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culture

河北举全省之力推进冬奥筹办 打造值得传承的冬奥遗产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我们坚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积极践行《奥林匹克2020议程》和‘新规范’,举全省之力推进筹办工作。”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12日在石家庄开幕,河北省第24届冬奥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吕国新出席论坛,并就2022年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筹备建设情况发表专题演讲。

点击进入下一页

10月12日,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河北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新闻社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石家庄开幕。论坛举行专题演讲环节。图为河北省冬奥办副主任吕国新发表演讲。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2015年7月,北京携手河北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张家口市崇礼区成为雪上项目主赛场。

  吕国新介绍说,河北高起点开展规划设计。张家口赛区核心区三个组团中,面向全球招标,坚持国际一流水准,完成了古杨树场馆群和太子城冰雪小镇规划设计方案,以高铁站、奥运村为中心,规划建设太子城冰雪小镇,为赛时提供保障,赛后为地区服务。同时,秉承科学先进的理念,编制了综合交通、水电气信、造林绿化等规划。

  目前,河北正在高质量推进冬奥项目建设。4个竞赛场馆正在有序施工,主体工程将于年底完成,2020年5月均可竣工,如期满足测试赛要求;冬奥村也将于2020年5月底前竣工验收;作为重要的功能配套设施,太子城冰雪小镇预计2020年9月底完工;京张高铁、崇礼铁路、延崇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届时北京到张家口的交通距离将缩短至1小时以内。

  此外,河北积极做好赛会服务准备工作,全面启动住宿、餐饮、医疗等领域赛会服务保障工作,并编制相关保障方案。同时,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出台河北省《关于加快冰雪运动发展的意见》,制定冬季运动发展规划、冰雪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2年全省参与冰雪运动人次达到3000万、冰雪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

  谈到未来冬奥场馆的可持续利用问题,吕国新称,坚持绿色办奥理念,打造值得传承的冬奥遗产是河北一贯秉承的工作方针,冬奥场馆的设计、建设包括今后的传承中,将全面落实这一方针理念。

  据介绍,张家口赛区所有场馆均采用绿色建筑三星级评价标准,采用能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技术和产品。冬奥会结束后,云顶滑雪公园将作为专业赛事和大众冰雪运动推广基地,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可满足举办亚冬会等大型冬季运动会开闭幕式,其它场馆也将得到持续利用。(来源:中新社/ 记者李晓伟 )

世界华文媒体聚焦雄安:本世纪中叶建成高水平现代化城市

    资料图:航拍河北雄安新区白洋淀景区游船往来穿梭。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12日下午,在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媒体见面会《聚焦雄安——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未来之城》环节,河北雄安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傅首清向与会的世界华文媒体代表发布称,到本世纪中叶,雄安将全面建成高质量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成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级。

  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河北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新闻社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12日在石家庄开幕,来自五大洲61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华文媒体高层人士、中央主要新闻机构及国内有影响力媒体负责人等共600余位嘉宾参加论坛。

  傅首清表示,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主要定位就是建设成为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级、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具体定位包括“四个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

  傅首清介绍说,雄安新区建设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到2020年,对外骨干交通路网基本建成,启动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全面建设,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先期项目落地,白洋淀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取得明显进展。

  到2022年,启动区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城区雏形初步显现,科技创新项目、高端高新产业加快落地,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承接初见成效。

  到2035年,基本建成绿色低碳、开放创新、信息智能、宜居宜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有效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实现城市治理能力和社会管理现代化,“雄安质量”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作用明显,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

  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高质量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成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级。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成效显著,为解决“大城市病”问题提供中国方案。新区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创新能力世界一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

  傅首清表示,雄安新区高标准的规划体系已初步完成,大规模建设也已全面启动。截至目前,涉及新区内的59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展可研编制,53个已发布勘察、设计招标公告,21个项目开工建设。

  傅首清说,雄安新区蓝绿交织的发展底色正加速绘就。未来的雄安新区将实现森林环城、湿地入城,全域森林覆盖率将由新区设立前的11%提高到40%,蓝绿空间占比将稳定在70%左右。

  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吸引了与会的众多华文媒体。澳大利亚智声文化传媒总经理张智森说,他对雄安新区充满期待,并会在澳大利亚持续关注新区的建设,向当地华侨华人及时传递雄安新区的发展进程。(来源:中新社/ 记者 王天译 )

华媒大咖的融合“答案”:转型求生 融合求变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带来传媒生态的深刻变革。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大潮中,海外华文媒体该如何用好技术红利,走好转型发展、融合共生之路?

  12日在石家庄举办的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中新社社长章新新、印尼国际日报集团董事长熊德龙、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总裁张晓贝、台湾《中国时报》副总编辑陈秀兰、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总编辑郭清江以及美国鹰龙传媒公司董事长苏彦韬6位华文媒体大咖围绕“转型求生·融合求变”的主题展开高端对话,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思考。

点击进入下一页

10月12日,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河北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新闻社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石家庄开幕。图为高端论坛。 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尽管唱衰华文媒体的声音很多,但我每次都呼吁,要对华文媒体报以新的期待。”章新新说,许多海外华文媒体在迎接互联网信息化的挑战面前,主动注入互联网思维,由单向传播转向互动传播,精心发展新媒体业务,已经形成了新的影响力。

  “华文媒体以变革创新的韧性和魄力走过了最困难的一段时间,将迎来新的发展。”他说。

  陈秀兰认为,互联网等新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体时空限制,可以使生产的内容抵达更广泛的读者群,而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在传媒中的应用,能够更精准地为读者画像,从而为其提供更优质、更贴合的内容。

  具体而言,针对媒体转型发展如何转,融合之路怎么走,各位代表们也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传统媒体一定要和新媒体结合起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熊德龙说,华文媒体要随时代潮流而动,内容上要精益求精,此外,要与国内外媒体同行广泛合作,取长补短,共赢发展。

点击进入下一页

10月12日上午9时,由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河北省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主办的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石家庄开幕。 任思雨/文 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在生存为硬道理的前提下,我的感受是‘一家一策’‘一地一策’。”苏彦韬认为,应对传媒融合发展浪潮并没有“标准答案”。华文媒体所在地区不同、自身优势不同,转型、融合的路径也因此不同,关键是要认清自身定位、因地制宜发展。

  张晓贝同样持此观点。他以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在欧洲多国的布局举例:“我们针对所在国家不同特点来制定发展策略,内容上也根据受众群体的不同需求实现精准生产。以旗下微信产品‘向东向西’来说,就是专门面向海外侨界群体来推送他们感兴趣的内容。”

  无论传媒生态如何变化,大家都认为,华文媒体必须始终坚持内容为王、读者至上。

  “华文媒体最重要的是拥有公信力,要承担起启迪民智、传承文化、凝聚华人社会的责任。”郭清江说,新媒体发展势不可挡,但媒体人不可随波逐流,要坚持用扎实过硬的内容吸引读者。“如果为博眼球、赚流量而随意发布新闻,那是在自毁公信力,无法培养忠实的读者群,而没有忠实读者就没有媒体的未来。”

  “我始终坚信内容为王。”陈秀兰表示,碎片化新闻充斥新媒体,专业的华文媒体要从深度报道上下功夫。“我希望我们的内容有全新视角、独到观点、深度呈现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只有这样,读者为这份报纸付费才物有所值。”

  “媒体融合的方式不断变化,不变的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初心。”苏彦韬以鹰龙传媒的发展为例,提出了“知情权、传承权和平等权”的媒体宗旨。

  具体而言,首先,以中英双语帮助美国华人了解当地法律法规,这既维护华人知情权,也帮助美国政府进行公民教育和社会服务。第二,美国华人拥有与其他少数族裔同等的保留本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权,这合乎美国多元化社会主流意识。第三,要向美国各族裔介绍中华文化,增进交流理解、促进族群和谐,这既维护华人的平等权也符合美国社会核心价值观。

  “华文媒体连着华侨华人与主流社会,连着中国与世界。”张晓贝说,海外华文媒体熟悉所在国历史传统、了解当地的话语体系,能够用当地人更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播一个更为立体、真实的中国。(来源:中新社/记者 冉文娟 )

中国新闻社社长章新新在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做“融通世界、见证时代”主旨报告

北欧绿色邮报网石家庄报道(总编、社长陈雪霏): 中国新闻社社长章新新12日在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发表题为《融通世界、见证时代——华文媒体与“中国故事”》的主旨报告。

点击进入下一页
韩海丹 摄

   融通世界、见证时代——华文媒体与“中国故事”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今天,我们在石家庄再次聚首,共襄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盛举。在此,我代表中国新闻社对各位出席论坛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七十年来,遍布世界各地的华文媒体见证了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记录了在中华大地上发生的历史变迁,参与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助力中国融入世界。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也从最初的仅有百余家媒体与会,到如今规模达四百余人,已经成为全球华文媒体的“精神家园”。

  一、华文媒体的发展现状:转型求生,融合求变

  过去两年,世界各国纷纷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国际传统主流媒体积极探索融合发展,中国内地的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运营等方面的融合也取得了诸多的进展。

  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港澳台及海外华文媒体面对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历经两百多年风雨自有其韧性,对母语文化的坚守支撑着华文媒体直面冲击与挑战,在转型中寻求生存与发展,在融合中探索变革与创新。

  ——传统媒体的式微与突破

  对传统华文媒体而言,困局依然存在。

  2017年12月,马来西亚南洋商报文艺版《南洋文艺》宣布停刊;2018年11月,纽约《明报》刊出“业务重组暂时停刊”的启事,电子报及网站亦随之停止运作;2019年1月,《欧洲新报》休刊,该报曾经覆盖欧洲多个国家和地区。

  有困境,就会有突破。近两年依然有华文报刊、电视台、电台的创立,为世界华文媒体大花园再添了新色。

  为纪念华人抵达古巴170周年,《光华日报》于2017年5月得以复刊;新西兰中文《先驱报》2018年1月与英文旅游杂志合作,创刊中文版季刊《抵达》;2018年2月,老挝首家华文侨报《中华日报》宣布创刊,结束了老挝没有华文报纸的历史;2018年5月,泰国中文国际广播电台开播。

  面对新媒体信息碎片化的冲击,部分华文媒体向内容做精、做深发展。加拿大《加中时报》着眼华人社区,推出了一系列原创述评报道作为封面文章,引发了当地华社热议;《星星生活周刊》2019年推出的“农场访谈系列”深度聚焦投身农业的华人群体。

  应当看到,传统华文媒体的公信力、权威性及报道的深入性难以替代,其承载的文化教育属性也为华人社会所珍视,精耕传统媒体的同时拓展新媒体成为很多有实力的华文媒体发展的新动向。

  ——新兴媒体的崛起与繁盛

  转型新媒体,是目前传统华文媒体发展的趋势,依托内容采编的优势,通过新媒体之间的互联互通,广泛传播,形成较大了的新的影响力。

  美国《侨报》在社交媒体平台的运营的成效显著,官方微博粉丝230万,是中国内地以外拥有最多粉丝的华文媒体的官方微博。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触网”时间早,“星洲网”近年来在马来西亚各大网站中跻身前十。《星洲汇报》在2018年登场,通过推送新闻到用户邮箱,仅一年用户就增至10万。

  在柬埔寨,《华商日报》《柬华日报》建立网站,开设移动客户端。2018年1月诞生的华文电子报刊《柬中时报》的读者群中较多50岁以上者,说明老一代华人也开始改变阅读习惯。

  非洲地区也出现了一批以网站、微信公众号为主的网络新媒体,如南非侨网、博茨瓦纳华人网、西非华声等。

  在香港,《东方日报》《明报》《星岛日报》等都拓展了新媒体业务,并有较高阅读流量。无线电视、有线电视和香港电台等,也致力发展新媒体的平台。

  近些年表现亮眼的华文新媒体中有许多并无传统华文媒体背景,如新西兰天维网的华文论坛注册用户高达31万,还建立了社交媒体的矩阵,升级了手机客户端;菲龙网发展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等,成为当地具影响力的线上华文媒体;自媒体账号“北美留学生日报”吸引了100万学生、家长及相关人群关注。

  华文新媒体既有遍地开花的繁盛局面,也有一拥而上的诸多问题,如低质内容的泛滥、版权保护的缺失、盈利模式的单一等。如何创新思路、探索传播模式,是当下华文媒体发展的新课题。

  ——媒体融合的开拓与提速

  近年来,关于媒体融合的讨论甚为热烈,海外华文媒体中也不乏从理论到实践的积极探索,显示出华文媒体的自我革新和开拓进取。

  在欧洲,法国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拥有以新闻为主的“欧时网”、以社区资讯为主的“欧时代”和视频新闻“欧时网络TV”,开通了“欧洲时报内参”“向东向西”“英伦圈”等多个微信公众号,形成网站“一中三外”、移动端“一端多微”的产品格局。

  在拉美,《南美侨报》逐步开拓了《南美侨报阿根廷周报》等7份纸质媒体,覆盖中南美洲80%的地区;在推出中文网站,成立新媒体团队后,还开通了微博、微信公众号及葡语推特账号,2018年还推出手机客户端“今日拉美”。

  在东南亚,华文媒体融合发展的速度在加快。2017年12月,新加坡报业控股华文媒体集团进行了大改组,集中《联合早报》《联合晚报》和数码部的采访资源成立新闻中心,逐步实现拥有华文报纸、华语电视、华文网站、手机客户端等的全媒体格局。

  非洲的华文媒体在融合发展上也有独特探索。环球广域传媒集团以“媒体+”作为发展关键词,包括“媒体+活动”“媒体+平台”“媒体+渠道”“媒体+服务”等方式。

  我们看到,媒体融合发展虽是大势所趋,海外华文媒体却仍处于起步和尝试的阶段。地域与文化的不同、受众需求的多元、技术条件的不足也造成移动化、智能化的发展差异。显然,海外华文媒体的融合发展还须逐步探索因地制宜之路。

  二、华文媒体的作用突显:团结维权,影响主流

  在转型发展新媒体的过程中,海外华文媒体也面临诸多诘问,平台过多会否影响华文媒体对华人的凝聚力?便利化传播是否弱化了华文媒体的话语权?内容碎片化会否消减华文媒体文化传播的功能?凡此种种,不无忧虑。

  有学者指出,移动媒体勃兴,功能不断完善,传播更加快捷,内容愈加丰富,信息趋向多元,过去由华文媒体掌控的传播话语权正面临去中心化,华人社会正走向去平台化的困局。华文媒体会否失去作为联结华人并形成想象共同体的角色?华人社会又会否失去表达诉求和理性思考的平台,甚至失去文化传播的意义?这是华文媒体和华人社会共同面临的新问题。

  事实证明,华文媒体近些年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尽管出现了平台分散、信息多元、内容碎片化等现象,但不可否认,华文媒体依然是凝聚华人的纽带、族裔发声的平台、文化传承的载体、交流对话的桥梁,作为构成海外华人社会重要支柱之一的作用依然突显。

  ——搭平台:传承文化,促进民间对话

  对于维系族裔情感而言,文化是根本之途径。在新媒体勃兴的新时代,华文媒体通过多种途径,让文化传播可视、可听、可感。

  新加坡《联合早报》通过3D虚拟博物馆推出《新加坡前传》系列;老挝资讯网新设“老挝文艺”专栏,为文艺爱好者提供交流平台;日本“CCTV大富”电视台承办中国文化节开幕式,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交响乐团首次赴日公演等,被誉为“中日友好合作的生动范例”;澳大利亚《澳洲财富》杂志参与投资并拍摄短故事片《家有两面旗》,展现华人在异国打拼的故事;委内瑞拉《委华报》主办“旅委华人文学爱好者联合会”,开展华文创作等活动;法国华人卫视与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主办“庆祝中法建交55周年暨2019年春节联欢晚会”,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出席并致辞。

  联接中国与住在国,借助自身优势搭建合作对话平台,华文媒体做出了很多努力,并且还在不断尝试。

  ——强协作:代言族群,向主流社会发声

  近几年,华文媒体的团结协作意识日益增强,在涉及同胞权益的关键问题上联合发声,使主流社会更能听到华文媒体的声音、看到华人社会的力量。

  近两年,陈霞芬案受到普遍关注。美国华文媒体集体发声为其鸣不平,新媒体发挥灵活机动、易于传播、社群渗透力强的特点,传统媒体则在事实准确性上为舆论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带动主流媒体乃至主流社会的关注和参与。

  如今,海外华文媒体的传播力和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当地主流社会的认可,这是长期不懈努力赢得的尊重。

  日本华文媒体多年来邀请在任首相为华侨华人和中国人民问候新春,为中日关系互释善意提供了契机和平台;《澳大利亚时报》创刊20周年时,西澳州州长肯定了该报在联系华人社区与主流社会、促进中澳友好交流方面的积极作用;在2019年基督城重大枪击案的报道中,新西兰华文媒体的传播力得到突出体现;西班牙《欧华报》等欧洲华文媒体与当地媒体联手,为增进中欧友好做出了贡献;还有部分华文媒体使用当地语言进行内容传播,显示出对话与融入主流的决心和努力。

  近年来,华文媒体的竞争力与影响力有所增强,但也面对一些误解和偏见。然而,华文媒体并没有忘记根基之所在,职责之所在,使命之所在,展现了坚韧的生命力和有为的担当,不愧为华人社会的一面旗帜。

  三、华文媒体的“中国故事”:见证时代,融通世界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文媒体见证了时代的发展,也让中国融通世界,让世界拥抱中国。

  ——记录中国发展新历程

  海外华文媒体诞生至今已有两百余年,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影响华文媒体兴衰的最重要因素,那就是中国建设发展、历史变革乃至在此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与成功。

  两百余年间,海外华文媒体曾出现四次大的历史变迁,最近的一次就是在新中国成立尤其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华文媒体步入良好的时代环境。

  一直以来,华文媒体用海外受众能读懂、易接受的表达方式和话语体系,将新中国70年来经历的成长与挫折、荣耀与磨难、机遇与挑战一一记录,如实讲述,构建了海外社会“读懂中国”的独特视角。

  华文媒体记录和见证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接轨世界,军事科技的上天入地、探月下海;记录和见证了抗震救灾的血脉相连、万众一心,奥运世博的精彩纷呈、惊艳全球;记录和见证了港澳回归的举国振奋、世纪变迁,撤侨护侨的果敢担当、大国风范……

  10月1日举行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盛大阅兵等活动吸引了全球目光,海外华文媒体予以浓墨重彩的报道。

  ——助力中国融入新世界

  中国是有深厚底蕴和精彩故事的国家,世界各国及其民众渴望了解和认识中国。另一方面,中国的发展亦融入世界、接轨国际。在这个过程中,海外华文媒体就是一座桥梁,一头连着华社、一头连着所在国家主流社会,一头连着中国、一头连着世界。

  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海外华文媒体以独特的视角、鲜活的语言,呈现了中国的发展进步,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新鲜的解读和认识,契合海外受众关注点推出的系列报道被所在国媒体转载。

  2018年7月,普吉游艇倾覆导致47名中国游客死亡,泰国副总理和知名主持人发表了不当言论。《泰国头条新闻》呼吁两国网友理智发言,同时维护中国游客形象。泰国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巴逸上将还通过《泰国头条新闻》的采访,向全球华人致歉。在此事件中,华文媒体发挥了积极正面的作用,充分展现了社会责任。

  进入新时代,海外华文媒体也迎来新机遇,在“一带一路”建设稳步推进的当下,向世界阐释中国理念、中国主张、中国方案,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智慧,华文媒体将书写新的篇章。

  ——拥抱“一带一路”新机遇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第6年。6年来,海外华文媒体见证了“一带一路”从理念转化为现实,从方案落地为成果。海外华文媒体自身也迎来了发展良机。

  海外华文媒体对“一带一路”一直持续深入报道。香港《镜报》月刊开设“一带一路”专栏,讲述了近20个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人故事;2017年创刊的印尼《一带一路报》以印尼文、中文、英文三种文字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18年11月,伊比利亚传媒及旗下《葡华报》联合葡萄牙新闻协会联合发起了“一带一路”葡语媒体联盟。

  中国新闻社一直为华文媒体深度关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服务。在此,我想对各位华文媒体朋友表达几点希望:

  希望华文媒体携起手来,共同传播“一带一路”倡议的愿景,共同记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同频共振、合作发展,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发挥媒体的桥梁纽带作用;

  希望华文媒体密切关注中国的和平发展与文明进步,以媒体的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原则报道中国,向国际社会全面、真实、生动地讲述中国的发展故事;

  希望华文媒体深度聚焦华侨华人对“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贡献,展示华侨华人融入主流社会的努力和成就,推动建设和睦相融、合作共赢、团结友爱、充满活力的华人社会;

  希望华文媒体加快战略转型与融合发展,依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华文媒体联盟建立信息资源的共享机制,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构建起华文媒体繁荣发展的新格局。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义,而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新闻媒体是历史的记录者、现实的守望者、未来的开创者。我们愿意携手全球华文媒体共筑“一带一路”连心桥,共绘媒体合作新蓝图。

  亲爱的华文媒体朋友们,中国新闻社一直与大家同在。我们努力建设世界华文媒体资讯中心,与海外华文媒体展开多元化的信息服务合作,包括文图稿件、版面、特稿、视频等类型丰富的新闻产品;我们顺应媒体发展的趋势,建设网络新媒体矩阵,满足海外华文媒体发展新媒体的需求,推出“云平台”服务,帮助华文媒体藉网络及移动终端平台拓展覆盖面、提升影响力、强化话语权;我们做大作强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以聚合海外华文媒体为目标,形成具有广泛共识、共同利益和价值追求的华文媒体联合体;我们举办“行走中国”、华文媒体研修班等活动,帮助海外华文媒体了解中国今日面貌、洞悉媒体发展大势,积极应对挑战,生动讲述“中国故事”。

  亲爱的华文媒体朋友们,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一直与大家同在。走过南京、长沙、武汉、成都、上海、重庆、青岛、贵阳、福州,今天又来到石家庄,在众所期待中迎来了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一步一个脚印,规模日渐扩大的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搭建的是权威对话的平台,论坛邀请的传媒类别齐全,与会嘉宾都是华文媒体的代表性人物,大家在平等开放的氛围中,畅所欲言,深度交流,产生观点的碰撞、思想的交锋;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搭建的是务实合作的平台,每届论坛均取得诸多实质性成果,海内外华文媒体“借台唱戏”,达成合作意向,论坛推出的论文集、华文媒体年鉴等专著,记录了华文媒体现状,凝聚了业界智慧;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搭建的是团结协作的平台,在媒体融合的大潮中,为华文媒体的转型发展提供服务,通过论坛的对话交流、务实合作,华文媒体抱团取暖,共同应对媒体竞争,共同在海外发声。

  近二十载锤炼打造,如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已成为开放性、国际性的华文媒体高层峰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专业性、权威性,得到了世界范围内华文媒体的高度认可,被华文媒体朋友们誉为“精神家园”。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是一种不畏困难、不断实践的恒心。华文媒体经历两百余年风雨至今仍具生机和活力,正是因为未忘初心、持以恒心、坚定信心。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离不开华文媒体新老朋友的关注、支持与肯定。未来的路上,让我们继续携手前行,共谱新篇!

  谢谢大家! ( 责任编辑查正富 )

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吴兢出席第十届华文传媒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吴兢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全文)
翟羽佳 摄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总编社长陈雪霏石家庄报道:  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吴兢12日在石家庄举行的第十届华文传媒论坛开幕式上致辞。

  她说,很高兴出席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河北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新闻社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我谨代表中国记协,对本届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海内外媒体朋友们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对参与活动组织工作的各方人员的辛勤努力致以崇高的敬意!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牵手世界,见证时代——华文媒体的‘中国故事’”。今年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从9月下旬起,中国记协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新闻中心工作,接待境内外的媒体记者采访报道国庆庆典活动,其中就有来自海外华文媒体的记者朋友,在座的也有不少记者朋友国庆节当天在现场进行了观礼和采访,共同见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相信大家一定会有很多的切身感受,一定会有很多想说想写的“中国故事”。

  的确,经过70年的不懈奋斗,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如今,世界各国希望听到更多来自中国的声音。中国的发展进步,为海外华文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中国传媒事业不断壮大,也为海外华文媒体的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海外华文媒体历经200余年的艰辛努力,为增进中国与世界的友好合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近年来的“一带一路”建设,串起了中国与参与国家利益的纽带,在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一带一路”故事方面,海外华文媒体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大有可为。中国记协非常愿意和期待加强与海外华文媒体的交流与合作,诚挚邀请海外华文媒体的朋友们,多到中国各地走走看看,充分挖掘中国的新闻富矿,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今年国庆前夕,中国记协在京成功举办了2019“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名记者组织负责人出席本届论坛。近年来中国记协还多次组织海外华文媒体“一带一路”主题采访等活动。今后中国记协将继续举办相关活动,为海外华文媒体的采访报道创造更多便利条件,发挥更大作用。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已连续举办十届,为促进世界各地华文媒体的沟通与协作,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一个绿色通道、一条紧密纽带。希望大家通过本届论坛进一步加深了解、增进共识,共叙新朋老友情谊,共谋合作发展之路。

  ( 责任编辑查正富 )

图:中新社

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郭卫民出席华文传媒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郭卫民出席华文传媒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总编社长陈雪霏石家庄报道: 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郭卫民12日出席在石家庄举行的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他说,很高兴与全球华文媒体的杰出代表欢聚在素有“南北通衢,燕晋咽喉”之称的石家庄,共同出席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首先,我谨代表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华文媒体朋友和各位与会嘉宾致以诚挚的问候,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

  十八载春华秋实,世界华文传媒论坛自2001年创办至今已成功举办九届。成为全球华文媒体分享经验、激荡思想的重要平台。第十届论坛以“牵手世界、见证时代——华文媒体的‘中国故事’”为主题,探讨华文媒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使命与担当,顺世界大势积极作为,与时代步伐同频共振,具有很强现实意义。在此我提出四点思考,与大家分享:

  ——见证时代,努力讲好三个“中国故事”。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新中国一路走来的光辉历程中,海外华文媒体既是见证者,也是受益者,更是贡献者。在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今天,华文媒体人有理由更自信、更从容、更全面地向世界讲述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主动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故事的意涵愈发丰富而立体、细腻又宏大。希望华文媒体朋友们把握时代机遇,讲述更多具有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的中国故事。

  ——牵手世界,共同绘就美好的同心圆。面对世界局势的深刻变化,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首次向世界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6年来,这一理念多次写入联合国决议,获得广泛的国际认同,为各国携手面对挑战、追求共同发展提供价值引领。希望海外华文媒体发挥融通中外的优势,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为主题,努力推进中外合作交流,向世界阐释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中国主张”,为人类美好的明天绘就一个最大同心圆。

  ——放眼世界,全景解析发展进步的中国。海外华文媒体有共同的中华文化之根,但又成长于不同的土壤,呼吸着多元的空气,对中国与住在国的国情和文化均有深入理解,是沟通中外的重要力量。希望海外华文媒体积极关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阐释中国的内外政策举措,及时回应海外舆论关切,360度全景解析新时代的中国、发展进步的中国,帮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

  ——紧跟变革,积极推动媒体创新发展。近年来,随着大数据、5G网络、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的不断突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等都发生着深刻变化。希望海外华文媒体抓住机遇,借助新技术更新迭代,加快融合发展,创新传播手段,做大传播平台,积极发展互动式、服务式、体验式新闻信息服务,实现新闻传播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加快与中国及住在国主流媒体间的沟通合作,扩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致力于开展与各国政府和新闻媒体间的交流合作,积极向中国介绍世界,向世界说明中国。海外华文媒体在此大有可为。中国国新办将继续加强与海外华文媒体的沟通交流,为来华采访报道提供便利条件,为了解中国大政方针提供权威信息,为媒体间务实合作搭建机会平台,为海外华文媒体事业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 责任编辑查正富 )

图:中新网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出席华文传媒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出席华文传媒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北欧绿色邮报网和北欧中华网总编社长陈雪霏石家庄报道:  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12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韩海丹 摄

  她说,在中国人民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今天在华北重镇石家庄开幕了,这是海外华文媒体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华诞的一个重要活动,我谨对此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7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亿万中国人民,勇于探索、不断实践,创造了波澜壮阔的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传奇,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作为中华儿女,我们为伟大祖国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无比自豪。

  回顾70年悠悠岁月,一代又一代的华文媒体人,以民族复兴为己任,以振兴中华为使命,心怀祖(籍)国,情系桑梓,积极向世界介绍繁荣稳定、和平发展、文明进步、独具魅力的当代中国,为塑造中国形象、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海外华文媒体已经成为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平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海外华文媒体肩负新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讲好“中国故事”。

  第一、从历史维度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来自昨天。只有了解一个国家从哪里来,才能弄懂这个国家今天怎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也才能搞清楚这个国家未来会往哪里去和不会往哪里去。”

  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中国拥有丰富的故事资源。只有了解中国的历史,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的现在。读懂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一百七十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8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发展史,才能更好地理解当今中国历史性变革和成就背后所蕴藏的内在逻辑,也才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为什么“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为什么“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希望华文媒体的朋友,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中国历史的叙事中理解“历史中国”和“当代中国”,读懂“中国立场”和“中国智慧”,讲清“中国道路”和“中国理念”,讲好“中国故事”和“中国方案”。

  第二、从现实维度讲好中国故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国最宏大、最精彩的故事。新中国70年是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跃升的70年,是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的70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关注、认同与时俱增。但我们要清醒认识到,中国目前仍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讲好中国故事,就要讲好我们正在做的事情,讲好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讲好“一国两制”成功实践,讲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中国主张,加深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了解,增强各国对当代中国改革发展的认识,对和平发展、多姿多彩、文明进步中国的认同。希望华文媒体朋友立足当前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客观反映新中国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第三、从未来维度讲好中国故事。展望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航船正在破浪前进,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必将书写出更新更美的时代篇章。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要以更长的时间轴观察中国经济,认清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后劲足的基本面。希望华文媒体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利用你们融通中外的优势,针对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点,宣传中国和平发展的理念、主张和实践,将中国立场国际表达,避免误解、消除偏见,让更多海外读者和外国友人客观真实地了解中国正在继续团结奋斗,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言,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今年适逢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举办第十届,自2001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届的华文传媒论坛,如今已成为开放性、国际性的华文媒体高层峰会,成为世界华文媒体汲取力量的精神家园,为促进海外华文媒体与中国的联系、沟通与合作,探讨海外华文媒体生存发展,表达海外华文媒体心声,讲好“中国故事”搭建了平台。

  本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以“牵手世界、见证时代——华文媒体的‘中国故事’”为主题,很有意义。希望广大华文媒体朋友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汇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正能量。

  ( 责任编辑查正富 )

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石家庄开幕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石家庄联合报道: 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河北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新闻社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12日在石家庄开幕。来自五大洲61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华文媒体高层人士、中央主要新闻机构及国内有影响力媒体负责人等共600余位嘉宾参加论坛,以“牵手世界,见证时代——华文媒体的‘中国故事’”为主题展开对话交流。

点击进入下一页

10月12日,由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河北省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主办的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石家庄开幕。 毛建军 摄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在开幕式上指出,华文媒体积极向世界介绍繁荣稳定、和平发展的当代中国,对塑造中国形象、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希望华文媒体利用融通中外的优势,从历史维度、现实维度和未来维度讲好中国故事,为促进世界与中国的联系、沟通与合作贡献力量。

点击进入下一页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在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开幕式上致辞。 翟羽佳 摄

  开幕式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谭天星主持,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务院侨办主任许又声,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郭卫民,河北省委书记王东峰出席开幕式并分别致辞。

点击进入下一页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务院侨办主任许又声出席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开幕式并致辞。韩海丹 摄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以“研讨、交流、联谊、发展”为宗旨,是非官方、开放性、国际性的华文媒体高层交流平台,自2001年起已成功举办九届,为华文媒体探讨在海外的生存发展、促进相互间沟通交流、推动海外华文媒体与中国传媒界互通合作、以及扩大举办地在海外的影响等提供了高端平台。(责任编辑 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来源:中新社

“缺席”一年诺贝尔文学奖“补发” 波兰、奥地利作家获奖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消息:因丑闻“缺席”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当地时间10日回归,揭晓2018年、2019年两届得主,波兰和奥地利作家分获殊荣。

  瑞典文学院当地时间10日下午宣布,将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波兰女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Olga Tokarczuk)。颁奖词中称赞她“用百科全书式的热情来表达作为一种生活形式的、跨越边界的叙事想象力。”

  瑞典文学院同时宣布,将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颁奖词称,“在其颇具影响力的著作中,用语言的独创性探索了人类体验的外延和特质。”

  2018年,瑞典文学院卷入丑闻导致信任危机,诺贝尔文学奖百年历史中罕见地宣布推迟颁奖,令开出“双黄蛋”的2019年度颁奖备受瞩目。10日获奖的托卡尔丘克和汉德克均是舆论预测的诺奖得主“大热人选”。

  托卡尔丘克1962年生于波兰。她毕业于华沙大学心理学系,被认为是当代波兰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同时是一名心理咨询师。1987年,托卡尔丘克以诗集《镜子里的城市》登上文坛,而后接连出版长篇小说《书中人物旅行记》《太古和其他的时间》《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等代表作。她善于在作品中融合民间传说、神话、宗教故事等元素,映射波兰的历史命运与现实生活。她曾两次获得波兰文学最高荣誉尼刻奖评审团奖,四次获得尼刻奖读者选择奖。

  2018年,托卡尔丘克凭借小说《云游派》(又译作《航班》)摘得布克国际文学奖,2019年再度入选该奖项提名,亦跃升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实力候选人。

  汉德克1942年出生于奥地利克恩滕州。他身兼小说家、诗人、编剧和电影导演数职,无论在哪个领域都称得上高产和声誉斐然,被认为是当代德语文学最重量级的作家之一。汉德克在格拉茨大学学习法律期间便出版了第一部小说《大黄蜂》,后退学专注文学创作。

  汉德克的代表作包括小说《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重现》《无欲的悲歌》,剧本《骂观众》《卡斯帕》《形同陌路的时刻》等。他曾于1973年获德国文学最高荣誉毕希纳奖,2009年获卡夫卡奖,2014年获国际易卜生奖。

  在电影创作领域,汉德克与门德斯合作的《柏林苍穹下》(又译作《欲望之翼》)载入电影史经典,他自编自导的电影《左撇子女人》和《缺席》分别曾于1978年和1992年获戛纳电影节和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提名。

  另据瑞典通讯社报道,2018年瑞典文学院一名女院士的丈夫被曝出涉嫌性侵、性骚扰及泄露文学奖获奖者姓名,令瑞典文学院深陷信任危机,多名院士先后辞职抗议,导致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工作无法继续。为恢复声誉,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在2019年经历了自1901年以来的最大调整,并在评委会中增加5名外部专家以确保评奖的独立性和公正性。(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海外华媒点赞“补妆”归来的九寨沟:这里的美值得向全世界推广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 (记者 岳依桐)报道: 滔滔水流从珍珠滩瀑布顶端飞泻而下,四散的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就像一粒粒珍珠。澳大利亚澳华电视传媒董事长任传功在一旁连连按下快门,用镜头记录下这美丽的景色。

  2019“海外华文媒体感知中国(四川藏区)行”活动9日走进四川九寨沟景区。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28个国家和地区的67家海外华文媒体的69名代表在这里欣赏“童话世界”的美景,了解其灾后重建的成效。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导致景区多处受损。2019年9月27日,九寨沟景区试开园,再度迎客。

  “我曾在网上多次看过地震前九寨沟的照片,来之前我很担心不能再看到以前九寨沟的美景,但我的担心是多余的。”第一次来九寨沟的任传功丝毫不掩惊喜之情,他说,这里的美体现在一山一石、一水一木,是一种浑然天成的美。“这种美应当让全世界的人都看到,很有必要向海内外传播。”

  瑞典北欧绿色邮报网总编社长陈雪霏连说了三遍“太美了!”,她告诉记者,很难想象九寨沟曾经历过地震,这里不仅景色极美,基础设施也十分完善,方便游客游览。“九寨沟灾后重建工作效率很高,成效也十分明显。我今天拍了很多照片和视频,回到瑞典后,我将进行全方位报道,让所有关注九寨沟的人都知道这里美丽依旧。”

  “惊喜接连不断!”走过诺日朗瀑布、五花海、火花海、犀牛海……再次来到九寨沟,美国《红杉林》总编辑吕红感叹,“补妆”归来的九寨沟路况更好、基础设施也更完善,还展现出了更耀眼的人文风情。她说,作为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在海外很有名气。回到美国后,自己将进一步宣传九寨沟的亮点,为它“走”向世界贡献力量。(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双倍放送!诺贝尔文学奖缺席一年今回归 两届得主同揭晓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记者 陈爽)报道: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开奖季”仍在继续。瑞典时间10月10日下午,因丑闻而缺席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宣告“回归”,瑞典文学院将揭晓2018年和2019年两届文学奖的得主。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现场。

  【走出丑闻阴影?诺贝尔文学奖将公布两年获奖者】

  据报道,2018年时瑞典文学院发生了一起丑闻,导致该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没有颁发,并被顺延到了2019年。在诺贝尔文学奖的百余年历史中,推迟一年颁奖的情况十分罕见,上次出现还是在1949年,距今将近70年。

  导致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难产”的,是前瑞典文学院院士、前诺贝尔文学奖评委弗罗斯滕松的丈夫——让-克洛德•阿尔诺。

  阿尔诺是一位颇有名气的摄影师。2017年11月,18名女性出面指控他涉嫌性侵、性骚扰,部分事件就发生在归属于瑞典文学院的场所。此外,阿尔诺还涉嫌先后7次泄露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名单给博彩公司。

  这一丑闻让瑞典文学院陷入史无前例的危机,多名院士先后辞职抗议,导致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审工作无法继续,被迫取消。

  为恢复诺贝尔文学奖的声誉,2019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经历了自1901年以来的最大调整。评委会中增加了5名外部专家,他们在评选过程中也拥有发言权和投票权。诺贝尔基金会主任海肯斯滕表示,这将证明“评委会已与去年的事件明显脱离”。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2018年5月4日,瑞典学院代理常任秘书长Anders Olsson宣布,推迟颁发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

  【谁最被看好?中国作家残雪成热门,余华、杨炼上榜】

  虽然2018年的丑闻负面影响很深,但不可否认的是,诺贝尔文学奖依旧是世界范围内影响力最深远、最受关注的文学类奖项。

  截至10月6日,英国博彩公司NicerOdds的赔率榜显示,最有可能获得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加拿大女性安妮•卡森,安妮•卡森的写作涉及诗歌、散文、批评、小说等多种形式,曾出版《爱欲这苦甜》《玻璃、讽刺和神》《红色自传:诗体小说》《夜》等多部作品。

  2018年获得了替代版诺贝尔奖——“新学院奖”的法属瓜德罗普作家玛丽斯•孔戴则位列第二。

  另一方面,中国作家残雪、余华、杨炼等也榜上有名。其中,残雪一度登上赔率榜第三位,成为热门夺奖人选。

  残雪原名邓小华,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突围表演》,小说集《黄泥街》、《天堂里的对话》、《苍老的浮云》等,其部分作品被译介到法国、意大利、德国等国家。

点击进入下一页

英国博彩公司Nicerodd发布赔率榜,中国作家残雪一度位列第三。(图片来源:Nicerodd网站截图)

  【那些年的等待: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文坛】

  尽管每一年,外界对入选的作家名单和最终获奖者都有种种猜测,但这些猜测绝大多数很难被证实。

  据报道,每一次诺奖委员会的提名名单和意见都会被保密50年。也就是说,201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名单至少要到2069年才会公之于众。

  根据诺贝尔奖官网已经公开的资料,在中国作家中,胡适曾于1939年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1940年,林语堂被美国作家赛珍珠等人提名;1950年,赛珍珠再次提名林语堂作为候选人。可惜的是,胡适与林语堂均未得奖。

  一直到2012年,莫言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籍作家。诺奖评审委员会表示,莫言的作品“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家莫言。

  【评选也有争议?名作家被遗漏、圈外人获殊荣】

  自1901年以来,已经有百余位优秀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不过,在百余年的历程中,诺贝尔文学奖也难免遗落了许多光彩璀璨的“文学明珠”。

  从托尔斯泰、易卜生、哈代、契诃夫、卡夫卡、高尔基、左拉、乔伊斯等已经故去的文坛大家,到众位当代名家,每到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之际,有关诺奖“遗珠”的讨论都会成为热门话题。

  2018年底故去的色列作家奥兹就是一位公认的“遗珠”。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奥兹发表了多部小说,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此外,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生前也是夺奖热门,但却一次次与该奖项失之交臂。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日本作家村上春树。

  在目前仍可能获奖的作家中,日本的村上春树常年位于诺贝尔文学奖各大赔率榜的前列,但却从未得奖,被戏称为“万年陪跑”。他的文风细腻简洁,十分优美,但较少涉及政治体裁且缺乏对社会问题的尖锐批判,其代表作有《且听风吟》《挪威的森林》《IQ84》等。

  另一方面,诺贝尔文学奖也存在着不少令人意外的“操作”。比如在1953年时,将文学奖授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2016年时,又将该奖授予美国民谣音乐家鲍勃•迪伦……也许,这份“捉摸不透”的神秘感,也是文学的魅力之一。(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诺贝尔文学奖将颁出“双黄蛋” 得主会是谁?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记者 上官云)报道:瑞典时间10月10日下午1时,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将揭晓。此前,201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因故未能按时颁发,所以今年将同时揭晓2018年和2019年的获奖者,被戏称为“双黄蛋”。

  而且,在前不久公布的一份有关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赔率榜”上,也出现了不少中国作家的名字,都有谁呢?

  今年诺贝尔文学奖为何是“双黄蛋”?

  与近几年不同的是,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将颁出“双黄蛋”,为啥?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瑞典学院的危机对诺贝尔奖产生不利影响。图为当地时间2018年4月12日,瑞典学院常任秘书长Sara Danius接受采访,她因丑闻事件引咎辞职。

  这还要从之前的一件丑闻说起。2017年,法国摄影师阿尔诺卷入性侵丑闻,而阿尔诺正是瑞典文学院院士佛罗丝登松的丈夫。

  众所周知,瑞典文学院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审机构。此外,阿尔诺还涉嫌先后7次泄露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名单给博彩公司,他与妻子均受到贪腐指控。

  夫妻二人一连串的丑闻令瑞典文学院陷入严重的信任危机,多名院士先后辞职抗议,最终导致评审没办法再继续下去。

  在舆论压力之下,2018年5月4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停颁2018年的文学奖。据悉,这一年的文学奖会延至2019年颁发,届时将会同时揭晓2018年与2019年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据悉,停发当年的文学奖不是特例,瑞典文学院历史上也曾5次推迟颁发文学奖。不过,因性丑闻停发文学奖,瑞典文学院名誉严重受损,这在诺贝尔奖历史上很少见。

  2018年的“替代版诺奖”咋回事?

  有意思的是,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宣布停颁后,还出现了一个据说是“一次性”的文学奖。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图为当地时间2018年5月4日,瑞典学院代理常任秘书长Anders Olsson接受采访,宣布推迟颁发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

  当时,此事一出,瑞典专栏作家亚历山德拉·帕斯卡里杜深感愤怒与羞耻,她和100多名瑞典作家、记者等文化圈人士宣布成立名为“新学院”的组织,自行颁发文学奖。一度有人称之为“替代版诺奖”。

  相对于诺贝尔文学奖,这个奖项的评选流程更透明、更大众化。它是由瑞典各地图书馆管理员提名,选出47名候选人,之后就此进行网络投票,由逾3万公众投票选出最后的入围名单。

  奖项候选人不限来源国,但提名作家必须出版过两本书,且必须有一本在近10年内出版。公众投票将选出四位最受欢迎作家,最后由评审委员会决定一位获奖者。此奖项奖金高达100万瑞典克朗。

  2018年10月,来自法属瓜德罗普的女作家玛丽斯•孔戴获奖。

  赔率榜公布 有哪些热门中国作家?

  有趣的是,每次诺贝尔文学奖颁发前,人们都会开启一轮竞猜模式,预测可能的获奖者。

点击进入下一页

女作家残雪。中新社发 罗小韵 摄

  前不久,博彩公司NicerOdds公开了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据媒体报道,中国作家残雪、余华、杨炼等人也榜上有名,残雪还一度排名十分靠前。

  在这几人中,残雪知名度不算太高。她原名邓小华,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突围表演》,小说集《黄泥街》、《天堂里的对话》、《苍老的浮云》等。部分作品被译介到法国、意大利、德国等国家。

  余华则是读者比较熟悉的一位作家。他从1984年即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还有热度颇高的中短篇小说《世事如烟》《现实一种》等数十篇。此外,《活着》(意大利文版)获1998年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这次的诺奖得主会是谁?

  除此之外,也有媒体和读者对可能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做出猜测。

  比如,肯尼亚作家恩古吉·瓦·提安哥,这是一位常年处于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前列的作家,几乎年年都是大热门之一。

点击进入下一页

村上春树。新经典文化供图

  今年位居赔率榜前列的,还有一位女作家、加拿大诗人安妮·卡森,她的作品风格更倾向于古希腊和古典主义,被认为比较符合瑞典文学院的口味。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等都被认为是比较热门的人选。

  尽管读者们寻找蛛丝马迹,想要猜准诺奖得主,但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由于文学自身艺术特性,诺贝尔文学奖往往很难预测。比如,此前,村上春树几乎年年出现在赔率榜上,但又多次落空,被戏称为“陪跑王”。

  10日,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即将揭晓,你认为会花落谁家呢?(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国庆黄金周影市火爆依旧 三部影片为何如此吸引人?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 (记者 张知依)报道: “超燃”国庆档 吸金靠什么?《我和我的祖国》配书讲心路 《中国机长》造“飞机”拍摄 《攀登者》为真实事件润色。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

  国庆黄金周影市火爆依旧,前三天的票房成绩就已超过去年七天假期的总票房19.08亿。

  截至昨晚7点,《我和我的祖国》票房破13亿 ,《中国机长》票房超过10亿 ,《攀登者》票房也在5亿以上。

  这三部影片为什么如此吸引人?

  电影背后有哪些故事?

  《攀登者》

  珠峰登山队中确实有女队员

  正在热映的电影《攀登者》重现了1960年和1975年中国人珠峰登顶的艰辛身影。为了照顾电影的可看性,影片在叙事上做出了一些艺术加工,热血柔情的感情线成为了噱头。影片中的改编与现实的出入也让观众生出许多好奇,真实的人物和情形到底是怎样的?

  1960年5月25日凌晨4点25分,三位中国登山队员登上珠峰,他们分别是地质工作者王富洲、解放军炊事员贡布、伐木工人屈银华,这也是人类首次从珠峰北坡登上顶峰。

  吴京饰演的方五洲原型为王富洲。影片中,方五洲因为老队长在雪崩中牺牲而临时受命成为队长,其实真实事件中还有第四个人——消防队员刘连满,他和王富洲一样都没有牺牲。因为在第二台阶处甘当人梯耗尽了体能,刘连满留守在距离顶峰只有200米的地方。刘连满当人梯的情形也在电影中借用到了吴京身上。

  真实的王富洲在生活中经受着脑血栓及听力、视力障碍的折磨。由于长期从事登山运动,手脚都有冻伤,他的多个手指比正常人短了一截,几乎每年都会伤病复发,但他一直乐观地活着,并致力于登山事业。王富洲在2015年去世。

  据悉,1975年初国家决定再登珠峰,并成立中国珠峰男女混合登山队——近400名队员中,女队员有40多人,最终登顶的共有9名队员,其中一位就是登山队的副队长潘多,当时她已经37岁,是三个孩子的母亲。潘多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从北坡登上世界最高峰的女运动员。与电影中的浪漫相比,真实的攀登更多的是相互扶助。

  《中国机长》

  3个月做出1:1还原模拟机

  虽说关于2018年川航“5·14”事件的新闻报道有很多,但在看电影《中国机长》时,观众仍然为当时的险情紧张不已。为了营造出真实感,《中国机长》搭建了一架1:1还原A319的模拟飞机。这架耗资2000多万元、原本需要用10个月才能做完的模拟机,实际上仅用3个月就完成了。

  这架模拟飞机有哪些奥秘?《中国机长》模拟机舱软件的技术负责人王宝拨说,其1:1还原了A319飞机,包括它的驾驶舱,唯一的区别就是模拟机分了三段,中间有一个800毫米的安全距离。“一段机头、一段商务舱和部分经济舱,还有机尾,这三个部分可以完成飞机俯仰、空转、颠簸还有一些急降的动作。”

  王宝拨表示,在这个项目里,有两点为国内首次尝试,首先是三舱联动,保持误差不超过0.1度的精确度;其次是使用平板来控制飞机,属于国内首创。

  此外,英雄机长刘传健有驾驶战斗机的经验,这是否对他处理这次危机有帮助?电影《中国机长》飞行顾问、1976年就参加飞行的老飞行员曹宝春表示,飞行员的训练内容涉猎非常广,“有人曾经做过统计,比如从进入东航到最后成为机长,大概要通过100多次考试,每次考试的通过率大概是30%。可以说,千锤百炼才能培训出一个合格的、遵守规章同时又具备精湛飞行技术的合格机长。”

  四川航空培训中心标准部副经理、同为《中国机长》飞行顾问的谢铁民说,要想成为一个机长,从作为飞行员那一刻算起,最少需要8年的时间。

  两位顾问均认为,刘传健机长丰富的战斗机、客机飞行经验都促使他成功处置了这个事件。谢铁民说,“刘机长有在部队的经历,教给了他对飞机的理解、磨练了心理素质,部队造就了他能打仗、打硬仗的作风。他从惊吓中恢复之后,在那种恶劣情况下的坚持和信心是很难的。”文/本报记者 肖扬

  图书《我和我的祖国》

  全景式再现主创团队心路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集结了华语影坛7位顶级导演和50余位优秀演员,组成了“电影梦之队”。该片在国庆节期间上映,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七个故事经过七位导演的生动讲述、精彩表达、艺术再现,让那一个个历史的瞬间变得光彩夺目。

  日前,商务印书馆推出了图书《我和我的祖国》,揭晓电影拍摄的过程,并收录了导演手记。该书以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七个短片为单元,将拍摄脚本、导演手记以及剧照等收集在一起,全景式再现了该片拍摄过程中主创团队的心路历程。

  开国大典、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女排夺冠、香港回归、2008年北京奥运会、神舟飞船载人航天以及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该书选取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民记忆深刻的七个历史事件作为切入点,通过陈凯歌、张一白、管虎、薛晓路、徐峥、宁浩、文牧野七位著名导演的艺术创作,以普通人的视角讲述了个人与国家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展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表达了炎黄子孙深切的爱国之情。

  在同名图书《我和我的祖国》中,电影拍摄的幕后故事悉数向读者揭晓,主创人员也用文字讲述了参与电影拍摄时的心路历程。导演、制片人黄建新在书中坦言:“作为总制片人,从去年 10 月接手工作,陪伴导演们一路前行,终于在今年的 8 月 16 日完成了全部影片的摄制工作。目睹导演们的创作过程,时时被他们真挚的情怀、动情的诉说、激昂的热情所感动,也使这几百个日日夜夜有了崭新的意义。”(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新中国70年)华侨华人为中国庆生:感谢这个时代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作者 吴侃)报道:值此新中国七十华诞来临之际,海外华侨华人纷纷点赞祖(籍)国发展变化,祝福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中国越来越强大,我们华侨华人也‘强’起来,腰杆硬了,更有底气,更有信心,在海外的社会地位也越来越高。”葡萄牙中华总商会会长蔡文显说,以前葡萄牙当地人看到黄种人总会认为是日本人,现在他们对华人已刮目相看。
  吉尔吉斯斯坦华助中心主任杨彩萍20年前到吉经商,常遇到被看不起的情况。“如今不一样了,当地人谈到华侨华人会竖起大拇指,感谢祖国的发展,让我们在海外收获尊重和认同。”
  全日本华侨华人联合会名誉会长颜安说:“在海外,不仅华人的地位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他介绍,在日本的高中和大学,学中文的人越来越多,会中文甚至成为求职的加分项,这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是分不开的。
  “在外求学能感觉到教授和同学对我们越来越重视。”全韩中国学人学者联谊会会长年陈表示,几年前刚到韩国时,教授在课堂上经常拿发达国家企业举例,现在越来越多地谈到中国企业。“我期待学成回国,为祖国建设发挥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主任王红阳1997年从德国回到中国。“20多年来,我研究的领域从跟着别人跑到在国际上领跑,我要感谢这个时代,感谢国家的培养。”
  中国侨商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怡海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琳达说:“1992年我来到北京投资地产,那时候东四环是一片荒地,没有水、没有电、没有路,如今北京已经是现代化大都市。”她坦言,亲身经历这种变化,倍感振奋。
  “这些年来,我虽然身在海外,却能深刻体会到祖国对华侨华人的关怀。”全非洲华人妇女联合总会会长朱怡苑说,“我女儿出生在南非,这几年我都送她参加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她因为这个活动爱上了中国文化,现在也在南非的华文学校学习中文。”
  如今家乡面貌日新也令侨胞倍感自豪。土耳其伊兹密尔华侨华人协会会长王兴华对记者表示:“每一年回四川家乡,都能感受到新变化,如今土坯房变成了二层小楼,家家户户开上了汽车,这两年还通了高铁。”
  西班牙巴塞罗那青田同乡会会长周建虹对家乡今日的发展也感触很深。“现在青田老乡要办理出入境、户籍、证明开具等事项服务,可以远程视频连线青田公安局办理,不需要专程‘飞’回国。”
  他赞叹:“虽然是小小的便利却使我们很有幸福感,祝福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