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2月5日,北京时间下午三点,瑞典当地时间早上8点,由国侨办,中国侨联和中国海外联谊会联合主办,中新网和中国侨网联合出品,包括本网在内的诸多海内外华文媒体和侨团参与的“四海同春”2023全球华侨华人新春云联欢首播正式开始。
以下是部分实况。
http://www.chinaqw.com/spfts/video676.shtml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2月5日,北京时间下午三点,瑞典当地时间早上8点,由国侨办,中国侨联和中国海外联谊会联合主办,中新网和中国侨网联合出品,包括本网在内的诸多海内外华文媒体和侨团参与的“四海同春”2023全球华侨华人新春云联欢首播正式开始。
以下是部分实况。
http://www.chinaqw.com/spfts/video676.shtml
四海团圆景,春来万象新
正月十五,
小侨与大家一起闹元宵!
依托中国侨网、中国新闻网
以及海外华文媒体
北京时间2月5日15点
“四海同春”
2023全球华侨华人新春云联欢
如期而至!
今年的“云联欢”有哪些新元素?
如何过一个有“世界味”的中国年?
快来跟小侨一起看看吧!
今年的“云联欢”共分三个篇章——
“今宵灯火明”
“四海团圆景”
“春来万象新”
吴京、赵露思等明星
及众多侨界大咖
为大家送上新春祝福!,时长00:14演员吴京为华侨华人送祝福,时长00:10演员赵露思为华侨华人送祝福,时长02:20侨界大咖为华侨华人送祝福
据小侨了解,
本届“云联欢”可谓看点满满:
华裔小朋友生动演绎元宵习俗
温情满满又不失趣味;
怀旧金曲串烧
展现中国女足的“高光时刻”;
怀旧金曲串烧
虚拟人洛天依演绎《诗经》名篇
融合了大热的“元宇宙”概念;
更有海外华星艺术团、侨界社团、
华文学校、华裔青少年献上精彩节目
云合唱《把未来点亮》
“新征程上的侨乡”版块
通过评弹、歌曲、说唱等
生动展现侨乡新时代精神风貌
一解海外侨胞思乡之情
“云联欢”由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
中华海外联谊会主办,
希望在元宵佳节到来之际
为海内外同胞送上新春祝福,
表达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
最后,小侨还为大家准备了抽奖华为手机、美团卡、万魔耳机、中国侨网旅行包诸多大奖等着你!具体抽奖流程,都在中国侨网新浪微博官方账号!北京时间2月5日(元宵节)与你相约,不见不散!
中国侨网
全球华侨华人的网上家园
119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北欧绿色邮报网1月30日斯德哥尔摩报道(记者陈雪霏)– 汉语桥俱乐部斯德哥尔摩站2023元宵节灯诗酒会日前在恒运阁饭店成功举办。
1月29日晚上5点,斯德哥尔摩的天已经全黑,但是,恒运阁门口大红灯笼高高挂,一派祥和喜庆的气氛展示给世人。
进到里边,各种彩灯悬挂在空中。其中还有些是灯谜。优美的古琴声《梅花三弄》立即把人带到了如诗如画的境界。
汉语桥俱乐部斯德哥尔摩站主持人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元宵节,灯谜和诗的来历以及汉语桥俱乐部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他感谢所有参与和积极支持汉语桥俱乐部的成员。他说,汉语桥顾名思义,就是要为同学们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架起一座桥梁。灯诗酒会自然要有灯和诗朗诵。事实上,汉语桥俱乐部承接了汉语桥大赛的任务,因此,俱乐部的成员大多是汉语桥大赛中获奖的瑞典学生,他们都是同学中的佼佼者,他们的汉语水平也是呱呱叫的。
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教育参赞出席并致辞。他说,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之一,象征着团圆美满,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祈盼和希望。今天的这场活动以吟诵诗词、赏灯猜谜等元宵节民俗为载体,让学生们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增强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体验,从而了解到丰富多彩、立体全面的中国,是非常有意义的。中瑞两国人民都在为了各自的美好生活和伟大梦想而奋斗,学习彼此的语言,了解对方的文化,将有助于促进两国人民相知相亲,也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他还分享了一句著名诗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字面意思是“经过苦苦追寻,突然回头,不经意间发现意中人正在灯火稀疏的地方”。这与学习中文的过程非常相似:入门的学习往往是枯燥和充满挫折的,但当你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付出努力之后,终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你掌握的不仅仅只是一门语言,而是一把打开中国文化和思想宝库的钥匙。
确实,同学们朗诵诗词歌赋,有的还把古诗唱了出来。还有学生表演的小号和钢琴表演,给人以美的享受。
此时此景,钢琴艺术家双焱还演奏了中国著名的古典曲目《春江花月夜》,中西合璧,完美无缺,优美的旋律和她那精湛的演技立即吸引了年轻学子们。
戏曲艺术家郝景霞表演了著名的《牡丹亭》片段,更是让人欣赏到了中国的优雅艺术。
也有人自己制作灯笼并写上福字和喜字,以表示对朋友们的衷心祝福,祝福他们兔年吉祥如意,元宵节开开心心,灯节快乐!
朗诵之后,大家品尝中国食品,包括,松鼠桂鱼和烤鸭等名菜,也有这里的传统菜肴肉夹馍等。
中华文化中以诗会友,对酒当歌,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在这里尽展风彩。这就是中华文化,和平祥和的文化,互相祝福的文化,为了美好的未来互相鼓励的文化,对未来充满期望的文化。
北欧绿色邮报网1月28日斯德哥尔摩报道(记者陈雪霏)– 1月28日,在具有地标建筑地位的皇家领地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举行了山西青花汾酒在瑞典推广活动。
山⻄杏花村汾酒集团和汾酒瑞典经销商代表陈微玮女士说,选择在这儿举办2023年汾酒春茗活动具有重 大意义,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是一个积极推介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中瑞文化领域的交流与互鉴的场所,恰逢2023年的春节中国传统名酒, 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汾酒来到了瑞典,为瑞典的华人华侨们兔年健康团聚助兴添彩,从此愿瑞典中餐馆的酒单上又多了一个凝聚着中国劳动人⺠智慧结晶的国之瑰宝:汾酒,让我们每一位爱国的海外侨胞们为积极宣传中国的酒文化而努 力,让我们一起⻬心合力不断提高汾酒在瑞典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汾酒在瑞典的推广活 动正式起航。
陈微玮一直从事旅游等业务。经瑞中桥公司的牵线搭桥,双方一拍即合。一边有好货,一边有推广经验。
中国驻瑞典大使馆经商处韩晓东参赞致辞说,瑞典是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近年来,双边经贸合作日益密切。中国四大名酒之一汾酒来到瑞典,可喜可贺。
他说,在中国,有句俗语叫“无酒不成席”。自古以来,酒不仅是人们饮用的佳酿,还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情感。酒文化已成为最具民族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白酒企业代表中国传统产业走向世界,酒文化突破语言、地域的隔阂,成为中国沟通世界的桥梁。我们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交。人与人交往过程中,酒就是非常好的媒介。
中国的白酒是世界八大蒸馏酒之一,今天大家品尝的汾酒是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汾酒被列为四大名酒之首,有着古老的历史,早在明清之际就非常出名,以清澈干净、幽雅纯正、绵甜味长而著称。1915年汾酒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优胜金质奖章,在1952年的第一届全国评酒会上入选四大白酒(贵州茅台、陕西西凤,四川泸州老窖)。但愿今天的汾酒春茗活动,能让各位朋友近距离体味中国舌尖上的文化,领略中国白酒的魅力。
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讲师和汉语桥俱乐部负责人徐晓军代表华人华侨说,据了解,德国研究人员特意研究酒对人的影响,结果表明喝酒的人说话很流利。他还引用中国古诗来说明汾酒的好处。
例如,唐朝著名诗人杜牧的《清明》,几乎人人都知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带来了无数画家作画。上图就是其中的一种。你如果在网上搜一下,可以看到无数张美图,展现一种祥和的田园文化。中国人喜欢酒文化,瑞典人也喜欢酒文化。
他还针对春节,酒和元宵节做了一幅对联。
本次推销的汾酒有四种,53度红玻瓶、42度棕玻瓶、青花30和青花20。酒的名字似乎跟酒瓶的样子相匹配。而酒瓶都是正宗中国瓷器,也是宝贝。
好酒必须配好菜,品酒会也提供了八个大菜,包括虾仁,狮子头和咸水鸭等名菜。
品尝完酒菜,还举行了抽奖活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陈晓参赞也出席了本次活动。
确实,三年疫情对旅游业,餐饮业都造成了沉重打击。但是,这并没有阻止华人华侨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游客,不当导游,许多饭店纷纷倒闭之时,陈微玮却开起了饭店。如果中国游客来了,这里可是一切都准备好了!
中国驻瑞典大使馆的领导,华为负责人何世洋,瑞典国际化工凯美拓负责人王凤瑞 ,爱立信公司代表周俊,New Energy Industry Sweden AB(新能源公司)董事长方华升,瑞典著名中餐馆负责人等瑞典各界华人华侨60多人参加了汾酒瑞典迎新春活动。
据介绍,汾酒文化也有4000多年历史了,到南北朝时期,作为宫中御酒,地缸发酵与“清蒸 二次清“ 酿造工艺,”入口绵柔、落口 甜“,以“纯、清”为特点。采用地下800米深处有矿物质的岩溶水制成。
汾酒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地位很高,以好喝不贵,经济实惠著称。
如果想买,据说下个月酒可以在瑞典有酒牌的饭店、酒店、酒吧、会所等地方就可以买到。
wechat:chenxuefei7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兔年春节大年初一,瑞典华人华侨有两场活动,都是线下活动。这是三年疫情以来罕见的线下活动。上午11点是瑞典青田同乡会举办新春团拜会。邀请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阁下和夫人李丽红女士一起参加。出席团拜会的华人华侨侨领有近百人,还包括香港同胞和台湾同胞。
在瑞典青田同乡会名誉会长叶克雄的叶都饭店里,一边是瑞典客人,一边是华人华侨的团拜会。会场上张灯结彩,墙上贴着春联,桌上摆着红酒,已经做好的凉菜已经上桌。
会议由瑞典青田同乡会秘书长伍王令主持。他首先向大家拜年,然后,邀请崔爱民大使致辞。
崔大使表示,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寄托了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的愿望与祝福,预示着崭新的开始和美好的希望。崔大使介绍了过去一年祖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表示有关成绩来之不易,是海内外中华儿女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的结果。广大旅瑞侨胞大力推动中瑞友好和各领域务实合作,积极开展反“独”促统活动,关心支持祖国和家乡建设,勤奋打拼追求美好生活,展现了侨胞们的情怀、境界和风采。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为世界各国提供发展新机遇,为侨胞们干事创业提供更多机会和舞台。希望大家戮力同心,以实干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为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为促进中瑞民心相通和民间友好发挥更大作用,谱写出同心共圆中国梦的新华章。
名誉会长叶克雄在致辞中给大家拜年,并祝大家新春愉快,对使馆送的礼包表示感谢。
会长夏海栋表示,在新的一年里,将一如既往地为会员们服务。
出席团拜会的嘉宾还有斯德哥尔摩华助中心主任王建荣,瑞典华人工商联合总会会长王俞力,瑞典华人总会名誉会长白亨利,瑞京华人协会会长杨丽然,瑞青中文学校校长王梅霜,北京同乡会会长李凯,瑞典海宁中心总经理曹海嘉,瑞典汉语桥俱乐部主任郝景霞和瑞典华人艺术家协会会长朱瀛盈等。使馆领事侨务部主任张磊也出席了团拜会。
会谈期间,大家畅所欲言,其乐融融。久违的感觉。三年大家没有这么大规模一起聚过。很多人都是三年来,第一次见面。真是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和兴奋。
青田同乡会准备的都是青田的家乡菜,凉拌豆腐,烤鸭,凉粉,大龙虾等很多拿手菜,好看又好吃。
席间,朱瀛盈给大家带来锡剧小曲儿报花名,柔情似水,非常好听。
吃完春节大餐,我们又赶赴几十公里以外的斯京儿童春晚。
儿童春晚以一个小朋友表演箜篌为开头,紧接着是儿童舞蹈。小朋友居然可以翻跟头,空中跳,芭蕾的范儿不错。
儿童合唱让更多的小朋友参与其中,重在参与,其实磅薄。
歌舞过后是相声。两个男生讲起了北欧的麋鹿,感觉很好玩儿。然后,令人感动的是木兰剧团表演的木兰从军的故事。虽然说很传统,但是,木兰的勇敢精神和现代理念却令人感动。
肖勇校长表演的脱口秀也解开了中国人另外一个天大的秘密,估计又一次够上头条了。什么秘密呢?那就是大部分中国人的实际生日和户口本身份证上的生日都不符合。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是中国以前人们都喜欢记农历或阴历生日,后来实行户口登记制度以后,采用了阳历,但是,好像没有人追究到底是阳历还是阴历,就把自己记的日子写上了。但后来发现不对,但因为麻烦也不愿意改了。
所以有时有人两个日子都记的,有的就记得一个。很有意思。
随后,李佳演唱了一首令人十分感动的歌曲。
最后,一首平凡的日子,整个晚会的气氛就烘托出来了。不知道碰到了哪根神经,一下子感觉眼睛湿润了,泪水居然滚动了出来。每逢佳节倍思亲,可能是春节想家了吧。是的,哪个海外游子不想家呢?
大家再一次唱起了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那里都要唱那一首赞歌….
崔爱民大使那些祝福和温暖的话语带大家回到现场。他对斯德哥尔摩儿童春晚表示热烈祝贺。对儿童春晚的八年坚持表示高度赞赏。崔大使表示,行知学堂等中文学校克服各种困难,全面恢复线下教学,为孩子们学中文、讲中文、爱中文营造良好环境,受到广大侨胞欢迎。华文教育是海外侨胞的希望工程、民生工程和留根工程。希望大家再接再厉,让孩子们在宽松、舒适的氛围里成长为健康向上、品学兼优、融通中外、可堪重任的栋梁之才,不断传承与传播中华文化,树立并维护中国人的良好形象,加深中瑞两国民众相知相亲,增进中瑞两国文化交流互鉴。大使馆将继续重视和支持瑞典华文教育事业,为孩子们学习中文和中华文化创造更多更好条件。崔大使表示,随着国内生产生活加快恢复正常,经济社会活力和潜能将充分释放,中瑞两国各领域交往和合作将更加活跃,希望广大侨胞发扬优良传统和作风,积极推动中瑞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多做贡献。
讲话完毕,所有演员都到台上接受来自祖国的新春礼物并进行了大合照。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1月22日下午,第八节斯德哥尔摩儿童春晚成功举办。
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阁下出席了儿童春晚,并与现场450多名侨胞欢度春节。
大使夫妇饶有兴致地与孩子们共同绘写福字,介绍春节民俗和贴福字的来历,并与观众们一起欣赏了孩子们精彩的文艺演出。
崔大使在讲话中,祝贺晚会取得圆满成功,感谢所有台前幕后的小朋友们和大朋友们的倾情奉献。
崔大使表示,行知学堂等中文学校克服各种困难,全面恢复线下教学,为孩子们学中文、讲中文、爱中文营造良好环境,受到广大侨胞欢迎。华文教育是海外侨胞的希望工程、民生工程和留根工程。
他希望大家再接再厉,让孩子们在宽松、舒适的氛围里成长为健康向上、品学兼优、融通中外、可堪重任的栋梁之才,不断传承与传播中华文化,树立并维护中国人的良好形象,加深中瑞两国民众相知相亲,增进中瑞两国文化交流互鉴。大使馆将继续重视和支持瑞典华文教育事业,为孩子们学习中文和中华文化创造更多更好条件。
崔大使表示,随着国内生产生活加快恢复正常,经济社会活力和潜能将充分释放,中瑞两国各领域交往和合作将更加活跃,希望广大侨胞发扬优良传统和作风,积极推动中瑞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多做贡献。
演出现场音乐悠扬、舞蹈优美、童声清亮、相声诙谐、舞台剧精彩,充满了欢歌笑语,给广大旅瑞侨胞带来了温暖、快乐和活力,激发了大家对新年的美好憧憬和向往。
全场演员和观众合唱的《我和我的祖国》,将晚会推向高潮。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记者陈雪霏
中国政府日前公布了2022年人口增长情况,中国出现了61年来首次负增长。
一:每年出生了多少人,增长率如何?
2022年的出生率是千分之6.77,是1949年以来历史最低.
1949年:1275万
1950年:1419万
1951年:1349万
1952年:1622万
1953年:1637万
1954年:2232万(二战结束后,世界范围内婴儿潮,中国第一波婴儿潮)
1955年:1965万
1956年:1961万
1957年:2138万
1958年:1889万
1959年:1635万 (”自然灾害”)
1960年:1402万 (”自然灾害”)
1961年:949万 (”自然灾害”)
1962年:2451万(”自然灾害”结束后,中国第二波婴儿潮)
1963年:2934万
1964年:2721万
1965年:2679万
1966年:2554万
1967年:2543万
1968年:2731万
1969年:2690万
1970年:2710万
1971年:2551万(1971年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1972年:2550万
1973年:2447万
1974年:2226万
1975年:2102万
1976年:1849万
1977年:1783万
1978年:1733万
1979年:1715万
1980年:1776万(1980年中国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
1981年:2064万(50.60后进入结婚生育期,中国第三波婴儿潮)
1982年:2230万(1982年9月计划生育被定为基本国策)
1983年:2052万
1984年:2050万
1985年:2196万
1986年:2374万
1987年:2508万
1988年:2445万
1989年:2396万
1990年:2374万
1991年:2250万
1992年:2113万
1993年:2120万
1994年:2098万 (经济不景气)
1995年:2052万
1996年:2057万
1997年:2028万
1998年:1934万 (金融危机)
1999年:1827万
2000年:1765万
2001年:1696万
2002年:1641万(2002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2003年:1594万(2003年开始,中国每年人口出生数开始基本稳定)
2004年:1588万
2005年:1612万
2006年:1581万
2007年:1591万
2008年:1604万
2009年:1587万
2010年:1588万(80后进入结婚生育期,高成本导致多数人生一个或者晚生,平均近少生一个)
2011年:1600万(2011年11月,中国各地全面实施双独二孩政策)
2012年:1635万
2013年:1640万(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2014年:1687万
2015年:1655万
2016年:1786万(2016年1月1日我国正式施行“全面二孩政策”)
2017年:1723万
2018年:1523万(减少200万)
2019年:1465万(持续减少)
2020年: 1200万(断崖式下跌 )
2021年:1062万( 持续续6年下跌,生育率仅1.15,世界倒数第二名,生育率比日本还低,仅高于韩国)
2022年:956万人(历史倒数第二,仅略高于三年“自然灾害”中的最严重的那年,出生率已是历史最低)
2016年,放开二胎,有显著效果,但是2021年放开三胎,但在二胎都很难普遍达到的情况下,未达到预期效果。
最近五年出生人口的趋势:
2017年出生人口是1723万,2022年是956万,最近5年,持续下降,累计下降了44.5%,有点偏快。
远超日本的出生人口的下降速度,日本最近5年,出生人口才下降了22%(从94.6万到36.7*2万)。
不看这些数据,现实中问了一下身边的亲朋好友的得到的信息是
1)极少数,超有钱又有闲的生娃最多,达到3个;(根据网友反映:娶了东南亚如佤邦女生的家庭生娃平均在3个以上)
2)有钱的但是没有足够时间,生2个就停;
3)中产工薪,本来可以生两个,但是没有照顾小孩的精力,选择一个就好;
4)经济不够或生娃观念变化,选择不生;
5)还有单下来的男女。
总结:“因为育儿成本高,个人收入预期有限或不稳,加上生娃观念的变化,想留一点时间给自己,对自己好一点,每个家庭平均少生0.5-1个”。
从经济学上,生娃的投入产出比,下降严重:上一代人,普遍有一个自建窝,前有庭后有院,
到了晚上,大人们也没有啥娱乐活动,工作或生意的上升的空间也有限,或没有,不用额外去思考去挣扎,大部分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基本就达到天花板的顶了,于是造娃成了大人们晚上最大的娱乐活动,
生了娃,也没有教育压力,因为孩子普遍都可以超越上一代的教育水平;也可以随便放养,10几年后就多了一个确定的劳动力,多生就多个。付出低,得到多。
现在就难了,因为起点高了,即使只要求超越自己,这期望也不低;生娃付出的成本就更高的,尤其对于都市女性来说,好不容易起色的职业/事业,一去生娃,很可能之前积累的努力就白费了,生的娃之后,想要培养到比自己更优秀,也贵也不一定,孩子还可能还啃老(会和少生,甚至不生对比,结果绝大部选择少生)
二:每年死亡人口总数的情况?
2022年:1041万人
1949年出生人口:1275万(按平均寿命75周岁计算,那么这数字将对应2024年的死亡人口,即”死亡潮”将从2024年开始)
1950年:1419万(即2025年的死亡人口约是1419万)
1951年:1349万(即2026年的死亡人口约是1349万,以下以引类推)
1952年:1622万
1953年:1637万
1954年:2232万(2029的死亡人口约高达2232万)
…(再后面的数字,请参考最上面写的出生人口列表)
统计局公开的近年的死亡人口:
2015年死亡人口: 978万
2016年: 980万
2017年: 988万
2018年: 995万
2019年: 999万
2020年: 998万(根据国家统计局计算得出 2020年总人口是1.41212亿*2020年死亡率7.07%)
2021年:1014万
2022年:1041万人
死亡人口差不多连续6年上升,根据75年前(平均寿命)的出生人口的推算,死亡人口将继续上升,2024年迎来“死亡潮”
三:整体人口如何变化?男女比例如何?城镇和乡村人口分别多少?以及它们的变化如何?
2022年底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总人口是141175万人,比2021年末减少85万人。中国正式进入人口负增长。
其中男性人口72206万人,女性人口68969万人,性别比为104.69:100, 男性多了3237万。
城镇常住人口9207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46万人(这是新增进城购房潜力者);乡村常住人口49104万人,减少731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65.22%,比上年末提高0.50个百分点。
黄奇帆认为2021年底已完成约64%城市化,相当国外75%,城市之间已开始进入存量人口抢夺大战。
是因为2020年疫情,大家收入减少而更不敢生,以后会反弹?
并不是,因为2016,2017,2018年和2019年的出生人口每年都在持续下降。
每年的出生人口正在较快持续减少,死亡人数却从2016年正在持续上升,
2024年起每年总人口300万-1300万的速度减少。
五:16-64岁的劳动年龄的人口如何变化?(购房的主力人员)
从年龄构成看,16至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75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2.0%;
60岁及以上人口2800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978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9%。
2021年:国家数据 更新的
每年劳动人口都在持续减少,
2021年比2020年,劳动人口再减少410万(0-14减少更多一点,减少444万人,而老年人增长了近1000人)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2019年称:“
80年 2亿2800万
90后 1亿7400万(1983年开始独生子女政策)
00年 1亿2600万
这意味着,30年时间内,我们年轻人口减少1个亿。
最新数据显示,去年(2018年)全国新出生婴儿比前年(2017年)减少约200万,而60岁以上的老人数量增加约859万。
“就算放开二胎,这都不生了啊。”姚景源表示,在经济学概念里,16岁到60岁叫做劳动年龄人口,也即劳动力。这个区间的人口,大前年(2016年)比前年(2017年)减少约378万,去年(2018年)比前年(2017年)又减少约470万。反映到经济层面就是劳动力成本的上涨“
4)近年结婚数量如何变化?
图中可见:先是少生不生孩子的家庭在增加,接着现在是不结婚的人数也在增加。
2019年登记结婚947万对,登记离婚415.4万对。
2020年登记结婚813万对,登记离婚433.9万对。
2021年登记结婚764万对(历史最低),登记离婚213.9万对(推出离婚冷静期1个月)
2022年登记结婚数未发布,不过2022年第二季度公开的数据显示同比下降了20%之大。
微信公众号:经济砖家 表明,近年登记的结婚数量也正在稳步下降,离婚数量正在稳步上升,估计2024年两者数量接近一致。
5)存量人口流向哪些城市?
人口增量十强城市:深圳、广州、成都、西安、郑州、杭州、重庆、长沙、武汉、佛山。
珠三角、中部和西部各有3城入围,它们更能吸收人,也吸收走了大部分进城人员珠三角是一直制造业的强中心,继续吸青年人,中西部房价性比高+交通升级之后争取到了一些产业,
而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只有杭州一城进入前十.
京津冀城市群,全部10名开外,特一线北京12名之后,天津更是29名之远
城市二手房成交数据(资金的流向),也表明主要人口流向房价性价比高的中西部新一线城市,如西安,成都,南京,合肥,长沙.
城市之间激烈争夺不断下降的存量劳动人口的战争,其实早已开始了,争夺失败的城市的周边房子必然先被抛弃。(如北京北边的昌平区出现批量断供)
总结:
1)
新生人口连续6年较大幅度下跌,出生率跌到历史最低,出生人数历史倒数第二,仅略高于三年“自然灾害”中的最严重的那年。
结婚率持续9年下降,
死亡人口差不多连续6年上升(2021年微略下降,2024年或将迎来“死亡潮”)
2022年总人口正式负增长,减少85万。
劳动人口持续10年下降到较大幅度下跌.
农村进城人数不断下降并接近尾声.
2)2024年将开始”死亡潮”,每年总人口将以300万-1300万的速度减少。
2024年起,每年”购房人口”,可能约以1000-3000万/年减少.
2022年起,总人口可能约以100万/年,不断上升,2024年起,可能约以400万/年,然后不断上升到1300万/年下降.
3)2021起劳动人口(16岁~60岁)以500-1500万速度减少,老人占比迅速增加。
2017年比前年减少约378万,2018年又减少约470万,2019年又少了447万。2020年估计又少了500万,2021也保守估计再减少500万。劳动人口是买房主力,最近5年已累计减少2000多万,
4)继续城市化,城市化接近尾声:2022年底是已完成约65.5%城市化,仍有农村人口4.9亿左右,估计其中最后的9000万人将以每年约650万递减的速度进城.
5)存量人口继续流向5大城市群。
不过最近10年,大部分人主要流向珠三角和房价性价比高的中西部新一线城市,西安,成都,南京,合肥,长沙等
人口增量十强排名:深圳、广州、成都、西安、郑州、杭州、重庆、长沙、武汉、佛山。
北京排名第12名,城市之间激烈争夺不断下降的存量劳动人口的战争,其实早已开始了,争夺失败的城市的周边的房子必然先被抛弃,即向核心区域收缩。如北京的周边偏远的昌平区,房价腰折以上,出现批量弃供的现象,估计在其它城市也有正在发生类似的断供.
6)发展城市群,既是由于产业链为了提升工作效率而自发形成,也是当下的政策引导.期望形成一个国际级别的城市圈(暂时估计珠三角概率最高)
以上是根据公开的统计数据得出的结论。
根据线下信息,感觉出生人口数更低一些,总人口负增长可能比上面的数据早一年.
人口负增长将有哪些影响?
一块土地上,总人口不会一直上升,会有一个临界点,如果只是小幅的人口下降(暂时下降幅度偏大),对未来未必都是坏事。
无论对待普通工人还是程序员,老板们的旧思路都是:“拉一车,极限地用,不死人就行,用废后,再去拉一车,反正有的是人干”,
“由于人性本身的傲慢,所以当人们不能或不敢采用坏的统治方法时,才会勉强采用更有人情味的统治方法”-亚当斯密
现在因为劳动人口下降,招工用时变长,为了不影响工期,
将被迫善待工人,食宿,工资,态度都将变更好.(犹其是复杂的产品,技能需要更长的培训时间.)
也将被迫发展更智能机器人替代人力,提升生产力(每次产业的升级,会造成一些失业,同时也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无需过份担忧)
对房子的影响
仅是粗略的推算,仅供参考,但是趋势是肯定的。
买房的主力是劳动人口(64岁以下)+有需求+有购买能力的这批人,那么这批人的数量变化如何?
这批人口=进城的人口数*劳动人口数占比-减少的劳动人口-净减的总人口。
2022年底是已完成约65.5%城市化,仍有农村人口4.9亿左右,估计其中最后的9000万人将以每年约650万递减的速度进城.
假设进城的人口中劳动人口占80%(扣除一起进城的小孩和老人),假设这批人80%都买房了(这个比例暂时没有依据,取一个大概数),那么新增购房人口是416万人(=650*0.8*0.8),
国家统计局的公开数据:
2017年的劳动人口比2016年减少415万,
2018年比2017年再减少463万,
2019年比上一年再减少了443万。
2020年比上一年再减少了2846万!(这个变化数据有点太大,是否待纠正,后续跟踪观察,暂时先假设是500万)
2021年:数据未公开,暂时取个中位值550万,
2021年净减总人口116万=死亡人口(约1100万)-出生人口(984万)
那么2021年购房人口=进城的人口数*劳动人口数占比-减少的劳动人口-净减的总人口。
那么2021年还可以新增购房人口约34万。
近年珠三角和中西部吸收的大量人口,仍在净增长,那么可见其它城市在2021年时就以开始负增长,在收缩。
不过,肯定的是,为了人口的形势更严峻。
接下来的5年,进城人口逐渐减少为零,同时劳动人口却以更大数量地下降(500万-1500万/年),总人口净减少2024年起就将以更大数量低下降(300-1300万/年),
在那时候,
购房人口将每年800-2800万/年地减少。
城市间的存量人口之争将空前激烈,成功吸收人口的城市将可以保持目前的城市范围,不能吸收人口的城市将不断收缩它们的城市范围。边缘房子将必然被抛弃,甚至断供。
以上是根据公开的数据,线下的有可能更残酷,更快发生,因为发现批量断供的现象在北京的昌平区已经发生了。
不过,
当产业升级成功,大众的收入预期稳定且上升,税收上升,出现补贴育娃的政策,或者降低生活必需品的支出,如住房,教育,医疗,养老,都将有助于出生率的回升。
最后引用欧洲经济学家代表萨伊的一句话:“一个国家的人口总是与该国各种产品的总和成比例,什么都不能永久地增加人口,除非鼓励和推动生产;什么都不能永久地减少人口,除非生产来源受损。”
来源:知乎。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1月14日下午1:30,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门前人头攒动,原来是一头大红狮子在飞舞。吸引很多人来观看。进到里边,大堂里已经座无虚席。人们正在等待一场精彩的演出。
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出席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2023年欢乐春节”活动。驻瑞典使馆文化参赞兼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陈晓、瑞典莉拉音乐学院创始人妮娜·芭拉比娜、瑞典文化艺术和教育界人士、华侨华人等约150人出席活动。
崔大使首先向所有来宾致以新春祝福。崔大使表示,今年是“欢乐春节”在瑞典举办的第二十个年头。二十年来,中瑞两国人民在这里相遇相知,结下深厚友谊。两国文化在这里互鉴互赏,展现出强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有力促进了两国民心相通。崔大使指出,中国春节文化蕴含着“天人合一”的理念,浸润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文化,影响着中国人的现实生活。崔大使强调,只有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才能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崔大使表示,驻瑞典使领馆愿与瑞典各界朋友共同努力,更多开展文化交流合作活动,不断增进两国人民友好,推动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芭拉比娜女士表示,音乐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没有国界,可以直击心灵,很高兴能以音乐形式庆祝中国春节。多年来,我们与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和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延续着传统友谊,保持着密切合作。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再次访问中国,与中国音乐艺术家和艺术院校师生开展广泛交流活动。
陈晓主任在致辞中感谢各界朋友对文化中心的大力支持,表示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自2016年成立以来,已经举办近200场文化活动。中瑞两国各具特色的文化在这里交流互鉴、美美与共。文化中心将发挥好应有功能和作用,不断增进中瑞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
活动中,崔大使代表使馆向莉拉音乐学院赠送了来自山东潍坊的串式老虎风筝。妮娜女士摩挲着这只造型别致、结构精巧、虎虎生威的中国风筝,表示将把它陈列在学校博物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这件来自中国的艺术品。
一场整合中瑞文化、东西合璧的精彩文艺演出将活动推向高潮。中瑞两国艺术家的歌声,唱响了对春天的热情期盼。东西方乐器的共鸣,奏出了对新年的美好祝福。旗袍秀的神韵风采,勾勒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现场嘉宾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与演员的一颦一笑中,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文艺演出后,意犹未尽的来宾参观了《欢乐春节在内蒙古》图片展,北国风光让身在冰雪天地的瑞典朋友感到亲切,而民俗风情又让大家感到新奇。活动中,文化中心还贴心地为大家准备了软糯油润、甘甜酥脆、满口留香的中式点心,既让瑞典朋友品鉴尝鲜,又使在场华侨华人一解乡愁。
这里将要举办欢乐春节活动。进到里边,大礼堂里已经座无虚席。人们正在等待一场精彩的演出。
演出以吉他手Mikkel Nordso和塔布拉鼓表演者Ole Thell开场。两位老同志的激情和优美的旋律鼓舞了所有的观众。
5岁的小提琴手表演了茉莉花。伴奏是他们的校长。两个小朋友彬彬有礼,给观众们两次鞠躬,赢得了阵阵掌声。还获得了崔大使奖励的大白兔。
男女合唱《万疆》真的给人以享受。两位歌手恰到好处,声音柔美绕梁,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真的,柔美的声音其实是非常有感染力的,
更好听的是夏晶表演的笛子独奏《春到湘江》,把观众带到了美丽的江南水乡,如醉如痴。
斯德哥尔摩华人旗袍队表演的旗袍秀展示了华人妇女的自信和优雅。
来自Lilla Akademin音乐学习的小朋友表演了一个大琴马林巴琴,类似扬琴,用两个小棒儿敲打。
两位瑞典女生Anna和 Camilla演唱了Eleanor Farjeon和Georg Riedel谱写的歌曲,morning has broken 和Fri som en Fågel。天亮了。自由如鸟。
Anders,吉他,Diana 小提琴,双焱钢琴和Rebecca 女高音,瑞典室内乐队表演了四季,优美流畅,激情欢唱。
最后是杨筱音老师独唱《春风十万里》仿佛把观众带到了暖洋洋的春天里,人们感受着春风佛面,万象更新的感受,白杨飘絮,春草鸟鸣。
精彩的表演之后,人们到楼下欣赏了有关内蒙古人过春节为主题的图片展。然后,大家又品尝了中国小吃。烧麦,春卷,灌汤包等小吃。大大地缓解了华人华侨的乡愁。让瑞典观众也享受了中华文化的大餐。
来自斯德哥尔摩的波兰学院的Marta说,她感觉演出非常好,虽然她不懂汉语,但是,音乐的旋律让她感觉非常舒服。
来自匈牙利的瑞典人夏静也表示来参加这个活动非常开心,她太爱中国文化了。而且她自己也作为中文老师在传播中国文化。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记者陈雪霏
2023年1月8日,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出席“中国美食节”开幕式,瑞典旅游局局长苏珊娜·安德松、瑞典政、商、学、侨等各界人士及部分国家驻瑞使节共200余人出席。
红红火火的灯笼年味十足,吉祥如意的中国结欢快喜庆,为活动现场带来浓郁的“中国风”。活动以中国传统舞狮表演拉开序幕。吉祥威风的红狮子伴随着欢乐的锣鼓舞动出场,欢迎各位嘉宾的到来。狮子威武雄壮,憨态可掬,时而精神抖擞,时而如梦方醒,惟妙惟肖,吸引嘉宾掌声如潮,喝彩连连。
崔大使在热烈欢庆的气氛中祝贺“中国美食节”开幕,他表示,中国美食品种丰富,反映了中国人绚丽多彩的生活面貌,体现了“以人为本、顺应自然、崇尚和谐”的文化内涵。作为国际文化交流的使者,中国美食开放包容,增进着中外人民了解和友谊,联结着中国与世界、历史和未来,成为全人类文化的共有瑰宝。瑞典中餐业不断发展,日益兴盛,给当地人民带来美食享受,也传递着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崔大使指出,中国美食离不开中国发展。如今,中国人民已经踏上国家发展新征程,将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更加美好未来,中国美食也必将大放异彩。中方愿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努力,不断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崔大使并向各位来宾致以中国春节的祝福,邀请大家到中国访问,实地感受和领略中国各地丰富多彩的美食文化。
安德松局长在致辞中表示,美食不仅是我们的生活必需品,同时关乎我们的生活状态,关乎自然和文化。美食旅游业既可以在很多方面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也能提高当地对游客和居民的吸引力。中国美食以其丰富的风味和品类而闻名,令人印象深刻。疫情前,到瑞典旅游的中国游客在十年间翻了两番。相信随着中方进一步优化防疫政策,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中国游客再次来到瑞典旅游,并享受瑞典的美食文化。
开幕式上,余音绕梁的中国昆曲,弦韵悠扬的中国民乐,含蓄柔韧的中国舞蹈,音律优美的瑞典学生爵士乐奏唱等文艺节目精彩纷呈,将美食节活动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嘉宾们沉醉其中,掌声不断,赞不绝口。
崔大使夫妇陪同嘉宾现场观看了预示着吉庆有余、福星高照的“东龙出海”“踏雪寻熊”主题食雕。鲤鱼、胡萝卜、木瓜、南瓜等寻常食材通过厨师的巧手,被塑造成祥龙、云彩、百花等生动传神的精美造型,引得嘉宾连声称奇,纷纷拍照留念。
崔大使夫妇还带领嘉宾们观看了中国茶艺表演,品尝了清新怡人的香茗,欣赏了中国书法。面对展台上的笔墨纸砚,安德松局长跃跃欲试,也起笔点墨,体验书写毛笔字,书法成品颇有三分笔走龙蛇的意味。
嘉宾们“以食会友”,现场了解了中国美食和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先后品尝了金黄香酥的菊花鱼、红亮软糯的东坡肉等“八大菜系”招牌菜,汤圆、麻花、油条、包子、煎饼果子等中国传统小吃,意犹未尽,赞不绝口。
嘉宾们表示,“中国美食节”丰富多彩、魅力十足,让大家不仅有机会品尝地道精美的中国菜肴,也对其中蕴含的中国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对去过中国的人来说,勾起了许多美好回忆。没去过中国的人,都开始有了美好期待。大家纷纷表示,今后要更多光临瑞典的中餐厅,更希望很快有机会到中国去走一走、看一看,亲身感受“舌尖上的中国”。
本次活动由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主办,瑞典华人餐饮协会协办,场地选在上世纪40年代瑞典第一家提供中餐的Berns大酒店。开幕式活动后,美食节对公众开放。短短3小时内,便有逾千名当地民众踊跃参加,在新年氛围中品尝了中国美食,在寒冷的冬季感受到了暖暖的春意。
北欧绿色邮报网1月5日斯德哥尔摩报道 记者陈雪霏
瑞典社会部部长雅各布.福史迈德今早9点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瑞典从1月8日起对来自中国的旅客要求核酸检测阴性才能上飞机,针对人群主要是12岁以上来自中国的游客。不管旅客是否打过疫苗。这个要求先实行三周。
不过,对瑞典公民,有瑞典永居的人和其他欧盟的人和永居者都没有要求。
福史迈德说,目的就是要延迟出现新的新冠变异株,扩大采取措施的可能性。
同时和福史迈德举行新闻发布会的瑞典公共卫生局负责人萨拉.碧福史解释说,我们也必须承认旅行限制不会停止新的病毒变种的传播,但是,如果欧盟能够协调一致应对,或许可以延长新的病毒变异株的出现。而且即使是很短时间的延长对于负荷极大的瑞典医院也是有价值的。
福史迈德说,中国现在是停止清零政策后爆发新冠人数大增的时候。根据路透社报道,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在1月1日当天有218019人确认感染,648人死于与新冠有关的疾病。
瑞典自己采取行动的同时,也在试图和其他欧盟国家协调采取措施。但是,到底是抗原测试,还是核酸测试,还需要进一步确定。福史迈德还是建议瑞典公民有症状呆在家里,勤洗手,小心预防。瑞典的医院压力依然很大。
目前,有的国家要求到达机场后进行核酸检测,对阳性旅客进行隔离,有的国家对中国飞来的飞机废水进行检测,看是否含有新的新冠变种。
碧福史说现在还不太清楚中国的新冠传染情况,因此,需要要求旅客提供阴性证明。具体时间可能是到下周三可以确定到底是多长时间和何种检测。
至于新冠新变种的可能性依然很难预测,目前,据报道,中国流行的新冠奥米克戎变异株不是新的变种,已经在欧洲流行过。
瑞典政府与中国驻瑞典使馆保持密切联系,对相关规定进行沟通。
据了解,在中国清零政策前对中国来的旅客有过阴性要求。中国对回国旅客严格要求时,瑞典解封后没有对中国旅客提出任何阴性要求,但是,由于中国的严格要求,进机场也需要绿码的时候,上飞机的肯定是阴性。但是,12月7日以后,中国取消核酸普遍检测后到现在,来自中国的旅客也没有要求。
目前,美国,日本,意大利,法国等一些国家对来自中国的旅客都开始进行落地检查,对阳性旅客就地施行旅馆隔离或免费接种疫苗。
中国12月7日取消核酸普遍检测以后,对绿码和行程码的要求也取消了。随即中国爆发了大面积感染,有人预估有50%,也有人说62%已经达到了群体免疫水平,也有人说例如在北京已经有80%阳了。
但是,大部分人,尤其是年轻人基本上都已经恢复健康,重新开始上班。中国疾控中心负责人说,由于核酸检测取消了,大部分人都是自己买测试剂自己检测,不需上报有关部门,这和瑞典2月9日解封以后的做法是一样的。因此,感染人数的不完全统计数据就不准确了,所以就不统计了。现有数据只能包括那些到医院去看病并测试的人。死亡数据也是需要医院的统计。这种情况在瑞典也是一样。即轻症的感染者在家隔离几天,一周或两周以后好了,就上班。只有在医院的或者老人院的人才统计。死亡人数比较准确,但感染人数不准确。
瑞典在新冠防疫方面可以说做到了三心二意,用心良苦,大力宣传,从一开始慢速反应,决定不让去访问老人,但是要两周以后再执行。结果,很多老人在这两周已经快速感染了,也造成了很多老人的死亡。到2020年年底才吸取教训,告诉大家在公共场所可以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饭店在严重的时候,有关闭半年的。然后,开放以后,不许全天开放,只能开到晚上8点。后来,放开到晚上10点,商店每8平方米只需两个顾客,其他人在外面排队。一开始给免费核酸检测。到2022年初,就开始让人自己到附近超市取测试剂自己检测,然后送到指定地点。到2022年2月9日,疫情正值高峰时期,每日感染18000多人的时候,宣布解封了。
在这个过程中,瑞典希望平衡经济和疫情防控的关系,尽力以医院不发生挤兑为目标,鼓励大家出去走步,锻炼,防止家暴和抑郁症。当然,也还是有很多人有抑郁状况,瑞典也鼓励多家相关公司和专家为政府公务员的抑郁患者进行培训,帮助睡眠等。
防空较好的华人华侨成为第四波第五波的感染者,感染毒株大多是奥米克戎。一家一家的,但大部分都很快就好了。象笔者这样更年期的中老年人,也是两周多就差不多恢复了。当然,也有的需要两个月才能真正恢复。也有天选之人,打四针疫苗,通过多运动,不聚集,出门戴口罩等措施,真的到现在也没有感染。
在中国以北京为例,主要流行的是自六月以来就开始在多国流行的BA.5和BF.7.
BF.7是10月上旬传到国内的。此前,在视频号看到有人说,北京海淀区流行的是BA.5,症状较轻。朝阳区流行的是BF.7, 症状较重,有的人八天感觉好了,还不变阴。
另据知乎报道,业内专家表示,除了传播速度更快、病毒载量更高,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分支 BA.5 相较于奥密克戎以往的变异株出现了入侵肺部、具有很强免疫逃逸能力的新情况,或将提高重症率。
一位免疫学者对记者表示: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仍会再一次感染 BA.5,此外,BA.5 对肺功能的影响增大,必须密切关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中心副教授李克峰解释,之前的原始毒株能够利用肺泡细胞有而上呼吸道没有的蛋白入侵人类的肺部,增加重症风险,奥密克戎 BA.1 失去了这个能力,大多感染上呼吸道,而 BA.5 又找回了这个能力,” 重拾 ” 肺部感染。
也许是因为宣传口径的不同,很多人以为国内的症状比国外的重。但事实上,因为国外一开始感染都认为很重,所以,对于很多症状并不太清楚。现在,看到国内的重演,才意识到,原来,头疼,口腔溃疡,拉肚子,上吐下泻,可能都是新冠惹的祸。新冠就是袭击你的软肋。
***************************
7月7日,据新华社消息,近期国内部分地区新冠肺炎感染者的基因测序结果显示,病毒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分支,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初步考虑源头来自境外。实际上,自6月以来,BA.4/BA.5已成为南非、葡萄牙、英国、以色列、墨西哥等多个国家的主要流行毒株。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王文玲此前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介绍,全球病毒基因共享数据分析显示BA.5近期占比上升较快,初步研究认为BA.4和BA.5的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略有增强。
7月8日,病毒学专家常荣山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研究者对原始毒株、Beta疫情、Delta疫情、BA.1疫情和BA.4/5疫情的病例分别做了分析,其真实世界中死亡比例依次为5.3%、6.9%、6.4%、2.5%和1.9%。“相对而言BA.4/5传播速度更快;致死率更低,约只有原始毒株的40%。”
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专家金冬雁认为,虽然BA.4和BA.5免疫逃逸能力增强,但打完三针科兴或国药的疫苗之后,还是能够起到减少感染的作用,特别是能非常有效地减少重症率和死亡率,所以最关键的还是接种疫苗。
三叶草生物全球研发总裁倪启睿(Nicholas Jackson)博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也指出,新冠病毒的出现使疫苗创新进入了新时代,在不同的平台、地域以及参与的组织和机构的范围等方面都呈现出显著的多样性,几种已上市的疫苗、新的改良疫苗和下一代广谱保护性疫苗持续构成这一创新的基础。
对于应对新的毒株变异以及如何抗疫,腾盛博药首席医学官严立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从公共卫生和医生的角度而言,防疫抗疫需要三个核心关键:第一是检测,每天都需要核酸检测;第二是预防,通过大规模的接种疫苗来实现;第三是治疗,有大分子、小分子药等。“从防疫和抗疫来说,疫苗、抗体、小分子药都在一个共同体,三者缺一不可。”
奥密克戎变异株BA.5分支
7月6日,北京市对7月5日通报的感染者1至3进行基因测序,结果显示病毒均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分支;7月5日,西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此轮疫情感染者感染病毒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分支。
陕视新闻微信公众号7月5日消息,陕西省疾控中心对阳性感染者的核酸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后确定为奥密克戎BA.5变异株,较之前流行的奥密克戎BA.2传播能力更强,传播速度更快,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
据了解,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BA.4/BA.5亚型分别于今年1月和2月首次发现于南非,3月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监测名单,并被欧洲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指定为关注变种。6月以来,BA.4/BA.5以迅猛的速度,成为南非、葡萄牙、英国、以色列、墨西哥等多个国家的主要流行毒株。
目前,BA.5正在继续快速席卷。7月5日,美国疾控中心公布的相关数据,BA.4/BA.5约占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总数的70%。其中,BA.5感染病例占全美新增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53.6%,正式成为全美导致新冠肺炎的主要毒株。
韩国防疫部门也证实,BA.5正在韩国迅速扩散,不久后可能成为当地的主流变异株。韩国疾病管理厅称,6月26日至7月2日,BA.5的检测率为24.1%——比前一周上升了16.6%。
常荣山指出,从全球病毒基因共享数据库(GISAID)最新分析结果看,BA.4/BA.5正在取代之前的BA.2成为全球主要毒株。从原始毒株变异到德尔塔,整整花了一年半的时间,而从奥密克戎BA.1变异株到BA.5仅用了不到半年时间。
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转化研究所所长埃里克·托波尔(Eric Topol)表示,奥密克戎BA.5是迄今所见过的变异株中最糟糕的版本,它使已经广泛存在的免疫逃逸达到新的水平,并且增强了感染性,远远超出了此前所见到的奥密克戎变异株。
根据牛津大学科学家的血清学研究结果,BA.4/BA.5具有关键棘突蛋白突变和几处缺失突变,导致其抗原特性变化。而L452R及F486V两个变异位点,恰好能够帮助病毒突破现有疫苗等构建的免疫屏障,提高病毒进入人体细胞的能力,因此拥有高传染性及高传播风险。
严立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称,BA.5因为多了两个蛋白突变,所以有三个很大的特点:“第一个传播力很强,可以预测如果中国的疫情和全球疫情同步,BA.5可能会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一段时间里的主导的病毒株。BA.5的第二个特点是,它不但会造成上呼吸道的感染,还会进入到肺泡里,因为其中的一个蛋白突变会让病毒和肺泡上皮细胞的结合更加紧密。BA.5的第三个特点就是免疫逃逸。”
与此同时,常荣山强调,要加强对病毒基因变异监测,对于出现疫情尤其是人数较多的疫区感染者病毒要进行病毒基因测序,这样才能清晰新冠病毒毒株有哪些变种、有没有新的变异情况发生,也能做好溯源,并进一步作出应对政策。
金冬雁表示,除了对重点人群的核酸检测,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最关键的还是要做好对大规模人群核酸、抗原检测的抽查。
关于疫情监测要求,第九版防控方案中的调整也包括:加密风险职业人群核酸检测频次,将与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直接接触的人员核酸检测调整为每天1次;对人员密集、接触人员频繁、流动性强的从业人员核酸检测调整为每周2次。增加抗原检测作为疫情监测的补充手段,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可疑患者、疫情处置时对中高风险区人员等可增加抗原检测。
检测、预防、治疗三者缺一不可
“防疫抗疫中,检测、预防、治疗三者缺一不可。从防疫和抗疫来说,疫苗、抗体、小分子药都在一个共同体里面。从预防来说,疫苗首先要有效,美国的第一代疫苗对BA.4、BA.5几乎没有效果,所以9、10月份,第二代疫苗会陆续出来。疫苗需要不断更新。其次,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脆弱人群,通过注射疫苗体内无法产生抗体,因为本身的免疫功能低下,疫苗无法在他们体内刺激出抗体,就无法形成保护。”严立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倪启睿也指出,在新冠毒株不断变异下,需要更多的新的改良疫苗和下一代广谱保护性疫苗等。
值得注意的是,正当全球疫情再度紧张的背景下,国内新冠治疗药物的好消息越来越多。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获批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包括君实生物的JS016和JS026等在内的新冠中和抗体药物超过10款。
与此同时,海外的制药巨头也正在申请进入中国市场。据海口海关7月5日消息,博鳌机场海关为我国首次进口的中和抗体Evusheld(恩适得)完成入境特殊物品审批,货值共计2198.02万元。该药品由阿斯利康研发生产,主要用于成人和青少年(≥12岁,体重≥40kg)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露前预防。
7月7日,腾盛博药(02137.HK)及其旗下控股公司腾盛华创医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宣布,其长效新冠中和抗体安巴韦单抗和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在中国商业化上市。
据腾盛博药介绍,全球3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这一联合疗法可使患者住院和死亡风险降低80%。全球多个独立实验室开展的活病毒及嵌合病毒实验表明,这一联合疗法对目前中国主要流行的奥密克戎亚型BA.2变异株保持中和活性。
腾盛博药进一步表示,目前,确认此联合疗法对BA.4、BA.5和BA.2.12.1中和活性的实验,正在进行中。严立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安巴韦单抗和罗米司韦单抗这一对抗体目前看来,是对BA.4、BA.5依旧可能有效的一对抗体。
腾盛博药高级副总裁、生物制药部门负责人朱青进一步指出,关于针对BA.5的亚型变异株的抗病毒活性,目前的实验结果是用嵌合病毒做出来的,结果与针对BA.2的抗病毒活性非常相似。
“这说明单次静脉注射一千毫克安巴韦单抗再加一千毫克罗米司韦单抗一周时,血药浓度至少要在保持50%抑制的活性的数值上大一百倍。根据FDA的指导原则,血药浓度高于50%或者90%,抑制值至少要十倍以上。目前实验结果显示50%的抑制率大于一百倍,90%的抑制率大于二十倍。通过这些推算,我们判断联合疗法对于奥密克戎BA.5和很多地区还在流行的奥密克戎BA.2都会保持有效性。”朱青指出。
关于针对奥密克戎第二代变种的药物研发,朱青称,目前还在继续地关注一些广谱的抗体。但这些广谱抗体的研发不仅仅针对于奥密克戎,而是在类似的、大的病毒家族里也有可能保持活性的,这样能更大程度地去抑制突变病毒株的繁殖。
腾盛博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腾盛华创首席执行官罗永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随着BA.5、BA.4在海外成为一个主导的新冠病毒,可能也会波及到中国,这或将产生一个应用需求,未来如果中国逐步开放,腾盛博药这款中和抗体药物也会成为有力保障之一。
1月3日,欧洲疾控中心(ECDC)发布最新报告。
这份报告援引中国从2022年12月1日至30日向世界最大的流感及新冠病毒数据平台GISAID EpiCoV提交的592个新冠病毒序列,以及从旅行相关案例中检测到的新冠变种毒株指出,暂未检测到其他新的变种。而目前这些正在中国传播的变种早已经在欧盟传播,且考虑到欧洲的新冠疫苗接种情况,因此欧洲疾控中心认为,中国传播的变种对欧盟/欧洲经济区公民的免疫反应“没有挑战”。
欧洲疾控中心表示,正在与世界卫生组织密切合作,并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全球主要疾控中心保持定期联系。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记者陈雪霏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
12月30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视频会晤。
习近平指出,很高兴在岁末之际同普京总统举行视频会晤,这已经成为我们的一个好传统。在我们的共同引领下,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更加成熟坚韧,两国合作的内生动力和特殊价值进一步显现。今年前11个月,中俄双边贸易额再创新高,投资合作优化整合,能源合作进一步发挥“压舱石”作用,重点领域合作项目稳步实施。地方合作方兴未艾,人文交流日益密切,体育交流年活动有序开展,双方友好的社会民意基础更加稳固。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中俄双方应该始终坚守合作初心,保持战略定力,加强战略协作,坚持互为发展机遇、互为全球伙伴,努力为两国人民创造更多福祉,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
习近平强调,双方要继续用好用足现有工作机制和沟通渠道,推动两国经贸、能源、金融、农业等领域务实合作取得积极进展,推进口岸等互联互通设施建设,拓展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合作。双方要发挥传统优势,推动人文交流继续深化,办好中俄体育交流年,打造两国人文合作新品牌。近期,中国根据新冠疫情形势变化,因时因势优化防控措施,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正在把工作重心放在保健康、防重症上来。中方愿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各国有序恢复人员的正常往来。
习近平强调,当前,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是重拾冷战思维,挑动分裂对立、集团对抗,还是从人类共同福祉出发,践行平等互尊、合作共赢,这两种取向考验大国政治家的智慧,也考验全人类的理性。事实反复证明,围堵打压不得人心,制裁干涉注定失败。中方愿同俄方以及全世界所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进步力量一道,反对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坚定捍卫两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国际公平正义。双方要在国际事务中密切协调配合,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国际法地位,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在维护全球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问题上体现大国担当,发挥表率作用。双方要继续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各方增进团结互信,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加大相互支持,携手抵御外部势力干涉破坏。金砖国家合作亮点纷呈,充分展现了金砖的吸引力和光明前景。中方愿同俄方共同积极推进金砖国家扩员,壮大金砖国家力量,维护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普京表示,很高兴延续两国良好传统,在新年将至之际同习近平主席举行视频会晤,共同总结今年俄中关系发展成果,规划明年双边合作蓝图。我愿再次代表全体俄罗斯人民热烈祝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成功召开,热烈祝贺习近平主席连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在习近平总书记英明领导下,中国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将不断取得新成就,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当前复杂严峻国际形势下,俄中关系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能源、农业、交通、基础设施、体育、人文等领域合作稳步推进,俄中关系的坚韧性、成熟性、稳定性进一步增强,俄中战略协作的重要意义更加凸显,堪称二十一世纪大国关系典范。俄方坚定支持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坚定恪守一个中国原则。俄方期待同中方密切交往接触,积极推进各领域合作。相信随着中国优化调整新冠疫情防控政策,两国人员交往和人文交流将持续加强。俄方赞赏中方在国际事务中秉持的客观公正立场,高度评价中方作为金砖国家主席国所做工作,愿同中方继续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等多边舞台密切协作,共同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捍卫各自正当利益,为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共同作出努力。
两国元首就乌克兰危机交换意见。习近平强调,中方注意到俄方表示从未拒绝以外交谈判方式解决冲突,对此表示赞赏。和谈之路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不放弃努力,和平前景就始终存在。中方将继续秉持客观公正立场,推动国际社会形成合力,为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发挥建设性作用。
两国元首还互致新年问候,祝愿中俄两国人民新年快乐,祝愿彼此国家发展事业取得更多新成就。
王毅、何立峰等参加活动。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特约记者 张卓辉 (荷兰)
2022年12月12日,荷兰中厨协会(Vereniging van Chinese Chef Koks, VCCK)在荷兰称誉为“欧洲瓷都”Delft代尔夫特上海花园举办了成立35周年庆祝晚会。
远道而来加强合作
荷兰各大侨团负责人,还有从比利时、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地远道而来的兄弟社团负责人与代表,合作供应商代表,300人参加盛会,筵开廿多席,大家欢聚一堂,共同回顾中厨协会发展历程,展望更加美好的明天。活动从当天下午4开始,一直持续到凌晨。与会宾客,新朋老友情谊洋溢,现场气氛热烈非凡,充满了欢声笑语,共同度过了一个美好而难忘的夜晚。
与会代表团长德国中餐协会会长胡允庆表示要进一步加强与各国同行业会加强联盟合作,共同推动中国饮食文化走向世界。并向东道主赠送贺礼。而法国、比利时、西班牙同行代表表示增进学习交流,祝愿荷兰中厨协会事业更上一层楼。
华人经济支柱产业
总指挥李建国先生宣布荷兰中厨协会成立35周年庆典正式开始,晚会由洪建江先生和叶秀云女士主持。现场首先播放了一个中荷文对照,配以近2万字解说词,长达45分钟感人的纪录片,带领大家共同回顾了协会成立至今走过的光荣岁月和创造的辉煌历史。
蝉联第六、七届荷兰中厨协会会长,荷华联会副主席董世明先生犹新忆述他在任期间开创侨界行业先河,将“信息策划”放在首位,协会顾问团中新设特聘中国留学生项国侨任信息顾问(项现任旅荷福建同乡会副会长、经营荷京川外川大酒楼)。他多次组团回国进行厨艺考察,向祖国同行学习和交流技术。协会先后与温州的五马美食林集团,北京的全聚德集团,广州的总工会,东方宾馆,大同酒家,杭州的楼外楼大菜馆,北京,大连,温州的厨艺学校建立了良好的技术交流关系。组织领导荷兰中厨协会首届中式烹饪公开大赛与中荷厨艺汇演。2003年11月中旬,参与在荷兰首都作为首个欧洲国家东道主承办了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三届五次理事会,常务理事会暨监事会联席会议,大会审定了中国烹饪第五届世界大赛在广州举行,并进行了欧洲中餐业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的研讨与交流,和讨论了2006年第六届中国烹饪世界大赛申办报告,进而在欧洲饮食界产生巨大影响;促成总部设在北京的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派遣中国烹饪代表团赴荷京应邀出席每年一度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HORECAVA(赫丽嘉华)美食博览会第50、第60(2016年)周年金禧庆典于会展中心“亚洲广场”举行名为“Est mets West”(意译:东方相会西方)的中外烹饪大师首次联袂同擂台汇演;同时还先后分别组队前往中国大连,日本东京、马来西亚吉隆坡、上海、广州、北京参加四年一次的历届世烹联大赛,获得过多项赛事的团体、个人金奖的好成绩。胡绍明、胡绍厅两会长接力领导组编《荷兰中厨协会会长25周年纪念特刊》,共同组织率领本会团队,并与荷兰本土的新东方餐饮协会、荷华联会、荷兰中国总商会单位共有14支代表队伍一道于2016年月19日至21日参加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支持、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主办、荷华联会承办,在荷兰欧洲著名港口城市鹿特丹AHOY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第一次登陆欧洲国家的素有「中餐奥林匹克」赛事之称的第八届中国烹饪世界大赛,各项目均获优异成绩。目前,成为行业标杆的荷兰中厨协会已经产生一批「国际中餐名师」、「国际中餐大师」和「国际中餐业著名企业家」、「国际中餐名店」,拥有接班的了一大批中青年骨干。
世界中餐业联合会荷兰会员有:荷兰华人社团联合会、荷兰中厨协会、荷兰皇家中国饮食业公会、荷兰东方美食协会、荷兰大众美食总汇、荷兰衷中参西烹饪实验室。正如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前执委,荷华联会原主席毕传有先生曾高度评价说,“荷兰中餐业之所以在欧洲国家中拥有较高的水准,其中也包括中厨协会的贡献。”
与此同时,他也对协会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
1、传承和弘扬中厨协会的宗旨,尽可能每年多次举办厨艺交流与培训活动。 2、尽可能每年或俩年举办一次厨艺大赛活动,有条件的可以和西餐厨师同台竞技,提高影响力。3、组团去中国或东南亚一带进行考察,毕竟我们的餐饮文化的根基在那里,餐饮行业发展需要不断的创新。他说:“对于我们厨师来说,为消费者提供有意境有艺术的美味佳肴更能受到客人的喜爱!”
荷兰中厨协会陈海群会长介绍,1987年,一批从“中国四大名菜训练班”刚毕业的厨艺学员希望继续保持联络,以便能够经常切磋厨艺,交流心得,他们因此建议组织中厨学员研究会。在林长云先生、郑作民先生、黄兴华先生、董世明先生等一批旅荷华侨积极倡导下,决定以改革创新中餐业为主导,研究讨论在欧洲如何弘扬和推广中华美食文化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荷兰中厨协会就此诞生。
荷兰中厨协会自1987至2022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35年的历程,从当初名不见经传的小组织发展成今天在荷兰颇具影响力的华人餐饮专业协会,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厨协会会员们的共同努力。中厨协会一直秉承创会宗旨,研究烹饪技艺,加强同业合作,不断与中国进行餐饮文化交流,同时努力对中餐进行中西合璧的改良尝试。尤其一直得到了历任荷兰中厨协会副会长、技术总顾问、高级技术顾问,同时是香港国际厨艺交流协会国际荣誉顾问,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国际评委,旅荷中国烹饪大师(目前,全荷兰唯一荣膺此称号,另一位已返回浙江)陈惠荣先生关心与指导,并且聘请国内的名厨来荷兰,举办各种形式的厨艺交流和学习,从未间断过学习和研究。多年来中厨协会第13届理事会一直以提高荷兰中餐业的水平为己任,并为此不懈努力,除了长期为广大的会员提供专业烹饪的培训,不遗余力地推广中餐,致力于将中国历史悠久的烹饪文化发扬光大,更协助会员参加各类世界级的烹饪大赛,获奖众多,并都取得了非常骄人的成绩。他感谢中国驻荷兰大使馆、餐饮同仁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中国驻荷兰大使馆领侨处马天秘书致辞道:中餐是荷兰华侨华人的支柱产业,是许多华侨华人移居荷兰之后安家立业之本。中餐同中华武术、书画中医等一样,具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特色,遍布荷兰的中餐馆是荷兰民众接触华侨华人、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许多荷兰民众正是通过中餐开始了解、并喜欢上中华文化。我也看到去年中餐(菜肴)也被列为荷兰非物质文化遗产。我衷心希望贵会以创会35周年为契机,运用好有经验有基础的优势,敢闯敢拼,勇于开拓,加强行业互助和自律为创造中餐业更加辉煌的明天,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同时,他特别关心地讲道:最近当地天气严寒,部分地区飘起雪花,请大家注意做好健康防护。还有一个多月,新春佳节就要到了,这也是疫情以来可以第一次举办线下春节活动,届时大家已经热火朝天忙起来了,无论是春节文艺演出还是各个侨团的换届活动,都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衷心希望大家能够秉承侨界传统,互相支持,团结起来一起办好新春活动。向国内同胞、当地民众展现旅荷侨胞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良好形象。同时,大家也可以开展春节前敬老慰问活动,发扬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帮助困难侨胞,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一个新春礼物和一句真诚问候,就能让他们在他乡感受到家的温暖。
礼赠水杯寓意深刻
荷兰社团联合会季增斌主席随后上台发言致词。他说:餐饮业是荷兰华人的支柱产业。从早期印尼餐主导荷兰的亚洲餐饮市场,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艰难成长历程,发展到今天包括中印(尼)在内2000多家中餐馆,及2000多间华资(含薯条外卖)快歺店星罗棋布荷兰,其占全荷兰四万多家饮食企业1/10有多,进而成为占荷兰百万外侨10%的15万华人(含流动人口)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经济支柱,而作为欧洲中餐业发展的领头羊,荷兰中餐业一直以来都是西班牙和英国等西欧各国中餐业学习的对象。
目前,华人在荷兰经营的餐饮业业态正在进行着不断的迭代,餐饮业从业者时刻想着创新,现时期荷兰华人经营的餐饮业可以说是百花齐放。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中餐厨艺如何更好地为日餐、韩餐、西餐赋能是各位厨师所思考的。我十分赞成与认同陈海群会长提出的传承理念,作为中餐厨师要思考如何更好地传承中餐厨艺,这是一个十分现实且深远的课题。季增斌主席还表示:荷兰餐饮业现时期面临严重的厨师短缺问题。如何在荷兰增加厨师从业人员,与荷兰政府协商创立中餐烹饪专业,面向社会广泛招生等问题,非常值得大家思考与商榷。
荷兰中厨协会第14届理事会会长陈海群先生发言。他万分感谢大家冒着严寒前来参加活动,为荷兰中厨协会送上生日祝福。他说,疫情的两年时间让大家拉远了距离,但是中厨这个大家庭又让大家再相聚。他真诚地说道,自己怀着无比感恩的心站在这里,因为正是有历届会长分张挺宏、林长云、黄兴华、董世明、杨永生、胡绍明、胡绍厅,还聘请中国烹饪大师陈惠荣为高级技术顾问,正是他们的巨大付出与不懈努力,才让自己如此幸运,成为一个在前人栽种的大树下乘凉的受益者。他特别提到:这一次给大家准备的纪念礼物,是一个水杯,正是想传达“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寓意。他也讲到自己现在也要担负起为后人种树的责任,为对中餐事业和餐饮业的未来尽自己的一份力。
年富力强朝气蓬勃的会长陈海群早于几年前秋就赴北京访问了中国烹饪协会。当时受到了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边疆的热情接待。双方在热情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了会谈,就荷兰中餐业的发展、荷兰中厨协会服务当地中餐业的情况、中荷两国餐饮业的交流、海外中餐组织建设情况等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如何在日新月异的行业当中生存,荷兰中餐业必须要不断进行变革,希望中国烹协能够给与支持和指导。进而,他与全会同仁达成共识:秉承创会宗旨,研究烹饪,推广中厨,联络同行,弘扬中华饮食文化,传承中国烹饪技艺。陈海群表示,中厨协会将积极参与国家“中餐繁荣计划”和“一带一路”建设,发挥中餐馆和中餐厅作为国际舞台的作用,做好中国味道,讲好中国故事,以35年为新的起点,创造荷兰中餐业更加辉煌的明天。
交流集市别出心裁
一改过去歌舞晚会形式,本次庆典务实,别出心裁,特地邀请赞助商和中餐的供应商伙伴在会场内举办了小型展览会,参展的商家不仅有中餐烹饪中不可获缺的香醋供货商,海产品供应商,红酒、茶叶、甜酒饮料和奶茶等代理商代表,还有电商、餐饮包装盒、餐厅室内设计和装修等行业的等代表。大家在展位前交流意见与信息,了解产品与服务,也结交了新朋友。晚会结束时,大家依依不舍地告别,手里提着赞助商和荷兰中厨协会为大家准备的精美伴手礼,心里装着这一晚美好的回忆。
【附录】蝉联第六、七届荷兰中厨协会会长,荷华联会副主席董世明先生致辞
中厨协会35周年庆典
董世明
我卸任协会会长差不多19年了,以前协会的很多活动已经淡忘,非常感恩,年轻一代没有忘记曾经为协会付出过的老前辈们,让我们深感欣慰!谢谢陈海群会长,谢谢这一届理事会全体同仁!
从87年成立以来,除了88年我比较少参加活动外,我是一直都在参与协会的各项活动,从担任协会的中文秘书开始直到2003年会长卸任为止。其中经历过一系列的大小活动;比如一开始在林长云会长餐馆二楼自发组织小型的厨艺交流活动。逐步开展在荷兰本地请印尼师傅、泰国师傅、日本师傅、雕花师傅在各个会员餐馆授课,在阿姆斯特丹和联合会一起请川菜师傅举办培训班,请曾经担任杭州著名的楼外楼经理兼大厨的陈惠荣先生在鹿特丹授课,也经历过协会和荷兰华侨总会、荷兰中饮协会联合举办的多次大型比赛活动。1998年组团参加中国在大连举办的烹饪大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回到荷兰后,组织得奖的厨师在会员餐馆向客人推荐得奖作品,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营业收入不断增加!从中国聘请陆广平师傅在荷兰东西南北中五个会员餐馆展开厨艺培训活动,使会员餐馆和荷兰中厨协会的知名度不断提高,餐馆的营业收入不断上涨!
我印象最深的是1999年的50周年国庆节,也是我当第六届中厨协会会长的第一年,我和副会长周小林先生一起去中国制作了4米方方的协会会旗,几百件中式风格旗袍和绣着协会lougo的厨师服,在荷兰海牙由中国驻荷兰大使馆和全荷兰社团一起组成的游行庆祝活动中,我们男的穿着厨师服,女的穿着中式风格的服务员服,拉着会旗,在游行队伍中成了一支非常亮丽的方队,游行快结束的时候,华黎明大使感到十分惊讶?还主动和我们一起合影留念!另一个引为自豪的是2002年的9月1号,在陈惠荣、文供辰先生的提议下,终于在apeldoorn hanos大胆的举办了一场完全由我们协会独立自主的比赛活动,朱少光先生率领浙江省烹饪协会大师前来参赛助力,也特聘荷兰大厨当评委,那次活动搞得比较成功,荷兰商界进行了大篇幅报道,得奖的会员餐馆也打出了特色菜的广告,对于提高营业收入取得了显著提高,同时又提升协会的知名度!
在我任职期间,由于中餐馆的劳工短缺十分严重,当时我在华侨通讯和欧洲时报上发表了关于如何摆脱劳工短缺问题探讨的文章,得到其他中文报刊的转载。也得到了很多中餐馆老板的支持!也引起中国驻荷兰商务参赞陆雅兴先生的重视,经过陆雅兴参赞的牵线,在Almere 金屋酒店郑贤领先生那里接待了中国劳务承包商会刁春和会长率领30多人的代表团,双方签订了合作协议,同样也是在Almere金屋酒店和海上乐园多次举办了劳工短缺问题的研讨会,和中饮协会一起约见了荷兰劳工部长,联合印发了面向荷兰社会招聘厨师的广告,在各个商家,各个餐馆,各个供应商的货车上都粘贴上广告,为解决中餐馆的劳工短缺问题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2002年9月份,接待了国务院侨办以周虹为代表高级厨师代表团一行5人,为不同的会员餐馆进行了半个月的巡回厨艺表演活动。使代表团的来访取得了完满成功!也再次为协会和会员餐馆提高了知名度!
期待我们协会在新一代人的传承和发展中会务活动逐步展开,让我们的会员餐馆在参与中获得益处!借今天晚上的35年庆典活动,衷心希望荷兰各个社团和相关企业继续支持荷兰中厨协会。借此机会让我再次感谢所有帮助过我支持过我的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祝各位嘉宾幸福安康!谢谢!2022年12月12日
(部分照片来自晚会)
北欧绿色邮报网主编 陈雪霏
解封不等于疫情不存在了。中国人看问题不能非黑即白。有些人觉得解封了,就是什么事都没有了。不是这么回事。之所以解封,是因为此前的核酸检测,让人感觉很麻烦。
不知道还有谁希望回到原来的核酸检测的日子。你每天几乎都要做核酸,你去任何地方都要出示健康码,看谁都象病毒的感觉。在这种环境下,人们总是战战兢兢的。另一方面,就是毫无自主性,一切都被疫情左右着。事实也是如此。现在想来,被管着,就不用担心新冠。但同时又想要自由。
然而,在新冠问题上,确实很难把握,如果只有很少的几例,就可以控制住。但是,一旦宽松了,就会遍地开花。控制不住。
中国主要还是尊重民意,顺势就放开了,不再每天都做核酸了。于是,传染的很快。放开了,不等于就没有新冠了,或者说新冠一点儿也不严重。
从瑞典身边的朋友状况来看,第一次感染的人群中确实有的人没事,但有的人就会折腾三四个星期。在瑞典没有到重症也不能到医院去,就只能呆在家里。瑞典从一开始商店就没有关闭,超市一直开着,但是,超市也给售货员和收银员配备了酒精和塑料屏障。而且,商店里也要求每8平方米只能两人。所以,商店的业务也受到很大影响。
2月份解封的时候,也是奥米克戎最严重的时候,2月9号,感染19000人。但是,过了一个多星期就没有感染数据了。只有养老院的跟死亡有关的数据依然保留着。
很多人也是一家子,一家子地感染。前两年,华人华侨保护的很好,但是今年大部分人还是感染了。在瑞典很多人都感染了,即使打疫苗了,也有感染的。
在奥米克戎面前,有的人感染后严重一些,需要两周才能恢复,有的轻一些,可以一周甚至三天就好。
瑞典也没有特效药,只是扑热息痛类的退烧和止疼药。有症状呆在家里。咳嗽也算是症状。确实,比感冒更严重,更难受。很多人都有高烧。象我本人,感染一周后觉得好多了。但是,在此后漫长的两个月内,一直觉的是亚健康状态,焦虑和无聊的感受都有。不停地吃药。但也不敢吃太多,事实证明,维生素C,巧克力如果吃多了,也可能产生肾结石。
总之,新冠不是一下子就能全部消失,瑞典只是不提新冠的情况了,但不等于没有人感染,或者是没有人死亡。据网上公布的数据,过去一年里,瑞典的死亡人数又增加了6000多人。但是,没有报道。
很多其他国家,感染人数依然很多,但是,人们只是不那么害怕了。正因为北欧国家经过三年被疫情的来回折磨,人们现在也不那么害怕了。甚至因为感染过了,就有了很强的免疫力,精神方面的免疫力和肉体上的免疫力。
中国迟早是要放开的,只是现在还是明年二,三月。如果是明年二三月又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是否人们能坚持那么久做核酸,管控那么严。现在放开了,很多人基本上是阳过了,或者是阳康了。
国人可能因为在过去三年对新冠太恐惧了,所以,心里焦虑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还是采取那个办法,战略上藐视新冠,不要害怕,战术上还是要重视新冠。知道自己中招了,就要好好休息,吃好,睡好,喝好,不要到处逛。但是,恢复差不多了,还是要锻炼身体,不能一直憋在屋里。但最好还是不要聚集,要带口罩,勤洗手。
中国政府在过去三年进行了严格的保护,尽了最大努力。