,“中国日”活动专门搭建了两顶帐篷。其中一顶帐篷高挂大红灯笼,中国书画、茶艺、围棋、中医乃至VR(虚拟现实)、中国在欧企业等展位依次排开,呈现中国古与今、传统与现代的诸多层面。
  “舌尖上的中国”也未缺席。帐篷专设人气餐饮区,既有比利时茅台酒经销商带来的茅台,也有布鲁塞尔当地中餐馆带来的小吃和奶茶。在茅台的醇香和奶茶的香甜中,到场民众多在此驻足,边吃边喝边逛。
  当地时间25日晚,活动焦点转至另一顶帐篷。通过光雕投影和三维特效,北京地标之一的天坛祈年殿在这里中缓缓“复原”,万里之遥的天坛转瞬“莅临”布鲁塞尔,这一颇具震撼力的视觉效果引来观众一片掌声。
  最后登场的是文艺演出。引人瞩目的是,比利时知名电音作曲家Kid Noize戴着他标志性的“猴面人”面具亮相,不过这次他化身“孙悟空”,与古筝琴师合奏,表演了一首混合多部中国经典歌曲的“中国风”电音作品,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活动期间,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举行酒会,并与应邀出席的欧盟对外行动署亚太事务总司长维冈等嘉宾共同参观展位。张明表示,再过几天,就将迎来新中国70华诞。7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伟大成就,中国人正共同迈向全面小康。
  张明特别提及,运用欧洲公司的高新技术,中国古老的天坛从万里之遥复制到大家眼前,其中蕴藏的和谐之美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恰恰契合当前中欧合作的主要方向和重点领域;在欧盟机构刚刚换届之际,中方愿与欧方携手努力,将中欧关系推向“更快、更高、更强”。(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峰会发布《南宁共识》 将携手打造示范项目

北欧绿色网援引中新社(记者 杨陈 林浩)报道:2019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峰会26日至28日在广西南宁举办。来自中国与欧洲的300余名城市与企业代表共同发布了《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南宁共识》,将携手打造绿色智慧城市示范项目。
  法国前总理、法国总统中国特使、法国展望与创新基金会主席拉法兰在峰会开幕致辞时表示,建设绿色智慧城市需要各方共同推进,首先是要加强城市及市民之间的合作,关注民众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其次是加强公有行业与私有行业之间的合作;国家之间的合作也必不可少,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并不是解决问题的答案,我们需要依赖彼此来共同生存和发展。
  当前,打造绿色智慧城市已被各方视为提高城镇化质量,有效缓解“城市病”,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建议,打造绿色智慧城市应遵循五个原则:第一,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第二,循序渐进,分步推进;第三,自上而下的规划,自下而上的建设;第四,市场化、企业化、平台化地推进;第五,法制化、标准化地推进,政府应出台鼓励各方参与共建共享的政策措施,为智慧城市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当天,参会各方就绿色智慧城市的价值、发展模式、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广泛交流,达成发布了《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南宁共识》。
  共识指出,绿色智慧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与绿色智慧城市发展相关的经济、社会与环境合作是中欧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欧将选定示范性的城市、小镇、园区、社区,发布中欧绿色智慧发展的合作指南,集结技术、资金等资源,推进项目取得进展。优先选择中欧绿色智慧卓越城市、创新城市推荐的项目。
  本届峰会由欧盟委员会指导,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法国展望与创新基金会、广西南宁市人民政府、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国际智库等机构共同主办。(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多国政商凝聚共识 推动高质量建设防城港国际医学试验区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记者 杨强翟 李强)报道:与东盟接壤的广西防城港市正在积极建设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这个合作新平台成为参加此间第16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中外政商各界关注的新热点。多国官员和投资者表示,他们乐意为此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推动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试验区。
  9月23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防城港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中国)战略对话会在南宁举行,来自中国以及上合组织成员国、印度、古巴、泰国、越南、老挝、马来西亚等国家的政府主管官员和业界代表,对主办者发出的“共商共建、共享合作成果”的倡议给予积极响应。
  在数月前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我们支持在防城港市建立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继续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医学创新合作。
  “这是一件造福人类健康的、无国界的、人道主义的大事。”出席对话会的泰国黎逸市市长班宗·哥氏吉拉楠说,泰国非常愿意参与共商共建防城港国际医学试验区,共享合作共赢成果。
  班宗·哥氏吉拉楠表示,泰国拥有很多实力很强的医学院校,是亚洲抗衰老中心的领导者,世界再生医学领域的新兴领导者,泰国还有着悠久的传统医学历史,合作领域广泛。他说,泰国期待组织更多的人才到中国开展医学交流,同时也希望借鉴中国和其他国家优秀的医学经验。
  老挝期待通过试验区这个平台,助推该国“全民优质健康计划”的顺利实施。老挝卫生部副部长普同·孟巴说:“我们坚定支持医学试验区建设,愿意采取更加务实的行动,积极参与共建这个人类健康共同体,更好地造福各国人民。”
  他还提出,希望国际社会共同加快推进试验区的建设,让全球更多先进、优质、廉价的药品和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为老挝山区民众带来更多的健康福祉。
  马来西亚卫生部管理事务司副司长田明发指出,中国领导人公开表示支持在防城港市建立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体现了大国领袖的全球责任担当。马来西亚愿意与中国有关部门携起手来,共商医学试验区建设的重大问题。
  此间举办的第16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广西福康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古巴医药集团签约,双方将投资129亿元人民币,在防城港国际医学试验区建设福康(中古)国际医药产业园。
  “我们希望在防城港生产古巴的先进药品,造福于古巴和中国人民的健康。”古巴生物医药产业集团驻北京代表处总经理里卡多说。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方春明呼吁上合组织以及相关国家积极参与防城港国际医学试验区建设。他希望各国卫生健康部门官员和专家学者积极出谋划策,促进各国医学创新成果在试验区交流共享,打造跨国地方人文合作新亮点。
  “防城港医学开放试验区建设是我们共同的伟大事业,各国应该携起手来,共商解决试验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共享合作共赢成果,努力建成人类健康共同体的重要典范。”波兰热舒夫市副市长斯坦尼斯科·西恩科说。(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第三届中法汇流论坛在里昂开幕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记者 李洋)报道:第三届中法汇流论坛当地时间9月23日在里昂开幕。中国驻法大使卢沙野出席并致辞。
  卢沙野在致辞中说,里昂是法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工业重镇和创新之都。中法两国地方政府、企业、学界精英在这里济济一堂,围绕“卫生与食品——打造健康丝绸之路”这一主题深入交流,具有重要象征意义。
  卢沙野表示,中法要向世界共同传递开放包容的积极信号。中法汇流论坛设立3年来,聚焦中法“一带一路”合作,从文化丝绸之路,到可持续发展的丝路,到健康丝绸之路,践行的正是新时代的丝路精神,获益的将是两国民众。
  卢沙野说,中法要协力打造互利共赢的两国合作新支柱。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即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中国人民对高质量工农业产品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仅以健康产业为例,中国预计2020年规模就将达到8万亿元人民币。中法经贸投资合作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卢沙野说,中法要携手为世界提供更多优质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倡议是当今世界最受欢迎的公共产品,“健康丝绸之路”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健康丝绸之路”建设,在东南亚、中亚、非洲等地实施了许多卫生合作项目,涵盖医疗援助、传染病预防、人才培养、中医药推广等领域。
  卢沙野指出,中法两国都是国际发展和卫生合作的重要参与方,双方合作模式高度互补。中方愿同法方携手共建“健康丝绸之路”,把中方资金、人力和制造能力上的优势,同法方在公共医疗网络建设、医疗科研创新上的能力和经验相结合,通过三方合作的方式为亚洲、非洲等地国家提供更多健康和卫生公共产品,共同打造国际卫生合作新模式。
  里昂市长科隆、梅里埃基金会主席阿兰•梅里埃、新中法大学主席戴乐涛等分别致辞,纷纷表示希望两国继续扩大在医药卫生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中国“友谊勋章”获得者、法国前总理拉法兰通过视频向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
  本届中法汇流论坛为期两天,主要讨论议题包括全球疾病管理与预防、传统医学与气候变化、水质与健康、人工智能与医学等。(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新中国70年)宁吉喆:中国正着力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记者 王恩博)报道:中国正努力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24日在北京表示,此举意义很大,需从四方面着力。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当天举行发布会。宁吉喆在会上指出,中国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有利于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促进供需动态平衡,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对冲当前世界经济增速放缓风险,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发展。
  他强调,为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大“六稳”工作力度,稳投资、促消费、扩就业、增收入,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这需要做好四个“着力”。
  一是着力扩大有效投资,这是当前推进“六稳”工作、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举措。例如,要促进今年预算内投资、其他政府投资、企业和民间投资、地方专项债券加快用于补短板、调结构、扩内需。要提前下达明年的专项债券部分新增额度,重点用于交通、能源、生态环保、民生服务、物流、市政、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项目,确保早日见效。
  二是着力促进消费提质扩容,这是繁荣经济、改善民生一举两得的有效举措。具体而言,宁吉喆提到,要破除汽车消费限制,目前广州、深圳等城市已经放宽或取消了限购规定,西安、昆明、贵阳等城市也正在考虑,后续一些具备条件的地区也会陆续跟进。
  三是着力补齐城乡区域发展短板,这是化解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矛盾、释放市场潜力的重要措施。要挖掘四大板块发展潜力,发挥五大战略新增长极效应,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协调落实等。
  四是着力推进产业升级,这是调结构、促发展的积极举措。相关措施包括完善5G、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加强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技术改造;积极推动制造业与生产型服务业融合发展等。(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签约项目638个 投资总额7351亿元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记者 夏莹)报道: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成果新闻发布会24日在安徽合肥举行。据介绍,此届大会集中签约项目638个,投资总额达7351亿元(人民币,下同),项目数、投资总额分别较去年增长46%和64%。
  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9月20日至23日在安徽合肥举办,来自78个国家和地区的4500多位嘉宾出席,其中境外来宾1700多位。111家境内外世界500强企业负责人参会。
  据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安徽省常务副省长邓向阳介绍,此届大会签约项目涵盖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机器人、通用航空、轨道交通、新材料等行业。其中,制造业项目数、投资额分别占总量的87%、86%。先进制造业项目、投资额分别占总量的49%、68%。投资总额达2200亿元的合肥长鑫集成电路产业基地项目是安徽省迄今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投资100亿元的联宝智能产品生产项目是最大的外资签约项目。
  邓向阳表示,本次大会展览展示注重前沿性、智能性、体验性,展览面积达6.1万平方米,分为序厅、国际制造、智能制造、高端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等十大展区,中外800多家企业及2000件产品参展,采用实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试乘体验等多种形式,展示了一大批中国领先、国际一流的制造技术、设备和产品。
  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首设“主宾国”,英国应邀担任。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作为主宾省(市),与安徽省共同设立长三角一体化展区,签约长三角地区合作项目149个,投资额达1018亿元。
  截至9月23日,展会观众已超过35万人次。
  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由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商务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等11家单位共同主办,大会还发布了《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合肥倡议》。(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毅雪霏)    

波兰开拓中国—东盟市场 深化“一带一路”合作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记者 黄令妍)报道:波兰共和国驻中国大使赛熙军表示,波兰有意开拓欧洲以外的广阔市场,进一步推动与中国—东盟区域的经贸往来,深化“一带一路”合作。
  第16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框架下的波兰国家推介会及中国—波兰企业家圆桌会,22日在广西南宁举行。本届展会特邀波兰担任合作伙伴,这是欧洲国家首次出任东博会特邀合作伙伴。
  赛熙军在波兰国家推介会上介绍,波兰国内的有效监管和稳定货币政策,使其经济平稳发展。波兰广大中小企业以灵活接纳新趋势、快速适应新现象的特点,大力发展食品、化工、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优势产业,可满足中国与东盟市场需求。
  今年是中波建交70周年,双边关系70年来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双方在“一带一路”和“17+1”(中东欧17国与中国)框架下,金融、旅游及地方合作不断深化,互联互通日趋紧密。2018年,中波双边贸易额达245.8亿美元。
  波兰商会副会长Marek Kloczko表示,中国—东盟博览会搭建了波兰与东盟国家交流的新平台,将为波兰企业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开中国和东盟市场,寻找投资合作伙伴创造机遇。
  广西与东盟陆海相连,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广西与波兰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秦如培在中国—波兰企业家圆桌会上表示,当前中国(广西)自贸试验区获批,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进入实施阶段,将促进广西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放合作迈上新台阶,也为波兰打开新兴市场带来机遇。(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